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06:2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篇: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中的铭字意是()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名斯馨鸿儒案牍劳形

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4、文中的“仙”和“龙”比喻谁?能够统帅全篇的是哪一个词语?

5、原文与何陋之有照应的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6、用对偶句写陋室环境,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陋室“不陋的句子是(,)。可知道“陋室“环境特点是()7、写室中人,以交往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句子是

(,)前一句()写,后8、一句()写,虚实相应,由交往的人物可知道室中的人也是一位“”。可知室主人()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的句子是(,)可知室主人()的胸襟

9、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以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

10、文章的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11、调“素琴”和“丝竹之乱耳”有什么区别?

12、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14、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1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 答案:1—3题略

4、品德高尚的人,德馨。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清幽、宁静,令人赏心悦目。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实、虚、鸿儒、互文。

8、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高雅脱俗。无丝竹之乱耳,武安牍之劳形;超尘绝俗。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0,、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之意。是全文画龙点睛之笔,呼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11、“调素琴”和“陋室”主人在室内生活之雅;“丝竹之乱耳”写官僚们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表示作者对其鄙弃和批判的态度。12略

13、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14略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说是一种文体。《爱莲说》的意思是(),作者()是()代的著名的()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蕃濯妖植亵鲜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文中的李唐指的是()朝代.5、文中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6、文中加横线的两个“独”字有怎样的作用?

7、本文描写莲花的美好的形象,赋予莲花美好的品格。用文中原句填写内容并说明赋予莲花什么品格?象征君子怎样的品德?

(1)、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括莲花的品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根据这个结论将莲花比作花中君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以君子比喻莲花,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9、作者在文中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在表示什么?

10、文中写莲花,赞美莲花的高洁可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11、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13、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象征意义入手谈你的认识。

14、作者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自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答案

1、谈谈莲花的可爱;周敦颐;北宋;哲学家。2-3略。

4、唐。

5、总提,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6、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7略

8、君子;应鄙弃那种贪图富贵、随俗浮沉、追求名利的世风,能洁身是好,正直、质朴、豁达,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9、叹爱牡丹者众,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鄙弃。

10、三者都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意象陶渊明那样的消极避世,又不愿意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1、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随俗浮沉、趋炎附势,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12-13略。

第二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周周清过关试题之《陋室铭》及课外十首(2014年9月2日 马海玉)

一、古诗文积累。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树树皆秋色,()。

3、(),孤帆天际看。(),()。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的句子是:八月湖水平,()。(),()。

5、《黄鹤楼》中表达作者思想之情的句子是(),()。

6、浮云游子意,()。(),()。

7、《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

8、霜落熊升树,()。

9、()?门前流水尚能西!()。10夜阑卧听风吹雨,()。

11、《陋室铭》作者(),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1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13、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3)、表明陋室主人生活之雅的句子是:()()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7)、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

二、《陋室铭》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的节操和()的情怀。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韵母是:()

三、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惟吾德馨()苔()痕 鸿儒()案牍()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第三篇:《陋室铭》《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淤()泥 洗濯()清涟()隐逸()亵()玩 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 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㈠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2分)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2)(3)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鲜: ⑤宜:

2.:“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答: ㈡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2、衣冠()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4、徒见金()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1分)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启示:

六、写作训练

请以“我爱 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

22.《陋室铭》《爱莲说》

一、xīn tái rú dú

二、蕃 淤 濯 涟 逸 鲜 亵

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四、1、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五、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一)

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2)灵异(3)品德高尚(4)博学的人

2、(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1)金猴迎新春(2)金猴驾云来

亭亭

(二)1、(1)多(2)洗涤(3)沾染(污秽)(4)美丽而不端庄(5)更加(6)立(7)很少(8)应当

2、(1)的(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3)这件事(4)到,动词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说明: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物点。在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是时,浓圈墨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 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 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6.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7.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已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已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已的楷模,希望自已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10.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11.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2.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四、拓展题:

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答:开放题,不设答案。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3.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赞同。(再谈一些理由)。

4.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5.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6.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第五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欣喜之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本文中心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8、、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1、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12、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13、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5、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

1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7、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下载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一、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

    陋室铭阅读答案

    《陋室铭》文言文复习陋室铭一、作者及相关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屡遭贬谪,本文即作于......

    陋室铭习题(答案)

    《陋室铭》习题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精选五篇)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一、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

    《陋室铭》复习浏览题

    《陋室铭》复习浏览题 1、概括本文的主题: 1、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作者一生的遭遇可谓坎坷多难,怀......

    苏教版八年级(下)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复习题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何陋之有: (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 (7)可以调素琴: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2、......

    《陋室铭》练习题答案(大全)

    《陋室铭》练习题 一、词语解释: 名: 灵: 斯: 惟: 德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丝竹: 案牍: 劳: 形: 乱: 二、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浏览题(精选五篇)

    《陋室铭》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主要是歌颂功德、记录行为,有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