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木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论文
土木工程是人类 历史 上年代最久远的“技术 科学 ”,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活动,土木工程的实质是生产的过程,是一种技术过程。以下是“土木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土木工程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土木工程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技术 经济 与 艺术 统一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 发展,土木工程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土木工程共有六个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
通过一个学期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学习,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土木工程涵盖的广泛,体味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领悟了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的重大责任。当然,我们不能沉浸于现已取得的辉煌成就,止步不前。我们还应当与时俱进,去挖掘,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在此,作为一名 中国 未来的土木工程师,我想结合土木工程的历史,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形势,谈一谈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My knowledge about civil engineering has been broadened since I became a student of Tongji University.Civil engineering is a form of human activity.Human bEings pursued it to chang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Ir own benefit.Buildings, transportations,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s are all included in civil engineering.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has a long history.Our seniors had left a lot of great constructions to us.For example, Zhao Zhou Bridg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our Chinese civil engineering masterpieces.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300 years and is still service at present.Civil engineering has been so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A lot of new bridge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 many greater plans are under discussion.China is a large county.And she is still well developing.So this era will be both exciting and rewarding for the Chinese Civil Engineers.And of course, civil engineering’s future is promising.However, civil engineers will be facing more complex problems.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a lot of deteriorating infrastructures.We should prepare for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disasters.To meet grow needs in the future;we should also try to all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s.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we will have to develop innovative and enterprising skills.And we should choose a way that we can go continuously.Hazard Mitigation may be a great choice.Not only can it save money in the long run, but also avoid getting into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in which we have to rebuild all the broken buildings.And we should also use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s when designing or constructing new buildings.Well, to be a brilliant civil engineer is not easy.Today, engineering is a synthetic system.It not only depends on traditional mechanic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advanced science.So Physics, Chemistry, Material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perhaps more are all in our civil engineering program.To be a good civil engineer, we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apply the knowledge, to design a system, a component, or a procedure of construction.We should also be able to conduct experiments and explain the results.Furthermore, an engineer never works alone, so we shall cooperate with working team, and try our best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I’m very glad to be a student in this wonderful field.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be a successful civil engineer,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our motherland.1.对土木工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
1.1.1古代土木工程
古代土木工程具有很长的时间跨度,它大致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前后约7000年。在房屋建筑、桥梁工程、水利工程、高塔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些文明古国的不少传世杰作,至今巍然屹立。譬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公元6世纪建成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于1991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为世界上地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1.1.2近代土木工程
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前后约300年时间。在此期间,建筑材料从以天然材料为主转向以人造材料为主,建造理论也从主要以 总结 长期建造经验向重视科学兼顾经验转变。建造技术方面,一些性能优异的大型机械伴随着各种极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能建造结构复杂或所处环境恶劣的土木工程。期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帝国大厦和金门悬索桥,至今仍不失为伟大的土木工程。
1.1.3 现代 土木工程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20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土木工程在建筑材料、结构理论和建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进步。
建筑材料方面,高强度混凝土、高强低合金钢、高分子材料、钢化玻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上。结构理论方面,利用 电子 计算 机强大的运算和绘图能力。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更加符合结果的实际情况,使得在结构设计上更为可靠。对于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机—电—计算机的一体化,施工过程中,不论是上天、入地还是翻山、下海,都已不是施工的障碍了;而焊接技术的普遍使用,也使得钢结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土木工程造就的举世瞩目的建筑有:我国台北的国际 金融 中心,上海金茂大厦,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石油大厦双塔楼,法国的诺曼底斜拉桥等。
1.2对土木工程的现状的认识
现今的土木工程,正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
公共和住宅建筑物要求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燃气、供电等现代技术设备日益结合成为整体。
工业 建筑物则要求恒温、恒湿、防微振、防腐蚀、防辐射、防火、防爆、防磁、防尘、防高(低)温、耐高(低)湿,并向大跨度、超重型、灵活空间方向发展。
另外,高层建筑大量兴起,地下工程高速发展,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大量出现,并逐步实现 交通 运输高速化、水利工程大型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具备更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条件,如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型水利工程。
1.3对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认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急切关注。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这一大好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空前难得的施展才干、向国际水平冲击的良好机遇。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交织、“创新”与“循旧”相争的时代,如何把握世纪之交时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是对我们跨世纪一代人的严峻挑战。
2.我的感受和认识:中国的土木工程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的土木工程有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项大资源被13亿一除即变得微不足道,而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成了大问题。”刘西拉教授此语切实道出了我国的困难之所在。我国的煤、石油、天然气、水、森林总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能源、教育、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四大严酷问题。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而土木工程,也必当立足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放眼世界,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先进,而现今资料表明:未来美国要投入16000亿美元来解决已建工程的不安全状态,譬如,氯离子所引发的建筑锈蚀等等。作为当代土木工程师,在传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多多吸取已出事故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创新改良,实现可持续发展。
2.1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
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Seohae桥和Youngjong桥、美国Commodore Barry桥和加拿大Confedration桥等。
像这样,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2.2合理利用 自然 资源,注重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后代并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条件下,满足当前的需要”。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则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土木工程师主动做到节能节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砖墙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可以使用节能保温型的多孔砖或复合墙体作为墙体材料,达到冬季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太阳能、地下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用量的减少。
另外,对既有建筑的再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方面,上海已经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量不用的厂房,很多已经转变为展览厅、办公楼、艺术家工作室等。这样的改造再利用,既符合现代使用的要求,又节约了能源,避免了浪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2.3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和绿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每年拆除的废旧混凝土,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旧混凝土等均会产生巨量的建筑垃圾。我国每年的施工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达4000万吨,产生的废混凝土就有1360万吨,清运处理工作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此外,我国是20年来世界水泥生产的第一大国,而这本身是一项高耗资源、高耗能、污染环境的行业。
与其他材料相比,钢材和再生混凝土较为符合绿色建材的标准,应当大力发展这样的绿色建材。
对此,日本的爱知世博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材料方面,世博会的各种建筑材料表面上看很高档,但是很多都是废物利用。许多木版都是由建筑用木材废料加工而成,到处摆放的坐椅,是电视机壳粉碎后制成。丰田展馆内壁由回收的废纸加工而成,长久会场日本馆,既追求了人与自然和谐,也节约了经济开支,所使用的大部分钢材和木料,都可以回收利用。同时,竹壁的优越性在3到9月爱知的酷暑也显现无遗。竹子本身的性能大大降低了室内温度,空调的使用也明显减少。这一点给了我众多的思考:在建筑选材方面,在合适之处应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节约开支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与建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日本爱知世博会长久手会场,茧状日本馆为减少热负荷,利用墙面绿化、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和间伐木材(森林中被砍掉的细木材)实现了环保功能。以“自然的智慧”为主题的爱知世博会,展馆建设大量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突出环保性和功能性,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美的孜孜追求。而这,也应当是未来土木工程师要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我国建筑中,李国豪教授设计的扬浦大桥也堪称经典。引桥部分的螺旋式上升结构,节约人民币数亿元,是土木工程实现 经济 性可持续 发展 的典范。
当然,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味地追求节省,而是要寻求一种最合理的中间状态,既要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创意,也要追求完美的技术经济指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我们依旧还是要创造经典,但是绝不能建立在挥霍金钱,建立在耗费更多的资源、能源的基础之上。现今,建筑世界已经进入到生态美学的时代,注重文化、生态、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性化、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当代工程师的着眼方向。
3.身边的土木工程实例
我已经在上文中提及了许多土木工程实例。也述说了我对它们的一些认识。下面,我想注重谈一下对苏通大桥的了解。
苏通大桥连接苏州与南通两座古城,如今正在显露雄姿。这座全长32.4公里的大桥,是在建中的世界第一大桥。
据苏通大桥建设副总指挥何平介绍,苏通大桥由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大桥总投资约64.5亿元,预计2008年底建成。苏通大桥的建设过程将攻克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并创造四个世界之最。
最大主跨。苏通大桥为斜拉桥。斜拉桥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修建。世界上已建成的各类斜拉桥有200余座。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跨径斜拉桥为主跨890米的日本多多罗大桥,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主跨1018米,苏通大桥跨径1088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径斜拉桥。
最深基础。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
最高塔桥。目前已建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钢塔,苏通大桥塔为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比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桥塔高6米,为世界最高的桥塔。
最长拉索。苏通大桥最长拉索为577米,最大重量为59吨,比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交通 部总工程师凤懋润说,苏通大桥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将成为 中国 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
4.土木工程专门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四要素”,即知识结构、实践技能、能力结构以及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
知识结构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首先,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必定有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并且,在熟悉了解 自然 科学 的基础之上,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也必不可少。
其次,优秀工程师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工程数学、流体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都要有扎实的理解和较强的应用能力。
第三,还要有深入的专业知识。不论是从事铁道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还是建筑工程,每一个工程师都要对所偏重行业有着先进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走在世界的前列。
土木工程离不开实践。因此,工程师要具备高超的实践技能。譬如:制图技能、计算 机应用技能、工程测量技能和结构检测技能等。
作为土木工程学院的本科学生,我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掌握好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技能,珍惜每一个上机实习的机会,并在大学物理实验、材料实验和结构实验中掌握一般结构实验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结构检验的技能,做好技术实习、课程设计,争取在结构设计大赛中获奖。
此外,工程师与科学家的不同在于不仅受到自然 规律 的制约。还会受到社会规律的约束。工程技术人员的的每个工程方案的完成都是某种“社会活动”,绝不可能靠一个人在房间里单独完成。因此要有足够的能力与社会打交道,遵循好社会规律。
在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从学习中提升工程能力,在学生工作中提升管理能力,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中培养出科技开发能力并在表达能力和公关能力上多下工夫。
不过,这些技能还构不成一个真正有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工程师。因为工程师最重要的是具备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和思想品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身祖国的事业。为了国家的荣誉,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具备唯物辨证的思想方法,有蹋实、严谨、苦干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土木工程师。
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譬如国内的不少高层建筑(包括上海的环球 金融 中心),其工程设计几乎全部由国外承担,钢材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工程总承包也大多由国外承担,只有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等工作由国内单位承担。获得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实现工程建筑的国产化,赶超国际水平,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完成!
作为祖国未来的土木工作者,我将努力做到:
1.达好基础,学好外语,承认不足,不甘落后,不断在创新、质量和美学上下工夫。
2.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敢于参与国际大赛并获得奖项;
3.工作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考虑由于人口负担过重造成的能源不足、水资源和耕地缺乏。特别注意不使西方发达国家在他们发展过程中由于当时对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造成的错误与严重后果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
我将不断提升能力,鼓足干劲,与其他同学一道,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土木工程发展之路,共同将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第二篇: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土木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已经出许多分支,通过对本学期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初步了解,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土木工程涵盖的广泛,体味了前人取得的成就,当然,我们不能沉浸于现已取得的辉煌成就,止步不前。我们还应当与时俱进,去挖掘,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在此,我想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形势,谈一谈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交织、“创新”与“循旧”相争的时代,如何把握世纪之交时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是对我们跨世纪一代人的严峻挑战。人口、能源、教育、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四大严酷问题。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而土木工程,也必当立足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放眼世界,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先进,而现今资料表明:未来美国要投入16000亿美元来解决已建工程的不安全状态。作为当代土木工程师,在传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多多吸取已出事故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创新改良,实现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后代并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条件下,满足当前的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则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土木工程师主动做到节能节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作用。另外,对既有建筑的再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方面,上海已经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量不用的厂房,很多已经转变为展览厅、办公楼、艺术家工作室等。这样的改造再利用,既符合现代使用的要求,又节约了能源,避免了浪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世界上每年拆除的废旧混凝土,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旧混凝土等均会产生巨量的建筑垃圾。我国每年的施工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达4000万吨,产生的废混凝土就有1360万吨,清运处理工作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此外,我国是20年来世界水泥生产的第一大国,而这本身是一项高耗资源、高耗能、污染环境的行业。与其他材料相比,钢材和再生混凝土较为符合绿色建材的标准,应当大力发展这样的绿色建材。对此,日本的爱知世博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材料方面,世博会的各种建筑材料表面上看很高档,但是很多都是废物利用。这一点给了我众多的思考:在建筑选材方面,在合适之处应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节约开支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与建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味地追求节省,而是要寻求一种最合理的中间状态,既要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创意,也要追求完美的技术经济指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我们依旧还是要创造经典,但是绝不能建立在挥霍金钱,建立在耗费更多的资源、能源的基础之上。现今,建筑世界已经进入到生态美学的时代,注重文化、生态、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性化、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当代工程师的着眼方向。参考资料: 《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英)斯科特(Scott,J.S.)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木建筑文献检索与利用》 肖友瑟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总论》 丁大钧,蒋永生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木建筑工程概论》 王继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木工程学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土木工程学报编辑部 《土木工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土木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土木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年第25期土木工程是人类历史上年代最久远的“技术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活动,土木工程的实质是生产的过程,是一种技术过程。土木工程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已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学科,我们正在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木工程发展之路,将我国土木工程事业推向新的高潮!1对土木工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1.1古代土木工程古代土木工程具有很长的时间跨度,它大致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前后约7000年。在房屋建筑、桥梁工程、水利工程、高塔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些文明古国的不少传世杰作,至今巍然屹立。譬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公元6世纪建成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于1991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为世界上地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1.2近代土木工程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前后约300年时间。
在此期间,建筑材料从以天然材料为主转向以人造材料为主,建造理论也从主要以总结长期建造经验向重视科学兼顾经验转变。建造技术方面,一些性能优异的大型机械伴随着各种极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能建造结构复杂或所处环境恶劣的土木工程。期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帝国大厦和金门悬索桥,至今仍不失为伟大的土木工程。1.3现代土木工程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20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土木工程在建筑材料、结构理论和建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进步。建筑材料方面,高强度混凝土、高强低合金钢、高分子材料、钢化玻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上。结构理论方面,利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绘图能力,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更加符合结果的实际情况,使得在结构设计上更为可靠。对于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机—电—计算机的一体化,施工过程中,不论是上天、入地还是翻山、下海,都已不是施工的障碍了;而焊接技术的普遍使用,也使得钢结构的发展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4对土木工程的现状的认识现今的土木工程,正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公共和住宅建筑物要求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燃气、供电等现代技术设备日益结合成为整体。工业建筑物则要求恒温、恒湿、防微振、防腐蚀、防辐射、防火、防爆、防磁、防尘、防高(低)温、耐高(低)湿,并向大跨度、超重型、灵活空间方向发展。
另外,高层建筑大量兴起,地下工程高速发展,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大量出现,并逐步实现交通运输高速化、水利工程大型化。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具备更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条件,如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型水利工程。1.5对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认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急切关注。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这一大好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空前难得的施展才干、向国际水平冲击的良好机遇。同时,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交织、“创新”与“循旧”相争的时代,如何把握世纪之交时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是对我们跨世纪一代人的严峻挑战。2我的感受和认识:中国的土木工程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的土木工程有自己的特殊性。人口众多的中国,煤、石油、天然气、水、森林总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能源、教育、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四大严酷问题。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而土木工程,也必当立足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九年级政治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第三框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学习目标:(用着重符号标明重点或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
能力目标: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三、课前感知:
1、可持续发展含义、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的和谐,实现()与()相协调,坚持走生产()、生活()、生态()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观念——()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社会和()的责任。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口(),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这一重大战略。要把控制()、节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
3、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在()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探索()与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不断调整和改善(),实施大规模()工程,严格控制()排放总量,治理()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不断增强是()的能力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
22、(10分)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表1 我国有关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16.0% 煤炭
1.8% 石油
0.7% 天然气
表2 生产1美元产值平均消耗原油比较
发达国家 211克日本 130克中国 800克
(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
(2)依据表
1、表2说明我国应实施什么战略?请你谈谈对这一战略的理解。(8分)
【老师指导】:解题思路:
五、达标检测
1、据报道,我国有关部门作出决定:从2001年到2010年,将北大荒的3000万亩耕地重新变成茫茫林海,实现退耕还湿地300万亩。这一决定
A、违反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使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能环节我国粮食过剩的压力,使粮食价格下降
D 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某校初三学生举办了以“环保行动”为主题的小论文征文活动,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行为有
A、使用一次木筷B、个同学寄去纸质货卡
C、将废电池进生活拉圾箱内 D、利用家中的旧衣物、剩布头等,做成布袋子,实行绿色购物
3、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所方面的,对中国生态环境构成呢感最大的威胁的是
A.来自工业的废气物B.来自北方干旱少雨
C.来自人口的压力D.人们环境意识的4、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①对外开放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0年5月16日出台的《攀枝花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2015年,全市林业年产值、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的年纯收入,从2009年的9.08亿元和610元,分别提高到20亿元和1200元;到2020年全面完成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把攀枝花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国家级森林城市。这表明我市
①重视林业的发展,减少工业生产和污染②重视环境保护,减缓经济发展
③重视环境保护,力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6、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需要坚持()
①科教兴国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以教育为中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有人将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改为“两岸难闻猿啼声,轻舟难过垃圾山”。改写的诗句反映出我国
A.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极为严重B.环境破坏比较突出
C.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改善D.长江流域野生动物已经绝迹
8、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发展经济的任务非常重;另一方面,环境压力也十分大。而环境压力主要是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的。请问:
(1)我国应落实什么战略、什么国策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怎么做?
(3)珍惜资源、人人有责。目前,我们家里一般都有饮水机、电视机、空调、电脑、打印机之类的家用电器。请你就其中一种电器的使用,写出2点”节能小窍门“。
第五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说课稿)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说课稿)
城关街道南苑中学 魏秀珍 2013-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七大方面进行简单的讲解。
一、首先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主要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等内容,我研说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向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的主题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共设置了两个项目的内容:第一个项目“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主要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正确选择,是我国的战略决策;第二个项目是“我们在行动”,主要讲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对公民的要求。第一个项目是第二项目的铺垫。我所说的第一个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层次“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并对这些状况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第二个层次“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选择”,是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进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整节课内容是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进行,沿着“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编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学生通过前面8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习,认识到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为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正确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付诸行动,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这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融入社会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而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知识目标:通过对具
体材料的分析,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严峻性;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中,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是本课的重点。因为人口、资源、环境国情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走可持续发展战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关系。从理论本身的抽象程度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抽象程度较高,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学情分析:为了顺利实现课标和教材预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就要进行学情分析。在认知方面,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只是一些浅显的认知,特别是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理解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还有一定难度,而现实生活中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随处可见,理论与现实反差大,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困惑。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由于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缺乏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多观察和思考,分析与交流,并及时给与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真正能够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三、教学模式: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潍坊市生态育人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活动化、活动系列化,进行情境教学,设计各种情境导入、导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走近生活、拓展提升,通过不同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到理性的认识,达到知行统一、明理践行。
四、教学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2——3分钟)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导入新课,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这一环节我以“地球的三声叹息”导入新课,拟人化的语言生动形象,触动学生内心,激发学生思考和感悟,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有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引出这节课研讨主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节二〗自主学习明确问题,(约5分钟)这是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内容,抽出两个小组代表写在黑板的两侧便于课堂有
效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自主预习的综合检测。〖环节三〗情境导学 合作探究(约20分钟)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尝试解决,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的目标。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一: 探究人口问题的严峻性
以三幅图片、两组数据了解世界人口状况和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设置问题:查一查: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议一议:以上特点反映了我国存在什么问题?它有哪些影响? 想一想: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我们以该怎么办? 活动二:探究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通过数据进行“关于一次性筷子的探讨”
1、你和你的家人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2、你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制成的吗?
3、你是否想过,使用它会给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那些危害呢?
通过表格感悟,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探究我们是怎样利用这些资源的?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紧迫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充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活动三: 探究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展示学生课前自拍的四副图片:魏家庄村东头的垃圾和白色污染、某工厂废水排放、弥河某处的臭水、沂山路上烧烤漫画,老师还准备了一副:“可爱的企鹅”。学生合作探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参与社会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既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巩固了学习成果,还有利于指导学生今后的行动,从而健康成长。
〖环节四〗情境体验 走近生活 约10分钟 请大家一起欣赏“变了味的古诗”,通过点拨归纳 提炼升华,得出结论: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我们该怎么办?在这里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综合归纳、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欣赏古诗这种轻松愉快地方式突破本课的难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同时理解运用将知识系统化。〖环节五〗 课堂检测 拓展提升(约5分钟)
人——从——众的人口变化、森——林——木资源变化,以及当今社会洪水、干旱、地震、沙尘暴、泥石流等等极端天气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早日实现18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五、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要点明确、掌握牢固,收到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示。
六、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评价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评价,还要对情感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内容围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质疑释疑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评价。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多元化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会适时激励小组后进生,让后进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以加分的方式鼓励。合作效果特别好的小组我会额外加分,激励小组间的竞争。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力求打造高效、活力、开放的思品课堂。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我们更方便地利用共享的网络音像视频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班班通”增强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思想品德课教学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时政性,在教学中,把当前的时政热点与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关注、讨论。这样既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更有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校本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校园和教室环境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召开“美化校园”、“我爱我校”主题班会,我校花圃的宣传标语、横幅等打造环保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学生自身资源是指教师课前有计划、有指导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或探究活动,如讨论、辩论、办主题手抄报、主题演讲、发倡议书、走访座谈等等。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