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4法在我们身边教案
法律如电触不得,遵纪守法成习惯,将来能把大事儿干。下面是12.4法在我们身边教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育目的:
1、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良好习惯。
2、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过程:
一、教师谈话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吧。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12.4法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12.4法在我们身边》主题班会
(一)了解有关法律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全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4、什么是未成年人?(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5、《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规定?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二)节目表演(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1、快板《在家一起来学法》
2、相声《哥俩好》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想通过这次班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愿大家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律永远与我们相随,让幸福快乐永远与我们相伴!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了学生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效果良好。
第二篇:法在我身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2.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3.知道法律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4.知道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权利和义务。
教学重点:初步了有关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法律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三年级学习有关规则的内容时,教科书上曾经提到过法律,并有一个简单的解释,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规则,什么是法律?”请几个学生回答。(规则是人们共处时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要求,法律是最大的规则。)
2.全班讨论。
3.伙伴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5页下方民警的话,并提问学生,是否见到过,或者自己有过民警叔叔提到的小学生违法的行为;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看法。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请他们发表意见。
4.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法律与小学生的密切关系。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1.导入。请学生欣赏并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照片和文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应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方面,告诉他们,这节课要学习更多的有关法律的内容。
2.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和文字,就每一幅图画及文字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这个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内容?教师可以逐一提问学生,看他们是否真正明白了,并加以补充、解释和说明。
3.教师强调:现代社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随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法律。阅读教科书第27页上方小文的话。
4.阅读与讲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
同学们经常听到的‘依法治国’就是这个意思。法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简单解释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做什么,义务―――必须做什么)。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部分权利和义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照片和文字,提到了哪些权利和义务?”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第三篇:《法律在我们身边》教案
法律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的: 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2知道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3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通过图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资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生答)
二、主要内容
(一)法律的特征:
一、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订的。
二、是规定我们权利与义务的。
三、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二)什么是法?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法律。
(三)大家谈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生答)
(四)图片案例(学生探讨)小结:不良行为走向犯罪
1、轻度不良行为 :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2、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3、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多次偷窃;
(五)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六)吸毒、注射毒品;
(七)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五)为什么要遵守法律?(生答)师:无规矩不成方圆
(六)判断题:小明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七)什么是盗窃?
1、《刑法》规定: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请学生举例子有哪些是盗窃行为?
3、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 法》 《刑法《民法通则》 《婚姻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
4、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什么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九)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2、要加强对坏人的自我防范、保护和应对意识。
3、牢记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遇到困难挫折要及时向父母和老师求助。
三、总结
我们未成年人要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第四篇:班会教案:雷锋在我们身边
班队活动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雷锋的生平简介及其实的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向雷锋叔叔学习。
2.利用介绍、采访、评议等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雷锋生前的格言和先进事迹。2.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3.课件、无线话筒。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导出队会主题
二、让学生了解雷锋是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1.雷锋的生平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雪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
甲: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2.《雷锋故事》 故事
(一)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自己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助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故事
(二)助人为乐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甲:同学们,看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评议后找小组代表回答。)
乙: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请听《格言朗诵》(事先找6名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强的同学上台朗诵演示。)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②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③一块好好的木板,钉子为什么能打进去因为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④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⑤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合: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乙:这就是雷锋叔叔,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闪回在xx班的集体中。
三、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以点带面,促进更多同学向雷锋学习
1.请听《校园广播》(xx同学拾金不昧的事迹。)甲(采访);
①请问你是xx同学吗?(是)②我是xx电视台的记者,xx同学,当你捡到一块昂贵的手表时,心情是怎样的?(焦急。)③为什么焦急? ④为什么要交给老师?
乙:xx同学的事迹登载在(xx报)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传遍了整个校园。继xx之后又一个“活雷锋”出现了。2.请看小品(看报纸)。
一名同学拿着报纸,急匆匆地从外面跑进教室,大声叫到:“看报,看报!特大新闻,特大新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叫着:“我看看,我看看,是谁”“大家不要叫,不要叫,让我给你们读。”(读xx报上的通讯稿,即xx同学的事迹。)
甲;xx同学,你能不能把事情经过讲给我们听听呢(xx同学讲事情的经过后,同学们献花。)
乙:小雷锋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上星期“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我班的54名同学都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其中两位同学捐了20元,还有6位同学捐了5元。(主持人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并表示感谢。)钱虽少,但雷锋的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甲:是啊!从这些同学的行动中,我们懂得了什么
全班齐答:为人民服务其乐无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接班人”,全体起立,行队礼。)
乙:“学雷锋,做好事”的事例真是太多太多了,雷锋叔叔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开“火车”,学雷锋)活动开始(即老师自编学雷锋活动《三字经》,每个同学都有动作,“火车”开完后,最后几句全班齐说。)一是一,二是二,不缩小,不扩大。学雷锋,见行动,进教室,开窗户。洒洒水,扫扫地,擦黑板,抹桌子,擦凳子。小同学,勤学习,多思考,齐进取,爱祖国,爱人民,做一名,好学生。
甲:“雷锋精神”在我们心中永驻,“雷锋精神”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同学们,学习雷锋好榜样(手指大屏幕),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全班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合:班会到此结束,谢谢!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雷锋是我们心中的偶像,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雷锋精神又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这次队会,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同时,也希望同学们继承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五篇:法在身边演讲稿
法律与人的生活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容的,法在身边演讲稿。法律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而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法律法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哥哥一直对我说,不要酒后驾车,千万不要酒后驾车!每次碰面,只要他喝了酒,便不再开车。我笑他胆小怕事,他却说我没有责任心。直到有一天,他讲了一则往事给我听:
那天也是朋友聚会,他喝了三杯啤酒,开车回家。路上在躲避公交时,一下子转轮打过了,将一辆停靠在路旁的出租车司机位置车门装的完全变了形;紧接着便听到出租车副驾驶位上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声,乘客刚跨出的一只脚被这突入其来的撞击紧紧卡在了路沿石上,拔也拔不出。周围人都过来帮忙,想把车推开,将那小伙子救出,却始终没有效果。眼看着血从被挤压的地方往外渗,腿也慢慢肿胀起来…等到消防车来了之后,那位乘客已经昏迷过去,额头上还留着大颗大颗的汗珠;哥哥说,他当时被吓傻了,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成为一个害人凶手。此后不久,小伙子出院了,可他再也没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生活,而总是一拐一拐的。
这件事一直缠绕在他的心头,那个跛脚的年轻人也一直提醒他不要酒后驾车。
现在全国都在严查酒后驾车,那到底什么才是酒后驾车呢?有人说喝多了大脑不清醒驾车,有人说只有通过检测超过了规定值的才算酒后驾车,也有人认为只要喝了酒就应该算是酒后驾车。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根据法律规定,第三种才是正确的。也许有人会说,那喝一杯又不会影响我开车,反正也检查不出来,喝就喝吧。再说了,就一杯,怎么可能会让我反应迟钝,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呢?理论上说,一杯酒确实不足以让人变得糊涂,可事实并非如此。
一杯不会醉,那就再喝一杯吧;两杯也没有问题;不行,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还得来一杯;慢慢的,从三杯到五杯,甚至更多;直到自己走路歪歪斜斜的还一个劲儿地说:“我没醉,能开车!”自己的判断力在不知不觉中被麻醉了,神经在无意识间放松了,开上车了还以为别人都不如自己酒量好,自然也没有发觉危险已经悄悄逼近……而这种多年养成的习惯也加速了汽车“出轨”;再加上之前法律对于酒后驾车的惩罚并不重,违法成本相当小,没有多少人会遵守法规,酒后驾车成了很普遍的现象,演讲稿《法在身边演讲稿》。
有多少人能够拍着胸脯说,我从来没有在酒后开过车!没有几个。我哥哥平时也是一个守法的公民,却因为一时的侥幸而酿成惨剧,这件事让他感到羞愧,让他感到后悔。可是后悔没有用,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生活了。那个跛脚的男孩,他的生命才刚刚展开,画布还没来得及添上漂亮的图案,却已经蒙上了阴云。如果这是您的孩子,这是您的情人,再或者他就是您自己,您还会对酒后驾车无动于衷吗?!
前些天南京撞车案中,一对幸福的夫妻只是像平常一样手挽手走在了不知多少遍的路上,却惨死在车轮下,一起离开的还有一个来不及看世界一眼的几个月大的孩子!车祸剥夺的不仅仅是司机的自由,更剥夺了被害人的生命,碾碎了亲人的心!难道只有通过血的教训才能让你我改变,才能让我们意识到陋习的危害,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让我们发觉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吗?!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孩子上学要用道路,白领上班要用道路,就连散步遛弯也要用道路。每个人都想不到未来会发生什么,都想不到前方看似安全的路口会不会暗藏杀机,都想不到宽阔大道上会不会冲出夺命黑车?
正所谓“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马路杀手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酒醉的人,这又说明了什么!没有人想背上心灵的包袱,也没没有人愿意成为那个跛脚的男孩,而预防这一切的发生只能从我们自己做起!
喝酒不是错,错的是喝了酒还强行驾车上路。改错从自身着手,预防从你我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拒绝马路杀手,拒绝酒后驾车!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遵法守法,鼓励身边的人都遵法守法,道路才会更加安全!让我们与法规手拉手,共创美好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