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包公简短故事
包拯是北宋名臣,民间又称他包公,说他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由于敢替百姓申不平,素有“包青天”之美名。后世更将他奉为神明崇拜,以为他是文曲星转世,而且能断阴阳。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包公简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民间传说,包拯白日在阳间为民申冤,夜晚睡梦里又会跑去阴连续案,而能入幽冥全赖他有一件宝贝,叫做游梦仙枕。
我们那不断有一种说法,说包公能入阴完整和他小时分的阅历有关。我们那里有棺材子的说法,就是在棺材里出生的孩子能走阴。而包公就是棺材子。相传当年包公的母亲被害,躲在棺材里产下了包公。
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他从小聪明机灵,读书勤苦,大约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终于考中了进士。包拯的仕途还算顺利,一路升迁,历任过各种官阶,不过民间关于他的故事传说,都只是坐镇开封府。不论他做过什么官,又做过几事似乎都不重要。包拯之名,只在于清廉的意味。
包拯死后也有各种传言,最具代表性的莫过去石棺材的故事。
相传包拯清廉耿直,为民请愿,遭到无数民众爱戴。他本人终身都没有什么污点,唯有一个遗憾,就是本人的儿子不太争气。
包拯的儿子也并非大奸大恶,只不过总不听包拯的话。用老百姓的话说,让往东偏偏往西,让打狗偏撵鸡,属于总跟老包对着干的那种。由于这个儿子,老包几乎伤透了心。后来包拯年岁大了,晓得本人马上就不行了。于是便把本人儿子叫到床前交代本人的后事,让他一定记得,本人死后装在石棺里埋掉,千万不要用木棺材和铁棺材。
但其实老包这时分耍了个心眼儿。儿子一辈子都跟本人对着干,他自以为理解儿子,死后让装进石棺,儿子肯定不会听他的。
只需放木棺里,木棺烂掉,包青天便会重新出世。即使是坚硬的铁棺材,每锈掉一层便会出一代清官,直到铁棺材腐蚀锈透,包青天出世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当包公真死之后,他的那个儿子不知为何脑子突然开了窍,突然想到生前不断和老父对着干,不由悔恨起来。他决议最后听老爹一回,真就把包公装石棺里给埋了。包公死后睡在石棺里,灵魂出不来,于是从此,包公之后无清官。
这种民间传说,的确也反响了老百姓的哀怨,为民请命的清官好官真是太少了。
史书上说,包青天死后万人朝拜,百姓啼哭不止,包公的棺材用的是大理石馆裱镶金,葬于故里,为后人瞻仰。
第二篇:365夜故事(一)_包公审案
王小二是个卖油条的,一天他卖完了油条,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数钱,由于太累了,就靠着石头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篮子里的一百多个铜钱不见了,王小二急得失声痛哭。
正巧包公从这里经过,他问明情况,看着王小二油乎乎的双手,沉思了一会儿,便命令把小二坐过的石头抬回去审问。过路的人觉得好笑,都跟着去看热闹。包公见围观的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便以扰乱公堂为由,罚每人三个铜钱,并让他们把钱投到水盆里。
包公亲自监督,人们一个挨一个地把钱扔到水盆里。忽然,一个人刚把钱扔进盆里,包公大喊道:“把他抓起来。”人们都愣住了。不明白包公为什么要抓他。原来,卖油条王小二的铜钱上沾着油,小偷把钱扔到水盆里,包公发现水盆里立刻浮起了油花。关羽和周仓关羽是个智勇双全的大人物。他的武器是一把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平时他带来带去的很不方便,便想找个替他扛刀的人。
一天,关羽出去打猎。一箭射中了一头野猪,野猪疼得带着箭就跑。关羽刚要催马追赶,忽然从旁边的树林里窜出一个黑脸大汉,快步追上野猪,抓住野猪的后腿,拎起来就走。关羽大吃一惊,心想这个人的力气好大。他又转念一想,这不就是我要找的扛刀的人吗?关羽这样想着,计上心来。
他大喊:“黑脸大汉,你慢走。”大汉回过头来问:“你叫我干什么?”
关羽骑马走到大汉面前说:“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抢走我的猎物?”
“我叫周仓。”大汉粗声粗气地回答:“野猪是我抓住的,怎么是你的?”
关羽说:“野猪明明是我射中的,它身上还带着箭呢!”周仓说:“谁抓住就是谁的!”就这样,两人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来。
最后,关羽说:“这样吧,咱俩比比力气。你赢了野猪归你,你输了可得听我的。”周仓上下打量了一下关羽,痛快地说:
“好。你说怎么个比法?”
关羽下了马指着前面的一条小河说:“咱们到河边去比试。”两个人走到河边,关羽弯腰从地上拾起一根稻草对周仓说:
“你能把这根稻草扔到河对岸,就算你赢了。”
周仓哈哈大笑说:“你输定了。”说着接过稻草就用力向对岸扔去。谁知稻草晃了几晃就掉到河水里去了。
这时,关羽从地上抓起一捆稻草轻轻一甩,稻草就越过小河,滚到比河岸还远几丈的地方。
周仓非常佩服关羽,就心甘情愿地为关羽扛了一辈子大刀。
第三篇:包公的故事有什么
包青天的大名那是响当当的,包拯廉洁公正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伸张正义,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包公的故事有什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包公的故事一
有一个混混,把一个平凡老百姓告到包公那里,包拯知道这位老百姓是无辜的,就答应一定会帮老百姓洗刷罪名,也会让那个混混得到应有的惩罚。
包拯告诉农民,你照我说的做,回家以后把自己家中的牛杀了,你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他部分你拿到市场上去卖,然后换一些钱自己用。
按照当时宋朝的法律在民间私自杀耕田用的牛市犯法的,是可以被告上朝廷的,但是在包拯的许可下,那名老百姓就真的回家吧牛杀了。
第二天,包拯就得到有人控告农民杀了牛的消息,包拯微微一笑,王朝马汉,给我把这个举报的人抓起来,人们都蒙了,说包公你怎么不去抓那个犯法的农名啊,包拯说农民杀牛是经过我的允许的,倒是你,为什么把农名家牛的舌头割了。
这下告状的人哑口无言,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惊慌失措,只能把想要害老百姓名的事件从实招来。
在场的人没有不佩服包公断案的,原来包拯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计,他假装不知道有人要害农民,故意卖个破绽,让这人一位自己的计谋得逞。包拯干脆将计就计,来个欲擒故纵,最后再来个瓮中捉鳖,杀他个措手不及,还农民一个公道,给不法分子应有的惩罚。
其实包拯在就到牛舌头被割的报案后,就有了一些眉目,可以说策划的着一些,就是等着被法分子自投罗网的,这一前一后的妙计足以见得包公断案手段的高超。
包公的故事二
宋仁宗在位时期,在端州城外有个小孩子他的父亲靠卖油炸糍粑来维持生计。有一天小孩帮父亲到街上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别好,刚过中午就全部卖完了,小孩在回家的路上,感觉有点累,就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休息,不由自主打起吨,等他醒来的时候,小孩子大哭。
包拯刚好路过,就让马汉去问明情况,小孩哭着对包拯说,老爷我卖炸糍粑赚来的铜钱,让人偷了去,我回去爸爸肯定揍我,包拯听了之后,决定帮一帮这个孩子,他想了一会,有了主意,他让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府上说是要审判他。
一时间包拯审石头的事情传遍大街小巷,第二天百姓争先恐后的来观看,他们要看看包拯这一次会怎样断案,包拯在公堂上正襟危坐,把惊堂木一拍,大声说道,你这石头,小孩在你身上打盹,醒来之后钱就不见了,是不是你偷了,快快从实招来,不然,赏你三十大板。
包拯连问三声,这石头还是默不作声,包拯说,你这是软的不吃吃硬的咯,来人,给我打!手下就一拥而上,啪啪啪的打了三十大板。包拯说这石头我是审不了了,在座的各位能不能每人给这个孩子一文铜钱,让他和自己的父亲有个交代,包拯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乡亲们平日里受保证照顾,这时候当然愿意帮忙,就一人一文的投到门口那个装满水的桶里,但有一位礽铜钱的时候,水面上浮起一层油,包拯大吼一声,快把这个了抓起来,他就是偷钱的人。
这人当然不承认,保证说孩子卖糍粑的前他都数过,没一文钱上都有油印子,现在你的钱也有这个现象,怎么解释,投钱的人终于承认。百姓对包拯的敬意又多了一分都说包拯是一位好官。
包公的故事三
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老包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士美,皇上怀恨,借个名儿便把包公削职为民。就这,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太监和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商议一阵。末了,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
包公削了职,京城大栈小店,都受了皇家嘱咐,不准留包公过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就当日动身。包公为官清正,如今两袖清风,雇不起车马,由老家人包兴挑着行李,自己跟在后面安步当车,却没有料到太监跟在后面盯梢哩。
时当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没有多远,便汗流浃背。走了半日,汗淌了几桶。这会儿走到一座山下,包公热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可是这里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既无池,也无井,只有一块瓜地。青葱葱的瓜藤上开了黄黄的花,西瓜儿结的溜圆。包公咂咂嘴,周围又没人,为了解渴,就摘下个西瓜,放在膝盖上,用拳头“嘭嘭”两下砸开,就和老家人大口大口地吃了,他们一气吃了两个大瓜。两个像鬼样的太监早看在眼里,大太监对小太监说:
“古来君子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包黑子偷瓜吃,还能算是清官吗?逮他去见皇上!”
正要动手,却见包公正掏出几个铜钱,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两个太监无可奈何地摆摆手:
“吃瓜给钱,那有啥说的。”
傍晚,包公栖息在小镇一家小客栈,两个太监也盯着跟进去。包公囊资不丰,就叫了素菜米饭。哪知这客栈小,米不是上熟,一碗里尽是稻谷;包公只得边吃边捡,一桌拐子上堆的尽是谷粒。这又让两个太监给看在眼里,小太监对大太监说:
“糟蹋粮食遭雷打,捉他去,好为皇上出气!”
正说着,又见包公抓起谷粒,一粒一粒放在嘴里嗑去稻壳,吃了米粒,真是“盘中之餐,一粒未废”。这有啥说的,鸡蛋里挑骨头也挑不出来,大太监与小太监,只好大眼瞪小眼。
走着走着,就快到淮河边上,眼看包公就要到家了!两个太监还未抓到包公的把柄,怎好向皇上交差呢?于是,又嘀嘀咕咕地商量了一个计策:大小太监连夜从小路草行露宿,赶到包公前面,在淮河边上坐等,单等包公一到,他们一个拉腿,一个推背,把包公推到一堆脏东西上。他们以为这样,包公准会到淮河里去洗手,淮河里有人淘米洗菜,就安他个沾污河水的罪名。这真是啥坏点子都想到了。
哪知包公手弄脏后,叹口气爬起来,正想到河里去洗,瞥眼一看,河边小媳妇、大姑娘,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提水的提水。他怔了怔,心想:这一洗手,不坏了人家吃用水吗?于是包公走到河边,用干净的左手掬水含到嘴里,然后又离开水边,到坡上吐出水来冲洗。两个太监看着,一点办法也没有。心想:包黑子真是天下难有双的铁清官,就跟他一万年,也找不到他的脏点。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回复皇命。
这事一传出来,老百姓就说:
毒不过皇上,奸不过太监,清不过包公。
包公的故事四
相传包公带着包兴,微服私访。这天,来到一个地方,看看天色已晚,决定找个人家投宿。
他们顺街走着,见前方有一位老人伏在门前石阶上流泪。包公忙上前问:“请问老翁,何事伤心?”老人抬头看了包公一眼,并不说话,只是流泪。包公不便多问,便提出想在这里借宿。老人一听,连连摇手:“不行,不行!实不相瞒,这里前几天才死了人。”包公一听死了人。便问死者何人?何故而死?这一问不要紧,倒引出一段奇案来。
原来,这位老人姓徐,夫妇两人,膝下只有一子,年方十八。不久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慧,全家人都很满意。
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丈夫正在攻读迎考,便出了一个上联考他。这是个连环对:“点灯登阁各攻书”。新娘子开玩笑地说:“对不上下联,不准进洞房。”偏偏新郎书生气太重,一时答不出,竟赌气到学堂去了。
第二天,新娘发现丈夫愁眉不展,便问是何原因?新郎说;“我正为答不出你的对联发愁呢!”新娘说:“你昨天夜里不是对上了吗?”新郎感到很奇怪;“我昨夜睡在学堂里,并没有回家,怎么会答出对联来呢?”新娘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这才知道昨夜是被人钻了空子失去贞操,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死了。
一见出了人命案子,县衙马上来人,将新郎捉拿归案。文弱书生抵不住糊涂官的严刑拷打,被逼供认,判了死刑,秋后问斩。老夫人徐氏闻讯,投河而亡。活生生的一个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好不凄惨。
包公听老人讲完了经过,心里也很难过。是谁促成新娘子冤死的呢?要破此案,必得先对出这个对子来。
这天晚上,包公就宿在老人家里。夜深了,他还在苦思着那个下联,一个人在后院里踱了一会,索兴叫包兴搬来一张太师椅,倚在梧桐树旁,对月而思。想着想着,包公禁不住笑出声来。原来,这个下联正是“移椅倚桐同赏月”。对联想出来了,破案的办法也就有了。
天明后,包公来到县衙,叫人贴了张榜,上写欲在本地挑选一些有才学的人,带进京城做官。条件是:能对出“点灯登阁各攻书”的下联来。
榜贴出不久,一个书生揭了榜。他得意洋洋地来见包公,说:“本书生看过榜后,欲随大人进京,还望大人多多栽培。”包公说;“你对出那副对联了吗?”书生假装思索了一下,说:“这是个下联,上联应是‘移椅倚桐同赏月’,不知大人肯不肯带学生进京?”包公嘿嘿一阵冷笑。“行,我带你进京!”说罢,惊堂木一拍:“ 还不快给我拿下!”左右一拥而上,把书生捆绑起来。
书生正做着官梦,不想被当场拿住,吓得连喊冤枉。包公厉声说:“歹徒,你居心不良,乘夜间淫人妻子,害死两条人命,岂能饶你!左右,掌刑!”书生一听,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下,高呼:“小人愿招!”
原来,那日新郎赌气跑到学堂后,几个朋友开他玩笑,说他放着如花似玉的新娘不伴,却到学堂来守夜,新郎便将考对联的事说了。谁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书生乘机潜往新郎家去答对联,新娘子不辨真假,竟与他同入洞房,以致酿成了这场悲剧。
包公当堂叫书生划供,打入死牢,并叫来姓徐的老人,让他将押在狱中的儿子领回家去。一场冤案,被包公巧妙地判明了。
第四篇:包公陈州放粮连环画故事
包公陈州放粮连环画故事
小人国商城
陈州放粮讲的是宋代陈州荒旱,刘衙内的儿子和女婿趁开仓放粮之机,大肆搜刮,农民张憋古与之辩理,竟被打死;张憋古的儿子小憋古上告,经包拯到陈州私访,探明了真相,处决了贪官。
具体故事是这样的:宋朝时,河南陈州府连遭遇三年大旱,百姓只好剥树皮草根度荒,很多人四处逃荒,一路上,成群的乌鸦,围着饿死的尸体,哑哑的叫号着。
全郡人口逃荒过半,州官呈上紧急文书,申报朝廷,请求放粮救灾,这才引起朝廷的注意。皇帝派范仲淹主持救灾。有人主张派包拯去救灾,而权势显赫的刘衙内却要保举自己的儿子和女婿去救灾。僵持不下,就让刘衙内找来儿子女婿,当面试试再做决定。
街上忽然行人四处逃散,家家关门闭户,怕招来横祸。原来是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妹夫杨金吾在仗着他爹的权势,在一家古董店里行凶打人,并抢得价值千金的珍 珠手镯,并把整个店里捣个七零八落,嘴里还扬言道:“告状?你就是告到包公那里,他也得让我爹三分!”随从赶上前,拉着他俩匆匆离开,往范府去了。
范仲淹府邸,刘衙内立下保状,范勉强同意,刘衙内问范仲淹:“百姓不服这两个孩儿,该怎么办?”范仲淹拿出御赐的紫金锤说:“不尊王命的,打死勿论!”并嘱咐刘得中两人用的时候为国家着想,不可乱用。临出来时,刘衙内得意地以劝他那两个不争气的孩子多捞一些。
有人不满地对范仲淹说:“你委派这两个东西去,哪里是去救灾?分明是去害民!”他也只是苦笑。
十里长亭百姓,敲锣打鼓迎接救灾官员,两个新官到任,把大小粮仓全接管过来,统统贴上盖着官印的字条。对那些听话的粮官继续留用,正直的一概削职为民。并扬言,违反命令的,打死勿论。
随后在粮食里掺假,粮斗改小,收银秤加大。他们按刘衙内的授意,把皇上钦定的每石粮五两银子的平价人,改为十两一石的高价。顿时全城百姓骂声载道!
城里有个倔强脾气的张憋古,带着儿子去买粮,听到这些议论后,说:“我们联名告那些贪赃枉法的狗官!”儿子劝他少惹事非。老憋古一路骂骂咧咧到粮仓,那卖 粮的公差嫌他唠叨,吆喝道:“老家伙,买粮就交银子来过秤。”公差一秤,报数说:“八两!”老憋古气得嚷道:“十二两银子鲜出八两,吃人不见血啊,怎么秤 的?”小憋古上劝住他爹,要求再秤一下,公差上前推了小憋古一掌,并破口大骂。老憋古对公差大骂,公差拉着他去见刘得中,添油加醋告发一翻,刘得中拍案怒 吼:“老家伙,我们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你怎么敢骂是贪官!”老憋古刚争了几句,刘得中发疯地举起紫金锤,喝http:// 道:“本官替皇上施恩于民,你敢放肆撒泼,打死 勿论!”朝老憋古脑袋就是一锤。顿时血如泉涌,溅得父子俩满身是血。好一会儿,老憋古才从昏迷中醒过来,嘱咐儿子:“告,告到京城去,告发这伙贪官污 吏!”杨金吾慌乱道:“我两个清如泉水,白似白面,告状,谁为你作主?”老憋古一听又昏死过去。醒来后,对儿子说:“到开封府找包青天!”说完就断气了。
差役交役将尸体拖出衙门外,小憋古的哭号引来百姓越来越多,杨金吾喝道:“走开,死个人像根小草,看什么!”说完扬长而去。
陈州百姓联名告状的呈文,雪片似的飞到开封府,范仲淹奉旨选派官员决断这桩公案。
小憋古一路打听到开封府寻找包公,看到刘衙内,也没看分清模样就一口一声喊起包青天,告起状来。刘衙内一惊,就诓骗他要为他作主,匆匆进了衙门。他问两旁公差,此人可是包公,公差告诉他那是刘衙内,吓坏了。这不是虎口拔牙吗?恰好这时包拯视察南方回来,拜会范仲淹,公差忙告诉他,真包公来了。
府内,包拯的到来,大家都喜形于色,独有刘衙内心虚:“呀,这包老头怎么瞥了我一眼?”最后大家一起保举包拯断案。刘衙内暗自叫苦!
范仲淹拿出上方宝剑交待包拯可以先斩后奏。刘衙内忙给儿子通风报信,刘杨二人听说包公要来,吓得心惊肉跳,每天到十里长亭 迎候。沿途第一站县太爷,摆上满桌山珍海味,为包公洗尘。包拯只喝了两碗稀饭,并训了县官一顿:父母官该与百姓共甘苦,何况现在是灾年!沿途的县官不敢再 摆宴席,只好皱着眉头陪包公喝稀饭。装做体贴民情的样子。
到了陈州便私察暗访。路上,一个长相花俏的姑娘骑着驴不小心摔了下来,驴也冲包拯跑了过来,她捂着腰喊道:“老头儿,帮我抓住驴,牵过来!”包拯照做,那看着包拯像个逃荒的,又说:“我看你是个本分人,我管你吃喝,你帮我照管门户。”包拯点头应承。
原来那姑娘是陈州名妓王粉头。刘、杨二人等得包公不耐烦,今天宴请王粉头。花厅内,刘、金他们推杯换盏,山珍海味,打情骂俏。包拯不由得气上心头,他们 端了些酒肉来给包拯,他愤然地说,我咽不下,就泼给了驴吃。公差骂他不识抬举,回禀了刘得中,刘命令公差把老头吊在树上,等接待包公后再收拾他。
包拯的随从张千进城寻找刘得中,却见包拯被吊在树上,气得拔出上方宝剑,被包拯止住,耳语一番。张千进到花厅里大喝道:“好大胆,只顾花天酒地,包大人从 东门一路私访进城,你们也不迎接!”吓得刘得中手上的酒杯都掉了,慌乱中碰翻了餐桌,十分狼狈!晕头转向地去迎接包公,王粉头让包公扶她上驴,并显摆地说 让他有空去看看大官话在她那儿的紫金锤开开眼。
陈州府衙内被百姓围个水泄不通,都眼巴巴期待着包拯为百姓伸张正义!张千传话:众百姓有冤尽可以伸来!百姓争先恐后击鼓鸣冤。一时间百姓所有矛头指向刘金 二人,一齐声讨他二人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包拯先传来不敢惹刘金二人的,怕丢乌纱帽的州官,把他罢官为民。
接着捉拿刘金二人,又传来王粉头和小憋古前来对证,铁证如山面前,包公令张千用上方宝剑将这两名贪官立即斩首示众。
刘衙内从皇帝那里讨来赦免书赶来,日夜兼程交到包拯面前,包拯告诉他:“满城百姓得救,这是活的,你儿子、女婿已经问罪斩首,是死的--赦不得!”刘衙内 气得发昏,骂道:“你滥用权力,我找皇帝评理去!”包拯抽出宝剑说:“这是为皇上,为国家,为百姓使用权力,你仗权势庇护你的儿子,贪赃枉法,回京后再跟 你算这笔账!”
第五篇:包公断案的小故事三则
包公是个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家喻户晓的好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包公断案的小故事三则,欢迎阅读!
包公断案的小故事
1相传包公带着包兴,微服私访。这天,来到一个地方,看看天色已晚,决定找个人家投宿。
他们顺街走着,见前方有一位老人伏在门前石阶上流泪。包公忙上前问:“请问老翁,何事伤心?”老人抬头看了包公一眼,并不说话,只是流泪。包公不便多问,便提出想在这里借宿。老人一听,连连摇手:“不行,不行!实不相瞒,这里前几天才死了人。”包公一听死了人。便问死者何人?何故而死?这一问不要紧,倒引出一段奇案来。
原来,这位老人姓徐,夫妇两人,膝下只有一子,年方十八。不久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慧,全家人都很满意。
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丈夫正在攻读迎考,便出了一个上联考他。这是个连环对:“点灯登阁各攻书”。新娘子开玩笑地说:“对不上下联,不准进洞房。”偏偏新郎书生气太重,一时答不出,竟赌气到学堂去了。
第二天,新娘发现丈夫愁眉不展,便问是何原因?新郎说;“我正为答不出你的对联发愁呢!”新娘说:“你昨天夜里不是对上了吗?”新郎感到很奇怪;“我昨夜睡在学堂里,并没有回家,怎么会答出对联来呢?”新娘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这才知道昨夜是被人钻了空子失去贞操,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死了。
一见出了人命案子,衙门马上来人,将新郎捉拿归案。文弱书生抵不住糊涂官的严刑拷打,被逼供认,判了死刑,秋后问斩。老夫人徐氏闻讯,投河而亡。活生生的一个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好不凄惨。
包公听老人讲完了经过,心里也很难过。是谁促成新娘子冤死的呢?要破此案,必得先对出这个对子来。
这天晚上,包公就宿在老人家里。夜深了,他还在苦思着那个下联,一个人在后院里踱了一会,索兴叫包兴搬来一张太师椅,倚在梧桐树旁,对月而思。想着想着,包公禁不住笑出声来。原来,这个下联正是“移椅倚桐同赏月”。对联想出来了,破案的办法也就有了。
天明后,包公来到县衙,叫人贴了张榜,上写欲在本地挑选一些有才学的人,带进京城做官。条件是:能对出“点灯登阁各攻书”的下联来。
榜贴出不久,一个书生揭了榜。他得意洋洋地来见包公,说:“本书生看过榜后,欲随大人进京,还望大人多多栽培。”包公说;“你对出那副对联了吗?”书生假装思索了一下,说:“这是个下联,上联应是‘移椅倚桐同赏月’,不知大人肯不肯带学生进京?”包公嘿嘿一阵冷笑。“行,我带你进京!”说罢,惊堂木一拍:“ 还不快给我拿下!”左右一拥而上,把书生捆绑起来。
书生正做着官梦,不想被当场拿住,吓得连喊冤枉。包公厉声说:“歹徒,你居心不良,乘夜间淫人妻子,害死两条人命,岂能饶你!左右,掌刑!”书生一听,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下,高呼:“小人愿招!”
原来,那日新郎赌气跑到学堂后,几个同学开他玩笑,说他放着如花似玉的新娘不伴,却到学堂来守夜,新郎便将考对联的事说了。谁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书生乘机潜往新郎家去答对联,新娘子不辨真假,竟与他同入洞房,以致酿成了这场悲剧。
包公当堂叫书生划供,打入死牢,并叫来姓徐的老人,让他将押在狱中的儿子领回家去。一场冤案,被包公巧妙地判明了。
包公断案的小故事
2这是清朝乾隆十七年的事。一天清早,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闯入广西苍梧县衙正堂,双膝跪下,举状鸣冤。县令李文正,见堂下有人告状,把惊堂木一拍,道:“你告何人?慢慢道来。”原告抬起头,呈上状子,声泪俱下:“小人余阿吕,家住西门枥木桥,告前街米店店主邱以诚赖账不还,辱骂小人。邱以诚于康熙五十九年借我父亲白银三百两,今我持邱以诚当年亲手所写借契向其讨还银两,他翻脸不认账。现借契在此,望大人给小的做主。”李公问:“三十二年前的债务为何至今才追还?”余阿吕回答:“先父本是商人,当年邱以诚向先父借钱经商,小人尚幼,未知此事,雍正七年,先父不幸暴病身亡。小人继承父亲经纪,一直做下来,只因近来生意亏本,正值走投无路之际,小人的母亲记起借出白银之事,从箱底翻出当年借契,差小人去向邱以诚索取欠债。”李公令差人递上借契,并传邱以诚到案。
邱以诚五十多岁,一入堂,扑通跪下。李公大声喝道:“你如何赖账辱人,从实招来,以免皮肉受苦。”邱以诚听完原告的状词后,大叫冤枉:“小人过去虽然和他父亲有交往,但从未借过他父亲一文银子。前不久余阿吕向我借三百银子。小人乃小本经营,哪来的这笔银子借给他,他就骂骂咧咧,气愤而去。现他却咬我欠他家三百两银子,实属诬告,请大人明断。”余阿吕在旁骂他狡辩,邱以诚反驳余阿吕有意诈人。李公一时难以决断,便对邱余二人说:“你们先回家去,待本官明断后再传你们。”
李公退入后堂,呷了口茶,拿起借契反复琢磨,沉思良久,又到书案取过《康熙字典》翻阅,然后又翻开雍正某年历书,不禁大腿一拍,哈哈大笑:“这是伪造的借契,怎骗得过本官。”
第二天升堂,传来邱余二人,李公对着余阿吕厉声喝道:“大胆刁民,如何诬告良民,快快招来。”余阿吕抵赖道:“小人有据为证,怎说是诬告?”李公说:“借据是伪造的。”余阿吕惊了一下,随即镇定下来:“大人从何说起?”李公一声冷笑:“借契上借债人邱以诚的‘邱’姓,原来是没有‘阝’旁的。到了雍正年间,雍正帝大尊大圣先师孔夫子,因避孔夫子之‘讳’,才开始给‘丘’姓加上‘阝’旁,成为今天一直使用的‘邱’,当年的历书记录了这一‘忌’。若说此契写于康熙五十九年,那么‘邱’姓应写成‘丘’字才对,借契上却写成‘邱’字,可见这张借契根本不是康熙年间所写,而是后来伪造的。”余阿吕听毕,无言以对。李公于是追问伪契是何人所造,余阿吕还想死赖不说,李公便喝令打板,余阿吕只得招供。
余阿吕从小好吃懒做,长大吃喝嫖赌,又不善于经营,于是逐步弄得倾家荡产。余阿吕便向其父旧友邱以诚借三百两银子,说是要重振旧业。邱以诚一则怒其不争气,二则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把他教训了一顿。余阿吕借不到银子,反受训斥,非常气愤,伺机讹诈。余阿吕有一个朋友叫朱阿良,此人非常善于描摹。余阿吕从家里找出邱以诚的笔迹,串通朱阿良伪造了这张借契,望事成后三百两银子来个二一添作五,谁知阴谋败露。李公传讯朱阿良,朱见余阿吕招了,自己哪还敢隐瞒,也如实招了。李公命差人枷起两犯,待后处置,宣布退堂。邱以诚感激李县令的明断,叩头拜谢而去。
包公断案的小故事
3包公是个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家喻户晓的好官,那出《铡美案》,好多人都会哼几句。但有一个案子,却让他愁上眉头,因为原告来者不善。
那时,朝中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太监,深得皇上信任。这老太监听说包公名声大噪,很是不爽,就想了个歪点子,想让包公出洋相,扫包公的威风,臊包公的脸皮子。
这天,这个老太监叫人捉住一只差不多跟猫一样大的老鼠,将它的尾巴切了,血淋淋地关在笼子里,亲自送到包公跟前道:“这只大老鼠,自以为本事比猫还大,横行霸道,欺东霸西,居然潜入皇宫,窜进我家,偷吃了金馔玉肴不说,还咬坏了当今皇上御赐给我的金袍玉带。请大人明察公审,看这只可恶的老鼠该当何罪?”
这不是故意来挑衅吗?包公愁上了眉头。
包公是个正派人,对这种割卵求荣的太监,打心眼里就讨厌。何况这批人,平时胡作非为、仗势欺人,他也早就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揭穿他们的老底,让太监们出丑。因此包公一听这老太监要告老鼠的话,就明白是咋回事——不过是城隍娘娘怀胎,心头有鬼罢了。包公一点也不推辞,欣然接下案子。
老太监心中大喜,他想,看包公你如何收场。
包公把惊堂木一拍,一声大吼:“王朝、马汉,速速前来,将罪犯带上公堂!”
这声势,像要审大案要案。随着一声吆喝,王朝、马汉早把那只装在笼子里的老鼠带上公堂。原告老太监是朝中有身份的人,因此特给他设了个座儿。
包公斜睨了一眼那老鼠,手上一用力,把惊堂木狠狠一拍,大声喝道:“大胆老鼠,仰仗谁的势力,竟擅入皇宫,又潜入民房,吸尽民脂民膏不说,还敢咬坏公公的金袍玉带,真是罪大恶极。现在原告在此,本官法纪森严,定严惩不贷!”
听着包公在那儿装腔作势,老太监怎么听也不是味儿,这不是指着冬瓜骂葫芦,月亮坝里谈秃子吗?好你个包拯,还真看不出你的胆呢。本公公可不是停妻娶妻的陈世美!
老太监还在想,突然又是一声惊堂木拍案,只见笼中老鼠受惊,抓腮挠腿,上蹿下跳。
包公字正腔圆,开始正儿八百地宣判:“被告老鼠,现原告举证在此,你咬坏公公玉带金袍一事,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你还有什么话可以辩解?”
老鼠会有什么话辩解?真是天下奇闻。
“被告老鼠,既然你不辩解,本官现在宣判——”
老太监在一旁好笑,包龙图呵包龙图,你装怪也装得太认真了罢,看你如何下台!
包公宣判道:“尔这鼠辈所为,已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不把你处以极刑——五马分尸不能泄恨。姑且看在公公面上,判处你阉刑,割断你的情根,叫你来世成为五官不齐、六根不全不人畜不畜的混帐东西。王朝、马汉,大刑侍候,将罪犯带下去实施阉刑!”
宣判完,包公走下台,对老太监深深一揖,然后道:“请问公公千岁,本官判得公正与否?量刑是否妥当?如有不妥,万请公公指正一二。”
老太监此时是猴子爬到黄莲树,讨到的是苦果子。他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忙不迭点头道:“大人英明,判得公正!难怪天下人都说你是我大宋第一好官哟!”
包公双手一拱道:“多谢公公,下官敢不认真?要不是我投鼠忌器,看在公公的面子上,一刀把这恶大恶极的老鼠剐了,现在只好处个阉刑,真是便宜了它!”
老太监哪还敢说什么,忙喊备轿回去,包公却拦住他说:“公公勿忙走,待验过了刑再走不迟!”
老太监在那儿脸红一阵白一阵,周身像是十个猫儿在抓,额上滚下豆大的汗,半晌才悟过来道:“别,别啦,我还有事。”
说完比老鼠溜得还快。
包公哈哈哈的笑声,老太监听在耳朵里,比那只受刑的老鼠还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