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艺术教案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认知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及手法
2、体验、评价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作品,提高对祖国优秀园林艺术传统的理解能力
【知识结构】
什么是园林: 中国:自然美
中西园林区别:
西方:人工美
造园理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雍容华贵体现帝王的威严与尊贵
中国私家园林特点:面积较小,以精取胜,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
折幽深,富有江南水乡特点,模仿自然,追求诗情画意。
【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展示墨河公园照片)问“墨河公园是园林吗?然后展示园林的图片让同学先欣赏图片然后回答什么是园林?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新授】:
一、园林的定义:
园林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二、中国古典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意境”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
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为例)
对应着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对比图片总结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进行比较:
人与自然关系 审美标准
中国 天人合一 自然美
西方 人定胜天 人工美
2、理解中国园林“模仿自然山水”的特点,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3、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要素:
山石、水池、花木、建筑、匾额、楹联、石刻、路径构成古典园林的基调。
4、皇家园林
例:北京的北海、香山、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建筑体型高大,色彩富丽堂皇,显示皇家气派,皇权至尊。(赏析颐和园)
5、私家园林
例: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
(视频赏析拙政园)着重介绍苏州园林属于文人园林的特点。
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的特点。
山:假山以“瘦、漏、奇、透”为美。
水:挖地为池,面积小。
水中植物“荷”。提出问题“园主人为什么大力宣扬荷花?”让学生与园主人造园思想联系起来。
亭:提出问题“亭在园林中起到什么作用?”
桥廊:廊桥和九曲桥
中国园林重视意境“如诗、如曲、如画”
如诗:苏州园林重视诗的意境,很多建筑与诗有关如“荷风四面亭”“留听阁”“听雨轩”等等。
如画:提出问题“苏州园林不是对自然按比例的写实的缩小,而是经过提炼概括,非常想象一幅什么画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回答“像山水画”。
如曲:先让学生听昆曲的曲调,并且总结昆曲曲调的特点是婉转悠扬的。提出问题“昆曲的曲调与苏州园林的哪些要素相联系?”总结:与婉转、曲径通幽的路径相通。
学生总结私家园林特点:
首先是讲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以小见大。面积较小,以精取胜,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富有江南水乡特点,模仿自然,追求诗情画意。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根据刚才对颐和园和拙政园的赏析,小组讨论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如果要将校园改造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园林的话,应如何改造?【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表格展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园林的特点,比较其不同。
【课堂延伸】:
欣赏墨河公园图片,分析一下它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特点。
【结束语】: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其实下节课要学习的外国园林同样精彩,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学习吧!
第二篇:园林艺术教案
《园林艺术原理》教案
授课教师: 刘 中 良 授课班级: 09级 园林技术 授课学时: 2学时/周
授课时间: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教材版本:中国农业出版社,衣学慧主编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2010 / 2011 学 第 一 学期
绪论、园林艺术(2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要素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林基本的概念、要素、及中国园林的分类。教学重难点:
园林要素。教学过程:
绪
一、园林相关概念
园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类似的名称,如园、囿、苑、庭园、池馆、山庄等。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地块,不论是自然植被还是人工栽培的均可称为绿地。绿地和园林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
景观:通俗理解即为风景。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
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紫檀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学科。
二、园林构成要素
土地是构成园林的骨架,需要加工、修饰、整理。水体是园林地形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园林的灵魂。
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以观赏树木和花卉为主。
建筑包括屋宇、建筑小品以及各种工程设施,它们不仅在功能上要满足游人的要求,同时还以其特殊的形象而成为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园林小品是园林中的精美艺术品。园路广场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
三、园林分类
(一)根据地域不同分类
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
(二)按不同规则形式分类
规则对称式、规则不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
(三)现代园林的分类(按性质和使用功能)
1、风景名胜区
2、公共园林:包括公园、街心花园、小游园以及道路绿化等。
3、专用绿地:包括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的庭园。
4、街坊绿地:包括宅院。
5、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等等。
四、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的共同点: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园林艺术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而园林艺术有自身的特点。
1、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
在考虑园林艺术性的同时,要考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
构成园林的主要素材是植物,而植物是有生命的,因而园林艺术就具有生命的特征。
3、园林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
园林建筑、道路、桥梁、挖湖堆山,给排水工程以及照明系统都需按严格的工程技术要求设计施工;植物也需按其习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加上科学管理,才能生长健壮。
4、园林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融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于自然的一种独特艺术。作业: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的相关概念,中国园林的分类。教学后记:
第一章、园林艺术特征(2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美及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分类,理解园林美的内涵,掌握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和艺术特征。了解外国园林特点及现代园林特点。教学重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和艺术特征。教学过程:
第一章、园林艺术特征
第一节、园林美
一、什么是美
马克思主义观点: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事物现象与本质的高度统一,是通过最佳的形式将它的内容表现出来。
园林美包括两层含义: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形象、色彩美和以自然生态为主的生态美。
二、自然美
来源于自然,任何不加人工雕琢的自然事物如泰山日出、钱江海潮、黄果树瀑布、峨嵋佛光、云南石林等为自然美。自然美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引人入胜。自然美往往偏重于形式,以其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
自然美包含规则和不规则两种形式,只要结合呈现和谐,便成为完美的整体。气象景观和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构成园林自然美的重要因素。
三、生活美
保证生活上的方便和舒适。如保证环境卫生、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并消除一切臭气;要有宜人的微域;要避免噪音;植物种类要丰富,生长健壮繁茂;要有方便的交通,完善的生活福利设施,适合园林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美丽安静的休息环境;要的可挡烈日、避风雨、供休息、就餐和观赏相结合的建筑物。
四、艺术美
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拔高。把自然界中的自然事物通过摒俗收佳的手法,进行剪裁、调度、组合和联系,才能引人入胜,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感到它的完美。“一峰山太华千寻,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就是艺术美。
五、园林美
应以自然美为特点,与艺术美和生活美高度统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一、北方园林(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是皇家权利与财富的象征,它大比例、大尺度,金碧辉煌,体现了皇家的威严和气势。皇家园林建筑多为宫式,墙体厚重,各种雕饰图案严谨,堆山理水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如秦代的阿房宫、上林苑,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一)独具匠心的总体规划
1、大型人工山水园
2、大型的天然山水园
3、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二)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三)吸收借鉴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1、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
2、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
3、具体的仿建某些名园
(四)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二、江南园林(私家园林)的特点
私家园林小比例、小尺度,粉墙花影,曲径通幽,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小桥流水,色彩淡雅,突出宁静志远的氛围。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作,如苏州的拙政园、上海的豫园、杭州的自然山水园等。
(一)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三)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四)布局精巧的山石花木
(五)追求完美的细部刻画
(六)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三、岭南园林的特点
岭南园林集南、北园林之精华,取国外园林之特色,综合了多元文化类别。求实兼蓄,精巧秀丽。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路等来扩大空间感,巧用障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利用迂回小路来延长浏览路线。
(一)独特的南国山水
(二)西洋风情处处可见
四、寺庙园林的特点
寺庙园林多建于名山大川,借景、障景手法运用自如。总是在满足宗教和隐居的双重需要的基础上,体现世俗的美,创造神秘、庄严、隐密的气氛,园林空间虚实对比,古树名木高耸巨大,将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一)效法自然的布局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有山水则加以利用,无山水则叠山引水,将建筑、山池、树木融为一体。
(二)诗情画意的构思
园林艺术的精髓,在于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于情意境界。
(三)园中有园的手法
园林空间组织,将园林划分成几个景点、景区,使其既分割独立又有联系,形成虚实对比,层次丰富,曲折多园。
(四)建筑为主的组景
建筑不仅占地多达10-50%,而且常居全园艺术构图的主体、中心,占据主景的控制地位。
(五)因地制宜的地形处理 利用自身的地理、自然环境,创造不同风格的园林。如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第三节、外国古典园林艺术
一、日本古典园林艺术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全境由四个大岛和数百个小岛组成,国土多山,故多溪涧、瀑布,海岸线长而复杂,有许多优美的港湾,再加上海洋气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影响了日本园林的题材和风格。
日本园林在古代受中国文化和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影响,后又受日本宗教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山水庭”,十分精致。它模仿大自然风景,并缩景于一块不大的园址上,象征一幅自然山水风景画,因此说日本庭园是自然风景的“缩景园”。园林尺度小,注重色彩和层次,植物配置高低错落,自由种植。石灯笼和洗手钵是日本园林中特有的陈设品。
二、意大利台地园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以风景著称的阿尔卑斯山南麓,是个半岛国家。气候温和湿润,山峦起伏,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尤以常绿阔叶树最为丰富。在世界上又以盛产大理石著名,雕塑精美,又多山泉,水景建造十分方便。
文艺复兴时期,贵族、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厌倦城市而倾心于田园生活,故多迁居到海滨的山坡上。在山坡上建园,视线开阔,有利于借景、俯视,逐渐形成了意大利独特的园林风格:“台地园”。意大利台地园一般依山就势,分成数层,庄园别墅位于上层,下层为花草、灌木植坛,园林风格为规则式。向下俯视,图案十分精美,园中多水景、雕塑。
三、法国宫苑园林(17、18世纪)
16世纪末,法国在与意大利的战争中接触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于是根据自然条件,吸收意大利台地园的艺术成就,在平坦的地形上创造出了具有法国民族独特风格的精致开朗的规则式宫苑园林。其代表作为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苑”,它在西方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法国宫苑园林的水景多为整形的河道、水池、喷泉等,在水面周围种植植物,布置建筑、雕塑,取得倒影效果。植物配置广泛采用整形修剪的常绿植物,花坛、树坛图案精美、色彩多样,路旁和建筑旁多用整形修剪的绿篱、绿墙。
四、英国风景园
18世纪出现的英国风景园,崇尚自然,为世界园林艺术做出重大贡献。
15世纪前,英国园林比较朴实,大多采用具有草原牧地风光的风景园,16—17世纪受意大利台地园影响曾一度流行规则式园林风格,18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兴起,英国园林又出现追求自然美的热潮,特别是在英国造园家威廉²康伯将中国自然山水园介绍到欧洲之后,在英国出现了崇尚中国式自然山水园林的时期,代表作为“邱园”。
英国风景园的特点是以发挥和表现自然美出发,园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任由行人漫步或作运动场。对人工痕迹和园林界墙均以自然景物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法。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并注重园林建筑小品的点缀和装饰。
附:外国近现代园林:公园的出现。
第四节、现代园林艺术
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一、园林风格趋向世界化 园林艺术风格作为一种优秀的世界文化,正朝着世界园林的目标迈进。首先,风格的形成,是受一定的地区、物质、文化等的差异影响而形成的风格差异,这种差异将会随着现代信息文化的广泛交流而逐渐缩小,并趋向与融合。其次,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一次次的严重破坏,尤其是在50—60年代出现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之后,人们才从大自然的报复中觉醒,人们才意识到环境污染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全世界、全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人类应该重新回到大自然中去”只有这样人类才不至于消失在自己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中。以自然生态为主导的园林必将代替以视觉景观为主导的园林。
二、园林形式趋向自然化、生态化
新世纪,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进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给城市绿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城市公园、城市园林绿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增加的要求,一些园林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将退出历史舞台,而一些新的园林空间则随着现代生活的需求而出现。如城郊绿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大型主题公园、观光农业园区、绿化广场,景观大道、风景旅游区等。
三、园林技术趋向科技化
当今,现代科学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园林之中,为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曾经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生物时代”,正如过去二十年是微电子时代一样,今后二十年将是生物时代。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获得遗传性状的改良,许多花卉、园林树木均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的方法获得新品种和无病毒苗并进行大量繁殖。应用电子计算机在温室的管理,操纵温室内的各生态因子和栽培条件。应用航空遥感技术调查城市风景区的园林植物。在园艺栽培中,激素、复合肥料、鲜花保鲜剂的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AutoCAD、LandCAD、Photoshop、3Dmax的的使用,使得园林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发生质的变化。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设施使得园林创意、设计、施工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业:
第49页第2、3、4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的相关概念,中国园林的分类,园林美的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和艺术特征。外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现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教学后记:
第二章、园林构图艺术(2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造型要素与艺术法则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园林中的景物都可以被抽象为点、线、面、形、体、质感和肌理等几种造型要素,掌握各种造型要素的特征。同时,理解园林构图艺术中的基本法则,掌握这些法则在园林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各种造型要素的特征;多样与统一、协调与对比、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等基本构图艺术法则。教学过程:
第一节、园林造型要素 园林艺术的造型要素如果从视觉形式上看可以被看作现实的要素,如大树、绿篱等,如果将其简化、抽象就成为了纯粹视觉要素,即只有形状、形态。形状强调的是物象外在形式的具象性,而形态强调的则是物象外在形式的抽象性,是一种理性化的抽象。园林中的造型要素的形,一般可简化、抽象为点、线、面、形、体。
一、点
(一)点的造型意义
点是一切物体在视觉上所呈现的最小状态,只有空间位置因素,没有方向性和与方向的联系。任何相对面积最小的形态不论其形状如何都具有点的特征与属性。
举例:地球。
点作为基本造型元素可以是任何物体、任何形态的抽象体。
(二)点在视觉上的造型特征
1、点对视觉的定位性
点的形态在视觉上具有收缩性,特别是几何中的圆点可以把视觉向点的中心集中,这是由于圆形的点具有把边沿引向中心的向心力。点的形态能够从其他形态中分离出来,对视觉产生吸引力,稳定人的视线,对视觉产生定位效果。
在造型艺术设计中,运用点的向心力特征,我们可以在构图中对表现的重点作视觉和视点上的定位性设计。
2、点对平面效果的点缀性
因为点的形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故点可以极大的丰富设计的视觉效果。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点”从面积对比和色彩对比上点活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二、线
(一)线的造型意义
线是造型艺术中具有一定长度的形式要素,是最简洁有效的造型手段,具有很强的表形功能和表意功能。
线有曲直、粗细、浓淡、流畅与顿挫之分,这些特征提供了富于表现力的造型手段。
线是一种抽象的形态,它以抽象、简洁的形状存在于千姿百态的自然物象之中。抽象的线有速度、上升、稳定、力度、抒情等一系列情感因素。(二)线的性格与特征
一般来说,线的性格有以下特点。光滑线条:快速移动;粗糙线条:移动速度慢;粗的线条:稳定有力,有时呆板;细的线条:敏锐但脆弱。
1、直线的表情与特征
所有的线中,几何直线是最简洁抽象的线形,在直线中,水平线具有线形最典型的视觉特征。故,通常把水平线作为线的基本形态。
理性形态的直线包括垂直线、水平线和斜线三种。
垂直线有简洁、上升、张力、明确性、坚毅、阳刚气、锐利性庄重的情感特征;水平线有稳定、平静、安宁、开阔、扩张、延伸、深远的情感特征;斜线有动感、活跃、不安定的情感特征。
2、曲线的表情与特征
曲线是直线运动方向改变所形成的轨迹。动感和力度比直线要强,表现力和情感更加丰富。
圆弧线:规整、丰满、精密;
折线:律动、坚硬、力度; 自由曲线:流畅、柔和、抒情。
三、面
面有两方面含义:容纳其他造型元素的二维空间的面;作为基本造型元素的面。
在所有的面的基本形态中,几何形态的面具有规整简练的属性,正方形的面是面的基本形态。面的形态包含了点与线的因素。点、线的密集与移动构成面。作为造型要素,面的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在整个构成的视觉效果中是举足轻重的。
四、形
有一定几何形状的面。方和圆是形的最基本形式,所有的形都可以从这个原形过渡出来。形有比例、方向、前后和大小,可以通过连接、重叠、群化等方式来组合,也可以用划分剪切的方式来分割。
五、体
体是由面移动、围和而成的,占有空间的实体。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三维性,在单一光线条件下有阴影。如果考虑到时间、空间因素,体还具有四维性。
从形成体的面的特性和移动的轨迹来看,可分为直线系体和曲线系体。直线系的体具有直线的性格,给人刚直的感觉。曲线系的体具有曲线的性格,给人幽雅柔和的感觉。
六、质感和肌理
肌理在视觉形式上体现为面形态的一种平滑感与粗糙感。
在自然界里,肌理指的是物体表面的质感和纹理感。不同的园林要素具有不同形式的肌理。这些物体的表面除了视觉的美感外,有些的肌理还具有超出审美的使用功能。
视觉肌理是肌理在视觉上造成的一种视觉感受,不具备触觉上的质地感。触觉肌理是相对视觉肌理而言的,触觉肌理指的是触摸时所感受到的细腻感、粗糙感、质地感或纹理感。
第二节、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一、多样与统一
如果把众多的事物,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获得了和谐的效果,就是多样统一,它是指构成一个艺术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有丰富的变化,又要和谐统一。(举例:卢沟桥石狮子)多样统一规律反映了一个艺术作品的整体构图中的各个变化着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切艺术领域中处理构图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原则。
(一)创造统一感的方法
1、形式的统一(如颐和园建筑物)
2、材料的统一(如园林小品的材料)
3、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如公共园林的局部与整体)
(二)协调与对比
1、调和
调和本身就意味着统一,凡用调和手法取得统一的构图,易达到含蓄与幽雅的美。调和手法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构景要素中的岩石、水体、建筑和植物等的风格和色调的一致而获得的。
2、对比
对比:指在造型艺术构图中,把两个完全对立的事物作比较。对比关系:指把两个相反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的关系。对比是造型艺术构图中最基本的手法:(1)形象对比: 有长宽、高低、大小、精细、方圆、刚柔等等不同形象的对比。以低衬高、以小衬大、以细衬粗、以柔衬刚,以方衬圆。(2)体量对比:
把体量大小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两个体量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内进行比较,能予人以不同的量感,产生的“大中见小和小中见大”的道理。体量不同,但比例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较易达到和谐的目的。(3)方向对比: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主副轴线形成平面上方向的对比;山与水形成立面上方向的对比。方向对比取得和谐的关键是均衡。(4)空间开合收放的对比:
合者,空间幽静深邃;开者,空间宽敞明朗;在前后空间大小的对比中,景观效果由于对比而彼此得到加强。(5)明暗的对比:
光线的强弱造成空间明暗的对比,加强了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变化。“明”给人以开朗活跃的感受,“暗”给人以幽深与沉静的感受。明暗对比强烈的空间景物易使人振奋,明暗对比弱的空间景物易使人宁谧。(6)虚实对比:
虚予人以轻松,实予人以厚重。山水对比,建筑与庭院对比。虚实的对比,使景物坚实而有力度,空凌而又生动。
(7)色彩对比:参见第三章园林色彩构图。(8)质感对比:
利用植物与建筑、道路、广场、山石、水体等不同材料的质感,造成对比,增强艺术效果。即使植物之间也因树种不同,有粗糙与光洁、厚实与透明的不同,产生质感差异。(9)疏密对比:给景观增加韵律感。(10)动静对比:
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山静水动、水静鱼游、树静风动、石静影移、景静人移等。
(三)调和与对比的关系
调和与对比的区别就在于差异的大小,前者是量变,后者是质变,因而就成了矛盾的对立面,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以调和与对比在园林构图中是达到统一的两个对立面,作为矛盾的结构,强调的是对立因素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调和景物在构图中所占的比例要大,而对比是指与大量调和的景物进行对比。
二、比例与尺度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3:4= 9:12 园林中的比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尺度:具体的尺寸。景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应有不同的尺度在特定的环境中应有特定的尺度;在规划设计中从局部到整体、从个体到群体到环境,从近期到远期、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客观所需的尺度能否恰当地结合起来,是园林艺术设计成败的关键。比例只能表明各种对比要素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缺乏真实的尺度感。
三、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不相等,但在量上却大致相当。
均衡是视觉艺术的的特性之一,是在艺术构图中达到多样统一必须解决的问题。均衡能促成安定,防止不安和混乱,给景物外观以魅力和统一。不平衡的物体或造景:使人产生燥乱和不稳定感,亦即危险感。
均衡的类型:
(一)对称均衡:
特点:一定有一条轴线;景物在轴线的两边作对称布置。绝对对称:如同镜面反映一般。
拟对称:总体上是一致的,某些局部却存在着差异。
对称均衡:指由对称布置所产生的均衡,引起人们心理上产生理性的严谨,条理性和稳定感。
(二)不对称均衡: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景物是以不对称均衡存在的。在园林布局上,重量感大的物体离均衡中心近,重量感小的物体离均衡中心远,二者因而取得均衡。不对称均衡布置,予人以轻松活泼的美感,充满着动势,故又称为动态平衡。
四、韵律与节奏
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而韵律是节奏的深化,是有规律但又自由的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律动感。
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表现在园林中,即为园林构图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
简单韵律: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由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行道树,等高等宽的阶梯等。
交替韵律:由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两树种的行道树,两种不同花坛交替等距排列,一段踏步与一段平台交替等。
渐变韵律:园林布局连续重复的部分,在某一方面作规则的逐渐增加或减少所产生的韵律。如体积的大小,色彩的浓淡,质感的粗细。
起伏曲折韵律:表现在连续布置的山丘、建筑、道路、树木等起伏曲折变化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律。
拟态韵律: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外形相同的花坛布置不同的花卉。
交错韵律:即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的连续构图,节奏和韵律是多方向的。如空间的一开一合,一明一暗,景色的鲜艳、素雅,热闹、幽静所产生的节奏感。作业:
第65页第1、2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中的景物都可以被抽象为点、线、面、形、体、质感和肌理等几种造型要素以及这些造型要素的特征,以及园林构图艺术基本法则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教学后记:
第三章、园林风景艺术(2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风景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风景欣赏的方面与方式,掌握园林造景中的主配手法、层次手法、借景手法和景观组织手法、前景处理手法等,理解园林视景空间艺术。教学重难点:
园林造景中的主配手法、层次手法、借景手法和景观组织手法、前景处理手法。教学过程:
第一节、风景与风景的欣赏
一、风景
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以时空为特点,具有诗情画意)。风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图形性。图形的外在表现,其体量、大小、色彩、轮廓、质量。如高山峻岭、江河湖泊、草原深林,均是风景的外在表现。
象征性。风景的思想内容、文学艺术特征等常因意境丰富的命名、题咏而有深刻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功能性。游、息、玩、生态等功能。
二、景的感受
景的感受是通过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去感受的,即眼、耳、鼻、舌、身。
按感觉的重要性,当以视觉为最---形状与色彩;听觉---柳浪闻莺、南屏晚钟;嗅觉---兰花的幽香、梅花的暗香;触觉---重庆的南北温泉、青岛的海滨浴场。
对同一景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一景色,同一个人,由于视点、位置不同得到的感受也不同。由于人能思考,能联想,当人身临其境的时候,审美的客体和主体产生了互动,作为客体的风景对人的作用由于人的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社会经历、兴趣和爱好的不同而不同。
如:“梅花”:陆游&毛泽东。“夕阳”:李商隐&叶剑英。
三、风景的欣赏
(一)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赏景的方式有动静之分,平时所说的游息就包含了动静两种赏景方式。游是指动态观赏,息则是指静态观赏,游而无息使人精疲力尽,息而不游又失去游览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游园赏景中,往往动静结合。在园林绿地景观规划时,既要考虑动态观赏下景观的系统布置,又要注意布置某些景点以供游人驻足进行细致观赏。另外,大园宜以动观为主,小园宜以静观为主。
动态观赏是指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如看立体电影中的风景片,一景又一景地呈现在游人眼前,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看电影时,景象在动而游人不动;在园林绿地中进行动态赏景时,则是景观静止而游人在动。游人移动的方式很多,如步行、骑马、乘车、乘船以及索道吊篮等,一般以步行为主。不同移动方式的动态观赏,观景效果也不同。乘车的速度快,视野较窄,多注意景物的体量、轮廓和天际线;而乘船视野较开阔,视线的选择也较自由,效果比乘车要好;至于缓步慢游,既能注意前方,又能左顾右盼,视线的选择更为自由。静态观赏是指视点与景物位置相对不变。如看一幅风景立体画,整个画面是一幅静态构图,所观景物结构、层次固定不变。所以静态观赏的地方往往也是摄影和绘画写生的地方。由于在静态观赏时,头部往往要转动。因此,除主要方向的景物外,还要考虑其他方向的景物,以满足观景需要。
(二)视点位置
根据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置的远近高低变化,又可以将赏景方式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平视(也称为中视)指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中视线与地面平行向前,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以舒展的平望出去的一种观赏方式。
平视观赏使人有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不易疲劳。园林中常要创造宽阔的水面、平缓的草坪、开敞的视野和远望的条件,从而把天边的水光云影、远方的山廓塔影纳入视野,以饱眼福。
2、仰视
指中视线与地面的夹角超过15°(也有人认为是13°)时,头部需要仰起,即中视线向上倾斜与地面成一定角度,随着角度的不断增加,由于视线消失程度的变化可以对景物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威严感。
在中国皇家富苑和宗教园林中常用此法突出皇权神威,或在山水园中创造群峰万壑、小中见大的意境。如北京颐和园中的中心建筑群,在山下德辉殿后看佛香阁,则仰角为62°,产生宏伟感,同时,也产生自我渺小感。
3、俯视
指游人视点高,景物在视点下方,必须低头才能看清景物时,中视线向下与地平面成一定角度。俯视观赏视点高,景物都呈现在视点的下方。
俯视景观的空间垂直深度感特别强烈。园林中也利用地形和人工造景,创造制高点供人俯视。俯视也有远视、中视和近视的不同效果。
(三)观赏点与观赏视距
观赏点是指游人所处的位置。观赏点的布置最好能因高就低,位置错落,或登高(山、楼)眺望,或临水入榭平视,使游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程欣赏风景,增加景色的变化。
观赏视距是指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观赏视距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观赏的艺术效果。正常人的清晰视距离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为30-50m,能识别景物的视距为250-270m,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500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约为1300-2000m,但这已经没有最佳的观赏效果了。至于远观山峦、俯瞅大地、仰望太空等,则是畅观与联想的综合感受了。利用人的视距规律进行造景和借景,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在观赏景物时,有一个视角范围称为视域或视场。人的正常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为160。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
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即垂直视角为18(景物高的3倍距离)、27(景物高的2倍距离)、45(景物高的1倍距离)。
景物高的3倍距离,是全景最佳视距;景物高的2倍距离,是景物主体最佳视距;景物高的1倍距离,是景物细部最佳视距。
举例:观赏纪念碑(P72)视角为18°:视距是纪念碑高度的3倍,能看到纪念碑身及周围环境;
视角为27°:视距是纪念碑高度的2倍,能看到纪念碑整体;
视角为45°:视距是纪念碑高度的1倍,能看到纪念碑的局部和细节。
第二节、园林造景艺术
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景观的艺术处理的原则是因借自然,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一、主配手法
主景:全园的重点或核心,它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是主题或主体所在,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焦点,也是精华所在。
配景:包括前景和背景。前景起着丰富主题的作用;背景在主景背后,较简洁、朴素,起着烘托主题的作用。
在园林造景中既强调主景的突出,又重视配景的烘托。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不考虑配景。突出主景的手法有:
1、主景升高
主体升高可使背景简化,可产生仰视观赏效果,并可以蓝天、远山为背景,不受或少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使主体的造型轮廓突出鲜明。如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塑,以升高主体,降低视线法来突出主体。
2、把主题放在轴线端点、视线焦点处
一条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常有较强的表现力。故常把主景布置在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上。风景视线的焦点,则是视线集中的地方。
3、动势向心
一般周围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其周围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势,主景如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就能得到突出。如西湖四周的景物和山势,基本朝向湖中,湖中的孤山便成了焦点,在西湖上格外突出。
4、空间构图的重心位置
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几何中心上,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上,也能将主景突出。
园林主景如果体形高大,很自然容易获得主景的效果,但体量小的主景只要位置布置得当,也可以达到主景突出的效果。以小衬大、以低衬高,可以突出主景。同样以高衬低,以大衬小也可以成为主景。
如园路两侧,种植高大乔木,面对园林小筑,小筑低矮,反成主景,亭内置碑,碑成主景。
二、层次手法
景色的空间层次可分为三层:前景、中景、背景,也可分成近景、中景、远景。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三、借景手法
借景是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之一。它将园外景色有意识地组织到园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起着扩大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观的作用。
明²计成《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依视点、视角、视距的不同分为:
(一)远借
是把园外远处的景物借为本园所有。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颐和园远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庄借憎帽山、留锤峰;无锡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二)邻借(近借)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周围环境是邻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水,而临园有河,则沿河做假山、驳岸和复廊,不设封闭围墙,从园内透过漏窗可领略园外河中景色,园外隔河与漏窗也可望园内,园内园外融为一体,就是很好的一例。再如邻家有一枝红杏或一株绿柳、一个小山亭,亦可对景观赏或设漏窗借取。如”一枝红杏出墙来”,“杨柳宜作两家春”、“宜两亭”等布局手法。
(三)仰借
利用仰视借取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四)俯借
居高临下俯视低处景物。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五)应时而借
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的景观。对一日来说,日出朝霞、晓星夜月,以一年四季来说,春光明媚,夏日原野,秋天丽日,冬日冰雪。就是植物也随季节转换,如春天百花争艳,夏天浓荫覆盖,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树木姿态,这些都是应时而借的意境素材。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
四、景观组织手法
(一)对景
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称为对景。
对景沿导游线广布于园林中,以满足游人视觉观赏的要求。它有正对景和互对景两种形式。正对指在风景视线或轴线的端部设景。在规则式园林中应用较多,这样布置能获得庄严雄伟的效果,成为特定的主景。在纪念性园林中,园路的尽头端部常布置景观以形成对景的画面效果。互对指在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两端设景,两景相对互为对景,在自然式园林中弯环曲折的道路、长廊、河流和溪涧的转折点、宜设对景,增加景点,起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景物作为对景。
(二)透景
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上物所挡住,要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设计时,要把园内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规划设计图上表示出来。在安排透景线时,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安排,这样可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间伐大量树木。沿透景线两侧安排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景布置,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在园林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林、山石环洞等形成若隐若现景观,增加趣味,引人入胜。
(三)藏景、障景、抑景 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先抑后扬)
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
障景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屏障景物、改变空间引导方向;二是作为前进方向的对景。障景依 据所用材料不同有山石障、影壁障、树丛障、建筑障。
(四)隔景
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景域,使各空间具有各自的景观特色,而互不干扰者称为隔景。隔景与障景不同。障景是出其不意,本身就是景,在许多时候,它起到障丑扬美的作用。隔景旨在分割空间,并不强调自身的景观效果。隔景有虚隔、实隔、虚实隔。
虚隔指两个相邻的空间相互透漏如水面、山谷、草地、道路等。
实隔指两个相邻的空间互不通透的分隔如建筑、围墙、山石等。
虚实隔指两个空间既隔又连,隔而不断,景观能够互相渗透,如水上设堤桥,墙上开漏窗,长廊、栅栏、疏林、花架等。
五、前景处理手法
(一)框景
把自然风景框起来作画面处理的手法。框景的作用在于将园林绿地的自然美、绘画美、建筑美高度统一在一副立体的风景画面中。因为有简洁的景框作为前景,使视线高度统一在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另外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流通,扩大了空间,增加了诗情画意。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口等。
(二)夹景
以树、山、建筑等将轴线两侧贫乏景观加以屏障,从而形成左右较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景观。
(三)漏景
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它起着含而不露、柔和景色、若隐若现的作用。
(四)添景
在缺乏前景和背景的情况下,在景物前面增加建筑小品或补种几株乔木和在景物后面增加背景,使层次丰富起来的手法。
第三节、园林视景空间艺术
一、视景空间基本类型
(一)开朗风景
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感,使人感到目光宏 远,心胸开阔,壮观豪放;视觉上尽量避免单调性;可利用提高视点位置,使视线与地面形成较大视角。
(二)闭锁风景
距离越小,闭锁性越强,距离越大,闭锁性越弱。在观赏闭锁风景时,仰角不宜太大,一般要求景物高度是空间直径的1/6到1/3。
(三)半开朗风景与半闭锁风景
二、视景空间的艺术性
对立统一。统一园林中,既要有开朗的空间,又要有闭锁的空间,在开朗空间中需设近景以增加感染力,在闭锁风景中又要透视远景。
三、园林空间的展示式程序
(一)连续风景序列布局
1、断续:利用地形起伏
2、起伏曲折
3、反复
4、空间的开合:利用开朗风景和闭锁风景
(二)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
主景是主调,配景是配调(调和方面陪衬),背景是基调(烘托角度烘托)。
(三)风景序列的转调
任何一个连续布局不可能无休止,处于空间转折区的过渡树种为转调。分为急转和缓转。
(四)连续序列布局的阶段、发生、发展和结束
两段式:起景---高潮
三段式:起景---高潮---结景
(五)季相交替布局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作业:
第86页第1、2、3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风景欣赏的方面与方式,园林造景中的主配手法、层次手法、借景手法和景观组织手法、前景处理手法等,园林视景空间艺术。教学后记:
第四章、园林色彩艺术(2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色彩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林中的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掌握园林色彩的单色处理、类似色处理、对比色处理、调和色处理等艺术处理手法,理解园林中的基调、主调、配调。教学重难点:
园林中的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教学过程:
第一节、园林中的色彩
色彩是指可见光在我们视网膜上所产生的感觉。色为光之子,有了光才有了五光十色的世界。太阳光是我们常见的光线,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色彩受光源的限制。
红、绿、蓝为三原色,两种原色混合而成间色,由间色混合成复色。当两种原色混合在一起的间色为第三原色的补色。在色环上相对180的颜色为对比色。
一、光对景物色彩的影响
颜色是物象的固有色,在白光的散射照耀下,物体所呈现的颜色。物体的固有色是在漫射光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的色彩。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色是物体对日光中各种光全部反射所呈现的现象。黑色是指物体对日光中各种色光全部吸收所呈现的现象。
色相:颜色的名称。色度:颜色的纯度。色调:色相的明度。亮度:色相的亮度。
光源色:光源发出来的光是带有一定色彩倾向的,这种色彩我们称为光源色。
0 灰色是指物体对日光中各种色光等量部分反射所呈现的现象。
在许多情况下,景物所表现的并不是景物的固有色,而是条件色。所谓物体的条件色是受光源色和环境色影响物体所呈现的色彩。例如某种颜色由于受其他颜色的影响,比单独看他时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例如当红与黄放在一起时,红更艳,当红与棕放在一起时,红显得黯淡。同样,橙—红,发黄,橙—黄,发红。将相同明亮的灰色以白色做底,灰色发暗,以黑色做底,灰色发亮。互补色放在一起,颜色的鲜艳程度更加鲜明。白居易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道出了光对水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明亮的颜色其饱和度高,如红、黄比绿、紫的饱和度高。背景亮时,亮的更亮,背景暗时,暗的更暗。
红与黄放在一起时,红更艳,当红与棕放在一起时,红显得黯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述鄱阳湖傍晚的景色,真实的反映出色的空气透视和色消视现象。这两种现象是由下列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空气分子的散射,当阳光通过空气层时,其中大部分青、蓝、紫等短波长的色光被散射。使空气呈现蓝色,一切远景都被透明的蓝色空气所笼罩;二是景物的色彩随距离的增加而减退其亮度和饱和度,最后与天空同色。
二、园林中的自然色彩
(一)气象所造成的色彩
园林中的各种构图要素山石、道路、水体、建筑、植物等无不呈现各种颜色,其中某一类物质的色彩完全不受人们意志的左右,如天空、水体、山石等。
天空一日之间,一年之间的变化是很大的。晴天呈现蓝色,阴天呈灰黑色,多云雨天呈白灰色。天空色彩还具有瞬息万变的特点,有日出日落带来的晨辉与晚霞,使天空与大地的色彩绮丽而灿烂。蓝天与白云把大地的山山水水衬托的明明秀秀。佛光、云海、赤壁等自然色彩变化无穷。如泰山日出、黄山云海、峨嵋金鼎佛光、武夷丹壁赤霞等。一天中的早晨、傍晚、朝霞、晨光、夕阳等色彩最为丰富。
当以天空为背景布置主景的时候,主景可采用红色、橙色、金黄色、灰白色等,而不宜采用淡蓝色和淡绿色。如以蓝天白云衬托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北海的白塔、美丽的国会大厦、白宫、俄国的克里姆林宫。在园林中以青铜像做主景雕塑时,仰角不宜太大,以平视景观将远处的天空作为背景,效果最好。
(二)利于天然色彩美化环境
自然山石根据不同的自然山体,不同的岩石构造、甚至远近的不同等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土山多呈灰黄色,石山的色彩有较大的变化,有褐红色、土红、棕红、棕黄、青灰色、也有灰红色等等。远山多为灰暗,近山多为青绿。山石通常呈暗色调,如灰、会黑、褐红等,少数呈明色调,如汉白玉、花岗岩。
在山上布置主景时,主体宜采用明色调,如浙江一带山上的庙宇,一般都是黄色、红墙、灰瓦,白塔色彩鲜明,协调。庙宇作为山上的主体宜采用明快的色调。
水面通常反映的是天空和岸边景物的色彩,在以水面为背景或则是前景布置景物时,应着重处理主景与四周环境和天空的色彩关系。
园林植物是园林色彩构图的骨干,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园林植物是园林风景构图的底色,一年中随着季节的交替,有着自身的季相变化规律。绿色是植物的基本色,春天植物嫩绿、黄绿的色彩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春夏交接一直到夏季,大地在一片油绿的衬托下,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秋天到处是金黄、橙红,毛泽东“万山遍红,层林尽染”的著名诗句描绘出秋天的植物色彩,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冬季的色彩是灰白苍茫。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将园林植物进行人工组合、艺术配置,建设植物色彩景观。园林植物形形色色,构成了园林色彩的丰富多变。
园林中动物的色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点缀风景,为环境增色。如湖中的白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是诗人对鹅与环境色的生动描述。鸳鸯戏水,不仅增添水中的色彩褐动态美,而且具有美满幸福的寓意。自然界中的丹顶鹤、孔雀、梅花鹿、大熊猫、斑马、长颈鹿、羚羊等动物的色彩不仅给园林增色,而且使园林风景具有动态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是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他不仅描述了鸣禽与植物,与环境中黄和绿、白和青的清新、明快的效果,而且生动刻划了园林空间中一动一静的对比效果。
三、园林中的人工色彩
主题建筑、建筑小品、道路、雕塑、灯具、垃圾箱等的色彩是人为色彩。
园林建筑、构筑物,在园林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常做主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非常的重要。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对比色。如建在水边宜用淡黄、灰白、淡红等淡雅的色调与水面的色彩取得对比协调。建在山边可选用红、橙、黄等暖色调在明度上有对比的近似色。做主景的园林建筑,色彩要凝重大方,或鲜艳夺目,以取得统领全局的效果。炎热的夏季以冷色调为主,寒冷的冬季以暖色调为主。热带地区用冷色调,寒冷地带用暖色调。
道路、广场在园林中贯穿全园,是园林的脉络,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多用配景,所以宜用比较温和黯淡的色彩。近年来由于建筑材料的日益增多,道路广场的色彩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但道路广场在园林中只做配景,颜色处理不可过于艳丽,更不能喧宾夺主,要与主景环境协调统一。
到草地中得小游路宜淡化,常用灰白、土色等。园林区间的过渡带也应淡化处理。园林中的广场有时做主景,需要强化处理,铺装的色彩可多种多样,活泼引人注意。常用园路铺装宜用比较温和黯淡的色彩
园林中的假山石只有灰、灰白、黄褐等颜色。古朴稳重但比较单调,可通过植物的搭配来缓和气氛。
第二节、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
一、单色处理或类似色处理
指用同一光流量的色光或同一种色相的处理。
类似色: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和饱和度的各种颜色。
适合:生长低矮、开花繁茂、花期长而一致。如花菱草、金盏花、香雪球等。
二、对比色处理
指互为补色的两种色彩的处理。
要求:主次分明---佛香阁建筑群在苍松翠柏陪衬下分外庄丽悦目。
三、调和色处理
调和色:指各色彩之间含有某种共同色素,配合在一起极易调和。
四、渐层
指某一个色相由深到浅,由明到暗或反之的变化,或由一种色相逐渐转变为另一种色相,甚至转变为互补色,这些因微差引起的变化和由此由一个极端变为另一个极端都称为渐层。
五、中性色的应用
白色、灰色、金色。
六、多色处理
严格的说纯粹的单色彩的园林空间是不存在的,而多色彩的园林空间到处都是。首先单色本身 就有三种间色,如绿、蓝绿、黄绿,有九种明度和五种纯度的等级变化,有一百三十五种不同色泽的变化,多色处理有生动、活波、愉快、兴奋的效果。多种颜色一般宜由点—线—面,动静结合。
色块的镶嵌:自然界和园林中的色彩,不论是对比色还是调和色,大多是以大小不同的色块镶嵌起来的。
第三节、园林空间色彩构图
一、要考虑游人的心态
在寒冷地区---暧色调。在炎热地区---冷色调。
二、要确定基调、主调、配调和重点色
基调:决定于自然,天空以蓝色为基调,地面以植被的绿色为基调,主调是以所选植物开花时的色彩表现出来的。
配调:对主调起陪衬或烘托作用。
重点色:所占比重最小,但其色相的明度和纯 度应是最高的,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作业:
第98页第1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中的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园林中的基调、主调、配调。教学后记:
第五章、园林意境(2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意境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林意境的特征,理解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掌握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
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第一节、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园林意境: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只有当主客观达到高度统一时,才能产生意境。“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之,统名为意境”---陈从周。
二、意境的特征
意境具有情真景真的真实特征,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1、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2、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
3、意境中包含精湛的艺术技艺
4、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第二节、园林意境的创造 我国园林有一套独特的布局及空间构图方法,根据自然本质的要求“经营位置”。为了布局妥帖,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就要灵活掌握园林艺术的各种表现技巧。用最简练的手法,组织好空间和空间的景观特征,通过景观特征的魅力,动人心弦的空间便是意境空间。
一、怎么样才能获得意境?
用强烈而真挚的思想感情,去深刻认识所要表现的对象,目寄心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思维过程,才能达到艺术的再现。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艺术家都是疯子。
艺术作品的意境创造往往是通过丰富的生活联想和虚构,使自然精美之处更加集中,更加典型化,并溶进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必然反映出来,即移情。园林设计是用景语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们处在园林这种有“情”的环境中,自然会产生不同深度的联想,最后概括、综合,使感觉升华,成为意境。
二、情景交融的构思
园林中的景物是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情以物兴,情以物迁,只有在情景交融的时刻,才能产生深远的意境。“花水面皆文章”,“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中国园林的特构,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的内在因素。应该说,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流传古今中外,经久不衰,一是有符合人文情意的诗、画、文学;二是有充满人性的花草树木;三是有符合自然规律的的人文景观。
如苏州的耦园。“织帘老屋”:继承父业织帘劳动;“藏书楼”:读书明志; “城曲草堂”:不慕富贵„。
又如白居易庐山草堂。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园林艺术是所有艺术中最复杂的艺术,处理得不好则杂乱无章,鲜有意境。“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 郑板桥)。越简洁和概括,给予人的可思空间越广,表达的弹性越大,艺术的魅力就越大。
(一)简
就是大胆的剪裁。中国画、中国戏曲讲究空白,“计白当黑”,使画面主要部分更为突出。齐白石画虾,一笔水纹不画,有极真实的水感,虾在水中游动,栩栩如生。
空白、无声都是含蓄的表现方法,亦即留给欣赏者以想象的余地。如中国的成语。
(二)夸张
艺术强调典型性,典型的目的在于表现,为了突出典型就必须夸张,才能给观众在感情上以最大满足。夸张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只有真实的夸张才有感 人的魅力。
毛泽东:离天三尺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漫画中的形象,米老鼠,唐老鸭,洋娃娃等。
(三)构图
我国园林有一套独特的布局及空间构图方法,根据自然本质的要求“经营位置”。为了布局妥帖,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就要灵活掌握园林艺术的各种表
现技巧。用最简练的手法,组织好空间和空间的景观特征,通过景观特征的魅力,动人心弦的空间便是意境空间。
第三节、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一、直接表达方式
(一)形象的表达
园林是一种时空统一的造型艺术,是以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如:南京莫愁湖公园莫愁女、西湖旁边的鉴湖女侠秋瑾。
(二)典型性的表达
何谓典型?“文学作品的典型形象的创造,大致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这一个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实有的人都‘不似’。这不似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但‘似’某一类人中的每一个人,才是艺术要求的典型形象。”(鲁迅)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堆山叠石,并不是某一地区真山水的再现,而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出来的自然山水,用以表达深山大壑,使人有置身于真山水之中的感觉。“一勺则江湖万里,一峰则太华千寻”。
(三)游离性的表达
游离性的园林空间结构是时空的连续结构。设计者巧妙地为游赏者安排几条最佳的导游线,为空间序列喜剧化和节奏性的展开指引方向。整个园林空间结构此起彼伏,藏露隐现,开合收放,虚实相辅,是人似乎处在一个异常丰富、深广莫测的空间之内。变化、回味无穷。
(四)联想性的表达
由甲联想到乙,由乙联想到丙,使想象越来越丰富,从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五)模糊性的表达
模糊性即不定性,在园林中,我们常常看到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亭、廊、轩。在自然花木与人工建筑之间,有叠石假山,石虽天然生就,山却用人工堆叠,在似与非似之间,我们看到有不系舟,既似楼台水榭,又象画舫航船。
在矛盾对立与共处之中,形成令人振奋的情趣,而意味深长。模糊性的表达发人深思,往往可使一块小天地,一个局部处理变得耐人寻味。
二、间接表达方式
(一)运用某些植物的特征美和姿态美作比拟联想
松树: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人们常比作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也虚心。”“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梅花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牡丹、荷花、杜鹃等等。
(二)光与影
1、光
光是反映园林空间深度和层次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即使同一个空间,由于光线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明到暗,有暗到明和半明半暗的变化都能给空间带来特殊的气氛,可以使感觉空间扩大或缩小。
2、影
成为审美对象,由来已久。有日月天光,便有形影不离。园林中,屋檐下的阴影、墙上的块影、石边的怪影、树下花下的碎影,以及水中的倒影都是虚实的结合,意与境的统一。诸影中最富诗情画意的首推粉壁影和水中倒影。作为分割空间的粉墙,本身无景的墙便现出妙境。
(三)色彩
随光而来的色彩是丰富园林空间艺术的精粹。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引起人们的联想尤为丰富。利用建筑色彩来点染环境,突出主题;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间气氛,烘托主题。
(四)声响的运用
声在园林中是形成感觉空间的因素之一,它能引起人们的想象,是激发诗情画意的重要媒介。在我们古典园林中,以赏声为景物主题这为数不少。如: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和“柳浪闻莺”,苏州留园的“留听阁”,拙政园的“听雨轩”,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等。
(五)香气的感情色彩
香气作用于人的感官虽不如光、色彩和声那么强烈,但同样能诱发人们的精神,使人振奋,产生快感。因而香气亦是激发诗情的媒介,形成意境的因素。
(六)气象因子
气象因子是产生深广意境的重要因素。气象因子造就的意境在诗词中得到广泛的反映。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也会千姿百态,风采各异。如:烟雨楼、断桥残雪等等。
三、园林题咏表达意境
景观题名:即景名,用文学语言给景区、景点和景物命名。
组景题名:即根据一个地区的风景特点,把园林名胜组成若干个风景区或风景点,并题名。
(一)景观题名的目的
突出重点,使游人能抓住园林名胜的精华,用较短的时间欣赏到一个景区或景点的最佳风光;便于设计施工时,能全局在胸,有机地统一布局。
“有地无题地不传,名山自古赖名篇”
(二)景名对立意布局的作用
揭示园林主景;赋予诗情画意;加深文化内涵;指引游览路线;成为园林艺术中独特的装饰品、点缀物。
如避暑山庄的景名: 避暑山庄景名体现了道家的神仙思想:康熙的四字题名—36景、乾隆的三字题名—36景等。康熙的四字题名: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熏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越、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溜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迭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乾隆的三字题名: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肪、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堂、静好台、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萍香片、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矶 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景观取材:取材于传统的神话传说和模写著名山水。如:澄湖中有金山岛、清莲岛、千林岛,即体现了“一池三山”的传说。
颐和园的景名。颐和园:取“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意;又《易 •颐卦》“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景明楼:仿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句。赤城霞起:孙绰《游天台山》“赤城霞起而建标”句。苏州景名。拙政园:“拙”者从政之园,即不善在官场周旋之意。西晋陶渊明“守拙归园田”,明王献臣“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远香堂:荷香传得越传越清淡之堂,比喻君子品格高尚。堂北面平台宽敞,下有广池,有千叶莲花,并蒂莲开,“花常留待赏,香是远来清”,北宋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花中君子也”。小飞虹:小小的势欲飞动的彩虹。比喻色彩绚丽的拱形廊桥,其 形若虹,倒影水面如彩虹,南朝宋鲍照《白云诗》“飞虹弄秦河,泛雾弄轻弦”。与谁同坐轩:反问句,拨动游客的心琴,使之于山水共鸣,聆听天籁之音,咀嚼美的诗意,眺目入画的景色。依水而筑,构作扇形,小巧精雅。宋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唐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情景交融的构思和寓意,运用设计者的想象力,去表达景物的内涵,使园林空间由物质空间升华为感觉空间。同诗词、绘画、音乐一样,为观赏者留下一个自由想象,回味无穷的广阔空间,使民族文化得到比诗画更为深刻地身临其境的体验。作业:
第109页第1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意境的特征,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教学后记:
第六章、山水地形艺术(4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地形艺术、假山置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林地形的类型、作用,假山的分类,掌握园林地形的处理,假山在园林中的布局,园林中置石的方式与置石的布局。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节、园林地形艺术
一、地形
地形指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即地表的外观。地形是诸要素的基底和依托,是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骨架。
地形在造园中的功能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一般有骨架作用、空间作用、景观作用等几个主要方面。地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骨架,是园林中所有景观元素与设施的载体,它为园林中其它景观要素提供了赖以存在的基面。地形具有构成不同形状、不同特点园林空间的作用。景观作用包括背景作用和造景作用两个方面。
二、地形的类型
(一)平坦地形
在现实世界的外部环境中绝对平坦的地形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地面都有不同程度甚至是难以察觉的坡度,因此,这里的“平地”指的是那些总的看来是“水平”的地面,更为确切的描述是指园林地形中坡度小于4%的较平坦用地。
(二)凸地形
凸地形具有构成风景、组织空间、丰富园林景观等功能。凸地形的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峰等。凸地形按主要材料,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混合的山体。
1、土山
可以利用园内挖湖的士方堆置,其上植树种草。
2、石山
石山又可分为天然山石(北方为主)和人工塑石(南方为主)两种。天然山石有湖石类、黄石类、卵石类、石笋类、吸水石类和砂片石类。由于堆置的手法不同,可以形成峰峰、妩媚、玲俄、(沧)顽拙等多变景观。
3、土石山
土石混合的山,一般有土山点石和石山包土两种作法,如颐和园万寿山,苏州的沧浪亭均为土山点石,而苏州的环秀山庄假山即为石山包土。
(三)凹面地形
凹面地形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当地面某一区域的泥土被挖掘时,其二是当两片凸地形并排在一起时。凹面地形是一个具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凹面地形通常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感和私密性。
三、园林地形及地貌
园林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园林地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峰、峦、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貌。
园林地形是人化风景的艺术概括。园林绿地要结合地形造景,不同的地形、地貌对不同园林景观的形成、园林使用功能的实现和园林植物的生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原有地形、地貌无法满足使用功能和不利于表达设计意图时,就需要对地形加以整理和改造。
四、园林地形处理的原则和艺术手法
(一)园林地形处理原则
1、结合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3、地形与建筑和谐统一。
(二)园林地形处理的艺术手法
1、不同地形处理的类型
(1)意大利园林;(2)法国园林;(3)英国;(4)中国
2、不同绿地地形处理技巧
(1)广场;(2)街道绿地;(3)园路绿地;(4)滨水绿地
第二节、园林假山艺术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一、假山分类
(一)按材料分
假山根据材料不同可分为土山、石山、土石山。
(二)按施工方式分类
假山可分为筑山、掇山、凿山和塑山。筑山:堆筑土山,以土为材料。
凿山:开凿自然岩石成山,以自然岩石为素材。
掇山: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塑山:用石灰浆塑成,缺乏生气。
(三)按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分类
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室内山、壁山和兽山。假山的组合形态可以分为山体和水体。
山体包括峰、峦、顶、岭、谷、壑、岗、壁、岩、台、蹬道、栈道等。水体包括泉、瀑、潭、溪、涧、池等。山水宜结合在一起,才相得益彰。
二、假山艺术
(一)园林假山造型的实践要求
1、园林假山造型艺术要求
(1)要有宾主:“众山拱状,主山始尊,群山盘互,祖山乃厚”。
(2)要有层次:“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①高远:前低后高的上下层次,山头作之字形 ②深远:两山对峙中的峡谷,犬牙交错 ③平远:平岗小阜,错落蜿蜒
(3)要有起伏:有山麓、山腰、山肩、山头、山坳、山脚之分。(4)要有来龙去脉:方能显示出山的神韵气势。
(5)要有曲折回抱:才能形成开合收放、大小不同、景观迥异的空间境域。
(6)要有疏密、虚实:密是集中,疏是分散,实是有,虚是无;山水园林,山为实,水为虚。
2、园林假山造型中的注意事项
造型宜朴素自然,不宜矫揉造作;手法宜简洁明了,不宜过于繁琐;石不可乱;纹不可杂;块不可匀;缝不可交。
(二)中国园林假山艺术的共性
1、漏、皱、瘦、透
2、咫尺山林,多方胜景
3、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4、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三)假山在园林中的布局
1、把假山作为主题建筑的对景处理
2、把假山布置在园地的周围
3、把假山布置在园的一角
4、假山在园内成¡°之¡±字形布置
5、在山水结合的构图中,如果以山体为主,水为辅,则山体宜临水面;如果以水为主体,则山应离河岸有一定距离。
6、把假山布置在主要出入口的正面,其上种植树木,使园景莫测高深。
7、以粉墙为背景,嵌石于墙上,饰以树木花草。
以上布局应综合运用,出奇制胜。
第三节、置石艺术
“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
岩石作为造园的材料,我国要比西方早1500年。英国到了1770年,才首次肯定了岩石在园林中的艺术地位。
置石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置石还可结合它的挡土、护坡和作为种植床或器设等实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
一、置石方式
1、特置 又称孤置,江南又称立峰,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作成。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这种石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如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故宫御花园内的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等。
2、对置
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
3、群置
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点置。配石要有主有从,主从分明。配石三不等原则,即石之大小不等、石之高低不等、石之间距远近不等。由于山石的大小不等体形各异,布置时高低交错,疏密有致,前后错落,左右呼应,形成丰富多样的石景,点缀园林。
4、散置
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的作法。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散置按体量不同,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
以山野间自然散置的山石为蓝本,将山石零星布置在庭院和园林的方式。自然界的散置山石分散在各处,有单块、三四块、五六块多至数十块,大小远近,高低错落,星罗棋布,粗看零乱不已,细看则颇有规律。
明代画家龚贤《画诀》:“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须联络。面宜一向,既不一向,宜大小顾盼。石小宜平,或在水中,或从土出,要有着落。”
5、山石器设
为了增添园林的自然风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北海琼华岛延南薰,亭内的石几、石凳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6、山石花台
布置石台是为了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布置庭园空间和使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园林中常以山石作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红枫、竹、南天竺等观赏植物。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
7、同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置石
如抱角、镶隅是为了减少墙角线条平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置石于外墙角称抱角;置石于内墙角称镶隅。建筑入口的台阶常用自然山石作成“如意踏跺”,明文震亨著《长物志》中称为“涩浪”;两旁再衬以山石蹲配,主石称“蹲”,客石称“配”。
8、塑石
在不产石材地区,近代有用灰浆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的塑石。此法可不受天然石材形状的限制,随意造型,但保存年限较短,色质等也不及天然石材。
置石有法无式,要根据景观要求和石材情况进行安排,力求自然,富于野趣。
二、园林置石选石与布局
(一)置石石材的种类及分布
湖石、灵璧石、石笋、宣城白石、英石、黄石、化石、九龙壁、人工塑石等。
(二)置石的选石要求
选择具有原始意味的石材;最佳的石料颜色是蓝绿色、棕褐色、红色或紫色等柔和的色调。白色缺乏趣味,金属色让人分心;具有动物等形象的石头或具有特殊纹理的石头;选择自然形态的石头;
(三)置石的布局原则 平面的组合、立面的组合、三块以上石头的组合、置石的放置石在园子里的合理位置、多方案的比较对照、确定最佳观赏面、修饰。作业:
第144页第1、2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地形的类型、作用,假山的分类,园林地形的处理,假山在园林中的布局,园林中置石的方式与置石的布局。教学后记: 第二次课
课题:园林水景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林中水景布置,掌握水岸的处理,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艺术特点和山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动态水景和静态水景。教学过程:
第四节、园林水景艺术
水是生命之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园林之“血液”和“灵魂”。园林之中,山得水而活,树木得水而茂,亭榭得水而媚,空间得水而宽阔。
在水景的设计中,形、声、色是三大要素。形是指水景的形式和形态。声是指各种水体发出的声音。色是指水的质感。
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作其他水上活动,并有调节气温、湿度、滋润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
水还能制造气氛。静水给人以平静和亲切感,动水能造成活泼与欢快的气氛。形体广大的水使人心旷神怡,形体狭长的水则能显示水流的奔驰状态和发出激石的声音,增加生动活泼的感觉,涓涓细流择能增加环境的幽静气氛。
东西方园林水景比较。法国水景偏重视觉,讲究格局和气势。东方水景要求弯环曲折,悠悠不尽之意。日本园林用耙出的水圈或水纹状白沙代表水,用矗立或平卧的石块代表山岛象征永恒。
按水体的形式:一为自然式的水体,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湖、涧、泉、瀑等,水体在园林中多随地形而变化。二是规则式的水体,人工开凿成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方潭、园池、水井及几何形体的喷泉、瀑布等,常与雕塑、花坛、喷泉等组景。
按水体的功能:观赏的水体;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
按水流的状态:一为静态的水,能反映出倒影、粼粼的微波、粼艳的水光给人以明洁、清宁、开朗、幽深的感受。如湖泊、池沼、潭、井等。二为动态的水,有湍急的水流,喷涌的水柱、、水花或瀑布等,给人以明快清新、变幻多彩的感受,如溪涧、跌水、喷泉、瀑布等。现代园林中由于喷泉技术的发展,动态水更是多种多样。
一、园林动态水景
(一)瀑布
根据水势高差形成的一种动态水景观,是自然界的壮观景色。瀑布的造型千变万化,千姿百态。按瀑布的大小有宽瀑、细瀑、高瀑、短瀑以及各种混合型的涧瀑等。瀑布有线状、帘状、分流、叠落等形式,主要在于处理好峭壁、水口和递落叠石。水源现在一般用自来水或用水泵抽汲池水、井水等。苏州园林中有导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观瀑。人造瀑布虽无自然瀑布的气势,但只要形神具备,就有自然之趣。
(二)溪涧及河流
溪涧及河流,水流的首尾必有高差,对其源头应作隐藏处理,使游览者不知源于何处,流向何方。水流的滞和流、缓和急,既展现了水景主体空间的迂回曲折和开合收放的韵律,又有利于两岸的造景。
(三)潭
小而深的水体,作为风景名胜的潭,往往具有奇丽的景观和诗一般的情调。
与瀑相连的如:陕西麟游县的玉女潭,山东崂山的玉女潭(又名龙潭瀑),泰山黑龙潭。与泉相连的潭有云南昆明的黑龙潭,广西靖西的龙潭。与溪泉结合的潭有湖北昭君故里的回水沱的珍珠潭。以龙命名的居多,如黑龙潭、九龙潭、乌龙潭等。与月组成的景观也很多,如三潭印月、龙潭印月、双潭秋月等。
(四)泉
地下水的自然露头,分为冷泉和温泉,喷泉、涌泉、溢泉、间歇泉等。作为游览胜地的泉水,有共同的特点,即泉源丰富,味甘清凉,清澈见底。作景观观赏的泉,根据出水姿态的不同可分为山泉、涌泉、喷泉、壁泉以及间歇泉等形式。
在现代园林中应用较多的是喷泉、壁泉、地泉和涌泉,喷泉的喷水方式有喷水式、溢水式、溅水式三种类型。昆明世博园大型音乐喷泉长达100多米,为世界之最。
(五)叠水
水分层连续流出,或呈台阶状流出称为叠水。国外园林中如意大利的台地园,普遍利用山坡地,造成阶式的叠水。如香港公园的阶梯叠水。在水景设计中,可以利用水的运动过程创造水景系列
二、园林静态水景
(一)池塘
池塘形式简单,平面较方整,没有岛屿和桥梁,岸线较平直而少叠石之类的修饰,水中植荷花、睡莲、藻等观赏植物或放养观赏鱼类,再现林野荷塘、鱼池的景色。
分为几何式与自然式、浅盆式与深水式等。可在池壁或池底进行装饰。
(二)湖
为大型开阔的静水面,但园林中的湖,一般比自然界的湖泊小得多,因其相对空间较大,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水面宜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分则增加层次变化,并可组织不同的景区。小园的水面聚胜于分,如苏州网师园内池水集中,池岸廊榭都较低矮,给人以开朗的印象;大园的水面虽可以分为主,仍宜留出较大水面使之主次分明,并配合岸上或岛屿中的主峰、主要建筑物构成主景,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佛香阁。
静态湖面多设堤、岛、桥、洲等,划分水面,增加水面的层次和景深,扩大空间感,增加景致与趣味。水面划分多用自然式。
三、水岸的处理
(一)草岸
将岸边整成略有高低起伏的斜坡,在坡上铺上草皮,质朴自然而有野趣,适合水位比较稳定的水体。
(二)假山石驳岸
(三)石砌斜坡
用石砌斜坡,即先将水岸整成斜坡,再顺着斜坡,用不规则的岩石砌成虎皮状护坡,适于水位涨落不定或暴涨暴落的水体。
(四)垂直驳岸
用石料、砖、混凝土等砌筑成整形岸壁,用于大型或风浪水位起伏大的水体。
(五)阶梯状台地驳岸
遇水岸与水面高差很大、水位不稳定的水体,将高岸修成阶梯式台地,既可使高差降低,又能适应水位涨落。
(六)挑檐式驳岸
(七)混凝土斜坡
四、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特点
(一)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整体布局
不对称的构图原则;围绕水池展开布局;扩大空间的错觉,创造迷离不清的景观。
(二)中国传统园林中水的特性和理水手法
水型之美、动静之美、水声之美、映射美等。
(三)中国传统园林历史艺术特点
主次分明,聚散有致;因势而曲,随形作岸;湖岛相间,虚实对比。作业:
第144页第3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中水景布置,掌握水岸的处理,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艺术特点和山水的关系。教学后记:
第七章、园林种植艺术(6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种植类型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的观赏特点,掌握园林种植类型中的孤植、对植、群植、丛植、列植、风景林、林带等。教学重难点:
孤植、对植、群植、丛植、列植、风景林、林带、等园林种植类型。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园林植物的观赏特点
1、观花类
被观赏的部位主要是花,花色鲜艳、花期较长、茎叶无独特之处。
春季开花得有:合欢、栾树、木槿、腊梅、梅花、月季等。花形奇特的种类有:鹤望兰、兜兰、飘带兰等。
2、观叶类
花形不美,花期短或很少开花,但其中叶片奇特,叶色艳丽,是其主要的观赏部位。叶片巨大的有油棕、巴西棕、鱼尾葵、王莲等。叶片奇特的有鹅掌楸、含羞草等。叶片彩色的有紫叶李、红叶桃、红背桂、朱蕉、红枫、变叶木等。
3、观茎类
此类植物的花、叶观赏价值不高,但枝茎却有独特的风姿。如酒瓶椰子、佛肚竹、白桦、白桉、红瑞木、紫竹、金竹、白皮松、光棍树、虎刺梅、仙人掌等。
4、观果类
果实累累、色泽艳丽、挂果时间长。如葡萄、紫珠、平枝栒子、南天竹、金桔、石榴、观赏辣椒等。
5、观形类
常见的树形有:柱形、塔形、圆锥形、伞形、圆球形、半圆形、卵形、倒卵形;特殊的有垂直形、曲枝形、拱枝形、棕榈形、芭蕉形等。
6、芳香类
有浓郁的香味,如月季、梅花、白兰花、栀子花、丁香花、桂花、米兰、九里香、茉莉等。
7、荫木类
包括绿荫和行道树。
二、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的特点
(一)园林植物配置应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
(二)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人性化设计
(三)园林植物配置应以科学的生态观来指导
1、尊重自然;
2、遵循生物多样性;
3、创造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
三、园林种植艺术的基本原则
(一)园林种植的艺术原则
统一的原则,调和的原则,均衡的原则,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二)园林种植设计必须注意的问题
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的要求;
2、选择社会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3、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第二节、园林种植类型
一、孤植
孤植指树木的单体栽植。孤植树指作为孤植用的树木。
类型:其一是与园林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庇荫树:这类树要求冠大荫浓,寿命长,病虫害少。如:樟树、银杏等。其二是单纯作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要求形体端庄或姿态优美,开花繁茂、色泽鲜艳的,如雪松、云杉、凤凰木、玉兰、碧桃等,另外还有白兰花、桂花、乌桕、枫香。
要求。孤赏树的周围要求有一定的空间,使它枝叶充分舒展,要有适宜的视距,才能欣赏到它独特的风姿,适宜栽在空旷的草地上,林中空地、庭院、路旁、水边、巨石旁、林缘、高地以及田头地角等处;作为孤立树用的位置应适当升高,并有良好的地被植物衬托,就能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培养孤立树时应结合绿地中原有的大树进行。
二、对植 指自然式栽植中的不对称栽植,即在轴线两边所栽植的植物,其树种、体型、大小完全不一样,但重量感上却保持均衡状态。
一般只能作配置景使用,布置在园林建筑入口两旁、小桥头、登道石阶的两旁,并配以假山石以增其势。
三、丛植
由同种或不同种的树木组成,是树木发挥群体美的表现方式之一,体型上要有大小高矮之分。二株配置:情同手足,连理枝,互相呼应、顾盼有情。
三株乔木配置:最好呈不等边三角形。若三株树配置在一起作配景处理,首先要确定树丛在地面上的位置,其次确定最高大的植株的位置,最小株应接近最大株,有相依之感,但位置应在最大株的前面,中间大小的植株离最大株距离稍远,与最小株能起到互相呼应的关系。中等的为另一树种,亦可以最大的为常绿针叶树,中小的为樱花,效果亦很好。
四株配置:呈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1号种在三角形的重心上,4号种在离重心最近的角上,2号种在离重心最远的角上,剩下的角上种第三号植株。重心位置和最小株宜油松,其它两株配置杏树或重心位置是油松,其它三株都为杏树。如果四株树的株距关系呈不等边形的四边形,则宜将1号植株种在最大的钝角上,2号植株种在离1号最远的角上,4号株种在离1号株最近的一角,余下的种3号植株。
四、群植
大量乔灌木生长在一起的组合称为树群,大量乔灌木的配置称为群植。
特点:面积较大,分隔空间,增加层次,达到防护和隔离的作用,亦可作漏景、背景、障景、及夹景等,屏俗收佳的作用。
树群的配置基本上有单纯和混交两种,一般来讲,高的宜栽在中间,矮的宜栽在外边;常绿乔木载在开花亚乔木的后面作为背景;阳性植物栽在阴面,灌木用护脚或下木,外围还可以用草花作为与草地的过渡,季相变化。
五、列植
行列栽植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的种植,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大。
六、风景林
指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植被景观,由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组成。经常与名胜古迹融于一体。
七、林带
林带可以屏障视线,可以分隔园林空间,背景,可庇荫等。可以是单纯林,也可以是混交林。作业: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种植类型中的孤植、对植、群植、丛植、列植、风景林、林带等。教学后记: 第二次课
课题:园林种植类型及植物群落景观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园林种植类型中的绿篱及绿墙、草坪及地被、花池、花坛、花境等。教学重难点:
绿篱及绿墙、草坪及地被、花池、花坛、花境等等园林种植类型。教学过程:
八、绿篱及绿墙
绿篱是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则绿带,是属于密植行列栽植的类型之一。
(一)绿篱的作用与功能
范围与维护;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作为规则式园林的区划线;作为花境、喷泉、雕像的背景;美化挡土墙。
(二)绿篱的类型
根据高度可分为绿墙、高绿篱、绿篱和矮绿篱。
根据功能要求与观赏要求科分为常绿绿篱、花篱、观果篱、刺篱、落叶篱、蔓篱和编篱等。
(三)绿篱的种植密度
矮绿篱和一般绿篱:株距采用30-50厘米,行距为40-60厘米;双行式绿篱成三角形交叉排列。绿墙的株距采用1-1.5米,行距1.5-2米。
九、草坪及地被
草坪也称草皮,栽植人工选育的草种作为矮生密集型的植被,经养护修剪形成整齐均匀的覆盖。其特点为:生长低矮、叶片稠密、叶色美观,具有一定的耐践踏能力或恢复能力强。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致可分为暖季型草与冷季型草。
地被植物:株型低矮,枝叶茂盛能严密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扬尘,改善气候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包括草本、木本和攀缘植物都可作为地被植物。与草坪相比地被植物一般不宜践踏,也无需多次修剪。
十、花池和花台
凡种植花卉的种植槽,高者为台,低者为池,花台与休息坐椅结合起来,花池与栏杆踏步等组合在一起。
我国现代园林利用对景位置花台或在屋顶辟半方小孔,透过雨露阳光种植花卉,有时也将花池与主要观赏点结合起来。国外古典园林中常把花池与雕塑结合起来,庭园中布置有一定造型的花盆、花瓶,现代园林大多采用能移动的花盒或花盆箱,可以随需要移动位置和随季节更换花卉。另外,屋顶花园多采用轻质介质代替土壤栽培花木。
十一、花坛
花坛是在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色彩、形态、质地不同的的草本花卉相配植,以体现精美的图案纹样或盛花时艳丽的色彩的一种花卉规则式应用形式。
(一)盛花花坛(花丛式花坛)
由观花草本花卉为主体组成,表现盛花时群体的色彩美。宜选用植株一致,生长整齐,花期集中,花色艳丽的花卉。
(二)模纹花坛
模纹花坛又名毛毡花坛,是利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植物所构成的精美图案,纹样或文字等,要经常修剪以保证纹样的清晰。
优点在于它的观赏期长,材料应该选生长矮小,生长较慢、枝叶繁茂、耐修剪的植物,如五彩苋、小叶红、雀舌黄杨、瓜子黄杨等,并用四季海棠、龙舌兰、苏铁等点缀其间。
在斜坡或立面上,可以构成壁毯过浮雕,十分新颖动人,若布置成立体,则构成立体花坛,亦可与雕塑或雕塑小品结合,效果很好。
(三)立体花坛
立体花坛是向立面发展的模纹花坛,亦可称为毛毡花坛的立体造型,以竹木结构或钢筋为骨架的各种泥制造型,其表面种植五彩草而成为一种立体装饰物,形同雕塑。
(四)草皮花坛
用草皮和花卉配合布置形成的花坛,一般来说是以草皮为主,花卉仅作点缀,投资少,管理方便。
(五)木本植物花坛
利用木本植物布置的花坛具有一劳永逸的优点,木本植物以开花灌木为主,而常绿针叶常被用为花坛的中心,周围用绿篱或栏杆围起来。
(六)混合花坛
由草皮、草花、木本植物和假山石等材料所构成的。
十二、花境
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法配植花卉的一种应用形式。
花境的位置:设于区界边缘:常用单面观赏,常以常绿乔灌木或高篱作背景,前不掩后,各种花卉以其色泽互相参差配置,配置密度以植株成年后不露土面为度;设在苑路的两侧:构成花径;设在草坪的边缘:如同给草坪镶一圈花边;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边缘:可与基础栽植结合,以绿篱或花灌木作为背景,前面种多年生花卉,边缘铺草皮;道路中央
十三、基础栽植
凡是在建筑物和构建物的基部附近种植植物,都称为基础栽植。基础栽植能缓和建筑物的直线条,丰富建筑艺术和增加风景美,也有利于环境的卫生。
第三节、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我国值得模拟的自然群落景观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草地景观
草地:是草本植物群落的泛称,包括草原和草甸,是放牧的基地。
草原:指温带半干旱气候地区,旱生或半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特点:典型的草原,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主要的种属为某些旱生的窄叶禾本科丛生草。
草甸:指分布在气候和土壤湿润、无林地或林间地段的多年生的中生草本植物群落。有分为4种,一是高山草甸,多由花色鲜艳的矮小草类(龙胆、报春花等高山植物)所构成;二是亚高山草甸,以中生的禾本科高大草原本和其它双子叶草本为主;三是低地草甸,多分布于泛滥平原,主是是阔叶、走茎的多年生禾本科高草、蓼科、毛茛科种类也常占较重要的地位;四是森林草甸,是林间空地上的草本群落。二、五花草塘景观
在大小兴安岭,丛山环抱的低洼地,土壤湿润而肥沃,野花丛生,盛花期间,构成色彩斑烂的五花草塘。西方的沼泽园就是对五花草塘景观的模拟。
三、大面积花地景观
如我国甘肃、陕西、黑龙江、吉林等地林区的柳兰花地,黑龙江省五大莲池风景区内成片的黄花菜和毛百合花,大小兴安岭沿林缘绵延不断的铳兰花以及青岛市附近山上大面积的大花金鸡菊。作业:
第173页第1题。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种植类型中的绿篱及绿墙、草坪及地被、花台、花坛等。教学后记: 第三次课
课题: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特点。教学过程:
第三节、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四、针叶林景观
针叶树的种类很多,形态丰富,各具特色,古代的如“万壑松风”和“听涛”,现代的如广州华同植物园的南洋杉林,杭州西湖南角上高耸的水杉林,花港公园大草坪周围的雪松林,新疆天池的云杉林,吉林长白山的美人松林,安徽的黄山松林、浙煤天目山的柳杉林等。
凡是针叶树或针叶林所构成的景观都称为针叶林景观。根据所用树种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一)常绿针叶树风景林
如黄山松林、庐山和天目山大片的柳杉林、秦岭的华山松林、长江以南地区的杉木林和马尾松林等。
(二)落叶针叶树风景林
东北的落叶松林、江南的金钱松林以及水杉、池杉、落羽杉林等。
五、阔叶林景观
(一)著名的落叶阔叶纯林
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是温带和寒温带景色的特点。如北京香山的黄栌、杭州夕照山的乌柏、长沙岳麓山的枫林等。
(二)常绿阔叶林
无明显季相变化,四季常青,是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景观。
(三)针阔混交林
景色更富于变幻,饶有野趣,如黑龙江省的白桦落叶松林。
六、竹林景观
竹类风景林南方多丛生竹,长江流域及其北方地区多为散生竹。竹林具有独特景观,色调一致,林相整齐,远看如竹海,声响如竹涛,起伏如竹浪,雨后有清韵,日出有清阴。
七、热带雨林景观
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景观的主要特点有:种类组成极为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乔木的特殊构造;无明显的季相交替。
八、棕榈科植物景观
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该科植物多单干而不分枝,叶虽有种种形态,但可以归纳为掌状和羽状,多簇生于杆顶或在藤本中呈散生,叶片革质;花小,常组成大的花序,果为核果、浆果,果
皮常纤维质或肉质,少数具鳞片。
多数乔木类棕榈类植物挺拔雄劲,四时青翠,姿态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园林美学特征,特殊的造型,加上大部分种类都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受到人们的喜爱。
九、孤立树景观
为园林中的独赏树、孤植树。表现树木的体形美等,可以独立成景。
十、林缘景观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树林边缘是表现树木立面形态、林冠线变化和多种植物形成的群体中不同色彩、轮廓互相交错以及林缘进退层次掩映等的极好场合,也是创造林木与草地、花卉相结合方面丰富优美景色的好地方。要使观赏林缘能获得理想的位置,须留出大于林高2倍的视距空间。
十一、溪涧植物景观
沿着山涧和小溪两岸的自然植物群落,其植物种类主要有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灌木类及藤本类植物等,植物类型丰富,富于变化。景观富有诗情画意,四季景色迷人。
十二、小路植物景观
如杭州孤山上的林间小路,两边林木高耸,林下半耐阴和阴性小乔灌木以及地被植物,形成植物群落景观。
又如杭州虎跑和九溪的溪涧小路,山弯水绕,水环山抱,小路回旋其间,景色万千,山上林木蓊葱,崖壁青翠,水边野花丛生,芳草如茵,野趣天成,奇妙无比。凡林中穿路,竹中通道,花中取径,地势起伏,小路蜿蜒曲折,能取得景色多变,移步换景的作用。
十三、崖壁植物景观
这是大自然中有生命的植物与无生命的岩石结合的一种奇特景观。
景观特点:在阳面的崖壁上悬垂乔木和灌木,在阴面的崖壁上长满了各种苔藓和蕨类。在无林地上营造森林景观应根据植物不同的耐荫程度,根系分布情况和林相来配置植物,但必须先选择生长迅速的适生树种作为先锋树种,构成一定的生境,然后逐一按群落结构要求,层层配置计划树种。作业:
第173页第2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特点等。教学后记:
第八章、园林建筑艺术(2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建筑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林建筑的功能、特点,掌握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各种类型的特点,园林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借景艺术。教学重难点:
园林建筑的类型及特点,园林建筑的艺术。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在园林绿地中,既有使用功能,又能与环境组成景色,供人们游览和使用的各类建筑物或者构
筑物。
一、园林建筑的功能
(一)满足功能要求
园林是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设施,也是供人们休息、游览和文化娱乐的场所,由于人们在园林中各种游憩、娱乐活动的需要,就要求园林中设置有关的建筑。不仅要有茶室、餐厅,还要有展览馆、演出厅以及体育建筑、科技建筑、各种活动中心等,以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
(二)园林景观要求
1、点景
点缀风景,即园林建筑要与自然风景融会结合,相生成景,建筑常成为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或主题。
2、赏景
即观赏风景。以建筑作为观赏园内或园外景物的场所。
3、引导游览路线
园林建筑往往在游览路线中起到承转合作用。
4、组织园林空间
建筑构成的各种形状的庭院、游廊、花墙、园洞门等,可以组织和划分空间。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一)布局
因地制宜,巧与因借。
(二)情景交融
情景结合,抒发情趣。古典园林中,建筑常与诗、画结合。
(三)空间处理
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忌呆板,追求空间流动,虚实穿插,互相渗透。
(四)造型
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一致。
(五)细部装饰
细部装饰上,应有更精巧的装饰,既要增加建筑本身的美观,又要以装饰物来组织空间。如栏杆、漏窗、花格等。
三、园林建筑的类型
(一)园林建筑的基本形式
中国园林建筑较西方园林建筑而言,具有化大为小,融于自然的特点。这是因为木结构体系决定了建筑物在一般的情况下体积较小,形态比较简单。大小形态不同的建筑物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并取以特定的名称,如亭、廊、榭、舫、厅堂、楼阁、馆、轩等。
1、亭
功能:亭是园林绿地中最多见的眺览、休憩、遮阳、避雨的点景和赏景建筑。现代的亭,有的已引申为精巧的小型实用建筑,如售票亭、售货亭、茶水亭等。
形式:从亭子的平面形状分有圆亭、方亭、三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扇亭等;从屋顶形式分有单檐、重檐、三重檐、攒尖顶、乎顶、歇山顶、卷棚顶等。
位置:有山亭、半山亭、水亭、桥亭以及靠墙的半亭,在廊间的廊亭,在路中的路亭等。
2、廊
廊的作用:在中国园林里广泛应用,除能遮阴、防雨、休息外,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导游参观和组织空间,还可做透景、隔景、框景用,使空间产生变化。
廊的类型。廊依位置分:爬山廊、水走廊、平地廊;依结构形式分:空廊(两面为柱子)、半廊(一面柱子一面墙)、复廊(两面为柱子、中间为漏花墙分隔); 依平面形式分:直廊、曲廊、回廊等。
3、榭
《园冶》上说:“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意思是说,榭这种建筑是凭借着周围景色而构成的,它的结构依照自然环境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形式,而我们现在一般把“榭”看做是一种临水的建筑物,所以也称“水榭”。
榭的基本形式是在水边架起一个平台,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立于岸边,平面四周以 低平的栏杆相围绕,然后在平台上建起一个木构的单体建筑物,其临水一侧特别开敞,成为人们在水边的一个重要休息场所。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等。
4、舫
舫是依照船的造型在园林湖泊中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供人们在内游玩饮宴,观赏水景,身临其中,颇有乘船荡漾于水中之感。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一侧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仿跳板之意。通常下部船体用石建,上部船舱则多木结构。由于像船但不能动,所以亦名“不系舟”。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北京颐和园的石舫等都是较好的实例。
5、厅堂
厅堂是古代会客、治事、礼祭的建筑。坐北朝南,提醒高大,居于园林中的重要位置,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兰雪堂,狮子林的荷花厅等。现代园林中,常用来作餐厅,茶室,书画展览厅等等。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兰雪堂。
6、楼阁
楼与堂相似,只是比堂高。阁是四周都要开窗,造型较轻巧的建筑。楼阁是园林中登高望远、游憩赏景的建筑。楼阁在园林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赏景和控制风景视线,它常称为全园艺术的构图中心,成为该园的标志。如黄鹤楼、滕王阁等。
7、轩与台
轩类似古代的车子,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台是保持之意,即台要高而坚,上面平坦。轩与台都适宜建于高旷的部位,以能登临远眺风景,有助于增进景色。如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
(二)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
点景游息类:塔、亭、廊、榭、喷泉、雕塑、花架等。
文化宣传类:各类展览馆、博物馆、陈列室、文物古迹等。
文娱体育类:各种体育场、音乐厅、儿童游乐设施等。服务类:餐厅、茶室、小卖部、摄影室、厕所等。
园林管理类 管理办公室、车库、宿舍、生产温室、实验室等。
第二节、园林建筑艺术
一、园林建筑的布局艺术
(一)满足功能要求
人流较集中的主要园林建筑,应靠近园内主要道路,出入方便,并应适当布置广场。阅览室、陈列室,宜布置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另居一隅,以路相通。亭廊榭舫等点景游戏建筑,36 需选择环境优美,有景可赏,并能控制和装点风景的地方。餐厅、茶室、照相等服务建筑一般在交通方便、易于发现之处,但又不占据园中的主要景观位置。厕所应均匀分布,既要隐蔽又要方便使用。
(二)满足造景需要
在造景与使用功能之间,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有着不同的处理原则。在造景与基址利用之间要巧与构思,利用基址的某些特点造景。如高架在山顶,可供凌空眺望,有豪放平远之感;布置在水边,有近水楼台,漂浮水面的趣味;隐藏在山间,有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意境;布置在曲折起伏的山路上可形成忽隐忽现的景观;布置在道路转折处,可形成对景。
(三)与自然环境协调
把园林建筑与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很好的协调起来,是取得园林景观整体美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常采用使室内外相互渗透,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处理手法。不但可使空间富于变化,活泼自然,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减少土石方,节约投资。
二、园林建筑的空间艺术
(一)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
1、独立建筑物和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
2、建筑组群自由结合的开放性空间。
3、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4、天井式的空间组合。
5、混合式的空间组合。
(二)对比、渗透与层次
1、对比
体量对比:如小中见大;形态对比:如方和圆,高直于低平,规整与自由;明暗虚实的对比:如以暗托明;建筑与自然景物的对比:如形、色、质感的种种对比。
2、渗透于层次
三、园林建筑的借景艺术(略,见第三章)
(一)借形组景
(二)借声组景
(三)借色组景
(四)借香组景 作业:
第191页第1、2、3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建筑的功能、特点,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各种类型的特点,园林建筑艺术。教学后记:
第九章、园林小品艺术(4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林小品概述及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林小品的概念、内容和特点,掌握园林小品中中园门、景墙与隔断、园
窗的功能、形式和艺术。教学重难点:
园林小品中中园门、景墙与隔断、园窗的功能、形式和艺术。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园林小品的概念
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体量小巧、造型新颖,用来点缀园林空间和增添园林景致的小型设施,是园林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一般既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品的造型艺术特点。
二、园林小品的内容
一般包括园林雕塑、假山石景、园林壁画、雕刻、石刻、花架、小桥、汀步、踏步、园椅、圆凳、栏杆、园灯、花窗、隔断、景墙、饮水池、宣传牌等。
三、园林小品的特点
1、巧于立意
2、独具特色
3、将人工融于自然
4、精于体宜
5、符合使用功能及技术要求
第二节、园林小品艺术
一、园门
(一)园门的概念
园门是指园林景墙上开设的门洞,也称景门。园门有指示导游和点景装饰的作用,一个好的园门往往给人以“引人入胜”、“别有洞天”的感受。
(二)园门的类型
1、直线形:如方门、六方门、八方门等。
2、曲线形:如圈门、月门、汗瓶门、葫芦门、剑环门、梅花门等。
3、混合形
(三)园门的功能作用
1、导游作用
2、点景作用
3、装饰作用
4、造景艺术
二、景墙与隔断
(一)景墙与隔断的基本类型
景墙是指园林中的墙垣,或称园墙,分为独立式景墙和连续式景墙。隔断是指园林环境中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小品设施,是分隔空间和组织空间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二)景墙与隔断的功能作用
1、景墙
(1)构成景观(2)引导游览
2、隔断
38(1)分隔和组织内部空间(2)连接建筑与环境
(三)景墙与隔断的艺术形式
1、景墙的表现艺术
独立式景墙:磨砖景墙、石景墙、木景墙、竹景墙等。
连续式景墙:可运用植物材料进行表现。
2、隔断的表现艺术
三、园窗
窗是园林中十分重要的实体元素,它既采光、通风、又防风、防雨。园林中的窗相对于其他的窗,其功能更加多样化、功能更加多样、类型更加丰富、位置更加灵活、空间更加层次化、审美更加艺术化。
窗景的窗框有方形、多变型、圆型、扇形、海棠型、花瓶型、石榴型、如意型、钟型等以及其他不规则型。窗景的窗芯图案有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窗景的空间效果,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窗景的景观作用,漏窗、框景、借景等。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小品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园林小品中中园门、景墙与隔断、园窗的功能、形式和艺术。教学后记: 第二次课
课题:园林小品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园林小品中花架、园椅与园凳、园林雕塑、栏杆、园灯、标识小品等的功能、形式和艺术。教学重难点:
园林小品中中园椅与园凳、园林雕塑、栏杆、园灯、标识小品等的功能、形式和艺术。教学过程:
第二节、园林小品艺术
四、花架
(一)花架的功能作用
组织空间、构成景观、遮阳休息。
(二)花架的形式
点形花架、直形花架、折形花架。
(三)花架常用材料
1、构架材料
人工材料;自然材料。
2、附着材料
(四)花架的造型
单片式花架、独立式花架、直廊式花架、组合式花架。
(五)花架的色彩
五、园椅与园凳
园椅、园凳是供人们坐息、赏景之用。同时变换多样的艺术造型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一)园椅、园凳的功能
休息作用、点景作用、保护作用。
(二)园椅园凳的形式
造型、色彩、材料
(三)园椅园凳的环境艺术
六、园林雕塑
园林雕塑题材大多是人物和动物的形象,也有植物或山石以及抽象的几何体的形象,它们来源于生活,往往却予人以比生活本身更完美的欣赏和玩味,它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有助于表现园林主题。
(一)园林雕塑的功能作用
1、表达园林主题
2、组织园林景观
3、点缀、装饰环境
4、其他作用
(二)园林雕塑的类型
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性雕塑。
(三)园林雕塑的艺术布局
包括选题与选址、平面布局、基座处理。
七、栏杆
(一)功能
园林栏杆主要起防护、分隔和装饰美化作用。
栏杆具有装饰性:栏杆的构件是重复出现的,具有横向连续性质,横向重复必然产生韵律,有方向感和运动感;栏杆受日照影响而具有光影明暗的变化;栏杆的纹样本身与其环境有虚实的对比;栏杆对主体来讲是一个统一因素,能使零乱的绿地得到统一,产生整体感。
栏杆在园林绿地中的设置。防护装饰性栏杆的高度一般为85—95厘米;悬崖峭壁的防护性栏杆高度为110—120厘米;坐凳式栏杆的高度为40—45厘米;花坛与草地边缘的装饰性栏杆的高度为15—30厘米。
(二)栏杆的造型形式
1、不同环境的栏杆形式
如临水多设空栏,高台多设实栏等。
2、不同材料的栏杆形式
栏杆的用材与主体的造型和风格有密切关系。常用栏杆的材料有天然石材、人工石材、金属、竹木材、砖、钢筋混凝土等。木竹材料来源丰富,加工方便,色泽、质感、纹理均很理想,但不耐久。仿岩石的栏杆制作自由,造型活泼、形式多样、色彩 和质感可随设计要求而定的特点。钢栏杆(钢管、型钢、钢筋等)造型简洁、通透、加工工艺方便,造型丰富多样,纹样和图案多变,便于表现时代感,耐久性好,但易受腐蚀。铸铁栏杆耐剥蚀,装饰性强、避石栏杆通透,比钢栏杆稳重,有气派,能预制。但造价昂贵,目前难于广泛应用。砖栏杆花样繁多,粗糙笨拙,现代园林已很少应用。但陶砖和琉璃砖栏杆,具有我国民族风采,显示古代文化和艺术水平,在仿古园林和古典园林中仍应加以应用。
八、园灯
园灯具有白天装饰、夜间照明、引导游人和增添夜景的作用。所有的艺术造型灯都可以用做园灯。各类园灯在灯头、灯杆、灯座(包括接线盒)的造型、光源的选择、照明质量和方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园灯的功能作用
使用功能和观赏作用。
(二)形式
园灯的造型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凡有一定功能,符合园林风格和装饰性的均可用。在室外作远距离欣赏,或观赏光效果的灯,造型宜简洁质朴,灯杆的高度于所在空间的景物要配置恰当。位于室内的装饰灯近观性强,其造型要精巧富丽,如我国传统的宫灯、花灯、诗画灯、彩灯和现代的壁灯、吊灯等。地灯比较隐蔽,多设在登道石阶旁、盛开的鲜花旁、草地的游步道边。此类灯要安放巧妙,灯光柔和,色彩多样。
(二)园灯的形式
有路灯、草坪灯、地灯、其他园灯等。
灯光、照明可以创造和渲染气氛。引导性照明用灯,应注意灯于灯的距离和灯的连续性。组景用灯,如在广场、花坛、水池、喷泉、瀑布、雕塑等周围照明,对灯光的艺术要求较高,灯的高度、光强、色彩等组合在一起,使夜晚的景观更加瑰丽。特色照明对照明度要求不高,但要通过照明创造出一定的气氛,如日本庭院的石灯笼,已成为日本庭院的重要标志。
(三)园灯艺术
1、园灯高度与色彩的选择
2、园灯的照明艺术
九、标识小品
(一)导游标识
1、材料类型
金属标识、石材标识、木质标识、陶瓷标识、塑质标识等。
2、表现形式
园林入口、景区入口、景点介绍、方向导识。
(二)宣传牌与宣传廊 作业:
第219页第1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小品中花架、园椅与园凳、园林雕塑、栏杆、园灯、标识小品等的功能、形式和艺术。教学后记:
第十章、园路与广场艺术(4学时)
第一次课
课题:园路、园桥、蹬道与踏跺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路、园桥、蹬道和踏跺的概念,掌握其功能和类型。教学重难点:
园路、园桥、蹬道和踏跺的功能和类型。教学过程:
第一节、园路
一、园路的功能作用
园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纽带,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其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游览
园路通过对导游路线和风景视线的组织,引导游人按设计者的意图、路线、角度来欣赏、品评园林风景,并按园林绿地风景连续构图展示程序逐渐展示园景,让游人领略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二)组织交通
园路担负着人流、车流的集散和疏导的作用,满足各种游园和园务活动对交通运输的需要。
(三)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线型,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本身就是园景的一部分。
(四)其他功能
园路为园林给排水、电力电讯等管网的布置提供一定的场所或条件,还有利于园林的通风和光照等。
二、园路的类型
(一)根据园路的园林性质分类
规则式园路、自然式园路、混合式园路。
(二)根据园路的使用功能分类
1、主干道
联系园内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的路。通过它对园内外景色进行剪辑,以引导游人欣赏景色。通常宽度为3-4米。
2、次干道
设在各个景区内的路,它联系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考虑到游人的不同需要,在园路布局中,还应为游人由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开辟捷径。通常宽度为2-3米。
3、游步道
深入到山间、水际、林中、花丛供人们漫步游赏的路。通常宽度为1-1.5米。
4、园务路
为便于园务运输、养护管理等的需要而建造的路。这种路往往有专门的入口,直通公园的仓库、餐馆、管理处、杂物院等处,并与主环路相通,以便把物资直接运往各景点。在有古建筑、风景名胜处,园路的设置应考虑消防的要求。
三、园路的构图艺术
西方园林多为规则式布局,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几何形。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自然式布局,园路讲究含蓄;但在庭园、寺庙园林或在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
(一)园路系统的布局形式
1、套环式园路
特点:由主园路构成一个闭合的大型环路,或一个8字形的双环路。主园路再分出许多次园路和游步道,并且相互穿插连接与闭合,构成另一些较小的环路。可以满足有人在游览过程
中不走回头路的愿望,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园路系统。
2、条带式园路
特点:主园路呈条带状,始终和尽端各在一方,并不闭合成环,在主路的一侧或两侧,可以传插一些次园路和游览小道,次路和小路也可局部闭合成环路。地形狭长的园林绿地上适于采用条带式园路。
3、树枝式园路
以山谷、河谷地形为主的风景区和市郊公园,主园路一般只能布置在谷地,沿着河沟从下往上延伸。两侧山坡上的多数景点都是从主路上分出一些支路,甚至再分出一些小路加以连接。这是游览性最差的一种布局形式。
(二)园路的构图法则
1、园路的风格决定于园路的规划形式
2、园路的交通功能应从属于游览要求
3、园路布局要因地制宜,顺势辟路
4、园路布局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明确:主路简洁明确,次路细致、丰富。
5、园路常是曲折迂回的,这种变化又应是有原因的
6、根据景区的性质、地形、游人的多少确定园路布局的疏密变化
在公园内道路大体占总面积10-12%,在动物园、植物园或小游园内,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稍大,但不宜超过25%。
7、园路随地形起伏变化,应有适宜的坡度。
8、处理好园路的交叉口与分岔口
9、园路与建筑的联系
10、园路与桥及水体的联系
第二节、园桥
一、园桥的功能作用
园桥起着联系交通、组织导游的作用,同时可分隔水面、划分水域空间。
二、园桥的类型
(一)拱桥
园林中的大水面建桥时,园桥往往具有独立造景、引导游览和交通,包括水面交通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要求桥面一般要高出水面较多。
(二)平桥
在中小规模的园林中,水面往往不大,水体的深度也不是很深,园桥的设置主要是用来连接水体两岸的园林景区和景点,同时兼顾造景功能。
1、单跨平桥:多用于浅水面或小水面架桥。
2、曲折平桥:多用于较宽阔的水面或水流平静的水面。
(三)汀步
又称步石,是指在河流、湖泊的浅水面中,以游人步伐为尺度,按一定距离布置并露出水面的块石,供游人涉水而过。
1、规则式汀步:庭院园林水景中。
2、自然式汀步:环境比较自然的水溪中。
3、仿生式汀步:模拟树桩、荷叶等。
第三节、蹬道与踏跺
一、概念
1、蹬道
蹬道是与山体结合通往景区、景点的山地公园。一般由混凝土、石料、木质材料等构成。
2、踏跺
踏跺是指与建筑台明或出入口连接的各式台阶,也称涩浪。是道路与建筑连接的组成部分,主要用来丰富建筑的立面,强调其出入口的变化。
二、蹬道的功能作用
引导游览、构成景观、其他作用。
三、踏跺的功能作用
拟化、柔化、点缀。
四、蹬道与踏跺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一)蹬道的类型及表现
开敞型、封闭型、半开敞或半封闭型。
(二)踏跺的类型及表现
斜坡式、错落式、平列式、分阶式、偏径式、嵌壁式。作业:
第245页第1、2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路、园桥、蹬道、踏跺的概念、功能和类型。教学后记: 第二次课
课题:园林铺装和城市广场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园林铺装和城市广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功能、类型和艺术原则。教学重难点:
园林铺装和城市广场的功能、类型和艺术原则。教学过程:
第四节、园林铺装
一、园林铺装的概念
园林铺装是指在环境绿地中采用天然或人工铺地材料,按一定的形式或规律铺设于地面上,又称铺地。
园林铺装不仅包括路面铺装,还包括广场、庭院、停车场等场地的铺装。其色彩更为丰富承载负荷较低,材料选择更多样化。
二、园林铺装的功能作用
1、导游功能
2、分隔空间和组织空间的作用
3、造景的作用
4、创造园林意境
5、增加活动场地
6、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场所
三、园林铺装的材料选择
沥青、混凝土、砖、花砖、天然石、砂石、砾石、砂土、土、木、草、合成树脂、步石、汀步(跳石)。
四、园林铺装的色彩处理
颜色选择应能为大多数人接受,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一般认为暖色能烘托热烈、兴奋的气氛,冷色能表现幽谧、宁静的感觉。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表现为沉稳宁静。铺装色彩不宜过于鲜亮、富丽,否则会产生混乱或喧宾夺主的感觉。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橘黄、黑两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柔和。
彩色路面的应用,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它能把“情绪”赋予风景在铺地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北京紫竹院公园入口用黑、灰两色混凝土砖与彩色卵石拼花铺地,与周围的门厅、围墙、修竹等配合,显得朴素、雅致。
大面积的地面铺装,会带来地表温度的升高,造成土壤排水、通风不良,对花草树木的生长不利。目前除采用嵌草铺地外,在国外正从事各种透水、透气性铺地材料的研究工作,并重视各种彩色路面的使用。
五、园林铺装的形式
(一)皇家园林的铺装形式
皇家园林铺装多追求豪华、富丽,常用的有象征高贵、突出典雅、壮观的“金砖”等,铺地纹样经过精雕细琢,形成美妙绝伦的“雕砖卵石嵌花格”、“瓦跳集锦甬路”等。
(二)私家园林的铺装形式
私家园林多采用花街铺地,这种铺地是指用碎石、卵石、瓦条、碎瓷片等为材料,组成各种精美图案的彩色铺地,具有黄、粉红、棕褐、豆青、墨黑等色彩。风格或圆润细腻,或朴素粗犷。例如江南古典园林中的“花街铺地”用砖、卵石、石片、瓦片等,组成四方灯锦、海棠芝花、攒六方、八角橄榄景、球门、长八方等多种多样图案精美和色彩丰富的地纹,其形如织锦,颇为美观。又如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前的铺地选用万字海棠的图案。
(三)寺庙园林园林的铺装形式
在我国古代寺庙园林中,常用各种莲纹铺地。
(四)现在园林的铺装形式
1、铺装更坚固、耐磨。
2、铺装纹样的设计,重视其装饰风格。
3、活动场地和休息岛的布置。
第五节、广场
一、城市广场定义及其分类
(一)城市广场的定义
1、古代城市广场
2、现代城市广场
(二)城市广场分类
1、集散广场
这类广场主要为解决人流、车流的交通集散而设置,有时可供游览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
大型的集会活动。如在公园的人口处、机场、车站、码头、体育馆前的广场。其特点是交通量大,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因此一般应以硬地铺装为主,也可少量设置花坛、草坪、喷泉、雕像,还可设置座椅供人们休息。
2、交通广场
一般是指环形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于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要求,绝对不可阻碍驾驶人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树,要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同时也可以设置喷泉、雕像等建筑小品。此类广场—般不允许入内,但也有的是起街心花园的作用。
3、商业广场
现代城市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其中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这类广场应多布置一些鲜花植物和趣昧小品,使人们乐在其中,从而形成一个富有吸引力、充满生机的城市商业环境。
4、纪念广场
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人物,常在城市中修建主要用于纪念某些人物或事件的广场。广场中心或侧面的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物或纪念性建筑作为标志物,主体标志物应位于构图中心。
5、休息娱乐广场
是城市中供人们休憩、游玩、演出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广场中应布置台阶、座椅等供人们休息,设置花坛、雕塑、喷泉、水池及其他城市小品供人们观赏,其平面形式灵活多样,与纪念广场的庄重严肃有很大不同。作业:
第245页第3、4题。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园林铺装和城市广场的概念、功能、类型和艺术原则。教学后记:
第三篇: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 090703122 杨静
结合已学内容,分析你熟悉的一处园林叠山理水的特点。
圆明园是一处人工创造的大型水景园林,平地叠山理水,山水结合,将全国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园林空间。每个园林空间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艺术加工,既有人为的写意又保持天然风韵,宛如自然奇观美景的缩影,精炼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烟水迷离之景观。
圆明园理水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以水造景,二是将水管住;圆明园水面设计共2000余亩,占全园面积十分之四,大、中、小水面相结合。回环萦绕的溪流河道将这众多水态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既可舟行游览,又可水上运输物资。与此同时,园林景观也大都以水面为主题取材,因水成趣。圆明园的水面布局经过匠心安排,各具特色。其中心轴线上的九州景区面积并不大,约200米见方,以后湖为中心,环湖构筑九座小岛,以众多的小水态有机相连,九岛如众星捧月般诠释了清帝“禹贡九州,天下统一”的治国理念。
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国之园”。
第四篇: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模块选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新的问题,作为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使用者在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中,生发了一些认识和体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探索研究新的理论和理念 本课内容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教材分析
新版《美术鉴赏》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优点,强调综合性。本科教材中外园林艺术流派众多,知识容量大,授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故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突出重点,深化书本内容,设置一个单元三个课时:第一课,中国苏州园林;第二课,世界各地园林;第三课,现代生活与园林。学生将通过这三课内容从古至今,由中到外,从远及近的了解、感受、赏析园林艺术的魅力。本节为第一课,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感受中国园林的精深文化之美。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作为高中生虽然已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但仍然需要掌握正确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在建构这一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其探索研究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在了解世界多元化和多样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审美意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和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变化。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2、方法与过程:教学中以身边的中国园林建筑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领会魅力—感悟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应该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在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
难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教学流程示意
(一)、导入新课:
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
(二)、授 课:
出示题目《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欣赏图片集锦,提出问题 教师小结:分析总结
(三)、巩固练习:连线题
(四)、思考讨论:
(五)、总 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好,下面猜猜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主人公杜丽娘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声漫步中外园林。
(二)、授课:
出示题目《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欣赏图片集锦,问题1:什么是园林?(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刚才我们看到了是这两种园林形式:欧洲园林和中国园林,根据图片进行比较。
1、认识中国园林
a、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园林?(颐和园、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现存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现存的私家园林:扬州的何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 b、在对现存的南北园林的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体会两者间的特点差异。教师小结: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赋予诗情画意。
以上看到的是园林的分类,那这些园林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呢?我们来看一下。
2、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a、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b、可游、可望、可行、可居的空间美 c、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下面我们就由这三条线索,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由浅入深,层层欣赏。A、自然美 欣赏图片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我们发现造园者把花木山水建筑等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B、空间美 欣赏图片
教师解说:园林不仅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绘画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初建园者就是以山水画为原本造园的,所以画家所追求的空间美,也是造园者所追求的。C、人文美 通过几个亭子命名的由来体会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如:拙政园、留听阁等
知识巩固:下列几项中属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属于皇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A、小巧玲珑、曲折有致 B、叠石理水、林泉深邃 C、移步换景、可居可游
D、不仅具有江南园林的清雅气韵,而且独具富丽的皇家气魄 E、清雅脱俗、诗情画意
3、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
欣赏图片,被称为园林史上的明珠,艺术特点:静、雅、奇
4、认识欧洲园林
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 欣赏法尔奈斯庄园: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文化因素)
a、台地造园。用到借景俯视的手法,将自然风光与园林融为一体。b、常绿树木。绿树中穿插白色建筑物,冲击视觉效果。c、内容丰富。
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欣赏凡尔塞宫:几何造园术(历史因素)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万能造园师”布朗(地理因素)
(三)巩固练习:连线题
(四)思考讨论:谈谈你喜欢什么样的园林?并简单说说理由。
(五)总结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亲近园林、感悟园林、热爱园林。板书设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1、什么是园林?
2、认识中国园林
3、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4、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
5、认识欧洲园林
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 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些想法和启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重教材内容与地方资源相结合。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新教材中为了适合学生自学的需要,容量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备课中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我的感受是要抓住每一课的副标题,它就是这一课的灵魂,并且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如果把地方美术资源引入到课堂,学生会更加亲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第二、注重鉴赏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有一定的实践为基础,比如动手画一画,或先来自己尝试分析一下作品,然后再一起进行鉴赏或讨论一些问题,会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鉴赏后进行创作,也会让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更深 第三、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可以小组进行课件制作,选择代表讲解,不仅锻炼了学生让学生操作课堂体现主体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形象、容量、快捷等优势,将古今中外,过去和现代能够拓展的美术课程信息为美术教育所利用。还要重视地域资源、民间资源以及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通过身边的资源更加形象、直观地体验、感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第五篇:中外园林艺术
中外园林艺术
如果你到过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江南苏州,欣赏过那“甲江南”的苏州园林,就一定会被那清丽的典雅的园景所陶醉;如果你到过曾是九朝国都的北京城,看过故宫、北海、颐和园等辉煌的皇家苑囿,也会被那恢宏的气势,壮丽的屋宇和楼堂所倾倒;如果你曾信步“深山藏 古刹”的宗教圣地,那金碧辉煌的殿堂,山明水秀的风景,定使你心旷神怡,超凡脱俗。这些风格迥异,令你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就是园林。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园林的四大基本要素:
1.建筑: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是建筑散布于园林之中,具有双重作用。除了满足 居住休息游乐等需要之外,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的构图中心,创造了丰富 变化的空间环境和建筑艺术。亭、台、楼阁、榭、墙、窗等。如中国园林中的长廊、粉墙、花窗、假山等往往将单一的有限空间巧妙地组合成 多种广袤深邃的景观,特别是大量运用的框景、漏景和对景等手法,使动态、序 列景观贯穿于全园;最典型的莫过于苏州古典园林中花窗、门洞形式的运用,象 花窗的形式约有 216 种之多,仅沧浪亭一园就有 108 种。
2.山石:中国园林讲究无园不山,无山不石。早期利用天然山石,而后注重人工 山石 叠山技艺。其形象是取材于大自然中的真山,堆石为山,叠石为峰,垒土为岛。西方园林主要依靠选择天然石材,进行人工改造,或者加工成建筑石材,或者打 造成栩栩如生的雕塑等。
3.水体:园林无水则枯,得水则活。中国山水园中的理水手法和意境,无不来源 水体 于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西方园林中的人工水 景以各种水喷、涌泉、滴灌为特色。
4.植物:指根、茎、叶、花、果、种子的形态、色泽、气味等方面有一定欣赏价植物值的植物,又称观赏植物。园林中的树木花草,既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部分,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题材。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使园林建筑空间形象产生相应变化,使静观建筑环境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 候感,协调建筑和周围环境。
中国园林建筑的基本特点:
1.自由多变的建筑样式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均强调中轴对称法则,园林建筑却讲究自然天成、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均强调中轴对称法则,园林建筑却讲究自然天成、曲折多变。西方则相反,建筑和城市规划自由多变,园林却强调对称规则,突出人工修饰美。虽然各个体系都存在内部的互补性而趋于协调并形成各自的风格与审美情趣,但中国园林建筑与自然相融和的造园手法却显示出人与自然更亲和的特征。
2.轻灵通透的空间形式中国传统建筑系大木构架,这种结构极易产生轻灵通透的形式,中国园林建筑将此特点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亭、廊、台、榭、舫等建筑形式,以空灵流动的 空间、千姿百态的结构配合多样性的自然景物,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创造出中国园林美的意境
3.以人为本的营造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中国古典园林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 的理念灌注于园林之中并体现在“可望、可行、可游、可居”四个方面。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 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了“园中园”的格局。私家园林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创 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它是可居可赏、可游的城市园林,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西方园林的特点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1.园林的布局构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使其成为整座园林的主轴。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园林的主轴线旁的几条副轴上,并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布局严谨,构图强调秩序美,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来表现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2.园林的景观配置,西方园林讲求人工化,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物、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植物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出其各自的形状,完全被 一丝不苟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形状。,水池、草坪、花圃。水池、草坪和花圃追求对称性和整一性,也被严格地规划成矩形、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以 达到自然的和谐。西方园林造园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总体构图明晰和匀称。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 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
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 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园 林的造园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建设出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 的现代园林。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