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再坚持阅读练习和参考答案
坚持再坚持
①在科研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酝酿如何提出假设或想证明假设时,往往会遇到很大困难,不容易深入下去。这时,我们必须牢牢记住马克思的话,坚持!坚持!再坚持!
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③宋朝王安石写了一篇褒禅山游记,讲到褒禅山有一个洞,很深,又黑又冷,“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他们终于怕有进无出而不敢游到底。王安石很后悔,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进而不难则常见,常见则无奇,因此,要奇,就必须克服巨大的困难。
④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弗兰克曾对爱因斯坦说,有一位物理学家因坚持研究一些非常困难的问题而成绩不大,但却发现了许多新问题。爱因斯坦感叹地说:“我尊敬这种人。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钻许多孔。”
⑤科研人员必须有与人斗、与天斗的大无畏精神。既要像布鲁诺那样与黑暗势力斗,又要与种种困难斗。
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打持久的艰苦战,决不可能获得重大的成就。大发现大发明,都是长期艰苦的劳动的产物,是汗水的结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譬喻,都生动地说明了持久战的重要意义。
⑦让我们回顾一下欧立希发明药物606的故事。欧立希失败了605次,才最后获得成功。606次,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要把一生的很多时间消磨在失败的苦恼中;这意味着,要把自己的生命,当做孤注一掷的勇气;这意味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在不断失败中看到最后胜利的信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立希可以当之矣。
⑧攀登有心惟久锲,攻关无前在熟谋。有志者事竟成,确是如此!
1、联系原文,解释文中的词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第④小节中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其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和,它的含义是
4、第④小节中的“这样”指代的是:
5、请你归纳一下,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要具有的品质有:
(1)
(2)
参考答案:
1、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步积累的2、坚持再坚持
3、比喻论证 比喻有的科学家研究时避开困难,在无价值的方面花费时间精力
4、避难就易
5(1)不怕困难,勇于前进,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2)为了科学事业有敢打持久战、艰苦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第二篇:再坚持一分钟
再坚持一分钟
再坚持一分钟,越过那个小山坡,就是终点!
爱?罗塞尼奥是第七届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当他从领奖台上走下来的时候,有记者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他坚持到最后并跑在了最前面?他想了想,讲了一个故事。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参加学校举办的10公里越野赛。开始,他跑得很轻松。慢慢地,他感觉有些跑不动了,汗流浃背,脚底发虚。他很想停下来歇一歇,喝口水。这时,一辆校巴开了过来――校巴是专门接送那些跑不动或者受伤的学生的。他很想上车,但还是忍住了。
又跑了一段时间,他感到两眼模糊,胸口发紧,双腿灌铅似的沉重,停下来休息的愿望强烈地袭了上来。又一辆校巴开过来了,他迟疑了一下,还是压制住他那极速膨胀的渴望,继续朝前跑。
不知又跑了多久,到了一个小山坡前,他感到眼冒金星,全身虚脱,两条腿似乎不再属于自己。他觉得现在要爬上眼前这个小小的山坡,对他来说绝对不亚于攀登珠穆朗玛峰。他绝望了,不再坚持,当校巴再一次开过来的时候,他没有犹豫,上去了。
没想到的是,校巴开过那个小山坡,一拐弯就到了终点。他后悔极了,要是再坚持一分钟,冲刺一下,就能越过小山坡,跑到终点,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
从那以后,每次参加比赛,当他感到自己跑不动、快要泄气的时候,他就不断地对自己说:“再坚持一分钟,快到终点了!”就这样,他一直跑到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第三篇:中国联通还能再坚持几个月?
根据中国联通公布的2014年4月份运营数据显示,移动用户数仅新增89.5万户,累计达2.90588亿户,月新增移动用户数创下自2009年10月以来新低。不仅如此,4月份中国联通固网宽带用户净增35.5万户,而在今年3月份,净增71.3万户,2月净增42万户。
随着5月17日电信日发放FDD LTE 牌照的落空,中国联通的经营风险持续升高,4月份的运营数据等于是已经亮出了红色警报。数据也侧面证明了FDD牌照对于中国联通是多么的重要。
第四篇:放弃和坚持
放弃很容易,但您最终会一无所得。坚持很难,但您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您勇敢,世界就会为您让路; 您无惧,命运就会为您屈服。我们可以选择停滞不前,也可以选择自我改变。
我们可以选择安逸享乐,也可以选择在奋斗中精彩绽放!过去的您,现在的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的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因为决定我们命运的是我们自己!
第五篇:也许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次
也许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次
昨天是星期一,我发现又有五六个学生没有完成周末的作业,他们已经坚持了一周,上一周的作业基本都能按时完成,可是怎么又反复了呢?让我感到心很累,为了让他们能按时完成作业,我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上周总算取得了一些效果,可是一个周末又让教育回到了原地了吗?我仔细地又想了一下,真地回到原地了吗?他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出现一次反复我是不是不该一棒子打死,认为他们又回到了原点呢?我是不是该仔细地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又让他们出现了反复呢?是周末教育的失位,是他们身上的惰性战胜了那一点点的进步的思想,所以又出现了周一早上这个的情况,为此我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该怎么处理,最近的学习和读书让我的思想也有了些变化,我觉得是不是他们习惯了“不优秀”才会不去追求自己的进步了呢?我是不是应该让他们从内心慢慢地养成我可以做到“优秀”的观点呢?所以我在下午的班会上召开了一次“让优秀成为习惯”的主题班会,从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知道他们其实可以做到优秀的,虽然这样的优秀也许只是某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方面,但水滴石穿,只要慢慢地积累就可能获得更出色的“优秀”,也许这次的班会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起码要让孩子们在心里有这样一种想法,我还要让这种想法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所以我又做了一张标语,将班会中一些主要的精神的内容做在了上面,我准备将这些放在班级的板报里,让学生们天天都看到,再让他们每天都重复一遍,直到把这些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想法,也许我这样想有些理想化,有些一厢情愿了,但我还是会努力去做的,因为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们因为我的惰性而失去成功的机会,尽管雷夫说过教师只是给学生们打开一扇机会的大门,而不是去硬拉或推一把学生,将他们推进这个门里去,但我想我还是应该去推他们一把,哪怕他们进入这扇门后因为自身的惰性再退出来呢,我们作为教育者还是应该去帮现在的孩子们一把,去推他们一下,毕竟我们的孩子们和美国的孩子在家庭的独立性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的孩子们现在仍然在家长的重重呵护下,他们体会不到独立地生活是什么样的,不知道自己的肩上有多么重大的使命,所以我们的教育就需要对我们的孩子再细心一点,在给他们打开这扇厦门的同时,还要给他们一个动力,去推他们一下,让他们先走进这扇门里,也许我们推这一下,给他们一个动力,能让他们在惯性的方向前进一步,如果我们能再坚持一次„„也许在这一次之后,他们已经不需要我们再推已经慢慢地在前进了,或者这种效果要多年以后他们才能体会得到,但我们做了,就给了他们成功的希望,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吧。多少年以后,当孩子们长大了的时候,能想起自己的老师曾经是多少在乎他们,能想起老师对他们的好,也许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了吧。
但是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也许会有很大的阻力需要克服,因为我们也不是圣人,我们的心里也有惰性存在,有时候真想,休息一下吧,你这么地付出真地会有效果吗?孩子们真地能理解和感激你对他们的付出吗?这个时候我觉得就需要进行一下自我的调节了,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让自己的心情尽量保持愉悦,让自己在工作时状态更投入一些,也许心里的那种负面情绪就会少一些,心里也会更明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