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巩固。
(二)指导做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做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
1.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2.青蛙长得什么样?
(二)抽读词语卡片,订正出现错的地方。
池塘 羊群 脑袋 尾巴 捕食
乌龟 衣裳 碧绿 迎上去 鼓着
(三)指导做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语。
抖()灰()用()
蚪()友()甩()
电()塘()科()
龟()糖()蝌()
3.填写量词。
一()腿 一()眼睛
一()鲤鱼 一()青蛙
一()尾巴 一()蝌蚪
一()嘴巴 一()乌龟
一()衣裳 一()荷花
4.布置作业。
写课堂练习。
抄写词语。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
(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
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没有汉语拼音,课文长,里面有没学过的字,而且学生第二次接触不带拼音的课文,读起来难度大。这次展示课我准备的是第一课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认读并读懂“黑灰色、阿姨、迎上去、追上去、头顶、披着、鼓着”这些词语,正确认识“灰、阿、姨、迎、追、顶、披、鼓”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和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教学重点是在文中读懂字词。开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不经过预习直接读。
三、再读课文,读懂课文。通过读懂“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头顶”这几个词来读懂课文。
四、梳理课文内容。试讲了一下,第二环节完成后大约用了半节课,继续往下进行,第四环节没讲完,而且用大约半节课的时间读课文,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扫清生字障碍,不只是生字障碍,有的是数字,但是忘了,这样往下进行就没多大意义。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完成读通课文这个目的,那就要30分钟,甚至时间更长,展示活动课只完成读通课文这一目标,不是太合适。所以我把第二环节改为预习,是老师领着学生去预习,老师把没学过的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问老师,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上课的第一环节就改成了检查预习,这样就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这堂课上完,我觉得可以这样改进一下:
一、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我太注重随文识字了,随文识字确实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没设计看图学文的内容,我觉得虽然重点是随文识字,但看图也要设计,梳理课文内容时可以课件出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图。学“迎上去”和“追上去”也可以先看图怎么迎,怎么追,然后再表演。
二、课文可以加一个收尾的环节。如:今天我们学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童话故事,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三、陈老师建议我在这堂课上对重点的一两个字进行指导,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是课文的主线之一,这堂课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变”挺好的。
第四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年三班于海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把朗读课文和看图、观察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弄清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通过对比,自觉生疑
1.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蝌蚪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中把描写小蝌蚪的样子画出来。
2.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看图认真观察,青蛙妈妈的外形又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本中画出来。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三、读文感悟青蛙的变化过程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1.自由读2—6自然段,用“~ ~ ~ ~ ~ ~”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2.通过看图,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小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
四、朗读感悟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1.分角色朗读,并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
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五、指导书写生字“变、条”
1.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是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同桌互议,评一评谁写的好。
六、小结: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第五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我会读词语
2、指导书写“变”和“条” 学生观察,说一说怎么把字写好看 师范写,生口头组词 生练写
过渡: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进程中他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和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
复习一自然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二、看图学文,指导朗读 1、图文对照,学习第二自然段
看图,小蝌蚪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指名读文。
理解为什么用“迎”。读出小蝌蚪有礼貌,指名读。指名读鲤鱼阿姨的话。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妈妈”要读重音,鲤鱼的话要用长辈的语气,读出亲切。)2、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又有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追上去”,为什么不用“迎上去”。(一前一后用追,体现他们为了找妈妈急切心情。)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2)自由朗读四、五自然段,指导生看图,思考:过了几天,小蝌蚪身体又用什么变化? 练习用“碧绿的”“雪白的”说词语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为什么用“已经”,练习用“已经”说话。
小青蛙怎么到荷叶上的?找到动词:蹬、跳、蹦,可以作动作理解。
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呢?
三、总结全文
1、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