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人流传的春节故事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第二篇:陕西春节习俗
陕北的春节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 “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第三篇:陕西春节民俗
陕西春节民俗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不眠,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第四篇:春节“黄金周”陕西旅游开门红
春节“黄金周”陕西旅游开门红2013-2-17 11:46:09陕西省旅游局字号:[大 中 小]选择背景色:
2013年春节“黄金周”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第一个春节“黄金周”,在探亲访友游客大量增加的同时,长、短途自驾游客也大量增加,实现了春节“黄金周”陕西旅游开门红。据统计:春节假期,我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62.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8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5.88%和47.49%,实现了黄金周“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今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的主要特点:
一、游客出游规模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旅游休闲意识不断增强,居民假日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出游规模进一步扩大。据统计:全省十二个市(区)接待游客增长幅度在100%以上的有宝鸡、渭南;增长幅度在50%以上的有西安、商洛、榆林;其他市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春节期间,全省投放客运车9.4万辆,运送游客67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5%;西安机场运送游客23.06万人次,同比增长4.6%;铁路运送游客46万人次,同比增长9.52%。
二、自驾游、长线游客大幅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家庭车辆拥有量也大幅增加,加之今年春节又是国务院确定的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第一个新春佳节,极大地刺激了自驾游客的旅游消费,大量居民举家自驾出游已经成为旅游的新方式。在各大景区都可以看到北京、山西、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甘肃等省市的车辆。兵马俑景区每天游客都在2万人次以上,游客增幅一直保持在70%以上,2月14日,游客达2.7万人次,同比增长101.9%;华清池景区累计接待5.22万人次,同比增长50.86%;大唐芙蓉园接待游客12.26万人次,同比增长190.25%;华山景区接待游客3.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4%;法门寺景区接待游客41.9万人次,同比增长66.3%。
三、滑雪、温泉及乡村旅游持续火爆
冬季旅游产品深受广大游客青睐,滑雪、洗温泉的人数大幅增加,全省5个滑雪场、9个大型温泉游客爆满。翠华山滑雪场春节期间接待游客4万人次,同比增长15%;沣峪庄园滑雪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8%。华山御温泉接待游客6958人次,同比增长80%;蓝田汤峪接待游客5万人次,同比增长25%;临潼爱琴海接待游客7500人次,同比增长18%。全省乡村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展示、演艺活动,年味浓,气氛好,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在农村过大年。礼泉袁家村春节期间接待游客29.6万人次,同比增长58%;长安上王村接待游客4万人次,同比增长20%。
四、一日游、周边短线游升温
春节“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一日游游客1102.64万人次,同比增长56%,占接待总人数的75.4%,比上年增加5.4个百分点。大唐西市接待46.92万人次,大雁塔文化景区接待35.6万人次,西安世博园接待16.37万人次,曲江遗址公园接待18.86万人次,同比增
长都在50%以上。
五、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在全省旅游行业全面开展标准化服务建设,春节“黄金周”前,各旅游企事业单位普遍进行了服务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许多旅游单位针对春节“黄金周”特点,提出了“微笑、温馨、个性化”的服务要求,全省春节期间旅游服务质量普遍有所提高,较好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春节“黄金周”全省旅游投诉大幅下降,无重大投诉发生,个别一般性投诉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
春节“黄金周”是旅游的一个高峰期,为全面做好春节“黄金周”工作,省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发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春节“黄金周”旅游工作的通知》,对春节“黄金周”旅游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切实落实安全责任,保障假日旅游安全有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加强对假日旅游工作的领导;二是整顿规范旅游秩序,组织开展春节旅游市场秩序大检查活动,省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物价局和省旅游局对春节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了重点检查,以保障全省春节“黄金周”旅游安全、有序、平稳进行;三是制定工作预案,积极协调省内主要媒体开展假日旅游的宣传报道,及时发布重点景区的接待情况,为游客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正确引导游客理性出游。
第五篇:关于元旦的民间流传故事介绍
元旦代表的是新的一年的一天,人们对于这个节日还是十分重视的,那么关于元旦的传说故事大家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元旦的民间流传故事介绍_元旦节日由来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所帮助!
元旦传说故事
大约在公元5万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已由游牧变成农耕,定居在尼罗河的两岸,他们的农业能否收成与尼罗河发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每次都把这个时间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一年的开始定为这一天。这便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各国的习俗活动
1、日本
日本在元旦的时候,会送一条有自己名字的围巾,给觉得重要的人留作纪念。
2、朝鲜
元旦这天,朝鲜家家户户都会吃糯米加松子、枣泥、蜂蜜煮成的甜饭,象征新的一年过得甜蜜、万事如意。
3、伊朗
元旦的前一天,伊朗的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干柴,到了晚上,全家人把干柴点燃,然后家人依次从火上跳过去,表示来年可免除疾病之害,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4、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在元旦这天,大家都会穿上新衣服拜访亲友,以此忏悔前一年的过错。而且在印尼某些地区,过元旦的时候人们会相拥痛哭,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
5、匈牙利
匈牙利的居民在元旦这一天,是不能吃家禽和鱼类的。亲友之间互赠小猪和扫烟囱工人瓷像,表示美好的祝福。
6、保加利亚
元旦的前一天晚上十二点整,保加利亚的每家每户熄灯三分钟,亲属相互拥抱、接吻以示祝贺。等灯开了以后,大家坐下吃特制的新年蛋糕,如果谁吃到蛋糕里面的小钱币,就表示他在新的一年里会成为幸福的人。
7、阿根廷
在元旦这一天,全家人都赶到郊外的河中进行“新年浴”,在下水之前,先把鲜花撒在水面上,然后全家人跳入水中,用花瓣擦揉全身,这样是为了把旧年的晦气洗掉。
8、英国
在苏格兰地区,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会敞开,欢迎任何人来做客。而客人则需要随身带块炭,投向主人的炉中,象征炉火久久地燃烧,家庭兴旺。
9、法国
在元旦这天要把家里的余酒喝光,用来寓意新年万事如意。如果还有存酒的话,就表示新年会交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