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脑论文

时间:2019-05-15 13:2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与脑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与脑论文》。

第一篇:心理学与脑论文

心理学我们都听说过,那么心理学语脑科学有什么关系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与脑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脑科学,又称神经科学,是研究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交叉性学科。脑科学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探讨大脑的工作原理和发现大脑疾病的异常机制。自20 世纪50 年代里奥克(David Rioch)成立第一个神经科学实验室以来,基于脑的研究受到大量科学研究者的关注。1969年,世界最大的神经科学组织——神经系统科学协会(Society for Neuroscience,SFN)成立,据悉,近年神经系统科学学会年会年会吸引了来自世界80 多个国家的4 万余名研究者参加。世纪90 年代以来,脑科学研究技术和大脑研究本身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脑科学研究技术上,如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包括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电生理学和人类的遗传分析,结合心理学的实验技术,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解决诸如认知与情感的神经基础等科学问题。脑科学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成就了交叉学科——认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实际上,20 世纪90 年代被美国国家图书馆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称为“脑的十年”;21 世纪初,2000 年开始的10 年则被美国心理科学协会等宣称为“行为的十年”。在庆祝《Science》创刊125 周年之际,《Science》杂志社公布了125 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认知科学问题占9%。其中不少都依赖于脑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例如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人类为什么会做梦等问题都有待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交叉研究来解决。

与此同时,从政府到企业都积极关注并大力推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如欧盟开启的投资超10 亿欧元的欧洲脑计划(The Human Brain Project)和日本脑计划(Brain/Minds Project)。2013 年4 月2 日,时任美国总统奥x马宣布启动脑科学计划(BRAIN Initiative),旨在研发一系列研究大脑活动的工具,在了解人类思维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这样的学科发展和国际背景下,中国也发布了中国脑计划(The China Brain Project)。2016 年3 月中国“十三五”规划纲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国的脑计划主要有两个研究目标:探索脑认知原理和攻克大脑疾病。

在探索脑认知原理的方法技术方面,近20~30 年主流的脑科学研究技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近期受到了极大挑战。2016年《PNAS》发表一项研究表明已发表的有关fMRI 研究中的假阳性信号发生概率非常高。这一研究结果挑战了超过4 万项脑研究结果,但是由于已有多数研究的原始数据并非开放性数据,导致研究者无法证实或者重新论证。基于这些局限性,2017 年《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发表专刊探讨了神经科学的发展方向,其中包括呼吁重视神经科学数据分析的可重复性,提倡神经科学数据和计算机分析程序代码的共享。可喜的是,这方面的工作,中国研究者不仅参与其中,甚至发挥主导作用。其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左西年研究员先是参与了“千人功能连接组计划”(FCP),继而开展了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神经影像大数据共享计划“国际信度与可重复性联盟”(CoRR),受到了国际顶级期刊和同行的关注。在影像数据的采集和标准化分析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严超赣研究员主导的“抑郁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多中心数据荟萃分析计划”(REST—meta—MDD)也已经启动。这一计划开辟了抑郁症磁共振大数据研究先河,为后续多中心大数据合作,促进开放性数据共享和数据标准化处理,从而有效推进功能磁共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心理学与脑科学早期的工作较多集中在基础认知功能,包括知觉、注意、语言等方面,而近年来对社会认知的脑机理探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近两年,对于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脑认知功能的一些重要研究工作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也获得了广泛关注。例如,《Science》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工作通过光遗传学技术开关老鼠快速眼动睡眠(REM)时期时海马神经元,相比控制组老鼠,REM 期间关闭神经元的老鼠记忆任务表现更差,表明快速眼动睡眠在记忆巩固中的重要作用。

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也体现在对个体社会行为的探讨中。人类的社会性能力和动机是社会适应性行为产生的核心要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和其他动物在共情、安慰、合作和策略性欺骗等社会行为上都具相似性。而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了这些社会功能可能拥有一个共享的脑机制,被称为社会脑(social brain)。2017 年,《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发表两篇社会脑相关的论述,讨论了包括社会决策和社会学习的脑基础,这一机制的继续探讨既能揭示社会脑及其调节机制,对很多社会功能障碍患者也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与时代的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伴随网络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人的社交网络、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的大脑和行为。自2016年底以来,美国世哲出版公司(SAGE)统计的被阅读最多的研究论文就有关于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类认知的研究。2017年初,《PNAS》发表的一项工作表明个体的社交网络和脑网络的关系。此外,也越来越多的研究注重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包括对贫穷、恐怖主义的研究等也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望未来,作为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者,我们期望以大脑为中心,让神经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同时坚持以心理、行为和社会科学问题为导向,个体的心理过程不是简单的生物基础的累加,未来心理学与脑科学将会更加紧密地交叉融合。

在开放科学、大数据共享和数据标准化的大势下,中国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将更好地服务中国、助力世界,相信中国科学家将大有可为。

第二篇:童话与心理学论文

导语:无意识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容易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童话犹如梦一样,它帮助儿童宣泄不安、恐惧、仇恨等情感,能缓解儿童的焦虑。为什么说童话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应从童话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下是小编整理童话与心理学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童话对儿童人格发展产生作用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认为“无意识来自个人早期的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中遭到压抑的被遗忘了的心理内容,是人的创伤性经验郁结的病理情结。”儿童不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又缺乏良好的控制能力,他们常常为自己的无意识活动感到困惑和震惊,被各种各样的情感,如焦虑、欲望、恐惧、爱与恨等等所压倒。童话故事可以向儿童提供绝妙的外化对象,把儿童无法理解的内心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压力以外化的形式投射出来,然后再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投射出来,通过这种外化,童话故事的形象可以直接与儿童的无意识心理进行对话。

在《格林童话》的描写中,勇敢这个性格特点更多的表现在男性人物的行动中,如《白雪公主》中的王子勇敢的冲破荆棘,救出了沉睡的公主;《无畏的王子》勇敢的忍受着魔鬼们的折磨,最终破除了公主身上的咒语;《丑小鸭》中的主人公渴望辉煌,而艰难坎坷、冷漠无情在磨灭它的渴望,然而她却忍耐着、憧憬着,不消减自己生存和发展、奋进和酬志的勇气。

二、童话是想象和现实的一种独特结合童话源于现实,但又不是现实的复写和翻版,它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将原型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童话将想像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对儿童来说,越是生动有趣、越是能引起他们无限遐想的童话,他们越是喜欢。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夜晚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正是当时丹麦社会中贫富悬殊、下层人民饥寒交迫的现实写照;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既表现了小女孩纯洁美好的心灵和对生活的企求,又与丑恶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木偶奇遇记》,把说谎这一儿童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与鼻子长长的奇异幻想结合起来,使幻想新颖有趣、形象深刻。《神笔马良》在那支法力无边的“神笔”下,幻想超越时空、驾驭自然、随心所欲、近乎神话。

童话的幻想脱离了现实,就会像五彩的气泡转瞬即逝,当然,童话没有了幻想,就会像鸟儿折断了翅膀无法飞翔。有一位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飞离家园》(一个男孩失去母亲后无家可归的故事),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如果我有一百美元》。一些孩子这样写:“如果我有一百美元,我想要一匹马”,或者“如果我有一百美元,我要买一辆劳斯莱斯汽车,等我长大了开”等等。但是,也有不少的孩子在作文中提到了无家可归者。比如,一个孩子这样写:“如果我有一百美元,我要把钱用来给别人买房子,我想好好对待那些没有房子住的人。”另一个孩子这样写:“如果我有一百美元,我要给无家可归的人,因为我真心地想帮助他们。”虽然不是所有学生的认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都能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但已经有不少的学生显示出了改变,这已经是一个值得庆贺的结果了。

也有一些孩子能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比如邻居的失业,或是某个家庭成员的死亡等。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促使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社会问题,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而不再沉湎于只有王子和公主的童话世界中。

三、好的童话成为教育儿童强有力工具,儿童通过童话感受真善美

童话可以让儿童感知美、创造美,具有陶冶儿童性情的作用,童话离不开美,给人以美感。优秀的童话有诗一般的意境和语言,充满着深刻的思想、饱满的感情,有着许多美丽的比喻和色彩鲜明的描写,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意境优美,色彩斑斓,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美感。

《小皮球的奇遇》中称颂了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在《猕猴井中捞月》中,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但又头脑简单的猴子井中捞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启示小读者,无论办什么事情,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行动,否则的话,就会做出可笑的事情;还有《母象和小象》写了母象和小象的母子之爱,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母象不顾自己的安危舍身救助小象,体现出伟大的母爱,而小象为了妈妈宁死也不离开妈妈,并急中生智把妈妈从泥坑中救出,体现出小象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勇敢顽强、智慧等等。

四、童话中生动的故事情节为之动情,为之陶醉

陶冶幼小的心灵,他们在童话世界里感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做人的道理。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改编的童话《孙悟空传》是幼儿最喜欢的童话之一,描绘出表现齐天大圣降妖除怪,扶正济弱的神奇故事,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智大勇的生动形象。这部故事不仅仅内容和情节受到幼儿的喜爱,而且儿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也会在无意识的层面上获得教益。这些教育会深深埋在幼儿的心灵深处,而这些无意识层面的教益还可能是在意识层面上产生自觉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识的重要前提。孩子们从孙悟空的故事中学到了智慧和勇敢的精神,学会如何分辨真假和善恶,这些即便是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大受其益。电影《功夫熊猫》里的熊猫阿波充满正义感,虽然只是个功夫新手,但不轻言放弃,力图证明自己的实力给反对它的人看,它担负着拯救整个山谷的重任,对抗邪恶的泰狼入侵,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在《本领超群的四兄弟》中:团结就是力量。在一个集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只有团结在一起互相协作,才能弥补短处,强化优势,使个人和集体的力量都得到几倍的放大。

第三篇:心理学与大学生个人成长论文

最近社会上涌动着一股关注心理学的热潮,在报刊杂志电视媒体和我们的耳边经常都会出现“心理学”这个名词。然而我们发现在大街小巷风靡一时的似乎只是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和对因心理危机而引发的的自杀、抑郁,变态等“热点”事件的媒体关注,而这并非完全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诚然,那些基于心理学常识的小测试往往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然而娱乐并不是心理学的主题;那些自杀、变态狂之类的新闻报道往往可以给普通人带来好奇心的满足,为媒体机构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收视人群,然而疾病心理学也只是心理学广阔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就心理学本质而言,它是一门帮助我们正确处理认知与行为、自身与环境,工作与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实践科学。因此,为了更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及自身的问题,我在大二下学期选修心理学与大学生个人成长。

在心理学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课上,侯老师通过带领我们做游戏的方式,教我们敞开心扉去接触陌生的人群。首先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介绍自我,包括名字、名字的意义、所在学院等等。而我所在的组,只有我与另一个女孩在东区,其他的都是西区的,能交院、生工院、计算机院等等。我觉得大家互相介绍完之后,自己又多结实了几个朋友。同时,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主动敞开心扉,与其他人分享你的事情,也是很愉快的。以前自己总是很胆小,遇见陌生人总是胆怯,不敢主动与他人说话交谈。经过这样一节课,我得到了锻炼,我敢于与组内的人交流。小组内的人交流完后,老师又安排小组之间交流,虽然课堂纪律此时显得有些混乱,但是大家都很交流得很开心,一个个都在那畅所欲言。大家都很高兴结实到新的朋友,都急于把自己的事情与大家分享,而老师在一旁听的也很高兴。这样就过去了大半节课,课间时候,我又与新结实的朋友巴音花———一个蒙生,唠了起来。聊天的过程中,我知道她在我们东区的林学院,我俩的学院可是共用一个呢。真是有缘分啊!后来又说到各自的专业,她学的是园林,其实园林设计很有就业前景的。几分钟的时间就在我们的谈话中过去了,我俩还意犹未尽呢,无奈还要继续上课啊。侯老师提问了几个同学,来检验大家的工作如何,有的同学把组内的都记住了,可以说清楚谁是谁,有的不是很成功。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总之呢,这节课上的很成功,我知道了,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人,你会结实很多朋友。接下来的几次课,老师做了不同的安排。看电影(励志的,有关心理学的),师生一起针对某一话题或者问题讨论等等。总之呢授课方式还是比较新颖的,不是很枯燥。

其实上这门课,我学会了很多。我知道,人最重要的是正确的认知自己。认识自己,就好像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给自己添一点远见、一点清醒、一点对现实更为透彻的体察与认知。藉这份认知可以少干很多日后后悔莫及的事情。经常把“自己”放在嘴里嚼一嚼,并不比捶胸顿足多费力气。然而,一个人要想认识自己,又谈何容易?一辈子不认识自己做出了可悲之事的大有人在。在今天,还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于不认识自己,不充分理解今天这个社会中的情况,而受不得一点点挫折、失败、打击、悲观、失望、苦恼、抱怨、彷徨,终日在哀声叹气、无所事事中把时光轻易地放走。认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但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做人的一个最起码要求。对于有些人来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自己知道。由于难得有一个真实的参照系来评估自己,所以,我们往往能够很自信的干傻事。请你先认识自己吧!你也许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许记不住如此多的外语单词,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着自己的专长,能知人善任、排忧解难,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也许你的理化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却是能手;也许你连一张椅子都画不好,但你却有一副动人的好嗓子,也许…….所以做人,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如果能够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认真的做下去,自然会结出令自己欣慰的丰硕成果。古人早就说过“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在你认识了自己之后,你才能自信起来,坚定起来,成为有韧性有战斗力的强者。认识你自己,充实你自己,这样你就不会哀叹:世界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点。

第四篇:普通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

普通心理学结课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

引言

大二第一学期,在选课中,看中了普通心理学,刚好老师第一节课也提问了我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学普通心理学这门课,那时候因为有点小紧张,回答得不太明确,现在再来回答一遍,选择普通心理学是因为:一来,想对心理学有一个了解和一个概念轮廓,不至于不懂什么是心理学;二来,心理学和我的专业息息相关,一些管理理论经常会使用到心理学的概念;三,想过一些心理行为的研究,帮助我处理好我的部分人际关系问题,达到更好的交友效果。虽然是选修,但是自认为很用心去对待这门课,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我对老师课堂知识的整合和看法。

正文

一、风险规避论、感觉、直觉

在涉及到收益时,我们是风险厌恶者;在涉及到损失时,我们是风险喜好者;个人举例子说明,①在一次商业投机中,投资10万元,第一种获利是稳定的投资回报15万元,第二种是具有盈利20万,但是需要承担50%收不回本金的风险。风险厌恶者往往选择第一种稳定的投机方式,放弃高利润高风险部分,这也是多数人在涉及到收益时候的一种行为现象。②一个债主向他的债务人提出一个还债选择,一种是按本付息还债,一种是和债主进行公平的赌博,若债务人胜出,则免掉一切债务,若债主胜出,则债务人加倍偿还债主利息。涉及到损失,风险喜好者往往会选择第二种方式。因此,学生本人认为,在赌场中,为什么赌博的人越是输,越要借债继续赌,因为他们抱着侥幸翻局的心理,尝试风险,是典型的风险爱好者。

风险规避论,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太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的喜感。举个例子,很多人赚到100块的喜悦程度,往往没有损失100块带来的失望程度要大。因此学生理解为,没有人愿意遭受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在这种损失造成时,心理上的失望程度被放大,人们把收获看成了理所当然,甚至不满足,两种心理对比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常常强调知足常乐的原因。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它包括我们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集体运动平衡,我们对外界的信息80%来自我们的视觉,但是视觉的信息却又并非百分之百真实,其中有视觉后像,场独立,场依存等等的视觉假象带来的信息误传。因此在生活中,不要本着见风就是雨的生活观念,一些事实需要通过我们的证实才能下定结论。

二、记忆思维、动机

关于记忆,一般观点认为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它有多种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利用记忆的规律,人们研究出一套记忆遗忘曲线图,并且根据这个曲线图,人民可以研究增强记忆的规律和方法。

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表象或者动作实现的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式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动机:个体产生某种行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推动力。它的概念包括了“需要”和“诱因”。需要是有机体内部和心理不平衡状态在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要求,是个体活动动力源泉,著名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动机产生后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的环境则为诱因,引起个体趋向特定的目标。动机具有激发功能和维持功能。也影响人民的行为效率。这一部分知识和管理学院专业的组织行为学是同样的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前身是管理心理学。

三、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万千世界,自然有不同的人格元素组合成了著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个体。人格具有四种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人格的表现形式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气质主要指神经活动类,我们常说的“脾气”“秉性”,心理活动速度的强度,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指向性,气质没有是非对错,因此不受道德评价。这一点不同于性格,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可以接受道德评价的。

四、个体心理现象

从认知开始到信息加工,个体开始接触外界的信息并反映到我们的大脑里,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这个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我们的感觉、知觉、记忆、想想思维和语言,我们情绪和动机以及我们的能力和人格。共同影响每个人的行为差异,不同的因素,导致了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不一致,因此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如果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应该剖析他的这些要素,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问心理学专家一个问题,你猜猜我在想什么。

尾声

以上是我在上了普通心理学后,对老师的部分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并且参杂了许多个人的见解,其实心理学一直以来在我心理是个模糊的轮廓,就算是去看网上的概念,也是看得懂文字却理解不下它,也许只有上了课你才会一层层揭开她的面纱,心理学的分类很多,但是普通心理学已经可以给我建立一个心理学科的大致轮廓了。也增长了很多见识,比如气质是每个人难以改变的,我们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应该怀着怎么样的态度去接受,艺术暗通性解释了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算命现象,还有很多很多的顿悟都是在这门课上开窍的,因此,我能体会到正真收获到知识的乐趣。

其实,很感谢老师不厌其烦的带领这个选修的班级,大学选修课,很多同学的学习态度其实很打击选修老师的积极性,但是凯欣老师的态度却一直很积极认真,还好,我用我的认真回应了老师的认真,也算是不辜负老师了吧。

第五篇:心理学与生活论文 (范文)

心理学是个宽广的话题,覆盖几乎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出于好奇,这学期我选了心理学与生活这门课程。通过学习心理学,我获益匪浅。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学习心理学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高深,它接近人们的生活,关注人内心深处的东西,给人生活上的启迪,让人快乐的生活。下面,我就我最感兴趣的几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它们对我的影响。首先,在情绪控制方面,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我体会到了控制好自己情绪的重要性。每天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你是否注意到,当你心情不好时,好像每件事都在为难你,不让你过去;而当你心情舒畅时,好像每一件事都会做的得心应手。这就是意识的作用,当我们内心抑郁时,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抵制的情绪,就好似让你干你不想干的事情时,你都会表现的不那么积极,相反,当我们心情舒畅时,你很乐意去接受,去处理问题,大脑也变得活跃起来,所以问题解决起来就变得简单很多。所以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每天早起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在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同时在遇到困难时不慌张不莽撞,小心谨慎并坦然面对,用心去解决事情,接受改变不了的事实,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不要被一些负面情绪所影响,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将问题解决掉,而不是一味的发泄抱怨。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合理释放自己的情绪,而不要过分地加以掩饰。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发泄情绪的自由,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力。宣泄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向亲密的朋友倾诉、向同病相怜的人倾诉,同时也可以倾听一下别人的感受,或向父母,老师求助,他们毕竟比我们有经验。万万不可以不正当的方式发泄情绪,或者压抑情绪,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

其次,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也重有很重要的作用,大学也可以说是半个社会,在大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每天,我们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 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 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打个比方,像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这样的比赛,一般都是3个人一组,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势必会影响团队的合作,最终影响成绩。所以我们搞好人际关系很重要。对人不苛求,主动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应主动关怀和帮助别人,学会合作,学会对他人负责我们对人要平等,无论对待什么样的 人我们都要有一颗平淡的心,对待不同类型的人要有不通的方法,要学会摸索他的内心世界,在交往的开始就要了解他的优点,给对方一个较好的印象。这样才能更好的交朋友。

最后,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 公德。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连爱与其他同学团结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要学会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比较强的,能体现大学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做到堂堂正正的恋爱大学生。如果恋爱失败了,不想再进行下去了,也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一般情况下,女生很难从失恋的悲痛中解放出来,所以,分手也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对于一些容易多愁善感的女生,你要小心,注意不要当机立断,要委婉的去说,否则,会对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而对于性

格开朗的女生,你可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直接说明,或许,你们还能朋友。总之,要把握一个度,要学会分手的方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恋爱快乐,也要学会分手快乐,以更合适的方式解决。

以上就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点感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快乐,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呢?

大学生活是缤纷多彩的,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在等待着你的加入,像轮滑社,乒乓球社了,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结交各种各样的人,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你也可以邀上几个老同学出去爬山,出去聚一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释放身心的疲惫,学会释放压力。回忆大一的时候,我们兴大的同学一起爬灵山,虽然是冬天很冷。但是都很快乐,身心无比放松,快乐。所以,大学,要学会释放自己,学会减压,在结交朋友的同时,给自己一些宽松的时间,释放压力。

当然大学生活中不仅仅只轻松自在,也还有着其紧张的一面。我们还有紧张的学习,学习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作为学生,不学习是不行的。我们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学期要达到什么标准,要达到什么目标,都要很清楚。在生活方面,也要学会正确对待爱情,不能因为谈恋爱而荒废的学习,总之,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的有意义,问心无愧。

心理学与生活这门课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通过学习这门课,是我更清楚的了解了我们本身,更加懂得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所以,这一学期收获还是挺大的。

下载心理学与脑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与脑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论文

    关于压力下的大学生心理研究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

    心理学论文

    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熊芳林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遇到很多前来咨询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时间、背景各异,在提供咨询支持的同时,也让自己累积了很多的体会......

    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论文之人际关系 会计1001 林小丽 1030060120 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人不是孤......

    心理学论文

    情感,心理,生活 —论大学生的情感心理 管工学院11信管1班 20114476程亚蒙 作为情感复杂的生物,我们人类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情感决定的。现在,我们从情感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一下......

    心理学论文

    (2009-2010 第二学期“心理学”课程论文) 自我成长分析 上心理学课的第一天,老师就问我们:“我是谁?”这个问题我们都曾不止一次在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似乎可以脱口而出说......

    .心理学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姓名:李虹 学号:20100411077 班级:会专10-11 摘要 社会在发展,同时大学生的思想也在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

    心理学论文

    XXXXXXX 选修课程 心 理 学 小 论院系:XXXXXXXXX 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 日期:2011-11-13 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

    心理学论文

    浅谈挫折教育对小学生心理成长的研究 【论文摘要】: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孩子学会接受挫折。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