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阅读答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4:0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童趣》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童趣》阅读答案》。

第一篇:《童趣》阅读答案

守望童年,陪伴成长,浓缩精华,阅读收藏,让童真童趣永葆新鲜,共享一份温暖关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童趣》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童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鞭数十,驱之别院()

(4)徐喷以烟()

2、文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下来,请你摘录一个并说说它的意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景物,在儿童眼里可能会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事例。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1、(1)故,所以

(2)强,通僵,僵硬

(3)鞭,用鞭子打

(4)徐,慢慢地

2、解释合理即可。

(示例: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3、(1)心里这样想着,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成了白鹤。

(2)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吞下。(意思对即可)

4、略

第二篇:《童趣》同步练习和答案

《童趣》同步练习

一、自学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童稚()鹤唳()瓦砾()凹凸().....拟作()癞虾蟆()项为之强().....藐小之物()冲烟而飞鸣()为()之怡()然称快 .... páng 然大物 凹者为hè yí 然自乐 2.划分句中停顿。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能张目对日。(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6)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7)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8)蹲其身,使与台齐。(9)见二虫斗草间。

3、填空:(1)《童趣》的作者是 代的 家(姓名),字,他的代表作是自传体散文集。

(2)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 ” 字 依次写了、、三件童年趣事,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4、解释句中加点的字或画线的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2)明察秋毫()(3)项()为之强()..(4)怡然自得()(5)凸者为丘(),凹者为壑()..(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兴()正浓(9)方()出神 ..

5、记住下列通假字。项为之强 通,义。.记下一个词性活用。鞭数十 义,活用

明白下列“然”字的意义。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呀然一惊

6、选出没有比喻义的句子()A.夏蚊成雷。B.果如鹤唳云端。

C.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D.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7、记住下列五个成语的意思。

怡然称快: 明察秋毫:

/ 7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8、对比理解:

观:昂首观之()以:徐喷以烟()

观之,兴正浓()以丛草为林()

作青云白鹤观()

之:有物外之趣()为:项为之强()

昂首观之()以虫蚁为兽()

驱之别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二)目标达成检测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我”能得到许多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2.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 张()昂()素()3.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作青云白鹤观()A、创作 B、构成 C、作品 .(2)能张目对日()A、看 B、分开 C、睁开 .(3)蹲其身()A、他 B、他们的 C、自己的 .(4)神游其中()A、神态 B、精神 C、神志 .4.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5.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

。6.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7.写出文中的四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 7 8.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9.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10.第③段叙述了观察的地点在“,”

观察时身体的姿势是“ ”。观察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文中用“ ”、“ ”两个字体现。

1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一”和“尽”两字关联,表现了癞蛤蟆“ ”和“ ”的动作非常敏捷。“捉”“鞭”“驱”表现了我对癞蛤蟆的 之情。

12、第四段表现了“我”的、。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 吞。

(3)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1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三)训练与拓展

学 奕(孟子)

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④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①奕:古代一种围棋。②数:技艺。③奕秋:善奕者,名秋。④为:谓,说。)1.给加点的字注音。诲二人奕()鸿鹄将至()..2.用“∕”划分朗读节奏。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 3.解释加点的字。

①通国之善奕者也 ②惟奕秋之为听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 .....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 7 ①②

③5.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6.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杨布打狗

[原文]杨朱①之弟曰布,衣素②衣而出。天雨③,解素衣,衣缁④(zī)衣而返⑤。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⑥扑矣,子亦犹⑦是也。向者⑧使⑨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⑩能无怪⑩哉?”

[注释]1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素:白色的。雨:下雨

4缁(zī):黑色的。5.反:通“返”,返回。

6.无:不要。

7.犹:通“訧”,责怪。8.向者:刚才。

9.使:假使。

10.岂:怎么

11.怪:感到奇怪.1、解释加点的字:

(1)衣素衣而出()(2)天雨()..(3)解素衣()(4)岂能无怪哉()..(5)将扑之()(6)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2)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3、这则寓言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说明了什么)?(四)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18分)[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选自《两小儿辩日》)[乙]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节选自《闲情记趣》)18.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盘盂(yū)B.探汤(tāng)C.鹤唳(lì)D.怡然(yí)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7(1)日始出时去人近(2)故时有物外之趣(3)日初出沧沧凉凉(4)项为之强 20.翻译句子。(6分)(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译文:

21.[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的——特征,乙段则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的——特征。你欣赏这两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6分)/ 7

《童趣》参考答案

一、1、zhì lì lì āo tū nĭ háma jiāng miǎo chîng wèi yí 贻 殆 戾 籁

2、(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能/张目对日(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6)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7)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8)蹲其身,使/与台齐(9)见/二虫斗草间。

3、(1)清 文学 沈复 三白 《浮生六记》(2)趣 观察蚊飞的乐趣 观察花台草木的乐趣 观虫斗驱蛤蟆的乐趣

4、(1)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颈,脖颈 通“僵”,僵硬(4)安适、愉快的样子(5)丘陵、山丘 壕沟(6)被(7)用鞭子打 赶,驱逐(8)兴趣(9)正

5、D

二、1、我的视力极佳,我有“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

2、东张西望(张牙舞爪、张灯结彩、张口结舌、剑拔弩张)昂首阔步(昂首挺胸)素昧平生(艰苦朴素、素不相识)

3、(1)B(2)C(3)C(4)B

4、心之所向

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余年幼

7、(1)明察秋毫:视力好,连鸟类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都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4)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5)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8、A

9、总分关系

10、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从杂处 蹲 定 细

11、吐 吞 厌恶

12、正直可爱 天真无邪

13、(1)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2)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3)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4)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5)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

14、(1)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和培养自己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2)要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浓厚兴趣,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热爱生活。

三、1、(1)穿,穿着(2)下雨(3)脱,脱下(4)难道(5)打(6)假如,假使(如果)

2、(1)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2)你别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

3、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 7 答案: 18.A(2分)19.(1)去:距离(2)故:所以(3)苍苍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4)强:通“僵”,僵硬的意思。(以上每小题1分,共4分)20.(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或:谁说你很智慧呢?谁说你很聪明呢?)(2)(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以上每小题3分,共6分。“孰、汝、知、私、拟”等几个词要落实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1~2分。翻译的句子与原意相差甚远的.不给分。)21.探求事理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凝神观察,大胆想象,富有好奇心 示例;欣赏第一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是因为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大胆质疑;欣赏第二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因为他能专注地观察事物,且能驰骋想象,这能大大地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本题6分,前两空每空2分,意义相近即可。后一问2分,分析合理即可。第二空中的三句答案任答出一句都可给满分)22.略 文言文译文

【甲】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乙】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夏日的蚊子声音像

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 7

第三篇:《童趣》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佚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文章简介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六第二章。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可宝贵的财富。亦有《童趣》一文,经过稍微改编后收录于人教2010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成美丽而又奇特的东西,“物外之趣”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并要善于想象,让童年的乐趣,重返其中。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遇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能够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成群的飞,嗡嗡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它们(蚊子),脖子也为此变得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把烟喷向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色,用我来看,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上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看它们,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吃掉了。(当时)我年纪尚还年幼,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出来,(等我)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我。3.稚:幼小。

4.张目:睁大眼睛。

5.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6.藐:细微的事物。7.细:仔细。

8.故时:那时候。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之外。

10.私:自己。11.于:在。

12.则:就。13.或:有的。

14.素:白色的。15.徐:慢慢地。

16.以:用。17.使:让。

18.而:并且。19.作:当做。

20.观:景观。21.唳:鸟鸣。

22.为之:因为它。23.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24.之:的。25.项:脖颈,颈。

26.鞭:用鞭子打。27.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8.于:在。2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30.徐:慢慢地。

3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32.兴:兴致。33.方:正,才。

34.盖:原来是。35.之:指蛤蟆。

36.虾蟆:癞蛤蟆。37.鞭:名词活用为动词,鞭打。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赏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该书原有六记,现存前四记,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蚁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本文还包括三美:人性美、构思美、语言美....二、观察细微,凸显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神细视”中的“定”,“观之,兴正浓”中的“浓”凸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私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虾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

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背景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 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 藐小之物/ 必/ 细察其纹理,故/ 时有/ 物外之趣。

(2)私/ 拟作/ 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 或千或百,果然/ 鹤也。

(4)昂首/ 观之,项/ 为之强。

(5)作/ 青云白鹤/ 观。(6)果如/ 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7)蹲其身,使/ 与台齐。(8)见/ 二虫斗草间。

(9)盖/ 一癞虾蟆。

第四篇:《童趣》学习提纲及答案

《童趣》学习提纲及答案

【教学目的】

1.能够疏通文意。2.探究“物外之趣”。3.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4.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一、设疑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同学们看到的只是实物本身,可在清代作家沈复的眼里,它们可能就不仅仅是蝴蝶、小鸟、松鼠、白云„„了,那它们会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作家沈复的文言散文《幼时记趣》。(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

(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己解决,并能流畅地朗读下来。

(指名两生读,给以配乐,读完后分析不足)

(二)再读课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看看黑板上的课文怎么了?(出示无标点的古文)无标点符号是古文最早的样子,如果谁能够在这种状态下读出句读、语气、语 1

调,那才是真功夫,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一生读后齐读)

三、讲述故事,疏通文意

我想请问大家,本文作者沈复他记叙了幼时的哪几件趣事?(生答后板书:观蚊如鹤;神游山林;草丛观战)

我们下面来分组学习,四人一组,结合课下注释,讲一讲作者是怎样看蚊子,看小虫争斗的。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四人商量商量。

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启发:假如在讲述时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实在是太棒了。

四、积累文言词汇

(一)重点文言词语 1.项为之强 .2.作青云白鹤观 .3.鹤唳云端 .4.盖一癞蛤蟆也 .5.故时有物外之趣 .

(二)积累成语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怡然称快、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我们学习古汉语,把它和成语结合起来,对于丰富我们的词汇是很有帮助的。课下,请同学们把它们收集到笔记本上。

五、亮点探究

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再次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屏幕出示:亮点探究 1.为什么童年的“我”觉得癞蛤蟆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2

为什么“我”又“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呢? 2.联系上下文说说“物外之趣”具体表现在哪里?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的写作顺序你认为安排合理吗?

同学们对课文的几个问题都谈了很多,那么除了这些问题,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或你认为很重要但我们没有涉及的问题,你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六、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沈复的童年趣事,同学们正值十一、二岁,也是刚刚走出童年的大门,同学们能不能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说出来给大家听听,让我们来分享你的快乐呢?

例: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发现同学们也具有像清代作家沈复那样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人曾经说过,“观察是写作起步的基础,联想是文章飞翔的翅膀。”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想象,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七、布置作业

休息日到公园或野外去,从大自然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把你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附:

姓名

一 生字预习miáo

zhì yí lì āo tū āo hè()小

童()

()然

土()

()

()者为()

páng

lì kàng lì yǘ()然大物

鹤()云端

()

欢()

二 解词

明察秋毫:

物外: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三 句子赏析(先解释句子意思,再说一说其中的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四 作者是如何得到“物外之趣’的?

附2:答案 一 生字预习miáo

zhì yí lì āo tū āo hè

(藐)小

童(稚)

(怡)然

土(砾)

(凹

凸)

(凹)者为(壑)

páng

lì kàng lì yǘ(庞)然大物

鹤(唳)云端

(伉

俪)

欢(愉)

二 解词

明察秋毫:形容人的视力极好,能看见极细小的东西。比喻为人精明,能看清楚小问题。秋毫,秋天鸟类身上换毛时新长出来的毛,非常细小,比喻最细微的东西。

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在事物之外的情趣。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物体。庞,大。

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对蚊子叫声的夸张说法。

三 句子赏析(先解释句子意思,再说一说其中的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样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提示:作者自创美妙意境,表现了他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我又留了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他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了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让我拍手称快,十分过瘾。

提示:此句写出了作者幼年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因物而生意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把丛林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洼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提示:作者的怡然自得来自于自创的“物外之趣”,在自己的世界中进行理想化的创造,自得其乐,乐趣无穷。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类拔山倒树而来。

提示:作者沉浸其中突然被癞蛤蟆打扰,受惊的状态描画得很细致。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待到神志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去。

提示:惩恶扬善的描写,写出了作者的纯真善良。

四 作者是如何得到“物外之趣’的?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因物而生意趣。

第五篇:《童趣》学案

《童趣》学案

陈文安

学习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积累重点词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

3.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象,感悟“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

一、资料链接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作者、作品介绍

作者沈复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首先是一个落魄的商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但沈复并非如此,从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他的《童趣》一文来体味这种趣味兴致之真。

一、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并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童稚()藐小()鹤唳()凹凸()怡然()沟壑()

2.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则/ 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

使其/ 冲烟/ 飞鸣。

舌/ 一吐/ 而二虫/ 尽为所吞。

方法链接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3)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读课文,明确方法,掌握规律,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方法链接: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以用同义词来解释,特殊的及不大好变的词,就要求大家特别加深印象记住。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物外:

项:

强:

唳:

鞭:

怡然自得:

3.文中的“之”字,或相当于“的”,或相当于“它”、“这件事”,请试作分辨。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见藐小之物()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

④昂首观之()

⑤为之怡然称快()

4.文中“为”字含义的分辨。

①项为之强()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③以丛草为林()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

分析课文,请学生共同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文章中哪个词语能概括文章内容,文章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三件事位置调换好不好?

方法链接: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概括总结。

2.你认为作者获得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字词集中表现了这种“趣”?其实古诗中(如李白的诗)也有体现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么吗?

3.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4.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5.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四、积累迁移

1. 作者在文中所写的“昆虫”司空见惯、平凡至极,为什么写得异姓盎然、充满生机?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拓展训练:

丰富的联想想象,能让人产生愉悦,作者写自己的观察之趣是“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你也作这样的观物游戏,还能怎样写呢?试写三百字的短文。(家庭作业)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一、1.zhì

miǎo

āo

二、2.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徐:慢慢地。

唳:鸟鸣。

鞭: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

依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故时有物外之趣(的)

见藐小之物(的)

使之冲烟而飞鸣(它)

昂首观之(它)

为之怡然称快(这件事)

4. 项为之强(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丛草为林(当作)

三、1.“物外之趣”;三件事:一 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调换不好。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2.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词语:“果”“怡然”等。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4.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5.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1.a.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b.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c.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下载《童趣》阅读答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童趣》阅读答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童趣作文

    童趣 童年,是一只绚烂的笔,描绘出了我丰富的人生;童年,是一架钢琴,奏出了美好的音符童年是一个聚宝锅,珍藏了无数美好的记忆„„ 弹弹珠、过家家„„是小时候不可少的乐趣,是小朋友......

    《论语》《童趣》

    2012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七上:《论语》《童趣》强化复习《童趣》 一、落实重点实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夏......

    童趣文言文

    童趣 朝代:清代 作者: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童趣》说课稿

    《童趣》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趣》......

    童趣练习题

    童趣练习题 (一)第1段 1、“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2、作者观察本领高超的句子: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3、写作者观察习惯的......

    作文:童趣

    童趣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第二中心小学六(2)班姜怡鸿 童年是一幅多彩的画,是一首欢乐的歌。有声,有色;有笑,有泪。我的童年也是如此,充满了欢声笑语,也充满了童趣童味。 记得6岁那......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1 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几个成语的意思......

    小学童趣

    1一同学上课打牌被发现后被要求写检查。第二天,其他打牌的人在班上念过检查后,他走上讲台:“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我昨天上课打牌被老师发现了……”我们老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