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信息技术试题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以下是七年级信息技术试题,欢迎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1、“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句话表明了信息具有(b)特点?
a、多样性b、普通性c、变化性d、储存性
2、社会发展至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有(b)
a、信息、知识、经济 b、物质、能源、信息
c、通讯、材料、信息 d、工业、农业、轻工业
3、键盘是一种(b)
a、存贮器 b、输入设备 c、输出设备 d、运算控制单元
4、信息资源管理包括人工管理、计算机管理和数据库管理,属于数据库管理的是(d)
a、用word表格统计一个学校的高考成绩
b、用笔和纸统计一个学校的高考成绩
c、纸质个人高考成绩通知单
d、海南省高考成绩查询系统
5、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d)
a、计算机软件是一种商品,受到法律的保护
b、使用盗版软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c、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d、购买正版的软件就可以复制使用了
6、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有(c)
a、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b、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
b、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d、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
7、用网站集成信息时,为了方便浏览者从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通常要进行(d)
a、添加新网页 b、在网页上添加文字图像 c、用表格布局网页 d、设置超级链接
二、填空(每题3分,共12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eniac2、word运行最基本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3、国际互连网普遍使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4、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与传送均使用二进制数
三、简述题(20分)
现在qq聊天中,经常收到好友发来的不明消息,例如:
“去麦当劳、肯德基吃饭一定要记得发票……麦当劳、肯德基每年在中国因为我们不习惯要发票的原因南昌掠走将近20亿元的自税收,把这条信息完好(不加任何修改复制)发3个群的奖励10q币,发5个群的奖励一个太阳20个q币(不赠送等级)……(此活动由中国税务局赞助)”
你对这样的消息是如何看待的?你会按照消息里说的发给好友吗?说说你的观点。
第二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刘
丽
丽
2012-8-22
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里面,在小学里面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占了90%以上,因此,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很积极,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但是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上机上机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而有的学生基本上是一周一次的上机时间才能摸上电脑,所以所学知识遗忘性大,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娱乐,所以在信息课的学习上还要有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处理。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0%,可见计算机基础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知识点:收集身边的信息,计算机与系统安全,文件管理,网络探秘。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载体。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课时 内容
第一、二课时 收集身边的的信息、讲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三、四课时 纵览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第五、六课时 综合实践 第七、八课时 计算机与系统安全 第九、十课时 使用资源管理器 第十一、十二课时 初识因特网 第十三、十四课时 网络基础知识简介 第十五、十六课时 综合实践
2012-8-22
第三篇:七年级信息技术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我校七年级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村,上机的机会很少,再加之,学生的遗忘性大并且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并不大,导致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结合时代特色,介绍信息技总体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因特网的作用,及网上信息的搜索,查询.引入简体中文Word 2003 文字处理软件为教学内容,从建立个人文档、编辑修改文档、排版制作板报、编辑特色文档、制作应用文档等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和上机。
三、教学目标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四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
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上册,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处理。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0%,可见计算机基
础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收集身边的信息,计算机与系统安全,文件管理,网络探秘、文本处理,设置文字与段落。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
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载体。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
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课时 内容
第一课时 收集身边的的信息、讲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二课时 纵览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第三课时 综合实践 第四课时 计算机与系统安全 第五课时 使用资源管理器 第六课时 画图程序与使用 第七课时 初识因特网 第八课时 网络基础知识简介
第九课时 综合实践 第十课时 输入与保存文档 第十一课时 设置文字与段落 第十二课时 插入图片与文本框 第十三课时 制作简单表格 第十四课时 图文混排 第十五课时 综合实践 第十六课时 复习
第五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 神奇的数字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数字化的含义和特征,信息的编码和度量单位等知识。为完成以上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通过学习活动,以及配套光盘中有关数字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的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使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在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对过程的记录和结果的讨论,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将逐步得到提高。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有了自己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信息技术学习持有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注意力不够持久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直观性、趣味性及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练习及巩固知识。教法建议
《神奇的数字化》作为教材的第2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处理这一节课时,往往感到非常棘手。如果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实践、探究、创造的过程,为此本课应注意让学生体验和经历数字化的一般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化的概念和特征。
1.老师上课前需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计算机里有哪些常见的信息,人们平常是如何记录社会中大量的信息的,并让学生回答。
2.本课为本单元学习的第二课,有前一课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初步了解之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的信息一般特征了。本课学习的就是计算机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表达和存储,如图片、歌曲、视频、文字等的存储。这里需介绍到二进制,老师可以先引入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的例子,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在学二进制时,老师不妨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关于二进制的填数字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二进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联系十进制,进行联系与比较,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3.在学习二进制的同时,老师还需介绍一些常用的存储工具,如:光盘、U盘、硬盘等。
4.让学生对平时遇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并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数字化;掌握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的相互转换的方法;掌握信息的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二进制,联系十进制做进一步的介绍,介绍计算机的存储单位、过程、原理和存储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喜爱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实践与探索。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字化、计算机的存储和二进制;难点在于在了解数字化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
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教学课件《神奇的数字化》第一张幻灯片,内容为老师和学生的声音、照片、视频文件,引导学生分析幻灯片中包含的信息,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身边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图像、视频。
二、讲授新课 进入课堂
教师提问:计算机内部所有的信息都是什么形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由此引出信息的数字化。
教师引入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的例子,然后再作进一步的介绍。在讲解二进制时向学生讲解中国的八卦与二进制的关系,并让学生了解这样的一个史实:是我们的祖先最先发现了二进制,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学习二进制时,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关于二进制的填数字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二进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联系十进制,进行联系与比较,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处理信息。(2)二进制的概念
二进制数由“0”和“1”两种符号组成,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借一当二”。
(3)ASCⅡ码的概念
计算机内的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Ⅱ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码。标准的ASCⅡ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位来表示,其中数字和字母是按顺序排列的。
教师提问:二进制数据与十进制数据如何转化?(设疑,引出下面的内容)教师讲解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化方法。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用“除二取余”法;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时,用“按权相加”法。例:(1)把1100100转换成十进制;(2)把78转换成二进制。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 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缩写为B;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1Byte=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三、课堂小结
授课完毕,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布置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