第一篇:母爱如阳光,幸福不言而喻散文
周末和儿子一起去逛夜市,在卖金鱼卖小狗的地方停住,脚再也不肯移动。他以少有的执着和坚持的要买那条小狗,“我要小狗,我喜欢它,天天给他喂食!”耐不过孩子的纠缠和哀求,最终150百元买了那条胖乎乎的小狗。
这情形,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也和儿子差不多年岁吧。妈妈带我去赶集,还进了供销社,那在小孩子的眼里己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不知怎的,我就瞧见了一个白色带蓝点的罩衣,一见钟情地喜欢上它,我也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坚持和执着。妈妈口袋里没有那么多钱,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每一点钱都被划定了最迫切的用场。但我坚持着自己的喜欢,长江黄河般汹湧澎湃地的哭嚎起来,结果妈妈又返回家里拿钱,给我买了那件奢侈的罩衣。
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天使,她能容忍我们的无理,我们的任性,即使我们哭闹,她也不会烦,反而会想尽千方百计,在她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的要求。是呀,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爱,向你倾尽所有;母爱是最伟大的爱,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从这里开始;母爱同时也是最高尚的,海样的付出从来不计较回报;母爱是最真挚的爱,一切都那么的自然,真诚,不会掺入半点瑕疵。
小时候,我们是那么的依赖父母,在母爱的涓涓小溪,父爱的滚滚流云里,我们一天一天的成长。小时侯她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同样的故事,直到我们静静睡着。小时候,她反反复复的教我们穿衣、吃饭这些点滴的小事,并时时给以鼓励,以至于我们能面对更为精彩的世界。
记得儿时去外婆家是一件艰难的事,妈妈常是推着板车拉着我们姐弟三个,而我们欢呼雀跃还不安份,有时还会把帽子围巾之类的扔到地下,妈妈总是耐心的帮我们捡起,好言劝慰我们听话。有一次走到半路,妈妈突然难过的流下泪来,结果我们又半途而返,长大后才明白妈妈是想起到外婆家,外婆抱怨别人家的女儿都是光鲜回娘家,而我们总是寒酸得很呵。在那些孩子小,老人老的艰难日子,妈妈用她勤劳的双手,给我们以温暖、给我们以安宁,以至于我们从来不觉得苦,反而其乐融融。
初读书,同伴们都跑去报名了,我却因为数不到数被老师拒收。后来虽说爸爸疏通后跨入小学的门槛,但总是不开口,再后来因为耳朵患疾,就又退学了。我变得更内向且不快乐,独守在一个人的黑暗世界。妈妈给我买来本子和笔,教我写简单的字,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她不信她的女儿还能成文盲。即使我流利的乱画,也被她啧啧称赞,而那幼小的快乐的心,也轻飘飘的飞到了云彩上。结果第二年我自己跑去报了名,读书也不落后。孩子是一座金矿,但只有父母才会激励孩子,让他知道自己有潜能。即使孩子只是一粒沙,在父母阳光样的凝望里,也能为他们镀上金色。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我生了一场病,时断时续、反反复复的发烧,那时的村医就当感冒来治,结果是拖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治好。后来上大医院看病,医生也无能为力了,而妈妈却到处找偏方,乃至不信教的妈妈还信仰了基督教。最后是妈妈天天给我做小灶,细心的调养,才慢慢的恢复。直到我有了孩子,半夜里孩子发烧时担心受怕,才体味到妈妈彼时彼刻的心情。
弟弟妹妹也相继上学,家里三个学生,对于土里刨食的父母还是很吃力。不少人都劝说不如让孩子去打工,少供应一个也好。可是母亲很坚决,她说一个人上学的光阴就那么多,她愿意再难也让孩子多读几天书。在那几年里,父母先是用黄豆生豆芽送去五里外的中学。不论刮风下雨,气候多么恶劣,都要准时的送到学校,多下的还要走街穿巷的叫卖出售。后来还在市里交通运输公司打扫卫生,那院子很大,而车子一回来就会扫下一堆垃圾,他们还要兼顾家里的庄稼,农忙时节一个人在公司打扫卫生,一个人骑车跑回家抢收抢种,来回就是五六十里地,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我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做为家里的老大,其实我早己按奈不住要为父母分担点重任。母亲叮嘱别忘了做个快乐实在的人,照顾好自己就行。后来,我读书的同学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妈妈知道后总是自责地说,不如让我去读大学了。其实家里的情况很清楚,我上大学,弟妹就上不成高中。而母亲能供我读到高中,对于当时的乡下,其实己是奇迹。社会是一座最好的大学,多年来的坚持,我也收获颇丰,最重要的是我也象妈妈一样,有一颗正直而感恩的心。
长大后的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我自从不经意离开家门,己习惯了漂泊。今年过年回去,妈妈的厂里还没放假,我在那里停留的时间极其有限,结果是相处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吃了早饭就回湖北了。临行前我塞给妈妈几千块钱,她却坚决的拒绝,妈妈己奔六了,但她还在市里的文具厂里上班,她说孩子各人有各人的家,做父母的,不能帮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拖累孩子。
窗外岁月静好,金色阳光倾泻而下,如巨大的幕布横亘天地,正如妈妈无私的爱一样,不轮我们身处何方,不轮我们流浪何方,都被温暖的阳光包裹,幸福不言而喻。
第二篇:母爱如海的情感散文
春种、夏管、秋收、冬贮,母亲一生周而复始做着这几件事情,冬天又到了,我们贮藏的不是丰收的喜悦,而是贮藏了无尽的痛苦和思念。腊月初七,母亲与病魔搏斗了几个春秋,这天的晚上,母亲终于被病魔击倒,永远闭上了她那双充满慈祥和母爱的双眼,当我的嘴唇贴在母亲冰凉的脸颊上,我知道这是我对母亲最后的一吻了,顿时,泪水如倾盆大雨一样倾泻而下。母亲在年关到来时,本想和我们过春节的,姐姐已炸了油糕、油饼,蒸了馒头,过年的各种肉我已备齐,母亲在电话里也高兴地告诉我年货已备齐,我的脑海里早已充满了过年的节日气氛,全家人围坐在桌前,母亲坐在中间,孙子、外孙给母亲敬着酒,说着祝福的话语,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但是,春节到了,我们回到母亲曾经居住的屋里,再听不到母亲亲切的话语,看不到母亲慈祥的面容,床上空空荡荡,母亲的遗像放在板箱上。母亲没有和我们一起过这个蛇年春节,这个年是我们最痛苦的年,也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年。
母亲走了,给我们姊妹留下了无尽的痛苦、思念和回忆。母亲的面容无时不在我们的脑海萦回……
母亲一生哺育了我们姊妹七人,从我记事起,母亲和父亲把无尽的爱洒在了我们身上。那时候生活困难,家家户户都在贫困中挣扎和奋进。那时,母亲和父亲正值壮年,每天在队里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供我们念书,家里一直喂着一口母猪,母猪成为我们家的自助银行,家里的一切开销都从母猪身上出。清晨天刚放亮,母亲便挂个箩头出去掏苦菜,回来时裤子总是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炎炎盛夏的中午,母亲也要掏苦菜,回来时母亲脸上总是满是汗水;晚上做完全家人的饭,母亲又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纳鞋底,做鞋帮,绱布鞋,父亲在一旁捻毛线,为我们新一茬布鞋和袜子做准备……
常言说,岁月是首歌,母亲为了照顾我们姊妹七人,耗费了无数的心血,唱着的永远是艰难的歌谣。那时,虽然吃的是玉米面、高粱米、红薯粥,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但母亲总是给我们洗得干干净净。我们一个个随着岁月的流逝,长高了,长大了,都逐渐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哥哥要结婚了,母亲四处走亲戚串朋友,向这家借十块,问那家借八块,筹集着哥哥的婚礼钱。母亲说,咱们家没钱,社会上有,你哥哥一辈子结一次婚,咋也得准备得差不多。就为了这个“差不多”,母亲每天晚上在灯下给哥哥嫂子缝被子、缝褥子、缝棉衣、缝棉裤,当哥嫂新婚的衣服被褥缝好后,母亲整整齐齐叠好放在炕上,瞅了又瞅,看了又看,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当嫂嫂娶进门时,母亲脸上露出了无限的欣慰,舅舅们调侃着给母亲敬酒,我第一次见母亲一连喝下十余杯,脸上泛着红光,嘴上还在说着谢谢,这时,看到母亲露出幸福的笑容,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刻。
姐姐要出嫁了,母亲又忙碌开了,为姐姐准备着嫁妆,嘴上还是那句话:“咱们家里虽然条件差,但你姐姐一辈子的大事,咋也得准备得差不多了。”当给姐姐办完喜事,母亲的眼圈都熬红了,看着母亲在墙角抹眼泪,我知道母亲想姐姐了。是啊,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呀!
我们姊妹每人相差三四岁,刚给这个办完喜事,赶快挣钱还借的钱,刚还得差不多了,下一个又要办喜事了,钱从哪里来,母亲和父亲每天绞尽脑汁想着这些事情。八十年代初,包产到户了,家里分了二十多亩地,母亲和父亲直欣喜了很长时间,好象自己是地主似的,但我知道,母亲虽然不是地主,但是土地的主人。我们离陕坝仅四公里路,于是,第二年春天,母亲和父亲在最好的地上种上了西瓜,剩下的地种上了小麦、玉米、葵花等作物。八月初,西瓜上市了,母亲和父亲每天拉上满车的西瓜到陕坝街上卖,炎炎盛夏顶着太阳的炙烤,繁星点点了,母亲才吃个饼子,喝几口冷水,拖着疲惫的身子,拉着小胶车,手里攥着卖西瓜得来的一沓子钱往家赶。每每这时,我和弟弟总在村口等着母亲,急切地想看到母亲的身影。回到家,母亲一躺在炕上,几分钟便呼呼进入了梦乡,我知道,为了我们,母亲太累了。可是,第二天一早,母亲又拉起小胶车去陕坝卖西瓜,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深秋,地里种的白菜丰收了,母亲和父亲又拉起小胶车,一车一车地到陕坝卖白菜,晚上回来母亲还要给我们洗衣服,准备冬天的衣裳。
有希望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是母亲和父亲撑起了我们家的天空,也撑起了儿女们的希望。
包产到户前,我初二毕业了,回到队里参加劳动,没有人要我,嫌我太小,于是我便一个人包块地锄草,我也没感觉到什么,母亲看不下去了,去找队长。于是,我又给门前的郝大爷打羊伴,给队里放羊。一天,队长让郝大爷杀个羊,招待来队里耕地的拖拉机手,羊肉拉走了,郝大爷留下了一副羊杂碎,当我用盆端着一盆羊杂碎晃晃悠悠端到母亲的面前时,母亲高兴至极,急忙把羊杂碎倒进锅里,又加些土豆,放些调料,一锅香喷喷的羊杂碎便熬好了,看着全家人吃得汗流浃背,我高兴通过自己的劳动为母亲和父亲减轻了负担,我很欣慰。可是,母亲却总也高兴不起来,秋天到了,又要开学了,母亲为我准备了书包、凳子。去找队长、大队书记,让我重新上学去。当我背上书包,坐在桌前学习的时候,母亲慈祥的笑容总是在我眼前闪现,我知道,母亲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母亲常常对人说:“我和他大大字不识一个,再也不能让娃娃们也走我们的老路了,再苦也要让娃娃们念书。”
那时,生活条件差,家里没有自行车,到公社念书十余里路,每天星星满天,母亲便起来给我烙了烙饼,放在我书包里。我背起书包,也背起了母亲的希望,步走着到学校念书。手里拿着语文书,背着课文,学校到了,一篇课文也背得差不多了。晚上回来,我趴在西家炕沿边学习,一根蜡烛晃晃悠悠闪着光明,母亲怕我学习累了,把炕毡烧着,过半个小时过来从窗子前看看。我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我知道母亲把考中专离开农村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于是,我便拼命地学习。终于有一天太累了,晚上十二点多,我趴在炕棱边便睡着了,不知何故,蜡烛倒了,烧着了炕毡,又烧着了被子,当母亲过来把我惊醒时,我急忙用手打烧着的被子,结果火团掉在地上,又烧着了鞋,我怕母亲责怪我,悄悄地站在地上,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早点睡吧,别把身子累坏了。”然后又轻轻地叹了口气,母亲的手是粗糙的,可是,母亲的手又是温柔的,这一抚摸永远镶嵌在了我的记忆里,是那么刻骨铭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八一年初秋的一天,当我把巴盟农机校的录取通知书捧在母亲面前的时候,母亲无比的欢欣,全家人都为我高兴。晚上,我第一次听见母亲哼起了小曲儿……
读了中专,我深知一米一粟当以物力维艰,是父母的辛劳支撑了自己读书。于是,我努力学习,而从不乱花钱,唯有自己喜欢文学,省了饭钱,少买衣服,却买了很多的书,课余饭后手不释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粗略算来,三年来,没有花掉一千块钱。
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生活一天好似一天,可是,母亲和父亲脸上的皱纹却一天深似一天,他们在拉扯大我们姊妹的同时,无情的岁月也在吞噬着他们的生命。我知道,我该为父母亲做些什么了,于是,从我结婚到三个弟妹结婚,父母亲没有出面去亲家家,都是我带着弟妹去,每当这时,母亲总是攥着我的手,安顿这个,安顿那个,生怕我年轻出了差错。每每这时,我都认真听用心记,我知道,母亲的每一句话都是岁月积淀的知识,我一生都享用不尽。
在父母的精心操持下,二十几年间我们姊妹七人陆续都结婚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孙子、外孙子一共十个,在母亲身边度过童年的就有六个,母亲不但关心我们的生活,而且关心我们的成长以及孙子、外孙的成长。每当孙子、外孙子来看母亲,母亲总是给他们做好吃的,安顿他们好好学习,为父母争气,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常常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孝亲,怎样对待领导,怎样对待同事,怎样对待邻居……每每回到家里,母亲总要安顿我好好工作,不要老是惦记家里。
岁月有情,岁月也无情,有一年,父亲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我们姊妹急忙把父亲送到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父亲身体很虚弱,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着父亲。不长时间父亲竟然扔掉拐杖,又拿起铁锹,每天早上早早去地里转转、看看,这里铲几锹那里铲几锹,我知道,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庄稼就是他的最爱,就是他的希望,所以,只要他的身体允许他是离不开庄稼的。
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还得了老年痴呆症。虽然我们竭尽全力为父亲看病,但是,父亲后来连大小便都不知道了,每每这时,总是母亲在为父亲洗着被褥、衣服,使父亲安祥洁净地度过了他最后的岁月,直到2007年初秋以86岁高寿离开了母亲,离开了深爱着他的儿女。
母亲是坚强的,就因为母亲的坚强,在十年前,母亲得了空洞性肺结核。我们把母亲送到旗医院时,右肺的空洞已经形成了,这也为母亲后来的痛苦岁月留下了隐患。
经过治疗,母亲的身体恢复得比较好。但我知道,空洞的右肺总是隐患,于是我把能治肺结核的药都给母亲买回来,让她吃上。每当这时,母亲总要说:“不要乱花钱,龙龙(我的儿子)也大了,花钱的地方还多了。”但我知道,忠党爱国公民职,尊老孝亲儿女责,孝敬老人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即使儿女再孝敬老人,和老人在儿女身上洒下的爱相比,只能是九牛一毛,我生怕“子欲孝母不在”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每个星期天,我都回家看看母亲,买些母亲喜欢吃的东西。
二十年前,三弟不知何故得了精神病。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多方治疗,但是每到冬天他的病总要发作,一发作就要骂母亲。每当这时,我就竭力开导母亲,三弟是病,不要让母亲把气窝在心里,记在心头。母亲是个开通的人,她每当听我这样说,她都反过来开导我,让我放心,她会想开的。有一次,深秋的晚上,三弟的病又发作了,骂个不停,母亲便拖着病体和我与四弟来到零碎地边,一坐就是两个小时,露水打湿了母亲发白的鬓发以及衣服,也湿透了我们弟兄俩痛楚的心。我们知道我们再孝敬母亲,母亲也会因为三弟的病,一颗痛苦的心将伴随着她的晚年。
虽然病折磨着三弟,但是当他病情稳定的时候,总是照顾着母亲,为她做饭、看液体、烧水、提炭、生火炉……
因为工作忙,这天我没有回去看望母亲,我给母亲打电话询问三弟,这两天病发作没有,骂你没有,母亲回答说:“发作了两次,白天骂了,晚上没有骂,你就放心哇。”听了母亲的话我心如刀绞,母亲把晚上没骂当作让我放心的前提,我怎能不肝肠寸断,为自己的无能为力,也为母亲的博大胸怀,我钻在被子里痛痛地哭了一场……
这几年,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每到冬天总是气短,而且咳嗽得厉害。一日,我回去看望母亲,母亲不在家,我知道,母亲又到外面放羊了。我急忙找到了母亲,母亲带了口罩,手冻得通红,站在地里。我摸着母亲冰凉的手,怪怨她这么冷的天还在地里放羊,母亲说:“你三弟这几天病又发作了,我出来散散心,也对他的病好。”我眼睛里噙着泪水听完母亲的话,不知道怎么样去安慰母亲,只是静静地陪母亲站在地里放羊,我不知道那天陪了母亲多久。
母亲一生务农,种了几十年庄稼,我深深地知道,母亲对庄稼的感情,即使在她不能种地时,母亲也对春种、夏管、秋收、冬贮充满了希翼,于是,我便和四弟商量,坚持把地种了下来,不是过不了生活,而是为了母亲的一片希望。我虽然上班很忙,四弟和弟媳也在陕坝大千市场卖鞋,但是,为了母亲的希望,在春夏之际,我每天早上六点天一亮就和四弟在地里锄草,间苗,施肥……八点半上班再赶回单位。而地里的大部分农活都是四弟和二姐在操持,秋天丰收了,当玉米棒、葵花砣堆满了院子,母亲便欣喜地拿个木棍敲打起了葵花砣,和我们一起迎接这一年的丰收,交流着种地的经验,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卖了葵花和玉米,我们便把钱给三弟和他的闺女存起来,作为三弟看病和闺女念书的费用。
从2011年开始,母亲的病便加重了,除住院治疗外,我给母亲买了氧气瓶,以方便母亲吸氧。我们虽然积极地、竭尽全力地为母亲治病,母亲的病仍是越来越严重,母亲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每当我把氧气瓶送回去的时候,母亲看着我把沉重的氧气瓶抬回家,母亲总要说:“人有生就有死,你们就是再孝敬,我也受罪,生命不是拿钱养着活……”话虽然是这样,谁又能忍心放弃对母亲的治疗呢?
2012年的春节到了,我们儿女们围坐在母亲的身边,母亲喘着粗气给我们留下了遗言:如何照顾好三弟,如何教育好三弟的闺女,姊妹们如何团结好……母亲说了很多很多,她知道她生命里程已不多了。
2012年的夏天到了,母亲医院进医院出,西医中医看了很久,病情仍不见好转。这天天下着大雨,母亲呕吐不止,病情又加重了,我急忙开车把母亲送到了市医院。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母亲病情终于有了好转,回到家,拄个拐棍,又能在院里转悠,晒晒太阳,看看羊圈里的羊,我们很是欣慰。
得“气短病”的人就怕冬天。但是再怕冬天,冬天还是来了,母亲隔三差五输液,虚弱的身体,一输就是几个小时,母亲很累很累,每当我去看在病床上的母亲,母亲总要说:“你工作忙,不要总往家跑,我很好。”母亲虽然几个晚上睡不成觉,但她总是不告诉我病的真相,我从姊妹的口里知道了母亲的真实病情。
每当这时,我总会默默掉泪,母亲安慰我们说:“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现象,只生不死那还行?谁也要走这条路,活难离,死好离,凡事都要想开些……”母亲是个农民,没有文化,她能说出这些话,是岁月沉淀的结果。每每听着母亲的这些话,我总感到心里沉沉的,心里压着块大石头。
农历十月二十六是母亲的生日,我们姊妹和孙子辈能回来的都回来了,还来了几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围坐在一起给母亲祝寿,母亲这天的精神格外好,和我们尽享着天伦之乐,我们说着祝福的话,但我心里知道,给母亲祝完寿我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给母亲再祝寿,我默默地祈祷,给母亲能再祝一次寿、两次寿或者更多……
但是,母亲没有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腊月初六母亲和大姐在电话里说了很多的话,晚上十点还和外甥通了电话,安顿了外甥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在初七凌晨两点半,母亲终因心衰闭上了她那双慈祥的眼睛,没有来得及再安顿我们一句话。
我知道,母亲是不忍离开我们的,但是,母亲在与病魔抗争几年后,还是离开了我们。母亲去了,我握着母亲冰凉的手,思绪万千,痛苦万分。母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生都享用不尽。
我的母亲如此,天底下的母亲都是如此啊!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在我们儿女心目中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不但给了我们生命,更教会了我们做人的本事……母亲去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母亲,想母亲时,母亲已经远在天边,想母亲时母亲就在眼前;想母亲时母亲就在脑海;想母亲时母亲就在心田……
母亲去了,我知道母亲依然惦记着我们,更惦记着三弟和孙女;母亲去了,她不会忘记她的每一个亲人;母亲去了,她不会忘记她熟悉的土地乡邻;母亲去了,她一生钟爱的玉米葵花依然年年葱茏……
当我含着泪水,打湿笔下的纸张,写下这篇纪念母亲的文章时,我祈祷母亲在天之灵能够安息!如果有来生,您还做我们的母亲好吗?
母亲的生命里程停留在了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将带着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母亲对我们的殷切希望走向每一个春天……
第三篇:母爱如粥
母爱如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儿子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她坚持每天给儿子讲一些儿子小时候的故事:七岁时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八岁时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让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儿子都已经忘却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另外,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儿子熬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小时。拣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里,一边摆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就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微笑着接受儿子的拒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迟钝,她摇晃着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气力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蒲扇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她依然很小心地做好每个细节,精致而虔诚。可是这一切,儿子并没领情,依然以冷漠拒绝着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在第八年零七十四天时,她正给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太清晰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这是自从那次车祸,医生宣布他脑死亡之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曾对她说过,像他这种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儿子那天喝到了久违了的母亲熬的粥。粥并不像他以前喝到的那么美味,由于火候没有控制好,粥有微微的糊味,而且还有咸咸的眼泪味道。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不平静。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3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突然撒手人寰。临走时,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儿子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却知道,创造这些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却伟大的母爱!
第四篇:母爱如伞
母爱如伞
“孩子,等等我!”寒风中,我似乎听到有人叫我,连忙回头一看,呀!是妈妈!她正气喘吁吁地向我这里赶,头发早已被狂风吹得凌乱不堪。
只见妈妈手里拿着那顶熟悉而又温馨的小红伞,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我跟前。妈妈熟练地撑起伞,用一只手举在我的头顶,然后另一只手迅速地从衣袋里掏出纸巾,轻轻地擦拭着我脸上雨水。
孩子,今天你要期末考试,我还是送你到学校吧!”以前,每次期末考试的时候,妈妈都会这么说,也都会这么做。
但是,妈妈最近身体不好,大病初愈,一遇冷就咳嗽得厉害,我不想让她太辛苦。在出门之前,我已经跟妈妈说了好几次了,天气虽然不好,下着小雨,但是我能自己到学校,用不着送。
最后,还是妈妈坚持送我。
寒风与冷雨好像要故意与我们母女俩作对,越来越大。我把手插进了棉衣口袋,把脖子缩在围巾里,冷气还是直逼全身。我们这一把小伞在狂风寒雨中显得更加微不足道,但是,一路上,我明显的感到,不管风雨如何变化,我身上一直没有被雨淋到,始终被这一把小伞安全地“笼罩”着。这时,身边传来了妈妈撕心裂肺般的咳嗽声,我看了妈妈一眼,我的心灵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立刻沸腾起来:只见妈妈走在我的旁边,撑着伞,高高地举在我的头顶,而自己整个身子都暴露在风雨中。妈妈的脸上全是雨水,衣服也都被淋湿了,头发被狂风吹得更加凌乱,可是妈妈似乎毫不顾及到这些。
妈妈朝我笑了笑,说:“快走吧,没事的,妈妈待会回家换一套衣服就可以了。”听了妈妈的话,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想快点赶到学校,就可以让妈妈一个人撑伞,不被风吹雨淋;就可以让妈妈早点回家,换一套温暖的衣服。可就是这样,剩下来几百米的路,我就像走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终于踏进了学校的大门,我急忙跟妈妈说:“妈妈,你赶紧回家,换一套衣服啊!”妈妈欣慰地点了点头。
当我考完试出来的时候,我愣住了,两行泪水立刻从眼圈里溢了出来。只见妈妈还是穿着那套被雨淋湿的衣服,撑着伞,站在校门口等我出来。风还在吹,雨还在下。但是,我的心里仿佛升起了一轮圆圆的红日,就像妈妈手中的那把小红伞,是那么温馨、温暖!
哦,母爱如伞!哦,母爱如伞!
第五篇:母爱如灯
母爱如灯
八七班 李春明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那整日为家操劳,不辞辛苦的母亲,想起母亲带给我那博大而又无私的爱。
我出生在农村,我们那儿偏僻又贫穷。由于父亲常年有病,不能出外打工,我们全家也就全指望那四亩薄田过日子。因此,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田里,母亲也就成了我家的顶梁柱。在我弟弟一岁的时候,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母亲便把年龄大点儿的我寄养在姨妈家。那时我还不到五岁,母亲不放心,她就隔三岔五的去看我。她每次看我的时候,我总是前后跟着她,生怕她离开。母亲明白我的心思,她就会紧搂着我,啜泣着对我说: “妈不走,妈一会儿就带你回家”。每次听到这话我都很高兴的去告诉我的小伙伴,可就在这时母亲就悄悄的走了。有一次,实在太想家了,我就偷偷的遛出了姨妈家,往我家的方向跑,刚跑出村没多远,表姐就追上了我,任凭我的哭闹,死拉硬拽的把我带回了家。母亲知道后,骑上自行车就赶到了姨妈家,抱着我哭了一场,哭着说着“妈再也不离开你了”。
我上学后,母亲的负担更重了。不但劳力上少了我这个小帮手,家庭开支上又多了学费的支出。为此,母亲除了在田间多劳动多干活增加收入外,在生活上也更加节省了,她还教育我平时要俭省。因为是刚入学的新生,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都是新书包新文具盒。而我用的却是姐姐的旧书包旧文具盒,我便央求着母亲给我买新的。母亲便给我说: “明明,你看这不是还能用吗,能用的东西就还用,要学会俭省;我们也不要和别人比,比阔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现在我已经上了中学了,我用的仍然是那时的书包和文具盒,并且仍然那样新。
母爱如灯,这盏灯温暖了我儿时的心,它使我的童年不再孤独和寂寞;母爱如灯,这盏灯照亮了我人生的路,它拨开我眼前的迷雾,使我走在人生的光明大道上。这时,我耳边又响起了那温馨的歌声,“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