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歌代表人物

时间:2019-05-15 14: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水诗歌代表人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水诗歌代表人物》。

第一篇:山水诗歌代表人物

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是山水诗歌代表人物。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希望给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带来帮助!

史论陶诗,一般多以“萧散冲淡”(朱熹)、“质而自然”(严羽),“冲淡高洁”(梁启超)、“和谐静穆”(朱光潜)等作概括,认为它自然情深,可以与《诗经》三百篇相媲美。本文着重从“山水情结”、“山水意象”和“山水性情”三个方面对陶诗做一点浅层次的分析,聊以探求陶诗中的山水意境以及深蕴在这意境中的诗人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理想,即山水情怀。

陶诗中的山水情结。陶渊明擅长“以情造境”,他的诗歌古朴自然,诗意深醇,且能天然入妙,体现山水情怀,究其源动力,在于他的山水情结。相较于一般文人,“陶渊明与他们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与大自然之间没有距离。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诗缘情而发,他从山川河泽中得到美的感受付之以诗,他的诗“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读者能触景生情,情以景观。陶诗中出现的物象诸如山和泽大多包含着诗人欣豫自远、委心事外的态度,本质上是一种山水情结的实体化。

具体而言,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性本爱丘山——骨子里存在着亲近山水的基因。陶渊明的一生是与山水结缘的一生,单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这十个字,我们便可感知回归自然是与他的人生追求相契合的。“爱丘山”的意思就是“爱自然”,“性本爱丘山”说明他的骨子里存有着亲近自然的因素。他渴望并在后二十年完全生活在大自然中,已融成大自然的一员,他不再是山水的旁观者、欣赏者,更不是占有者,山水早已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他的喜怒哀乐里。虽然曾经“误落尘网中”(同上),还“一去三十年”(同上),但就像羁鸟恋着旧林,池鱼思着故渊,他“目倦川涂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无时或忘地“心念山泽居”(同上),最后“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向往山水的心被彻底放飞,即使面对死亡,他也可以高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词三首》其三)从他的诗句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领略到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眷恋。那些山,那些泽(水),以及山泽间的动物和植物,都充满着一种非凡的魅力,诱惑着他走近。“山泽久见招”(《和刘柴桑》)——山泽哪里会真的招呼人,只因为诗人心思归隐,在山水情结的作祟下,他才会觉得山水见招。这是情结与实物之间的通感。也正因为诗人“性本爱丘山”,拥有着妙造自然的山水情怀,所以别人都瞧不上眼的山野景观在他笔下却显得格外亲切,他的诗歌才能任怀得意,营造出一种属于山水独有的意境。

怅恨独策还——黑暗社会压迫下渴望回归自然。陶渊明生于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在年少时,他也有过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宏图大志,但他真醇的秉性受不了宗室斗争、军阀夺权的政治野心,受不了不断的血腥杀戮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更兼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便选择了归隐这条路。选择归隐,证明他“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归隐后,可以“种豆南山下”(《归园田居五首》其三)、“久去山泽游”(《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可以尝试“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归园田居五首》其五),可以怀想“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饮酒二十首》其十)。总之,山与水可以缓解他心头的压力和疲劳,洗去他因见过太多世俗社会的黑暗和污浊而引发的厌世情绪。与山水相融,把山水田园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归宿,是陶渊明在黑暗社会的压迫下作出的明智选择,作用其中的除了他骨子里拥有的高尚节操和爱山又爱水的真性情,当然也离不开黑暗社会压迫人性的反面驱动。

“性本爱丘山”和“怅恨独策还”(《归园田居五首》其五)分别是山水情结形成及表现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作用在陶渊明的诗歌写作上,便形成一种冲淡自然、清新流畅、古朴质直、醇厚隽永的诗风,感情真挚而富有奇趣,故金代元好问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总括其诗歌特点。他的山水情结与他诗中的山水意象巧妙融合,一起构成一种浑融的山水意境。

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意象。陶渊明的诗歌抒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深得隐逸之趣。在他的众多诗歌中,山水意象的运用极其频繁,惯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这些意象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都体现自然的特点,即以山水为美的对象,追寻山水,主要是为了满足追寻者对美的要求。其中,广义的山水意象包括山、泽、松、兰、鸟等与山水相关的生命和物事,狭义的山水意象则单指山与水(主要是泽)。下面,我们便从山与水的意象分析陶诗的山水意境,探求陶诗的山水情怀。

1、山的意象。陶渊明的诗歌中山的意象繁多,有陵岑、南山、西山、东岭、曾丘等,不同的意象与不同的时令、景物和心情相结合,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尤其以南山最具典型性。

南山这个意象分别出现在《饮酒二十首》其五和《归园田居》其三中,它既是一座实体的山(指陶渊明住所附近的庐山,古称南障山),又作为诗人心中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信念而存在。以《饮酒》其五为例,按照古汉语的原则,第三联后半句“悠然见南山”既可理解为“悠然地见到了南山”,也可理解为“见到了悠然的南山”,所以,在这里,山与人一样具有“悠然”的性情——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邈远。它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心中渴望回归自然,像山水那样自在的理念和追求。而一个“悠然见”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当然也把美好的风光囊括在其中了。整首诗虽然无一字实际写情,却句句关情,意境迥然,可以说是得尽风流。在诗中,景物、情理水乳交融,有神无迹,所以温汝能所撰《陶诗汇评》中有“渊明诗类多高旷,此首尤为独绝。境在寰中,神游象外”的说法。此外,“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杂诗十二首》其二)、“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和郭主簿二首》其二)、“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游斜川》)等诗句中山的意象也都呈现出冲淡自然、清静渺远的意境,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渴望栖隐山林、归复自然的情怀。

2、水的意象。陶渊明诗歌中水的意象也十分丰富,有江、海、湖、泽、涧等,尤以泽的出现次数为多,且多与山连用,“泽”作名词在《古汉语常用字典》中被定义为“聚水的洼地”,在陶诗中显然是指与水有关的东西或地方。“山泽久见招”、“心念山泽居”、“久去山泽游”、“寒气冒山泽”(《于王抚军座送客》)、“迥泽散游目”、“和泽周三春”(《和郭主簿二首》其二)、“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饮酒二十首》十二)等诗句,或寄托向往山水的情怀,或描写水滨隐居之人的高尚品质以表达自己的仰慕效仿之心,任真自得,深得“渐近自然”之趣。

陶渊明是以意写境的高手,他的诗歌以写意为主,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平实的笔法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以达到写意传神的效果;并融兴寄于自然美,使景物人格化。意象本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陶诗中,山的意象与水的意象一体浑融,绝不孤立。诗中的意象往往构成一个整体的画面,且具有渺远的意境。这种渺远是意象使然,也是诗人的心境所致。例如,“心远地自偏”(《饮酒二十首》其五),“远”突破山水有限的形体,使人的目光伸展到远处,从有限的时空进到无限的时空里,进到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宗白华先生曾说:“画家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作为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陶渊明便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这“游心”,他把山水意象融而为一,连同自己本身达到物我谐忘的境界,使本来的山水述怀变作山水情怀,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然而有奇趣的山水意境。故宋代苏轼盛赞陶渊明作诗“才高意远”、“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进入古代文学论文栏目。

第二篇:复习提纲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

宋元复习提纲

宋初有哪三体,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张、意义和影响。六一风神。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风比较。半山体或王荆公体。江西诗派(名词解释)中兴四大诗人。诚斋体(名词解释)。范成大田园诗的意义。被黄庭坚称有“四痴”是谁?

10、张三影指的是谁?

11、简述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12、苏轼“以诗为词”

13、苏门四学士

14、易安体;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以及李清照对词的独特贡献。

15、略谈辛弃疾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的特点。

16、何为宋四六?它的特点是什么?

17、永嘉四灵(名词解释)

18、江湖诗派(名词解释)

19、金代最杰出的诗人 20、宋代“说话”分为四科:

21、话本小说(名词解释)。

22、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和影响。

23、元曲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24、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元剧四大家。

25、四大南戏。

26、白朴的《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27、白朴的《墙头马上》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2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29、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30、《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31、赵君祥的《赵氏孤儿》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32、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根据《赵氏孤儿》作有剧本《中国孤儿》。

33、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代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

34、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他的《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都以李逵为描写对象,是著名的水浒戏。

35、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全名《鲁大夫秋胡戏妻》,其故事最早见于刘向的《列女传》,秋胡妻名罗梅英。

36、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关汉卿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

37、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单刀会》,全名《关大王单刀会》。它与另外一部历史剧《西蜀梦》,都是写关羽的。

38、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分别以宋引章、谢天香、杜蕊娘三位妓女为主角。

39、《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40、元代后期杂剧的代表作家是郑光祖,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此剧是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来,描写了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明清部分复习提纲:

1、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

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

3、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

4、“前七子”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前后七子(名词解释)。

5、“吴中四才子”是指谁。

6、“后七子”的代表人物。

7、李贽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什么。童心说(名词解释)。

8、公安派以谁为代表,“公安三袁”是指?理论主张是什么。公安派(名词解释)

9、竟陵派的代表人物。

10、唐宋派的代表人物。谁代表了唐宋派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散文名篇有哪些。

11、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什么,作者是谁。版本有哪些?《水浒传》的作者及版本。

12、《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是什么?

13、《金瓶梅》的书名系由书中三个主要女性是谁。

14、明末传奇形成了以谁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谁为代表的临川派。

15、“临川四梦”又称什么。“临川四梦”(名词解释)

16、《牡丹亭》特殊的文化意义。

17、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18、《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19、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20、为什么说《金瓶梅》是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21、章回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22、《桃花扇》的内容是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作者自称其写作目的是什么。

23、“梅村体”(名词解释),代表作是什么。

24、袁枚的性灵说(名词解释)。

25、桐城派(名词解释)。

26、清中叶诗歌出现了尊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7、简述《长生殿》的题材渊源。

28、简述《桃花扇》出色的戏剧结构。

29、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的是洪昇的什么作品和孔尚任的什么作品。南洪北孔(名词解释)。洪昇的《长生殿》剧本曾三易其稿,初名是什么,第二稿名《舞霓裳》,第三稿才易为今名。

30、鲁迅在哪部著作中评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31、《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讽刺艺术

32、《红楼梦》的研究流派

33、贾宝玉人物形象。

34、林黛玉人物形象。

35、薛宝钗人物形象。

36、王熙凤人物形象。

第三篇:2016年山水田园诗歌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居秋暝

[教学目的] 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诵读课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考: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

二、走近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

1.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2.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时间、地点、天气(背景)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诗人愿望(抒情)

王孙自可留。3.发挥想象,联想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极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山居秋暝

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在了枝头。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流向远方。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曳的少女提着浣沙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驾着满仓沉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万念俱寂,醉卧山间,不究世事。惟把这份淡泊,这份纯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

五、深入鉴赏

1.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这里流连?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诗人?

★“空山”如何理解?

“空山” 的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美在哪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

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3.为何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

景是和谐的,那么人加入又如何呢?下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清新、宁静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4.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呕见王侯。——王维

六、扩展阅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现宁静、淡泊的志向,《红尘之上》把诗句送给哪些人?这句话对他们分别有何特殊含义?诗人希望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作者希望他自己以及他的各种朋友都能摆脱世俗、欲念的束缚,建构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和真诚、相知的人际关系。

七、课后思考:

除了隐居,有无更好的方式?

隐居是不是逃避?试与屈原比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扩展延伸】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2.视觉角度:① 绘形、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远近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3.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写的是赏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色彩异常秾丽。

②白描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反衬下文漂泊的伤感。

(二)抒情: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

乐景哀情:古人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哀景乐情: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三)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六、回归教材

(一)、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1、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真实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二)、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

分工整。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三)、《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四)、《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1.简要概括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2.分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五)、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找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并赏析此联。

颔联既是实写,又寓想象,“坼”,分裂。“浮”,浮动,浮荡。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又生动形象。“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七、真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2)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3)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写出怀有欣快欢畅之情的渔民形象,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嗈嗈(yōng):雁鸣叫声.)

(1)简要概括这首词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内容。(3分)

马致远词:

。张可久词:

。① 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1分)

②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3分)

不一致。(1分)前者凄凉,后者恬静。(2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是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第四篇:山水田园诗歌鉴赏教师版

山水田园诗鉴赏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2.视觉角度:① 绘形、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远近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3.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写的是赏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色彩异常秾丽。

②白描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反衬下文漂泊的伤感。

(二)抒情: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

乐景哀情:古人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哀景乐情: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三)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六、回归教材

(一)、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1、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真实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二)、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

分工整。

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三)、《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四)、《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1.简要概括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2.分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五)、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找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并赏析此联。

颔联既是实写,又寓想象,“坼”,分裂。“浮”,浮动,浮荡。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又生动形象。“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七、真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 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3)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写出怀有欣快欢畅之情的渔民形象,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嗈嗈(yōng):雁鸣叫声.)

(1)简要概括这首词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内容。(3分)

马致远词:

。张可久词:

。① 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1分)

②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3分)

不一致。(1分)前者凄凉,后者恬静。(2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是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第五篇:山水田园诗歌专题

山水田园诗歌专题

【知识点滴】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田园诗和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等。

【当堂练习】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这首诗押的韵脚是什么?从全诗来看,这个山村居住人口是多还是少?从何处可以得知的?

2.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么的景象?

3.这首诗调动了人的哪些感觉?你觉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从诗歌的什么地方可以得知?

春山夜月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什么?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颔联给我们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尾联“楼台深翠微”,“深”和“微”你觉得矛盾吗?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做一下分析。

【温故知新】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后人誉为写景之绝句,请从画面美的角度,赏析一下该句。

2.尾联采用了什么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下载山水诗歌代表人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水诗歌代表人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水诗歌鉴赏练习[最终版]

    一.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

    《古诗三首》山水田园诗歌简介

    博达助教通 《古诗三首》山水田园诗歌简介 萌芽阶段 《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

    盛唐诗歌之山水田园诗赏析

    盛唐诗歌之山水田园诗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出现了很多与山水田园有关的诗歌,晋宋时期经由陶渊明、谢灵运后初具雏形。到了盛唐,在当时强大的经济背景下,山水田园诗更是得到空前......

    诗歌鉴赏之咏物、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之咏物、山水田园诗 【解题钥匙】一、咏物诗 咏物诗,指的是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象、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客观之“物”的描写,表达诗人的襟怀......

    2015年山水田园诗歌分类之诗歌

    2015年山水田园诗歌分类之诗歌 ①王维《汉江临泛》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飞流直下三千尺......

    2015年山水田园诗歌分类之诗歌

    2015年山水田园诗歌分类之诗歌 ①王维《汉江临泛》②李白《望庐山瀑布》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诗歌--山水田园诗教案范文大全

    山水田园诗鉴赏 水光潋滟晴方好 教学目的: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 教学难点:主旨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阅读下面......

    本科毕业论文 王维山水诗歌(范文)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2009 —2013 年)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及其表现意象 Wang wei landscape pastoral poems of zen and its image 姓 名: 学 号: 0905010189 学 院: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