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工艺品剪纸京剧脸谱之间的关联介绍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
脸谱的起源与发展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就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敌乐舞的记载。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星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艺术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来越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第二篇:京剧脸谱介绍
关羽:(160or162-219)字云长。东汉名将,跟随刘备,忠心不二。“三公演义”中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朱;手中青龙偃月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胯下赤兔马日行千里,关羽死后,赤兔马思念旧主,绝食而死。主要事迹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佳话,被称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被后人尊称为“武圣”。
程咬金:(589-665)唐朝开国名将,封卢国公。他曾经为了生活,被迫劫道,后与十八条好汉聚义瓦岗寨,反抗暴隋。影视小说中描写的程咬金建立过自己的国家,国号大魔,年号大德,所以被后世称为“混世魔王”。
单雄信:(581-621)隋末加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钉枣阳槊,胯下闪电乌龙驹。人称“赤发灵官”,勇冠三军,武艺出众,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让人“服气”的历史人物。
典韦:三国时期曹操手下大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曾经为朋友报仇杀人,提着仇人首级经过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因可单手举起欲坠的旗杆,被曹操称之为“古之恶来”。后为保护主公曹操而独当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黄盖:三国时期江东吴国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赤壁之战”中与周瑜合力上演“苦肉计”立下大功。被后人广为传颂
姜维:(202-264),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是智勇双全的代表人物。在诸葛亮去世后继承诸葛亮的一直,继续北伐曹魏,终因蜀汉国力弱小,回天乏术。
荆轲:战国时期卫国人,著名刺客。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游历到燕国时被燕太子丹拜为上卿。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始皇,在秦朝议政大殿内“图穷匕见”,不幸失败被杀。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字仲谋。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羿,幼年随兄长孙策评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任贤用能、玩久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曾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
第三篇:文化介绍京剧脸谱讲稿
文化介绍京剧脸谱讲稿
一、脸谱介绍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是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主要通过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在众多的脸谱门类中,京剧脸谱以其独特的用色、丰富的图案和完整的体系而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深受海内外朋友的喜爱。
脸谱美在直观、美在夸张、美在色彩,它既可以和戏曲结合,在舞台上演出、欣赏,又可以作为一种传统特色文化,单独制作欣赏。
二.京剧脸谱与角色
在京剧中,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和“旦”两个行当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所以脸谱化妆主要用于“净”和“丑”两个行当。其中,“生”主要是男性角色,如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旦”主要是女性角色,如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净”是画有夸张脸谱的性格鲜明的角色,如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主要缔造者,诗人,在京剧中被认为是一个性格狡诈、爱猜忌、善用狡诈手段谋取大权的人。“丑”是滑稽、可笑的小丑角色,如蒋干,作为曹操的幕僚,因他的中计,导致曹操杀错了两员大将。
三.京剧脸谱颜色
色彩是脸谱的语言,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尤其是京剧脸谱,色彩讲究,每个脸谱都有一个主色,辅以其他的配色,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1.识认颜色词,并交流各自喜欢的颜色以及对某一色彩的看法。2.讲解:结合PPT。
红色:忠诚,勇敢。代表人物:《古城会》关羽。
蓝色:刚强,有心计。代表人物:《盗御马》窦尔敦。
黑色:刚直,智慧。代表人物:包拯,《霸王别姬》项羽,《芦花荡》张飞,《铡美案》包拯。
白色:奸诈,多疑。代表人物:《逍遥津》曹操,《黄金台》尹立。
绿色:勇猛,莽撞。代表人物:《施公案》武天虬
黄色:勇猛,暴躁。代表人物:《战宛城》典韦,《九龙杯》黄三太。
紫色:刚正,沉着,不媚权贵。代表人物:《失街亭》张郃,《二进宫》徐延昭。
金色&银色:神仙,高人。《大闹天宫》孙悟空。
3.小问题:如果京剧中有下面的人物角色,应该用什么颜色的脸谱呢?
1)超人 2)《白雪公主》中的皇后 3)宙斯
四.京剧脸谱的图案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脸谱与戏曲人物角色的关系如何?是不是戏曲中的每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呢?
当然不是,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行。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几种: 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小妖脸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种脸谱又名“随意脸”。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五、脸谱制作流程部分
我们可以把脸谱画在扇子、T恤衫、扑克牌等地方,做出非常漂亮的装饰品。接下来大家一起动手吧,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属于的自己的脸谱,做好以后我们可以举办一个小型脸谱作品展呢!
第一步,现在白色面具上画出脸谱的图案。如果不会画图,可以从网上找图案,打印出来。
第二步,我们的活动使用国画颜料和调色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把颜色调匀。
第三步,用毛笔蘸着颜料涂色,涂两到三遍。眼睛、鼻子和嘴巴的部分可以用小白云笔慢慢地画。
第四步,完成啦!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吧!
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吧。
六、脸谱歌曲欣赏
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说唱脸谱》这首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学唱其中一段。歌词如下: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第四篇:河北民间剪纸介绍
河北民间剪纸
河北蔚县50年代出了个王老赏,一时成为河北剪纸的代表人物。他具有将一般画稿转换成剪、刻纸语言的能力,并完善了传统刻纸及染色的技法,使之成为可脱离民俗背景而独立欣赏的工艺品。
近些年业,发现了三河赵景安老人祖传的一批刻纸花样。其内容有花卉鸟兽、鱼虫珍禽、山水树木、亭台楼阁、戏曲典故、甚至五谷杂粮、民俗生活。样式也多,有灯花、窗花、鞋靴花样、衣饰披肩、荷包坠带、枕头帕巾等。这些地地道道伴随传统民俗风习而曾深受庄户人喜爱的花样,曾随着卖花艺人走街串巷的脚步,传遍河北省内外的无数城镇和村庄。这些作品更能体现传统民间剪纸的语言魅力和民众审美情趣的普遍本色。
河北省的刻纸技法要求下刀准确,运刀流畅,尤其是“拉胡须”的技法,那一根根细微匀称的毛发和胡须,都能看出其难度,作品染色与刻制有机的结合,形成强烈对比又和谐和统一,鲜艳明丽不愠不火的优美色彩效果。邯郸、丰宁一带的剪纸不同于蔚县和三河艺人卖艺经营的方式,仍保持着乡村妇女自剪自娱的创作状态,因此较少模式的束缚。尽管也是求工刻意,但更多了一些自由自在的生机。
第五篇:云南民间剪纸介绍
云南的剪纸基本有两种作用。一是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其题材样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等。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神幔如北方民间的挂帘剪纸,但都很大。常常是多张纸贴接在一起。折叠刻出重复的图案。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息。
刺绣是南方诸多民族女性擅长手艺。而要有别致的花样,就必得学剪。这里的一幅鞋花三幅胸襟花,是白族女性所剪。从内容上看来,已完全是汉族的戏故事,只有其中的佛塔及建筑,仍存有些许缅寺建筑的容貌。
从作品严谨的构图和轻松自如的造型上看,剪纸的作者是个成熟的老年巧手。为了刺绣时色块分割表现形象的必要,以开口刀法在形本上剪出暗示结构的虚线。几个内容不同人物不同的故事,和谐地摆放在外形几乎相同的对称形之中,黑白分明疏密得当,毫无充塞罗列拥挤的感觉--也许这些花样作者所求的最佳效果,留待绣花女最终去完成,但作为一幅剪纸作品的完美,已在此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