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摘果子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摘果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法,主要内容为10以内减法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5以内的减法。教材通过摘果子的情境,将具体的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5-2=3,为以后10以内减法及更大数的减法学习做准备。根据数学课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与情况中,初步体会减法的数学含义,认识减法。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感知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列两个式子3+2,4+1,准备5个苹果,然后叫两名同学来做题,做对的可以吃到苹果以资奖励。
二、探究新知:
(1)让班内的其他同学看5个苹果,然后拿走两个,让同学们回答还剩下几个,教师在黑板上列式子。
(2)讲出减号的意义。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
三、做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教师给班级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4)全班汇总。
(5)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篇:摘果子说课稿
《摘果子》说课稿
张兰丛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摘果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法,主要内容为10以内减法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5以内的减法。教材通过摘果子的情境,将具体的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5-2=3,为以后10以内减法及更大数的减法学习做准备。根据数学课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与情况中,初步体会减法的数学含义,认识减法。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感知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列两个式子3+2,4+1,准备5个苹果,然后叫两名同学来做题,做对的可以吃到苹果以资奖励。
二、探究新知:
(1)让班内的其他同学看5个苹果,然后拿走两个,让同学们回答还剩下几个,教师在黑板上列式子。
(2)讲出减号的意义。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
三、做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2)让学生独立试做。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摘果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法,主要内容为10以内减法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5以内的减法。教材通过摘果子的情境,将具体的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5-2=3,为以后10以内减法及更大数的减法学习做准备。根据数学课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与情况中,初步体会减法的数学含义,认识减法。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感知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列两个式子3+2,4+1,准备5个苹果,然后叫两名同学来做题,做对的可以吃到苹果以资奖励。
二、探究新知:
(1)让班内的其他同学看5个苹果,然后拿走两个,让同学们回答还剩下几个,教师在黑板上列式子。
(2)讲出减号的意义。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
三、做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教师给班级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4)全班汇总。
(5)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3)教师给班级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4)全班汇总。
(5)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第三篇:一年级《摘果子》教学案例
一年级 《摘果子》教学案例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力求使“数学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达到有机统一。因此本文以《摘果子》课堂教学的几个片段为例,谈谈如何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数学的趣味性与现实性。
教学片段实录1:从奖励学生“红花”开始,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师: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了毕业班同学送来的鲜花,他们让老师挑选最大最美的送给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猜猜看,老师带来了几朵花?
生:老师带来了65朵,因为我们班有65名同学,一人一朵,所以是65朵。
生:我也同意他的意见。
师:真不好意思,老师今天只带来了5朵鲜花。哥哥姐姐们告诉老师把最美的鲜花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
(学生听到后立刻坐得直直的,老师很好地组织了课堂秩序)师:我认为于洋坐得最直,像小松树一样,请到前面来,老师奖励她2朵花。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说说看。
生:送花过程可以列式为5-2=3(朵)。
师:你真聪明!能准确地列出减法算式。请问你能用语言描述老师送花的过程吗?
生:老师原来有5朵花,送给于洋2朵花,现在老师还剩下3朵花。师:(板书数字5、2、3)在老师送花过程中出现了3个数字宝宝,请同学们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符号连接起来才可以表示送花的过程?
生:5-2=3 师:算式中的“-”是什么符号?这个算式是什么算式? 生:减号。减法算式。生:读作:5减2等于3。
师:在这个减法算式中,5,2,3分别表示什么?
生:5表示老师手中有5朵花,2表示送给于洋2朵花,3表示老师手中还剩3朵花。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边讲边演示)这个算式表示,老师手中有5朵花,送给于洋2朵花,还剩3朵花。所以列式为:5-2=3 我大胆突破先行教材的束缚,把《摘果子》改为《送红花》,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数学贴近生活,并且营造良好的氛围,引趣激学,引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思考中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体会数学的普遍性与趣味性。
教学片断实录2:从动手操作开始,保持学习的热情,体会减法的含义。师:请用教室中、书桌中现有的物品摆摆、练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生仔细观察,认真操作)
生:(边讲边演示)我原有5枝铅笔,送给小红2枝,还剩下3枝,所以列式为:5-2=3 生:(边讲边演示)我原有5个纽扣,掉了1个,还剩4个,所以列式为:5-1=4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例子,谁来说说?
生:原有5只小猫,跑了2只小猫,还剩3只小猫,所以列式为:5-2=3 生:妈妈买了5个鸭梨,我吃了2个鸭梨,还剩了3个鸭梨。所以列式为:5-2=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自己寻找发现的物品去理解、判断所学的数学知识,会使他们兴趣盎然,学习效率高。学生也从中感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三、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教学片段实录3: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小片段,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出示大屏幕)请看淘气的家,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淘气吧!生:淘气家窗台有3盆花,他想摆5盆花,因为5-3=2,所以还差2盆花。
师:你真了不起!谁再来?
生:茶几上摆了2个苹果,3个人不够分,3-2=1,还少1个苹果。(学生纷纷发言,积极性很高)
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发现数学)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了解数学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第四篇:小班数学活动:摘果子
小四班数学活动:
摘 果 子
天宁实验幼儿园 黄初蓉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辞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2、能按颜色及数量分类。
3、对数学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果树若干,布置在教室周围的墙上,上面挂有苹果、梨、桔子。
2、红、黄、橙三色果筐若干、1~3圆点卡、幼儿胸前挂一只圆盘。活动过程:
一、看圆卡做动作,感知3以内的数量。
1、师生一起进入果园。
2、出示圆点卡,听教师指令做动作。
如学小兔跳一下;拍两下手;蹲三下,感知3以内的数量。
二、游戏“摘果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
1、请宝宝每人摘一只梨,边摘边数,并贴在胸口的圆盘上。
2、请宝宝每人摘两只苹果,边摘边数,并贴在胸口的圆盘上。
3、请宝宝每人摘三只桔子,边摘边数,并贴在胸口的圆盘上。
三、按种类点数水果数量,按颜色进行归类,巩固3以内的数量概念。
1、宝宝们今天摘了哪些水果?数一数,你摘了几只梨?几只苹果?几只桔子?
2、请把水果送入相应颜色的果筐里,边放边数,告诉其它宝宝说:“我放了几只梨,几只苹果、几只桔子。”
四、运水果,结束活动。
宝宝们,把摘下的水果送到水果店去吧。
第五篇:摘果子反思
校评优课教学反思:
《摘果子》教学反思
在学校组织的校评优课上我执教了《摘果子》一课。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操作,使学生感受减法的含义。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编数学故事,不仅练习了减法计算,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且进行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教育,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应是走向数学活动的过程,这样师生双方忘却了外在的期望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为教学情境所吸引,让学生在做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真正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本节课的“比手指”“采摘”的活动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2.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减法实例引入教学,学生会感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使他们感到数学的乐趣。可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最后,再应用于实际生活。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运用到数学。
3.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把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练习,把减法的意义及减法与生活的联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摘苹果”“看连环画”和“根据算式举生
活中的实例”的正反两个层次的活动中逐步体会、理解减法的意义。
4.本节课注重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包括:认真倾听的习惯;主动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等。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挥了个性特长,为培养学生创新智能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合作意识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