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融地理、社会、文化、品德教育于一体,关注主题目标,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关联,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首先让学生以欣赏《青藏高原》导入,奠定情感基调,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民族服饰、饮食习惯、历史文化、习俗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大团结的情感。
本节课所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不管是课前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内的展示交流,五年级的学生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之间的分工及配合都十分默契。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经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资料的展示交流,步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充分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讲到藏族的礼仪,教了学生几句常用的藏语,当我讲到献哈达的礼仪,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件非常真诚而又庄重的事情。又通过对藏族人民服装服饰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明白了西藏自治区海拔高,天气特殊,早晚温差大。最后播放了《珠穆朗玛》这首歌曲来结束本课,使学生形成了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和态度。
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情景陶醉,理念开放,充分让学生展示。教学设计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和展示不但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的精神,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述汉藏之间的关系时,对文成公主的部分没有加以深刻的了解,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也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通过ppt的形式进行了泛泛的展示,这是本节课我没有设计到的地方。今后在课堂上要注意把握时间,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要有针对性地肯定、鼓励和补充。在讨论展示活动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将其深化和提升到既定的目标。
第二篇:《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融地理、社会、文化、品德教育于一体,关注主题目标,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关联,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首先让学生以欣赏《青藏高原》导入,奠定情感基调,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民族服饰、饮食习惯、历史文化、习俗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大团结的情感。
本节课所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不管是课前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内的展示交流,五年级的学生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之间的分工及配合都十分默契。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经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资料的展示交流,步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充分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讲到藏族的礼仪,教了学生几句常用的藏语,当我讲到献哈达的礼仪,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件非常真诚而又庄重的事情。又通过对藏族人民服装服饰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明白了西藏自治区海拔高,天气特殊,早晚温差大。最后播放了《珠穆朗玛》这首歌曲来结束本课,使学生形成了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和态度。
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情景陶醉,理念开放,充分让学生展示。教学设计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和展示不但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的精神,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述汉藏之间的关系时,对文成公主的部分没有加以深刻的了解,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也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通过ppt的形式进行了泛泛的展示,这是本节课我没有设计到的地方。今后在课堂上要注意把握时间,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要有针对性地肯定、鼓励和补充。在讨论展示活动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将其深化和提升到既定的目标。
第三篇:《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教材: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一 第二课 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乐于了解和欣赏藏族的文化历史,形成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及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知道藏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及藏汉之间的悠久联系。
知识: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与民俗文化。活动重点:
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与民俗文化。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西藏生产、风俗文化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汇集成报表。
教师:教学课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萌发好奇的种子
1、歌曲导入。(课件播放歌曲:天路)
教师提问:听过这首歌曲吗?歌的名字是什么?歌里唱的是什么?见过铁路吗?这条铁路为什么叫天路呢?
学生回答。
教师谈话:知道这首歌写的是那个民族吗?(学生回答:藏族)(课件出示:祖国政区图)
教师提问:你能指出西藏在哪儿吗?(学生指图)
教师谈话过渡: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里有56个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这首歌描写的就是同学们熟悉的藏族,他们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掀开藏族的神秘面纱。
(设计意图:透过歌曲的聆听与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活动课堂,激发学生对藏民族的好奇,从而萌发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探究,了解西藏
1、我想了解
教师谈话:藏族是一个既神秘有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少数民族。对他们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反馈介绍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注意收集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把问题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学生对藏民族感兴趣的话题,再进行整理归纳,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后面学生自主地分享与交流铺垫。)
2、了解藏族的生活环境
教师活动:(问题预设)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1)你知道为什么藏族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吗?(2)珠穆朗玛峰在那儿?
(3)为什么西藏地区的气候寒冷?寒冷的气候对藏族同胞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4)藏族的聚居地青藏高原的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谈话:本单元导入课时,老师已经布置学生搜集各组信息的任务,现在跟自己组内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把所得进行汇报。(交流时肯定学生资料收集的认真与仔细。)
教师小结:藏族人民居住的环境造就了他们豪迈、爽朗的性格,犹如初升的旭日,热情而奔放。下面我们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领略他们的风土人情吧!
(设计意图:在分享与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同时加深对藏民族的认识。)
3、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教师谈话:(问题预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藏族人民的生活同样别具特色。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
(1)藏族人民平时吃什么?
(2)藏族人民以什么作为交通工具?(3)藏族的服装是怎样的?
(4)藏族人民居住的房子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分享,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报。(学生交流时,鼓励学生多补充资料,大胆质疑,让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逐步提高。)教师小结:藏族的确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与我们汉族人民的关心尤为密切。现在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疑问跨入民族的桥梁,了解藏汉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理解西藏地区的位置、地势和环境决定了那里的生产和藏族人民生活和民族的特点。)
4、了解藏汉民族之间的关系
教师谈话:刚刚听过的《天路》这首歌创作于青藏铁路开工之际。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号召全国支援大西北开发的一项重要工程。使各族人民集体智慧与共同劳动的结晶。其实,藏汉之间来往历史已久。刚才有同学已经提过这样的问题了:
(1)藏汉两族从何时开始来往?(2)藏汉两族的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指名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视学生情况而定,如果学生材料搜集不完备,教师应及时补充说明。)
教师谈话:自古以来,藏汉两族人民都在和睦的环境下共存。一位叫小文的汉族小朋友就亲身体验了藏族同胞与汉族人民之间的友好情意,并把它写了下来,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的故事好吗?
学生阅读教材:教材74页小文的故事《真情的援助》
教师启发思考:看了她的故事,你想说什么吗?你有类似的见闻吗? 学生谈谈自己的见闻及读后感。
(设计意图:把小文的故事作为突破关键的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藏汉两族间的深厚情意,并通过交流身边的见闻,让课堂活动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三、感悟深化,回归社会
教师谈话总结、升华情感: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间相互帮助,共建社会的和谐正是体现此精神。藏族人民只是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我们56个民族犹如56个兄弟姐妹,一方有难八方支持。让我们把心中所想化为实际行动,有机会的话就把刚才自己的想法做出来吧!
第四篇:民族一家亲心得体会
民族一家亲心得体会
民族一家亲心得体会1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民族一家亲心得体会2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要知道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如果一个国家四分五裂,必然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
要让民族团结,首先就得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基石。在我国,各民族社会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任何民族的权利也没有被限制。因此党和国家民族还特别强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然而,在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15”严重暴力犯罪之间,严重破坏了各族人民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历史上,我国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国家和人民曾饱受战乱和枪林弹雨的滋味。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建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颈部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永恒的团结,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民族一家亲心得体会]
第五篇:56个民族一家亲
各位老师,全体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谁能说流行乐坛上没有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旋律?谁能说时尚元素中没有各个民族特有的色彩?而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学校来说吧,他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生活在新疆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新疆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给他们上地理课的维吾尔族老师,英俊高大,温文儒雅,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听课状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精熟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解疑答惑,用流畅的普通话开启了同学们的智慧之门,充分展示的教师风采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