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

时间:2019-05-15 16:3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秋夜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秋夜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

第一篇:《秋夜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夜二首(其一)

[唐]韦应物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

独向高斋眼,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

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颔联写诗人深夜独居,听到窗外秋雨滴落,难以入睡的情景。其中“寒”字,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B.颈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微风时动牖”是动景,“残灯尚留壁”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了孤清、冷寂的意境。

C.意象是诗歌中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本诗中“庭树”“阴虫”“寒雨”“微风”“残灯”等都是具有秋季特征的意象。

D.尾联叙写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本就满腹惆怅,又偏偏碰上寂冷、悲切的秋夜,一“偏”字更增添了诗人的无奈、哀怨。

E.这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如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描绘了冷秋夜景图,语言委婉、哀切。

15.首联中叠词的运用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E

15.首联中运用“萧萧”“戚戚”两组叠词,增添了音韵美。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凉、忧伤的感情基调。

第二篇:《江上秋夜》阅读理解及答案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

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

8.“井梧翻叶动秋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了梧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9.宋诗长于借景寓理,请分别简要概括四句诗的写景内容,并用一句话阐述本诗蕴含的道理。(5分)

试题答案:

8.相同:从视觉角度写景 不相同:道潜的诗通过写井边的梧桐叶翻动,从侧面烘托表现风大 李清照的词,借景抒情,借细雨打梧桐之景,抒发内心的忧愁。

9.概括:(1)江面阴雨,(2)秋风渐大,(梧桐叶飞)(3)秋风停下,(1)天晴月出 道理: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风雨过后必是晴天,光明总在一番奋斗后)(联系诗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篇:《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1)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案:

10.(1)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开始准备寒衣。运用对偶、视听结合、名词连用等手法,写出了秋夜的静谧澄澈,营造了幽雅凄清的意境,境界开阔。(4分)

(2)①通过吟诵诗句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赞美了友人诗句之美妙;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谊;诗人整夜吟诵诗句,写出了他的孤独寂寥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时序更迭引起的心事未了的惆怅。(每点2分)

第四篇:《蝶恋花》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晏殊(991-1055),_____著名词人。字____,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清新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传诵颇广。

2.解释词语。

槛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语段精读

4.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答下列问题。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如何理解“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这两句蕴含了什么情?阐发了什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北宋

同叔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似燕归来 2.略

3.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4.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5.(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6.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7.⑴“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⑵“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⑶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8.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9.(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2)出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息,对句“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或:一切美好而又必然消逝的事物虽无法挽回,可是同时又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某些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3)呼应“无可奈何花落去”。“香径”表明小路上到处是花的幽香,可见落花之多,故与“花落”呼应。

第五篇:语病练习及答案

语病练习

“语病诊断与修改”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学习时应在了解造成病句的原因的基础上,辅以下面几种形式的训练,巩固学习内容。

一、常见病句的分类解析

(一)成分残缺 1.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

解析:缺主语,“出现”前应加“我国”或“各条战线”。2.我决心具有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的新人。

解析:缺谓语,应在“具有”前加“成为”。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解析:缺中心语,在“浪费”后加上“的行为”。4.在我回家的路上,才想起没有和朋友告别。5.通过这次军训,让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

(二)搭配不当 1.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解析: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品质”应改为“形象”。2.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很丰富。

解析:主语所述两者,其一不能与谓语搭配,应改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3.王老师的个性是十分豪爽坦率的人。

解析: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删去“的个性”或“人”。4.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解析: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观点”应改为“光辉”或“光芒”。5.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张市长的报告。

解析:谓语中两个动词之一不能和宾语搭配,在“注视着”后加“张市长”,并把原句中“张市长”改为“他”。

6.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李强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解析:动词和宾语两词之一搭配不当,“在错误”前加“改正了”,删去“和”。7.校园里,读书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动人的乐曲。

解析: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片”应改为“一支”。8.李兰总是积极地听取同学们对她的批评。

解析: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积极地”应改为“虚心地”。9.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解析: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干干净净”改为“美观大方”,或把“布置”改为“打扫”。10.只有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解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应改为“才”或“只有”改为“只要”。

(三)语序不当 1.李晓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

解析:该作状语的却放到定语的位置上了,“一次又一次的”应放到“取得”前面,并将“的”改为“地”。

2.红星化工厂大量生产出了优质产品。

解析:该作定语的却放到状语的位置上了,“大量”应放在“优质产品”的前面。3.48个初三(6)班的同学都到电脑教室上课了。

解析:表数量的定语应放在表范围的定语后,“48个”应放在“初三(6)班的”后面。4.那里有名贵的各种花草。

解析:代词应放在偏正短语前,“各种”调到“名贵”之前。5.他把这幅画用绳子挂在钉子上。

解析:用“以”或“用”组成的介宾短语同其他介宾短语连用时,要放在前面,“用绳子”应放在“把这幅画”的前面。

6.这篇好文章对他是很感兴趣的。

解析:主客颠倒,“这篇好文章”与“他”位置对调。7.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解析:谓语由动词性并列短语充当,两个动词有承接关系,前后颠倒,“讨论并听取”应改为“听取并讨论”。

8.管理员因为外出开会,图书馆暂停结束业务。

解析:主语不一致,前面说“管理员”有时外出,后面还将说“管理员”如何如何。可将“因为”移到“管理员”的前面。

9张雄不但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李杰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解析:两个句子的主语不同,要注意主语与关联词语的先后位置,可将“不但”移到“张雄”前面。

(四)句式杂糅 1.反动派宣扬唯心论,是出于他们的反动本性所决定的。解析: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删去“出于”或“所决定的”。2.他把别人的作业本被撕破了。

解析:把、被字句混杂在一起,删去“被”字,或改为“别人的作业本被他撕破了”。

(五)不合事理 1.菜场向居民供应青菜、包菜、山芋、苹果等蔬菜。

解析:分类不当,可删去“蔬菜”。2.在假期里,我读了小说、文学作品和诗歌。

解析:概念间关系不清,可改为“……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3.赵勇很聪明,学习成绩好,这次评三好生,他肯定能评上。

解析:以偏概全,推理不正确,可在“这次”前加“思想好,身体又好”,“肯定能”改为“可能”。4.今天的作业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化学题还未算出答案。

解析:自相矛盾,可把“全部”改为“基本上”。

5.全班没有一个人不认为我班成为先进集体不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解析:不合事理。用三重否定,与本意相反,可把“不是”改为“是”。6.是否注意工作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解析:后句“是”后加“能否”。

二、练习

(一)指出下列病句的病因并加以修改 1.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启发。

缺少主语 改:他的发言,给了我很大启发。2.在改革出现的这些现象中,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缺少主语 改:改革出现的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3.通过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明白了一条人生哲理: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

缺少主语 改:删去“通过”或“使”。4.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谓语宾语搭配不当改: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和减少浪费。5.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最有意义的一天。

主语宾语搭配不当改: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最有意义的。6.三月的西子湖畔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改:西子湖畔的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7.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主语谓语搭配不当 改:它每年发的电,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8.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谓语宾语搭配不当 改: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9.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前后不一致,“成败”包含正反两面情况,“安定”前可加“是否具有”与之搭配。10.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往上攀登。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管”改成“尽管”。

11.我们这次参加暑期野营活动,身体得到锻炼,但是思想上也有提高。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在“身体”前加“不但”,“但是”改成“而且”。1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语序不当,应改成“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语序不当,把“各式各样的”放在“东西”前面。14.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外地买来的礼物。

语序不当,把“珍贵的”放在“礼物”前。15.昨天下午,我市领导干部认真讨论并听取了本届政府的工作报告。

语序不当,“听取”和“讨论”互换位置。

16.这篇小说情感细腻,文笔生动,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把它誉为一曲难得的爱国主义颂歌。

成份残缺,将“把它”改为“被” 17.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不合事理,自相矛盾,把“两天两夜没停的”删去。18.他家的院子里种了茄子、冬瓜、西红柿、小麦等蔬菜。

不合事理,分类不当,可删去“小麦”。

(二)选择题

1.(2006北京市)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C)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

修改:将“改善”改为“提高”。

B.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现教育尤为重要。

修改: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

c.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修改:在“采取”前加“能”。

D.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

修改:将“制定出防沙措施”与“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对调。2.(2006天津市)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B)..A.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害,很多地区和国家发生都很频繁。B.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c.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3.(2006重庆市)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项是(C)A.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为企业挽回了35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B.此次菊展展出的菊花,除国产名优品种外,还有首次从日本、欧美引进的200多个特色品种。C.请大家游泳时注意安全,避免不要发生意外。

D.能否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必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4.(2006长沙市)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我们来到省搏物馆, 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5.(2006扬州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 一项是(D)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B.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 12个主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地。c.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D.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6.(2006云南省课改实验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C)A.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c.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 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7.(2005北京市)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C)(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8.(2005天津市)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C)(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投,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9.(2005南通市)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C)(A)为了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D)随着南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海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10.(2005长沙市〉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B)当亲民党访问团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情接待与热烈欢迎。(C)在政协会议上,人大附中校长呼吁:不要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成品德问题。(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11.(2005甘肃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B)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20个国家、4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

(C)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12.(2004天津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D)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13.(2004甘肃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C)(A)经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爱上生物了。

(B)能不能战胜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C)我对《雍正王朝》这部电视连续剧有较大的兴趣。

(D)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4.(2004长沙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跳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15.(2004广州市)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B)租界里的洋楼,是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产物,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C)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旅游者。(D)这种做法,既稳定了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又促进了适度的规模经营。16.(2004云南省)下列句子有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A)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腻逼真的绣品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修改:“半斤八两”多含贬义,应删去)(B)正确的认读、书写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标准。(修改:“标准”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准则”)(C)彩云之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民族歌舞表演,一定会让你目瞪口呆。(修改:“目瞪口呆”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过目不忘”)(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修改:“滔滔不绝”一词使用不当,应 改为“川流不息”或“络绎不绝”)17.(2004南宁市课改实验区)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没有语病?请你把它选出来。(D)

A.据了解,目前广西市场上推出一种实木耐腐而磨抗菌,使实木地板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比较好的维护。

B.只有经常接触社会,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不断增强国防意识,时刻把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放在心上。C.北京时间6月3日,奥林匹克圣火被送上名为宙斯的专用飞机,送往悉尼的国际火炬传递第一行程。D.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战役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18.(2004重庆市)下面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C)A.我们时时处处都要保证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安全工作。B.梁实秋先生的故居“雅舍”,是北碚城区的文化重要景观。

C.金刀峡自然风景区的许多峡谷沟壑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神奇的原始风貌。D.经过我们三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C)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当我和小娟走进教室时,看到李刚的滑稽相,都忍不住笑了。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D.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提高。

下载《秋夜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秋夜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丝绸之路练习及答案

    丝绸之路练习及答案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精神满 丰富多 不其数 如生 绫绸缎 绸之路 山岭 五彩 形容人物神态的: 形容数量多的: 形容山势特点的:二、句子呼......

    朝花夕拾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 1、 《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 、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练习及答案

    【总述】本书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全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作品。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卷班级姓名座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琊潺潺()辄醉 ...... 暝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 觥筹交错颓然阴翳 ....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

    散步练习及答案

    散步练习及答案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散 背 ( ) ( ) ( ) ( ) 行 重 ( ) ( ) 2.选词填空。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 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

    排比句练习及答案

    排比句习題 一.排比句仿写 1.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峰的手杖,毅力是 , 毅力是 。 2.日子像一条小溪,汨汩地向前流去。日子像一双筷子,夹着酸甜苦辣的现实。 考试如 , 。 考试如 , 。......

    《三国演义》练习及答案

    《三国演义》练习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主要内容: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

    字音练习及答案

    字音一、二练习及答案 字音一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腈纶 粳米 菁华 泾渭分明 数茎华发 B.跂望 契合 修葺 迄今为止 锲而不舍 C.拎包 窗棂 聆听 高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