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传媒老总的演讲稿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整合区域报业资源。我们充分发挥省级党报集团的优势,实施区域市场控制方略,先后吸纳了辽沈地区具有较强实力的两家报纸进入集团,从而具备了对区域内占有发行和广告市场70%以上的媒体进行有效整合的可能。
实施区域外低成本扩张方略。为进一步扩大党报集团的宣传舆论阵地,2007年始,我们利用《辽沈晚报》的品牌和省内其他市合作,创办了《辽沈晚报地方版》,构建品牌联盟,进一步增强了辽报集团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我们的办报团队还与北京《精品购物指南》进行合作,共同打造辽沈地区第一张时尚生活类的报纸——《时尚生活早报》,合作两年后,2007年已开始盈利。
积极实施跨媒体、跨行业的发展战略。前不久,辽报集团和省内一家电视台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媒体优势,在新闻报道、媒体推广、广告经营、多元产业等方面共同构建面向传媒融合时代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党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跨媒体发展模式等问题。集团还与一家电视台达成一致,建成区域内最大的户外新闻视频联播网。最近集团又与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物流配送、电子音像出版等方面实现战略合作,推进集团跨行业发展。
积极发展数字报业。2007年,我们全面升级改版了网站,形成统一的发布平台和本地区最具强势的新闻资讯门户、互动式区域门户和消费区域门户,全面满足本地区受众的新闻资讯需求、消费服务需求以及广告投放需求。《辽沈晚报》还创立了从编辑部内部派生出来的数字新闻部,建成新闻现场,电话口播新闻工作方式。新闻资讯呈现多元化体验,图片、文字、影像、声音四位一体的发布形态取代了传统的图片加文字的发布形态。
积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虽然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不是第一个国家改革试点,但是审时度势,主动进行体制改革,在省委大力支持下,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将集团经营性的资产和业务割裂出来,组建了辽宁日报传媒有限公司。
党报集团的品牌化经营路径
21世纪最明显的一个商业特征就是品牌经济。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论点,主要基于以下背景:
首先,21世纪最重要的商业特征就是品牌经济。报业是个生产特殊产品的行业,以日报为例,它每天都要产出,读者每天消费,这就意味着每一次消费都有可能改变品牌,每天都有可能造成品牌更替,所以在市场上我们面临的品牌风险更大,报业理所当然对于品牌更为重视。同时,报纸又是这样一个产品,它每天都是新的,除了报头也就是我们的品牌不变,每天的内容都不会重复以往,这种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更要求品牌必须高度统一,必须有强大的维系能力。报业集团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部分的报业集团都拥有不只一个产品。我们用什么来维系这些产品,答案还是“品牌”。
品牌销售实质上是价值观销售,这不仅是党报集团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党报集团的天然优势。一方面,现在这些报业集团往往拥有几十年的历史积淀,其品牌价值天然拥有时间优势,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报业集团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有着广泛受众对象的权威媒介,在重大政策解读、事实观点澄清等方面,报业集团理所当然起着舆论领袖的作用。
品牌销售的核心是用企业个性和企业文化拓展影响力,用影响力黏合受众,形成受众的高忠诚指数。通过品牌销售的方式,报纸可以将更多认可其企业文化的读者吸引过来,不需要昂贵的赠品,读者更看重的是报纸本身的内容和内涵,从而降低了报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报业的经济效益。
品牌销售是综合营销,也是互动营销,需要多种方式刺激受众,同时品牌需要不断注入更新鲜的内容、更亲切的题材。在品牌宣传当中,有三个关键指标:频率、方式、内容。频率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必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频率不能仅仅在营销初期次数多,就是在我们已经有了一定品牌基础的今天,也要保持一定的频率,否则前功尽弃;方式,品牌销售是用多种方式去叙述一个题目,是用多样性来销售统一性,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营销,来向公众说明你的思想、价值观,并且希望用价值观来影响销售的一个路径;内容,在品牌销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意,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才能永远保持清新的活力。特别是需要对我们的品牌不断开掘其新的内涵,不断丰富其内容。
香港有线电视市场的竞争趋向
我们目前有一百套节目,其中25套节目是自己制作的,是香港制作量最多的一家电视台。最初我们投资有线电视是想打造一个播出平台,把地下网络的光纤铺垫好以后,通过与内容制造商的合作,把好的节目输送到千家万户。可是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感觉到,如果没有本地观众支持,这个播出平台很难做成品牌,变成了为国外的名牌节目做嫁衣,打响的是他们的节目和台号。于是,我们调整了发展方向,根据香港观众的需求和口味,打造了新闻和体育频道,很快建立了我们自己的品牌。同时我们加强娱乐方面的发展,投资了电影频道,目前拥有六个电影频道,满足各种不同的喜好的观众的需求。
香港这么小的地方怎么把节目发扬光大?我们搭建了卫星电视台——有线卫视新知台,通过卫星输送到日本、马来西亚,印尼、台湾等等。在制作方面,我们跟国内、海外很多的机构合作,取长补短,也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企业理念和文化。随后,我们又打造了娱乐新闻台和娱乐中文台,都是24小时播出。
电视发展到今天,技术不断提升。电视台并不能单纯停留在电视业务,必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于是我们成立了骄阳电影有限公司,拍了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影,比如刘德华主演的《墨攻》。在收费电视这方面,我感觉到没有达到普及,没有办法跟免费电视相比。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创新的概念:十块钱看一生一世。我们精选一些节目组成一个频道——有线电视第一台,收费播出,反响非常好。从娱乐平台的打造来说,影视歌缺一不可,于是我们成立了骄阳音乐。2008年我们会办七场演唱会,包括Beyond、黑豹、齐秦,还有蔡依林等等。
财经媒体品牌价值进入高成长时代
我认为中国的财经媒体已经进入到一个品牌价值的高成长时代,理由有四个:
第一个理由就是外部因素的变化非常剧烈。2007年全球化的速度在加快。历史上第一轮全球化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第二轮全球化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近30年。这一轮全球化热潮之后,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经济高速成长,大家可以注意到,2000年以后,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一个资本化的背景。资本化的浪潮在2007年显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强烈。现在A股市值到了30万亿人民币,2010年我们的GDP规模应该到100万亿这样一个水平。如果按照中国的资本市场占GDP150%这一比重计算的话,这个市值可能会到240万亿。
第二个理由是中国财经媒体的品牌和价值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不断成长。1978年改革
开放以后到1984年,中国的商业和财经报道主要是以政策报道包括宏观经济报道为主;1984年以后终于有了关于商品市场的报道,关于各种各样的消费信息的报道;1992年财经媒体进入成长的第三个阶段,除了政策和商品市场的报道,还有产业的报道。我认为中国的财经媒体进入到第四个发展阶段,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今天的财经报道不紧包括政策报道、宏观经济报道、产业报道、金融市场的报道,还诞生了很多投资理财报道、创业和投资报道,而且金融报道成为主体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第一财经传媒就是在这样一个趋势和背景下成立的。
第三个原因是信息技术,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导致整个市场效益的提高,导致整个传播业的深刻变革,对媒体从报道形式到内容、传播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课题。其实第一财经这5年来的成长很大程度也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整合,包括内容的整合、价值链的整合、营销的整合、品牌的整合等一系列行为。第一财经目前有三个身份:一个是财经信息发布者,商业模式以广告收入为主;第二个身份是财经资讯供应商;还有一个身份是财经服务提供商,提供会议、论坛及财经公关服务。这样三个身份和三个不同的商业模式的融合,是第一财经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决策。
第四个原因是专业化的道路是财经媒体品牌建设和成长的必然选择。我们看到国外成熟的财经媒体,无论是路透社还是道琼斯,都在走一条专业化的道路。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的金融安全和国际地位提高等因素,也决定了中国应该有这样一家基于汉语的、可以影响整个华人经济圈乃至全世界的主流财经媒体集团或媒体平台。
[关于传媒老总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第二篇:传媒老总演讲稿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整合区域报业资源。我们充分发挥省级党报集团的优势,实施区域市场控制方略,先后吸纳了辽沈地区具有较强实力的两家报纸进入集团,从而具备了对区域内占有发行和广告市场70%以上的媒体进行有效整合的可能。
实施区域外低成本扩张方略。为进一步扩大党报集团的宣传舆论阵地,2007年始,我们利用《辽沈晚报》的品牌和省内其他市合作,创办了《辽沈晚报地方版》,构建品牌联盟,进一步增强了辽报集团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我们的办报团队还与北京《精品购物指南》进行合作,共同打造辽沈地区第一张时尚生活类的报纸——《时尚生活早报》,合作两年后,2007年已开始盈利。
积极实施跨媒体、跨行业的发展战略。前不久,辽报集团和省内一家电视台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媒体优势,在新闻报道、媒体推广、广告经营、多元产业等方面共同构建面向传媒融合时代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党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跨媒体发展模式等问题。集团还与一家电视台达成一致,建成区域内最大的户外新闻视频联播网。最近集团又与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物流配送、电子音像出版等方面实现战略合作,推进集团跨行业发展。
积极发展数字报业。2007年,我们全面升级改版了网站,形成统一的发布平台和本地区最具强势的新闻资讯门户、互动式区域门户和消费区域门户,全面满足本地区受众的新闻资讯需求、消费服务需求以及广告投放需求。《辽沈晚报》还创立了从编辑部内部派生出来的数字新闻部,建成新闻现场,电话口播新闻工作方式。新闻资讯呈现多元化体验,图片、文字、影像、声音四位一体的发布形态取代了传统的图片加文字的发布形态。
积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虽然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不是第一个国家改革试点,但是审时度势,主动进行体制改革,在省委大力支持下,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将集团经营性的资产和业务割裂出来,组建了辽宁日报传媒有限公司。
党报集团的品牌化经营路径
21世纪最明显的一个商业特征就是品牌经济。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论点,主要基于以下背景:
首先,21世纪最重要的商业特征就是品牌经济。报业是个生产特殊产品的行业,以日报为例,它每天都要产出,读者每天消费,这就意味着每一次消费都有可能改变品牌,每天都有可能造成品牌更替,所以在市场上我们面临的品牌风险更大,报业理所当然对于品牌更为重视。同时,报纸又是这样一个产品,它每天都是新的,除了报头也就是我们的品牌不变,每天的内容都不会重复以往,这种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更要求品牌必须高度统一,必须有强大的维系能力。报业集团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部分的报业集团都拥有不只一个产品。我们用什么来维系这些产品,答案还是“品牌”。
品牌销售实质上是价值观销售,这不仅是党报集团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党报集团的天然优势。一方面,现在这些报业集团往往拥有几十年的历史积淀,其品牌价值天然拥有时间优势,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报业集团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有着广泛受众对象的权威媒介,在重大政策解读、事实观点澄清等方面,报业集团理所当然起着舆论领袖的作用。
品牌销售的核心是用企业个性和企业文化拓展影响力,用影响力黏合受众,形成受众的高忠诚指数。通过品牌销售的方式,报纸可以将更多认可其企业文化的读者吸引过来,不需要昂贵的赠品,读者更看重的是报纸本身的内容和内涵,从而降低了报业的经营成本,提高
了报业的经济效益。
品牌销售是综合营销,也是互动营销,需要多种方式刺激受众,同时品牌需要不断注入更新鲜的内容、更亲切的题材。在品牌宣传当中,有三个关键指标:频率、方式、内容。频率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必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频率不能仅仅在营销初期次数多,就是在我们已经有了一定品牌基础的今天,也要保持一定的频率,否则前功尽弃;方式,品牌销售是用多种方式去叙述一个题目,是用多样性来销售统一性,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营销,来向公众说明你的思想、价值观,并且希望用价值观来影响销售的一个路径;内容,在品牌销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意,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才能永远保持清新的活力。特别是需要对我们的品牌不断开掘其新的内涵,不断丰富其内容。
香港有线电视市场的竞争趋向
我们目前有一百套节目,其中25套节目是自己制作的,是香港制作量最多的一家电视台。最初我们投资有线电视是想打造一个播出平台,把地下网络的光纤铺垫好以后,通过与内容制造商的合作,把好的节目输送到千家万户。可是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感觉到,如果没有本地观众支持,这个播出平台很难做成品牌,变成了为国外的名牌节目做嫁衣,打响的是他们的节目和台号。于是,我们调整了发展方向,根据香港观众的需求和口味,打造了新闻和体育频道,很快建立了我们自己的品牌。同时我们加强娱乐方面的发展,投资了电影频道,目前拥有六个电影频道,满足各种不同的喜好的观众的需求。
香港这么小的地方怎么把节目发扬光大?我们搭建了卫星电视台——有线卫视新知台,通过卫星输送到日本、马来西亚,印尼、台湾等等。在制作方面,我们跟国内、海外很多的机构合作,取长补短,也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企业理念和文化。随后,我们又打造了娱乐新闻台和娱乐中文台,都是24小时播出。
电视发展到今天,技术不断提升。电视台并不能单纯停留在电视业务,必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于是我们成立了骄阳电影有限公司,拍了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影,比如刘德华主演的《墨攻》。在收费电视这方面,我感觉到没有达到普及,没有办法跟免费电视相比。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创新的概念:十块钱看一生一世。我们精选一些节目组成一个频道——有线电视第一台,收费播出,反响非常好。从娱乐平台的打造来说,影视歌缺一不可,于是我们成立了骄阳音乐。2008年我们会办七场演唱会,包括Beyond、黑豹、齐秦,还有蔡依林等等。
财经媒体品牌价值进入高成长时代
我认为中国的财经媒体已经进入到一个品牌价值的高成长时代,理由有四个:
第一个理由就是外部因素的变化非常剧烈。2007年全球化的速度在加快。历史上第一轮全球化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第二轮全球化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近30年。这一轮全球化热潮之后,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经济高速成长,大家可以注意到,2000年以后,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一个资本化的背景。资本化的浪潮在2007年显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强烈。现在A股市值到了30万亿人民币,2010年我们的GDP规模应该到100万亿这样一个水平。如果按照中国的资本市场占GDP150%这一比重计算的话,这个市值可能会到240万亿。
第二个理由是中国财经媒体的品牌和价值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不断成长。1978年改革
开放以后到1984年,中国的商业和财经报道主要是以政策报道包括宏观经济报道为主;1984年以后终于有了关于商品市场的报道,关于各种各样的消费信息的报道;1992年财经媒体进入成长的第三个阶段,除了政策和商品市场的报道,还有产业的报道。我认为中国的财经媒体进入到第四个发展阶段,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今天的财经报道不紧包括政策报道、宏观经济报道、产业报道、金融市场的报道,还诞生了很多投资理财报道、创业和投资报道,而且金融报道成为主体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第一财经传媒就是在这样一个趋势和背景下成立的。
第三个原因是信息技术,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导致整个市场效益的提高,导致整个传播业的深刻变革,对媒体从报道形式到内容、传播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课题。其实第一财经这5年来的成长很大程度也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整合,包括内容的整合、价值链的整合、营销的整合、品牌的整合等一系列行为。第一财经目前有三个身份:一个是财经信息发布者,商业模式以广告收入为主;第二个身份是财经资讯供应商;还有一个身份是财经服务提供商,提供会议、论坛及财经公关服务。这样三个身份和三个不同的商业模式的融合,是第一财经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决策。
第四个原因是专业化的道路是财经媒体品牌建设和成长的必然选择。我们看到国外成熟的财经媒体,无论是路透社还是道琼斯,都在走一条专业化的道路。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的金融安全和国际地位提高等因素,也决定了中国应该有这样一家基于汉语的、可以影响整个华人经济圈乃至全世界的主流财经媒体集团或媒体平台。
英语周报社社长 席玉虎:
英语周报》的文化产业战略
当前教辅报刊面临的困境包括:增版扩大化、内容同质化、发行无序化、经营单一化、利润垂直下降化,同时还有更深层次的体制因素的制约。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认为以《英语周报》为代表,中国教辅报刊若想实现集体突围,可以有以下思路:第一,坚定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化专业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品牌战略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报业所倡导的经营思想,品牌化也成为市场化发展的法则。品牌包含着特殊的价值,是教辅类报纸的有效资源和无形财富。我们必须两手抓,在报纸营销的同时抓品牌,以此提升报纸的品牌价值,树立教辅类报纸的形象,促进报纸发行工作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第二,适应历史发展规律,走创新变革之路。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在当前专业报纸根本体制没有改变,报纸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形势下,唯有创新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教辅报刊作为传统媒体,一定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调整产业经营结构,延续报刊的竞争状态,把新兴媒体的挑战作为发展的机遇和动力。《英语周报》利用25年教辅办报的经验,结合新型的网络技术,自主研发了1.0系统,在这个系统支持下,打造了《英语周报》的平台,实现了在线浏览和在线答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第三,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转换,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就是要通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管理的加强,激励内部活力的迸发。报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无论是加快对外开拓还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当前最大的瓶颈是人才问题,普遍缺乏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军人物、熟悉现代传媒运作规律的专业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在人才理念,人才战略,选人、用人机制、人才推动机制、人才职业规划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方能获得人才。当前出版传媒业正在进行深入调整,产业转型是大家共同面对的课题。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们面临改制和相应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以及分类管理不清晰等主要问题,改革越往前走,便会越艰难。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调动各种有效资源和积极因素,勇于改革,勇于尝试,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率先突围。
七维传媒CEO 李权锡:
户外媒体2.0
Web2.0不仅仅是技术革命,它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的、总体的趋势。Web2.0的代表网站主要包括:视频共享网站,如土豆网、YouTube;交际网站全球每天在网站上进行交际活动的人超过两亿;知识共享网站,如果你访问“百度知道”的话,你会发现能想到的所有问题,在网上基本都能找到。这些网站的共同特点就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用户做给用户看的。美国有一家叫做IDH的新闻媒体网站,每年给一家最出色的广告公司颁一个奖,2007年把这个奖给了消费者,因为他们认为去年两个普通人做的一个视频作品,比任何同期发布出来的广告影响力都大得多。由此可见,现在的消费者跟以前有很大的区别,现在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量,再加上各种各样不同的沟通手段和沟通渠道的发展。
现在消费者之间口碑宣传的速度、广度、深度都远非从前可比。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来看,以前是企业对消费者说话,现在更多的是消费者和企业对话。过去消费者听企业的话,现在更多的是消费者听消费者。不管购买什么产品,首先会上网查一下别人对你感兴趣的这种商品的评价。这些变化给广告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户外媒体也不例外。户外媒体怎样成为促进企业和消费者交流的“线下工具”?我认为首先得问我们自己一些问题:第一,我的媒体形式是否与周边环境融合,而不是破坏周边环境。户外媒体不是拆除的对象,而是美化周边环境的工具,所以我们在地理位置的挑选和符合地理位置的外观设计方面,还是要多花一些功夫的。
第二,我的媒体形式是否吸引消费者,而不是强迫消费者。
第三,我的媒体形式是否有整合性。这里说的整合性,包括跟其他传播方式的整合,也包括跟环境的整合。
第四,我们的团队是否对互联网、公关等其他市场传播方式有充分的理解,并使他们能够作为一个团队为客户服务,这首先是公司内部力量的整合,否则对客户的整合服务是做不到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的团队是否对消费者有足够的了解和感情?我认为服务好消费者也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
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 艾丰:
传媒人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策划者
把记者称为笔杆子,这是不对的,如果非得说是笔杆子,应该是有头脑的、有主动性的这样一个笔杆子。我认为对记者的最好的定义是斯大林的定义: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这个定义比较到位,记者不仅要写东西,最重要的角色应该是社会活动家。既然是社会活动家,就应该把自己的意图通过策划更好地实现,利用策划来改进我们的工作,提升我们媒体的传播效果。
策划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三重合:群众关心、企业关心、领导关心。20世纪90年代初策划的“中国质量万里行”就是这样一个三重合,消费者首先关心,企业也很关心,因为关系到它的发展,当然中央领导更关心,因为涉及到整个经济发展的方向,所以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
策划其次是要注意形成合力。“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成功并不是单个新闻媒体的成功,而是整个新闻界联合起来的成功。这个联合的原则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最重要的本事就是整合资源。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整合资源的经济,资本、技术、人才都能通过整合找到。
策划的第三个原则是应当不仅把媒体当作信息传播的机构,同时也应该当作中介性的平
台,综合性的平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舆论的力量反映出来,这样媒体的威信就会大大提升。无论是配合中央工作,还是配合地方工作,我们都应该利用媒体的平台功能,发挥多线条的作用,这个就需要策划。
我们的创新要在为经济服务中创新,在为经济服务中很重要的是为企业服务。如果没有为企业服务,只是为抽象的经济服务,很多事情会变得空洞,也失去了企业这个市场上最强有力的主体支持。企业是现代社会财富的源泉,媒体应该把为企业服务,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比如当年我在《人民日报》的时候,一条新闻就让全中国甚至国外的人都知道了世界上最大的羊绒衫厂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这个企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利用新闻策划,帮助企业做事,我认为是应该的。因为要发展经济,企业不发展怎么行?
京华时报社社长 吴海民:
媒体再造的“一体两翼”
我认为现在传统媒体正面临一场结构性的再造,这个再造有三个大的课题。第一个课题是创新体制和机制,第二大课题是发展数字媒体,第三大课题是走向资本市场。这三个问题就是一个主体(创新体制和机制)和两个翅膀:数字媒体和资本市场。发展数字媒体使产品链、产业链得到延伸,走向资本市场使产业重组和整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基本的前提就是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就是说要使媒体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的主体。
发展数字媒体是传统媒体面临未来实现战略转型的一个必然的选择,也是适应未来数字化生存的必然的选择。在目前我们还有内容原创优势的有限的时间内,在目前我们还能够盈利的有限的时间内,应该抓紧时间做这些工作。新闻出版总署两年前提出发展数字报业,发布了“数字报业宣言”,成立了数字化报业实验室。这个举动的影响很长远。但是两年来,我认为这项工作进展不快,成效也不大。可以说我们这个翅膀还没有真正能够插上来。
第二个翅膀是资本市场。数字报业遇到的最大的瓶颈之一是缺乏资金。数字媒体其实不用我们去重新开发,它已经存在了,对其进行巩固和收获是一条捷径。发达国家的传统媒体已经成功地实施了这种收获的战略,比如默多克手下的数字媒体主要就是收购过来的。收购需要更多的资金,到资本市场去进行融资是一种解决办法。
中国的传统媒体根本的出路在于通过体制创新,促生出以市场为基础,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石的这样一批跨媒体、跨地域的媒体集团,发挥以资本为纽带,优化融资渠道,促进资源配置的功能。正因为如此,国家正大力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我们要抓住资本市场迅速发展这个有利的契机,扩展投资融资的渠道。现在国家已经在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直接上市,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一些媒体也与资本市场进入蜜月的阶段。这些率先进入资本市场的媒体,有可能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而落后的将来可能是在战略重组中被收购、被整合的目标。
最后就是体制创新,经营性的媒体要能够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目前绝大多数的传统媒体还不具备这种主体地位,那么插上数字媒体的翅膀,就可能是空谈。因为数字媒体的发展,关键就在于体制的保障。我们报业最早创办的一些网站,和很多商业门户网站是同时起步的,十几年过去,日子却是冰火两重天,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的落后。资本市场有一整套完备的交易规则,制度规范和制约机制,反映的是资本流动的内在规律,体现的是各个投资主体的利益,也表达着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其中不少规则是世界通行的,我们的媒体不可能改变这些规则,只有通过体制创新、转企、改制,从以往的行政关系当中解脱出来,从事业单位的属性当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实体,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人,权责明显,产权清晰,才能具备资本运作的法人条件。我们现在需要拥有一个入门证,要不然无法进入资本市场。刘云山同志在解读十七大报道讲话的时候说过:要紧紧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可以看到重塑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任务,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国有文化企业,建立一些多媒体跨地域发展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竞争水平。那么再插上数字媒体的翅膀和资本市场的翅膀,我们媒体才有希望,才能够腾飞。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 刘东华:
把传媒理想产业化
《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一个很小的梦想团队,这么多年来,能够有一点点小的成绩,其实靠的是《天下无贼》里傻根那种“傻劲”和《士兵突击》里许三多那种对意义的追求。梦想、意义,比条件更重要。《中国企业家》属于体制内的传统媒体,除了梦想,除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追求,几乎没有什么别的可以依靠。
如何把传媒理想产业化?在我们看来,选择做媒体不能没有一种使命感,不能没有一种媒体责任和媒体梦想。因为媒体是一个精神产品,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仅仅为了混口饭吃,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不小心就会“毒害”别人的地方来工作呢?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做媒体,如果你不热爱,如果你没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受不了这个罪的。《中国企业家》杂志提供的是一个从容地追寻生命意义,从容地兑现自己梦想的平台。在这个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能够把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真正理解,对人生梦想的真正追求和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是非常非常奢侈的事情。
理想主义者追求美好的东西,但为什么大部分走不远呢?我们年轻的时候为了梦想燃烧自己,绽放出漂亮的光芒,不计代价,不计成本。但是怎么才能持续燃烧,让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那就必须把传媒理想产业化。
我们有梦想,梦想承载的是意义。但是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一个问题,谁为我们的梦想买单,你能指望别人为你的梦想买单吗?最终别人会把你看作实现他的梦想的工具。如果你是基于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真正理解,如果你想让你的梦想越做越大,越做越远,那么请打造自己为自己的梦想买单的能力。
中国的媒体市场是十几亿人的转型社会的市场,那么多需求嗷嗷待哺得不到满足。如果你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你能满足它,它就会给你买单!所以我说把传媒理想产业化,首先要知道你的传媒理想是什么,这个时代需要不需要,如果需要的话,如何让它落地?传媒理想产业化第一要建立公信力。什么叫公信力?公信力的底线是安全,所以,客观、公正、理性、清醒,对趋势有洞察力,才能够实施一定的舆论监督,甚至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所以,没有公信力的媒体就没有生存余地,不讲公信力的媒体是人类的大敌。第二是创造基于公信力的影响力。你的判断力对这个世界有价值,世界就会过来听听你是怎么说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第三要把基于公信力的影响力变成钱。因为你有公信力,有基于公信力的影响力,大家愿意听你的话,不惜花很多钱买门票进来听,就有人为你买单。创造公信力,创造基于公信力的影响力,把基于公信力的影响力变成钱,有了钱再去创造更大的公信力,创造更大的基于公信力的影响力,然后赚更多的钱。
其实我站在这里,首先要向所有的媒体人致敬,媒体人是值得尊敬,值得骄傲的!因为我们承担着责任和使命。其次,我也想给大家信心,在传统体制内的传统媒体,用许三多精神仍然能够创造出读者满意,领导满意,然后大家也挺满意的结果。
第三篇:年会老总演讲稿
集团的全体员工们:
下午好!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开始,又到了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首先,我谨代表SD集团向为SD辛勤工作的各岗位全体员工致以忠心的感谢及新年的祝贺!
过去的2011年里,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工程、开发、销售、租赁、物业管理等各项经营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各部门严格管理,明晰责任,尽心尽力,使公司展现出团结一心、积极向上、高效务实的良好工作氛围,为SD创房地产行业强势品牌作出了巨大贡献,在SD集团的发展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在此,我深深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长期以来对SD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面对更多的困难与风险,当然,也是更大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继续尽一切努力,抓住机遇,把握当前房地产发展的良好势头,利用公司所处的优势环境,挖掘资源,整合资源,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千方百计盘活资产,争取在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并努力以商场为导向,强力推进项目运作,集中精力打造公司的形象工程,全力以赴抓好项目的建设、销售及市场招商工作,并力争运作出几个亮点出来,使SD品牌及公司形象得到更大提升。
在客观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意识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整改完善的地方,我们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全面、机构设置还不够科学、人力资源还不够完善、员工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团队整体创新意识不够突出。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根据项目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班子,合理调整和完善现行机构设置及人员力量的配置。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及监督检查力度,使公司日常工作更加合理有序,同时,也要强化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技能水平,提升公司的整体战斗力,实现SD2012年质的飞跃。
总之,2012年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员工能够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努力拼搏、扎实工作、与时共进,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新的一年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及目标任务。
最后,再次祝贺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新春愉快!
谢谢!
相关的参考内容分享:
员工爱国演讲稿范文
十佳实习生演讲稿范文
三好学生演讲稿范文
第四篇:传媒交流会收尾演讲稿
有一片海洋,有一群岛,有一片奇异的林
有一群人,有一种灵魂,有一段曾经铭记许久的梦想 有一支笔,有一种灵感,有一丝跨过了万水千山的缘分 有一份情意,有一个唐臣,有一腔难以言说的凝聚与力量
半年前的茅以升学院是一座风中的城,灯火阑珊,然而灯下的人在等待,是谁在吟咏弹唱那如水的诗篇,又是谁在定格那春日光影的美丽?
任何一个发展得如日中天的传媒组织,都必将有一个青涩的过去,唐臣人新闻网络工作室从无到有,凝聚了每一位成员的心血,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任何一个细节都必定经历我们的深思熟虑。何以至此?马语佳主席曾问我们:十年后,我们再回到交大,再回到茅院,我们是否还希望看到十岁的唐臣人?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作为一个新兴的传媒组织,我们没有百年大院的文化积淀,我们没有无与伦比的专业技术,我们甚至可能没有绝对高端的专业设备,我们有的,只是一个“书窗燕来”的精神寄托,一种“新于交大,闻于天下”的坚定信念,一种对交大的爱,一种对传媒的爱,我们有的,是54颗彼此紧贴的心,是团队至上的团队意识,是为同学服务的奉献精神。
所以我们看到,半年后的今天,我们俨然拥有了完备的制度、合理有序的人员分配。步入正轨的新传媒,正在散发着她温暖的光亮。
我们绝不放过任何一次新闻活动,手中的相机是我们青睐的魔法,不求摄影作品惊天动地,但求刻画生活细致入微。每天,都是一段发现美的历程。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走得近,才能捕捉真实。湖光山色之间,我们用镜头描摹自然的传奇;交大校园之中,我们用独有的洞察力挖掘平凡的美丽。我们不是摄影巨头,我们不是表现派,我们热爱摄影,热爱生活,我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心中美与真实的世界。
令人羡慕的技术,必然来自令人惊讶的努力与决心,必然来自那些为了团队而精益求精的不眠之夜。我们的作品不能够出神入化,不能够登峰造极,但我们的作品渗透着我们真诚的态度,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唐臣人,我们是举世无双的新传媒。自2011年3月24日起
我们一路走来 树在生长,路在前行
有路的地方,就有我们唐臣人的身影
偶然邂逅,一见钟情。
前世,我们定是双生的藤蔓,相偎相依。今生,我们再续前世之缘,不离不弃。灵魂相撞,缘分恰好。鸽灰色少年,淡蓝色对望。思连笔动,字随心跳。光影闪烁之间,我们看到 这,是我们文字流淌的地方,这,是我们发现与记录美的天堂。唐臣人·新传媒
我们与你一起,腾飞梦想!
第五篇:艺术传媒竞聘演讲稿
艺术传媒竞聘演讲稿
莫斯科大学艺术系艺术学2010届硕士研究生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吕楠,今年28岁,莫斯科大学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来自香港摄影报。非常的高兴和感谢各位领导及评委给予我这次珍贵的机会,今天能站在这座讲台上参加贵台的招聘演讲,对我来说,一直是心中的梦想。
当我还是在学生时代的时候,为了理想和感知世界,我选择了留学。自从2000年留学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海外学习生活,先后在俄国与美国完成了本科至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艺术学研究生学界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篇学术论文在大学里发表,同时任艺术系研究生会的代表并多次成功组织接待了国内高校的学习访问,赢得了院方的表奖,同时也是莫斯科大学艺术系第一位中国籍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获得者。在这十年的国外学习与生活中,我努力着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充实了自己的学识,开阔了视野并培养了自己不同的艺术审美观。
我涉猎新闻传媒工作是在2005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新闻传媒行业并幸运的加入了香港摄影报社,做了一名记者,从事美术摄影采编工作,到现在也有了6年的传媒工作时间了。在这段期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自已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勤奋学习,结合自己在艺术领域的知识
以及在海外的见解敢于创新,并从参加的各项省市文化艺术活动中,积累了相关的传媒经验和编导组织能力。在这每一个过程中都蕴含了行里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倾注了自己辛勤的汗水。
可能各位评委会有所疑问:学习古典艺术,怎么能和新闻传媒工作有着关联呢?关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新闻传媒与文化艺术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它们两者之间以人们的生活做为纽带,彼此共同起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相互形成了分形共气的联系。文化艺术来自平凡的生活,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来说,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更是新闻媒体万盛的源泉,新闻的即时性、随机性以人民的文化生活为土壤才得以创造性的飞跃。艺术来源于生活,传媒则服务于生活。
在来演讲之前,我曾对央视、凤凰卫视和美国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成功之道做过一些了解和分析:
长期以来,央视作为中国的媒介之王,其信息资源的独占性无可匹敌,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同时不遗余力的塑造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栏目和名牌主持人,在广告经营方面不断更新广告的招标政策,并且借助在政治上的独具优势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对推动中国文化及信息传媒事业中作出了山河众川的巨大贡献。
凤凰卫视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在其新闻报道理念、主持人包装、运作模式的方面的独到之处,很好的迎合了当今大众的收视心理和履行了当今时代所赋予媒体的职责。地处经济发达、信息多元、文化交汇的国际化都市香港特区,借助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敢于尝
试和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使得只有十年发展历史的新兴媒体在全国媒介占有了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
世界新闻先驱CNN有线电视新闻网,一直致力于为观众提供透明度高、准确客观的各方面新闻消息,并为观众提供有关国际问题的全面可靠的报道。其分布世界各地的新闻分社拥有大批获奖记者,提供直接而有力度的新闻报道,并且有每小时都为观众提供各个方面最新消息的新闻传播网络。CNN独特的具有超现时代的新闻新概念和无比的创造力,由此让CNN博得了全美乃至全球新闻界的无尚赞誉。
从以上三台成功的地方,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某些共同性:都是以资讯的报道、主持人的推广与合理的广告策略屹立在当下竞争残酷而激烈的信息传媒的象牙塔尖之上。显然,这里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传媒行业予以肯定、加以探索和努力学习的。
新闻是建立多国文化和信息资讯的第一桥梁,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渴求愈发强烈,信息对人们开展工作,学习知识及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
第一:电视媒体频道的建设需要全面、快速而真实的资讯为先,从新闻、访谈、科教、艺术、体育、娱乐等各个方面入手,以深度访谈、谈话、辩论类栏目为点,提供新闻背景、分析、评论、综述、意见等来增加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具有品牌效应的主持人,优秀的主持人能让节目充满活力,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拔得头筹,为节目赢得声誉,使频道成为观众们目光聚集的新闻焦点;构建系统完善的广
告营销策略,与国内国际建立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全球范围的信息网络,拓展任何可能的市场机遇,促进广告营销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第二:开创和引领新时代潮流的3G技术的运用及拓展,尝试开展与国家通讯业在创新移动内容、产品、服务和应用的开发与合作,使得频道的资讯作为实时移动通讯的内容,与手机媒体互动,增强节目的参与性,对有影响力的节目开办WAP论坛并凝聚人气,进一步的扩大电视台的影响力,并为增加自身业务能力和资本增值提供可能。
第三: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度,我们能忘记先祖们为我们开创并遗留下来的古老文明吗?当然是不能的,相反的可以说这是一种信息资源的浪费。我们要吸取和借鉴本民族文化特有的精神,沿袭万年间值得保留的传统,博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在迎合世界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的同时,开创中国文化的新信息传媒。
评委们,当你们获得种种成功与荣耀的时候,一定不会忽略一个角色,对,它就是集体。所有的成功其是一个伟大的集体所带来的艰辛的付出,这种光荣同样也属于集体中的每一员,属于大家。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完全靠一己之力,而是得到了众多人的协调与帮助。在集体的光环下,我们依附团队的力量,鼓舞起团队合作的无私精神,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开发并展现出具有新时代团队精神的无限的潜能。
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诚恳的说,我认为自己的年龄相对年轻,从事新闻传媒工作的时间较短,与资深的媒体人相比,我可以说是初出茅庐,欠缺了传媒工作的经验。但是我具备学识,有着对艺术的感
悟和对文化的理解,我需要的是磨砺和实践。也许你们不会,也许你们会相信,我对自己充满着信心和热情,从未放弃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去奋斗,凭靠自己的创造力左右着自己的未来。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传媒时代,惯性思维制约着发展,唯有青年的热情,胆识与智慧才能开拓新信息传媒时代的新视野,创造新文化。
传媒工作带给了我精神上更多的激情,可以通过自己的理念和思想来改变生活,也是创造文明价值的新动力,为人类的情感注入更广阔的元素,丰富了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所以我们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竭力为新闻传媒工作做出贡献,提高企业的创收,为贵台赢得美好的声誉,树立起内地传媒品牌的新形象。
人类追求知识的结晶,对科学的苦心钻研,向任何未知的冒险;我们所拥有的技术和无限的想象力,甚至是来自战争的经验;我们犯过错误有过失败,遭受过苦难,但在人类的历史上,只有一种伟大的情操,能让我们永远的迈向前方,那就是:勇气!
最后,我想引用欧.亨利的一句话:一旦 热爱上她 什么奉献都不难。
谢谢大家!
2011.06.12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