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的发展心理学论文

时间:2019-05-15 14: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身的发展心理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身的发展心理学论文》。

第一篇:自身的发展心理学论文

人无完人,一个人身上,既有优点,同时也会有缺点。但是这些并不能阻碍你成功的道路。那么怎么写一篇论文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自身的发展心理学论文

一、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有利于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他人的真诚、接纳和同理心可以使我们获得成长。因为,当人们被接纳和获得奖赏时,他们就会以一种更关爱的态度对待自己。当人们以同理心倾听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倾听对方内心的感受。那些关注他人的个体更能体验到社会的支持,更能享受生命并有效应对压力。朋辈心理辅导在实施中是以真诚、关注、尊重为基础的,因此受过训练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能给对方带来真诚、关注和接纳。罗杰斯通过经验还发现,人的本质是积极的、向前发展的、建设性的、现实的、值得信赖的。人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些特性,是因为人的内部存在一种要向完美发展的先天性倾向性,罗杰斯称这种倾向性为实现倾向性。每个有气息的有机体内部都有这种实现倾向性。柳圣爱认为,这种实现倾向性存在于个体的内部,它促进个体不断地扩张、延伸、发展、成熟、奋发。因为它的动力来源于自身内部的动机,因此,它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和自主能力,而且最终可以实现自我。因此,朋辈心理互助辅导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二、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体现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在助人自助的同时使学生彼此间开始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增强了他们应对挫折、解决问题和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避免了各类心身疾病和危害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美国学者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也表明,朋辈心理互助辅导虽然提供了一种非专业的辅导服务,不能取代有资质证书的专业咨询与辅导,但却是美国学校教育尝试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一)朋辈心理互助辅导调动了学生自我反思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实现自我的身心成长是减少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根本保证。因为愉悦的心理气氛,团结、向上、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乐观、宽容和具有创造性,从而能够愉快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不适。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成员在活动组织、开展与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咨询者,既需要大家互相协助和学习,又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活动与咨询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逐渐调整、确定整个活动计划的实施和确保咨询的效果。对于朋辈心理互助成员,在督导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更需要通过对自我进行不断地反思,用强有力的自身感受、体会和经验去帮助其他同辈同学调整行为,驱散心灵的雾霾。实际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就是个体的心理体验过程。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既调动了自己和同伴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了心理自助互助的能力,又突出了他们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帮助每一位同伴强健了抗压力,最终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产生。

(二)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品质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始终以人本主义的每个个体都有实现自我潜能的要求为指导,积极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为宗旨。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证明,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驱力,它能使人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拥有自信,给予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并引导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M.赛利格曼(M.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它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力量与潜能,要着重关心人积极的心理品质(见表1),它还提供了积极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另外,它一直在为每个人的终身幸福而努力,引导人们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重视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因素,能够使人更好地调控情绪,有意识地提高自我的幸福基线水平,增强生活的目标感、价值感和效能感,增强心理品质。

(三)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强化了学生主动应对危机的能力

危机应对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要锤炼,它需要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意识到关爱自我,满足自我的需要,习得积极情绪体验对自我身心健康保持的必要性。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促使同伴积极地去认识、客观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最终实现自我的身心成长。实践显示,面对复杂的社会状况,学生们在应对心理危机时,必须利用内部积极力量和外界无私支持的双向危机干预机制,才能增强他们自身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主体性。据调查,在众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中,人的认知偏差是其根源之一,此时若只采用纯粹的外界干预,其效果实际上并不理想,因为心理问题的最终解决归根结底是要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的,所以加强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有利于强化他们主动应对危机的能力。

三、如何借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发挥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性

(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施朋辈心理互助辅导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成员来自同学中间,他们处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生活、学习在学生中间,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最方便,也最容易发现周围同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成员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性,编辑不同心理健康知识主题的宣传报纸、网页等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宣传展板、漫画展等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可以在班级、宿舍组织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心理训练活动,还可以根据周围发现的心理问题编写、排演校园心理情景剧等,扩大心理影响的效能。

(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施朋辈心理互助辅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一个途径。在该课程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内人,真正调动学生上课的主观能动性。鉴于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在课堂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主要集中在心理危机识别与预防、心理健康常识、自我成长等方面。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班授课的特点,事先选择高一年级的朋辈辅导人员2~3人作为课堂上的团体和实践体验活动的实施人,经反馈,效果很好。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加强了课堂的学习效果,而且使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得到进一步的内心体验,双方的实践目标顺利实现。

(三)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实施朋辈心理互助辅导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满怀各种憧憬,对新环境既新奇又陌生,为了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变,尽快融入班级集体,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朋辈心理互助辅导可以使他们顺利适应新生活,推动整个班级学生群体形成互助、关怀和支持的氛围。据反馈,新生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平等、安全和信任,在这种氛围里,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对自我的接纳程度变高了,并开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制订合理的目标。研究结果也表明,朋辈心理辅导对于提升新生的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四、结论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抓住了人的本质是积极的、向前发展的、建设性的、现实的、值得信赖的特点,这些特点无不显示出任何个人都有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愿望和潜能。在朋辈心理辅导与咨询过程中,朋辈成员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疏导、排解同学心中的不良情绪,既实施了关注自身、成熟向上的自我心理教育,又使他们得到彼此的情感支持和经验知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随之形成。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是学生乐于接受、覆盖面广的体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一种辅导方式,它的实施和推广既增强了学生心理互助、自助和心理危机应对的能力,又提高了周围学生的心理素养,加固了学校心理安全稳定的屏障,因为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不仅心理辅导员们能真正体验到自助成长的心理快感,被辅导的学生也能感受到互助的快乐,从根本上成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

第二篇: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题目:父亲参与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影响探究 丁艳

姓名:丁艳

学号:121701007

专业: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一班

院系:经济学院

指导老师:杨光辉

日期:2013年12月1日

第 1 页

2014-5-9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父亲参与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影响探究

摘要:父亲参与是指父亲积极参加到儿童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之中,不仅指身体上的参与,还有感情和心理上的参与。我所研究的儿童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进入小学这一阶段。父亲参与儿童早期的生活,游戏和活动,参与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对儿童早期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适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测评父亲参与的质量,父亲的参与度对儿童的认知,情绪及人格的发展的影响,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父亲参与,儿童心理发展,认知行为,参与途径,一、父亲参与的概念

目前,关于父亲参与概念没有明确解释和定义。最早提出父亲参与概念的是美国学者lamb[1],他的三因素模型中,将父亲参与划分为三类:投入(engagement)、可接近(accessibility)、和责任(responsibility)。投入是指父亲直接参与照顾儿童,主要是与儿童直接的接触;可接近泛指父亲的可用性,父亲或许没有直接和儿童互动,但儿童在有需要时能得到父亲的帮助;责任是指关心儿童的幸福健康,承担有关儿童事情的责任。Lamb的三因素模型开创了研究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先河。在此基础上,Dollahite[2]等人提出了七种“父亲工作职责”:伦理道德性工作,服务性工作,发展性工作,娱乐性工作,精神性工作,指导性工作。这七种父亲职责代表了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理想状态,突出了“父亲工作”所包含的道德价值本丁艳

第 2 页

2014-5-9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质。与此同时,Palkovitz[3]也对父亲参与的概念进行了拓展和重构,提出15种主要的参与类型:交流,教导,监督,思想方面,操作具体事情,亲自照看,生活抚养,分享有趣的事情,接近,计划,共同活动,提供资源,爱,保护,情感支持。Palkovitz对父亲参与概念的重新定界,强调了父亲参与的多项性,突出了父亲参与所涵盖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而这些恰是Lamb模型所没有涉及的。Amato[4]的研究侧重父亲间接参与,在他的研究文献里强调了父亲参与以及缺少父亲参与对儿童造成的影响。他认为父亲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儿童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人力资源(即促进孩子成功或为孩子成功提供技能示范),经济资本(即提供支持孩子健康,安全,成长和成功的资源),社会资本(即提供给孩子有利的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如父母之间的关系或亲子关系)。可见,在Amato的理论框架中涉及了父亲参与的很多特点,内容和技巧。Hawkins等[5]提出父亲参与应该包括九个维度:提供经济支持,对孩子母亲的支持,管教和培养责任感,鼓励学业成就,给予表扬和情感支持,与孩子交流或聊天,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孩子读书,鼓励孩子发展才能。这九个维度囊括了父亲对家庭教育的的直接和间接地参与,比以往对父亲参与的研究更为丰富,深刻和全面。总之,父亲参与概念的形成及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研究者们都认为该领域人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以对父亲参与概念进行更深人的理解和梳理。只有弄清楚概念,才能进一步鉴别和评定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力度及作用。

二、父亲参与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丁艳

第 3 页

2014-5-9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父亲参与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我们主要阐述在游戏活动中,父亲参与互动的数量和质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从理论角度分析父亲与儿童接触的频率和质量对其早期性别角色的影响。

(一)父亲参与对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表明在婴儿期,父婴的交往和母婴的交往各有特点。父亲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来做游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促进其身体发育。据统计,做这类活动的父亲占70%,而母亲只占4%。父亲角色理论认为,父亲在儿童成长最基本的角色是作为一个玩伴,父亲的主要抚养行为是与儿童游戏。父亲比母亲更可能鼓励儿童竞争,独立和冒险。【6】父亲较多的参与育儿活动,能提高孩子的认识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以往研究表明,对儿童早期来说,父亲的情感投入,与孩子情感的联系以及给孩子提供的社会及经济资源,都与孩子的身心健康,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发展有关。【7】正是由于父亲性格,智力的一些特点,父亲与孩子交往方式的开放性,活动方式的独特性,使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可以从父亲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与多方面兴趣爱好。Lamb研究表明:儿童与母亲的关系主要建立在母亲的抚养和敏感之上,而与父亲的关系更多建立在活跃的游戏中。父亲与儿童之间属于激活关系,而母亲与儿童之间属于依恋关系。儿童在遇到痛苦时,更多是到母亲那寻求安慰,而想玩耍时,则更多地想到父亲。【8】丁艳

第 4 页

2014-5-9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大多数孩子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父亲相处。在游戏中,父亲诱导孩子积极应对困难,教给孩子正确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满足,是儿童从中对世界和社会的信心和自信,得到对人容忍和宽容的动力,帮助儿童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可见,高质量,高频率的父亲参与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二)父亲参与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二是儿童社会化的发展。性别角色是儿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性别角色是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价值期望的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的过程。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父亲在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着母亲不可替代的作用。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同性别父母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可以说,父亲的品质和行为习惯都会在儿子身上体现,而对于女孩,某些品质是她在今后生活的参照,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异性伴侣,他们对父亲的依赖和爱戴心理比男孩都强,从父爱中得到安全感。【9】父亲的性别行为榜样,是儿童性别化发展的根本保证。如果父亲是果断且具有支配性的,则男孩的男性特征较明显;如果父亲是软弱的而母亲占据支配地位,那么和女孩相比,男孩性别同一化的形成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女性特征。那些有挑衅行为的男孩子,往往有一个软弱,不起作用的父亲;而那些害羞,自卑的男孩其父亲大多专横,对子女漠不关心。【10】父亲的作用不只在家庭内丁艳

第 5 页

2014-5-9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部,而更体现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父亲是家庭和社会的纽带,他的职责就是把孩子从家庭的小天地带向社会的大舞台,并指导孩子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父亲参与对儿童情绪及人格发展的影响

父亲通过亲子交往来指导儿童,促进儿童情绪和人格的良性发展。Amato认为,在童年时期与父亲有密切关系的儿童与成年后的男孩女孩在学业和事业上的灵活性,心理适应能力和幸福感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那些有父亲高参与的儿童有更好的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在学校表现好,很少有反社会行为。

三、父亲参与的有效途径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父亲们要提高自身素质,以乐观的生活态度参与到育儿活动中。其次,给予孩子时间关怀,有选择的在某一阶段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孩子交流沟通,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经常抚摸孩子,与孩子一起散步等。再次,掌握教育孩子的途径,如从孩子的社交中,从孩子的日常情绪变化中,从孩子的生理变化中,从孩子的日常起居中等,去了解孩子的变化。小结

通过这次研究,我了解了父亲对孩子可以起到的各种重要积极作用,我希望每一位父亲都发挥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与母亲携手共育智慧健康的孩子。希望所有的父亲重视自己对孩子的这些影响力,同时也希望母亲也要提醒着老公做好父亲这个职责,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丁艳

第 6 页

2014-5-9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丁艳 Lamb,M.E.The changing roles of fathers.In M.E.Lamb(Ed),The father’s role;Applied Perspectives, New York;Wiley,1986.Dollahite.D.C.,Hawkins,A.J.,& Brotherson,S.E, Fatherwork;A conceptual ethic of fathering as generative work.A.J.hawkins & D.C.Dollahite(Eds.),Generative fathering:Beyond deficit perspectives.Thousand Oaks,CA:Sage,1997.17-35.Palkovitz,R,Reconstructing“involvement”;Expanding conceptualizations of men’ caring in contemporary families.A.J.Hawkins & D.C.Dollahite(Eds).Generative fathering;Beyond defi cit perspectives.Thousand Oaks,CA:Sage,1997.200-216.Amato.P.R.More than money? Men’s contributions to their children’s lives.A.Booth & J.Dunn(Eds).Men in families;When do they get involved ? 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 ? Mahwe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8.241-278.Hawkins.A.J.,Palkovitz,R., Christiansen,S,L,& Day,R,D The Inventory of Father Involvement.A pilot study of a new measure of father involvement.Journal of Men’s Studies, Harriman;Winter 2002,10(2),183-198, Hewlett B.S.Hueband-wife reiciprocity and the father-infant relationship among Aka pygmies.Hewlett B.S.ed.Father-child relations;Cultural and biosocial contexts, New York;de Gruyter,1992.Amato.P.R.Rivera F.Paternal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1999,61(2);375-384, Lamb,M.E.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father involvement;An overview Marriage and Family Review ,2000,29(2-3);23-42, Busset.K.,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gender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1999,106(4);676-713.李丹,崔丽莹。6-8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27(4);803-806.第 7 页

2014-5-9

第三篇: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定稿]

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关于儿童适应小学生活的问题

摘要:儿童在小学时期处在一个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各个学校都开始了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素质教育,如兴趣爱好班等培养,而很多学校都忽略了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在人的儿童期担负着启蒙教育者的角色,所以仔细研究心理学,尤其是与儿童相关的心理学,对一个教师的教育工作是有好处的,对儿童的毕生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儿童的教育,而对儿童一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中,自信心又起着关键作用,儿童要学会肯定,不止要肯定自己,也要学会肯定他人,而这样的素质是要老师和家长共同赋予的。教师与家长深入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长远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自信心鼓励教育评价

正文:儿童期的年龄范围是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这个时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着重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

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因为自身社会任务的变化和角色的转换,会

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心理情绪会有很大的起伏,尤其是当家长都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很明显地表现在他们所有能表现的地方的时候,无形又给孩子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这时,教师在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提升自信心,学会肯定自我,肯定集体,从而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想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提升自信心,就应该了解儿童期儿童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了解。

一、儿童的自我评价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不够,与幼儿差不多,他们评价自己的标准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评价。稍高年级的儿童才会逐渐把自己的行为和同学的行为联系起来,开始重视榜样作用。但总体来说,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因此,此时老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评价是鼓励还是不分情况破口大骂,对儿童能否树立自信乐观的心理是很重要的。而且,对儿童的评价要及时,因为此时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与感情结合在一起,老师和家长喜欢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家长不关注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因此,让孩子及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很重要。

如果小学老师在儿童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就给孩子定了性,每天不断地说孩子傻,说孩子笨,那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傻,自己笨,是没有办法很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一年级见习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老

师骂几个适应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傻瓜,笨蛋,糊涂蛋之类的话,那几个学生我们在辅导作业的时候接触过,并不笨,就是没有尽快完成幼儿到小学的转变,作业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就遭到了老师那么严厉的责备,而且是在教室里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这个时候老师有没有想过孩子会怎么看待自己,而且还不是一次挨骂,是几乎每天都会被骂,只要有什么行为是不和老师规定的,就会被骂,这么小的孩子被说成笨蛋,那他以后还能聪明吗?

所以说,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教育也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就跟他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老师很开心,如果下次你能这样做的话会更好,老师会更喜欢你的。这样的教育能够让儿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他们也愿意做到更好让老师更喜欢他们,这样的思维是我们未来的教师应该有的。从低年级开始树立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要让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将自己

第四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仅葬送了孩子应有的许多宝贵品质,还塑造了他们逆反心理极强的反社会品格,是完全不可取的。

(3)宽容型模式。这一类家庭的典型特征是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干涉,父母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要求,奖惩不明。这类父母对教育子女方面持消极态度,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必自通”的放任观念。处于这种养而不教不管的家庭里的孩子,难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俗话说“不管不教要变坏”。一旦家庭出现危机或孩子本身发生问题,而父母再来行使职权则已悔之晚矣。

(4)权威—民主型模式。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激励孩子去做其所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谆谆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调查表明,权威——民主型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品格特征。

第三是从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来看,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体现为经济状况)

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另外,在这种家庭中,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低,育儿技能差,就更易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

(2)职业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做为构成家庭智力环境的基本因素,对子女智力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不仅通过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对子女教育的形式与投资产生影响,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主要是由其文化程度所决定的。

(3)住房条件

住房的整齐清洁和文化气息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造成影响,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相反,污浊杂乱的环境,不仅会使孩子心情烦躁、抑郁,而且也容易养成松懈、懒惰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住房条件可以为子女提供安静明亮的学习场所,为子女学习提供了有利因素,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那些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其他临时住所的父母,其子女也跟随居住于此,耳濡目染,很容易学坏。据某些抽样调查表明:88%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居住在出租屋、临时或流动居所。可见,居住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此外,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价值观会千差万别,这就体现在它们与子女交流方式的差异和对子女关心程度的不同。因此家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子女人格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

第四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环境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许多城 市幼儿园的幼儿中,独生子女年所占比例在90%以上。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是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 速率,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 子女问题多”、“独子难教”的思想倾向,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夸大其词 的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现代的孩子患有“四、二、一综合症”,这是片 面的。据部分专家、老师在部分省、市抽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独生子与 非独生子,同样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成长。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

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

(1)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5)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成天逼孩子认字、作文、弹琴、习画、学外语,没完没了。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独身子女会出现一些人格上的倾向性,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上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但是,独生子女并非“问题儿童”,其身体健康、智力水平等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大多属于中间型性格,其次是外向型和倾外向型,再是内向型和倾内向型。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属于外向型性格的独生子女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属于内向型性格的则明显少于非独生子女。

在气质类型上,独生子女属于多种气质混合型的最多,其次是多血质和胆汗抑郁质。在气质类型的分布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中属于多血质、抑郁质和多血一粘液质的显著少于非独生子女。

在情绪特征上,独生子女在情绪强度和主导心境上显著强于非独生子女,但在稳定性上则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

在意志特征上,独生子女的独立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自制力、坚持性和果断性方面则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在智力特征上,独生子女在聪颖性、求知性和灵活性三项理智特征上,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但权衡性却显然不如非独生子女。

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会比非独生子女更有成就,而且更具有主动性。他们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成熟得更快,因为他们是父母的中心,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高。而且,没有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和成年人在一起。

独生子女有大量的时间和成年人在一起,因此,扩大他(她)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范围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幼儿园、学前班或其它活动小组都是独生子女与其他孩子发展友谊的重要途径,这种友谊就如同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膨胀也是同样重要的。要培养孩子的隐私感和自我意识。如果你照看的不只是一个孩子,孩子们就会自动获得这些意识。

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要低于独生子女,所以在教育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上要与独生子女有所差异,但是同时非独生子女却会在从小与兄弟姐妹的交往中得到很好的影响,所以一般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当中比独生子女更有优势,这样看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自都有一定优势和劣势,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则要看相对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成长过程来多方面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以上是从不同的四个方面来分析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形成产生的不同影响。由此可见,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征。自孩子出生起,最先接触的人是父母,最先生活的环境是是家庭,家庭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第五篇: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2.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

3.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访谈法和临床法

4、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5、少年期心理发展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大体相当于初中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6、少年期出现的心理矛盾现象有: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

4.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

5.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

由于心身发展上的不平衡,少期儿童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期间承受困扰,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容易出现某些心身症状。如支气管喘息、心脏神经症、肠道运动失调、神经性食欲不振、不安神经症、强迫神经症、口吃以及厌学、失足行为乃至自杀等。

7、反抗期: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

1、反抗期的主要表现:1)社会地位欲求不2)观念上的“碰撞”3)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

4)青春期烦躁5)反抗的主要指向——父母

2、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1)生理方面2)心理方面3)社会因素方面

3、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①父母亲需要转变观念②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③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④以友相待并尊重儿童的自主

8、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

1、更年期:在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2、中年期的心理变化:感知觉变化、智力变化、中年期的自我意识

9、老年期的心理变化: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追及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

1、感知觉退行性变化明显: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而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机能,衰退的主要表现是感觉阈限升高,即感受性下降。

2、老年期记忆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3、老年人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老年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回忆往事

下载自身的发展心理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身的发展心理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2000年 1、图式 2001年 2、婴儿依恋 2002年 3、守恒 4、元记忆 2003年 5、顺应 2004年 6、最近发展区 7、观点采择能力 2005年 8、性别认同 2006年 9、......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今天,我又坐在合德熟悉的教室里,听由杨老师讲《发展心理学》。不一样的是这次我听课的角度有所不同,原来注重的是课程的内容,这次我不但温习了课程内容,也......

    发展心理学心得

    发展心理学心得 不知不觉中,发展心理学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发展心理学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的贴近生活,这不仅是一堂给父母的养育课程,还是给老师的教育锦囊,更是给学生们......

    发展心理学(精选)

    阅读以下材料,使用所学的发展心理学知识进行评述。 省政协委员在会上为陕西发展建言献策小学课程拿到幼儿园教,让孩子背课文、学算术、做作业、学外语,举办各种培训班;幼儿园管......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一、 本书信息: 作者:张向葵 桑标 书名:《发展心理学》 出版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第1版二、 本书简介: 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从人类个体发展......

    发展心理学 读书笔记

    读《爱弥儿》后感《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所著。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它......

    发展心理学精华

    艾里克森各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0~2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伊千捷克。2、当代的游戏理论。a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艾里克森各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

    发展心理学测试题

    世纪精英培训学校 发展心理学测试题 姓名: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50分)1、 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 A 普通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 心理测量学 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