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而爱之成语(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15:3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畏而爱之成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畏而爱之成语》。

第一篇:畏而爱之成语

【成语】:畏而爱之

【拼音】:wèi ér ài zhī

【简拼】:weaz

【解释】:畏:惧怕。指又怕又爱。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示例】:威惠兼举,宽猛相资,故能~,不严斯治。《隋书·樊子盖传》

畏而爱之 成语接龙

【顺接】:之乎也者 之乎者也 之子于归 之死不渝 之死靡二 之死靡他 之死靡它

【顺接】:不了了之 大而化之 淡然处之 淡然置之 等而上之 等而下之 等闲视之 笃而论之

【逆接】:后生可畏 令人生畏 人言可畏 势焰可畏 望而生畏 惟施是畏 无私无畏 夏日可畏

【逆接】:畏之如虎 畏刀避剑 畏刀避箭 畏口慎事 畏天恤民 畏天悯人 畏天爱民 畏天知命

第二篇:畏强凌弱成语

【成语】:畏强凌弱

【拼音】:wèi qiáng líng ru

【简拼】:wqlr

【解释】:畏:害怕;凌:欺侮。形容欺软怕硬。

【出处】:宋·苏辙《再乞罪吕惠卿状》:“今中外士大夫见惠卿独得不诛,皆谓言事之官有畏强凌弱之心,执政大臣有吐刚茹柔之意。”

【示例】: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惧刀避剑之人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畏强凌弱 成语接龙

【顺接】:弱不好弄 弱不禁风 弱不胜衣 弱冠之年 弱如扶病 弱本强末 弱水之隔 弱管轻丝

【顺接】:爱才怜弱 按强助弱 避强击弱 避强打弱 不甘示弱 锄强扶弱 扶倾济弱 扶老携弱

【逆接】:后生可畏 令人生畏 人言可畏 势焰可畏 望而生畏 惟施是畏 无私无畏 夏日可畏

【逆接】:畏之如虎 畏刀避剑 畏刀避箭 畏口慎事 畏天恤民 畏天悯人 畏天爱民 畏天知命

第三篇:畏之如虎成语

【成语】:畏之如虎

【拼音】:wèi zhī rú hǔ

【简拼】:wzrh

【解释】:像怕老虎那样畏惧。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浙人畏之如虎。”

【示例】:张飞过于凶狠,部下对他~

【反义词】:和蔼可亲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畏之如虎 成语接龙

【顺接】:虎不食儿 虎争龙战 虎体元斑 虎体原斑 虎体熊腰 虎体鹓斑 虎体鹓班 虎兕出柙

【顺接】:杯弓市虎 藏龙卧虎 出林乳虎 除狼得虎 打死老虎 雕龙绣虎 断蛟刺虎 冯河暴虎

【逆接】:后生可畏 令人生畏 人言可畏 势焰可畏 望而生畏 惟施是畏 无私无畏 夏日可畏

【逆接】:畏之如虎 畏刀避剑 畏刀避箭 畏口慎事 畏天恤民 畏天悯人 畏天爱民 畏天知命

第四篇:畏刀避剑成语(xiexiebang推荐)

【成语】:畏刀避剑

【拼音】:wèi dāo bì jiàn

【简拼】:wdbj

【解释】:指贪生怕死。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都是些畏刀避剑的,恁不去出力。”

【示例】:姜尚有元帅之名,无元帅之行,~,岂是丈夫所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回

畏刀避剑 成语接龙

【顺接】:剑南诗稿 剑及履及 剑及屦及 剑头一吷 剑头一映 剑履上殿 剑态箫心 剑戟森森

【顺接】:瞋目案剑 驰马试剑 唇枪舌剑 封刀挂剑 风刀霜剑 季礼挂剑 结缨伏剑 刻舟求剑

【逆接】:后生可畏 令人生畏 人言可畏 势焰可畏 望而生畏 惟施是畏 无私无畏 夏日可畏

【逆接】:畏之如虎 畏刀避剑 畏刀避箭 畏口慎事 畏天恤民 畏天悯人 畏天爱民 畏天知命

第五篇:朱镕基,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

朱镕基,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幸福生活九字经:有希望,有事干,有人爱。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绿叶的姿态,同时也要暗藏红花的心机。朱镕基:“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 作者:mj2345 时间:2003-03-08 01:17:13 详细内容:

铁腕治国一往无前

南方都市报

朱镕基常常将一句古人的名言挂在口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

(二)成绩单·治国

朱镕基主政经济十二年

1991年,朱镕基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处于“疲软”的局面:生产衰退、人心不稳,企业间相互拖欠剧增,到处是治理整顿后的未完工程,于是就有了———

●1991年治理三角债

●1996年—1997年实现“软着陆”

1998年,朱镕基就任国务院总理。

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特大洪灾,宏观软着陆所企望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局面在1996年一现后便告消失,新的更加严峻的考验摆在了朱镕基的面前。主要的问题便是前些年盲目扩张、重复建设所导致的生产能力大量增长,以致出现了普遍的生产过剩、企业开工不足、产品找不到出路以及失业和下岗工人增多等过去中国人以为只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才出现的现象。仅1997年一年,中国新出现的下岗工人就有1000万之多。

满怀忧患的朱镕基提出了本届政府将完成“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任期目标,并表明为此不惜闯地雷阵、赴万丈深渊的决心,举世震动。这一时期,他敢想敢干,屡屡出招———

●1997年—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1996年—2002年连下降息令

●1998年—2003年发行国债拉动内需

●1998年—2003年改革政府机构

●2000年—2003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1995年—2003年构筑社会保障体系

●1998年—2000年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2001年加入WTO

雷厉风行治理三角债

“懂经济”从此成了朱镕基的金字招牌

背景

1991年,63岁的朱镕基从上海赶赴北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中国的经济工作。迎接朱镕基到来的是中国经济的“疲软”状态。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市场疲软,产成品积压,工交生产中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很尖锐,企业、单位之间互相拖欠货款和前清后欠的情况十分严重,像传染病一样困扰着中国经济。

招数

朱镕基率领人马积极调查研究找出“三角债”的成因,以固定资产投资为突破口,全国统一时间同时注入几百亿资金,层层连环清欠债务。

成效

这是朱镕基从上海启程到北京后的第一板斧。由于他雷厉风行的风格,这项最难缠的活居然速战见效,得到小平以及举国上下的一片叫好。“懂经济”从此成了朱镕基的金字招牌。

成功实现“软着陆”

所用三招犀利无比,招招见血

背景

从1992年开始,中国出现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港口机场建设热、集资热,供需脱节令物价飞涨。1993年全国物价上涨13%,1994年上涨至21·7%,为改革开放后的最高记录,1995年仍高达13%。当时流行的民谣说:最想的是上岗,最怕的是下岗,最担心的是物价涨。

招数

朱镕基采取了逐渐刹车的“软着陆”办法。最厉害的是三招。一是1995年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银行会议,颁布16条,从紧缩信贷开始堵住货票进入市场的渠道。二是果断开仓放粮。1993、1994两年中央政府放出400亿斤国家储备粮。由于粮价上涨导致副食品涨价,副食品涨价一项大约影响当时物价的2/3,此举可以说是砸到了通货膨胀毒蛇的七寸上。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在1993~1995年期间,3次提高粮价,鼓励农民种粮食。到1995年粮食大丰收,市场上粮食开始供大于求,治理通货膨胀最艰难的阶段总算过去了。三是砍项目,防止重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当时砍项目,砍得鬼哭狼嚎。

成效

这三招犀利无比,招招见血。其结果是中国的物价增幅一路回落。到1996年回落至6%,1997年10月份居然出现了中国经济史上鲜见、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物价负增长。

特写

应当说,江泽民与朱镕基联手应对大局,是1993年夏天中国最重要的事件。朱镕基昼夜苦干,完成了他的报告。而他们也真的想出了种种应急的办法: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收回超过限额的贷款;股份制公司挂牌上市;削减基建投资;削减行政费用20%;重新审查开发区;改革外汇留成制度;停止用“白条”支付农民的粮款;停止地方当局向企业和农民集资;停止出台新的价格改革措施。党的方针具有如此鲜明的个性,实属罕有,一看就知是出自朱的手笔,但是可以肯定他得到了江泽民的支持。6月24日,这些办法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全国执行,成为震撼全国的“十六条”。这还不算,朱镕基又接连发出了7个指示,把国务院的10个督察组派到20个省区(后来又嫌不够,再增加7个省)。与此同时,内外舆论一致呼吁,局部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保证中央政府政令畅行。这种将经济与党纪联系在一起的办法,让那些地方的官员不敢放胆胡来。

真正富有“朱镕基品格”的一幕,是如何对那些为所欲为的银行施加压力。当年7月份,朱镕基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身份,把属下银行的主持者都召到北京,命令他们在40天内收回计划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逾期收不回来,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来,就要严惩不贷。”

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我国经济一枝独秀,逆风飞扬。5年来GDP平均每年增长7·7%

背景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大的困难,一个是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当年春夏之交,朱镕基视察山西、内蒙的时候,宣布中国出现通货紧缩。到1998年出口变成了零增长,以至于负增长。有的中小金融机构发生了一些危机或者说挤兑,国有企业约有1000万职工下岗,因为需求不足,大多数工业产品生产能力都供过于求。而中国的老百姓逐渐明白,通货紧缩已取代通货膨胀成了中国经济更凶险的最大敌人。这个敌人也是中国政府从未打过交道的劲敌。

招数

改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取向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新组合。政策意图很明显,一是要保银行,二是要稳定经济。相比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显得更加决心坚定、措施有力,实施起来毫不动摇。

成效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而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逆风飞扬。5年来GDP(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7%,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美联社的报道是这样的:“„„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逆风飞扬,对‘9·11’后动荡的世界经济起到了稳定剂的作用„„”

2001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性地使用了“增长性衰退”这个不寻常的词汇,而恰在此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整体上从世界低收入国家行列跃入世界中低收入国家行列。

连下降息令

银行大舒了一口气

背景

宏观“软着陆”至1996、1997年,生产已恢复,老百姓将越来越多的钱存在银行,居民储蓄存款每年增加两三千亿。但银行拿到这笔钱,贷不出去,因为前几年项目搞得太多,无论是加工工业还是原材料工业,都是过剩的局面。没有人愿去投资,也就没有人愿贷款。钱贷不出去,存款仍要付息,所以银行亏本不迭。银行亏本,其实就是财政亏本,也就是国家亏本。

招数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手段便是银行连下降息令牌。财政政策的手段则是国家用净高于存款利率的利率,向银行发行国债,把资金拿过来,直接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成效

一年期实际利率由原来近10%下降至2%左右,银行大舒了一口气。

5100亿国债拉动内需

短短三四年,职工的工资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背景

基础设施通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跨地区作业、回收周期长的特性,国家来做较合适。

招数

1998年~2001年,政府一共发行5100亿国债,带动银行资金和其它资金配套1·5万亿,完成了2万亿的工程。这2万亿的工程包括10万公里的公路(其中1·3万公里是高速公路),5000公里的干线铁路,如果包括电气化、双轨,改造在1万公里以上。建设了9·5亿千瓦的电站,全部改造了农村的电网。中国的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增加了3·2亿门。

成效

5100亿元的国债加上银行配套的贷款,拉动了整个工业生产,并有利于吸引外资,从而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财政收入每年大幅度增加,从1996年开始的“九五”计划期间,平均每年增加财政收入1500亿,2001年更是增加近2000亿。由于财力改善,政府得以大力改善职工生活,短短三四年,职工的工资差不多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教育、科技以及军费投入大量增加,一个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初步构筑。

与此同时,居民的收入和金融资产不断增加。其中,全国居民储蓄大约每年增加七八千亿人民币。到2002年2月,全社会居民储蓄额达到7·8万亿的水平。

改革政府机构

国务院系统的机关干部,从33000人减少到16000多人

背景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各级政府机构和职能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招数

从1998年以后,中央政府用很短的时间,通过机构改革,使包括国务院系统的机关干部,从33000人减少到16000多人,也就是说减了一半,且没有发生任何的动荡。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机构也按照同样的比例进行了精简。对于市县的机构按照20%的比例进行精简,辞退编外人员。

成效

这些政府机构的改革,对于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很大的好处。现在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特写

朱镕基曾把国务院的60多个部长一个一个找来,告诉他们,他打算把国务院的部门大大裁撤,还要减少300个部长和副部长、1900个司局长和副司局长,把国务院的30000工作人员减少17000人。部长们心中忐忑,问他什么时候做这件事,他说立刻就做。于是大家开始叫苦不迭,都说自己的部门如何重要,不能撤销。这让新总理感到失望。只有胡启立对他的计划做出积极反应,同意撤销自己领导的电子工业部,还说自己早就打算辞去部长职务了。旁人处在这个时候,也许会悬崖勒马,不再提这件事。可是他不是这样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要“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试点地区农民负担平均减轻30%

背景

进入1990年代,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低落的影响,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就成为当时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

招数

这一次的税费改革,就是要把当时收取的300亿元的农业税提高到500亿元,也就是农业税税率从5%提高到8·4%;与此同时,把乡统筹、村提留的600亿元和各种乱收费一律减掉。这样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收支缺口。中央财政准备拿出200亿到300亿元补贴给农村,给有困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成效

从2000年起,在安徽等地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2年,试点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地区农民负担平均减轻30%。

构筑社会保障体系

主要是保障最低收入者的生计问题

背景

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3个人的饭5个人吃,要进行改革,必须把人精简下来。但如果没有一个社会保障体系把他养起来,国企改革就没法进行。“人往哪里走、钱从哪里来”,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特有的难题,也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问题。

招数

1995、1996年,政府开始构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保障最低收入者的生计问题。一是养老金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失业保障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每个人规定每月150元,高的200元)。三是增加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尤其是1999、2000这两年大幅增加工资。2001年,仅中央财政就增加支出621亿元。

成效

到2001年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人数,已扩大到1120多万人。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1998年至2000年实现净利润3915亿元

背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盈就有亏,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组过程中出现亏损。

招数

为实现国企扭亏,国家使出了债转股的“撒手锏”。至2000年1月24日,国家经贸委共审查推荐了“债转股”企业601户,拟转股总额4596亿元,其中78户企业已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签订了“债转股”协议、框架协议或意向书,转股额金额1122亿元。预计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将接受大约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一些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的企业停产、关闭。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实行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

成效

这项工作几乎被认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到了2000年,大部分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国有企业的账面利润有了很大的改观,1998年至2000年共实现净利润3915亿元,其中2000年国企利润达2392亿元,比上年猛增140%!

10

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背景

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从1980年代开始,历经了15年。加入WTO,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游戏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占据有利位势。

招数

寸步不让的意志比拼,唇枪舌剑的讨价还价,15年来的每一场谈判,中方“从来不打算减少一美元、从来没想少说一个字来求得妥协”。朱镕基任期内对中国加入WTO进行了努力推动,并最终达成目标。

成效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WTO。它意味着历经15年的奋争与期待,中国终于昂首跨入WTO大门!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特写

1999年春,在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中,中美双边谈判进入关键阶段。4月,朱总理访美,并有了如下一幕。拉德饭店有个盛大晚餐会,是专为欢迎中国总理的来访举办的,好几百人坐在那里等着客人来临。“今天是个糟糕的日子。你们知道我们刚才为什么迟到吗?就因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出现了麻烦。”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听他接着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作了很大让步,但是美国方面还要我们作更大的让步,我不是担心要下台,我担心即使我签了这个协议,我现在没办法说服我们中国老百姓呀!”

一听便知他的心情极坏,可是他一如既往,嘴里说的也是心里想的,所以大家全都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美国的电话现在采用的是CDMA系统,而欧洲和中国采用GSM系统。现在我们决定采用CDMA系统并且和美国合作。这个市场有多大呢?中国去年一年就增加五千万部电话,这个增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广阔市场。我认为我的谈判对手不像我一样是工程师出身,他还没有看到这个意义。我想在座的各位能够看到这个意义,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抓住这个机会而不是让这个机会失掉,否则我只好让给欧洲了。”

他讲完这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400多人站起来为他鼓掌。据在场的记者描述,这掌声持续了半分钟。

■专家点评

朱镕基:政绩显著

大量数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比较显示,朱镕基是政绩十分显著的一任总理。

●成功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总理

朱镕基任期(1998—2003年)是建国以来宏观经济最稳定的时期,中国是同期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在朱镕基的任期内,经济波动系数最低,不到10%,通货膨胀率最低,首次实现了无波动、无通胀的相对稳定增长。这正是中国领导人始终追求的、但从未达到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

●首次终结生态赤字政策的总理

建国50年来,这届政府改变历届政府鼓励开发各种荒地、林地、牧地转为耕地,以扩大粮食生产总量的策略。首次利用粮食过剩时机,提出了“一退三还”政策,现已完成退耕还林560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000万亩。

这一时期,中国初步探索出在高速经济增长、急剧工业化和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开始改善,环境效益明显提高。

●奠基国家现代财税制度的总理

领导人对中国最重要的贡献是制度建设的贡献。朱总理积极实施重大的制度创新,为中国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了制度基础。

1993年,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亲自设计和推动,在单一制的中国首次引入联邦制因素,1994年元旦正式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

●新政总理

关注民生问题是中国的最大政治,“富民为本”也是朱镕基施政纲领的宗旨。

本届政府做的最大善事就是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大社会保障支出。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1995—2002年)、这么大的范围(几乎涉及全国所有地区和部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么多下岗职工(累计超过6000万人,比法国总人口还要多),这么高的比例再就业(约近2/3),这么高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约5·2倍)。

●建立反腐败制度的总理

朱镕基任期内,防治腐败始终处于优先位置。他不仅个人仇视、痛恨、批判、打击腐败,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从源头上来解决腐败问题,建立一个廉政、勤政的政府。

相关措施还有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军队、武警、政法机构和党政机关经商;在全国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调整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首次实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等等。

●全面推动开放的总理

中央2001年做出加入WTO的决策,2002年正式加入。这与朱镕基强力推动、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协调了内部矛盾和各方面关系有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朱镕基强有力的推动下,中国开展与东盟(10+1)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主动参与区域一体化,推动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任何领导人都是人,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恼人的失败;既有超群非凡的优点,也有让人不解的缺点;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也有许多历史遗憾。朱镕基也是如此。不管怎么说,朱镕基都是一位受国人尊敬、令世人钦佩的中国总理。

胡鞍钢(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国情专家)

铁面反贪义无反顾

(二)成绩单·治贪

力掀打私风暴

背景

1998年至2002年的5年间,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案件55755起,案值430·37亿元。走私案带出了沿海地区海关关长倒台的“接力赛”。湛江关长曹秀康、茂名关长杨洪中、三亚关长黄贵兴、舟山关长陈立钧、杭州关长耿永祥、深圳关长赵玉存接连在关前“跌倒”。走私在使国家大量税收流失,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也成了滋生腐败分子的温床。

行动与成效

1998年7月中旬,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朱镕基在会上作了具体部署,他指出,为了把当前走私猖獗的势头打下去,必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反走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朱镕基严辞表示,要彻底查处已发生的走私案件,狠狠打击走私犯罪分子,要依法杀一批人,杀一儆百。

由朱镕基亲手刮起的打私风暴迅速席卷全国,他亲自批示要“组织专项打击,务求全歼走私团伙”的惠东、惠阳走私案,经过1年多的努力告破;案值巨大、涉案人数众多的湛江特大走私案、厦门特大走私案等一批走私案件也相继被查处,严厉打击了走私分子的嚣张气焰,为国家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有效地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案例1

湛江走私天堂覆灭

广东省湛江地区一度被称为“走私者的天堂”。据匡算,仅1996年后的两三年间,湛江地区走私案的案值已超过100亿元,偷逃应缴税款60多亿元。在犯罪团伙的头目中,号称“走私汽车大王”的陈励生“水”最深,最有背景,因为其父是湛江市委原书记陈同庆。而以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为首的部分市级领导干部及湛江海关部分负责人严重腐败充当了走私分子的保护伞,使国门洞开。1998年9月初,中央打击走私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群众检举揭发了湛江走私活动猖獗的情况,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决定由中央纪委牵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广东省共同组成现场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查办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至2000年9月,这起轰动全国的特大走私受贿案终于尘埃落定,该案受查处的涉案人员共331人,在湛江,卷入该案的干部有200多人。

案例2

誓破阻力彻查远华

在1999年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时,走私巨枭赖昌星凭借他多年在党、政、军要害部门编织的关系网,有恃无恐。他坚信钱能通神的哲理,就在中央专案组秘密制定工作方案的同时,赖昌星携带3000万元巨款3次进京,到处活动,妄图让中央收回查办厦门走私案的成命。然而,这一次赖昌星打错了如意算盘,他错误地估计了中央反腐败的坚强决心,错误地估计了中国依法治国的发展进程。朱镕基严厉表示:“无论涉及谁,我们都要把他一查到底,都要把他追查出来,没有任何困难,不会碰到任何阻力。如果有阻力,我也要打破这阻力,把案子查清楚。”江泽民明确表示,坚决支持朱镕基总理对此案侦破和打击走私和反腐败的决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涉案资金数百亿的厦门特大走私案及相关的职务犯罪的案情被基本查清。在这期间,共有600多名涉案人员被审查,其中有近300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其中包括与赖昌星称兄道弟为其提供保护伞的公安部前副部长李纪周。2001年,朱镕基视察厦门时来到远华集团臭名昭著的红楼参观,他神色凝重地指出,这座让无数官员“跌落陷阱,腐化堕落”的红楼,要按原状保留下来,作为党员干部深刻反省的反面教材。

构建反腐制度

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腐败问题日益突出。一批腐败分子先后落马,1998年以来仅查处的省部级干部就有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陈希同、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克杰、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等20多人。尽管反腐败战绩辉煌,但腐败行为并未得到根本遏制。怎样将反腐败机制从权力反腐败过渡到制度反腐败,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故事1

我不怕得罪人

朱镕基厉言反腐、疾恶如仇的鲜明个性给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早在他当选上海市市长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是一个孤儿,从小没有父母,我不怕得罪人。”朱镕基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人的名声由此开始传播。朱镕基常常将一句古人的名言挂在口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在当选上海市市长后第一次召开部局长会议时,一些先到的局长互相敬烟,当时流行的是一种外国名牌烟,朱镕基看到下属抽的都是外国烟马上板起面孔:“你们一个月多少工资?怎么抽得起这种烟?”把局长们吓得面面相觑。

故事2

三题不做假账

1993年,已任副总理并身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镕基曾在一次会议上教训手下的银行官员:“自己不勤政,又不廉政,吃吃喝喝,乱批条子,任人唯亲,到处搞关系,把国家财产不当一回事,你还坐在讲台上面作报告,下面能不骂你?更不会照你说的去做。你也不敢处理一个人,就只能搞点福利主义,给大家发点奖金,形成一种庸俗的机关作风,这要害死人的。”说到最后,他高叫一声“同志们”。在听了那么多刺耳的话以后,大家还能听到他说“同志”,反倒吓一跳,谁也不敢走神,就听他接着说:“我在这里讲的,如果我自己做不到,我绝对不要求大家。如果你们发现我有不廉政、不勤政的问题,你们可以检举、揭发。但是我也要求大家,你们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在查出陈希同的贪污案件时,朱镕基震怒之下曾出此名言:“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一口。”体现出他力行反腐败的决心。朱镕基是中南海高级领导人中惟一给自己定下“三不”规矩的人:不受礼、不剪彩、不题词。但是,绝不题词的朱镕基还是3次破例,3次题词竟是同样的内容:“不做假账”。一位作家评价朱镕基,称他拥有十足个性,头脑敏捷,行事专断,疾恶如仇,幽默而富有人情味、藐视强者而同情弱者,这一切都是官员中间极为罕有的品格。

行动与成效

朱镕基任期内,防治腐败始终处于优先位置。在朱镕基强有力的推动下,目前已经有34个中央部委和许多地区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目前有38个中央部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9个地区在做试点。首次开展了政府采购,2002年已经达到1000亿元,节约资金10%。

严禁军队、武警、政法机构和党政机关经商。在朱镕基的强有力支持之下,江泽民代表中央和中央军委在1998年做出了严禁军队、武警、政法机构经商的重大决策,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了中国的心腹之患。接着进一步严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商,要求企业与主管单位脱钩,从源头上解决这些机构中存在的腐败问题。

朱镕基在任期内开始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的乱收费问题,在农村开展税费改革试点,目前已经扩大到20个省份,试点地区农民的平均负担降低了30%,一年减少农民负担300亿元以上。

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电信、电力、民航、军工、石油、石化等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加大;加大银行、保险行业的改革,降低了不良资产比例。

从制度上建立“看门狗”,强化对各级政府审计监察。仅2002年1月至11月,共查出违法、违规问题金额超过2000亿元。

■ 掷地有声

关于打私

有的人认为,“走私可以致富”、“走私可以搞活经济”、“打私不能打死”、“打私影响改革开放”。这些纯粹是奇谈怪论,荒谬绝伦!走私就是犯罪,走私只会使极少数人暴富起来,绝大多数人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走私只会破坏改革开放,只会搞乱经济,而决不是搞活经济。所谓“打私不能打死”,本身就是庇护、纵容走私,为走私张目。

对那些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走私犯罪分子,要依法给予最严厉的法律制裁。要狠刹说情风,谁说情,就请纪委、监察部门先来查一查,还可以让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去采访,使走私分子以及庇护者、说情者没有藏身之地。

一些地方的党、政、军机关和执法、司法部门的挂靠机构和人员参与走私,在群众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这是当前走私活动猖獗、愈演愈烈的症结所在,由此也增加了反走私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从根本上解决法人走私尤其是特殊法人走私的问题,就不能彻底打垮走私邪恶势力的嚣张气焰。

———朱镕基1998年7月在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于反腐

要集中力量,重点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十个指头抓跳蚤,一个跳蚤都抓不住,要握紧拳头,一拳头打进去就是一个洞。争取检查一个,突破一个。

———朱镕基2000年1月听取审计工作报告时的讲话

政府一定要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并把廉洁放在第一位。首先是廉政,其次才是勤政,没有这两点,就根本对不起人民。没有廉政,也就谈不上勤政、务实、高效。

———朱镕基2000年3月在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反腐败的问题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是我从来不认为中国政府是最腐败的政府。我看不出反腐败的问题,跟一个党执政还是多党轮流执政有什么关系。你那里是多党轮流执政,不也是腐败吗?关键是法制,不仅要立法,而且要坚决地执法。

———朱镕基2000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的讲话

朱镕基退休后将隐居长沙

大洋论坛超级版主 快刀浪子 发表时间:2003-03-07 15:29

作为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五位总理,朱镕基将在本届人大会议上最后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后,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句号。退休后的朱总理据闻将返回故乡湖南长沙闲居,实现他闭门读书,还清信债的宿愿。

多次公开表示会退休的朱镕基,最后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点。一般认为,这将是朱镕基政府各项工作的一份全面总结。而朱镕基退休后的生活如何规划则少有人知。

据湖南有关人士透露,朱镕基属意退休后回家乡长沙隐居,安静休息读书;而长沙市民为朱总能回家乡居住都显得很兴奋。

朱镕基曾多次表示,退休后不着书,不兼任民间或团体的名誉职务,他希望能好好休息,好好读书。特别是十余年来,接到很多亲友和市民的信件,没有给他们回信,故退休后要将这信债还清。

下载畏而爱之成语(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畏而爱之成语(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之教育

    生活中,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我总是不假思索的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

    作文 勇与畏

    江苏省亭湖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关系型作文练习【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拿破仑曾豪气冲天地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说出这样的话,不仅仅因为他身后有千......

    畏人阅读答案

    畏人杜甫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注] ① 本诗创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年)。1.下列对诗歌的理......

    《爱之链》教案

    爱之链(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二、 研读故事 研读第一则故事:乔伊关心老妇人。 1. 找出具体写乔依帮助老妇人的段落。 2. 你觉得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让你感受非常深刻?......

    爱之链教案

    《爱之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

    爱之链说课稿

    《爱之链》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八课《爱之链》,这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严寒的冬夜里的充满爱的......

    《爱之链》说课稿

    8、爱之链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八课《爱之链》。 一、说教材 爱是什么?大爱无言,那是蔺相如对廉颇默默的忍让;至爱无声,那是沉......

    爱之链教案

    8、爱之链(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谁能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互相关爱的故事?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