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暖冬观山优美散文
冬天翩然而至,冰冷流淌了全身。课间下课,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总爱在一区三楼的大阳台上(据他们说,很有当年泰坦尼克号的风采)沐浴温暖的阳光,晾晒心情。他们的欢笑声如早晨林中鸟鸣般响个不停,似乎即要将寒冷冲破而汇成暖流。而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站立于阳台边角享受这份和煦的天赐,远望群山则成了我喜爱的姿势。
“桂林山青水秀”远扬天下!峭峰突兀拔地而起、嶙峋嵯峨、清雅绝俗;状物传神、姿态横生、幽淡灵动,大有“不着笔墨,尽得风流”之精妙!
我们的新校区如被宠幸的婴儿仰躺在群山的怀抱里。站在三楼大阳台上,远眺群山,别有生趣———这样一种视觉的享受,谁忍拒绝?可见,小山煞是可爱,小巧玲珑的,快乐地坐于天的边际,那番快乐,可想定会自心底流淌!而较远的连绵小山与较近的连绵小山还经常相互交错,这一下子,远望的淡,近看的浓,朦朦胧胧的居然勾勒出一副清润明快写意的山水墨画,好一幅自然杰作!咦———这些远近交叠的小山还真调皮呐!像在嬉闹、你追我赶呢!也还记得一次氤氲缭绕时,细看,朦胧中的群山一片黛墨,清幽淡远,空寂超旷,像挂在天垂的绿丝带,在风中飘舞着,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一眼横掠,则是另一番魅力!远山茫茫一片,朦胧,诡异,似远而近,似是而非,拨不开,挥不散。突想,神仙眷侣肯定会在里边拨云雾、沁清凉、探神秘、谈心情……最临近学校的那座山最为雄伟,有同学称之为作“佛山”。仔细一瞧,它像一位祥和而沉稳的长者,不俗媚,不欺世,还真的像一尊佛泰然稳立耶!但轮廓也很柔和,似母亲般亲切。也许是因为它最亲近我们,色彩就最是浓重了!据称那是“母亲山”,那远方的连绵小山就是称为“小儿山”了!“慈母凝其儿”,那景象就象是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正微笑地环视着她膝边的调皮小儿,“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多么有艺术感的一幅大自然温馨之作!
无须挂画,天地亦有绝画!其名曰:“自然”!毋庸烦闷,每每眺望这一群山,顿时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淡然间,天地纯美得不沾半滴尘埃!
第二篇:山啊!山优美散文
地球上大概山是最高最大的了。我曾经在一座大山的半腰感受过大山带给我的惊恐,那决不是用雄伟二字能够概括的。它像一只巨大的怪兽横卧在大地上,伟岸而又霸道,连绵无际。那一刻我只感到这世界除了大山,什么都不存在。它太高太大了,看不见潺潺的流水,也没有烂漫的山花点缀,或是习习小风相吹,它伟岸的身躯苍翠而又苍茫,线条毫无媚俗的自然伸展,有一种随心所欲遮天蔽日的霸气,形成逼人的气势。宽大的身躯不时发出低沉的嚎声,仿佛亿万年前造物时的余痛仍在心里徘徊,带给人一种惊栗。移目处,夕阳朗照,群山绵延,把城乡隔绝得毫无踪影。惊骇使我来不及体验,逃似的循山而下。
在山脚,看见远处的村庄和近处的农田,我才惊魂甫定。回望大山,泰然自若,神色庄重,在夕阳的余辉里显得神秘而又宽厚。夜宿小村,一种从未有的静谧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山的神秘。小村只有几户人家,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不善谈吐,却十分好客。房屋是木质结构,垒以土砖,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周围的田舍、小溪、树木,都有一种大山的自然的形态,很少人力的痕迹。仿佛这里除了木质的东西和大地的本色,少有现代五花八门的杂物,唯一让我感觉时代的是发着弱光的电灯。也许大山的缘故,这里天黑得很早,昏黄的暮色里,早早地静寂了,除了一种原始的自然之音外,没有一点多余的杂音,让人如处世外。这是一个有着新月的夜晚,因为大山的缘故,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大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障,黑黝黝地占了天空的另一半,却使这里感觉到十分温暖和安全,仿佛大山有着天然的庇护,风吹雨打都变得十分轻柔。夜深时更加地寂静,仿如无人,从山的方向不时传来一种神秘的声音,好像一种巨大的被压迫的能量在缓慢的释放,初时确实让人惊吓,有如巨兽低低的怒吼,但它终究只是一种自诉似的哀叹,总隔着一段距离让人感到最后的安全。
天亮离去时,我再一次回望那曾让我感到过害怕而又安全的大山,在晨曦中安详从容,昂首挺胸显得生机勃勃。山脚下的一片片田园滋润肥沃,露出的大地少有嶙峋的怪石,土壤光洁鲜亮,黄中带黑,一条小溪从山边逶迤而来,在田园间穿行,站立的树木自有一种傲而不踞的气势。这一切都在大山蔽障下显得偏僻而又如画。如果不是在山的半腰曾感受过的山的威力,我定会认为这不失为世外桃园了。
很多年过去了,可奇怪的是我常常会想起那山,这次经历使我对山有了深刻的印像原来让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多是怪石奇峰,流水潺潺,让好奇的人们满足一下不谙平淡的心眼,而真正的山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满足的决不是好奇。
第三篇:独自去看山优美散文
不一定要是名山,也不一定要拾级而上,踏行其间。远远地就那么看着,好像欣赏一幅画,阅读一本书,凝望一个美丽的背影。
不一定要结伴而行,也不一定要心情舒畅;不一定要选择春天或秋天,也不一定要阳光灿烂。或许是一个萧瑟的冬日,在苇絮飘零的时节,涉过那汪瘦水,走过那片荒滩,独自一人,你不望身后,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
前面是山,高耸入云,你的头会不由自主地抬起,仰视之中,山望着你,你望着山,一种崇高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当然,静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你的思絮才能无所顾忌地飞扬。看一座雾中的山,赏一道梦中的风景,对于独自远行的你总是一种享受,一种寄托,一种投入和激动。
独自去看山,你会看到许多平时也许会忽略的东西,关于那山,也关于你自己。
第四篇:小院观雨优美散文
清晨,小院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要下雨了!久违的雨让我立刻从甜美的睡梦中清醒,端坐窗前,用心聆听,仔细品味。
雷声不断隐隐约约传来,由远及近,就像山间滚动的山石,催人振奋。细小的雨点随风轻轻敲打在玻璃上,一滴又一滴,悄无声息,玻璃上便呈现一幅幅即兴的画作,一会是海岸翱翔的点点沙鸥,一会是秋菊盛开的花蕾,而一会又变成广阔田野里新犁的田地。打开窗儿细听雨声,韵味是那样优美,旋律是那样婉转,思绪也就随之飘舞开来,就像笼中的雨燕,挣脱樊笼,自由飞翔。一直以来,不是很喜欢春天的雨,因为它太柔、太朦胧,飘飘洒洒,不能让人尽兴,也不是很喜欢盛夏的雨,因为它太过于气势滂沱,壮阔激烈,不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去品,唯有春夏之交的雨才来得最为亲切,最为清新,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小院亭亭,细雨如针,将院内景物一针一针刺绣在唯美的晨色里,一切都那么的清新动人。枸杞树在细雨温存的抚摩下,摇曳着簇簇淡紫色小花,欢快的翩翩起舞,片片椭圆形的叶子在雨水洗刷下更显得嫩绿异常了。老枣树巍然挺立在庭院中央,微张着乌黑干燥的嘴唇,吮吸着初夏的甘霖,繁茂的枝叶迎风沙沙作响,弹奏着快乐的音符。还有那贴满墙壁角落的爬山虎,遮盖住整个过道的翠绿丝瓜,也在雨中显得生机勃勃、生意盎然。
细雨沙沙,如同蚕在吃桑叶,时而紧密,时而舒缓,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打开窗儿,用手接一滴透明的雨点,清爽惬意的快感瞬间占据心头,让人兴奋不已,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莫扎特钢琴下流淌出的雅致音符也难以比较,双手捧着雨滴,如同接住一个鲜活的生命,久久不愿洒落。望着窗外潇潇雨帘,思想也飘散开来,不由的想起了一句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是怎样一幅绝美的画面啊,打渔老翁站在船头,棹着小船摇曳在清波荡漾的湖里,和雨而歌,快乐的鱼儿在水面上翻腾跳跃,鸬鹚在鲜绿的芦苇丛中钻入钻出……想着想着,嘴角便露出了一丝甜甜的微笑,仿佛此时,自己也变做了船头的老翁,一蓑烟雨任平生。
雨慢慢小了,淅淅沥沥起来,透过窗儿,发现树木、花草、小院,包括远处的青山都变成了新的,一种从头到脚被雨洗刷过的清新,让人心里产生一种无可言语的清爽愉快。突然想到一个词:洗心无尘,也许用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的感觉最恰当不过了。置身纷繁世间,经历坎坷磨难、人生羁绊,心里难免容易落上灰尘,而经过细雨的清扫除尘,便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或者使平淡的心情蹦跳出几个欢快的符号,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雨渐渐停了下来,我轻轻推开门扉,走进小院,重新拾起童趣,趟一会积存的水湾,捡拾片片落红,尽享着雨后的欢愉。这小院清新的雨啊,正是初夏赠予我们的最好礼物吧。
第五篇:远方的山优美散文
每次从四川回来,当车窗外的大雾里映出山时,我就知道云南快到了,成都平原上是很少见到山的。
小时候,我总喜欢坐在家门口,看远远的山,对着他们呼喊,感觉他们对我的回应。记得那会儿有个姐姐对我说:“大山的回声是妖怪听见了你的呼喊,准备夜深人静的时候来抓你的信号。”听到这句话,我总是心惊胆战很久,不敢再向远方的山呼喊。但几天之后,我便无法抵御山间回声的诱惑,忘记了那个恐怖的警告,痴迷一般地坐在门前的那几根原木上,向远方的山呼出自己的名字。
那时我家还住在医院的宿舍大院里面,家门口堆放着几根很大的原木,我和小伙伴们总是喜欢在上面嬉戏,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大家在上面彼此分享着快乐的秘密,或者传说着恐怖的故事。到了傍晚,我们便跑到医院大楼的走廊上吹自制的肥皂泡,那些经过夕阳照射过的泡泡,如同我们的童年一样绯红灿烂。
幼年的生活总是很简单的,少不了的只是妈妈讲的故事和电视里面看不懂的西游记。而县城却很小,给人一种童话般精致的美。城里唯一的路上,来来往往着骑马人,给人一种古典朴实的感觉,就像电影中众多的美国西部小镇一样,缺乏的只是那一把把左轮枪。
我便是在这样的小城里长大,悠扬漫长的日子是一套黑白影片,单调却不乏味,每一个镜头都值得我去反复回味欣赏。而远方的山便是这影片的编剧,他用他的全部才华赋予了我一生的性格。
很多次暑假期间,我总会和几个好友去山间欣赏山上一年当中最美丽的景致,小溪中到处是小鱼和蟾蜍,高大的云松下面是众多叫不上名的野花,或许还有些美味的蘑菇。每次进山,我都会带上糖果,这是蚂蚁最喜欢的食物。一天的山涧玩耍,使得我们回家的时候收获满满,花环、红葚,以及手上盒子装着的蚂蚱。大山总是宽容地默许他的孩子们从他那里拿走他们所喜欢的一切,而试图留下孩子们的童年。
如果把远方的山比喻作乐器的话,春天的山是支小提琴,琴声悠扬。夏天的山是台钢琴,激情跌宕。秋天的山是把长号,吹响了冬的序幕,而冬天的山便是支大提琴,在悠长中奏响雪域之城的希望。远方的山以他不断变换的乐曲演奏着四季,让我在这乐曲里面思考,在思考当中慢慢长大。
童年的我拥有很多鸽子,清早,我看着爸爸将它们放出去,飞向我所呼唤的山。晚上,它们带着大山对我的问候回到我这里,咕咕噜噜地向我诉说它们一天的故事。那时候我总想给我的鸽子们挂上鸽哨,和远方的山一起聆听鸽子飞翔的声音。我所知道的,我想大山也一定知道。
可是时间像鸽子的羽毛一样,慢慢飘走了,我的鸽子也越来越少,我追逐那最后的羽毛,在追逐当中童年毕竟逝去了,我终于走出了远方的山,却没有把他遗忘。
初夏的一个早上,我回来了,当我爬上房顶时,又一次看到了大山,却再没有勇气对他呼喊,我知道远方的山再也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