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美术教育的论文
美术教育,亦称美术教育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以用来在未来教导学生。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幼儿的美术教育吧。
摘要:陶行知最让我感动、最让我认同的是他的教育观念——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从美术教育着手,浅谈对幼儿园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意美术教育、生活教育、托班教学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在创造人才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陶行知先生指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凡是具有正常智力的幼儿都具有创造潜能,并且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得以更好的开发。幼儿教学又不同于其他教学。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从以下几点浅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托班孩子由于年龄小,总是不能按照老师所期望的去回答问题,动手操作,当我们从日常活动开始培养,孩子的进步是很显著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兴趣是幼儿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对于幼儿来说,做任何一件事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去观察、去积极探索新事物。陶先生还说过,一个人创造的兴趣越浓,创造力就越能发挥。
在一次思维训练活动中,我用剪刀随手将卡纸剪成弯三角形,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有伞、桥、帽子等等。孩子们越说越多,越说越精彩,这时候我就发现孩子的潜力无可限量,在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可以变幻出这么多东西,这些东西也许是现实中有的事物,也有可能是我们世界中的新事物。这就是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从此我便开始经常给孩子提发散性的问题。
二、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对托班孩子而言,观察也许有点勉强,但是当我引导孩子仔细看一看教具时,孩子们就能按照要求做,虽然需要引导,但已经很让我满足了。
记得让孩子观察一张白天与黑夜的图片,孩子们先看出的是天空颜色的不一样,然后是天空中的星星与白云,再后来是楼房窗子的颜色,经过引导部分孩子能说出是晚上房子里的灯亮着和白天房子里的灯熄着,孩子们连细微的窗子的颜色都能看出来,说明,他们已经在认真、投入地观察,并跟着老师的引导在一步步地发现。有了一次这样的经验,在之后的游戏、教学中一定会有更棒的观察力。
三、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陶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起点。一个宝宝在看我示范给花涂色后,一筹不展,我疑惑的站在一旁看着,并鼓励她大胆地画出来,说完我就站远一点观察,发现她并没有按照我的方法去涂色,而是将一朵花涂成了多种颜色,我当即就表扬了她,孩子很高兴,眉毛高挑着偷着笑的样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她觉得花儿不是一定要一种颜色,一朵花可能是彩色的。我们看到的花有很多都是有两到三种颜色的,这就是渐变色、相近色。
四、诱发想象,鼓励标新立异。
想象是思维跳跃的表现,是创新的基石。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不但有学习模仿能力,而且具有童稚创造活力。”这种创造力能加快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又能发现新的东西,实现儿童的早期创造,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这种创造力呢?诱发想象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把原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的结果。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性。离开想象,创新的翅膀就会折断;离开想象,创新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孩子创设想象的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有所思考,有所探索,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孩子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儿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应该为儿童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安全、民主、宽松、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大胆思考,勇于标新立异,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我总是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上着手,引导他们进行在创作。所以我的孩子们会画出西瓜味的花儿,香蕉味儿的花儿,橘子味的树叶,棉花糖味的云朵等。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还不能完全进行线条、事物的创作,只有从颜色开始,用孩子最喜欢的水果、糖果等开始他们的创作之路。有要求、有目标的一步步的引导,孩子一定会创作出让你惊奇的作品。随音乐用大毛笔蘸墨汁、蘸水敲打出的水墨画,用各色颜料喷洒出来的彩虹墙,用颜料吹出来的魔幻迷宫等。
五、回归生活,激励实践创新。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精神”,“跟老师学、跟伙伴学、跟民众学、走向图书馆去学、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生活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源泉,知识又在生活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再创造。幼儿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幼儿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给教学内容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教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幼儿更好的学习。让知识教育与生活实践互补共存,优化教学效益,发展创新素质。因此,要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的发展,就必须在时间、空间上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并为其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
近来总是有家长跟我说起孩子在家做老师。爷爷奶奶当宝宝,宝宝当老师,给爷爷奶奶上课,模仿老师说话,还会让爷爷奶奶做各种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的孩子们有做老师的天分呢?
六、树立范典,关心、热爱“创新型”幼儿。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那么如何找到这些具有创新才能的“创新型幼儿”呢?通常具有创新才能的孩子活泼好动、自信心和探索欲望强,爱别出心裁。但这些优点又常常被他们调皮、淘气、放任的行为所掩盖,以致被老师们视为“调皮捣蛋”的“不安分”的学生。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须从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关心、热爱创新型的孩子,正确对待他们的好问、好动,应看到在那些顽皮、淘气、越轨行动中,往往孕育着孩子天真和创造的幼芽,对他们的某些不足和缺点,应循循善诱,扬长避短,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即使表扬,让孩子有对比,鼓励孩子向爱回答问题的宝宝学习,对于回答问题抢着说的宝宝,则可以引导他们用举手回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美术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第二篇:幼儿美术教育相关论文
美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专业,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相关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幼儿美术教育相关论文一
一、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构成人的智能中重要的能力结构之一。观察能力决定了人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只有会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与内部结构与联系,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奠定基础。美术是幼儿阶段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经过小班和中班阶段的学习,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美术课程中的一些教学资源有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因此,教师在美术的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来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发展大班幼儿的智能。例如,在大班幼儿的美术课中,教师让孩子们对班里的一盆兰花进行画像,那么就需要孩子们对兰花进行仔细地观察,观察兰花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花是什么形状的,兰花叶子的方向和花朵相互之间的位置以及都是什么颜色的等等,通过孩子们仔细全面地观察来发现兰花的主要特征,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勾画兰花的线条以及填充颜色。那么,孩子们的作品就是根据对兰花的细心观察而创作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提升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二、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包括整体思考能力、想象力、类比力、直觉力以及解释力等。美术学科中包含了许多工艺和手法创作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无不展示了创作者的整体思考力,发挥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类比力,更需要创作者的直觉力和解释力。因此,一个成果得美术作品展示了创作者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大班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大班孩子们的美术课中,教师让孩子们画外星人。外星人孩子们都没有见过,但是孩子们在看动画片和电影的过程中对外星人有模糊的概念。这就需要孩子们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外星人的理解来作画。在画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对外星人的模糊理解和直觉,通过与人进行类比,综合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外星人。每个孩子画出来的外星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孩子对外星人的理解不同。经过这样的引导作画,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大班的美术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以发展孩子们的智能。
三、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又叫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是人在面对具体事物的时候,能够根据积累的经验和相关知识,有效选择和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在美术创作中,面对创作素材,如果想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就要求创作者对素材进行分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成功的美术作品,需要创作者有高超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为了发展大班幼儿的分析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让孩子们进行创作,以提升孩子们的分析能力。例如,在大班幼儿的美术课中,教师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了橡皮泥若干盒、小瓶盖若干个、粉笔一根、大黄豆若干粒等等素材,让孩子们用这些素材来为自己制造一辆汽车。孩子们面对这些素材和老师的要求,开始开动自己的脑筋,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怎么用这些东西制造汽车呢?”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分析着手制造起来,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制造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有的老师可能也没见过,不过也是孩子们眼中的汽车。通过这个作业的完成,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四、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美术作品中有许多是创作者对一些场景的回忆和再现。作品中对各种事物特征和细节的描述,表现了创作者对事物特征的识记和重现能力,因此,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创作者有优越的记忆能力才能完成。可见,美术创作有利于大班幼儿的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发展大班幼儿的记忆能力,促进大班幼儿智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大班幼儿的手工制作美术课中,教孩子们学习小鸟的折纸游戏。用纸片折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需要多道折纸工序。老师要先折一步,让孩子观察并跟着做。孩子们在跟着老师折纸的过程中需要记住老师这一步是如何折的,这就需要孩子们不仅要观察仔细,而且要记住动作。当老师折成了小鸟,孩子们也跟着做成了。然后,考考孩子们,你们记住小鸟怎么折了吗?一遍肯定记不住,然后教师再教孩子们折,并且要求孩子们要记忆步骤,经过几次练习,孩子们不断加强记忆,最后孩子们学会了自己折小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综上所述,美术作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课堂,完全可以肩负起培养大班幼儿智能发展的重任,因为美术课内容丰富多彩,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作品的学习和完成,无不需要孩子们开动自己聪明的大脑和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在大班幼儿的美术课堂上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智能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相关论文二
一、美术教育对审美观的培养
美术教育除了对智力发育有所帮助之外,对于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加迅速地形成审美观。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渐学会分辨什么是美和丑,从而加速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并逐渐学会认知身边事物的价值与美感。孩子在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那些美的事物并且加以靠近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孩子对美丑、善恶越能分辨,就越有利于对于社会正能量的接纳和学习。孩子在早期的美术学习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对于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避免美术高考误入歧途
美术高考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可以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不好的情况下有第二条进入大学的路。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兴趣来看,一些孩子其实本来不喜欢美术,仅仅把它当成上大学的跳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类孩子往往在艺术之路上走不出多远,到头来只是得到了一张文凭。真正的美术专业孩子往往把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它的延伸学科作为自己个人的追求,会主动地学习美术、思考美术。这类孩子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专业上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毕业后能够进一步学习或者在所学领域获得进步。综上所述,没有深厚美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孩子毕业后往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美术高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当今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对人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革新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美术教育者应该为建立一种更符合艺术规律和适应新形势审美的美术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幼儿美术教三育相关论文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孩子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增强孩子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孩子掌握绘画技巧,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通过美术教学,孩子能在图像视觉方面正确地反映现实,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培养对造型与色彩的喜爱,增强孩子绘画才能。在欣赏作品和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孩子的美感和评价美的能力得到大大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孩子个性的形成,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逐步培养孩子的情趣性、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孩子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构建艺术环境的建设,鼓励孩子大胆地进行绘画与创作,促进思维、情感、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技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素养及独立生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绚丽多彩、有滋有味的美术活动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气氛,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通过美术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分发展孩子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运用水彩画教学培养孩子的审美、创新能力
1。了解水彩画的特点。通过讲解让孩子知悉水彩画是用大量的水和透明颜料在水彩纸上进行绘画的,水与色彩的透明感是它的特点。水彩画讲究用水,调配得当可以在纸上形成透明且爽朗的艺术特色,给人一种特别整洁纯净的美感,同时也要注意水用多了,画面水迹太多,颜色游移,得不到所需要的形体和颜色,反之则没有润泽与透明,使得颜色脏而干。水在水彩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懈的练习与结合驾轻就熟的笔法才能逐渐掌握与适应。
2。运用技法与特殊技法。通过示范让孩子掌握基本的水彩画技能。比如:干画法、湿画法的不同运用与不同效果。干画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可以多层叠加,这种方法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不过这种画法多次的叠加会使画面变得脏污、浮色和呆板。湿画法顾名思义是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着色的方法,也就是在画第一遍色未干时再画另外一种不同的颜色,两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干画法与湿画法的结合上,指导孩子干画法与湿画法要恰到好处,胸有整体,并从局部画起,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精力集中,掌控水与时间变得容易,两种画法并用合理,顾此失彼的现象就能降到最低。画出的效果爽朗流畅,运用自如,就能于对比手法中出现丰富生动的效果。
3。大胆实践,张扬个性,培养审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让孩子尝试用一些特殊技法绘画一些肌理。如:酒精、盐、松节油、菜汤的喷溅,塑料包装物的肌理,有规律的印章刻印法,用蛋清或蛋黄调色加厚处理,利用丙烯和树胶调色,等等。开始动笔时一些孩子胆小,怕弄脏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典型示范,尽量让孩子“动”起来,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绘画。例如用松节油、菜汤喷溅在纸上,一开始在白纸上喷溅或在画过颜色的纸上喷溅,再用水彩颜料覆盖,画面出现排斥第二层颜色的斑点露出第一层的颜色,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丰富的颜色对比和所需要的肌理。通过水彩画学习,指导孩子用特殊技法作画,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开拓题材,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学习水乳交融,使孩子更容易发现美,强化创造美的意识。
四、结语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作为美育的一项,它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性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会使得作品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与美感。要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水彩画的教学,让孩子进行水彩画创作,在水彩画创作中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篇:关于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美术观念落后、片面
我国很多幼儿园的美术观念落后并且片面,并且大多集中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肤浅的,把美术与画画混为一谈。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某些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美术是不实用的,认为画作是浪费时间才完成的有技巧的废纸,除了美术特长生,考大学也不看画画怎么样。这样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在幼儿时期美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即使让孩子去学习绘画,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美术的教育价值,也不能转变其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美术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社会和家长自身的责任。
(二)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式都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模式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先把范画展示给幼儿,接着幼儿照着画,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种千篇一律的美术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专业绘画的基础教育,已经远远超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范畴。过于机械和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虽然教授了一些美术知识与技巧,但从本质上限制了幼儿思维的扩展,抹杀了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对艺术的感悟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消失殆尽。
(三)师资力量不足、匮乏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启蒙者,但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师都不是美术学院毕业,甚至都不是美术专业,因此很多教师缺乏相对专业的美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非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不能从整体上启发幼儿的思想,不能引领幼儿理解艺术领悟的真谛,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艺术天赋等。缺乏美术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其教育方式和理念往往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会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美术思维的锻炼与提高,甚至会使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兴趣,阻碍其发展。
(四)课程方式内容单一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对选择的内容与方法都相对单一。尤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般采用现场的即时评价,让幼儿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且评价内容集中在所学的课程内容上,注重幼儿的知识和技巧等,而对于幼儿的情感、创造力、价值观等都不是很重视,在课程设计时,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没有研究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导致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离,致使课程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幼儿美术的陈旧观念
家长和教师的角度,都应从思想上转变对美术教育的观念,应把美术教育从“世俗态”逐步转变为“启蒙态”。转变某些家长的不全面的认识,在社会上加大对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宣传,通过媒体等宣传,使家长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深层次含义及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更新了家长和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陈旧观念,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且把图画与精神相结合,才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启蒙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
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其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所开展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多元化。教师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掌握班级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与习惯,从幼儿的角度思辨,因材施教,摆脱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与技巧,但从长远上看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把理念与实际相结合,要懂得变通。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最好从美术欣赏入手,逐步把游戏、故事、识字、数学都融进其教学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幼儿通过美术对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
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美术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艺术鉴赏能力等,更应懂得如何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幼儿,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美术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除了要加大对美术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外,还要对现有的教师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养策略,每学期派教师到美术学院进修,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美术教师进园进行讲座。此外,教师在平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补充美术知识与技能。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课程
在教学课程中,任何一种教学课程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一种课程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时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应把激励性与游戏性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首先,课程设计体现激励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以鼓励幼儿为主,多留意其优点,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当幼儿得到正面评价时更能发自内心地去进行美术创作。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要有趣味性与游戏性。比如,大班幼儿在秋天的落叶时,教师可以借助大雁的教具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大雁往南飞了,是什么季节来了?”由此导入到课程当中,并把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完成画作后,一起来学大雁飞行的动作与样子,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打分。大雁的游戏自然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感到趣味无穷,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教育还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特征,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
1、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开发智力:
画画需要眼、脑、手并用,通过观察、思考、然后画在纸上。可以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具像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2、培养孩子的耐性:
众所周知,孩子的智力水平差别不大,但在学校有的学生学习不好,有的差(中学更突出)。原因是习惯的差异。有的孩子好动,精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下降。学美术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让他静下心来画出想画的东西,不但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坐得住得习惯。
3、给孩子一个有益活动得空间(指小学生):
周末和节假日,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孩子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几个孩子约在一起,一旦进了网吧,后果不堪设想(新闻媒体报道过很多)、学美术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也可以在一个良好得环境里得到放松和调节
4、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培养内在气质,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人情趣爱好。促进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培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审美能力。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为艺术的一种,美术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观,静止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和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
2、关于美术的特殊的形式 A造型性;利用事物的空间特征来表达意义。B同时性,美术形象是静止的,不是在时间中构成的,不像有些艺术形式具有联系性,继时性的特点。
3、美术的种类:1 绘画 2雕塑 3 工艺美术 4 建筑艺术
4、什么是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指的是2,6,7岁的学前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和欣赏活动,幼儿美术作品表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审美追求。
5、美术活动队幼儿发展的意义:
美术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实践,需要幼儿全身心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发展,自己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形象,这是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幼儿需要发挥他们的全部心理能力和热情,以此获得发展。
6、形式与意味的关系,1)再现性,纯心理的再现和以艺术媒介进行再现2)内在情感的外部呈现3)艺术符号表现人的情感。
7、美术活动,1)美术欣赏2)美术创造A平面造型【绘画,剪贴】b立体造型【泥工,纸工,自制玩具】
8、【 大题】幼儿美术创造中的心理因素
(一)感知【1,美术形象来源于视觉经验。2知觉里的强弱影响作品的效果
(二)情绪,情感【1,幼儿在感知的时候,关于对象的认识会与之随之产生的情感 2情
绪,情感的强度应该是适中的】
(三)意象【1,意象是比感知更概括,抽象,能反映事物内在意义的心理映象。2心理意
象的生成和接通是实现实现美术创造的关键。3,人在幼年时期,意象是极为活跃】
(四)再现【再现是运用一定的媒介创造与物体结构相同的结构等同物。2 结构等同物自
己看书上的例子。3 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时,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式样是他们再现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作品的表现力】
9、动作活动
1)一般活动【动作活动指那些主动的动作活动,动作连接了主体和客体】
2)艺术创造中的动作活动【过程;外物—感知—意象—再现概念—创造性活动—作品】
10、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及特点
(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阶段与特征【涂鸦阶段 1,未分化的涂鸦(1.5--2)2 控制
涂鸦(2—2.5)3 圆形涂鸦(2.5-3)4命名涂鸦(3-3.5)
(二)象征期(3.5-5)1动作上;已经能用手腕和手指画画 2造型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
表现事物 3色彩上,能辨认各种颜色,对色彩喜好,涂色有朝向
(三)图式期(5-7)1 造型上,喜欢用线条作画2色彩上。按照固有色上色
11、特殊表现
1)拟人化,2)透明画,幼儿忽视透视关系3)展开式,采取由中心向四周或上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
12、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1)无目的活动期(2-4)【1 特点,没有明确的表达意图 2泥塑,不能有目的的作出形象
3剪纸,纸和剪刀不能配合 4做法 成人应提供手工活动机会】
2)基本形状期(4-5)【1,特点,逐渐呈现有意图的尝试 2泥塑,能作出简单的结合体,3
剪纸,双手配合剪曲线,4 制法,作出立体造型5做法 正确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
13、学前儿童欣赏美术能力的发展
1)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是在表面上的,不理理解深刻的含义。
2)经过引导,儿童能够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审美特征
3)喜欢感知熟悉的事物,色彩明快和令人愉悦的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1知道画了些什么
2色彩偏好,3对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偏爱】
1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纲要》幼儿艺术领域目标
A 能初步感受环境,发现美
B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C和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15、学前儿童的美术分类目标
A 认知目标【1,知道和认识工具,材料,2 能够讲述画面的不同的表达特征
B情感目标【1用美术语言表达想法 2能够欣赏作品3 积极投入创作4 产生共鸣】
C技能目标,【1,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2 按要求作画 3 初步按一定规律装饰作品 4 初步感受作品的形式 5 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
D创造目标【1,根据意愿自由创作2 能有自己创新的作品 3 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想法4 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 5 独特的观点评价作品】
16、【论述题】
学前教育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一,小班【绘画】
1)情感:愿意参加,大胆作画
2)认知。【1初步认识工具材料,握笔正确,姿势正确。2学会辨认基本颜色,并知道名称学会辨别各种线条以及他们的变化】
3)技能【1学会使用蜡笔等工具进行涂染2 能画出基本的几种线条3能用简单线条,几何
图形等要求自由描绘物体】
4)创造;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画中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各种图式
二 小班【手工】
1)情感:通过泥塑,撕纸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2)认知,初步熟悉基本工具材料
3)技能,【1掌握泥工团圆,搓长,压扁的技能。2 其他手工的运用】
4)创造 能大胆地运用印章,纸团,木块在纸上压印
1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
(一)行为目标
1、含义:陈述学习行为变化的结果。
2、组成:
1)能观察到的行为表现的条件。
2)外显的美术行为表现
3)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具体内涵
3、优点:有利于儿童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展开性目标
1、含义:陈述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特点。
2、优点:注重行为进展的过程
(三)表现性目标:
1、含义:陈述儿童参与活动后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2、优点:有利于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
1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基本要求
㈠要着眼于幼儿发展
含义:
⒈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美术发展水平⒉把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落脚点
㈡目标内容要有系统性
含义:
⒈内容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情感、技能的整合;
⒉在方向上与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目标及单元目标一致;
⒊要对美术学科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4.每个活动目标要注意与其他活动目标的整合㈢目标制定的角度要统一
含义:指一个活动中目标内容都从教师角度或幼儿角度出发。
㈣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
含义: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可操作性
引导幼儿用彩泥进行手工,再组合成自己设计的人物
引导幼儿学习用彩色纸、小棒等辅助材料装饰自己塑造的人物
引导幼儿在观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塑造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原则
㈠整合性原则
含义:美术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其他领域的内容
㈡适应性原则
含义:一是以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二是以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㈢系统性原则
含义: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二,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
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㈠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
1、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蜡笔、油画棒、水彩笔、颜料、纸
2、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拓印、吹画、水墨画
㈡绘画的形式语言
1、线条: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的变化。
线条的形态:直线、曲线、折线
线条的变化:垂直、平行、交叉
2、形状: 基本几何图形、组合、自然图形
3、色彩: ⑴、色彩的色相(2)色彩的明度(3)色彩的彩度
⑵色彩的表现性:1 象征性 2装饰性
⑶色彩,运用:随类附色、主体色和背景色,色彩的装饰、色彩的情感
4、构图: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零乱式构图: 并列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 遮挡式构图 】形成主题与背景:所有形象与主题有关
19、学前儿童手工的教育内容
⑴工具:剪刀、泥工板、切片刀、胶水等
⑵材料:点状:沙子、纽扣、种子等
线状:绳子、线、吸管、树枝等
面状:纸、布、树叶等
块状:泥、萝卜、纸盒等
㈡手工的基本技法
1、泥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团圆:两手配合来回团成球状物。
搓长:前后搓动成园柱形。
压扁:将长条或球形物拍压。
捏:用拇指和食指捏泥。
挖、分泥、镶嵌
2、纸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⑴折:对边折、对角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四角向中心折、组合折
⑵剪:目测剪、沿线剪、折叠剪
撕:目测撕、沿线撕、折叠撕
粘贴:反面涂胶
⑶废旧材料的制作
串连:从物体的中间穿过;
弯曲:将纸卷曲
连接:用浆糊等将物体连接
三、幼儿欣赏的教育内容
㈠欣赏对象及内容
1、绘画作品:
1)工具材料:水彩、水粉等
2)题材内容: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
3)存在形式:年画、连环画、宣传画
⒉雕塑作品
⒊工艺美术作品【 实用性,陈设性,民间工艺,⒋建筑艺术5纪念性、6民族性、7桥梁】
⒌儿童作品。同年龄孩子有童趣的作品。⒍自然景物。如:花草树木⒎周围环境 6欣赏知识与技能
1、形式分析:造型、色彩、构图,1)造型:物体的构图方式。
2)色彩:认色对色彩的喜好;均匀涂色
3)构图:形象在画面上所占位置。
2、2主题分析
3、对作品的联想
4、对作品的表达
5、对作品的背景知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目前美术教育趋势--多元的美术教育
1)用多种表现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2)用多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进行美术教学
3)从不同的角度教授技能技巧
4)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
5)以美术为核心,尽可能围绕更多的综合性内容
6)以孩子为核心,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知识性内容
(一)正规的美术教育
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中与美术有关的学科或领域进行,也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中的其他各学科或领域进行。
1)幼儿园美术学科或领域:绘画、手工、美术欣赏
2)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美术活动:
指渗透在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学或领域的美术活动。
(二)非正规的美术教育
1)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活动:引发幼儿互动2)美术角和美术室:3)随机的美术指导:自由时间美术教学的方法
㈠讲授法:用语言描述、说明、解释
1、讲述:描述对象
2、讲解:解释概念、原理
要求:
1)讲授内容: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 2)启发性:生动又有感情
3)语言符合年龄特点4)体态语言与讲解结合㈡谈话法: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幼儿回答。
使用:提高幼儿注意力、启迪思维。
要求:
1)要围绕目标进行提问,问题明确、具体、启发性;多用开放性问题。
2)问题的艺术性:问题简明、能理解、有时间思考;
㈢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为探究问题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作用: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式:全班、小组
要求:
1)做好准备:问题有吸引力,有知识准备; 2)教师要启发幼儿讨论; 3)教师要进行小结。
㈣演示法:教师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过程。分类:1)有准备演示
2)即兴演示)
步骤: 1)分步 2)分段3)整体
要求:1)做好准备:2)演示选择恰当时机3)要和讲解有机地结合㈤观察法: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及空间关系。
分类:1)直接观察 2)间接观察式
要求:
1)目的明确:事先了解观察内容
2)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游戏、语言吸引
3)方法多样:先观察后讲解、先讲解后观察、边观察边讲解
㈥练习法:各种形式的绘画、制作等练习
分类:1)模仿练习2)创造练
要求:
1)提出练习要求 2)指导有目的性 3)方法多样化
(七)情境法:教师根据美术教育的需要为幼儿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要求:
1)新颖性:形式新颖 2)创设的内容要实用 3)方法要有启发性
(八)尝试法:让幼儿对某一学习任务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要求:
1)设置情2)尝试练习; 3)探索讨论 4)讲解指导:普遍性问题—提供讲解;难题—点拨;具体问题—个别指导。
(九)情景法 :教师以情景创设为主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情景,让幼儿表现对主题的感受。
要求:游戏性
22、家庭美术教育
㈠特点
1、随机性: 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
2、长期性:在家庭中长期存在3、个别性:儿童对美术需求、水平、个性特点不同
㈡方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3、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4、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23、社会美术教育
㈠美术馆、博物馆美术教育
㈡多种社会办学形式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