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洞庭一角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⑴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中便想:又是它了。一零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腾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⑵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既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⑶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⑷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⑸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⑹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⑺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⑻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逼仄得多了。
⑼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⑽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虑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借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直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先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只是一种音符!(曾庆培荐)
1.第四段中加点的“两层浪涛”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
2.第三段中的“有趣的奇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
3.读第五、六段,结合上下文分析:
(1)作者为什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答:
(2)作者先说“洞庭湖小了”,然后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这样说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
答:
4.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范仲淹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具体有哪些评价?请分条说明。
答:
《洞庭一角》参考答案
1.一层是洞庭湖的波涛,一层是《岳阳楼》滚滚滔滔的文势。
2.景观被写入文章后,文章又化作了景观,文化和自然互相生成。
3.⑴因为洞庭湖在中国文化的意义的意义上讲,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儒家的“大一统的天下”与之相比,“逼仄”得多。
⑵不矛盾。因为说“洞庭湖小了”是将洞庭湖看成了一个湖,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相比,自然小了;而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是将洞庭湖看成“一个小小的宇宙”,它与“大一统的天下”比,自然不“小”。
4.①重新构建了岳阳楼;②写景语言讲究节奏,很有气势;③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④能够让人们修身养性;⑤端庄,执着,悲壮。
第二篇:洞庭一角教案[范文]
《洞庭一角》教案
授课人:李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化散文”的概念,并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掌握本文文章切入的独特角度。
3.情感目标:掌握文章凭借洞庭山水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启迪人们去思
考人生的意义和使命,积极探索世界、展现人生的丰富多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切入的独特角度及写作特点。
2.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载体,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主体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分析为手段,通过对文章写作角度、写作特点、结构等的分
析,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主题。
【教学时数】: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让学生重点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以及文章切入的独特角度。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分析句子。
【教学设想】
1、学生已提前预习此篇课文。
2、假设班上共45名学生,将其分成7组。并以“问题竞答”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积极回答中学到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中有谁会唱与“洞庭湖”有关的歌曲的呢?比如:《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八百里洞庭美如画》、《洞庭牧歌》等等,如有请为大家一展歌喉!
就如歌词写的一样:八百里洞庭美如画,我们生活在画里边,天堂不算美,美景在人间,走遍了洞庭八百里,赞歌唱不完。所以,很多来到洞庭湖的文人都在此处留下了堪称经典的美文。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刘禹锡的《望洞庭》,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洞庭湖”有关,不知道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的?下面大家就一起走进文中去看看吧!
二、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
近几年,余秋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机构评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2007十大学术精英”之首;被世界华人经济测评体系授予“影响世界100年100位杰出华人奖”。2.主要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三、掌握相关知识
1、文章出处:
《洞庭一角》选自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这本散文集,属于“文化散文”。
2、“文化散文”的概念:
“文化散文”又称“学者散文”,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代表作家有:余秋雨、陈平原、韩晗、邢世嘉。
3、相关生、字词 胸襟(jīn)潇(xiāo)湘浩淼(miǎo)丹墀(chí)金銮(luán)镌(juān)刻旗幡(fān)萧瑟:
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例如:长松千树风萧瑟。②冷落;凄凉。例如: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四、整体感知(一)解题
提问
1、本文题名为“洞庭一角”,作者是否只单单描写洞庭湖一角的景色? 点拨:
作者实际上是借描写岳阳楼、三醉亭、君山的文化遗迹来表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元和博大精深。
提问
2、作者这样写,在构思方法上体现了什么特点? 点拨:以点代面、以小见大。
提问
3、与一般的游记散文相比,此文有什么不同? 点拨:
以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切入,开篇便以“贬官文化”入题。
(二)段落分析
提问
3、请默读课文后讨论,找出文章每个部分的关键词或关键句? 点拨:
第一部分:
关键词:贬官文化、范仲淹、《岳阳楼记》。
关键句: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第二部分:
关键词:三醉亭、吕洞宾、道家始祖。
关键句: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第三部分:
关键词:君山岛、三教九流。
关键句:杂乱无章的君山,静静地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无限。第四部分:
关键句: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进发的乐趣。
提问
4、请根据上述关键词或关键句,概括一下文章每个部分的中心内容。点拨:
第一部分:写岳阳楼。
(作者以“贬官文化”入题围绕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句,引出“天下”话题,启迪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第二部分:写三醉亭。
(承接上文,议论范仲淹讲到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因为洞庭这个“小小的宇宙”中,不仅有儒家文化意识,也有道家思想的孕育。)第三部分:写君山岛。
(作者站在宇宙、大文化的高度写到君山岛“三教九流”的历史文化遗迹,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第四部分:道新闻。
(作者以一则新闻,把话题推向“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的问题意识上来,从而鼓励人们去积极开拓世界,展现丰富的人生。)
提问
5、本文在层次结构上是以什么线索来写的?具有什么特点? 点拨:
线索:以作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每到一处景,既有观赏,更有思索。
景点思考
岳阳楼儒家思想意识
三醉亭道家思想意识
君山岛中国文化中的其它部分
特点:层层递进
提问
6、通过对文章的大致学习,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找出例句。点拨:
气势恢宏例如:
1)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时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2)洞庭湖气候变化的幅度大着呢,它是一个脾性强悍的活体,仅仅一种裁
断哪能框范住它? 旁征博引、融汇古今 例如:
1)文章由“贬官文化”入题围绕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句,引出“天下”话
题,启迪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探讨世界的奥秘。
2)第三部分最后由柳毅井联想到今天的世界:宇航飞船正从另外一些出口
去寻找另外一些世界。善用类比、联想、议论的手法 例如:
1)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类比)2)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议论)
3)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
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联想、议论)质朴典雅、精辟而畅达 例如:
1)罗拔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直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
顽皮,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
2)然而,正是这样的世界,这样的国度,这样的多元,这样的无限,才值
得来活一活。
(三)总结
1.文章的写作特点
1)构思方法上:以点代面、以小见大 2)层次结构上:层层递进
3)语言上:气势恢宏;旁征博引、融汇古今;善用类比、联想、议论的手法;
质朴典雅、精辟而畅达 2.文章切入角度
以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切入,开篇便以“贬官文化”入题。
五、作业布置
1、文中“贬官文化”具体指什么,课后找些相关事例。
2、找出文中你认为难理解的句子,并分析原因。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入
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布置作业,不知道大家做的如何?那现在就来检验一下大家。
二、精读课文
(一)“贬官文化”概念。
概念:古代京官被贬后产生悲剧意识从而寄情山水,通过写山水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文化现象。
事例:例如司马迁就在在《报任安书》中写到,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除此外,还有苏轼《琵琶行》、欧阳修《醉翁亭记》、韩愈《祭十二郎文》。
(二)品读文句
提问
1、作者在第一部分说“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是因为? 点拨:
相对于范仲淹心忧天下的胸襟气度,在古人眼里,洞庭湖显得毫无分量。
提问
2、而在第二部分,作者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是因为? 点拨:
洞庭湖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具有中国文化本身具有的宇宙意识,包容量极大。
提问
3、在第三部分,作者写到“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洞庭湖为什么是让人们奇怪的湖? 点拨:
洞庭湖作为文化的载体(意象),具有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总结:洞庭湖由“小”到“这般小”再到“奇怪”,作者采用“层层递进”的构思方法,用“洞庭湖”来影射中国文化。
(三)重点分析
重点分析第三部分:写君山岛。
问题
1、第四段“中国也是这样”的“这样”指代什么?“那些委曲了的部位”是指哪些“部位”?
点拨:(1)指代“它是一个脾性强悍的活体,仅仅一种裁断哪能框范住它?”
(2)是指中国文化中那些“几句简单概括”之外,被“最堂皇的一脉所统摄”、被“抹煞”,而具有“丰富的生命节律”的部分。
问题
2、第五段,作者指出:“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应如何理解其含义?联系后文,哪些典故风物
与此句紧密关联照应,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 点拨:
(1)主要运用了对偶、互文和借代手法,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君山岛上的文化遗迹是历史的积淀,鲜明地折射出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传统、风格流派互相包容、相安共存的状况。
(2)后文的文学、历史、佛教文化等都在此兼容并蓄,汇聚于君山岛上,如后文与此相关联照应的有“封山石刻”“娥皇、女英坟墓”、“古庙废墓”、“杨幺古钟”、“湖底龙宫”等典故风物,它们以点代面,小中见大,一脉相承,逐层深入地表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特点。
问题
3、第九段中,“这口钟,时时鸣响着民族精神的另一方面”,根据文意,推断“另一方面”指的哪方面? 点拨:
指的是中华民族反压迫、反剥削、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精神。
问题
4、第九段“两者加在一起,也只是民族精神的一小角”中的“两者”指代的是什么? 点拨:
指对外抵抗异族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内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精神。
问题
5、第十段“今天,宇航飞船正从另外一些出口去寻找另外一些世界。”为什么要写“宇宙飞船寻找另外一个世界?” 点拨:
起铺垫作用,为下文作者提炼“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鼓励人们去进取”的主题作铺垫。
三、拓展延伸
展示部分文化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激起学生对这些文化景观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去探究这些文化景观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去积极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
大家知道图片上是哪些地方吗? 第一幅:都江堰 第二幅:莫高窟 第三幅:天柱山 第四幅:岳阳楼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文化景观远远不止这些,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文化集萃远远不止《岳阳楼记》,我们的人生也远远不止目前的生活状态。还有很多未知的文化、未知的世界、未知的人生,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发现、去开启。
四、布置作业
自主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并写一篇读后感。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校园一角》阅读题及答案
在我们校园的东南角上,有一个美丽的花坛。
每当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临时,花坛里的桃树就伸展出无数条枝丫来。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如果你拨开茂密的花丛,还会发现另一些小生命树旁的小草。这些小生命也一定很想让人们来观赏自己吧?可惜它们太弱小了,所以,只能生存在那些群芳争艳的花下面了。
1、短文有(答案)节。第二节有(答案)句话。
2、文中写桃花多的词是(答案)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稀疏(xī shū)(答案)强大(答案)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欣赏(答案)舒展(答案)
5、在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
(1)形容百花盛开,绚丽多彩的景象。(答案)
(2)争着向前,惟恐落后。(答案)
第四篇:朝花夕拾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
1.鲁迅,原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和_______家。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l926年所作的一本_______(体裁)集,共10篇。
15.《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
17.鲁迅先生说起他的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文章有________和________。
21.《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_______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
23.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4.《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 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其它:
答案:
1.周树人;豫才;浙江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回忆性散文3.百草园4.弃医从文5.范爱农6.《无常》7.弃医从文8.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E埋_JL 9.无常10.《二十四孝图》 ll.无常 12.乌烟瘴气 13.《狗•猫•鼠》 l4.范爱农 l5.阿长;衍太太16.江南水师学堂17.《无常》;《五猖会》18.藤野先生19.拯救国民的精神20.琐记21.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范爱农;琐记;父亲的病;4;《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以上8篇写出一篇篇名即可)22.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无知和隔膜;封建思想习俗23.呐喊24.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25.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26.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第五篇:心理学题及答案
心理学,名词解释。
1、理解
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2、记忆恢复
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3、智力技能
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4、下位学习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是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5、创造性思维
是应用心得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6、技能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利的活动方式。
7、有意义学习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8、上位学习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套观念。也就是说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10、组织者
是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方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11、教学设计
教学实际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12、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学习方法的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13、认知结构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侠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4、学习动机
是激励学生进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5、禀赋优异儿童
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16、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17、个体化社会
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18、学习目标
也称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19、教学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20、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心理学,简答题
21.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22.顿悟:是指人的思维的突变或飞跃。23.移情:泛指一个人将自己对生命当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
24.元认知: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25.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1、简述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体现。答、(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
(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
(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答、(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3)复习。(4)过度学习。(5)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6)记忆术。
3、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答:(1)发展发散思维。(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4、简述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答:(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5、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答:(1)学习情景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
6、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知。答:(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
7、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答:(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准。(3)低耗性标准(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
8、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答:(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年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以根据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予教师与父母最大启示为:(1)智慧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越简陋的学习环境或越缺乏活动(感官、动作或抽象思考活动)的个体,越产生迟滞的心智能力。(2)认知活动经历四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各阶段有其特殊的智能活动,教学者应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安排最适当的环境并作充分的教学活动。
9、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答、教学目标的启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
10、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答: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
11、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答、(1)树立自信、自重和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感情,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12、简述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基本观点。答:(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培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只是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13、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答:(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14、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答:(1)认知领域教学目标(2)情景领域教学目标(3)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
15、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答:(1)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2)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5)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16、简述布鲁纳对学习条件的认知 答:(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想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17、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18、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答、(1)以积极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19、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哪些? 答:宽大误差、光环效应、集中趋势、逻辑误差、对比误差、邻近误差。
20、简述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2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答:(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年龄差异性(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征。
22、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答:(1)小步子逻辑序列(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
23、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是? 答:(1)准备律(2)练习律:应用律、失用
律(3)效果律
24、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答:(1)正常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1.简述原理学习的意义。答:(1)使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积极的评价(4)主动的操作
25、发散性思维的三项特征。
答: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26、什么叫罗森塔尔效应?
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
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桑塔尔效应”也叫“皮
格马利翁效应”。
27、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
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
用学习竞争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7)与学生
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上教学中可供教师
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28、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
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3)指导
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5)鼓
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29、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答:(1)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
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
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
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30、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能否正确的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3)言语的指导
(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31、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
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定出
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
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
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32、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
范为主(2)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反对“不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3)
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4)实行
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态度(5)
教师应掌握处理不良课堂的技巧(6)要尽量
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因素。
33、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答:(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
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在直观教学中要是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
下面三个规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
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
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
提高感知的效果。
3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答:(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首先,为了增强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便于理解,在编写教材或组织呈现教学内容时,应尽量以浅
近的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教材的编写与提示应针对主要概念而叙述,要注意
避免过分冗长而失落要义。最后,还应尽量将
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排列。(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
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
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
状态。象,了解事物之间的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认清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2)对原理的学习,可以使认识简化和 系统化;(3)掌握了的原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并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使我们不必要对每一种生活情境都亲自重新适应而能拥有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一些原理的学习可以为其他原理或更复杂的原理打下基础,使之学得更容易。2.中学生道德情感有哪些特点?答:(1)道德情感的内容更为丰富并有明显发展;(2)道德情感更有自觉性;(3)道德情感仍然不稳定且难于自制。3.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答:(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把学习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3)依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导性的学习动机。4.教师的的一般教学能力有哪些?答:(1)善于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3)敏锐的观察能力;(4)迅速而准确的组织能力。
六、论述题(15分)试述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答:智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1.二者区别:智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因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1)从来源看,智力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智力含有一定的先天因素;而知识完全是个体后天获得的;(2)从发展看,智力只能在一定年龄阶段内逐步上升,到一定年龄后,就会停止发展,甚至呈现出智力减退的现象。据研究,人的知觉能力发展较早,但下降也早。如用曲线表示,人的智力是呈抛物线形的曲线。知识是随年龄的增长日益丰富的,随个人年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是无止境的,它是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2.二者联系:(1)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没有基本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抽象思维能力,人就无法获得起码的感性知识,更不能掌握理性知识。许多事实证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通常是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2)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人们正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但智力与知识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总之,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两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但两者的发展又不完全同步。因此,教师了解智力与知识的关系,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