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朋友演讲稿

时间:2019-05-15 14:0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时间的朋友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时间的朋友演讲稿》。

第一篇:时间的朋友演讲稿

导语:生命是短暂的,因为它自从降生之时就遭受着时间的“盘剥”。时间就像是恣意的魔鬼,无情地“牵引”着生命一步步走向灭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时间的朋友演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时间的朋友演讲稿

据说,张瑞敏曾经有两个引以为豪的安全闸门:一是八万多名的产业工人,他们训练有素精益管理,分布在海尔的各条产业线上;第二是多达上万家的海尔线下连锁店,它确保了渠道的独立性。依靠这两大武器,海尔在中国的制造业江湖一度安全系数很高。

但是今年以来,受到冲击立足改革的海尔却感到,曾经的两大安全闸门突然间成为企业转型的巨大包袱。没有什么比自己苦心建立的优势在一夜间变成桎梏更让人沮丧,它们成了时间的敌人。

这个世界新旧好坏的转换频率越来越快,快到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明天可能会跟不上形势,安全感成为稀缺品。一方面感叹企业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另一方面想做企业的人又层出不穷。抛开移动互联网造成的影响等司空见惯的论调,消费升级是另一个不可忽略的浪潮。今天的中国,产业波动周期性从十年左右出现一个波段,到现在两三年一个波段,人人都存在被误伤的风险。

消费升级意味着信息变得透明、越来越多的经典商业模式会被夷为平地。如果一个生意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那它一定会是时间的敌人。传统零售业态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据说现在的商业地产服装店的比率已经降到很低,诸如餐饮等体验式的业态开始提升到将近50%的比率。

传统的服装产业运营模式在今天的消费环境下就是时间的敌人。因为它的链条太长,不透明的环节太多。已经习惯线下服装店价格的消费者,突然间在线上发现原来衣服可以不用那么贵,可想而知其所造成的冲击。相反,那些无形中和时间成为朋友的产品开始升温。

很多人无法理解日本的那些普通小店何以会延续百年。几个月前吴晓波的一篇关于去日本买马桶盖的文章引爆网络,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产品被日本人做到极致,这些通过时间成本砸出来的东西被替换的可能性很低,无论其是身处互联网时代还是制造业变局。工匠精神就是时间的朋友。

做时间的朋友,一个业态如果能够让用户产生归属感安全感,甚至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增进客户感情,这就是值得期待的。相反,那些工具类或者只是立足于眼前某一个痛点的产品,则往往昙花一现,因为大家越来越喜新厌旧,注意力已经被高度切割。

是否在做时间的朋友是一种尺度,可以用来衡量很多可能看上去美妙的模式。

篇二:时间的朋友演讲稿

时间的宝贵 谚语说,“时间就是金钱。”依我看,时间比金钱更可贵。为什么因为钱花了,还可挣回来。时间流逝了,将会一去不复返。这就是我们应当珍惜时间的道理。不消说,我们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哪怕是一小时也是极其宝贵的。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时间去做有用的事情。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努力专心学习以便将来为国为民服务。遗憾的是,还有许多人并不知道时间的重要,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他们宝贵的生命。

一句话,我们应养成节约时间的好习惯。不要把今天能完成的事拖到明天。懒惰不仅导致失败,而且还会使我们贫困。篇四:珍惜时间——英语演讲 珍惜时间

古人云“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朱自清《匆匆》里的叹息也使我们颇感时间的可贵。“时间就是生命”,相信这句话同学们并不陌生——在家中,有父母的叮咛;到学校,有老师的教诲。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引起重视,去自觉珍惜,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时间呢?.下面,请听小故事“一分钟”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教电话,并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待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眼前的景象却令他颇感意外,大教育家的房间里竟然乱七八糟,狼藉一片。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说着,他就关上了门。一分钟后,班杰明又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客厅。这时,青年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可是,没等青年人把问题讲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好吧,你可以走了。”青年人一下子愣住了,既尴尬又非常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向您请教呢。”“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一边微笑地说,“你进来已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噢,我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也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向班杰明道谢后,青年人开心地走了。故事讲完了,很简单,却很耐人寻味。正象故事里所说的那样“一分钟里,我们可以丢掉很多事,一分钟里,我们也可以完成很多事。”一分钟看起来并不起眼,可是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由一个个一分钟组成,现在的一分钟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将来的一分钟也很快就会变成现在。所以同学们,珍惜时间,就必须从珍惜你的每一分钟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把握好你生命的每一分钟,你才能踏上成功之路,攀上理想之巅。到达成功的彼岸。

篇三:时间的朋友演讲稿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天组成了人生的三步曲。但我说,人的一生只是由无数的今天构成的,因为不会珍惜今天的人,既不会感怀昨天,也不会憧憬明天。乐观的人,喜欢描述明天的美好前景;悲观的人,总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不测。但生命的内涵只在于今天,生命是宝贵的,它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堆积而成的,珍惜今天就是珍惜生命,荒废了今天就是荒废了生命。

昨天已是过眼云烟,再也无法挽留。如果在昨天,你为取得了一点骄人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或是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而愁眉不展,那么你就永远陷进了昨天的泥潭里。同时,你今天的时间也会从你的沾沾自喜或愁眉不展中悄悄流逝。每个人都会乘坐“今天”这班车驶向明天,一天一个驿站,一天一处风景,趁着明天还未到来,我们就应抓住今天,这样等待着你的才会是果实累累的明天。

我们不应该在昨天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学习,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用今天的努力去弥补昨天的空隙,去实现明天的崇高理想。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已经成为历史,成为了不能改变的事情,你可能受挫了,也可能失败了,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输。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我们的青春是炽烈的,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聪明的人,检查昨天,抓紧今天,规划明天;愚蠢的人,悲叹昨天,挥霍今天,梦幻明天。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丰硕盈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珍惜今天,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吧!

篇四:时间的朋友演讲稿

大家好,我来自××。今天,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有关时间的话题。前不久,我在为三岁的儿子庆祝生日的时候,心中突然有一些感慨。自己人生的价值还没有弄清楚,居然又将另外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上。

我似乎还没来得及好好回味一下少年时候的梦想呢,青年时候的豪情壮志又要离我远去了。那天,我和爱人开玩笑说:老婆啊,你看我都快三十岁了,连个国家副主席都没有当过,你说我是不是很失败啊?爱人笑着说:你等下辈子再去做梦吧,这辈子你还是想想如何爱你的老婆和儿子吧。

如何爱?拿什么爱?电影大话西游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曾经有一份美好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以后才后悔莫及。这句话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它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是不是它已经为我们阐释了爱的内涵?上个月,我遇见了一位老同学,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早就从沿海回到了家乡,一直没有去找工作。听说我要参加爱国主题的演讲活动,他玩笑着对我说:爱国?我是爱我的祖国啊,可是谁爱我呢,谁能给我一份好的工作呢?幸好我曾经当过语文老师,微微一愣之后,我对他说:郁达夫的思想太深奥了,我们还是随着朱自清先生去探讨最简单的问题吧——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我们为什么偏要白白在世上走这一遭呢?这件小事,让我放弃了原来的有关奉献的演讲稿。我想,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现在,只知道怨天尤人,那我们又如何能够谈爱国,讲奉献?记得雷锋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啊,爱国的具体表现,无非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那么,我完全可以这样说,爱国的真正内涵,首先就是要珍惜有限的生命,珍惜有限的时间,这样才能把有限投入到无限之中,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好务,为国家建设服好务。

曾经我是一名老师,看到很多学生虚度光阴,我总是很痛心的对他们说: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这种心痛又有了深深的愧疚,愧疚于当年我仅仅站在升学的角度教育学生,却没有和他们一起探索时间对于生命的意义;愧疚于自己也成了时间的失败者,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在每一个生命阶段其实都可以做的更好。难怪有一位哲人在临终前这样说:如果可以回到过去,这世上将有一半的人会成为伟人。

朋友们,我们已经丢失了昨天,当我们在回忆中叹息,在希望中观望的时候,我们又可能丢失了今天。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把握好现在的每一刻。这样,我们或许会发现,当我们为现在而拼搏的时候,我们已经为家庭为孩子珍藏了更多的美好,也已经为社会为祖国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否则,我们就很可能会在今后的某一天发出这样的感慨:曾经有一个建设祖国建功立业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以后才后悔莫及。

最后,我想用一位名人的话结束今天的演讲: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之际他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第二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稿

时间的朋友,看看四十年前的我,变化也不大。过去过得不爽的人,叫做时间的朋友,当你有些事情没有做,会有淡淡忧伤,常常有这样的时刻。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演讲稿吧!

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稿

2017年12月31日,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期而至,在演讲中罗振宇分享了自己关于中国式机会的六个脑洞。全程4个多小时的演讲,也足见得罗振宇的诚意。成功的背后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很多人都看到了台前的星光闪耀,却没有看到背后的辛酸。下文为罗振宇独家向钛媒体讲述,跨年演讲的六大难题,看看罗振宇是如何准备这一场跨年演讲。

时间的朋友2017跨年演讲昨晚(12月31日)8点半在上海举办,我们上周就来上海密集地筹备跨年演讲。

先说个感慨。我们是公司,公司是买卖人,你向用户交付的就是产品,用户没有任何义务理解你为产品付出了苦,你有多不容易,过程中出现那些误差,怎么不怪你,都没用。

其实跨年演讲是一样的,我们公司的同事很少有人知道跨年演讲我是怎么在准备。今天我就用一点时间跟大家讲讲跨年演讲的准备有多难。

很多人说是不是内容很难?内容难,那是应该的,要不难凭什么这个工作你来做呢?所以,这不是问题。

也有人说,是不是站在那连续讲四个小时很难?这也是应该的。这是体力问题。

所以我今天想讲的是后面的一些事。

其实就想让大家理解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你去做一个产品和服务,只要你是有清晰的交付界面的。像跨年演讲,要么就是现场的一张票,要么就是优酷的一张会员卡,要么你就吸引用户到深圳卫视12月31号晚八点半守在电视前看四个钟头。不管以什么方式,用户支付钱还是时间,总而言之,大家要看的就是一产品。

可是做产品背后,我们要交付它,有多少个维度的思考?

做一件用户交付的产品,要理解,用户的目的是要以极其轻松的方式,他只需要支付金钱或者时间拿到一个产品,用户没有任何义务去体谅你的难。做事的人就是这样,你必须承受所有这一切。

所以,接下来我跟大家倒苦水,跨年演讲到底多难。

第一难:节奏把控,不偏不倚到零点

第一个难不在内容,也不在4个小时体力上的支出。这个演讲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演讲,在于我必须一个人讲完整场,而且我要控制在2017年12月31号晚零点把那句最重要的话说出去,这是真正的难。

你想,我是一分一秒都不能差的,说一秒不能差有点过分,一分钟是不能差的。前面是3到3个半小时,语速、节奏、内容,不仅不能忘、不能丢、不能多加,而且那个节奏正好运行到晚上零点前,我就得打住。

大家想想这个难度,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折磨。

所以现在不是稿子的问题,而是节奏掌握的问题。这个有多难。

这个难,用户是感受不到的,但是对我来说,恰恰是最沉重的一个压力。因为你一旦说超过了,那你能临时删内容吗?后面keynote是做好的,是删不动的。如果你说少了,又拿什么垫场?

如果正好在那个时候,你没有把情绪逻辑垫到那个份上,大家在这儿守了三个多小时了,就是为了体验自己人生当中独特的时刻、独特生命节点的度过方式,你没有把握住那个节点,这对是一个重大的压力。

第二难:要义不漏,视角、价值观完整

第二道苦水是要义不漏。

虽然这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眼里的2017,但是你必须做到价值观完整。你是从一个有立场的角度去看完整的世界,然后抽取出内容。

整个跨年演讲我大概说五到六万字,但是这五到六万字应该是关于2017年视角完整、价值观完整的报告。所以,重大的事情,从这个价值观看上去是不能漏的,这也是一个挑战。

你可以说我说的观点不对,但不能让看的人说,有一个重大的事你没说到。所以这个反复的权衡,它们之间的比例、身材的安排,这也是一个特别大的难处。

第三难:20年的时间维度,年年迭代

第三个难处,这个是只有我们干这个事的人才能明白。跨年演讲,我承诺要做20年,今年是第3年。年年都那点事?市场上谁谁怎么样,我评判明年腾讯好还是阿里好,这样不行的,为什么?用户在迭代。

用户从第一年要跟住你的跨年演讲,他会知道你在进步不进步。你不进步他在进步,甚至你进步了,但是你进步速度没有用户快,他都会对你特别失望。

一个持续20年的演讲计划,看上去很占便宜,因为它是时间的朋友,大概率说,一定是越往后干越好。但是对我们的挑战就在于:你是不是真在迭代。

可是迭代这个东西又有讲究,就是有很多种维度的迭代。比如说从第一年到第二年,重点要讲的迭代是什么。第一年我们在水立方北京,第二年我就换地儿,比如我去到深圳,我的现场观众人数从四千人左右一下子涨到一万人,这个迭代,这个现场用户规模,实际上对内容和组织体系是有巨大的压力。

第三年在上海,用户规模虽然多了一点,但是用户规模没有大规模的上升。好,怎么迭代?所以今年我们的迭代方式实际上是内容迭代。内容上,我们和前两年有一个巨大的视角差异。

那明年怎么办?这两天我们稍微有点空,我们就在想明年的跨年演讲怎么办?也要迭代。但这个迭代可能不是观众人数、可能不是内容,是什么?形式感吗?形式感怎么迭代?现在就要想,甚至后年、大后年的都得开始想。所以,这也是一个难处。

第四难:20年的跨年演讲是一个整体

第四个难处,20年,一定要是一个整体。

因为跨年演讲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媒体,媒体形态易碎,一个东西当时报出来,刷屏了,标题党了,10万+了,就OK了,因为很少有人倒回去几年看媒体报告。但是只要跨年演讲这个品牌持续下去,只要做上20年,这一定是个时代的记录,而且是很珍贵的记录。

你永远得想着20年之后的人会怎么样通过跨年演讲这一个通道来透射这个时代,现在对它负责的可不只是我们的同事,这一场的观众,是20年后的那帮人。

所以20年后堆积出来的是一个整体。不能说头一年说个判断,第二年打脸,完全说错了。每一个字下判断的时候都要特别小心。每一年的视角在内容上都应该尽可能差开,既要有迭代,也要有一定的延续性,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产品。

第五难:内容能伸能缩有交付

第五个难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传播时代?真的在电视机前或者在现场、在线上把四个小时看完的人,我估计今年的规模应该有好几百万。

但是还有很多人,不是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到信息的。他可能是第二天一刷朋友圈,看到刷屏了,罗胖在跨年演讲了,可能关注的就是一个词,可能关注的是一组标题,可能关注的是一篇精华版文章,也有可能关注的是一篇把五六万字减到七八千字的精华版,或者是看整个演讲稿。

好,针对看一个词、几个词、几个段落、几千字、上万字、几万字的人,他分别看到了什么?这是我们在设计内容时一个特别难的东西。

就是不仅要全场有节奏、有体验、有概念、有交付,而是它可以浓缩为一个词,还可以浓缩为几个词、一组词、几千字。整个层次安排都要想仔细。这又是一个难,不干这个活不知道。

第六难:搞定大系统的体验交付

第六难就是大系统,这是个体验交付。

脱不花这次把她们家乐意带去上海迪士尼,这两天她们家人都在说迪士尼真牛,牛在哪?牛就牛在体验上滴水不漏。

迪士尼那么多演员,那么长时间,每天都在表演,但是就能给你一种随时随地你看到他们都很高兴,都能瞬间让孩子感受到的喜气洋洋的气氛,这种全面的体验管理特别困难。

对于“时间的朋友”这么大型的跨年演讲,上万人在场馆里,还有几百万守在电视机和网络前收看的观众。既是现场演讲,又是电视直播,还是网络直播,还有各种各样的传播渠道,我要关注的整个体验系统、技术保障、安全保障等等,这是一个太复杂的过程。所以,这也是一难。

像今年在上海梅奔中心,就在同一个场地,前一天还举办了一场天后演唱会。所以留给我们整个舞台改造、灯光音响的时间只有不到20个小时,连夜翻台搭建,真是非常难的一个任务。

前面说了六个难点,好像跟大家倒了六道苦水,其实不是在博取同情,我只是想说,对于真正做事的人来说,怎么把产品交付给用户,不辜负你的同事和所有协同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不管怎么说,我们是一帮做事的人,我们是对同事、对自己、对时代最终负责的人。

第三篇: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刚刚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本能的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时间去哪了》那样的一种哲学性的教育类短片。抱着比较平平的态度打开。我才发现这里面大有不同。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演讲。演讲从引用达尔文物种起源,到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和最后.雄者来,我有利剑,雌者来,纳之——《聊斋志异——莲香》。这些哲学名人名言,这些古谚古语。都是智慧的绽放。还有中间的PPT和视频片花都衔接的出色漂亮,都美妙美焕,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但是说实话,其中很多东西和术语,例如互联网公司模式,IP等还不是很能理解。对此,我也只能从其中一些比较切合自身的观点来消化和理解。

一、机遇、时机很重要,及时性很重要

罗振宇在演讲中讲到IT届的几个世界大企业家(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都是出生在那几年,反过来说,如果他们没有生在那几年,就算再牛,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成就。高晓松也曾经说过,大师总是结伴而来;这个原理在很多哲学类中有过详细的证明与阐述。中国人讲的时势造英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是历史机遇,我们无力控制。但是及时、把握时机这个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比如《穹顶之下》如果不是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到每个普通人能感觉到的今天发布,而是在奥运会那段空气质量还不错的时间,估计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肖申克的救赎》如果那年不是和《阿甘正片撞车,任何哪一届都是轻松拿奥斯卡多项大奖。《泰囧》如果不是因为那年没有好的大片,比如碰到《让子弹飞》这种大片,还会那么火吗?影评如果不是发在电影刚放映那几天,而是电影下线后,再好的影评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呢?如果你是一个机遇的捕捉者,想要把握变化催生的机会,又该做哪些准备?

二、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仙人掌似的球体结构,而不是以前的金字塔结构。每个人只要在一个小小点钻下去,也能一根针,捅破天。任何人都有机会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有一个特别震撼的数字,美甲师月薪18万!记得应该是平均月薪。我真的特别怀疑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不过确实美甲师的工资特别高,只要陪过女朋友去美甲的都知道,现在一套美甲50-100元,很正常的价位。当然我们三四线城市没那么夸张,但是相对来说每个美甲师每天都能接待6位客户,拿到的提成也是相当的客观。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做热门的事情,而是做自己擅长并不太热门的事。只要自己做的事是稀缺的,就更容易获得更高回报,有点类似蓝海战略。

不提供简单事实,不做单纯的大事件梳理,更不会有人云亦云的俗知俗见。把时间的维度引入到观察视角,你会发现,今天正在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可能预示着明日的危险,或者机遇。

第四篇:时间的朋友演讲

时间的朋友

2016年充满了神转折。所谓三大黑天鹅事件分别是:AlphaGo狂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英国脱欧;特朗普赢得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这就是2016。

全世界好多事都只看到掉下来一只靴子。另一只靴子什么样、掉不掉、什么时候掉、怎么掉?现在一概不知道。

很多人今年会因为环境的不确定,而感到茫然失措。但是创业者不会。我们定义的创业者,不仅仅是指那些拥有一家公司的人,只要他是试图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更多的人达成协作,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他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一个创业者。

创业者的世界很独特。他们不会去感受那些缥缈的好和坏。远方的消息好也罢,坏也罢,我们仍然身处具体的处境中,只有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方法属于自己。

创业者的世界里只有两样东西:有待解决的问题,正在尝试的办法。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 “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 创业是什么?

从悬崖上跳下来,在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然后驾驶着飞机向新的方向飞去。因此,以下趋势与变化,是你作为创业者,在2017年不应忽视的“具体的处境”。

1,时间战场

线上企业没有流量往线下去找,线下企业没有人要到线上去捞 有一些微小的趋势,幅度不大,力量不小,但是不可逆。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了

就算你是一只蝴蝶,也必须学会在粘稠的泥浆里游泳 大公司的优势越来越巩固

不到3%的劳动力,创造了接近行业的一半GDP 坏消息是经济不好,好消息是所有人都不好。上半场靠用户红利,下半场,靠精耕细作 不争市场份额,争钱包份额 有限时间除以无限信息结果是零

16年,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国民总时间,GDT(Gross Domestic Time)。在我们可见的未来,时间是绝对刚性约束的资源。一分一秒也多不出来。

三年来,人均每周上网时长变化趋于平缓,稳定在每周26.5小时。算到极限,有10亿网民,每天花5个小时。互联网可以开采的国民总时间,大概为18250亿小时。

大部分只能手机用户可能一个月都不会下载1款应用

这将带来商业上的巨变

首先。时间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战场。再也没有什么行业边界了,每个消费升级的行业都在争夺时间。电影、视频、游戏、休闲、度假、直播,在时间维度上,它们都是竞争对手。

所有争夺时间的事情,都是我的竞争对手

时间战场,变成了特别重要的一只黑天鹅。

也就是微信的张小龙敢说,微信有一个基本价值观,一个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7.68亿用户每天登录微信,50%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90分钟

其他的创业者哪里能这么傲娇。你生意再大,拿不到用户的时间,你的未来就岌岌可危。

这就是为什么马云从从旺信、来往,到现在的钉钉,一直放不下社交情结,2017年,阿里系,甭管是支付宝还是钉钉,一定有一轮像样的社交进攻。

社交虐我千百遍,我待社交如初恋

第二,消费者花的不仅仅是钱,他们为每一次消费支付时间。

2016年初,中国电影屏幕是3万块;到年底飙升到4万块。但整个电影票房从去年的440亿仅仅只涨到了今年的450亿。

除了行业补贴停止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电影是一个要支付时间的消费品。猫眼的老板郑志昊说,看电影,不是碎片时间的支付,是整块时间。做决定的难度越来越大,时间风险也越来越高。

看电影,时间风险很大,要花2个小时才知道值不值。

所有的行业都必须警觉,不是你不努力,也不是你的行业没价值,也不是你的价格不够低,而是你索取了过多的用户时间,大家付不起了。

第三,商机从空间转向时间。

这一轮消费升级提供的不是炫耀品,而是体验品。

所有的体验,本质上都是时间现象

不是优化消费者在空间里的比较优势,而是优化消费者在时间里的自我感受。同样是茶,他们不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付钱,他会为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而付钱。

所有的体验,本质上都是时间现象。消费升级,人们不见得再会去买昂贵的奢侈品。

这一轮消费升级提供的不是炫耀品而是体验品

未来有两种生意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一种是帮助用户省时间。那省下时间干什么?这就是第二项生意——帮助用户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

与其听人们说什么,不如看他们怎么花时间

2、服务升级

时间是新的战场,也是新的货币

在这个处境里,商业有两个获得用户的办法:

一个是提供服务,优化他的时间,一个是让他上瘾,拖住他的时间。

不确定的失去,让人恐惧,不确定的得到,让人兴奋

今日头条每个月为1.5亿用户提供服务,每天有7000万人上瘾一般花76分钟在上面看新闻。

多数精英认为自己所坚持的就是对的,然而事实是,这个世界上多数人都无法认清现实。

有一次,我和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在一起开会。我私下跟他交头接耳。我说,用户要什么,你就给什么,甚至他们没说出来你就猜到了。这叫母爱算法。在中国这个市场,没人比你做得更好了。但是好在这个市场上还有一种父爱算法的需求。将来也会诞生很多伟大的公司。

我们不想阻止用户分享意见,也不想成为真理的仲裁者,我呢吧认真地造高速飞机,我们不是航空公司

这就是我讲的服务:给人们他还不知道的好东西。

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就是我要的东西

互联网让所有的产业都必然向服务业演进。

围绕这个服务进行的消费升级,也是我预判的下一个阶段的消费类创业机会:让用户在自己的知识盲区里能“放心”。有一次我约朋友吃饭,让和菜头给建议。他说了很简单的几句话:1,某潮汕牛肉火锅2,我吃过十家,这家最好。3,严格按照商家提供的时间涮肉,说四秒绝对不要五秒。4,调料只许用酱油加点辣椒圈,绝对禁止用麻酱。完了。爱死他了。我愿意为这样的粗暴态度付费。

所有这样的服务,背后的精神就是七个字:你不用懂。听我的。

这样的服务升级,是2017年市场上的第二只黑天鹅。

这波机会的本质,是靠父爱算法告诉用户,放下你手里的烂东西,我告诉你一个好东西,跟我来。这正是这波服务业机会最有意思的地方。

最好的服务,是带你去你不知道的地方

有人问过我,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钱,你会做什么?

我说,我每天吃饱喝足,找一个团队,每天替我去世界上搜集最好的老师,用最有趣的方式,给我讲最好的课程。每天中午,我睡醒午觉之后,一个葛优躺,坐在那里,让他们讲给我听。每天讲一个话题,破我心中的一个迷雾。如果我家房子够大,我会在身边再放几把椅子,请朋友来听。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卖票。

有一次,我把这个梦想讲给我们公司的CEO脱不花听。她说,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得到App”吗?

我从2016年上半年就开始四处鼓吹内容付费,年中就开始推出得到App里的订阅产品,正是在内容领域实践上述思路。

我知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机会。

真正的机会不在于付费还是免费,而在于你是不是在提供服务。

知识过去不是服务,它只有一系列的产品。出版业在卖书,传媒业关注拿到了多少注意力,最像服务业的教育业也不过是一种对用户的管束机制。

所以,如果有人能提供高品质的、可持续的、专业化的知识服务,这就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创业跑道。

得到App的灵感其实来自O2O。在前两年的O2O创业泡沫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景观:每个人被互联网赋能成为一个君王。

滴滴是他的御马监,美团饿了么是御膳房。他为什么不能有个翰林院呢?

这就是得到App:我们请全国各个领域最有学问的老先生、姿态谦恭的服务你。你付了费,就是君王。

3,智能革命

智能革命这个话题,比脸还大,比肾都虚。但又不得不提。

有一些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崛起。过去,我们对所有人造的东西都会说,听我的;而 这一次,我们只用说,你看着办。

智能革命来得又快又急,2016年,不管是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还是中国的BAT,不管原来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大家都把重兵压在了人工智能上。

在近些年的商业进程中,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口径一致的判断。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人工智能是未来,是下一个主战场。就像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说的: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尚不明朗,但所有大公司都已重兵进入。

还用说吗。智能革命,2017年的第三只黑天鹅。

人工智能火到这种程度,我作为文科生也只好去四处请教我能找到的人工智能专家。学了一圈之后,我渐渐知道了普通人对人工智能的一些误解。

简单澄清三点:

第一,人工智能不是在复制人类,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存在。

机器和人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机器不会疲倦。你在打游戏的时候,他在学习,你在休息的时候他还在学习。

这导致机器思维和人类思维的一个重大区别。

人因为能力有限,思维方式是尽量简化。所以我们有那个重要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传递知识。但是机器的能力足够强,它不需要把世界简化了之后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实是让世界恢复了原本的复杂性。

于是,运用机器思维的亚马逊公司,它拥有3亿用户,就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大数据,运算出三亿个结果,给每个人展示一家独特的店。

在人工智能逻辑里,它不关心人类对一件事情的定义,但是它可以输出你要的答案。只要有大量的数据,它就能用跟人完全不同的思路,达到同样的结果。

第二,人工智能不会提高玩家参与的门槛,是降低了参与门槛。

以前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比如搞声音识别的和搞视觉识别的、搞自动驾驶的,是完全不同的行当。但是,因为人工智能的算法底层被打通了。各个应用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在算法上越来越像。真正最重要的战场转换到大数据上了。谁的数据更多,更精准,谁的技术怪兽就会被喂养得更强。过去我们以为,人工智能这一波机会是大公司独享的机会。但是现在看起来,那些顶尖的算法工程师会出来创业,会进入新兴公司和新兴市场;那些计算能力,已经在通过云技术变得人人可用;那些数据,本来就不是大公司的。

而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相当大:首先,全世界43%的人工智能论文都是中国人写的;其次,我们每年能毕业上百万的工程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像我们中国人一样乐于向互联网贡献数据,通过各种买买买、卖卖卖。

假设人工智能医生真的是靠大数据和海量的病例才喂养得出来,那么,未来最牛的人工智能医生还能出现在哪个国家呢?

第三,人工智能不仅是人的延伸,它是人的替代。

过去一万年,人类的总趋势是,在技术的帮助下,个体变得越来越强大,选择变得越来越多元。我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丰富。

我们的能力确实是被无数倍地放大。但是丰富到这个程度,其实也很尴尬了。因为我们看不过来,所以海量信息并没有什么用。

所以,公司们也在发生变化。

Google的逻辑起点本是要给大家更丰富的世界、更强大的能力,但到了今天,这个逻辑倒转过来了,它倾向于给你的信息越来越少,越来越逼近你实际的需求。你不用亲自在信息的海洋里游泳。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人工智能这个词太自大了。

它暗示一个意思是,这是我们研发制造并由我们自己控制的工具,错了,它不仅是人的延伸,更是人的替代。它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另外一个智能物种。

它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主人和工具之间的关系,而更像是心理学界经常用的那个比方:大象和他的骑象人。

人工智能是那头大象,它按照自己的算法在行走,骑在大象上的人,偶尔可以施加影响,但是已经说不清谁在主导谁。所以,人工智能不是让我们多了一项工具,而是让我们多了一个跨物种合作的可能。

过去,不管技术多强大,我们都是活在人和人的关系中;而未来,我们在很多场景下,会活在人和机器的关系中。

大量的人被替代,大量的人际关系被解体。每个人原先的生存基础都在动摇。

未来社会什么样?这就极其考验我们这代人的想象力。《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又了一本新书叫《未来简史》,就在回答这个问题。

这会是2017年最重要的一本书。

这本书里说,未来可能出现一种没用的人。如果人工智能足够强大,愿意毫无怨言地被剥削、被奴役,那有的人类可能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了。

近在眼前的是一系列职业的消失。有了人工智能,司机、文秘、公务员、医生、律师、厨师,这些职业都会受到威胁。

也许只要5到20年,在我们还没有退休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极其陌生。这次冲击来得又快又大。过往的人类历史证明,进步是好的,更好的是缓慢的进步。但这一次,好消息是,我们在进步,坏消息是,我们在飞快的进步。那怎么办?我们这一代人最有效的生存策略也许是,像王烁说的那样,做智识的游牧民族。看见哪里的青草更肥美,我就转场到哪里。

4,认知迭代

2016年,有一种气氛在弥漫,叫事情正在起变化:国家版本的“新常态”、王兴版本的“下半场”、李彦宏版本的“下一幕”,还有马云版本的“五新一平”„„面对一个全新的庞然大物,大家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它。

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确定,那就是我们的认知必须迭代了。

拿网红来举例。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师给网红下了一个定义:网红,就是自我赋权的权威。

他们不需要权威机构给颁奖、发证、授权、升职,就可以有自己的协作体系。回忆专用小马甲、delicious大金、PDD娇妹、张大奕„„你都谈不上喜不喜欢,大多数你是压根就不知道。

这个世界正在飞速逃离你的理解范围。

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我们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世界会是平的。我们以为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工具,它会把整个社会像一碗鸡蛋一样,慢慢的越搅越匀,大家会共享信息、价值观、观念和认知。

但是十几年过去,我们发现,世界是碎的。

互联网正在造就大量的人间隔膜。人和人互不理解、互不认同、甚至互不知道。世界越来越破碎,而那些治愈破碎的力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值钱。这个力量我们称之为共同的认知。

地分南北,人有老幼,各自奔走,想法不同,但是人人都认得范冰冰。她不值钱,谁值钱?猫眼老板郑志昊说:现在的投资,大妈买黄金,土豪买资产,一流投资家买IP。

IP是什么?你以为是虚头巴脑的知识产权吗?它就是越来越稀缺的共同认知。

越来越稀缺的东西,就越来越值钱。这背后的逻辑和过去几十年的房地产业一模一样。

你可能会说,做其他产业的人岂不是很悲催?我们挣的钱,岂不是都交了“认知税”?

认知税,成了2017的第四只黑天鹅。

不一定。你也可以自己来抢占认知。抢认知变成下一个战场。谁能提出新认知,谁就占领未来。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交越来越贵的“认知税”,或者打越来越残酷的“认知战”

阿里从2009年开始做“光棍节”,一直演化到今年的“双十一”。从当年的5000万营业额,做到今年的1207亿。

马云是生生地在全体中国人的脑子里,插进了一个认知。你说这是一个得逞的诡计,我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商业创造。

认知这个战场还有一个很残酷的逻辑:一旦被占领,再难有他人的立足之地。

站在刘强东的角度,你就能理解,这有多尴尬了。京东每年都要成立打猫办,跟阿里争夺双十一这个认知。请问这个做法是聪明还是傻? 一方面好像显得傻,因为无论京东多努力,双十一这个符号以及社会认知都还是属于阿里。以至于,每次大战之后,京东都不好意思宣布自己的销售额成绩。这似乎在证明,认知一旦形成,很难被颠覆。但是另外一方面,要依我说,这恰恰是刘强东的精明之处,因为他其实是在打造另外一个认知,我是阿里的唯一对手。

大概是今年七月份的时候,我和脱不花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虽然我们在做电商,但是我们再也不能说自己是在做电商了,只要有阿里京东在,在网上买东西这个认知,会渐渐地收敛到他们两家的旗下。这是一个缓慢、坚定、很难逆转的趋势。

虽然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毕竟天那么大,我们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认知。可以稍稍得意地说一句,我们这家小公司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有趣的示范。

就拿我们今天的跨年演讲来说,去年起步,今年成长,从一开始就宣布要做20年。这就是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认知,一旦占领,再无敌手。这不是说别人不能做,或者做得没我们好,而是,在跨年演讲这个认知上,它会面临我们这个很难击穿的天花板。

认知这件事,还有一个奇妙的特性。它是种子,只要你浇灌,它就生长。它是时间的朋友,时间越久,价值就越大。它是免费的,你浇灌它的方式,决定了它长成的样子。

5,后真相

后真相(post-truth)的意思,不是没有真相,而是对这个世界来说,情绪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事实。

后真相时代的来临,最核心的变化是人们越来越不关心真相,而只关心立场、态度和情绪。

过去谣言泛滥,是因为信息太少了。而后真相时代,是因为真相太贵了。相声演员郭德纲和他的徒弟曹云金互撕,电影导演冯小刚和万达院线的“太子”王思聪互撕,你关心真相是什么吗?

过去,我们总说真理越辩越明,基于事实的论战,总归有对有错。但大家看到的事实不同,认知的层级不同,是非对错很难论定。

过去,我们用认知去抵达事实;现在,不管是事实还是认知都成了表达自我的工具。

这个变化不是一件小事,它是一个全人类文明的转折点。它带来的结果,不仅是事实模糊了,纷争增多了这么简单。它其实在摇晃我们文明的一块基石。

它带来的真正危机是共同体危机。我们2017的第五只黑天鹅。文明的进程不只是财富的膨胀和个人的自由,其实还有一根坚定而强韧的线索,就是建立共同体,换句话说,就是怎样定义“我们”。

知道我们是谁,协作才能展开,财富才能积累,安全才能获得,尊严才能建构。

后真相时代正在不断地削弱我们的共同体意识,而这正是我们的文明之锚。过去,建立共同体或者定义我们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除了国家这个共同体之外,血缘、地域、阶层、单位„„这些共同体构建依据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弱化。

那么认知会成为构建共同体的依据吗?不会,因为它太脆弱,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成长都不同步。但创业者们之间的共同体,在这个时代却凸显了出来。

只要你正在试图通过提升自我的认知,试图构建全新的合作,试图探索不同的可能,你就是创业者。

不管你是为公司还是为自己,也不论你是自由职业者还是打工仔,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身份——时代的探险家,人类文明新边疆的开拓者。

在所有时代的探险者群体中,都会自然形成守望相助、无私分享的伦理。因为内心太孤独,风险太难测,多一分信息,就多一分胜算;少一次协作,就少一次生机。暂时的成败,什么都不算。一生的对手,也都值得尊敬。

这是创业者会成为一个共同体的根本原因。

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和其他共同体有很多地方不一样,这也往往是外界误解我们的地方:我们是永远的犯错者。

在创业者的世界里,永远没有正确这个词,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知道,有比我们当前做法更高明的策略。

我们是永远的逃亡者。

以前认为挣钱最重要,后面发现增长比挣钱重要;当你以为增长最重要的时候,后面发现增长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当你在追求增长速度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超过市场预期的增长速度才重要。创业的本质是要增长,要预期中的增长,要超过预期的增长。

无论你跑在哪里,跑得多快,后面都有一条狗,在穷追不舍。这哪里是在创业,这分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逃亡。

我们是永远的挫败者

任何其他行业的人,一生只需做出一个高峰即可名流青史。他们的价值都是用最高点来衡量,而创业者的价值是按结局来衡量。

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惠普、雅虎„„人们记住的不是这些伟大的公司最辉煌的时刻,而是终局时他们落魄的样子。商学院的教授会毫不迟疑地更改自己的教案,把一个成功的典范,改成一个惨痛的教训。

任何一个创业者,只要你在卸任或者死去的那一刻,你的事业不处于上升期,你就是一个挫败者。

作为创业者,我们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独特宿命,我们创业者是一个共同体。所谓共同体,未必真能帮到彼此,但是我们应该有能力感受这个共同体里其他成员的苦乐和悲欢。这不是一个责任,这是一个能力。

既然我们的终极宿命是错误,是逃亡,是挫败,我们还应该承受共同体其他人对错误的指责,对逃亡的加码,对挫败的嘲笑吗?

举个例子,2016年9月,关于黄太吉大面积关闭店面的报道铺天盖地。在这些报道中,我们可以闻到一种浓烈的幸灾乐祸的气味,一时间,我也看到很多创业者的转发文字。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果然不出我所料。

9月21日,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发文章问了大家三句话: 黄太吉四年的出现,对中国的餐饮行业究竟有没有贡献 黄太吉于餐饮新一代创业者究竟影响多大? 你们真的希望一个人没有黄太吉的世界吗?

赫畅要得多吗?无非是一个等着他做出努力、克服困难的机会而已。创业者就是珊瑚虫,他们是用身体堆出岛礁,最后穿出海面。他们每一代人,都在用生命的某一个片段,来推动商业文明的进步。以成败论英雄,是他们应当承受的宿命。但是,同样承担这种宿命的创业共同体,再这样做就不厚道了。你用你当下的快感,垒起你自己成长路上的一座座高墙。信口雌黄的批评何其容易,就算你对了又能怎样?

与其去嘲讽职责,不如仔细欣赏他人为你探的路,感受价值创造瞬间带给你的惊喜。

有人丧失一种能力——看不到他人探的路,感受不到价值创造的惊喜 你看,这就是创业者共同体。

我们非常郑重的呼吁,2017年开始,创业者不黑创业者。以上好像都在诉苦,但是创业者也有一笔其他人没有的财富。

人生的各种活法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在自己的活法里是不是步步登高,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色。作为创业者,我们拥有了一根看得见的进度条,反映我们的内心成长、认知升级。所有人都看得见,你爬了多高,走了多远。

对一个创业者来说,你读了多少书,上了多少学,开了多少会,承受了下属的多少委屈,你的进度条不会骗你。

自由市场经济演化至今,终于可以赐予这一代创业者一个巨大的福祉——可以用数字标定一个人人生的高度。

2016年,每一个创业者都拥有一些可以标记自己的数字。2017年,我们推动它,也就是推动自己向上成长。

正如莎士比亚在《暴风雨》里写到:“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这5只黑天鹅,将深刻影响你的2017

1,国民总时间(GDT,Gross Domestic Time)在可见的未来成为不可再生的刚性约束资源。再也没有什么行业边界了,每个消费升级的行业都在争夺时间。电影、视频、游戏、休闲、度假、直播,在时间维度上,它们都是竞争对手。

大公司争夺的其实是时间。用户是在支付时间。新的创业机会也是时间。时间战场,变成了特别重要的一只黑天鹅。

2,对用户的需求分析,正在从“母爱算法”切换到“父爱算法”。母爱算法是用户要什么你就给什么。但父爱算法才能提供最好的服务:给人们他还不知道的好东西,带人们去他们还不知道的好地方。

从“你要什么,我有”,变成“你不用懂,听我的”。这样的服务升级,是2017年市场上的第二只黑天鹅。

3,人工智能的技术方向尚不明朗,但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中国的BAT,几乎所有大公司都已重兵进入。虽然今天仍然无法精准定义人工智能,但我们确知它不是什么:

人工智能不是在复制人类,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存在; 人工智能不会提高玩家参与的门槛,是降低了参与门槛; 人工智能不仅是人的延伸,它是人的替代。

还用说吗。智能革命,2017年的第三只黑天鹅。

4,世界还是平的吗?世界是碎的。互联网正在造就大量的人间隔膜。而世界越破碎,能治愈破碎的力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值钱。

这个力量我们称之为共同的认知。IP是什么,是越来越稀缺的共同认知。谁能提出、抢占新认知,谁就占领未来。作为创业者的你,是选择交越来越贵的“认知税”,还是来打越来越残酷的“认知战”?

认知税,2017的第四只黑天鹅。5,我们彻底进入了后真相(post-truth)时代。对这个世界来说,情绪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事实。过去,我们总说真理越辩越明,基于事实的论战,总归有对有错。但大家看到的事实不同,认知的层级不同,是非对错很难论定。

人们越来越不关心真相,而只关心立场、态度和情绪。这个变化在摇晃文明的基石。

它带来的真正危机是共同体危机,第五只黑天鹅。

跟2016年那些“已知的未知”不同,这五个2017的重要变数,是“未知的未知”。你必须持续学习,才有可能在接下来一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把握生命与创业的主动权。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一、“伟大是一直长,长出来的。” 教给我第一件事的这个男孩叫李翔。

他的《李翔商业内参》半年8万订户,成为今年内容创业者的一个奇迹。私下开玩笑我们都说,他是全中国创业者凑份子雇的一秘书。

这个秘书提醒我一件事,我们这代人有可能活得很长。如果你关心医疗产业的进展,你会知道,癌症治疗、基因治疗、靶向治疗正在突飞猛进。在座的各位活到100岁,甚至更多是一件大概率的事儿。这给人类社会带来两个难题:

第一,一帮老头老太太霸占了核心地带的房产,不肯腾笼换鸟,如果不给社会创造价值,怎么对得起自己占据的资产。

第二,我们这代人承受着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困境,就是退休生活也许比上班生活还要长。我们肯定不甘心死在60岁,但是要等到100岁才埋葬。怎么办?

李翔跟我讲了一个人的故事,他叫乔治·凯南,美国政治史上的传奇人物。1946年,他从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发回一封长电报,为美国策划了此后几十年的和苏联对抗的方式,并准确预言了,这场对抗结束的方式。

一个人的眼光,穿越了50年的光阴。但这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他不仅猜到了开头,还居然亲眼看到了结局。他活了101岁,2005年才去世。有作者为他写了一本传记,为了不让活着的人难堪,为了能够痛快地说实话,他们约定,这书死后才能出版。但是万万没想到,等书里的人全死了,乔治·凯南还活着。

乔治·凯南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活得太久了。活了这么久,那他的晚年是怎么过的呢?

写了20多本书,经常创作散文,精通俄语和德语,八十几岁还骑自行车转悠,还去挪威开游艇,到90岁还写出了一本畅销书。中国人是最崇尚长寿的民族,但是有很多人相信一个特别不好的东西,叫“伟大是熬出来的”。

但是李翔告诉我,乔治·凯南的故事说明,伟大是一直长,长出来的。

二、“自律,让自己变得更好,事情自然就会好。”

第二个男孩是吴军:

他是著名的学富五车的人。他在他的订阅专栏《硅谷来信》里,每天给他的用户写一封信,从不拖稿,从未间断,而且篇篇精彩。

但是他给我的震撼不是这个,而是他优秀的自我时间管理能力。

很多人以为,自我时间管理是让自己变得更忙,时间塞得更满。但是吴军不是,除了写作这个专栏,他还有投资、讲学、科研、社会事务,工作量繁重得难以想象。但是,他居然可以去听欧洲那些重要的音乐节,去参访全世界的博物馆,他还是一个红酒专家,他去年夏天还专程去阿拉斯加拍摄北极光。

诀窍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几年前,为了让女儿选一所好大学,吴军陪她走遍了美国所有的著名大学。两个月下来,同时写了一本书,叫《大学之路》。而他的女儿后来果然上了麻省理工。

你看,诀窍就是,一个人既有目标,又专注当下;既为利益,又为分享;既活出高度,又不能没有色彩。

相比之下,我和我身边的创业者,拿忙当借口,在苦苦解释自己的扁平、乏味和不负责任。我们在时间管理上,还有无穷的提升空间。

村上春树,从1979年他29岁开始,每年写出一本书。是因为他对自己执行严格的写作纪律。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戒了烟,天黑不久就上床睡觉,日出时分就起床,没有夜生活,别人约他在晚上出去玩、做事,全部拒绝。他坚持每天跑步,每年跑马拉松,就和吃饭、睡觉、做家务、以及写作一样,跑步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村上春树说跑步最让他受益的一点,就是让他对自己的身体满怀尊重。

熟悉罗辑思维的人都知道,我过去几年一直在讲一个词,叫“死磕”。但是今后,我会加一个词,叫“自律”,自我的纪律。

看起来都是自虐,但这里面其实有重大的区别。

吴军说,死磕,是不管自己怎么样,都要把事儿做好;自律,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事情自然就会好

三、“努力的价值,是成为美好的一部分。但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些美好的存在。”

第三个男孩是和菜头。

他的专栏《槽边往事》在我们这卖得并不好,才2万订户,但这是预料之中的。

就像我刚才说的,他是站在另外一条你没走过的路上,告诉你那边的风景。有多少人会对自己不熟悉的风景感兴趣呢?

和菜头花了4个月的功夫,说服我穿上了一个东西,叫窄腿裤。就是我今天穿来的这种裤子。他说这会让一个胖子,显得更加挺拔,这是审美。

我说,审美是会审他人的美,不等于把自己变得更美,我都这把年纪,也就这几分姿色,老婆孩子也都有了,为什么还要臭美?

和菜头说,当你穿上一条合适的裤子,你就会想找到一双合适的皮鞋,然后你就会在意一条漂亮的腰带,然后你会发现自己还缺点配饰。好奇地发现生活,是一件极有趣的事。和菜头说,努力的价值,是成为美好的一部分。但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些美好的存在。

听完和菜头的这段话,我发现原来自律和有趣是同一件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反面,叫自我懈怠。为什么要穿松松垮垮的运动裤?因为舒服啊,因为不用做任何自我约束啊,因为可以不花时间精力承受痛苦和焦虑让自己变得更好啊。如果整天西装笔挺,什么感觉?得熨,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饭的速度得像个绅士,不能让身上沾上油点子。他们不是炫耀的工具,他是你约束自己的工具。

他们不是炫耀的工具,是你约束自己的工具。

所以,不要听那些人说的,他们穿得邋里邋遢是追求自由,本质上,他们活得既无趣,又懈怠。

——有趣通往自律,自律通向体面。

那体面又是为了什么?穿T恤衫和穿正装礼服去听一场音乐会,你觉得谁会从音乐中收获更大的享受?体面不是为了炫耀,体面还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现在我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穿运动服做跨年演讲,我为自己定做的衬衫和西装正在路上。

四、“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再说一个男孩教给我的事儿。

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是我们目前卖得最好的订阅产品。但是我想,这里面有一个误解,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教你怎样发财的产品,那就上当了;它只是在教你,如何让自己更值钱,而让自己更有钱。

李笑来给我描述过一个场景。这个社会当中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很有钱,但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们有钱到可以打游戏,每天花几万块钱买装备,但是他们仍然痴迷于买假货和水货;他们吃喝不愁,但是没有任何能力去结交一个新朋友;他们玩命地在异性身上花钱,但是经营不好一个有爱的家庭。

李笑来说:“去年年终的时候,我曾经陪一个朋友去看二手房,很贵很贵的那种,一套房至少2000万。那天我看了六套房,也因为这个机缘,看到了未经修饰的六个富人家庭的日常生活。无一例外,他们过得脏、乱、差,他们的家具、陈设毫无审美、面目狰狞、粗鄙。上午睡到10点,女主人可以蓬头垢面地在家里接待陌生人。”

那天对我的刺激极大,我不是看不起他们。而是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道理: 我们这一代人,都有一个默认的假设,只有我拥有更多的资源,包括钱、地位、关系,我就可以过好这一生;但是,那一天我猛然发现,那些似乎什么都有的人,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那一天,我趴着栏杆在往下看他们,何尝没有人趴着栏杆在往下看我。一个并不缺钱的人,到40多岁才穿上窄腿裤,定制的西装还在路上,有什么资格自鸣得意。

在未来,当技术造就了繁荣,匮乏成为历史的时候,真正划分阶层的是什么? 不是任何的外在资源,就是你如何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如何通过自律达成体面。不关外界什么事儿,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

所以,在过去的2016年,我自己身上发生了很多事,但是说到底,最痛的领悟还是下面这句话——

所谓更牛,就是换个罪受。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第五篇:把时间当作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

对于《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我用了接近五天的课余时间将它看完。本书作者李笑来老师以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引领读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管理时间,并获得解放。作者结合自己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这本书通过朴实的语言,将一些简单却少有人看透的道理传递给了我,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些观点让我震惊,包括朱敏和俞敏洪为本书写的序。当我被这些简单道理点醒时,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悠然而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次都觉得心底阵阵发凉,感觉这本书就犹如一个诊断器,对我的心智彻底地检视了一番,将我的隐性心智“疾病”全都暴露无遗,它颠覆了很多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与看法,让我多少有点难为情。说实话,我不得不承认,看完这本书,的确有点相见恨晚。尽管李笑来老师说,为昨天而悔恨是最浪费时间的,也是毫无价值的。但就在悔恨一分钟后,我又感到庆幸,庆幸我在研一看了这本书,而不是在多年后,或者几十年后,至少自己比一部分人抢先一步明白了这些道理,了解了自己真实的心智水平,懂得了如何去发展心智、运用心智来解放自己。

在第一部分“所有人的困境中”,李笑来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各个方面,或神奇或可怕,或有趣或诡异,但都是基于他们对现状的思考或疑惑。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李笑来老师“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人有共有的弱点:懒惰”。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一些很基本、很低级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书获得解答,比如“什么是及物动词?”及某个英语单词是什么意思等。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即便他们查阅所有的参考资料)。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一个目前并无答案却又很有价值的问题,而与老师的交流探讨,也许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

“时间恐慌症”是所有人面临过的困境,它让我们深感时间压力。“时间不够用了”的感受或恐惧,使得我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恨不得废寝忘食。而同时,“没有时间了”往往也成为懒惰的借口和失败的理由。发生在我身上的类似经历也很多很多,本科的普通话考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以前在准备普通话考试时,考前总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情而占用时间,等到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发生离考试已经不远了,而当前准备又不足,突然觉得通过考试的胜算

不大。此时,我就会懈怠下来,不会继续全力以赴地去准备,最后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参加考试。但是,等到考试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发现考试成绩也不是太差,离达标分也就那么几分。之后,我又犯李笑来老师指出的第二种错误——为昨天而悔恨、责备。我心里会一直想,其实即便是在处理完意外事情的情况下,余下的时间也完全足以应付考试。发生在我同学身上的这种情况也不胜枚举,我们都无一例外的犯了“时间恐慌症”错误,最后自食苦果。

对于兴趣,就如作者所说,一些人对某些事情不感兴趣,只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如果你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得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那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在些,我想说的是,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好每件事情,所以每个人的表现出有限性。又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或者说每个人自身条件、优势的不同,就会导致每个人做同一件事情的效果不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利用自身的长处或优势,去做好不同的事情,最后也就出现了大家兴趣各异的情况。

懒惰是每个人固有的人性弱点之一,而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最好工具就是纸笔。虽然从小就有人告诫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真正明白其深意的人确实不多。我是到高中时候才慢慢体会到“烂笔头”的好处。在高二以前,我都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平时在《读者》、《萌芽》等杂志上看到一些好的事例时,即便认为这些事例用在作文中充当论据,但我当时也只是多看一遍来加深记忆。直到在高一下期的语文考试中,我想用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来进行认证,而自己又死活想不起。在这之后,我就不再那么相信“好记性”,而更相信“烂笔头”的可靠性。为此,我专门准备了一个抄录本,分类记录平时看到的一些好的句子、事例,每周周末再把这些笔记翻阅一遍。到高三时,我的读书笔记已经写满了一个抄录本,每逢语言考试的的作文部分,都有很多现成事例供我选择,这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做读书笔记的好处。除了做读书笔记之外,我也做过金钱开销记录和任务列表。只不过我只做了一年的金钱开销记录,因为我的确没发现它对我有何意义,而做任务列表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喜欢用小的便签本来制作任务列表,好处是便签本小巧、方便携带,可以随时检查任务列表,查看是否有重要事项被遗忘。我通常根据任务的紧急性来排列任务的先后顺序,再给每项任务拟定一个完成时间,每项任务之间会预留一些时间,这样的任务列表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能较好地应对意外事情的发生。

对于计划与目标,就如作者所说,“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失败并非只有一种——半途而废,目标的不可行、不现实也是计划失败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会制定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履行到底。当我们不幸遭受计划失败时,我们更多地是怀疑实施步骤与手段的合理性,或是自身是否一直在坚持,而很少审视目标的可行性。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制造出一个永动机或者炼制长生不老丹,他无论怎样坚持不懈,理论上都没意义的,因为这样的目标并不现实。此外,我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即计划也不应该一层不变,计划应随变化而变化。当既定目标可靠,实施计划充分考虑到变化后,那么,接下来走向成功就更多地依赖于行动与毅力了。

在第四章“开拓我们的心智”中,作者提出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有体验、试错、阅读、思考等五个逐级向上的阶段。人类也正是从这五个阶段来获取知识,开拓心智的。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都与其他动手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就是心智进化的过程。语言和文字成为人类记载心智进化历程的工具。生命有限的个体则可借助语言和文字来了解前人的心智进化历程,避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体验或试错上。此外,我认为交流也是促进心智发展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和比自己心智水平高的人交流。以前,我本科选修了一门“教师发展概论”课程,那老师提出,教师除了与学生交流外,还必须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流。同时,我们最好只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朋友,你身边的朋友越优秀,你的进步就越快。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去了解世界,探索人生。至少,这样可以加快我们走向优秀的进程。

在效率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一个人有效率的前提是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就如书中所说“事实上,就好像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一直用100%的功率运转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100%有效率。”我高中有一室友,她是我们高中班上最刻苦的人。她每天都是早上6点起床,中午基本没午休,晚上宿舍统一熄灯之后,她就跑到厕所去看书,或者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一直看到深夜12点多才睡觉。她平时很少运动,连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都会被她用来看书,甚至每次吃饭,她都是跑向食堂的。但是,她的成绩并没长进,一直处于中偏下水平,高考那年她只考上了专科。后来,在高考填志愿那天,她对我说:“其实我平时也很困,上课也想睡觉,只是自己在硬撑而已。”她这种疯狂式的学习状态,不但没有效率,反而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这认证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因为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和车有区别一样,有的车耗油多,有的车耗油少。我对这点也深有体会。在研究生考试的准备期间,我的好几个研友可以做到一天只睡6个小时,白天还精力充沛。我出于羡慕之情,就尝试了一个月就放弃了,因为每天6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不适合我。我每天至少得睡7小时,少于这个睡眠时间,我第二天上午就会严重犯困,以致做任何事都毫无效率。因此,不能盲目减少睡眠时间。

在“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这一小节中,作者借用“时间银行”的比喻,告诉我们时间是这世界上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不过很多人爱钱,却不爱惜时间。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每一秒换成一元钱,那他就会非常开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时间转换成金钱,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把时间成同等额度的金钱,所以每个人的时间价值呈现差异。这样,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不爱惜时间,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时间”。

在看了《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我对之前一篇名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的文章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同等条件下,人的差异并不在于时间本身(因为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而在于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与利用不同,从而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才华横溢的师兄师姐们,却没有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当我们每天早上对被窝依依不舍而睡懒觉时,师兄师姐们、同学、竞争对手已经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学习去了;在我们忙生活的时候,别人却在为事业奋斗;当我们轻松懒散时,别人在辛勤努力;当我们浅尝辄止时,别人却全心全意地追求;当我们心胸狭隘怨天尤人时,别人胸怀宽广勇于担当;当我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时,别人却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日差毫厘,年差千里。这也许与“性相近,习相远”有着相通之处吧。而有时,尽管努力程度一样、时间一样、效率一样,但仅仅是一个外在条件的差异,也会拉大心智水平的差距。比如财富的差异,想想富裕家庭和穷困家庭在为孩子提供的学习机会、成长环境方面的差异,就能更好地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财富就决定智商”这话了。

最后,就如作者所说: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在看完这本书,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后,接下来就应该为改善心智而行动了。

下载时间的朋友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间的朋友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朋友演讲稿

    朋友演讲稿 朋友演讲稿1 朋友的朋字,是两个月字组成的。月字在古语中是肉的意思,是身体的意思,引申为两个人的意思。也就是说,朋友就是两个并肩同行的人。每个人都希望结交更多......

    朋友演讲稿

    朋友演讲稿1 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看电视,自由自在地上网,轻轻松松地听音乐,唯有读书,只能一字一字看,一段一段地细细品尝,才能体味到特有的滋味。没有优美的音乐,也没有精彩的小游......

    观《时间的朋友》有感

    观《时间的朋友》有感继教学习,观看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真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四个小时,满满的干货,有笑点,有尿点,同时也有泪点。你可以看到罗胖和罗胖身后的团队,为了这次......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1 《把时间当做朋友》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作者通过自身经历的案例讲述管理时间的方法,这些管理时间的思路和方法同样适用......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9篇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1 从未读过一次时间管理的书籍,与本人见识尚浅,眼界较窄,紧迫感不那么强,等等原因吧!看这本书是受罗胖子强烈推荐,看完这本书,心灵从......

    和时间做朋友感想

    解放心智 看到书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解放心智。心智之所以被禁锢,大抵是我们接受了太多约定俗成的概念和长久以来形成的性格和习惯。只有先解放心智才可能开发心智,最终变成......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1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就感觉特别新奇,一般来说都是和时间竞争、和时间赛跑、时间管理之类的书籍。可是,把时间当做朋友,还是......

    18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我差不多用了半年左右的工作之余,才匆匆忙忙将李笑来先生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看完。乍一看,竟然用了半年左右时间,似乎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忙、百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