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晴丝牵绪乱古诗原文及赏析

时间:2019-05-15 15:1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瑞鹤仙·晴丝牵绪乱古诗原文及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瑞鹤仙·晴丝牵绪乱古诗原文及赏析》。

第一篇:瑞鹤仙·晴丝牵绪乱古诗原文及赏析

《瑞鹤仙·晴丝牵绪乱》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剪。

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歌尘凝扇。待凭信,拌分钿。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妨,笺幅偷和泪卷。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前言】

《瑞鹤仙·晴丝牵绪乱》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词上阕写江湖飘泊文人的相思之情,下阕写女子思恋他的一片幽怨。把恋爱双方相互思念的情感对比起来,别有一番艺术审美情趣。

【注释】

⑴晴丝:春夏季节,一晴无风时在空中飘荡和一些昆虫的吐丝,谐音双关为“情思”。

⑵牵绪:牵动思绪。

⑶吴苑:指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宫苑,在苏州。

⑷旗亭:酒楼。

⑸兰情蕙盼:形容伊人仪态清幽,眼波含情。兰、蕙:香草。情:含情顾盼。

⑹春根:春末。

⑺酒畔:指酒肆边。

⑻争知:即“怎知”。

⑼吟骨:指诗人的瘦骨。

⑽凄断:指极其凄凉或伤心。

⑾流红:指漂流在水中的落花。

⑿歌尘:形容歌声动听。

⒀拌分钿:分钿,本《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这里分钿作永诀意解,即拚出去分金饰盒的一半给你表示从此断绝。拌即判、拚的意思。

⒁笺幅:笺纸,信笺。

【翻译】

晴日里游丝牵动我思绪混乱,像在空中飘转一样,更何况对着面对着青碧的吴江和西斜的落日,伊人就像片片落红一般,随着春风飘得非常遥远。低垂的杨柳深荫幽暗,遮掩着古老的吴国宫苑。记得那一年的寒食节,酒旗飘摇的楼亭正烟雾清冷,河桥上春风和暖的吹送着。你那美丽的秀目秋波流转,深情顾盼,情意无限。在暮春时节里摆起的酒宴间,那种温馨幸福的情景,惹得我相思不断。又怎么会想到吟诗篇的我,如今瘦得如此可怜,以至渐渐地把旧日的春衫,一次一次地往瘦里重新载剪。

我凄伤魂断,眼看着千重水波卷起千层波浪,残缺的夜月孤独地悬挂在楼外,我总是无法留住一定要飞往远山的飞燕。只有她曾用过的小扇,任凭时光流逝,尘土盖满,依旧珍藏在我的身边。我想要写一封书信,和她永远分手情义断绝。多少次把灯光挑亮提起笔管,可怎么也不忍心把信写完,又只好偷偷地含着眼泪把铺开的信笺暗暗收卷起来,但愿我的魂魄,能够飞到蓬莱仙山,在幽渺的梦境中与她相见。

【赏析】

这首梦窗词较有特色。上阕写江湖飘泊文人的相思之情。下阕写女子思恋他的一片幽怨。把恋爱双方相互思念的情感对比起来,别有一番艺术审美情趣。

在用语上雅俗融一,属于通俗晓畅的一类,并且和曲有相通之处。当时梦窗可能正旅住吴门(苏州),季节正逢寒食。该词表现的是距离美,反映一种彼此因消息难通而产生了隔膜的忧郁心情。

古代飘泊文人对自然景物异常敏感,词首即描写暮春三月引起的离情别绪。“晴丝牵绪乱”三句所写景物有似于叶梦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清明、寒食时节已经可以看到虫类吐到春空中游荡的丝。第一句绪字就是离情别绪,朱敦儒《念奴娇》:“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悲戚。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和第三句“花飞人远”可以互相映衬。不同的是作者还面对夕下清澈的吴江。第四句“垂杨暗吴苑”是由斜日沧江更进一步写。吴苑是吴王阖闾所建林苑,包括姑苏台、长洲、石城等地(见《吴越春秋》)。韦庄《忆江南》:“柳暗魏王堤”,邓肃《南歌子》:“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都是相似笔法。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花暗长堤柳暗船”,也喜欢用暗字,写暮色对心情的感染。

下二句点时序:“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旗亭是酒楼,烟冷点明正值寒食节。河桥是姑苏的河桥,已是春风暖人的季节。周邦彦《琐窗寒·寒食》:“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与梦窗词景色无异。

下一句就是写旗亭所见歌女子。“兰情蕙盼”句写在旗亭所遇歌女于顾盼间脉脉含情,周邦彦《长相思慢》:“美盼柔情”,《拜星月慢》:“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都是同样写法。但他无心理会新的相逢,却勾起对旧相知的怀念说:“惹相思,春根酒畔。”春根就是春末,酒畔即酒肆边。上阕结尾写:“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剪。”形容旧相知并不了解他的相思之苦,词人因对她魂牵梦绕而形容憔悴衣带渐宽。“又争(怎)知”,含怨意。

下阕却转而写旧相知那一边。全从女子一面下笔:“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写女子凄凉魂断,怅对层层细浪,漫卷残红,一钩残月伴照孤楼,象征离别后的冷清孤单,而“总难留燕”句写女子所居之凄寂,连呢喃双燕,也不愿进楼中作巢与她相伴。女子相思之苦也到了生怨程度。下面递进写“歌尘凝扇”,往日歌舞红尘,久已凝在舞扇上。很像周邦彦《解连环》:“暗尘锁,一床弦索。”一样是停歌罢舞。下五句写欲拟诀书:“待凭信,拌分钿。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但又很矛盾,所以说拭着挑亮灯芯,备好纸笔,却依旧不忍,又把写上字、滴过泪的信笺,偷偷卷起。心理层次写得细密有秩。顾敻《诉衷情》:“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似乎异曲同工。

结尾写:“寄残云剩雨蓬菜,也应梦见。”词笔拓展开,以痴言呓语结束。意思是说:即使寄魂魄于蓬莱出的残云剩雨,也盼与你梦中相见。以幻想之语作这一片痴情的自我宽慰。

这首词描摹词人和情人相思的两种不同心态,写得恰如其分。“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与“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等句写景抒情,处处入画,清逸动人。“兰情蕙盼”、“笺幅偷和泪卷”等句,较通俗,有曲意,刻画传神。

上下阕都有波折、顿挫,然后用层层递进笔法,写到尽致处,又化为无声的呼唤,别有一番意在言外的艺术构思,并不是人所习见的直白铺陈。此词也可品出梦窗用字的特色。如“春根”一词就很新,这同他写溪边有时用“溪根”,云边有时用“云根”一样。梦窗也善用“偷”字,“笺幅偷和泪卷”以偷字表现含蓄幽婉,用法极尽工巧。

第二篇: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睿。其古诗全文如下: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悰暗省,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盟鸾心在,跨鹤程高,后期无准。情丝待剪,翻惹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前言】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是宋代词人陆叡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怀人词。上阕写作者旧地重游,但伊人却早已不在,“生怕”二字,藏有许多难言深情。下阕写她乘鸾而来,似乎时时能听到佩环叮咚。词人孤独地折枝梅花呆呆地凝视,大约伊人已逝,化作梅花了。惆怅、孤独、寂寞、凄凉之情,在此时喷薄而出,词意达到高潮,余韵悠远。

【注释】

湿云:湿度大的云。浓云。

整:指调整。

光景:光阴;时光。

暝:日落,天黑

花悰暗省:悰,欢乐。指心头所能回味的。

竹云:喻指所爱的人

孤迥:孤独而清高。

盟鸾心在:指盟约记在心中。

跨鹤:指成仙飞升。

翻惹得:反而引起。

剩粉:残余的脂粉。谓余香。

菱花:即指菱花镜。

瘦损:消瘦。

【翻译】

阴湿湿的浓云粘着沉滞的雁影,遥望离人的征程愁情迷乱,离绪难以调整。纵有千金来买芳华风景,但徐缓的钟声催促着黎明,乱飞的乌鸦啼唤着昏暝。感花伤别使我心绪暗省,多少深情,竟付与了相逢的梦境,即便是一片行云,全不肯归来,也该寄个音信,让我心宁。

孤独而又高远呵,鸾凤盟约我记在心间,乘鹤高飞跨上云程,后会相期的愿望没有准定。待要快剪般剪断情丝,反惹得旧时的怨恨在心中乱涌。只怕老天教他到了何处,像比翼参差的飞燕有了双飞双宿,忘了我这还染着残朱剩粉的娇容。对着菱花镜,跟那镜中人儿诉说相思情,看看谁有一副消瘦、憔悴的面容。

【赏析】

此词为思妇闺怨之作。上片写别后离愁。望长天灰云漫漫,一行大雁正如自家一样唳声哀哀地飞向远方的空茫。“湿云粘雁影”中的“湿”、“粘”二字用得十分绝妙。云湿,意味着将要落雨,它能将雁影“粘”住,表明雁飞得无力而缓慢,其实这都是词人眺望云空雁阵时的一种主观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独特的、准确的,因而当他用一个千锤百炼后的“粘”字将这种感觉贴切地表现出来时读者就觉得非常新颖、触目,立刻就和自身曾经有过体验发生共鸣,不禁击节叫绝。仰望云天之后,词人便放眼前瞻,前面长路漫漫,征尘迷濛,“愁远”之情自然又涌上心来。家乡是一步比一步离得远了,亲人的面影,昔日的温馨纷乱如丝地在自己的心头缠绕着,剪不断,理还乱,又怎能整出个头绪来呢?

以下词人继续抒写旅途的辛劳和感怀。“疏钟催晓,乱鸦啼暝”二句写出他晓行夜宿的情状,清晨晓钟催他出发,黄昏乱鸦迎他寄宿。一个“催”字点出千金难买的光阴之倏忽不停;一个“啼”字点出在昼逝夜来的匆促行旅中心情之哀伤如乱鸦的悲鸣。其实“疏钟”也无所谓“催晓”,“乱鸦”也无所谓“啼暝”,这“催”与“啼”不过是诗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内心情绪的外化,是诗人.主观情绪对客观外界景物的渗透。“花悰暗省”以下数句是诗人.在行旅的寂寞中对昔日欢情追忆与眷恋,诗人.与新欢的相逢只能在梦中恍惚的瞬间;而音书的久杳则更增添了心中的幽怨与怅恨。

下阕进一步抒写词人客居异乡的情怀。“孤迥”二字是一个总的概括,“迥”者,深远也。孤寂因离家愈远而愈深,真乃“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者也。“盟鸾心在”数句表明词人盟誓之心不变,但毕竟不能如仙人似地跨鹤出世,在茫茫红尘之中前程尚难逆料,情丝还是趁早斩断为好;然而正待剪时,反而惹得旧情更浓,怀恨更炽。这样就把词人对恋情欲罢不能的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怕天教何处”三句是一个诗意的象征和哲理性的感喟,从字面上说,诗人.是吟叹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双飞的燕子,就难免衔落花染蕊粉;实际上是指人,都难于逃脱男女之爱,而一旦为爱所持,便难于摆脱相思之苦,这是古往今来人类注定的宿命。因此接下来词人便在想象中遥对他的所思者说:“咱们都对着菱花镜瞧瞧吧,看谁在相思中瘦得最厉害?在外飘泊的我一点都不比你少瘦呵!”看来词人陆叡实在是位情种,他的痴心并不比他闺中的所爱差。

第三篇: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

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8篇)

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宋朝 袁去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译文

郊野上秋雨初晴,只见几片零乱的落叶,风住了还在动荡不停。斜阳挂在远树之上,映照着远山或暗或明,宛如美人微颦。来时曾经走过的旧路,当时尚有黄色的岩花开放争荣。如今只有溪边的流水,依旧来见故人。

我默默无语,客舍中寂静冷静。我下马开始找寻,从前在何处题诗抒情。奔波旅途的人本来无聊,感伤离别更令人愁苦不宁。纵然我保存着她的香料和明镜,可如今又有何用?等待他年重到那里,人面桃花是否依旧,实在难以肯定。我思绪联翩,眷恋着那个小楼幽窗中的美人,也只能有时在梦里去寻找她的踪影。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译文二

郊外原野刚下过一场雨,只见枯枝败叶零乱,雨停风定后还在空中我舞。夕阳斜挂丛林树梢,照得远山如佳人微皱愁眉,显得分外妩媚凄楚。我沿着旧路重新走去,记得当时岩上有野花半吐。如今却只有路旁溪水,好像与我一见如故。

我默默无千。客舍里寂静无声,下马后我就仔细寻找,旧日曾经题诗之处。这真是无聊疲倦的旅行,终日里感伤离愁别恨,最是让人心中悲苦。即便是我还保存着她的香镜,但他年故地重返,谁能知她是否还在故居?我想念那深深庭院小楼幽窗,愿在梦中寻她千百度。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注释

1、风定:风停。

2、浓愁浅黛:喻指山色浅浅深深。黛,青色。

3、媚妩:西汉张敞为妻子画眉,长安人说他“眉妩”,这里指妩媚可爱。

4、岩花:长在岩石旁的花。

5、半吐:半开。

6、邮亭:古时设在沿途,供递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

7、旧曾题处:从爱题字的地方。

8、收香藏镜:晋贾充之女贾午爱韩寿,以御赐西域奇香赠之;汉秦嘉妻徐淑赠秦嘉明镜。此处指将情人赠物收藏,借喻对于爱情的坚贞执着。收香,用晋代贾充之女窃其父所藏奇香赠给韩寿,后结成夫妻的典故。藏镜,用南朝陈亡后,驸马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因各执半镜而得以重圆的典故。这里表示自己珍藏着爱情的信物和对爱情的忠贞。

9、人面桃花:用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意。

10、小阁幽窗:指女子居住之处。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赏析

在南宋初期的词坛中,袁去华是个不太受人重视的人物。正史里没有留下他的传记,而且连他的生卒年代也无从考证。只知道他字宣卿,江西奉新人,是绍兴十五年的进士,曾做过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和石首(今属湖北省)的知县,留下了《宣卿词》一卷,共有九十八首,数量不算太少。

这一首《瑞鹤仙》,其主题可以用词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伤离恨,最愁苦”。词从写景入手。“郊原”三句,写郊外雨后之状。在一望无际的荒郊原野上,一阵骤雨过后,风也停停了下来;但坠落的枯叶,却还在空中飘舞。这虽然是秋日郊原常见的景象,但对于一个离人来说,却显得格外的触目。这几句乍看是纯粹的写景,但只要稍加体味,就会发现其中已融入了作者凄凉的情思。景是各人眼中所见之景,是各人观照景物那一刹那思想感情的返照。因此透过这几句词所写景物的外观,读者可以窥见作者衰颓、凌乱的心绪,而且还可以隐隐感到其中似乎含有某种暗示:那“风定犹舞”的败叶,就像作者自己的身世、处境一样。这样,词一开头,就把人引到了怅惘的境界。

“斜阳”三句,继续描写郊原景物。作者的视线移向了远方,只见已斜挂在丛密的小树林顶上的夕阳,它那金色的光线,把妩媚的远山照映得十分明显。这几句的感情色彩,比前面三句显然要浓得多,它透过字面呈现给读者的意象,是饱蘸着愁恨色彩的。本来,夕阳斜照,“遥山媚妩”,这就是一种悦目的景致。然而所作者所见到的,却是一副“浓愁浅黛”的状貌,这完全是移情作用的结果。黛青色的重叠的山峰,还可以使人联想到作者紧皱的双眉。北宋人王观有一首《卜算子》,开头两句写的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可供参阅。

“来时旧路”至上阕结束,仍是写郊原风光。这里半是实景,半是虚景。“溪边流水”是实在的,是眼前所见到的;而“娇黄半吐”的“岩花”(生长在岩石旁的花)则是保存在脑海中的印象,是来时所见到的。当日迎人的有岩花与流水,此时则流水“见人如故”而已,可见岩花已经凋谢了,不存在于现实之中了。这一实一虚,造成了一种生机蓬勃景象与萧条萧杀景象的对比,当日与此时的对比。走在来时的旧路上,作者早已愁绪满怀,更是与那景物的萧条萧杀形成鲜明的对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古代人的情感大体相同。词写到这里,一位离人眼中的秋日郊原景物,渗透了感伤的情绪,展现了读者的面前了。

下片另换场景,由郊原转入对邮亭(古时没设官道上供过往行人歇宿的馆舍)的描写。“无语”四句,勾画出作者来到邮亭前面,下马投宿的动作画面;他那“无语”的外在表观,揭示出他正在咀嚼凄凉悲哀的心灵活动。所谓“旧曾题处”,倒不一定非要理解为他曾经在这里留下过翰墨(诗词之类),只不过是说他曾经在这里歇宿过而已。这种重临旧地而境况完全不同的情景,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的愁绪满怀,因此他的默默无言,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无聊倦旅”三句,由写景叙事转入抒情的描写,直接点出了“伤离恨,最愁苦”的这一主题,这是在“深静”的旧日邮亭中安顿下来之后必然产生的思想情感。这“离恨”的内容具体是指什么呢?从“纵相逢”三句,可知是作者不得已而离别了他的心上人,深恐他今生今世不能再与其相见的思想情感。“收香藏镜”是指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二。(“收香”用的是晋代贾充之女贾午窃其父所藏奇香赠给韩寿、因而结成夫妇的典故,见《晋书·贾充传》。“藏镜”用的是南朝陈亡后,驸马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因各执半镜而得以重圆的典故,见孟棨《本事诗·情感》)。“人面桃花在否”是担心不能再与女方相见的思想情感的表露。(用崔护在长安城南遇一女子,明年再来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典故,亦见孟棨《本事诗·情感》)爱情的遇合与否决定于双方的主客观因素,使自己能够忠贞不二,又安知对方的情况如何呢!惆怅之情,溢于言表。既然现实已不一定能够相见,那就只好寄希望于梦中了。“念沉沉”三句,具体展示出这一想象中的梦寻之状。深沉的“小阁幽窗”,是佳人居所:“有时梦去”,本来是够虚无飘渺的,但慰情聊胜于无,总比连梦中也不得一见要好。宋徽宗被掳北行时想念故宫,也是叹息“和梦也新来不做”(《燕山亭》)。晏几道说得好:“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梦中寻欢,也是够浪漫诗意的;并且以“念”字领起,又见出多少无奈之情。

这首词当是作者与意中人分别以后抒写离恨而写的。宋代都市繁华,歌妓众多,无论是官妓、私妓还是家妓,偶然的遇合,就往往以她们的色相、伎艺,赢得了为科举功名而奔波的士子们的期盼,这是那时普遍的现象。其《荔枝香近》、《卓牌子近》、《长相思》、《宴清都》等,都是他和歌妓们聚时欢会或别后相思的记录。此词大约也是为此而写的。这一类词要说有很大的社会意义,那也不一定;不过两性关系总容易触动到感情的.深处,往往使人荡气回肠就是了。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赏析二

这首词是作者旅途借宿,产生的相思离愁之情,通过描写郊原途中的凄美景色,来表达作者的离愁别绪。

上片写风雨后黄昏之景,为抒离情渲染环境。“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三句写了郊原秋景的概况,刚刚下过一场雨,看见零乱的枯黄的叶子飘落在地,风停下来了,但枯叶仍在空中盘旋。如此开篇,一开始就将全词笼罩在一种怅然若失的氛围中。词人以写景开篇,为下文转入抒情创造气氛。在郊外平原上,刚下过一场秋雨。秋风、秋雨,向来逗人生愁,何况见败叶凋零,风定尚纷纷坠落,更触起词人心里的烦恼。这一情境宛似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著名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用飘坠的树叶衬托出思人纷乱不安的心情。只不过此词意境像南朝谢贞《春日闲居》的诗句“风定花犹落”,乃静中见动景象;而与屈原所作前两句纯为动态描写略显不同。以上三句,兼示各种声响——雨声、落叶声和断断续续的风声。接下去才着力勾画斜阳、深树和远山等静物,从中渲染出一段“浓愁”。因为斜阳使人生迟暮之感;深树隐映,益见暗淡。远山一抹深青色,恰似佳人眉黛呈妩,更逗人相思,更添人愁苦。“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三句接下来写远望的景色,斜阳挂在密密的树林之上,映照着远山,好似一个多愁的人蹙着双眉,其中“挂”字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斜阳的偏狭角度。“映浓愁浅黛”一句,则展现了雨后空气艨胧,远山的山形走势如空蒙的山水画,只有淡淡的墨痕。“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词人不禁回顾来时的旧路,见岩前的黄花仍含娇半吐,只不见人面何处。随着时间的流逝,事物都发生了变化;到而今不变的,似乎只有溪边的流水,待人如故。这当然纯属词人的主观想法,并不符合流水的实际情况。但词人目的在强调一切有情物都在变化;而流水之所以不变,乃由于它专于情。从这里可以看出:词人的审美判断完全取决于感情的需要;一切物象都透过词人感情的三棱镜而折射出种种奇光异彩。这是词人们不同于科学家们的所在。同时,“来时”与“今日”相对比,含蓄地将作者要表达的愁绪蕴含其中,惟妙惟肖。

“郊原”六句以落叶、深树、遥山意象组合成寒秋风雨过后凄艳而衰乱的景象,“乱”、“愁”二字于远山妩媚之美景中已显示出风雨摧蚀的暗淡痕迹,乱叶零落,树色浓淡、浓者枯黄暗淡如愁容,淡者青绿如眉黛。以移情手法将深树喻为佳人,反射词人心迹,映衬出人生风雨飘摇,心绪之凌乱和情思之愁郁。“来时”四句以“岩花”、“流水”互文交映,追忆当初来此旧路时,岩花烂漫,流水潺泼,而今重来岩花凋谢。唯有流水伴我如故,写出落花流水变化无常的凄凉之感。

下片抒相思寻旧之情。写词人下马探寻往昔与恋人游乐欢娱之旧踪,与败叶流水相对,物我寂然,无语凝噎之状。“无语”一顿,无语之中包含着千言万语,承上片探寻往昔的痕迹,承上启下。“无语”,既是上片回思万千而不得其解的结果;又是下片种种行为、思考和感慨的契机。“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这就是词人“无语”后的第一个行动。“深静”二字点出词人居深处静之孤独,寂寞境况。“旧曾题处”乃所寻旧日双双题诗传情,幽期密会之地。邮亭,是古代传递函件和书信的地方。而今它静悄悄,说明伊人音信杳无。词人往日可能曾偕伊人一同在此题写过什么;而今她既然杳无音讯,词人便退一步想寻得往日题写的所在,以访伊人旧踪,以当重晤。结果他有没有寻见,词中并未明言,读者自可任意思考。但事实是,无论词人寻得与否,都无补于他心灵的空虚。因此词人深深感到:“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后两句六个字,作者郁结心中的愁苦之情再也按捺不住,一涌而发,直抒胸臆,揭出本篇主旨:人在旅途,尽管已十分疲惫,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而每每离别所带来的感伤,则最令人愁苦。“收香藏镜”,收香、藏镜,暗用了两则典故。前则用晋代韩寿故事,韩寿年少貌美,为贾充的女儿所爱。贾充的女儿暗把皇帝赐给贾充的西域奇香送给他。此事后来被贾充发觉,贾充无可奈何,只好将女儿嫁给韩寿。后则用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的故事,徐德言娶了陈后主妹妹乐昌公主。在陈亡之前,他们把一面镜子破成两半,各执其半以为信物。陈亡之后,他们终因破镜相合而得重网。词人反用这两则典故,目的在强调即使信守前盟,他年重到,也未必就能会合。正如崔护《题都城南庄》所咏:“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时,这三句暗写前途未卜的忧虑和悲观的推测。即使把恋人所赠的异香或半镜珍藏好,等待着她的再次到来,可是将来能再见到她吗,也不知那位桃花般美丽的姑娘是否还在。“念沉沉”,既说明佳人居室之深远幽暗。又表现词人相思之悠悠深长,相思深切之时。唯有梦中去“小阁幽窗”,寻觅她的芳踪,徒增更深的空虚与渺茫。词人用梦境结束全词,说明除了梦境之外,他的企求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此词以“斜阳”始,以“幽梦”止,巧妙挽合今昔悲欢,写景寓情,叙事怀人,抱收香藏镜之痴,抒人去阁空之恨。全词风格委婉、含蓄,语言却甚流畅。虽然接连用了好几个典故,但不致使人感到晦涩难解。综合袁去华现存全部词作,足以看出其风格是多样的。他的词有些近于豪放,有些近于婉约;而豪放不至于粗,婉约不至于晦。在南宋初期的众多词人中,袁去华显然据有一个虽小而颇为独特的席位。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是作者分别意中人以后抒写离恨之作。宋代都市繁华,歌妓众多,往往她们的以色相、伎艺,就赢得了为科举功名而奔走道路的士子们的垂盼,这是当时普遍的现象。其《荔枝香近》、《卓牌子近》等,都是他和歌妓们聚时欢会或别后相思的记录。此词大约也是为此而作。

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瑞鹤仙·卷帘人睡起

[元代] 张枢

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风光又能几?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吟边眼底,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

还是,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待晴犹未。兰舟静舣,西湖上、多少歌吹。粉蝶儿、守定落花不去,湿重寻香两翅。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卷帘人睡醒,放燕子飞进屋中,和它们商量春天的事情。还有多少春光能让百花吐艳露红?将逐渐叶残色衰的预兆都含藏在卖花声中。可眼前的花草并不忧虑将来的处境,它们披着嫩绿的颜色,把面容变得忽紫忽红。它们感到这只是寻常的事情,把自己的命运一半交给小溪流水,一半交给喜怒无常的东风。

苔藓还带着雨水冲刷过的痕迹,云雾又在竹林中滋生,这天气说雨不雨、说晴不晴。小船在岸边静静地泊停,西湖上此刻有多少吹拉弹唱的歌声。粉色的蝴蝶死守着落花不动,为贪寻花香它们宁可让双翅被雨水淋得沉重。谁能理解我心头涌出的一点新愁,寸心之中牵挂着他万里行程。

注释

卷帘人:这里指闺中人。

卖花声:此句谓卷帘人放燕子归家商量春天消息。而其青春不知不觉消逝。

湔(jiān)雨:被雨冲洗。湔,洗涤。

舣(yǐ):泊舟靠岸。

赏析:

“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窗事。风光又能几?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这几句以人为中心,写主人公在窗睡醒来后所听到的两种窗之声,从窗睡中醒来,忙把帘栊高卷,好放窗外那对呢喃私语的燕子进来,听听它们到底在商量些什么窗事。外面的卖花声此起彼伏,词人不禁联想到窗花的凋残零落,暗惜起窗光的所剩无多来。这一部分中,“卷帘”句在章法上有总领全篇和开启下文的作用。是交代“视点”,以下风景皆从此写出。词人听到了两种窗声,唤起了他一喜一忧两种情绪。燕子的呢喃私语使他兴奋和好奇,而卖花声则让他感到了窗光的匆匆流逝,觉得窗天将最终消失在这些叫卖声中。

“吟边眼底,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这几句描摹西湖四周的暮窗景象,边沉吟边观望,但见湖畔四周一片绿暗红稀,百般红紫先后零落,一半被东风吹走,一半流落于溪水之中。这几句渲染出一种“流水落花窗去也”的萧瑟意境,但画面又很凄美逼真,让人如睹其色。“甚等闲”一词表达出词人对“匆匆窗又归去”的深切惋惜。“移红换紫”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意生动而简洁。“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与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窗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笔法十分相近,清新而别致。

“还是,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待晴犹未。”过片四句仍承上片之“吟边眼底”写词人眼中的暮窗天气。还有那碧绿的青苔,被窗雨滋润和冲刷得愈发青翠鲜亮。天上云卷云舒,与疏疏的竹影相互映衬,打造出一片欲晴还阴的天气。这里对江南暮窗天气的描绘也很逼真,而且也与词人淡淡的喜悦与忧愁相杂的心情相吻合。

“兰舟静舣,西湖上,多少歌吹。”此二句描绘西湖的繁盛迷人。西湖上游船如云,有的在轻轻游弋,有的正静静地泊在岸边。悠扬的丝竹歌舞之声阵阵传入耳中。此幅画面美丽而欢快。

“粉蝶儿,守定落花不去,湿重寻香两翅。”此二句为细节描写,非常富有诗情画意。窗雨之后落红满地,有一只蝴蝶停在落花上双翅轻扇,不肯离去。也不知是翅膀湿重难以飞去,还是眷恋花香不忍离开。此幅画面既生动美丽,又暗含着词人的惜花惜窗之意,非常耐人寻味。

“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这三句回应篇首,从远近景致回到伤窗之人,虚虚淡淡地写出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面对此情此景,词人神思飘忽,心头涌上万千复杂的况味,其中便夹杂着一丝淡淡的哀愁。

这首词写景如画,音韵谐美,情与景有机交融,让人边品味西湖窗景,边窗思绵绵,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受。

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3

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翻译

红霞般的脸蛋印着枕痕,一觉刚刚醒来,衣冠零乱也懒得去整。彩屏内水墨丹青透着冷意,但见丽人紧锁眉头,盈盈泪珠打湿脸上脂粉。白昼漫长庭院深深,燕儿双飞嬉戏在风帘露井。可恨身边没有一个人,能陪她诉说相思深情,近来衣带宽松得叫人惊心。

一再地回想当年的幽会,残灯映照朱红帷慢,淡淡月光从纱窗透进,那时情景多么缠绵迷人。如今,通向他的路那么遥远,纵然想在梦中欢会,也一样没有定准。等到他归来时,要先让他去看败落的花枝,再把心中期盼之情细细盘问。问他为何怠惰耽误了青春,怎么会那样忍心?

注释

脸霞:面上的红润光泽。

觉:醒来。

麝煤:制墨的原料,后又以为墨的别称。词里指水墨画。

压翠:指双眉紧皱,如同挤压在一起的青翠远山。

昼永:白日漫长。

交飞:交翅并飞。

露井:没有盖的井。

带围宽尽:指形体日渐消瘦。

朱幌:床上的红色帷幔。

风景:情景。

阳台:隐指男女欢会之地。用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会神女故事。

迥:遥远。

云雨梦:本指神女与楚王欢会之梦,引指男女欢会。

心期:内心期愿。

因循:轻易、随便。用同义。

意稳:心安。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把思妇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女主人公刚刚睡醒起来,慵慵懒懒,云髻微偏,花冠不整,那红红的脸颊上还印着几道枕痕。这两句明显脱自白居易《长恨歌》中“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之句子,说佳人犹如当年的杨妃一样娇弱妩媚,“脸霞红印枕”句为词人的创意,清新别致,富有生活情趣。

“屏间麝煤冷,但眉峰翠压,泪珠弹粉。”唐·韩僵《横塘》诗中有“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之句。抬头看到屏风上情郎亲笔绘制的那幅水墨画,女主人公翠眉紧锁,眼泪簌簌地从粉脸上流下来。这三句描写了美人触景伤怀的黯然销魂状,表现了其相思之苦,意境幽美。

“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谠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更进一层写周围的一切使她由冷漠而产生怅恨的感情。“深”与“永”是从空间与时间上表现出她空虚的感触。厅堂幽深寂静,白日漫长难挨,独坐窗前,望着那双紫燕亲亲热热地翩飞呢喃,不时地从帘下掠过,盘旋在水井旁边,不禁愈发伤感起女主人公的孤寂来。女主人公纵有千种风情,万般相思,却无人可以诉说。终日饱受着相思之苦,眼看着自己日澌消瘦,那腰间的衣带已宽松到了极点。这一切都刺激她产生孤寂失望情绪,而“恨无人与说相思”。作者运用这种反衬手法在加深了对少女内心痛苦情感的描写之后,又进而从形体的变化写她相思之深。“带围宽尽”四个字不仅发挥夸张的效果,加深对少女被病折磨的印象,而且将抽象思维具体化,让读者能从衣带宽大去想象她曾经是体态丰满、柳眉桃腮、笑容可掬的模样,与现在的瘦削的形象作对比,更产生了对她因病重而弱不禁风的样子的怜惜与哀叹。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此情此景不由让女主人公回想起旧日一起欢聚的情景,静谧的夜里,朱红的帷帐内灯烛幽暗,淡淡的月光照在绮丽的纱窗上,那正是你我良宵共度时。“残”与“淡”给“灯”与“月”抹上一层伤别的色彩,景中有情,表现了少女对这难忘的时刻的回忆是痛苦的。这几句写佳人对美好往事的怀念,过片“重省”转入对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刻画。

“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阳台、云雨化用“巫山云雨”的典故。如今与爱人远隔万里,只能期望在梦中相见,希望能像楚襄王会亚山神女一样,但梦中之事又没个定准。这三句由回忆转到梦想,写尽其幽思的无限。

“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赶了青春,怎生意稳?”等他回来后,女主人公心想一定要先指着枝头的花朵让他看,让他明白“花无百日红”的道理,然后再仔细询问他在分别后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迟迟不归。还要质问他,为什么就这样让大好的青春时光白白浪费。这几句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表现了女主人公爱恨交加的心理状态,设问机灵,俗中有雅,动人心魄。

这首词组细致入地展现了一位思妇因景伤怀——回忆往事——梦想——设想将来的心理发展轨迹,生动感人。全词语句华美、脉络清晰,是一首闺怨题材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背景,宋人陈鹄在《耆旧续闻》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南渡初,南班宗子寓居会稽,为近属,士子最盛。园亭甲于浙东,一时座客皆骚人墨士,陆子逸尝与焉。士有侍姬盼盼者,色艺殊绝,公每属意焉。一日宴客,偶睡,不预捧觞之列。陆因问之,士即呼至,其枕痕犹在脸。公为赋《瑞鹤仙》,有‘脸霞红印枕’之句,一时盛传,逮今为雅唱,后盼盼亦归陆氏。”

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宋代: 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译文: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游玩的时候,野味野菜,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太守喝醉了,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当时的太守是谁?是醉翁欧阳修。

注释:

环滁(chú)皆山也。望蔚(wèi)然深秀,琅(láng)琊(yá)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东部。皆:副词,都。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得:领会。寓:寄托。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游也。山肴(yáo)野蔌(sù),酒洌(liè)泉香,沸筹(chóu)觥(gōng)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野蔌:野菜。蔌,菜蔬的总称。洌:清澈。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觥:酒杯。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乐:以…为乐。乐:乐事。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赏析:

全诗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字,已露唱叹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一词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过片,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霾。”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众人不知,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

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翦。

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歌尘凝扇。待凭信,拦分钿。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译文:

晴日里游丝牵动我思绪混乱,像在空中飘转一样,更何况对着面对着青碧的吴江和西斜的落日,伊人就像片片落红一般,随着春风飘得非常遥远。低垂的杨柳深荫幽暗,遮掩着古老的吴国宫苑。记得那一年的寒食节,酒旗飘摇的楼亭正烟雾清冷,河桥上春风和暖的吹送着。你那美丽的秀目秋波流转,深情顾盼,情意无限。在暮春时节里摆起的酒宴间,那种温馨幸福的情景,惹得我相思不断。又怎么会想到吟诗篇的我,如今瘦得如此可怜,以至渐渐地把旧日的春衫,一次一次地往瘦里重新载剪。

我凄伤魂断,眼看着千重水波卷起千层波浪,残缺的夜月孤独地悬挂在楼外,我总是无法留住一定要飞往远山的飞燕。只有她曾用过的小扇,任凭时光流逝,尘土盖满,依旧珍藏在我的身边。我想要写一封书信,和她永远分手情义断绝。多少次把灯光挑亮提起笔管,可怎么也不忍心把信写完,又只好偷偷地含着眼泪把铺开的信笺暗暗收卷起来,但愿我的魂魄,能够飞到蓬莱仙山,在幽渺的梦境中与她相见。

赏析:

这首梦窗词较有特色。上阕写江湖飘泊文人的相思之情。下阕写女子思恋他的一片幽怨。把恋爱双方相互思念的情感对比起来,别有一番艺术审美情趣。

在用语上雅俗融一,属于通俗晓畅的一类,并且和曲有相通之处。当时梦窗可能正旅住吴门(苏州),季节正逢寒食。该词表现的是距离美,反映一种彼此因消息难通而产生了隔膜的忧郁心情。

古代飘泊文人对自然景物异常敏感,词首即描写暮春三月引起的离情别绪。“晴丝牵绪乱”三句所写景物有似于叶梦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清明、寒食时节已经可以看到虫类吐到春空中游荡的丝。第一句绪字就是离情别绪,朱敦儒《念奴娇》:“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悲戚。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和第三句“花飞人远”可以互相映衬。不同的是作者还面对夕下清澈的吴江。第四句“垂杨暗吴苑”是由斜日沧江更进一步写。吴苑是吴王阖闾所建林苑,包括姑苏台、长洲、石城等地(见《吴越春秋》)。韦庄《忆江南》:“柳暗魏王堤”,邓肃《南歌子》:“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都是相似笔法。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花暗长堤柳暗船”,也喜欢用暗字,写暮色对心情的感染。

下二句点时序:“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旗亭是酒楼,烟冷点明正值寒食节。河桥是姑苏的河桥,已是春风暖人的季节。周邦彦《琐窗寒·寒食》:“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与梦窗词景色无异。

下一句就是写旗亭所见歌女子。“兰情蕙盼”句写在旗亭所遇歌女于顾盼间脉脉含情,周邦彦《长相思慢》:“美盼柔情”,《拜星月慢》:“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都是同样写法。但他无心理会新的相逢,却勾起对旧相知的怀念说:“惹相思,春根酒畔。”春根就是春末,酒畔即酒肆边。上阕结尾写:“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剪。”形容旧相知并不了解他的相思之苦,词人因对她魂牵梦绕而形容憔悴衣带渐宽。“又争(怎)知”,含怨意。

下阕却转而写旧相知那一边。全从女子一面下笔:“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写女子凄凉魂断,怅对层层细浪,漫卷残红,一钩残月伴照孤楼,象征离别后的冷清孤单,而“总难留燕”句写女子所居之凄寂,连呢喃双燕,也不愿进楼中作巢与她相伴。女子相思之苦也到了生怨程度。下面递进写“歌尘凝扇”,往日歌舞红尘,久已凝在舞扇上。很像周邦彦《解连环》:“暗尘锁,一床弦索。”一样是停歌罢舞。下五句写欲拟诀书:“待凭信,拌分钿。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但又很矛盾,所以说拭着挑亮灯芯,备好纸笔,却依旧不忍,又把写上字、滴过泪的信笺,偷偷卷起。心理层次写得细密有秩。顾敻《诉衷情》:“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似乎异曲同工。

结尾写:“寄残云剩雨蓬菜,也应梦见。”词笔拓展开,以痴言呓语结束。意思是说:即使寄魂魄于蓬莱出的残云剩雨,也盼与你梦中相见。以幻想之语作这一片痴情的自我宽慰。

这首词描摹词人和情人相思的两种不同心态,写得恰如其分。“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与“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等句写景抒情,处处入画,清逸动人。“兰情蕙盼”、“笺幅偷和泪卷”等句,较通俗,有曲意,刻画传神。

上下阕都有波折、顿挫,然后用层层递进笔法,写到尽致处,又化为无声的呼唤,别有一番意在言外的艺术构思,并不是人所习见的直白铺陈。此词也可品出梦窗用字的特色。如“春根”一词就很新,这同他写溪边有时用“溪根”,云边有时用“云根”一样。梦窗也善用“偷”字,“笺幅偷和泪卷”以偷字表现含蓄幽婉,用法极尽工巧。

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悰暗省。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明鸾心在,跨鹤程高,后期无淮。情丝待翦。翻惹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译文

阴湿湿的浓云粘着沉滞的雁影,遥望离人的征程愁情催乱,离绪难以调整。纵有千金来买芳华风景,但徐缓的钟声催促着黎明,乱飞的乌鸦啼唤着昏暝。感花伤别使我心绪暗省,多少深情,竟付与了相逢的梦境,即便是一片行云,全宿肯归来,也该寄个音信,让我心宁。

孤独而又高远呵,鸾凤盟约我记在心间,乘鹤高飞跨上云程,后会相期的愿望没有准定。待要快剪般剪断情丝,反惹得旧时的怨恨在心中乱涌。只怕老天教他到了何处,像比翼参差的飞燕有了双飞双宿,忘了我这还染着残朱剩粉的娇容。对着菱花镜,跟那镜中人儿诉说相思情,看看谁有一副消瘦、憔悴的面容。

注释

瑞鹤仙:词牌名。《清真集》、《梦窗词集》并入“高平调”。各家句豆出入颇多,兹列周邦彦、辛弃疾、张枢三格。双片一百心字,前片七仄韵,后片六仄韵。第一格起句及结句倒数第心句,皆上一、下四句式。第三格后片增一字。

湿云:湿度大的云。浓云。

整:指调整。

光景:光阴;时光。

暝(míng):日落,天黑

花悰(cóng)暗省:悰,欢乐。指心头所能回味的。

竹云:喻指所爱的人

孤迥:孤独而清高。

盟鸾(luán)心在:指盟约记在心中。

跨鹤:指成仙飞升。

翻惹得:反而引起。

剩粉:残余的脂粉。谓余香。

菱花:即指菱花镜。

瘦损:消瘦。

赏析:

陆叡系绍定五年(1232)进士,曾做过沿江制置使参议、礼部员外郎、秘书少监、集英殿修撰、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兼淮西总领等高官。此首看来是他青年时代的作品。

此词营造的是一派凄迷、悲凉的意境,融铸于意境中的是词人一种烦乱、忧伤、悒郁的心情。他大约是刚刚离开家乡,奔波在千里迢迢的旅途。望长天灰云漫漫,一行大雁正如自家一样唳声哀哀地飞向远方的空茫。“湿云粘雁影”中的“湿”、“粘”二字用得十分绝妙。云湿,意味着将要落雨,它能将雁影“粘”住,表明雁飞得无力而缓慢,其实这都是词人眺望云空雁阵时的一种主观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独特的、准确的,因而当他用一个千锤百炼后的“粘”字将这种感觉贴切地表现出来时读者就觉得非常新颖、触目,立刻就和自身曾经有过体验发生共鸣,不禁击节叫绝。

仰望云天之后,词人便放眼前瞻,前面长路漫漫,征尘迷濛,“愁远”之情自然又涌上心来。家乡是一步比一步离得远了,亲人的面影,昔日的温馨纷乱如丝地在自己的心头缠绕着,剪不断,理还乱,又怎能整出个头绪来呢?

以下词人继续抒写旅途的辛劳和感怀。“疏钟催晓,乱鸦啼暝”二句写出他晓行夜宿的情状,清晨晓钟催他出发,黄昏乱鸦迎他寄宿。一个“催”字点出千金难买的光阴之倏忽不停;一个“啼”字点出在昼逝夜来的匆促行旅中心情之哀伤如乱鸦的悲鸣。其实“疏钟”也无所谓“催晓”,“乱鸦”也无所谓“啼暝”,这“催”与“啼”不过是诗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内心情绪的外化,是诗人主观情绪对客观外界景物的渗透。“花悰暗省”以下数句是诗人在行旅的寂寞中对昔日欢情追忆与眷恋,诗人与新欢的相逢只能在梦中恍惚的瞬间;而音书的久杳则更增添了心中的幽怨与怅恨……

下阕进一步抒写词人客居异乡的情怀。“孤迥”二字是一个总的概括,“迥”者,深远也。孤寂因离家愈远而愈深,真乃“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者也。“盟鸾心在”数句表明词人盟誓之心不变,但毕竟不能如仙人似地跨鹤出世,在茫茫红尘之中前程尚难逆料,情丝还是趁早斩断为好;然而正待剪时,反而惹得旧情更浓,怀恨更炽。这样就把词人对恋*罢不能的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怕天教何处”三句是一个诗意的象征和哲理性的感喟,从字面上说,诗人是吟叹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双飞的燕子,就难免衔落花染蕊粉;实际上是指人,都难于逃脱男女之爱,而一旦为爱所持,便难于摆脱相思之苦,这是古往今来人类注定的宿命。因此接下来词人便在想象中遥对他的所思者说:“咱们都对着菱花镜瞧瞧吧,看谁在相思中瘦得最厉害?在外飘泊的我一点都不比你少瘦呵!”看来词人陆叡实在是位情种,他的痴心并不比他闺中的所爱差呀!

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环滁皆山也。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

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

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觥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游玩的时候,野味野菜,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太守喝醉了,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当时的太守是谁?是醉翁欧阳修。

注释

瑞鹤仙:词牌名。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皆:副词,都。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得:领会。

寓:寄托。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洌(liè):清澈。

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觥(gōng):酒杯。

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乐:以…为乐。乐:乐事。

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赏析:

文章起始,开门见山,这是作文的传统,一种早有定论之法。常为文者都习惯守此规矩,精简笔墨,少说题外之语,以尽快直奔主体。据说,这个常规最初是总结欧阳修文章得来的,与滁州有直接关系。宋代朱熹《朱子语类》139卷,曰: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欧阳修讲究文字简洁,不述废语,不置闲墨,他同宋祁等人合编《新唐书》,曾以“其事增于前,其文省于旧”而被夸耀。《唐宋八家丛话》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欧阳公在翰林时,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于道。公曰:“试书其事。”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问:“内翰以为何如?”答:“逸马杀犬于道。”此事虽属于文人墨客茶余饭后之闲叙,但流传甚广,其内涵引起文学界语言界的关注,经过许多人切磋琢磨,后来演变出六种表达方法:一、有奔马毙犬于道;二、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三、逸马杀犬于道;四、有奔马践死一犬;五、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六、有犬死奔马之下。这虽是个古老而陈旧的故事,却反映了欧阳修对汉语修辞的重视和严谨,直到当代陈望道在著述《修辞学发凡》时,还对此津津乐道。他说:“依我看来,这都出于意思有轻重,文辞有宾主之分,所以各人的意见不能齐一。”

欧阳修注重修辞,千锤百炼,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诗人玉屑》卷八记载: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功夫自出。近世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四友斋丛话》卷23又记,欧阳公晚年,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畏后尘笑。”此亦名言。欧阳修这种不满足现状,不满足自己,刻苦用功、精益求精,对读者对后人负责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然而,这么一个严以责己,认真为文的一代宗师,也有认识偏颇、偶尔失误之时。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佳句广传,使古寺名声远扬。但欧阳修不以为然,未加实地考究,就在《六一诗话》中说:“句则佳矣,其实三更不是打钟时。”这话说错了。姑苏的寺庙在唐代是要敲分夜钟的,远在六朝,就有庙宇夜半鸣钟的记载。可见为文之人,光讲修辞是不够的。常言功夫在诗外,需要注意的方面还很多。

即使是修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有说不尽的奥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经过认真推敲,反复打磨,人与自然和谐,情与山水相融,堪称散文经典,是千古绝唱,使读者无不为之倾倒。但是遇到了与苏轼齐名的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他却大胆将其缩写成了一首歌词,合以声律,被之管弦,词牌名为《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太守谓谁?醉翁是也。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别开生面。

欧阳修的刻意创新值得我们学习,黄庭坚不惧权威的敢作敢为,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

瑞鹤仙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卷帘人睡起。

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

风光又能几。

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

吟边眼底。

被嫩绿、移红换紫。

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桥流水。

还是。

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待晴犹未。

兰舟静舣。

西湖上、多少歌吹。

粉蝶儿、守定落花不去,湿重寻香两翅。

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

译文

卷帘人睡醒,放燕子飞进屋中,和它们商量春天的事情。还有多少春光能让百花吐艳露红?将逐渐叶残色衰的预兆都含藏在卖花声中。可眼前的花草并不忧虑将来的处境,它们披着嫩绿的颜色,把面容变得忽紫忽红。它们感到这只是寻常的事情,把自己的命运一半交给小溪流水,一半交给喜怒无常的东风。

苔藓还带着雨水冲刷过的痕迹,云雾又在竹林中滋生,这天气说雨不雨、说晴不晴。小船在岸边静静地泊停,西湖上此刻有多少吹拉弹唱的歌声。粉色的蝴蝶死守着落花不动,为贪寻花香它们宁可让双翅被雨水淋得沉重。谁能理解我心头涌出的一点新愁,寸心之中牵挂着他万里行程。

注释

卷帘人:这里指闺中人。

卖花声:此句谓卷帘人放燕子归家商量春天消息。而其青春不知不觉消逝。

湔(jiān)雨:被雨冲洗。湔,洗涤。

舣(yǐ):泊舟靠岸。

赏析:

这是一首摹写春愁的作品。作者张枢,生活年代正值宋末,国家日益危殆,但张枢家道仍称殷实,园苑歌姬相伴,生活优裕,因而其所作也仅以表现个人感触为主,正如其词集之名“寄闲”。该词为其代表作。

起头三句,从燕归带来“春”字。但作者无意叙述春色,却代以“风光又能几”。不涉及风雨、花信,却用“减芳菲”的卖花声抹去种种娇妍,流露了心中的惆怅之情,这样从听觉落笔,造成了虚实相参的意境,使春愁渐出。春,来也迟迟,去也匆匆,吟春、看春都尚未尽兴,娇艳花儿被嫩绿的叶子取代了,转瞬之间众花凋零,半被东风吹散,半落溪中与水相逐。下片进一步渲染和表现春愁。春雨绵绵,“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写出春雨幽清隽秀。随汉接“待晴犹未”一句。因雨,画船停泊于岸边,西湖上弦歌稍息。因雨,花间蝶儿粉湿翅重,眷恋花的余香而不去。笔法婉转反复,写景清冷凄伤,写足连绵春雨,以寓春归,而引动春愁。诸景物已带现愁情,最后“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明点“愁”字,却从粉蝶儿守定落花、欲留春住转出。“怎知”字,表明人之痴胜于物之痴,以此结情,其情无尽。

张枢这首《瑞鹤仙》除了写春愁之外又有“伤别”的意味?“刻意伤春复伤别”是词的传统题材,此词在伤春的基调上又有“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之叹,正是“复伤别”的况味。

南宋风雅派词人最擅长于体物赋情,张枢虽非名家,但从此词看,亦非等闲之辈。姜夔、吴文英的作品以深婉查渺见长,然烹炼过度,粉饰尤甚,反缺少真趣,以至落于晦涩。此词明快、婉丽,取姜、吴之长而弃其短。“吟边眼底”,虽注重修饰,却不显雕琢。“移红换紫”较之“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在雅致之外,一为动态,一为“定格”;“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则不似“宫粉雕痕,仙云堕影”(吴文英《高阳台》)那样令人难解。虽未达到“字字刻画,字字天然”(彭孙遹《金粟词话》)之境,然琢炼而不失自然,亦足见匠心独用。至其赋情之处,情景交融互生,有深婉流美之致。

第四篇:瑞鹤仙乡城见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瑞鹤仙·乡城见月》出自宋词三百首,作者为宋朝诗人蒋捷,其古诗全文如下:

绀烟迷雁迹,渐碎鼓零钟,街喧初息。风檠背寒壁,放冰蟾,飞到蛛丝帘隙。琼瑰暗泣,念乡关、霜华似织。漫将身化鹤归来,忘却旧游端的。

欢极蓬壶蕖浸,花院梨溶,醉连春夕。柯云罢弈,樱桃在,梦难觅。劝清光、乍可幽窗相照,休照红楼夜笛。怕人间换谱伊凉,素娥未识。

【前言】

《瑞鹤仙·乡城见月》是宋朝词人蒋捷的词作。词见月抒怀,将明月设置在各个不同的环境而寄慨。上片极言现境之萧条冷落,用丁令威化鹤之典抒山河依旧人事全非之深慨。下片前几句作绚丽之笔描绘故国上元夜之欢乐繁盛,以昔衬今。词格调沉郁悲凉,辞情深微含蓄,抒发故国山河之痛,悲郁苍凉。

【注释】

瑞鹤仙:词牌名之一。《清真集》、《梦窗词集》并入“高平调”。各家句豆出入颇多,兹列周邦彦、辛弃疾、张枢三格。双片一百二字,前片七仄韵,后片六仄韵。第一格起句及结句倒数第二句,皆上

一、下四句式。第三格后片增一字。

绀: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

檠:灯架,也指灯,风檠,灯光在风中遥曳不定,故称。

冰蟾: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指月,明月皎洁晶莹,因称冰蟾。

琼瑰:指美玉。《诗·秦风·渭阳》:“琼瑰玉佩。”《左传·成公十七年》:“声伯梦涉洹,或与己琼瑰食之,泣而为琼瑰,盈其怀。”此处形容泪珠晶莹如玉。

化鹤归来: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作白鹤回到家乡去。后用来表示怀着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别重归,慨叹故乡依旧,而人世变迁很大。

蕖:芙蕖,荷花,《诗·郑风·山有扶苏》:“隰有何华。” 郑玄笺:“未开曰菡萏,已发曰芙蕖。”此处指何花灯。宋代元宵多点红莲灯,见姜夔《鹧鸪天》注。

花院梨溶: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

柯云罢弈:用烂柯曲故。《述异记》:“信安郡石室中,晋时樵者王质,逢二童子弈棋,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铠,置斧子坐而观。童子曰:‘汝斧柯烂矣。’质归乡间,无复时人。”此处指时移世改。

樱桃二句:段成式《西阳杂徂》:“姑婿裴元裕言群从中有悦邻女者,梦女遗二樱桃,食之,及觉,核堕枕边。”此处指往事如梦,空留记忆。

《伊》《凉》:唐曲调名,即伊州、凉州二曲。王灼《碧允漫志》卷三:“唐史及传载称‘天宝乐曲,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均为少数民族乐曲,此处借指元人的北方曲调。

【翻译】

青红色的烟雾凄迷,遮断了飞雁的踪迹。渐渐听到零碎的鼓声钟鸣余音断续,街市里的喧哗刚刚静息。风灯背靠着寒冷的墙壁不住摇曵。冰晶般的明月放射着清光,一丝丝飞入细密的帘帷缝隙。像声伯暗暗哭泣,泪珠儿凝成了琼玉。料想我的家乡也定然是月光如织,霜华铺地。像丁令威随意将自身化为白鹤归来,却已忘却故乡旧游之地究竟在哪里。

往日的旧游欢乐至极。恍若蓬壶仙境朵朵红莲倒映水面,梨花盛开的庭院,花月溶溶皎艳,一连几个春宵醉酒狂欢。像王质梦里观棋直到罢局,醒来斧柄已烂,像裴元裕随从有人梦见邻女吃樱桃,醒来樱桃坠在枕畔,那奇妙的梦境再难寻见。我劝那清晶的月光,只可与我幽窗相照为伴,不要去夜晚吹笛的红楼映照流连。只怕人间的笛谱换成了《伊州》《凉州》凄厉的北方旧曲,嫦娥不懂得人事沧桑的相思情怨。

【赏析】

全词格调沉郁悲凉,辞情深微含蓄。将捷是位爱国志士。宋亡后隐居不仕,颇有气节,为时人所称道。了解了这一点,便容易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词上片情调凄惋。从“绀烟迷雁迹”起头,写景中有象征意味。这“迷”字,字面上是说看不到南归的大雁了;但从情绪色彩看,未必没有自己心境迷惘、迷乱的暗示在。钟鼓渐起,“街喧初息”,此正夜静思集之时;风灯寒壁,“蛛丝帘隙”,其境况之凄凉可见。夜冷霜华重,恐也有遗民寥落悲苦的寓意在,非只写自然环境而已。想起当年丁令威化鹤归来,唱“城郭如故人民非”事,仿佛相似,但又不一样。化鹤成仙是超脱的,而词人却身历其境,无法从亡国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故用一“漫”字。所谓“忘却旧游”,实在只是内心愤激情绪的反应,是气话,其实他根本无法忘却。

过片用“欢极”二字,领起对昔日情景的回忆,是突兀的,初看不免有点奇怪:上片刚说过“忘却旧游端的”,这里却又记得清清楚楚了,所以才说他没有真的“忘却”。这与杜甫《兵车行》在写法上有一点很像,杜诗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役夫刚说完岂敢申恨、不敢申恨,接着就滔滔不绝地申述起愤恨来了:“且如去年冬,未收关西卒。……”蒋词也正是如此。当年在水边、在院落,“醉连春夕”,欢乐难陈。岂料乐极悲生,到头一梦,世间已变,往事难追。将棋罢柯烂和梦食樱桃而留核两个典故,熔铸在一起来表述自身的感受,使句意更为警拔,这也足见作者善用事的语言言技巧。末了“劝清光”五句,与上片末人事全非之意相应。“红楼夜笛”,指的是正得势的新朝权贵富家,所吹奏之北曲新调,词人厌闻,这其实也并不关乐声,而只是一种政治上爱憎态度的表白。怕“素娥未识”,说得风趣,也为紧切“望月”主题。

第五篇:瑞鹤仙·环滁皆山也_黄庭坚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_黄庭坚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宋代 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游玩的时候,野味野菜,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太守喝醉了,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当时的太守是谁?是醉翁欧阳修。

注释

瑞鹤仙:词牌名。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皆:副词,都。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得:领会。

寓:寄托。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洌(liè):清澈。

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觥(gōng):酒杯。

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乐:以…为乐。乐:乐事。

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全诗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字,已露唱叹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一词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过片,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霾。”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众人不知,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而黄庭坚的《瑞鹤仙·环滁皆山也》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

鉴赏

文章起始,开门见山,这是作文的传统,一种早有定论之法。常为文者都习惯守此规矩,精简笔墨,少说题外之语,以尽快直奔主体。据说,这个常规最初是总结欧阳修文章得来的,与滁州有直接关系。宋代朱熹《朱子语类》139卷,曰: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欧阳修讲究文字简洁,不述废语,不置闲墨,他同宋祁等人合编《新唐书》,曾以“其事增于前,其文省于旧”而被夸耀。《唐宋八家丛话》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欧阳公在翰林时,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于道。公曰:“试书其事。”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问:“内翰以为何如?”答:“逸马杀犬于道。”此事虽属于文人墨客茶余饭后之闲叙,但流传甚广,其内涵引起文学界语言界的关注,经过许多人切磋琢磨,后来演变出六种表达方法:一、有奔马毙犬于道;二、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三、逸马杀犬于道;四、有奔马践死一犬;五、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六、有犬死奔马之下。这虽是个古老而陈旧的故事,却反映了欧阳修对汉语修辞的重视和严谨,直到当代陈望道在著述《修辞学发凡》时,还对此津津乐道。他说:“依我看来,这都出于意思有轻重,文辞有宾主之分,所以各人的意见不能齐一。”

欧阳修注重修辞,千锤百炼,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诗人玉屑》卷八记载: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功夫自出。近世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四友斋丛话》卷23又记,欧阳公晚年,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畏后尘笑。”此亦名言。欧阳修这种不满足现状,不满足自己,刻苦用功、精益求精,对读者对后人负责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然而,这么一个严以责己,认真为文的一代宗师,也有认识偏颇、偶尔失误之时。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佳句广传,使古寺名声远扬。但欧阳修不以为然,未加实地考究,就在《六一诗话》中说:“句则佳矣,其实三更不是打钟时。”这话说错了。姑苏的寺庙在唐代是要敲分夜钟的`,远在六朝,就有庙宇夜半鸣钟的记载。可见为文之人,光讲修辞是不够的。常言功夫在诗外,需要注意的方面还很多。

即使是修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有说不尽的奥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经过认真推敲,反复打磨,人与自然和谐,情与山水相融,堪称散文经典,是千古绝唱,使读者无不为之倾倒。但是遇到了与苏轼齐名的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他却大胆将其缩写成了一首歌词,合以声律,被之管弦,词牌名为《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太守谓谁?醉翁是也。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别开生面。

欧阳修的刻意创新值得我们学习,黄庭坚不惧权威的敢作敢为,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

赏析

这首词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环滁皆山也。”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滁即滁州(今安徽滁州市),欧阳修曾任滁州知州。

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字,已露唱叹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之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过片,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躬腰的样子,指老人)、提携(须提携而行者,指小儿),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霾。”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投壶)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众人不知,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下载瑞鹤仙·晴丝牵绪乱古诗原文及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瑞鹤仙·晴丝牵绪乱古诗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晴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范例]

    新晴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新晴原文翻译及赏析1鹦鹉曲·野渡新晴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幺〕碧天边岩穴云归,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

    《春愁曲·红丝穿露珠帘冷》古诗原文及赏析

    《春愁曲·红丝穿露珠帘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锦叠空......

    鹊桥仙·七夕原文及赏析[合集五篇]

    鹊桥仙·七夕原文及赏析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宋代〕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

    《新晴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五篇)

    《新晴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新晴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新晴野望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

    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推荐5篇)

    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4篇)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

    雍裕之《农家望晴》原文及赏析

    原文: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赏析: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农谚。提......

    春日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范文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2. 寻芳:游春,踏青。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4. 等闲:平常、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