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归纳好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方便我们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兴: 兴,兴趣
6、方出神方: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之:它,代蚊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唐―― 李白)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答、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答、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答,去:离开。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答、期:约定。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答、引:拉。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答、“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第二篇: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 一词多义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学而时习之(时常)..3.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 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 文言句式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省略主语)6. 字音字形
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 重难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
《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9.咏雪诗积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论语》十二章
1.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3.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4.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5. 文言句式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6. 字音字形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â)愠(yùn)三省(xǐng)....传不习乎(chuán)罔(wǎng)殆(dài)箪(dān)....好之者(hào)曲肱(gōng)笃(dǔ)...7. 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人不堪其忧(忍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于我如浮云(对,对于).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逝者如斯夫(逝,流逝;斯,这,指河水)..不舍昼夜(舍弃).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仁在其中矣(仁德).8.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9. 文章主旨
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虽有嘉肴
1. 通假字
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â).2. 古今异义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疲乏想睡)3. 词类活用
弗学,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4. 字音字形 嘉肴(yáo)弗食(fú)然后能自强也(qiǎng)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â)学学半(xiào)..5. 重难词语
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不知其旨也(甘美).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强,勉励)..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6. 成语归纳
教学相长 7. 文章主旨
《虽有嘉肴》一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河中石兽
1. 通假字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2. 古今异义 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是非木杮(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语气词,表猜测;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3.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暴涨的洪水)..4.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是)啮沙为坎穴(成为)...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求之地中”这件事)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5. 文言句式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句,省略“于”)求之(于)地中(省略句,省略“于”)6. 字音字形
河干(gān)圮(pǐ)棹(zhào)曳(yâ)铁钯(pá)木杮(fâi)......湮(yān)啮(niâ)溯(sù)臆(yì)欤(yú).....7. 重难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山门圮于河(倒塌).二石兽并沉焉(一起).阅十余岁(经过,过了).竟不可得(终于,到底).棹数小舟(划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讲学,教书)..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木杮(这).湮于沙上(埋没).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转转不已(停止).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溯流,逆流)...如其言(依照他的话)...但知其一(只).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8. 文章主旨
这则故事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主观臆断。这个故事启发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寓言四则
1. 古今异义
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逃跑;今义:死亡,灭亡).居数月(古义:经过;今义:居住).2. 一词多义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但使龙城飞将在(大将)..3. 词类活用
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近塞上之人(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有善术者(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精通).4. 字音字形 天雨墙坏(yù)邻人之父(fǔ)何遽(jù)髀(bì)....弦(xián)跛(bǒ)..5. 重难词语
智子疑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天雨墙坏(yù下雨).不筑(修补).其邻人之父亦云(夫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也这样说)...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上,长城一带;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居数月(经过).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家富良马(多).堕而折其髀(大腿).丁壮者引弦而战(丁壮,壮年男子;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此独以跛之故(此,此人,这个人;跛,瘸腿).父子相保(保全).6. 文章主旨
《智子疑邻》说明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三篇: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用法汇总
班级 姓名
《世说新语》两则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 一词多义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学而时习之(按时)..3.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 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期日中(名词用作动词,约定).5. 文言句式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省略主语)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6. 重难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
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
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
1.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3.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4.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5. 文言句式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6. 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人不堪其忧(忍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于我如浮云(对,对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逝者如斯夫(逝,流逝;斯,这,指河水)
不舍昼夜(舍弃)...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仁在其中矣(仁德)..7.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虽有嘉肴
1. 通假字
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2. 古今异义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疲乏想睡)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意:虽然)虽有至道(古义:达到极点。今意;到达)3. 词类活用
弗学,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特殊句式;其此之谓乎(倒装句)4. 重难词语
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不知其旨也(甘美)....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强,勉励)..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5. 成语归纳 教学相长
河中石兽
1. 通假字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2. 古今异义 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是非木杮(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语气词,表猜测;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3.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暴涨的洪水)..4.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是)啮沙为坎穴(成为)...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求之地中”这件事)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5. 文言句式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句,省略“于”)求之(于)地中(省略句,省略“于”)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
当求之于上流(倒装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省略句)6. 重难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
山门圮于河(倒塌)...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棹数小舟(划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讲学,教书)..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木杮(这)
湮于沙上(埋没)..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转转不已(停止)
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溯流,逆流)....如其言(依照他的话)
但知其一(只)....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寓言四则
1. 古今异义 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逃跑;今义:死亡,灭亡).居数月(古义:经过;今义:居住).2. 一词多义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但使龙城飞将在(大将)..3. 词类活用
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近塞上之人(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有善术者(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精通).4. 重难词语 智子疑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天雨墙坏(yù下雨)不筑(修补)..其邻人之父亦云(夫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也这样说)...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上,长城一带;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居数月(经过)...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家富良马(多)堕而折其髀(大腿)...丁壮者引弦而战(丁壮,壮年男子;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此独以跛之故(此,此人,这个人;跛,瘸腿)父子相保(保全)..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会员上传)
类型:初一教案加入时间:2008年1月7日22:2
课堂学生管理利器(中小学学生学习跟踪软件)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免费下载新华字典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趣
6、方出神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2.《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悦: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
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
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
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孔子
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
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
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
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孔
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1、数年恒不一见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或:有的不一状:形状不一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去:离开。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天雨墙坏雨:下雨坏:毁坏
2、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3、不筑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2、人皆吊之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4、居数月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6、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精析 咏雪
一课文译评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重点字词
(1)寒雪:这里指在下着寒雪的季节,即寒冬。(2)与:跟,和。(3)讲论:讨论讲解。(4)文义:这里泛指诗歌文章等的创作与欣赏的理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7)欣然:愉快的样子。(8)纷纷:指白雪纷飞的样子。(9)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10)差:差不多。(11)拟:相比。(12)未:不。(13)若:像。(14)因:乘,通过。(15)起:飘起。(16)乐:高兴。(17)即:就是。(18)大兄:大哥。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白雪纷飞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像)柳絮乘着大风飘起。”谢安大笑,非常高兴。(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评析: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表明了他赞赏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与:和,跟。(2)期:约定。(3)日中:正午时分。(4)中:即前句的日中时分。(5)至:到。(6)舍:放弃。(7)去:离去。(8)乃:才。(9)时年:那年。(10)戏:嬉戏。(1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12)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13)待:等待。(14)非:不是。(15)哉:语气助词,表感叹。(16)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行为,涉及另一方,可不译。(17)委:丢下,舍弃。(18)信:信用。(19)礼:礼貌。(20)引:拉。(21)之:代元方。(22)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放弃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怒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傀,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评析:本文记元方和来客的对话。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二<需掌握的字
谢太傅(fù)
柳絮(xù)
雪骤(zhîu)
无奕(yì)女
尊君在不(fǒu)五<多义词 1.而
(1)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2)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2.因
(1)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连词,可译为“因而”<“于是”等。(《黔之驴》)3.与
(1)与儿女讲论文义:和,同。(《咏雪》)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与„„相比较。(《六国论》)4.乃
(1)去后乃至:才。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桃花源记》)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就是。(《陈涉世家》)六<重点实词<虚词
(一)重点实词
1.内集: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2.骤:急。
3.纷纷: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4.差:差不多。5.拟:相比。6.期:约定。7.去:离开。
8.委:丢下,舍弃。9.引:拉。
10.顾:回头看。
(二)重点虚词 1.与
与儿女讲论文义:作介词用,可译为“跟”“同”“和”等。2.而
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3.因
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4.乃
去后乃至:副词,表示时间相接或在前面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可译为“才”。七<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八<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动词。(今义为日期,名词。)3.太丘舍去:离去。(今义为前往。)4.下车引之:拉。(今义为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回头。(今义为照顾或顾客。)九<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3.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古汉语语法中“„„,„„也”是常见的判断句式,还有如“„„者,„„也”<“„„,„„者也”“„„者,„„”等形式。)4.省略句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感叹句
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十<文学常识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3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十一<背景知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3卷,按内容分为36门。十二<文章结构 《咏雪》
第一层(开头到“„„讲论文义。”):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谢太傅<侄儿谢朗<侄女谢道韫等;环境“寒雪日”“内集”。
第二层(从“俄而„„”到“„„公大笑乐。”):通过一次应答,体现了少年谢道韫的聪颖。
第三层(从“即公„„”到结束):点明谢道韫的身份。《陈太丘与友期》
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写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元方时年„„”到“„„入门不顾。”):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机智。
十三<课后习题答案
(一)1.本题是开放性的,应从整体感知,答案说出“融洽”<“欢快”<“轻松”的意思即可。
文中“儿女”是子侄辈的意思,指家中年轻一代人。现在的“儿女”专指子女。
2.“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就像我们今天称呼“您”一样。“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发表不同见解。总之,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二)1.俄:常和“而”“顷”等字连用,表示“片刻”的意思。欣然:然,„„的样子。欣然,高兴的样子。2.拟:比,比拟。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此题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总的来说,应该是“柳絮”比“撒盐”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的比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不能给人以美感。另外盐太重,撒盐没有飞雪之飘逸,而“柳絮因风起”则与骤雪神似,美感十足。《山市》 蒲松龄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三、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选自,作者,字,一字,号,世称“
”,代
家。
答案:《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剑臣
柳泉居士
聊斋先生 清 文学家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山市”即山中蜃景,它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
四、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奂山()邑八景之一()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高垣睥睨()()()逾时()倏忽如拳如豆()
连亘六七里()直接xiāo汉()
窗fēi皆洞开()
则黯然(piāo)(miǎo)山上人烟市肆(sì)念近中无此禅院(chán)
答案:huàn
yì
míng
mãng
yuán
bì
nì
yú
shū gân 霄 扉 缥 缈
(二)、重点字词解释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高插青冥
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4、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5、高垣睥睨,6、连亘六七里
7、居然城郭矣
8、堂若者,坊若者
9、城市依稀而已
10、惟危楼一座
11、直接霄汉
12、则黯然缥缈
13、或凭或立
14、倏忽如拳如豆
15、逾时,楼渐低
16、见山上人烟市肆
答案:
1、经常
2、青天,天空
3、不久,不一会儿
4、屋檐;明白
5、高墙
6、连绵不断
7、城市
8、厅堂;街巷
9、隐隐约约
10、高
11、云霄和天河
1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13、靠着
14、突然
15、过了一会
16、店铺
(三)、通假字
1、一切乌有:
同
译为:
2、裁如星点:
同
译为:
答案:
1、“乌”同“无” 没有
2、“裁”同“才”
仅仅
(四)、重点句子翻译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3、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4、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6、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答案:
1、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2、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3、(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
4、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5、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6、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五)、一词多义
1、若:中有楼若者()若为佣耕()若听茶声然()
2、顾:相顾惊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元方入门而不顾()
3、一:惟危楼一座()或凭或立,不一状()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4、然:尘气莽莽然()然数年恒不一见()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答案:
1、好像;你;好像
2、看;难道;回头看
3、数词,一;统一;全,都
4、------的样子;可是;这样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译为: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2、省略句式:(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等于“(他们)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译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2)、“始悟为山市” 等于“始悟(这景象)为山市”。译为: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3)、“与同人饮楼上” 等于“与同人饮(于)楼上”。译为:(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七)、词类活用
1、窗扉皆洞开 洞:名词作状语 译为:像洞一样
2、逾时,楼渐低 低:形容词作动词 译主:降低
(八)、古今异义词
1、高垣睥睨 睥睨:古义:
今义:
2、惟危楼一座
危:古义:
今义:
3、或凭或立
或:
古义:
今义:
答案:
1、睥睨:古:指城墙上呈凸凹形的矮墙;今:斜着眼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2、危:古:高,高耸;今:危险
3、或:古:有的;今:连词,或者
(九)、用原文回答:
(1)表现山市独特的句子是:
(2)说明山市罕见的句子是:
(3)能够表现所见景物不是实景,而是山市的句子是:
(4)能够证明山市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句子是:
(5)初见山市目击者的心理反应:
(6)总写山市的恢弘气象的句子是:
(7)写出危楼清晰的原因的句子是:
(8)能表现奂山山市面积之广大的句子是:
答案:
1、邑八景之一也
2、然数年恒不一见
3、念近中无此禅院
4、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5、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6、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8、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作者描绘山市是以时间顺序来写的。三个阶段:
1、初现阶段:从孤塔到宫殿的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如若问整个过程还有个
4、消失阶段)
2、本文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夸张(孤塔耸起,高插青冥)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作用:使文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3、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结尾照应开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一、文学常识:
1、《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
2、《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二、字词解释:
1、一词多义:①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②之:其邻人之父亦云/近塞上之人/近塞之人/此独以跛之故(助词,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代词,他,代塞翁)
③而: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马无敌亡而入胡/堕而折其髀(表承接)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④富:宋有富人(富有的)
家富良马(有许多)
2、古今异义:①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古);死亡(今)。
②居一年:经过(古);居住(今)。
③死者十九:十分之九(古);数字十九(今)。
3、词类活用:①智子疑邻:智,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聪明。
②天雨墙坏: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暮,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④家富良马:富,形容词作动词,有许多。
三、内容理解:
1、《智子疑邻》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
点拨: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或: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
2、《塞翁失马》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其寓意是什么?
点拨:寓言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或: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
七、课外拓展:
1、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出自于《塞翁失马》此篇。
2、《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3、关于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