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爱国诗句
爱国诗句句句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爱国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译文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简析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读陆放翁集
清代: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评析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
二砺
宋代: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译文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创作意境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清代: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赏析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作于1904年,秋瑾赴日不久。清绍兴府将此词稿作为“罪状”公布,可见此词革命性之强。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道是“闲”字,但有感于祖国沉沦,却未必有“闲”情。开篇两句,点明此行日本的缘由,也点出了国内的政治局势。“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其时列强瓜分中国,堂堂礼仪之邦,却是衣冠委地,词人一拍桌案,声音陡然一扬:“为国牺牲敢惜身?”一句反问,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换头一折,疏疏三笔,将一路多少霜风雨雪,轻轻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阳光寂灭,风雨鲜活。她是一个革命者,不能也不会为了这些而放慢脚步。有了这样的信念,关山万里,层云几重,一名女子,改换上男儿的装扮,一叶槎枒,飘扬过了大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歇拍一韵,似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只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把秋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敢作雄飞的魄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豪言的峥嵘风骨,撑起的正是词人飒爽的英姿。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文
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终于脱险回到南方。
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创作背景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唐代: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赏析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出塞
清代: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鉴赏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之曲《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第二篇:古代爱国的诗句有哪些
古代爱国诗都是把自己对祖国人民的热爱,用诗歌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诗歌题材。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代爱国的诗句有哪些,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古代爱国的诗句有哪些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2)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6)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7)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9)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何香凝《赠别廖仲恺》
10)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11)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12)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13)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4)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15)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16)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8)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19)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0)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2)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3)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24)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25)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2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27)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2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9)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3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1)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32)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33)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3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35)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6)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37)试听别语慰相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8)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39)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40)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41)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42)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3)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4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5)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46)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47)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48)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49)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50)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51)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5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5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4)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拓展:杜甫爱国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杜甫在这一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可见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作者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中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描写,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了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整首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杜甫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第三篇:有关古代爱国诗句(范文模版)
在古代有很多爱国诗人,在他们笔下有很多爱国诗句,大家积累了哪一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有关古代爱国诗句,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1.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__古诗选自: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__古诗选自: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__古诗选自:岳飞《满江红·写怀》
4.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__古诗选自:岳飞《池州翠微亭》
5.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__古诗选自:杜甫《登楼》
6.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__古诗选自: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7.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__古诗选自: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8.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__古诗选自:子兰《秋日思旧山》
9.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__古诗选自: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10.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__古诗选自:徐锡麟《出塞》
11.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__古诗选自: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12.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__古诗选自: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3.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__古诗选自: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4.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__古诗选自:王维《少年行四首》
15.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__古诗选自:屈大均《秣陵》
16.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__古诗选自: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17.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__古诗选自:高适《塞下曲》
18.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__古诗选自: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9.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__古诗选自: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20.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__古诗选自: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21.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__古诗选自:戚继光《望阙台》
22.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__古诗选自:周邦彦《六丑·落花》
23.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__古诗选自: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24.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__古诗选自: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5.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__古诗选自:刘向 编《六亲五法》
26.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__古诗选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__古诗选自:陆游《金错刀行》
2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__古诗选自:岑参《送人赴安西》
29.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__古诗选自: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0.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__古诗选自: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1.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__古诗选自:李白《太原早秋》
32.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__古诗选自:王维《少年行四首》
33.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__古诗选自: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34.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__古诗选自:查慎行《三闾祠》
35.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__古诗选自: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6.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__古诗选自: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37.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__古诗选自:李商隐《茂陵》
38.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__古诗选自: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39.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__古诗选自: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0.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__古诗选自: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41.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__古诗选自: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42.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__古诗选自: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43.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__古诗选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44.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__古诗选自:林景熙《冬青花》
45.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__古诗选自: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46.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__古诗选自: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7.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__古诗选自:栖蟾《送迁客》
48.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__古诗选自: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49.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__古诗选自:田锡《塞上曲》
50.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__古诗选自:郑思肖《二砺》
第四篇: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第五篇:爱国诗句
爱国诗句
1.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不肯过江东。
21、《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5.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
8.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9.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10.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1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2.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13.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
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1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6.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
17.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
1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9、《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0、《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描写童年的诗
1.<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舟过安仁>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小儿垂钓》
3.《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4.[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5.《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小径深,树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7.《所见》[明]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8.《古朗月行》 [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