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夜听业上人弹琴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5 13:2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秋夜听业上人弹琴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秋夜听业上人弹琴阅读答案》。

第一篇:关于秋夜听业上人弹琴阅读答案

秋夜听业上人①弹琴 齐己

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

湘水泻寒碧,古风吹太清。往年庐岳奏,今夕更分明。

注:①上人:精于佛学的僧侣。

⑴.说明“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 一联的含意。(2分)

解析:如果人心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1分),那么天下就会和平安宁(1分)。

⑵.颈联是如何描写琴声的?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颈联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或:以有形写无形,通感)(2分),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1分)以古风的高旷与淳朴,渲染琴声的淳朴清正。(1分)

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该诗:“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太和之气”的理解。(4分)

解析:太和之气,一是指琴声纯正,二是指琴声带来的心气平和,三是劝解世人修持心性的禅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

【诗歌赏析】

唐人咏听琴的诗很多,但像这首诗从裨补世道人心的角度立意的作品却并不多见。所以沈德潜评曰:“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唐诗别裁》)。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万物都寂寂”,写秋夜之静,没有一点声息,显见是一个天气晴好无风的夜晚。“堪闻弹正声”,点出诗人听到业上人弹的琴声。一个“堪”字,不仅突出了静中闻琴的听觉效果,而且也强调静夜有助于听琴者屏气入神,仔细品味弹琴人所弹的乐调的高下优劣,及其所表达的情志所在。接着的“弹正声”三字,就写出了诗人品味的结果。所谓“正声”,指声音纯正。“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荀子·乐论》)“姑洗生应钟,比于音,故为和。”(《淮南子·天文训》)所谓“顺气”,所谓“和”,都是指冲和纯正之气,可见纯正的乐调具有冲和纯正之气,使人听了身心能进入冲和纯正的境界。业上人弹出的即这种正声。

颔联就上面的意思发出议论:“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世上之人,如果他们的心地都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那么天下就不会再有烦扰和纷争,就会呈现清平的政治局面。这里,诗人首先是赞扬业上人能以纯正之心传纯正的琴声;其次也明显带有劝诫世人之意。唐末社会矛盾激化,兵连祸结,李唐王朝大厦将倾。诗人虽然身入空门,但从这首诗看,他并没有忘记世事,并且可以说其诗意正是对当时倾危的世道人心而下针砭的。诗人认为导致“天下和平”的途径在于个人心性的修持。

颈联正面描写琴声。诗人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湘水泻寒碧”,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十分形象。昔人俞伯牙弹琴,志在流水,他的知音者钟子期听了便赞扬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这里,诗人同样进入了类似的音乐境界。他特意拈出“湘水”来,则因湘水素以清澈著称,所谓“湘川清照五六丈”(《湘中记》),故而古代诗文中多称湘水为潇湘,“潇者,水清深也。”(《水经注》)这样,才更符合“泻寒碧”的特点。“古风吹太清”,是说琴声明朗飘洒,像亘古即有的天风飘过太空。“古风”在这里又似有双关之意。诗人似乎从琴声中听出上古淳朴清正的古调遗风。作者在另一首诗中说:“此声含太古,谁听到无心。”(《听赵师尊弹琴》)可以参证。

尾联回忆昔日与业上人在庐山相会,曾听到过他弹琴的事,赞颂业上人“今夕”所弹的“正声”听而“更分明”。这不仅是业上人琴技的更加精进,而且体现出他心性修持的更臻纯正之境。

第二篇:听颖师弹琴 教案

青大附中高中部

高二语文 刘旭

《听颖师弹琴》教案

一、本课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以实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中以作者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超越感官经验的综合性体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五、授课过程

1、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明确: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地点:中国 晚唐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乐器:箜篌(“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明确:(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5)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青大附中高中部

高二语文 刘旭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10)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3、通过我们找到的诗中的对李凭“粉丝”们的描绘,我们的确可以体会到李凭的箜篌演奏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那么这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明确:侧面烘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汉乐府诗歌《陌上桑》里写罗敷那一段,不是直接描绘罗敷的美丽,而是借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通过路人对罗敷的欣赏,达到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的目的。《李凭箜篌引》也是从虚处着笔,让读者自己体会李凭所演奏的乐曲声是如何的优美动听,与《陌上桑》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4、衬托手法是从侧面落笔,通过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听众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的音乐魅力,除此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

明确: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

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

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

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

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5、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6、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得例子(白居易的《琵琶行》)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青大附中高中部

高二语文 刘旭

六、比较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明确:(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其余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第三篇:秋夜听雨经典散文

秋末的天气有点像孩子的脸蛋,说变就变。才过了国庆节,天气忽然骤变,连下了两天两夜的小雨。秋末冬初的季节本身就容易让人心生寂寞清凉,加上这秋雨缠绵,更加令人感觉萧条孤寂。秋虫隐退的夜里,一个人静静的听雨。那份空灵曼妙,沁人心扉;那份唯美与执着,涤心宕肺,让人心动淋漓。

白日的喧嚣之后,是一颗平静的心默默在感悟和释怀。嘈杂的转身,是一抹无痕的凉风,轻轻在飘逸。让世界纳于心,让自然纳于静,让生命纳于清幽,顿感喧嚣的世界背后是另一个清凉世界。

寂寥的夜里,听清风细语忽起忽落,听杨柳轻风悄悄的哀叹,听残花落地与积水拥连成一片。这孤寂的夜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在夜的世界,总有一个心灵是寂静无声的。其实,无需抱怨夜的黑暗,夜的寂静也是一种修炼。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无论你漫步沙滩,亦或是林荫道边,其实遥远的风景一直埋在心里;徜徉在流年岁月,诺大的世界一直就在你眼前。我们每个人都要用生命去历练,要用心灵去慢慢体味。累了就深呼吸,你会感觉轻松;冷了就双手抱肩,你会感觉温暖;苦了就闭眼聆听,你会感觉幸福!跋涉在人生路上,其实美丽的情怀一直就在你的身边,虽然白日喧闹,但却温暖。虽然暗夜孤寂,但却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白日给了我们繁忙与收获,但我却唯独喜欢夜的静谧与委婉。灵动的夜会在你的耳边轻轻低语,那份孤独也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美丽的呈现!亦如那伫立在沙漠中的胡杨,即使根系伸向贫瘠的地下,即使无人理会,依然心向阳光。亦如那婀娜多姿的垂柳,虽然整日以水为友,依然活潇洒得自在。

寂静的深夜总是灵魂飘曳的港湾,独享夜的清幽需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静心。你无需多言,即便一个微笑,虽然没人瞧见,但也许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一声呢喃,也许就是一句最美的表现;一滴眼泪,也许就是一种最美的释怀。在夜晚,你可以多愁善感,亦可以任心飞扬,你可以做一次遥远的旅行,来寻找心的方向。你可以一次次漂泊,然后回到梦的故乡。某个暗夜的随想,那也许是一生也不可触摸的心狂。只因寂静无声会带来淡淡的忧伤;斑驳的记忆会在夜雨中拉长。风去随心,雨来随意,只想细细的倾听,穿越岁月,也穿越自己。

清风瑟瑟,细雨潇潇,雨的世界,依然寂静。在这个夜晚,我想要的并非是孤寂,而是要和这静夜相拥到明天!因为在夜的世界里,总有一种难言的情怀,剪不断,理还乱。

独坐在夜的面前,有时会深思:这世界竟然如此美丽。寂静无声的夜晚,让人的心情静谧透彻。虽然夜晚漆黑一片,却能让人无限遐想,让人坚毅释然。一个人独行在静夜的思绪中,会拥有夜一般的胸怀,夜一般的心境。那是一种怎样的风景,一种怎样的美丽!谁能说的清?只有在无边的夜晚面前,有时才恍然明白:人活着,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夜晚寂静,人的心却在行走,在一路低吟,一路浅唱!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这话一点不夸张。经历了两天两夜的小雨,今年的秋天如同夏日一般来的又快又早。还没享够仲夏的繁花似锦,忽然间天气已然转凉,特别是那一早一晚让人觉得有些寒冷不禁。每当夜晚来临,拂面秋风便扑鼻袭来,沁人心脾般让人一下子从头凉到脚跟,深入心底。

有雨的秋夜总是显得心境低落。随着夜幕降临,远离了白天的纷扰,一切繁华退却之后,只有窗外沙沙的雨声显得格外清晰悦耳。透过雨帘,远处的街灯孤寂地闪着微弱的光。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清空明月、天高气爽,一切都在经历了春夏之后,好像收获了沧桑。就如同人生,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才能知晓进退自如。如此清凉的夜晚独听秋雨尼农,果真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偌大的世界里一切都已进入梦乡,好像唯有自己清醒,虽然寂寞却也自得其乐。

经历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懵懂岁月之后,随着工作结婚生子给年迈父母养老送终接踵而来。直到再给儿子完婚之后,才算是完成了人生一系列主要任务,自己终于犹如涛涛黄河万里之沙,不再随泼逐流,而是沉淀下来,静思人生剧变。每日工作繁忙,虽事事力争做好,仍恐百密一疏。除工作之外还要顾及家庭,当今社会各种危机四伏,随时会不请自来,难得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每到晚上,只有这夜才是真的属于自己。远离了那些陌生的熟面孔,完成了手头积压的工作,才会有了这夜的轻松酣畅,才能倾听这秋雨沙沙的静谧之声。独享这夜的寂寞和快乐。虽然心里会若有所失,但想着明早醒来,也许会雨过天晴,碧空如洗,心情便好了许多!

我喜欢夜晚,喜欢秋末的夜晚,喜欢听秋夜细雨沙沙之声……

第四篇:《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生平经历。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思考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将音乐描写的如此绝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预设(多媒体播放音乐《梁祝》)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中国古典名乐《梁祝》,乐曲优美动听,大家在听时脑海是否闪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生:我好象看见风雨中枝摇花落。)

这其实就是音乐带给大家的想象。音乐是无形的,它能调动我们的多种感官让我们体会其中的美,不光让我们的听觉,也让我们的整个身心获得艺术的熏陶,而作家可以用生花妙笔把音乐的美生动地描摹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描写音乐的绝唱——《听颖师弹琴》。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诗题分析(幻灯片展示):

颖师是一位天竺僧人,他演奏的古琴琴音美妙,曲目丰富,在中唐很出名。据说有个卧病在床的人听到他的琴音竟坐了起来,不再服药。韩愈也是慕名前来欣赏,并根据当时感受写成了这首诗。

2、学生范读,学生正字正音,师矫正:

昵(nì)蒂(dì)喧啾(xuān jiū)跻(jī)遽(jǜ)滂(pāng)[幻灯片展示重点词义] ①、昵昵:亲热而细柔。

②、尔汝:不讲客套,互称你我,表示亲密,好朋友又叫做“尔汝交”。《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③.划然:突然。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④.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⑤.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⑥.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⑦.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⑧.冰炭置我肠:《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

3、[多媒体播放]听名家朗诵,学生细心倾听,再集体朗诵。划分诗歌层次。

(明确:全诗分为两层,前十句为第一层,正面描写琴音;后八句为第二层,写诗人自己听琴的感受,侧面烘托琴音的优美动听。)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诗歌一开始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那么前十句表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

/ 4

诗句 特点 手法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明确: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缠绵,仿佛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仿佛看到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乐音舒缓悠扬。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喧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高歌。乐音高亢清亮。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攀登,备尝艰辛,结果还是跌落下来。琴声由高亢猛地下降。可谓惊心动魄。

[幻灯片展示] 细柔——激昂——舒缓悠扬——喧闹——清亮高亢—— 一落千丈

2、韩愈在听琴时有哪些感受?诗人是怎样表述的?(学生讨论回答)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提示:喜怒哀乐,变化疏忽,百感交集。

诗人表述:“起坐在一旁”“湿衣泪滂滂”“ 冰炭置我肠”。

3、联系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句,你认为“湿衣泪滂滂”是否也包含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幻灯片提示作者生平: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会能文章,对愈有影响。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就被贬为阳山县令。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本诗写于元和十年(816年),韩愈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宪宗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有《昌黎先生集》】

仕途“跻攀”,“分寸”之争已极艰辛,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诗人很容易由琴音联想到自己的仕途遭遇。

音乐的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联系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因受谗言被降职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已经极为艰辛,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伤身世,因而泪落湿衣。

这与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异曲同工。

4、本诗描写音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可联系《琵琶行》写音乐运用的艺术手法。(幻灯片展示:《琵琶行》中写音乐的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4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提示:白居易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较抽象的音乐形象变成了视觉形象。如雨声私语声,珍珠落玉盘的声音,黄莺叫声,泉水流动的声音,银瓶破碎的声音,铁骑金戈,玉帛撕裂的声音。既有比喻(以声写声),又有通感(以形写声),刻画了琵琶音由快到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 本诗描写音乐用了比喻(以声写声)、联想、通感(以形写声)、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等艺术手法。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赤壁赋》---苏轼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五、当堂检测

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未省(shěng)听丝篁 昵(nì)昵儿女语 B.喧啾(qiū)百鸟群 颖(yǐng)乎尔诚能 C.推手遽(jù)止之 勇士赴(fù)敌场 D.划然变轩昂(áng)湿衣泪滂(páng)滂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天地阔远随飞扬 自闻颍师弹 B.失势一落千丈强 勇士赴敌场 C.浮云柳絮无根帝 忽见孤凤凰 D.挤攀分寸不可上 恩怨相尔汝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嗟余有两耳 嗟:叹息。B.失势一落千丈强 强:强壮。C.推手遽止之 遽:急忙。D.未省听丝篁 省:懂得。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划然变轩昂 划然:突然。B.起坐在一旁 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C.恩怨相尔汝 尔汝:表示亲密。D.未省听丝篁 丝篁:竹林。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还会背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吗?

B.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体坛明星、舞星„„等众多的星。

/ 4

C.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D.《听颖师弹琴》选自《全唐诗》卷34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版。)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听颖师弹琴》,不光欣赏了美妙的音乐,更学到了鉴赏诗歌的一些艺术手法,还锻炼了大家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大家反应很快,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希望今后能一如既往,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作业:将“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一句扩写成不少于50字的一段话,来描写音乐给人的准确感受。

/ 4

第五篇:《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蔡安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与韩愈相关的文化常识。2学习本诗运用通感、以实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3、与《琵琶行》对比,体会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经历,体会作者缘琴而发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一个诗歌和音乐的时代,音乐成为了诗人们表现的题材,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有出色的音乐描写诗流传至今,例如我们上星期刚学的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诗仙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诗鬼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还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等。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二、简介作家、背景

1、韩愈相关的文化知识。

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与白元二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相呼应。苏轼赞其为“文起八代之衰”。他一生宦海浮沉,起起落落,屡次上奏剖析政事,屡遭贬斥。792年登进士第,816年先迁为中书舍人,后降为太子右庶子。817年升任刑部侍郎。819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2、背景

颖师是当时一位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曾经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自己。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风摧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乐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

三、诵读:讲解内容,鉴赏艺术手法。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

2、请1-2名学生范读诗歌,教师引导其读出诗中音乐的变化,找出前五句中出现的音乐形象:儿女、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凤凰。

3、诗歌解读。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昵昵,亲昵,指儿女之间的亲热之态。尔汝,指的是交好的人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表示亲近。怨,嗔怨。画面上,首句描绘了一幅儿女私语的场景,而且语音上,“昵”、“女”、“语”、“尔”、“汝”等字,读起来看似拗口,实际上正好符合了细语呢哝的特点。首句表现了音乐的细语柔情。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画风突变,音乐陡然像勇士一样,昂扬激越,雄健刚强,气势非凡,奔赴敌场,与上句的儿女私语比较,一柔一刚,形势悬殊。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轻盈灵动。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静谧灵长。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主谓倒装,百鸟群喧啾,一大群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展现的是一幅热闹的景象,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孤单却高傲。热闹的乐声,主旋律突然清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凤凰一心向上,不愿与平凡的百鸟为伍,却饱受跻攀之苦,最终还是跌落下来。主旋律先是昂扬向上,而后骤然低落,戛然而止。

小结:前五句是对颖师音乐的直接描写,然而作者并没有选择描述听到的乐曲如何,而是运用五个意象(儿女、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凤凰),刻画多幅场面(儿女私语、勇士赴敌、云絮飘扬、众鸟喧啾、凤凰高飞、失势落千丈),作者描写的这些场景,分别表现了颖师所奏乐曲的哪些变化?(细语柔情——刚强雄健——空灵静谧——热闹喧杂——挣扎跌落)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音乐?和《琵琶行》相比有哪些异同?(同:比喻、对比、通感、拟声;异:景物烘托。会拓展开讲。)

4、齐读后四句,思考后四句的内容。

(后四句写的是作者听颖师弹奏的反应和感受。可以算是对颖师音乐的侧面描写。)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簧。——可惜啊,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却不懂音乐。未省:不懂得。丝簧:弦乐、管乐,指音乐。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自从听了你的弹奏,音乐变跌宕起伏,我心中情绪也变化万千,坐立难安。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情感上的强烈刺激,让我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眼泪已经湿了我的衣襟。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颖师啊!你实在很厉害!你的弹奏就好像将冰与火置于我的胸膛。意思是说,冰火原不相容,但颖师技法高超,将其融为一体,时而将我引入欢乐的天堂,时而将我掷入悲苦的地域。冰炭置肠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化听觉为感觉。

可见,颖师弹奏的音乐对作者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大家回忆一下,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听完琵琶女的演奏后是什么反应?(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泪沾衣裳,是因为停了琵琶女的乐曲和身世后,联想到了自己,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而韩愈呢?他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反应啊?

当我们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如果只抓住作者描摹的音乐节奏,而不去挖掘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情志,便无法体会隐藏在诗歌里面的内涵。一首诗,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寄寓超凡脱俗之想,或叹息坎坷不遇之悲。韩愈在听完颖师弹奏的乐曲后,坐立难安,泪雨滂沱,究竟是为什么?

四、体会情感

韩愈从颖师跌宕起伏的乐声中,联想到了自己的宦海浮沉,起起落落。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登进士第,却又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三十六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贬阳山令。四十九岁时先迁为中书舍人,后降为太子右庶子。

韩愈作此诗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四十九岁时),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升降起伏,正好与自己的仕途相符合。而音乐中那一只飞出百鸟群的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正是诗人那一年仕途的写照,最能引起诗人的感伤。因而,韩愈描写的不仅仅是颖师乐曲中的节奏变化,更是在叹息自己的仕途坎坷之悲啊。

五、再次诵读,读出音乐变化,读出作者情感。

六、讨论探究,加深理解

同样是写对音乐的感受,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什么不同?

1、《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一个完整的音乐表演过程,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则从乐曲中途切入,只截取了精彩的一部分。

2、《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和琵琶女的人物形象是息息相关的,音乐是在为人物做铺垫,作者对琵琶乐声的描绘,处处紧扣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感情。而《听颖诗弹琴》中,颖师的身世经历并未出现。

3、韩愈似乎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平分秋色;白居易则从正面做充分细致的刻画,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4、韩愈和白居易对乐声的动作反应也不一样。白居易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韩愈是“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下载关于秋夜听业上人弹琴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秋夜听业上人弹琴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颖师弹琴》读后感(5篇材料)

    听颖师弹琴 一、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

    《听弹琴》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五篇]

    《听弹琴》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表现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

    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推荐五篇)

    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8篇)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译文蜀僧濬怀抱着绿......

    我爱家乡的秋夜阅读答案

    篇一:我爱家乡的秋夜阅读答案 摘要:本文为“我爱家乡的秋夜”的阅读及答案。本篇文章的习题大都为一些填空题及问答题。此篇文章表达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家乡......

    《江上秋夜》阅读理解及答案

    (二)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注】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俗姓......

    《秋夜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秋夜二首(其一)[唐]韦应物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独向高斋眼,夜闻寒雨滴。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5篇)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原文及赏析[5篇范例]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原文及赏析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韦应物〔唐代〕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