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宗道诚实文言文翻译
《鲁宗道为人》文言文,描述了宋代名臣鲁宗道处事待人刚直不阿,诚实无虚的可贵品格。下面是关于鲁宗道诚实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宗道为人刚直,疾恶 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 以宗道言对。帝诘 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解释
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门,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你这样是会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啊!”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皇帝因为他忠诚诚实认为可以重用。
注释
选自《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为:做
疾恶:痛恨坏人坏事
少容:不肯容忍
小谨:谨小慎微
尝:曾经
微行:出行不让人知道
偶:恰遇
就:到
亟:急切;紧急
方:才
自:从
及:到
即:如果
第:只是
以:按照
对:回答
故:所以
就:到
诘:责问
谢:谢罪
以为:认为
忠实:忠诚
第二篇:晏殊诚实文言文翻译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殊诚实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晏殊诚实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晏殊诚实》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赋:此指诗词。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⑥燕:同“宴”。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⑨肆:店铺。⑩除:授官。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⒀质野:朴实。⒁须:会。
《晏殊诚实》参考译文
晏殊是童生时,张知白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前往考试。晏殊一见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草稿还在,请另外命一个题目。”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瞒。等到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好地方/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地方。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王帝给太子选讲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任命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进见回禀,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关上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就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
第三篇:鲁学士祝寿文言文翻译
《鲁学士祝寿》讲的是一件别人去拜寿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鲁学士祝寿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鲁学士祝寿原文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之?”赵曰:“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WWw。sLKj。oRG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鲁学士祝寿翻译
赵司成,号类庵,京城人士。有一天经过鲁国学士的家,鲁学士问他:你要去哪里啊?司成说:我想起今天是西涯先生的生日,去给他祝寿。鲁学士说:那我应该和你一起去,你带了什么礼物?司成说:2张手绢。鲁学士说:那我也带这个。进屋找了半天,没有手绢,想了半天,想起家里有人曾经给的鱼干,就叫家人去拿,家人回报吃剩一半了,鲁学士想了想家里也没有别的东西,就带着这半条鱼干和赵司成一起去了。西涯先生炖了鱼买了酒,和他们喝的很开心,谈论事情,相互唱和,直到吃完。
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1留
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
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
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4调
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5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第四篇:鲁人窃糟文言文翻译
鲁人窃糟文言文是刘基的作品!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鲁人窃糟文言文翻译的更多内容吧!欢迎阅读!
鲁人窃糟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
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
⑤仕:做官。
译文:
客人中有一个喜好佛教的人,每当和人们谈论道理,必定用他那一套佛家的说教凌驾于人,欣欣然自以为有独特的心得了。郁离子对他说:“从前鲁国人不会酿酒,只有中山人善于酿造千日的好酒,鲁国人寻求酿酒的方法,没有得到。有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从酿酒作坊里,窃取了那里的酒渣拿回家,用鲁国的酒浸泡那酒糟,便对人夸耀说‘这是中山的好酒啊。’鲁人喝了它,都认为真是中山的酒了。一天,中山酿酒作坊的主人来了,听说有了酒,便索要来,喝了一口,吐出来笑着:‘这是用我的酒糟泡过的酒啊!’现在,你在我面前炫耀佛家的道理或许可以,我恐怕真佛会笑话你窃取了他的酒糟
【练习题】
【小题1】下面一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3分)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酒 唯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鲁 人 求 其 方 弗 得。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A.主酒家()
B.以鲁酒渍之()
C.索而饮之()
D.今子以佛夸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小题4】本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3分)
【小题2】主管、掌管浸泡索要、索取夸耀
【小题3】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2分)
【小题4】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
第五篇:鲁人欲徒越文言文翻译
鲁人欲徒越的文言文的原文比较简短,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原文的内容是什么吗?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原文
鲁人欲徙越①
鲁人身善织履②,妻善织缟③,而欲徙于越④。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⑤,而越人跣行⑥;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⑦。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
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屦(jù):句。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草鞋。
3.缟:白色的绢。
4.越:春秋时期越国,在今浙江。
5.履:鞋,此处作穿鞋解。
6.跣(xiǎn):赤脚。
7.被(pī):同“披”。
译文
鲁国有个人自身善于做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缟,然而(他们)却想要迁徙到越国。于是有人对他说:“你一定会受穷的。”鲁国人就问:“为什么?”那人说:“鞋子是用来穿的,但越国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戴的,但越国人披头散发的。你们虽然有专长,但迁徙到毫无自己用武之地的国度,想要不受穷,这可能吗?”
说明
①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莽撞从事。
②做生意特别要了解各种顾客的需要。
③凡事应从实际出发,忽视客观情况,盲目行动不会有好结果。
④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客观的要求,只凭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结果必定是失败的。—《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读写》
要点导引
这则寓言以鲁人身怀绝技却要去无用武之地的越地的故事,表明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客观的要求,只凭主观臆断,结果必定是失败的。
这则寓言构思巧妙,以“善织屦”,与“跣行”相对,以“善织缟”与“被发”相对。这样“欲使无穷,其可得乎”的结论便水到渠成了,使读者在哑然失笑之余,对其所述之力心悦诚服。
鲁人徙越故事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一个“鲁人徙越”的故事。故事说:
鲁国京城住着一对夫妻,男的善于编草鞋,女一善于织白绸子,两口子兢兢业业,日子过得还不错。他们听说越国是个鱼米之乡。有一天,两口子想要搬到越国去谋生,便收拾这具行李。邻居看见了,劝告他们说:“不要到那里去,去了,你们会受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
邻人说:“草鞋是给人穿在脚上的,可是越国教师都是水乡,越人从小就关脚板走路,不用穿鞋。绸子是为了做帽子给人戴在头上的,可是越国经常有暴雨,越人个个蓬头散发,从不戴子。你们的手艺固然不错,可是去到一个用不着这种手艺的国家,手艺一点儿也用不上,怎么不受穷呢?”
“鲁人徙越”这个故事,说明鲁国的这个鞋匝夫妇,产了解越国的生活习惯,只身的手艺和想当然,就要搬到陌生的越国去谋生。他们不懂得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转移的,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单凭老经验和主观愿望是要碰壁的。倘若不是邻人相劝,改铸成大错,穷迫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