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设计(共5篇)

时间:2019-05-15 14: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数学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篇:高一数学教案设计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一数学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一: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1、2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

(A)2个元素(B)3个元素(C)4个元素(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 b∈Z)的数,求证:

(1)当x∈N时, x∈G;

(2)若x∈G,y∈G,则x+y∈G,而 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a∈Z, b∈Z)中,令a=x∈N,b=0,则x= x+0* = a+b ∈G,即x∈G

证明(2):∵x∈G,y∈G,∴x= a+b(a∈Z, b∈Z),y= c+d(c∈Z, d∈Z)

∴x+y=(a+b)+(c+d)=(a+c)+(b+d)

∵a∈Z, b∈Z,c∈Z, d∈Z

∴(a+c)∈Z,(b+d)∈Z

∴x+y =(a+c)+(b+d)∈G,又∵ 不一定都是整数,∴ = 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二:函数的概念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函数的概念指的是函数的概念及符号 的理解,理解它关键就是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学生已经学过了集合并且初中对函数的概念已经作了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函数的概念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基本初等函数和函数模型等内容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实例领悟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区间的概念;

2、目标解析

(1)理解函数的概念就是指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区间的概念就是指能够体会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函数的概念及符号 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函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况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其中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转化为具体。

【教学过程】

问题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 h=130t-5t2.1.1 这里的变量t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变量h的变化范围是什么?试用集合表示?

1.2 高度变量h与时间变量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若是,其自变量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正确理解让学生体会用解析式或图象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的一个高度h与之对应。

问题2:分析教科书中的实例(2),引导学生看图并启发:在t的变化t按照给定的图象,都有唯一的一个臭氧层空洞面积S与之相对应。

问题3:要求学生仿照实例(1)、(2),描述实例(3)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得到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概况的能力。

问题4:上述三个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函数,那么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分析,函数还可以怎样定义?

4.1 在一个函数中,自变量x和函数值y的变化范围都是集合,这两个集合分别叫什么名称?

4.2 在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A→B中,集合A是函数的定义域,集合B是函数的值域吗?怎样理解f(x)=1,x∈R?

4.3一个函数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如果给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那么函数的值域确定吗?两个函数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例题】: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

(3)(4)

分析:求定义域就是使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所构成的集合;定义域一定是集合!

例2已知函数

分析:理解函数f(x)的意义

例3 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 相等?

例4 在下列各组函数中 与 是否相等?为什么?

分析:(1)两个函数相等,要求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都一致;

(2)用x还是用其它字母来表示自变量对函数实质而言没有影响.【课堂目标检1测】

教科书第19页1、2.【课堂小结】

1、理解函数的定义,函数的三要素,会球简单的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

2、理解区间是表示数集的一种方法,会把不等式转化为区间。

第二篇:高一数学必修1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高一数学必修1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高一必修

教案设计)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再别康桥说课稿(高一必修教案设计)”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篇目——《再别康桥》。(课件展示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点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契合了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诗歌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诗坛的一棵常青树,因为它始终回荡着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2、、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以上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2)、能力目标:

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3)、情感目标:

3、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领悟诗情,赏析诗歌画面、诗意美。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与学法

由于高一年级学生对诗歌鉴赏尚处起步阶段,因而在课堂上,老师应将鉴赏搞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愿听爱读,积极主动地鉴赏作品的习惯。加上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2、问答欣赏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进行赏析并对重要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进行审美体验。

4、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它音形色兼具的特点,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以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把握课堂内容。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三篇:高一数学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的是必修一的内容,试卷的题型着眼于考查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整份试卷难易适中,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选择题所考察的知识点涵盖了以下几大部分

1.集合的基本运算,以及集合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综合题。这部分难度不是很大,比较容易得分,但是需要学生认真理解题意,不能因为马虎而失分。

2.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的判断。函数是高考考察的重要部分,而且所占分值比重较高,难点就是考察函数的上述性质,并且将函数跟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同一类的题型都有专门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是有法可循的,平时尽量多见识一点相关考题,那么在考试中就会游刃有余了。

3.指对数函数。在高考中是必考的题型,函数比较大小,作为一道选择题出现,难度适中。但是基础知识必须学扎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学生们在一些关键知识上存在漏洞,致使后续学习存在一定的障碍;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数学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四篇:高一三视图教案设计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投影和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一方面它是对上一节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再一次强化,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是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和训练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三视图部分也是新课程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常常结合给出的三视图求给定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设置在选择或填空中。同时,三视图在工程建设、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为学生进入高一层学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观察、思考”中所提出的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态度,养成工作、学习细致、严谨的良好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在作图中体会三视图应遵循的“长对正、高对齐、宽相等”的原则。2.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也就是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

四、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知识是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空间思维难度较大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和启导式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启发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同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更直观性和启发性的了解,解决了教室“口说无凭”的尴尬情况,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从横、侧、远、近、高低等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庐山的话,会有不同的景象。但作者仍然觉得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为什么呢?从数学的角度来看,问题出在哪里呢? 启示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角度来观察,这样才能把握它的结构特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内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问题1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在学习三视图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投影的有关概念。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可以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我们把光线叫做投影线,把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个投影面。

如下图,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人们运用中心投影的方法进行绘画,画出来的美术作品与人们感官的视觉效果是一致的。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投影线正对投影面,叫正投影,否则叫斜投影。平行投影下平行于投影面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与影子是完会相同的。

设计意图:介绍有关概念,为三视图的学习做铺垫。

问题2 三视图的概念

正如前面所说,要较好地把握几何体的形状的大小,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角度观察。通常,总是选择三种正投影。以长方体为例价绍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说明正视图即主视图,侧视图即左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介绍三视图概念,指出正视图、侧视图即是初中所学的主视图、左视图,为下面的识图、作图打下基础。问题

3三视图的尺寸大小间的关系与联系

正视图与俯视图都体现形体的长度,且长度在竖直方向上的对正的,称长对正。正视图与侧视图都体现形体的高度,且高度在水平方向上是平齐的,称高平齐。侧视图与俯视图都体现形体的宽度,且同一形体的宽度是相等的,称宽相等。

设计意图:了解三视图在形状、大小方面的联系,使学生能较准确地作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问题4 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1)、上图中的三个几何体叫什么?圆柱、圆锥、球都属于哪一类几何体?旋转体中还有其他什么代表图形吗?

(2)、你能画出这三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3)、从这三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你能找到一些旋转体三视图的特征吗?

解答:旋转体一般正视图与侧视图是一样的,且俯视图中有圆。

设计意图:了解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为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几何体三视图奠定基础。问题5 画三视图

了解了几何体的长、宽、高在三视图中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作出几何体的三视图了。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例题1

例题2

练习

教师演示例

1、例2,学生做练习1,并讲评。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被线档住的轮郭线和棱不用标出来,尺寸不作严格要求,但要理解三视图中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练习,进面讲评,达到突出画三视图这个教学重点的目的。问题6

小结

谈谈对三视图的认识;

想想自己还有哪些方面没有熟练掌握?课下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且在课下弥补,将疑惑解除,通过设置选做题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作业安排: P15 练习题1 P20习题1.2 A组1

第五篇:人教版高一必修《师说》教案设计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现了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可以说从师学习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中唐时期的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文章《师说》中就为我们深刻探讨了这一话题。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柳宗元《捕蛇者说》、韩愈《马说》、周敦颐《爱莲说》等带“说”的文章,那么“说”这种文体有何特点呢?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问:大家通过预习,谁来回答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

二、师生朗读,涵咏其中

(1)教师示范朗读、背诵

(2)学生自读(2分钟。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和语势。)

(3)学生代表朗读,师生共同纠正(3人,每人一段)

(4)教师领读,学生感悟。

(5)学生代表朗读(还是原来的三名同学)

(6)学生齐读课文

初步感知: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一)总论从师的道理(正面陈述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标准)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正反对比论证)

(三)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举例论证)

(四)说明写作原因

三、第一段(正面陈述)

(一)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解决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二)通过朗读,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2)概述教师职责和任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表明从师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终不解矣。

(4)提出择师标准和原则: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四、第二段(正反对比论证)

本段以感叹发端,携着批判的锋芒。“师道”唯其失传“久矣”,则今日扭转世风更难!

(一)此段与上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解决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二)第二段三组对比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择师教子,自身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论点

对 比 双方

双 方表 现

对比角 度

最终结果

作者态 度

师道之

不传也

久矣!

欲人之

无惑也

难矣!

古之圣人

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圣益圣

反问语 气

今之众人

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愚益愚

择师教子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小学而大遗

否定责备

自身耻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尊卑贵贱

与智力高

下成反比

强烈讽刺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五、第三段(举例论证)

圣人从师学习,转益多师

新型的师生、师道关系

六、写作动机(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介绍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课文最后一段鼓励李蟠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以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七、课外拓展

1、韩愈强调的“师”和今人有何不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的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2、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有何局限性?

对教师职责的明确规定/择师的态度和标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局限性:学的是“六艺经传”,习得是儒家之“道”

八、熟读课文,力争背诵。

完成课时作业

下载高一数学教案设计(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数学教案设计(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2013年2月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

    死水(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了解反讽手法。2、过程与方法:提高读诗的能力,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品味“死水”的象征意义。3、情感、......

    八年级数学《同类项》教案设计(共5则)

    《同类项》教案设计 河南省新蔡县化庄中学 张菲菲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设置的生活实际情景中,让学生去认识、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在通过事物归类的......

    高一数学

    如何科学合理的学习高一数学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篇一: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九年级,学科 :数学。篇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 县木井乡中学篇三......

    高一数学作业规划(共五则)

    高一数学作业规划 一、作业的目的分析 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及时复习课堂上的内容,掌握数学中的技巧。 二、高一下学期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统计思......

    高一数学备课组总结(共5则)

    2012-1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数学备课组总结组员:陈新春 葛贻文 林源 彭焕明 江忠华 丁建华 冯敏高一数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

    14年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共五篇)

    14年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如何复习数学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的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