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文言文字词翻译
引导语:《三峡》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有学过,那么有关三峡的文言文字词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三峡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
(20)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áng):衣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二篇:《三峡》翻译
①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③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④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⑤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⑥中间相距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⑦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⑧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⑨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⑩(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⑪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⑫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⑬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③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④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⑤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⑥中间相距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⑦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⑧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⑨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⑩(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⑪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⑫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⑬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③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④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⑤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⑥中间相距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⑦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⑧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⑨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⑩(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⑪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⑫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⑬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③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④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⑤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⑥中间相距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⑦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⑧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⑨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⑩(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⑪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⑫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⑬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三篇: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就是在学习文言文时,对较为重要的文言词,从各个角度进行联想,联想已学过的文言文中有关的词、词义,联想现代汉语中有关的词、词义,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下面以高中语文课《促织》为例,加以说明。
一、词义横向联想
学某个文言词,从横向上对词义进行各个侧面的联想,即对一个多义词,不仅要领会此处此句中的义项,而且要联想一下这个多义词在其他语境中的其他义项。
例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对其中“报”的词义进行横向联想。“报”在此句中的词义为“禀报、告知”。除此义项外,还有哪些义项呢?有“报答,报复”义,如《出师表》中“欲报之于陛下也”,《过秦论》中“土不敢弯弓而报怨”;有“回答、答复”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报”还有“断狱、判决罪人”之义,中学课本中未出现,可不提及)。例2,学到“即道人意中事”之句,对其中“意”进行横向联想时,要想,“意”除了在此句中的“心愿、心情”之义外,还有“意思、思想、内容、意味”之义,如《观巴黎油画记》中“则其意深长矣”,《与妻书》中“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有“神态、模样”义,如《狼》中“意暇甚”,《口技》中“宾客意少舒”,本课中“方首,长胫,意似良”;有“意料、估计、想象”之义,如《鸿门宴》中“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指南录后序》中“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孔雀东南飞》中“何意致不厚”,“何意出此言”。(还有“怀疑”义,如《列子·论符》中“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例3,“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在此句中为“即使、纵然”之义;“虽”还有“虽然”义,如《石钟山记》中“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六国论》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例4,“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其中“俨然”在此句中为“逼真”义。此词还有“整齐”义,如《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还有“庄重”义,如《论语》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义项未学过,可不讲。不过,《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个词,讲一下也可。)
二、词义纵向联想
顺着某文言词的一个义项进行联想,联想此义项在其他语境中出现的情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同义同词联想,另一种是同义异词联想。
(一)同义同词联想即联想此词此义在其他文言文中哪些句子出现过。
例5,“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其中“辄”为“往往、总是”义。当“往往、总是”讲的“辄”在哪些地方也有呢?在《训俭示康》中有,如“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张衡传》中也有,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例6,“折藏之,归以示成”,句中“示”为“给……看”之义。“示”的这种意义在其他地方出现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赤壁之战》中“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谭嗣同》中“君乃直出密诏示之”。
例7,“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中“抢”读qi?ng,为“碰撞”义。《唐睢不辱使命》中“以头抢地”的“抢”与此同。
通假字的解释“通某字”也是此字(词)的一个义项。词义纵向联想,也包括通假字的相同例子联想。
例8,“昂其直,居为奇货”中,“直”通“值”。“直”的这个通假义项在其他文中也有,如《卖炭翁》中“系向牛头充炭直”,《行路难》中“玉盘珍羞直万线。”
例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其中的“而”通“尔”,“你”之义。此通假义项在其他文中的例子,如《记王忠肃公翱事》中,“而翁长铨”,《项脊轩志》中“而母立于兹”。
(二)同义异词联想。某词在某句中有一个确定的义项,联想表示这一义项的还有哪些其他词,有哪些例句。实际上就是联想文言词的同义词及其例句。
例10,“恕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中,“索”是“寻找、寻求”之义,那么表示“寻找、寻求”意义的还有哪些其他文言词?有“觅、求、寻”等,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察今》中“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例11,“一鸣辄跃去,行且速”,“速”为“快、迅速”之义。表此义的还有“疾、捷”,如《谭嗣同》中“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促织》中“轻捷善斗”。
例1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其中“是”为“这”之义,为代词。表“这、这样”之义的文言代词还有“兹、此、斯、之、个、尔、然”等。如《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本课中“未必不过此已忘”,《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石钟山记》中“汝识之乎”,《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孔雀东南飞》中“君尔妾亦然”。
三、古今比较联想
一个文言词,如果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那么就联想一下它的今义。古今词义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义或不同义。
例13,“巫从旁望空代祝”,“祝”为“祈祷、祷告”义,而“祝”的今义为“祝愿”,如“祝你胜利”。例14,“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古代迈一次脚为跬,迈两次脚为步,即一步为两跬,一跬为半步。现在迈一次脚为一步,如口令“向前两步走!”而“跬”现在则一般不用了。例15,“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中,“举”为“全”义。现代汉语中“举”仍有此义,如“举国欢腾”。
例16,“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中“长”为“长久”义。今仍有此义,如“来日方长”。
四、类义复合词组词联想
联想现代汉语中同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以一个语素去解释另一个语素,可以帮助我们对文言词的理解。
例17,“不如拼博一笑”中,“博”为“取得”之义。今有“博取”一词,就是类义复合词,即同义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博”即“取”。
例18,“冀有万一之得”中,“冀”为“希”之义。今有“希冀”一词,为同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冀”即“希”。
参考这类同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可以用一个语素去解释另一个语素。这种情况,再如通过“假借、意料、空虚”等现代类义复合词,可以对本课中“假此科敛丁口”,“岂意其至此哉”,“成顾蟋蟀笼虚”等句的“假、意、虚”三个文言词进行准确的解释。
五、词义特点联想
有些词在义项上有其特殊之处,可依其特殊之处联想其他具有相同特点的词。
(一)兼词联想,兼词是指一词同时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词。依据兼词的特点,可由一个兼词联想其他兼词。
例19,“乃赏成,献诸抚军”中,“诸”为兼词,为“之于”合音(在句末则为“之乎”合音,如《庄暴见孟子》中“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诸”一个词相当于“之于”(或“之乎”)两个词。其他还有哪些兼词?有“焉”,如本课中“青麻头伏焉”,“焉”相当于“于之”;还有“盍”相当于“何不”,如《观巴黎油画记》中“盍驰往油画院”。现代汉语中也有兼词,如“叵”为“不可”义,“甭”为“不用”义。
(二)含有相反义项的多义词的联想。
例20,“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句中的“售”为“买”义。“售”这个词还有“卖”义,如《卖柑者言》中“吾售之,人取之”。一个词有“买”和“卖”这两个意向相反的义项。联想一下,像这样的词还有哪些?“纳”这个词,有“交付、交纳”之义,如本课“成妻纳钱案上”;也有“收进、接受”之义,如本课中“因出已虫,纳比笼中”,《出师表》中“察纳雅言”。“方”做时间副词时,有“才、刚刚”义,如《雁荡山》中“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属过去时;但又有“将要”义,属将来时,如《涉江》中“吾方高驰而不顾”。“虫翘然矜鸣”中的“矜”为“骄傲、夸耀”义,现代汉语词“骄矜”之“矜”也是这种意义;但“矜”也有与此义意向相反的“慎重、拘谨”义,如《王羲之传》中“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今词也有“矜持”一词,其义为“拘谨、拘束”。此外,还有“致”(送;招)、“奉”(敬受;敬献)、“受”(接受;授予)等等。这类词很多,每次联想两三个即可。
六、文化常识联想
例2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华阴”之名由何而来?由于在华山之北,故名。中国古代称山之北、水之南为阴;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如《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此类地名还有“衡阳、洛阳、淮阴、江阴”等。例22,“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句中“右”为“上”之义。古代尊崇右,右为上位、尊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而左为低位,如“左迁”为“贬官、降职”义。
采用多角联想的方法学习文言词,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可以联想到此词的其他义项;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可以联想到与之同义或具有某些相同特点的其他词;学一个文言词,可以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现代汉语词;学习一篇文言文,可以联想到许多篇文言文。这样纵横交叉,古今兼顾,联系广泛,涉及面大,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可以快速、全面、灵活、熟练地掌握常见文言词的一般用法,为阅读浅易文言文打下基础。教师用这种方法讲课或辅导复习,大量联系已学过的文言文例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熟读文言课文的必要性,促使学生更自觉地熟读文言课文。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更快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在具体操作时,需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必须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一般来说,初中二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就可以采取前四种方法进行少量的联想。到了高中阶段,这种方法的运用就越来越方便。用这种方法讲授文言文,费时较多,因此,一本教材中,教师用此法只讲授一篇或几篇文言文,以此教给学生这种学习方法即可。讲授或复习一篇文言文,也只能有重点有选择有计划地就其中常用文言词的一部分进行联想。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多种联想方法,而学生只需学用前四种方法,且应以第一种、第二种方法为主。对某一个较为重要的文言词的联想可以用一种联想法,也可以用几种联想法,但最常用的应是纵横两种方法。
第四篇:三峡的翻译
(103588339)14:54:05
会销讲师第一平台公众微信:hxjsdypt 欢迎加入 免费为厂家 代理商 讲师宣传 提供最新的资讯!欢迎参与第三届《会销说服力讲师训练营》会销圈业务交流合作 演讲水平瞬间提升 突破恐惧 说服力、成交的话术、走火晚会、演讲比赛 讲师签约、心灵财福对话、演讲稿设计流程 收钱 收心 收人、会销模式研讨等内容!结有缘之士!188 0271 3439
第五篇:三峡文言文全文翻译
《三峡》文言文 全文 翻译
三 峡
【题解】选自《水经注》。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wū)峡和西陵峡。
【作者】郦(lì)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zhuō)州)人。
【原文】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一点没有,完全没有]阙[quē,断缺。现在写作“缺”]处。重岩(yán)叠嶂[zhà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隐[遮蔽]天蔽(bì)日。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xī)月[日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涨上山陵。襄,上。陵,大的土山],沿[yán,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绝。或王命急宣[如有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宣,宣布,传达],有时朝(zhāo)发白帝[即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东],暮到江陵[地名,在今湖北荆州],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风。奔,这里指奔驰的快马],不以[如此,这么]疾[快]也。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素,白色。湍,急流的水。潭,深水],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从山崖流下的像是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shù,冲荡]其间,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意思是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良[确实,实在]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林寒涧(jiàn)肃[山涧显得寂静。肃,寂静],常有高猿[高处的猿]长啸(xiào),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缀(zhuì),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响,回声],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断绝,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地名,在今重庆东部]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四川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之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这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静寂的涧谷中,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
谷中鸣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所以,打鱼的人往往唱道:“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叫声哦,不禁泪湿衣裳。”
【内容】这篇课文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文章先写山势。在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描写其连绵不断,概无断阙。虽然有些夸张的意味,但确实写出了三峡山势的特点。再写其高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以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仅极尽映衬,而且极尽夸张之妙。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
继写水势。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之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以至触动了大诗人李白的灵感,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篇。
春冬之景,则既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写“悬泉瀑布”“良多趣味”。相对于夏季而言,春冬较为平静。作者笔到之处,不仅写出独特的景色,还写出独特的趣味;虽在纸上,而跃然心问。足见作者的匠心独运,笔力可透纸背了。
课文最后一段写“晴初霜旦”的气氛,那是三峡所独有的。若非三峡,岂有“林寒涧肃”之景?若非三峡,岂有“高猿长啸”的“哀转久绝”?作者萦绕襟怀的情愫,溶注在自然之美中;自然之美又与作者的情愫和谐一致,从而写出情景交融的一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确乎如此。
【主题】课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写法】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作业】
一、课文写出了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此题意在使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能领悟作者描述的三峡景物的特点。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写山高峡深。
次写江水大而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水漫上大山,波浪大而
阻隔上下交通。“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迫不得已要复王命,顺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到了,那速度即使骑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这种对比烘托,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那速度是多么快。
再写春冬之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绿潭”是春冬江流的影态,不像夏日奔腾浑浊,自然“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虽是春冬之时,也一派生机,所以“良多趣味”。
最后是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观,其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山水到猿啼,写出了三峡特有的风貌,文字准确而简约。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溯:逆流向上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速度快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白色
4.每至晴初霜旦 旦:早晨
5.哀转久绝 绝: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