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小故事

时间:2019-05-15 13:3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科技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科技小故事》。

第一篇:中国科技小故事

科技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科技小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科技小故事一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大家称他为“神童”。

在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其实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技小故事二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在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在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国外归来后,他于开国大典当天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在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

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中国科技小故事三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第二篇:科技小故事

“雪花飞舞”

四5班

薛位华 在科技节上,学校要求4-6年级每个人制作一件“科技小发明”。做什么呢?我看着电视里的雪景,突发奇想,要不我也来做个“雪花飞舞”吧!

我准备的材料有:塑料泡沫板、大号可乐瓶、剪刀、水彩笔、吸管、牙签。开始做了!我先将大号可乐瓶上部用剪刀剪下,再把塑料泡沫板剪成和可乐瓶上部口一样大小的圆形,上面扎一个洞;接着,把吸管短的一端插进扎好的孔,上面多余的部分剪掉;然后,把弄好的泡沫塑料板用水彩笔打扮一下,用牙签把自己想放进去的小玩意儿固定好;最后,我用剩下的塑料泡沫互相摩擦,一个个像一粒粒雪的东西掉下来.有的小球很调皮,总爱往我的衣服上、头发上、脸上、裤子上、鞋子上,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小球一一抓回来。我把小球装进可乐瓶里,把塑料板装好,就大功告成了!我望着自己的“雪花飞舞”,心里感到自豪极了!

我的多功能筷子

四5班 汪科 人们平时吃饭的时候,使用的筷子一般都是木制的,这样我们国家的木材将会急速减少?而且每天我们吃饭时都要喝汤,这时候我们大多会使用汤勺,有些人吃完饭后还可能会使用牙签剔牙„„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吃饭时,我们会需要很多吃饭的用具,这样是不是太麻烦了呢?我带着许多问题,想发明一种里边是空心能够节约木材,同时又能够拥有多功能的筷子。

为了发明出这种多功能筷子,我亲自动手反复实验,首先要解决筷子里空心的问题,如何将筷子里钻一个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就做了几个方面的测试:我拿一个锤子来把这跟筷子砸出一个小洞可以吗?通过实践,由于锤子太大了砸不出小洞,所以这个办法不行;于是我又拿了个小钉子,想通过锤子的击打来把筷子砸出个洞,可是不行,这样反而把钉子给打了进去挖不出来。那么把钉子放在筷子上,用钉子的尖部,再利用旋转的原理来把筷子里钻出个洞,这个办法行吗?经过尝试,这个办法既可以使筷子里钻出个洞,而且还可以防止钉子挖不出来的问题,第一个难题终于解决了。那么,牙签该怎么放进筷子里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又做了以下的几个尝试:可不可以直接把牙签放进去?不行,通过实验,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把牙签给倒出来。如果把盖在筷子上的盖子上钻个洞呢?经过实验,这样既能把牙签放进去还能把方便的倒出来使用,所以这个办法被证实成功了。终于把第二个拦路虎也给解决了。终于只剩下了最后这个最难的题目,吸管到底该怎么放进去?带着这个难题我查了许多资料也做了多个的实验。我先把吸管放进去,行吗?通过尝试,由于底部是封住的,吸管透不出去,这样就喝不到汤水,所以这个办法不可以用。那再把下面钻出个洞?不行,这样吸管很容易掉下去,弄脏,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那把下面也钻开来,再用盖子,盖上行吗?通过尝试,这样既可以喝到汤水又方便,而且又不会弄脏。所以最后的一个难题终于解决了,我通过了千辛万苦,终于把这项发明做了出来。

科学无处不在,只要你放亮眼睛细细观察,只要你认真摸索,只要你好奇、爱动、爱想,你会发现身边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成果。

电视机节电小窍门

四5班

黄睿

电视机节能可以通过如下几条途径:首先控制好对比度和亮度。一般彩色电视机最亮与最暗时的功耗能相差3O瓦至50瓦,建议室内开一盏低瓦数的日光灯,把电视对比度和亮度调到中间为最佳。其次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另外,一个省电的办法是观看影碟时,最好在AV状态下。因为在AV状态下,信号是直接接入的,减少了电视高频头工作,耗电自然就减少了。其次是看完电视后,不能用遥控器关机,要关掉电视机上的电源。因为遥控关机后,电视机仍处在整机待用状态,还在用电。一般情况下,待机10小时,相当于消耗半度电。最后是给电视机加防尘罩。这样可防止电视机吸进灰尘,灰尘多了增加电耗。

为什么马铃薯会变色?

四5班

朱煜琪

今天,轮到我做饭。我拿好菜单后变去市场买菜,哇,市场真是人山人海啊!我买了番茄、马铃薯、瘦肉……

回到家中,我迅速将马铃薯切成一丝丝,“铃铃铃……”电话响了,我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跑到客厅里接电话。聊了大概十分钟,我回到厨房,发现本来是黄色的马铃薯已经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甚至变成了褐色,这使我大吃一惊。

我立即放下刀子,跑到电脑前去寻找答案:为什么马铃薯会变色?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原来是马铃薯里含有淀粉,这淀粉如果接触到空气氧化就会变色。而且当土豆削皮后,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便在酚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化合,产生大量的醌类物质。新生的醌类物质能使植物细胞迅速的变成褐色,这化称为食物的酶促褐变。

虽然找到答案,但是,我还想做一个实验,看看如何才能使土豆不变色。实验开始了,我先把一个土豆切成4份,一份用柠檬水泡着,一份用盐水泡着,有一份用糖水泡着,还有一份用冷开水泡着,过20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20分钟过了,我一看。呀!其实柠檬水、盐水、糖水、冷开水泡着都不会变色。看来,以后我们切开马铃薯都可以用这些有关水的泡着,这样就可以避免马铃薯变色。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应该多观察、多发现、多研究,让我们和科学一起成长!

神奇的水

四5班

陆煜旸 我喜欢科学,喜欢实验,特别是水的实验使我记忆犹新。

回到家,我先拿起一个透明的玻璃杯,然后在杯中倒入一些开水,我轻轻的拧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倒到水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这么顺利,那么下几步不就跟顺利了!接着我打开青油将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便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就渐渐的融合在一起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就又会分开,变成了两层:第一层是青油,第二层是开水;我想了想:咦!要不,我再到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又在杯子里到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开水便溶合在一起了,可是青油仍然在第一层。我想:蜂蜜?如果我到一些蜂蜜又会怎样呢?然后,我取出一些蜂蜜和这些液体混合在一起搅拌,虽然开始和在一起了,但是多了一会儿还是变成了三层:第一层仍然是青油,第二层是酱油和开说,第三层是蜂蜜。

我不禁思忖: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想叫人琢磨不透,为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拿到爸爸跟前好奇的问到:“爸爸,你瞧,我不管怎样搅拌这些液体,始终保持三层现象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充满着神秘感对我说:“乖女儿,你好好想一想这些液体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呢?”

我把这杯液体拿到面前仔细看了看又想了想:重量?液体与重量有什么关系呢?我带着疑问又跑到爸爸跟前问到:“难道这些液体也有轻重之分吗?”爸爸肯定地回答到:“当然哟!”爸爸的一声肯定地回答,突然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哦!原来是这样的,液体最轻的总会在最上层,稍重的在中间一层,最重的液体在最下层。

啊!这杯神奇的水,让我们懂得了油水不相溶的道理,同时让我们懂得了通过实验会让我们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华。

有趣的实验

四5班

史沂玄

今天,老师要我们写一篇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但是在写作文之前要先做一次实验。哈哈,这简单。我在心里想,我要自己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文。让他们知道,我也有这个本事。

回家后,我立即找到所有能做实验的工具,然后等着大展身手······

可是,过了几十分钟后,我才知道我错了。我根本一点头绪也没有,我开始打退堂鼓了。这时,爸爸走进了我的房间。他看了看我愁眉苦脸的样子,便关切的问:“宝贝,你怎么啦!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我委屈的看了一眼爸爸,然后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爸爸只是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接着低下头深沉地思考起来了。“用纸叠一个能盛水的纸盒,盛水后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水能被煮沸腾,但纸盒却完好无损,你相信吗?”爸爸忽然说话吓了我一跳,但我想起爸爸刚才说的话又觉得好笑,结果忍不住笑出了声。爸爸听了我的笑声竟恼羞成怒起来,我立即吓得不敢出声了,随后身体居然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实验。可是实验结果吓了我一跳。水竟然沸腾起来了。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眼睛睁得极大,只见纸盒底下有一团被火烧成的黑,其余地方都安然无恙。简直是奇迹啊!我还没反应过来,爸爸就笑嘻嘻地解释起来:“纸的燃烧度是180多度,而沸水的温度只有100度左右,而且水沸腾的条件:一是到达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所以不断进行热传递。这就是纸盒完好无损的原因。你明白了吗?”

听了爸爸的话后,我明白了:对身边的事物留有观察,善于对事物的思考,用于探索,在“已知”中追求“未知”,就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第三篇:科技小故事

科技小故事

鲁班,姓公输,名般,鲁国人,由于“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因此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时期。当时,城邑建筑和水利工种都有了相当的规模,铁器已经逐步推广到各个社会生产领域,大大推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日趋没落,奴隶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奴隶主控制的官府手工业被冲破了,很多手工业奴隶获得了解放,于是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出现了。据说鲁班就是这个时期得到解放的奴隶工匠,并且因此有了游走各地、到处做工的自由。

锯的发明

大家可能还熟记着小学课本中的那篇关于鲁班发明锯的文章吧。传说,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很大的任务——建筑一座大宫殿。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紧。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当时还没有锯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们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工程的进度。那个年代,完成不了奴隶主的任务是要受重罚的,鲁班心里非常着急,就亲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时候,他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很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从这个故事都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有着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的。鲁班工艺的不断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忙。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四篇:科技小故事

一、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呀!这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下,“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 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一根竹管。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笼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部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科学道理:西瓜的水分很多,吃起来很甜。

四、小蛇多多

有一天,小蛇多多要到外面去玩,妈妈叮嘱它不要乱吃东西。小蛇多多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走着走着,小蛇多多看见了一根香蕉。它想:香蕉软软的,一定很好吃!于是多多吃了一根香蕉。走着走着,多多看见一串葡萄。它想:葡萄酸酸的,一定很好吃。于是,多多吃下了一串葡萄。走着走着,多多看见一个苹果。它想:苹果脆脆的,一定很好吃!于是多多吃下了一串葡萄。走着走着,多多看见一个苹果。它想:苹果脆脆的,一定很好吃!于是多多 又吃下一个苹果。多多的小肚子已经很饱了,可是,不一会儿,多多又看见了一块西瓜,它费劲地把西瓜也吃了下去。哎呀呀!多多吃了太多的水果,不能动了。肚子涨涨的,真难受呀!这时,一只小蚂蚁爬到了多多的鼻尖上。蚂蚁在多多的鼻尖上爬来爬去,多多觉得鼻子痒痒的、痒痒的,它实在忍不住了,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啊嚏” 咚咚!肚子里的水果都飞了出来。多多把水果送给了小蚂蚁,轻轻松松地回家了。科学道理:吃的太多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不要贪吃。

三、谁帮我松的土 春天到了,桃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满了漂亮的花朵。小桃树说:“不知道是谁帮我松的土,让我的叶子长得这么好,花开的这么美。” 一只小蝴蝶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蝴蝶,是你帮我松的土吧?” 小蝴蝶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传播花粉。”小蝴蝶再见,小桃树再见。一只小蜜蜂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蜜蜂,是你帮我松的土吧?”小蜜蜂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采蜜。”小蜜蜂再见,小桃树再见。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小桃树说:“谢谢你,啄木鸟,是你帮我松的土吧?” 啄木鸟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捉害虫。”啄木鸟再见,小桃树再见。一只大象慢吞吞的走了过来,小桃树说:“谢谢你,大象,是你帮我松的土吧?” 大象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浇水。”大象再见,小桃树再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小桃树说:“谢谢你,小白兔,是你帮我松的土吧?” 小白兔说:不是不是“我不会松土,我只会拔草。”小白兔再见,小桃树再见。一条小蚯蚓慢慢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不声不响地站在一旁。小桃树说:“谢谢你,小蚯蚓,原来是你帮我松的土。”蚯蚓小声地说:“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话小蚯蚓又扭动着身体慢慢地钻进了泥土里。科学道理:蚯蚓松土帮助植物生长。

5《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 波)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你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愿 飘落到 小河里,变 成 一滴水,和 小鱼小虾游戏。我愿飘落到 广场 上,堆个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我更愿飘落到妈妈的脸 上,亲亲她,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5《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 波)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你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愿 飘落到 小河里,变 成 一滴水,和 小鱼小虾游戏。我愿飘落到 广场 上,堆个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我更愿飘落到妈妈的脸 上,亲亲她,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第五篇:六年级科技小故事

科技小故事

鲁班的故事

鲁班,姓公输,名般,鲁国人,由于“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因此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时期。当时,城邑建筑和水利工种都有了相当的规模,铁器已经逐步推广到各个社会生产领域,大大推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日趋没落,奴隶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奴隶主控制的官府手工业被冲破了,很多手工业奴隶获得了解放,于是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出现了。据说鲁班就是这个时期得到解放的奴隶工匠,并且因此有了游走各地、到处做工的自由。

锯的发明

大家可能还熟记着小学课本中的那篇关于鲁班发明锯的文章吧。传说,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很大的任务——建筑一座大宫殿。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紧。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当时还没有锯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们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工程的进度。那个年代,完成不了奴隶主的任务是要受重罚的,鲁班心里非常着急,就亲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时候,他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很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从这个故事都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有着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的。鲁班工艺的不断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忙。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苹果与万有引力 ——牛顿的故事

依撒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在光学、热学、天文学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贡献,在数学方面又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牛顿,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国。他爸爸是个自耕农,在他出世前两个月就死去了。他两岁起就跟着年迈的祖母过着贫困孤苦的生活。牛顿在12岁的时候进入格兰镇小学读书。他从小就非常热爱科学,经常制造一些灵巧的小机械。他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巧的水钟,是仿照沙漏的作法制成的。用一个小水池,使池中的水缓缓流出,水面逐渐降低,水面上的浮标就跟着逐渐下降,于是带动指针转动,指示时刻。放风筝,是孩子们都喜爱的游戏。聪明的小牛顿更玩出了新花样:一天晚上,他把一只纸灯笼系在了风筝上放到天空。许多看见了空中风筝的人,都叫起来:“彗星!”当人们知道天空中闪亮的是风筝上的灯笼,才恍然大悟了。

牛顿是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在学校里,当他受到大同学的侮辱时,他总是拼命反抗。他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带领牛顿登上科学群山那一个又一个巅峰。

牛顿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常常会忘记自己和别人的存在,陷入一种“痴迷”的状态。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当他走出房门去拿酒时,忽然想起关于月球轨道的运算,于是就把请客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自顾自地忙着计算起来。朋友知道牛顿的脾气,只好自己吃掉了盘子里的鸡,把骨头吐在了桌子上。牛顿终于计算完了,这才想起请客的事。走回桌前一看,鸡只剩下了骨头,他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还没有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 尽管牛顿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仍然十分谦虚。他曾这样说过:“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法国17世纪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要远一点儿,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在英国乌尔索普牛顿老家的花园里的那棵苹果树,一直被精心地保护着。1820年,这棵树死后,被分成好几段,分别在英国皇家学会等处保存了起来。这棵与科学结缘的苹果树,不仅留有牛顿严谨学风的印记,更流传着牛顿谦逊的美德。

哥白尼的故事(天文)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作客,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写真照片(20张)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老师的希望,不久就变成了现实。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达尔文的故事(生物)达尔文小时候并没有特殊的天才,他只是自小有一种喜欢大自然的天性,善于观察事物。在父亲安排下,达尔文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神学,但他真正感兴趣的是自然科学。所以,达尔文在剑桥大学时,经常与生物学教授为伍,讨论有关自然科学的问题。1831年到1836年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到处采集动植物和地质方面的资料,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下了基础。

达尔文曾先后出版〈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等巨著,提出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书籍出版后,他的学说立即轰动全球,引起一番激烈的争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在当时可说是一种创见,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

有一天,达尔文走进一家大赌场,观看斗鸡比赛。他伏在栏杆边上,手托腮帮,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直盯着追逐扑打的大公鸡。他是那样专心致志,以至对周围许多人的叫骂、起哄和吹口哨的嘈杂声一点也没有在意。赌场的老辟见达尔文如此专注,心想这肯定是一个大赌客,便立即走到达尔文身边招揽生意说:「先生,你要押宝下赌注吗?如果你是幸运者。嗨!你能捞一笔巨款呢!」

达尔文没有听见似的,动也不动。赌场老板又凑近他的耳朵,重复了好几遍,达尔文这才察觉到。他终于不解地开口了:「我是在察看公鸡的头冠、羽毛和两足,琢磨牠们的体态。」

一天,又患了病的达尔文坐在藤椅上晒太阳,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一个年轻人路过达尔文的面前。当他知道面前衰弱的老人就是写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等作品的达尔文时,不禁惊异非常。年轻人问道:达尔文先生,你身体这样衰弱,常常生病,怎么还能做出那么多的事情呢?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达尔文回答说。的确,达尔文极端珍惜时间,他曾在给苏珊﹒达尔文的信中说:一个竟会白白浪费一小时的人,就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年轻人听了达尔文的话,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走了。1661年,他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

1665至1667年间,牛顿已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速度为何距太阳近就快,远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牛顿认为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具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们分别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顿不但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权威的科学依据。牛顿将其一生的成就写在《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数学。他后来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顿于久病不医中去世。据说在生命即将停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坦荡而平静的。英国诗人波普为他写的碑铭说:“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间;人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圣诞节这天,爸爸从外地赶回来,给小莱特兄弟带回一份圣诞礼物。兄弟俩迫不及待地把礼盒打开,看到一个怪怪的玩具。他们拿在手上摆弄着,不知道怎么玩。这时爸爸过来给他们做展示,他把上面的橡皮筋扭紧,一松手,只见前面像风车一样的东西转了起来,随着那个玩具就飞到了空中。“啊,真是太有趣了,它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 从那以后,莱特兄弟就对飞行产生了兴趣,并且一直在想:如果人能飞上天就好了!长大后,他们开了一家自行车商店,一边经营自行车一边研究飞行的事。几年下来,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然后就开始动手制作他们的飞机了。他们先是伏在山坳里观察老鹰是怎么飞的,然后把它一步一步画下来。按照老鹰飞翔的样子,兄弟俩在1900年10月,终于制成了他们的第一架飞机。他们在飞机上系上一根绳子,然后带着这架飞机来到野外没有树木没有房屋的空地上,像放风筝那样放飞飞机。他们的飞机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只有一米多高,但是莱特兄弟很受鼓舞。接下来,莱特兄弟对飞机进行多次改进,慢慢地,他们的飞机能飞到离地100多米的高空中了。

但是这种飞机有个缺点,就是只有风天才能起飞,如果没有风,它就飞不起来。而且它在空中飞时,只能像老鹰那样滑翔,所以人们给这种飞机起了个名字叫滑翔机。有一天,一辆汽车停在他们的自行车店前。司机说车的发动机坏了,向他们借工具用一下。看到汽车上的发动机,莱特兄弟一下来了灵感:如果把发动机装在滑翔机上,是不是就不怕没有风了呢?可是,滑翔机最多承受90公斤的重量,要是人太胖了都飞不起来,怎么把190公斤重的发动机装上去呢?莱特兄弟又想出用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找人帮忙,订做了一个只有70公斤重的轻型发动机装在飞机上,然后在飞机前装了一个像风车一样的螺旋桨。因为只有发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飞机才能飞起来。他们带着这架飞机到海边试飞,可是,不是发动机有毛病,就是螺旋奖有毛病,要不就是驾驶技术有问题。一直都不能成功。三年过去了,飞机的事一点进展也没有。

这天,莱特兄弟忽然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有个叫兰莱的发明家,也发明了一架飞机,在试飞的时候坠入大海了。莱特兄弟立刻去进行调查,并仔细研究兰莱飞机的部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又开始了自己新的试验,这次他们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的木头轨道,把飞机放在上面,弟弟维尔伯坐上去,发动飞机。飞机在轨道上滑行后,就嗖地一下升上天空了。

“啊,终于飞上天了,终于成功啦!”哥哥奥维尔对着天空挥手,大叫。话音还没落,飞机突然坠落下来。“到底什么原因呢?”兄弟俩又开始思考起来。他们试着把轨道从斜坡上拿下来,放在平地上,再次试飞。这回飞机一下子飞到三米多高,而且能水平向前飞。飞机飞行了30米左右后,稳稳地落到地上。莱特兄弟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们抱在一起,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莱特兄弟从收到爸爸的怪礼物到研制飞机成功总共用了26年,失败了无数次,试飞的时候,莱特兄弟也多次摔伤。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轻而易举成功的呀。当时,连他們自己也没有想到,人类的千年梦幻,將会在他們手中变为现实

张衡的故事:

公元78年,在河南南阳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里,一个孩子出生了,他的母亲为他取名叫张衡。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会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一座巍巍丰碑。张衡从小聪敏过人,他对瞬息万变的大自然充满了兴趣,日月星辰更让他着迷。有一次,他和妈妈去挖野菜,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张衡发现自己的影子比自己要长好多,而到了中午,妈妈带到回家时,自己的影子却缩成了一团了。

以后,每当他发现自己的影子缩成一团时,就催妈妈赶快回家做午饭。

他还喜欢听妈妈讲有关自然界的故事。白天,阳光普照,母亲给他讲后羿射日的故事;晚上,月亮的银光堆积如水时,母亲便把小张衡抱在怀里,给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星星洒满天空时,妈妈告诉他天上文曲星的传说、二十八星宿的神话。有一次,母亲给他讲完故事,良久不见他回应,于是拍拍他的小脸蛋,问道:“张衡,你在干吗?”“我在数星星。”母亲奇怪了:“天上的星星动来动去,你怎么能数得清呢?”“可是,我发现这些星星并没有乱动啊。它往西边移动,而它旁边那些小星星也跟着移动呢。”母亲一看,果然是张衡说的那样。这样一边观察一边数,他可耀数一千多颗星星呢。张衡不仅聪明,读书也非常仔细用心。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也不羞于向人请教。到了10岁的时候,他就能熟读《诗经》,还阅读了很多其他的书籍,对其中的天文、历法知识非常熟悉有一次,私塾先生给学生们讲《诗经》中的句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把“流火”解释为“落下的、一晃而过的大火星”。

有个学生很好奇,问先生:“大火星是指天上是的哪一颗星星呢?”先生含糊地回答:“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流星。”张衡觉得先生讲的有矛盾,站起来说出与先生完全是不同的解释:“先生,那„流火‟是二十八星宿中的萤惑星(即火星),„流‟是萤惑星偏西向下的意思,而不是指落下。”接下来,他以引证《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等书中有关论述,一口气说出星宿和北斗星的区别。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画,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同学们听得入了迷,先生也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张衡说是凭着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少年学问家。

蔡伦造纸

蔡伦:秦蔡伦从小就到皇官里去当太监,担任职位较低的职务——小黄门王,当时,蔡伦看到大家写字很不方便,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大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都有缺点。于是,他就研究改进造纸的方法。

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焦耳小时候的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童第周滴水穿石的故事(生物学家)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百慕大的“死亡禁区”

在大西洋西部,美国佛罗里达波多黎各与百慕大群岛之间,有一个神秘的三角区,被人们称为“死亡禁区”,又称为百慕大魔鬼三角区。从20世纪以来,在这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原因不明的空难和海难事件不断发生。1919年,一艘长180多米,载员309人的美国军舰“赛克洛珀斯”号,从西印度群岛的巴贝港口启程,途经百慕大三角区突然神秘的消失,全船无一人生还。1945年,在一次美国海上空军例行训练中,5架“埃文格”型鱼雷轰炸机飞越这一地区时,14名机上人员全部遇难;1947年,一架C-54型美国飞机飞至百慕大海区时,来不及发出求救信号就一头栽进海底;1968年,载有29人的美国军用运输机“伊萨卡·伊斯兰德”号在此失踪;3年后,载员30人的“米尔顿艾切德斯”号美国飞机又在此方位附近失事;1971年,美国“费托烟2型”战斗机在雷达严密监视下飞离迈尔密136公里时,便无踪影了。此处属浅海区,水深才6米,几分钟后抵达出事地点的救援飞机,搜寻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龙卷风出现最多的地区

美国是世界上出现龙卷风最多的地区,年平均数达430多次。1980-1984年,发生龙卷风总计4500次,年平均达900次,龙卷风造成的损失平均达1亿美元/年。1979年德克萨斯州发生的龙卷风,损失达8亿美元,45人丧生。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尤其是佛罗里达半岛以南海面上是龙卷风出现最多的地方。1968年8月的8天中,共出现27个漏斗云,有一天竟出现了8个。有许多龙卷风同时或接连出现在海面上,极为壮观。最强的龙卷风发生在1925年3月18日,穿越密苏里、伊利诺斯、印第安纳三个州,行程254公里,风速96.6公里/小时,造成689人死亡,1980人受伤,大量财产损失。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最为详细的最强的一次龙卷风。据研究,美国龙卷风发生地区与墨西哥湾暖湿气团的气旋有关。

降雨最多的地方

1952年3月16日,印度洋留尼汪岛上的锡拉奥,一天内降雨1870毫米,成为世界上日降水量最高的纪录。1961年7月,喜马拉雅山南坡,印度梅加拉亚邦的小镇乞拉朋齐,一月内降水9300毫米,1961年的全年降水量达26461毫米,成为世界上年降水量最高的纪录;该镇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0毫米,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世界上下雨天最多的地方是智利的菲利克期湾,一年325天下雨。

闪电奇闻

在法国某个小城,闪电把站在树下躲雨的3名士兵击毙。在苏联某个农庄,两个孩子在牛棚里躲雨,突然,房前的白杨树下滚落一个橙黄色的火球直向他们逼来,一个孩子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火球爆炸了,孩子们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火球是罕见的球状闪电。在美国龙怪昂威尔的小城里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主妇从市场回到家里,打开电冰箱一看,她放进去的生鸭、生肉全都变成了熟食品。后经科学家研究以后才明白,是球状闪电把电冰箱变成了电炉,奇怪的是电冰箱竟然没有损坏。

以严寒取胜的“二战”苏军

“二战”期间,德国进攻苏联,已攻下基辅,准备进攻莫斯科,战役代号为“台风”。战役前夕,苏军统帅部里研究作战方案,但与会者个个愁眉苦脸,一筹莫展,只有一个将领时而翻看情报,时而查看地图,始终面带微笑,似乎胸有成竹。1941年10月2日,德军进攻开始,苏军的“奇兵”出击了。这支“奇兵”迫使敌人有的残废,有的染病,有的倒毙,连敌人的武器也失灵了,坦克无法开动,大炮栓也无法射击,德军部队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苏军派出一支训练有素,准备充分的西伯利亚军队,身穿白衣,手持白色武器向敌人猛扑过去。不到数日,德军损兵折将100余万,“台风”战役彻底失败。苏军的“奇兵”是严寒。原来那个苏军将领根据气象综合预报得知这年冬天特别严寒,温度低达摄氏零下50℃。

在海底五年不死的水手

货船“科里特鲁达”号于1983年6月23日遇难,在非洲象牙港外沉没,14名水手随船沉入海底,人们都以为他们均已罹难,谁也预料不到这艘货船沉没5年后,1988年3月被救起,船员们均活着。这真是人间第一奇闻。这艘货船装有肉类罐头和瓶装食用水,使船员在沉船中有水有食物活命,他们被困在船舱内,无法逃生,但有一条管子通出40英尺的水面,一直供给他们空气,保持了他们不死。他们被救上来时,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浑身苍白,只有一副骨骼,与他们说话,他们都听不懂,只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地震中幸存的婴儿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发生8.1级强烈地震,死亡1-2万人。但有数十个新生婴儿从倒塌的楼房和混凝土下被抢救出来,其中有两名婴儿在几公斤重的混凝土下层居然忍受了十天之久而保全了生命。这些婴儿之所以能够活下来,首先是因为婴儿体内有大量的储备水分,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只要体内有水分,可以维持生命15天以上;其次因为他们身体较小,受到大人们尸体的保护。另外,因为他们仍处于胎儿的状态,不会像大人们那样产生无比的恐惧心理而消耗更大的能量。

航空事故的预言家

1974年3月3日,土耳其航空公司的DC10型喷气式客机坠落在巴黎郊外,机上346人全部死亡,是当时最严重的一次事故。令人费解的是,早在半个月前,美国的肖恩·罗并斯已对这次大事故作了详细预言。2月16日在纽约的实验会上,肖恩·罗并斯在催眠状态下说了如下预言:“去伦敦的大型喷气客机坠落„„数百人死亡,无一生存者„„发生时间3月或5月„„美国外交官夫妇也在遇难者当中„„与T字有关(土耳其的字头)„„机种DC10„„”预言全部录了音。因事关重大,吃惊的肖恩和他的朋友于19日拜访了FBI纽约分局,向航空值班员提供了磁带,希望关注防止事故的发生。遗憾的是有关方面并不相信这一预言,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全球的四大“死亡谷”

在前苏联、美国、意大利和印尼,存在着地球上著名的四大“死亡谷”,但其恐怖景象各不相同。苏联堪察加半岛克罗诺基山区的“死亡谷”,长达两公里,宽100米至300米不等,地势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不少地方天然硫磺嶙峋露出地面,到处可见狗熊、狼獾以及其他野兽的尸骨,满目凄凉。据统计,这个“死亡谷”已吞噬过30条人命。苏联科学家曾对这个“死亡谷”进行过多次冒险性考察和探索,但结论仍是众说纷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相毗邻的山中也有一条非常大的“死亡谷”长达225公里,宽约6-26公里不等,面积约1400多平方公里,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恶。据说1949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伍,因迷失方向而涉及期间,几乎全部丧生,有几个人脱险爬出,但不久也都神秘的死去。后来,有些前去探险的人员也都葬身其中,至今仍未查出死亡的原因。但科学家却发现这个地狱般的“死亡谷”,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据调查统计,这个地方繁衍着200多种鸟类,19种蛇类,17种蜥蜴,1500多头野驴。这些动物在那里生活的悠然自得,逍遥自在,至今人们也弄不清它为何独得对人类如此凶残。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也有两处与苏联和美国的“死亡谷”相似的“死谷”。但这两个“死谷”只危害飞禽走兽,对人的生命却没有威胁。据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统计,每年在这两个山谷中死于非命的各种动物多大37600多只,所以意大利人又称其为“动物的墓场”。印尼爪哇岛上有个更为奇异的“死亡谷”,谷中分布有6个庞大的山洞,每个洞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大的威胁,只要靠近洞口六七米远,就会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入洞内。

昆虫也酿灾

1941年,一艘正在波斯湾行驶的德国船,突然被一大群蝴蝶包围了,数不尽的蝴蝶像一大块厚厚的云层落到船上,所有的甲板、缆绳,甚至烟囱的周围全都是蝴蝶,那些没处栖息,仍然在飞翔的蝴蝶就像大风雪似的在天空中漂浮,船员连呼吸都感到困难,眼睛也难以睁开。船长下令开动救火机喷射也无济于事,结果船触礁下沉。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一条开往苏联敷德萨港的海轮“化学家泽林斯基”号上。一大群不知从何处飞来的蚊子向轮船发起进攻,机器房内群蚊乱舞,甲板上的蚊虫堆积达十多厘米厚,航道上的能见度也因漫天飞舞的蚊子而下降到几乎为零,轮船被迫停航,折腾了几个昼夜,知道天气变凉,蚊群才“安静”下来,被船员们用水冲走。

奇异的彩色海洋

 红海·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由于海水中繁殖着大量的海藻,死后变成红褐色,并悬浮在海面

上;再加上红海两岸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大风把红色沙粒弥漫在红海上空,散落在红海之中,把海水染成红色。

 黑海·位于乌克兰南部,海水中含盐量较高,深海处含有硫化氢,致使贝类、鱼虾无法生存。

流入海里的石油和其他有机污染物分解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造成溶解氧几乎耗尽,大量海洋生物窒息死亡,尸体腐烂发臭,污染海水,使海水变成青褐色,故名黑海。

白海·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海岸覆盖着皑皑冰雪,海面上漂浮

着许多白色冰山,呈现出一片白色的冰雪世界,故名白海。

 黄海·我国东部的黄海,由于海水较浅,河流又把大量的黄色泥沙带入浅海,致使海水浑浊,变成浅黄色。

 绿海·在一些热带浅海里,由于表层栖息着大量的绿色浮游生物,海底繁殖着绿色海藻,它们把浅海装扮成绿色,形成绿色海洋。

 五彩海·日本的濑户内海,由于海面上不时漂浮着大片的油和由沥青组成的焦油状团块,它们在阳光照射下像乱抹得油彩,呈现银白色、红色、橙黄色和褐色等五光十色。

不可思议的岛屿

地球在自转,每昼夜自转一周,这是当今普通常识。有趣的是,在西印度群岛中有一个岛,也像地球一样会自转,而且自转的周期也是24小时,叫做索马它岛。岛上荒无人烟,全岛都为植物所覆盖,动物也不多。如果驾船绕岛一周,只需30分钟。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索马它岛都感兴趣,并进行多方的考察,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一奇怪的自然现象,至今仍是一个谜。与旋转岛相映成趣的是,在太平洋还有一个会自动离合的小岛。今天你看见它是完整的一个,明天它会分为两个,中间相隔4-5米。可是过不了多久,它又会自动的接合在一起,成为离开前的样子。除旋转岛和离合岛之外,在加拿大还有一个塞布尔岛,它也会运动,而且十分明显。它每年要向前滑动100米,在最近200年来,它已向东移动了20公里,而且它还是一个“沉船之岛”,先后在这里有500艘舰船遇难,丧生者达5000人,故被航海者称为“大西洋上的坟场”。另外,在日本冲绳县南部,有一个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大大小小的珊瑚礁百余个所构成的海岛,一年364天都淹没在海水中,只有在潮水变化最大的一天,才露出海面,但仅仅3个小时左右,便又潜回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经过“冬眠”一年之后又会再一次出现。

乌鲁人的“漂浮岛”

秘鲁的印第安人中有一个分支乌鲁人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畔,创造了举世无双的“香蒲文明”。香蒲是一种类似芦苇的多年生植物,叶子修长,高达三四米。茂盛的香蒲从两三米深的湖水中钻出,挺立在湖面上。乌鲁人就地取材,在香蒲丛中巧妙的堆起了一个个“漂浮岛”。岛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厚厚的香蒲草层层叠起来,形成很大的浮力。几十个“漂浮岛”散布在湖面上,构成了一个奇特的漂浮世界。乌鲁人就住在这些岛上,每个岛上有四五户人家,他们用香蒲草盖起顶部为圆锥状的茅屋,茅屋的墙壁和屋顶均用一张张香蒲席子联结而成,没有窗户,只有一个进出口。远远望去,茅屋酷似一个硕大的蘑菇。但是,“漂浮岛”底层的香蒲受湖水长期浸泡会渐渐霉烂,茅屋需要经常拆掉翻修,不断从上面添加新的香蒲草。

神秘的“湖中湖”

在寒冷刺骨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北部,有一个小镇叫布林拉德,那里湖泊密布。几年前,这个湖区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至今无人能解。冬天站在布林拉德北部的长湖地带,放眼望去是白茫茫的一片:四周长达8英里的湖面全部是厚厚的冰层,人们可以开着车在湖面上驶来驶去。然而就在这冰封的湖面上,却总有一一块水面奇迹般地没有结冰,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接近1英里长的黑洞。这就是拒绝结冰的“湖中湖”——一个巨大的月牙状水面,不知道是何原因,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下,它仍然在怡然自得地泛着粼粼波光。当地的官员要求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许多学者也想找出是什么原因让这一段湖面违背大自然的规律。研究者们用针孔摄像机探测到了20英尺深的水下,他们想探寻是否有电流震动或者是地震活动的迹象,但从没找到异常之处。一队科学家几乎已经测试了所有关于这个“黑洞”的事物,但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结冰现象,他们依然是一头雾水。“这个湖区不结冰的地方,从底部到顶部的湖水,热度都是均匀一致的,这种情况非常令人吃惊。我们估计这应该是导致这部分湖面不结冰的原因。”科学家艾伦·塞布拉说,“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这个“黑洞”像个顽皮的孩子,跟人们玩着捉迷藏,自出现以来它只结过一次冰,而这唯一的一次结冰也同样让人瞠目结舌——因为它并不是在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湿天气时结冰的,而是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不同凡响地结上了冰。

醉人的植物

酒能醉人,不足为奇。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亦有醉人的功能。

 在坦桑尼亚的山野中,生长着一种木菊花又称“醉花”。其花瓣味道香甜,无论是动物或者是人,只要一闻到它的味道,立即就会变得昏昏沉沉。如果是摘一片尝尝,用不了多久,便会晕倒在地。

 生长在埃塞俄比亚的支利维那山区的“醉人草”,会散发出一种清郁的香味。每当人们闻到这

种香味时,便会像喝醉了酒一样,走路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如果在它的旁边呆上几分钟,就会醉的连路都走不了。

 马努拉树生长在南非,是一种“醉树”。非洲大象最喜欢吃这种树的果实。每当大象暴食了这种果子后,再喝进一些水,便会大发酒疯——有的狂奔不已,上窜下跳,撞倒或拔倒大树,更多的是东倒西歪,呼呼大睡,一般要两三天后才能醒过来。

 坦桑尼亚蒙古拉大森林里,有一种能溢出美酒的毛竹,叫“酒竹”。它溢出的酒只有30度,味道醇美,并含有一种香味。一些吃食幼竹的动物或以酒竹汁液解渴的动物由于贪食,体内的酒精大量积聚,往往醉的昏昏然,飘飘然。

奇草绝技

指南草:在中亚细亚,盛产一种草,人们称它为“指南草”。这种草的特殊之处是: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叶子老是从北方指向南方,人们根据叶尖的位置就能辨别方向。咬人草·有一种小草叫荨麻,牧民们称之为“咬人草”。当你顺手抓它(从下往上顺毛捋)则不痛,逆手抓获撞上级奇痛难忍。“咬人草”茎上的螫毛,用以杀伤来犯的敌人而保卫自己。别看它其貌不扬,农牧民却把它视为珍宝。如果有人被毒蛇咬伤,将新鲜的全株荨麻捣烂取汁敷伤处,可迅速治愈;对于草原上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用适量的荨麻煎水洗患处,相当有效。瘦身草·在印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野生草,肥胖的人服用后会逐渐消瘦下来,故名“瘦身草”。印度传统医学用该草治疗肥胖症已有2000年的历史。“瘦身草”能使人体摄入的一半糖分不被吸收,从而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达到减肥的目的。

能测温的草:在瑞典南部有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管它叫天然的“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大气温度的变化反应极为灵敏。在20℃以上时,它的枝叶都斜向上方伸出;温度若降至5℃时,枝叶则向下运动,直到和地面平行为止;当温度降至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则枝叶就恢复原状。

 盐草:牙买加生长着一种盐草,它的茎和叶中含有盐分。当地居民割回盐草,洗净晒干后放在锅里煮,再将汁液晒干,水分蒸发后便留下了盐。

 还魂草:安徽黄山的高峰石壁间,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还魂草”。它枯黄以后,只要用开水烫过,再浸在冷水里,过一会儿,仍然变成青绿色。

千奇百怪的石头

 会“走路”的巨石·前苏联普列谢耶湖东北处,有一块能自行移动位置的石头。该石呈蓝色,直径近1.5米,重达数吨,近300年来它已经数次变换过位置。17世纪初,人们在阿列克塞山脚下发现了这块会“走路”的巨石,后来人们把它移入附近一个挖好的大坑中。数十年后,蓝色怪石不知何故却移到了大坑边上。1785年冬天,人们决定用这块石头建造一座新钟楼,同时也为的是“镇住”它。可当人们在冰面上移动它时,不小心让它坠落湖底。而到了1840年,这块巨大蓝石竟躺在普列谢耶湖岸边了。如今它已向南移动了数公里。无独有偶,在美国内华达山脉东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当地人称之为“死谷”。人们发现这里也有许多石头会“走路”。美国科学家夏普对这一奇特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他把25块石头按顺序排列并逐个标出位置,定期进行测量,果然发现这些石头几乎全都改变了原先的位置。有几块石头竟然爬了几段山坡,“行走”了长达64米路程。

 自行增减重量的怪石·我国贵州省惠水县有一块椭圆形石头,可以自行增减重量2公斤左右。据该石主人说,最初石重22.5公斤,朋友们在1989年春节时来观赏“宝石”,石重已变成25公斤。随后一连数天,换了8杆称反复校验,发现该石最重时25公斤,最轻时22.5公斤,上下变化达2.5公斤。研究人员再一次测定中记录了当天11时13分、11时43分、12时28分这3个时刻该石的重量分别为21.8公斤,22.8公斤,23.8公斤。在短短的75分钟内,该石的重量竟增加了2公斤。

 自行升空的“圣石”·印度西部马哈拉邦有一个叫希沃布里的村子,村里有一座苏菲派教徒圣人库马尔·阿利·达尔维奇的神庙。庙前空地有2块各重90公斤左右的“圣石”,能随人们的喊叫声而自动离地腾空。当人们用右手的食指放在“圣石”的底部,异口同声且不停顿的喊着“库马尔·阿利·达尔维-奇-奇-奇”,且发“奇”字时的声音尽可能拖得长一些,这样,沉重的石头就会活人般顿时从地上弹跳起来,悬升到约2米的高度。直到人们喊得上气不接下气时,它才会落回到地上。

 毒石·日本枥木县那须镇的山上,有一种毒石,不论是昆虫还是飞鸟,一旦接触到这种石头很

快就会死亡。这种能杀死生物的毒石,当地人把它叫做“杀生石”。这种毒石多在火山口附近。

哭石·在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顶上有一块会“哭泣”的岩石。这块岩石发出的声音像女人低声饮泣一样,听起来十分伤感。并且,这块岩石只有在晴天的傍晚才哭泣,而且时间只有一二分钟。

 纹圈石·在中美洲的卡隆巴拉地方,有一些卵形的石块,土著人一直把它们视为宝物。这些石块在下午时是平滑的,奇怪的是,经过一夜时间,所有石块便会出现一些神秘的纹圈。经太阳晒过以后,这些刻纹在下午便自动全部消失。好几公里范围内的石块皆是如此。

树木之最

 最大的树·迄今公认的最大的树是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红杉国家公园中的名为“谢尔曼将军树”的巨杉。最大的直径有6米左右,重2800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生物,有“世界爷”之称。

 最高的树·在非洲发现的一棵叫“波巴拉”的树,树高189米,是迄今最高的树。最硬的树·世界上最硬的树是铁梨木树,它刀砍不入,枪打不透,实为世人罕见。

 最长寿的树·据科学家考察迄今最长寿的树是生长在澳洲的一棵苏铁树,它已经活了12000~15000年。

 最轻的树·南美洲一种叫“巴尔沙”的树是目前相对密度最小的树,晒干后,相对密度只有0.1~0.25。

 最重的树·舰木又名“钢铁树”,质地又密又韧,不弯不裂,是目前相对密度最大的树。生长

在广西南部石灰岩地区,其相对密度可达1.128。

 生长最慢的树·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株古老的松树,年龄已4700多岁,却只有9米高,每年增高不过2毫米,可谓生长最慢的树。

 生长最快的树·1974年6月17日在马来西亚的沙巴种的一棵树,它在13个月中竟长高了10.75米,可算是生长最快的树。

 最贵的一棵树·1959年美国密苏里州的一名苗圃人员花22.5万法郎(折合人民币75000元)买了一棵来自华盛顿州亚赛马的苹果树,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贵的一棵树。

 最小的树·中国北方柳树又称草树,是世界上最小的树。这种树高只有2厘米。它是由分类学家林佘划入树木一类的。

 历史最长的树·在所有树木中,一种银杏(又名白果树)的资格最老,它已有16000年的历史,故称作活化石。

 最大的树叶·两种棕榈树的叶子极大,一种是生长在印度洋马斯卡林群岛上的酒椰棕榈,另一种是名叫亚马孙河竹子的棕榈,其叶子长达20米,叶柄有5米长,可谓最大的树叶。

下载中国科技小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科技小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小的故事5篇

    科技小故事 牛顿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沉思中的牛顿下意识地向后院的苹果园走去。园子里,苹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苹果,空气中充满着沁人心脾的果香,对此,牛顿全然不觉。 突然,“ 吧嗒......

    中国梦、小故事

    附12个小故事和各班学习内容: 1、关于国家富强的小故事: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故事,估计童鞋们都耳熟能详了,我觉得这是关于为国家富强最为典型的一个故事了。这......

    科技的小故事有哪些

    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技的小故事,欢迎阅读参考!一、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

    读书报告——科技史《中国科技小史》

    ❀《科学技术史》读书报告❀《中国科技小史》——读书笔记书目信息 书名:《中国科技小史》作者:王鸿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次:200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报告 作者把本......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1、李四光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

    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

    税收小故事-中国古代篇(模版)

    赵奢的赋税理念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最高税务长官。赵奢在中国赋税思想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坚持以法治税。他认为,以法治税是以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破坏税法会导致......

    中国石化:精细操作小故事

    精细操作小故事 “重质酮苯装置请做好切换轻脱原料的准备!” “重质酮苯装置请准备切换涠洲减三料!” 自今年三月份以来,这样的调度指令在茂名石化炼油分部润滑油二车间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