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反思范本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在不断的上课反馈上课反馈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反思中我较刚走上课堂时成长了不少。我觉得要课堂组织能力并不仅仅从上课铃敲响开始,它首先开始于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我们新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学情没有进行一定的分析,那么上课时学生回答的问题可能就会出乎意料,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我的亮相课《分段统计数据》时,我提供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单,是一个杂乱无章的数据罗列,并提问这样能反应出考试的整体情况,学生回答否定后,我又问如何能清楚的反应出整体情况,我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学生说出分段整理,结果由于问题设置指向的不明确性,又加上没有正确引导,所以导致这节亮相课上得很失败,课后我进行了反思,首先我选用的例子不太适用分段整理,其次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引导,偏离了教学目标,也没有突出教学重难点,这里告诉我抛出去的问题要经过再三斟酌,更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在讲授《游戏规则公平性》时,对于通过摸球游戏,我首次尝试学生分组活动探究的方法,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指导学生准备材料充足,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活动要求明确,缺点时学生在活动中热情高涨,但是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好,其实对于活动操作课,一定要掌控好课堂纪律,做到说停就停,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由活动转移到知识上。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组织能力,既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更要在课下好好的备课,仔细的做好反思,我想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越来越精彩。
第二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回复:如何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
西平镇庄家湾小学 李乔花
摘要: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它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并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难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控制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造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 课堂
教学
组织
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它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时空里,不同个体的学生基于生命需要而产生的欲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情感欲,表现欲、求知欲、成就欲。这些植根于生命个体的各种需求,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在碰撞、会合、批判、认同、滋生、接受、提升、演化等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发生着质变,这些质变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烈,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场所。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形成适宜的教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秩序混乱,注意力分散,兴趣不高,被动听课,这种状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组织教学能力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课堂组织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课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课堂组织已超越了传统的课堂管理。因此,搞好课堂组织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课堂秩序,建立良好行为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秩序井然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非常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组织能力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管理课堂秩序。正常的课堂秩序,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还可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要求和体贴爱护相结合。体贴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把尊重学生和批评违反纪律的行为结合起来。即一方面真诚关怀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的努力,另一方面,当他们违反纪律的时候,给予他们严肃的批评。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首先,正确运用奖励是教师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的有效手段。奖励的运用首先要正确选择纪律行为,奖励的应该是具体的遵纪行为如上课认真记笔记,不左顾右盼等,而不是一般的概括行为;其次,要正确选择奖励,应以多次奖励而不是引起迅速的满足为原则,不必时时运用物质奖励,在不少场合,向学生微笑,表示亲昵的口头赞扬同样能产生良好的强化作用;再次,在教师期望的遵纪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延搁太长的时间。
(三)千方百计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新异刺激的出现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违反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纪律首先就应当尽量排除无关新异刺激物的干扰。此外,通过掌握学生的情绪,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也能够积极的运用无意注意资源辅助教学。如教学《小小的船》一文时,我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为他们的“倾吐”插上翅膀,直至让他们达到“不吐不快”的快乐无比的学习境界。在学习“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后,我引导学生:“现在,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也到了弯弯的月儿上,你看见些什么?”经过片刻沉默后,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地举起了小手:“我看见了星星”。“我看见了长城”。“我看见了宇宙飞船„„”。精巧的引导,使孩子们思路大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联想中。
(四)适时使用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课堂里对学生做出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和灵活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它属于创造性的教育能力。使用教育机智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善于因势利导,不能消极地等违纪行为出现后再加以处理。如教师一时发现有的学生爱带小动物进教室,不是硬性下令禁止或简单没收了事,而是让他们参加写作兴趣小组,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倡导他们写出观察日记。这样因势利导,不仅避免了违纪行为的发生,还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
集中学生注意力,就要防止和排除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根据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教师授课的大忌之一是面面俱到,40分钟一讲到底,像一首“催眠曲”,单调无味。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和重要程度来安排教学节奏。一般说来,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重锤敲打”,从细从慢,节奏宜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材中的浅易内容,次要部分,则“轻轻叩击,”节奏宜快,甚至有的内容可跳不讲。
(二)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控制教学节奏。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因为有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节奏紧张快速一些。一堂课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读法、讲练法、讨论法、质疑法、悬念法、发现法等,使课堂形成新颖多变的教学节奏,吸引学生、增强效果。
(三)可通过语言的变化来控制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信息传输的主要渠道,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的语言节奏平淡没有变化,课堂必将是一潭死水,缺少生气、没有活力。
(四)应对干扰,随机应变
在课堂上学生常会突然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回答;常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引起混乱喧哗,需要教师快速而冷静地妥善处理;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于应付的干扰,需要教师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迅速摆脱。教师在课堂教学监控中经常会用到的应变艺术有:一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艺术。一位教师对学生讲,要关爱他人时,不料,这时有一个顽皮学生站起来向她提出一个难堪的问题:“老师,你有爱人吗?”这位教师是大龄未婚女青年,还没有对象呢,这个问题无疑刺到了老师的痛处。但是,这位老师回答得很巧妙:“这位同学问我有爱人吗,谢谢你的关心。我首先有你们这些学生,你们就是我所爱的人。其次,我将来会有一位家庭爱人,他会成为你们所喜欢的好叔叔。不过,我今天说的‘要学会爱人’,是讲的这个意思吗?”二是顺水推舟式应变艺术。一次上课,老师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地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的《小麻雀》。”边说边习惯性地打开粉笔盒,伸手拿粉笔板书。呀,毛茸茸地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教室里“咯咯咯”地笑开了。原来,粉笔盒里关着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张老师沉静片刻后说:“好有心计的同学,找来了一只活标本,大家看看,小麻雀的眼睛是不是像老舍描写的那样,小黑豆似的。”于是,小麻雀在大家手中传开了。大家不住地赞叹老舍的观察仔细,比喻生动,也从内心佩服老师处理问题的艺术。课后,张老师对搞“恶作剧”的学生亲切地说:“你对教学很关心,很有心计。不过,要是事先跟我打个招呼,就更好了。”,几个同学听到很感动,惭愧地低下了头。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都会变成泡影。”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对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有用的。当一个人对某种学科发生疑问时,就会使各种器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之初,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产生学习自觉性,并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月亮湾》一文时,教师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有个小朋友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了下来。想不想看一看呢?”继而出示课文插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揭题正音后,从而进行课堂质疑:“读了课题后,小朋友们想知道些什么?”(“月亮湾”在哪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叫它“月亮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文中看一看,你就明白了”。巧妙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又为学生走进文本架设了情感的桥梁。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贵在因情,因性、因人而异,具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唯如此,语文课堂才能散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可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课堂氛围——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自己,营造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能够自我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在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中,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师不应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学法选择的自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例如,教学《四季》一文时,教师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学。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同学,可跟同伴说一说。爱朗读的同学,可朗读。喜欢查阅资料的同学可把课前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拿出来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诗中的景物。学生的心被点成一团火,小组合作,独立研究,跨组交流,十分投入。教师的教法别具一格,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教师扮演了多重角色,接纳、诱导、鼓励、旁衬; 学生通过朗读与体会、争鸣、画画展示,成了问题的探究者,他们的观察充满着个人情感和体验。这样既领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又实现了主体的自主学习。
营造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要做到一是还学生以自尊。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在一次作文课中,当老师正准备让学生写“表扬信”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不是不想写,我觉得不需要写”,于老师没有勃然不怒地批评他,更没有讽刺挖苦。于老师没有按照他原来的思路继续往下上课,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把写临时改为了说,我们看到他们喜形于色。因为老师尊重了学生,把学生看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给了学生一份可贵的自尊。
二是还学生以自信。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的时候,课堂对学生才有一种亲和力。一位教师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一名学生利用线段图来理解“陆续、连续、继续”三个词语的意思,但却把意思混淆了。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冷眼视之,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发现之后及时引导,引导他发现并及时纠正过来。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的却是无形的动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当他把错误改正过来后,意识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三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一教师在教学《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时,当学生们从寓言中获得了不同认识和感受(生1:乌龟怎么能跟白兔去赛跑,这样比赛是不公平的。生2:白兔怎么会睡得那么死,半路上怎么睡得着呢,等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这不大可能。生3:我想乌龟准是事先已经知道白兔赛前已经很累在半路上要睡一觉的,要不,他再傻也不会去跟白兔比赛跑步呀!)这些认识和感受都不是我们惯常理解的:“骄傲要失败,能坚持到底就会胜利”的道理,老师并没有象以往那样把这个道理硬灌给学生,让大家抄下来,背下来,而是尊重了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老师把学生看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来对待,体现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
总之,教师教学组织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极其灵活,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重视课堂组织,但他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组织上。
事实上,教师课堂组织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之前就注定了。而不仅仅靠课堂现场的操作,因为教师的备课与课堂组织密切相关。教师课前的策划,安排活动,已广泛存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能否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学内容关系为密切,所以教师应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难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就应预先组织好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从强调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要连接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情感,衣着等一些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预先进行组织,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达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组织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同时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组织,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在投入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篇: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之浅见
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之浅见
作者:杨丽 班级:123初等
摘要:课堂组织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关键词: 课堂组织能力 重要性 培养 提高
一、课堂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课堂准备也非常充分,课件也是精美的,可课堂效果却很不理想。我觉得还缺少的就是备学生这个环节。这与教师的组织能力有关。老师在教学课堂中不得不停下来三番五次地维持课堂听讲纪律,上课结束后老师也觉得很苦恼。驾驭能力请的教师能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驭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教学环节紊乱,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欠缺引起的。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组织课堂、调动课堂。课堂组织能力的好坏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的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形成适宜的教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秩序混乱,注意力分散,兴趣不高,被动听课。这种状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教学组织能力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课堂组织能力的内容
(一)、课堂秩序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秩序井然有序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非常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的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组织能力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管理课堂秩序。正常的课堂秩序,不仅仅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还可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建成良好的行为标准。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要求与体贴爱护相结合
这就要求教师把尊重和批评违反纪律的行为结合起来。即一方面真诚关怀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的努力;另一方面,当他们违反纪律的时候,给予严肃的批评。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首先,正确运用奖励是教师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的有效手段。奖励的运用首先要选择具体的遵纪行为如上课认真记笔记、不左顾右盼等,而不是一般的概括行为;其次,要正确选择奖励,应以多次奖励为主,不必要时运用物质奖励。在不少场合,向学生微笑,口头表扬同样能产生良好的强化作用;再次,在教师期望的遵纪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延隔太长时间。3.千方百计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新异刺激的出现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违反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纪律首先就应当尽量排除无关新异刺激物的干扰。此外,通过掌握学生的情绪,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也能够积极的运用无意注意资源辅助教学。如教学《小小的船》一文时,教师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他们的“倾吐”插上翅膀,直至让他们达到不吐不快的快乐无比的学习境界。在学习“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后,教师引导学生:“现在,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也到了弯弯的月儿上,你看见些什么?”经过片刻沉默后,学生都争先恐后的举起了双手。“我看见了长城”、“我看见了宇宙飞船”„„精巧的引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联想中。
4、适时使用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课堂对学生做出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和灵活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它属于创造性的教育能力。使用教育机智应注意几方面的问题:(1)巧妙是教育机智的生命力。(2)让机智中充满幽默。(3)让机智充满关爱。(4)要善于因势利导(5)切忌动怒。
(二)、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要防止和排除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保证学生精力的有效投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可根据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教师讲课的大忌之一是面面俱到,45分钟一讲到底,像一首“催眠曲”,单调无味。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和重要程度来安排教学节奏。一般来说,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重锤敲打”,从细从慢,节奏宜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材中浅易内容,次要部分,则“轻轻叩击”,节奏宜快,甚至有的内容可以跳过不讲。
2、通过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控制教学节奏。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因为有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节奏紧张快速一些。一堂课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读法、讲练法、讨论法、质疑法、悬念法、发现法等,使课堂形成新颖多变的教学节奏,吸引学生进而增强效果。
3、可通过语言的变化来控制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信息运输的主要渠道,教师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将至街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的语言节奏平淡没有变化,课堂必将是一潭死水,缺少生气,没有活力,反之则会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4、应对干扰,随机应变。在课堂上学生常会突然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回答,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引起混乱喧哗,需要教师快速而冷静的妥善处理;遇到一些难于应对的干扰,需要教师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迅速摆脱。教师在课堂教学监控中经常会用到的应变艺术有:一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艺术,二是顺水推舟式的应变艺术。
(三)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我们的所有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都会变成泡影。”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对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有用的。当一个人对某种学科发生疑问时,就会使各种器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在教学之初,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产生学习自觉性,并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借生日》一文时,教师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过生日吗?你们的生日都是怎么过的?你们过生日都会收到一些什么礼物呢?”学生说完后,教师再说:“今天,我们也要和一位小朋友一起去过生日。让我们去看看她都收到了什么礼物,在她生日那天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继而出示课文插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揭题正音后,从而进行课堂质疑:“读了课题后,小朋友都想知道些什么?(什么叫“借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文中看一看,你就明白了”巧妙的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贵在因情、因性、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唯如此,语文课堂才能散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可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动。
(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的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三、课堂组织能力的提高
(一)、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每个不同专业的教师都有其必须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各大部分都是用语言来组织教学,因此我们我们必须要掌握足够的资粮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在教辅资料,词典或者电脑上自学很多语文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使我们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吸引学生,从而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
(二)、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丰富的内部表情,快乐的组织课堂。中小学生对一件普通物品或事件的关注时间是有限的,但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或事物的关注时间却很长。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我们要大胆开放我们的身体部位,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传达老师要求他们仔细听、坐端正、积极举手发言或赞赏他们等信息,这样我们就能把他们的眼睛和耳朵统统地吸引过来,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另外,丰富的面部表情(包括眼神)可以增加我们的个人魅力,我们就是学生最爱不释手的“百变娃娃玩具”。各种各样学生意想不到的表情可以敲响他们要认真听讲的警钟,又可以提起孩子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甚至连我们对调皮孩子的批评都那么无声无息,既保住了孩子们敏感的自尊心,但不失教师的威严与智慧。因此我们应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我们自己的面部表情,如喜怒哀乐等。
(三)、加强除本专业以外知识课堂。要想有效有趣地组织课堂,教师必须是一个多面手。你得会简笔画、会唱歌、跳舞、会舞刀弄枪、会想诗人哲学家一般说话,会模仿明星、动画人物的语言举止等等。
(四)、新颖有趣的实物或玩具将会为你的课堂组织添砖加瓦。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动脑筋,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或去商店淘出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教学玩具,我们的课堂组织就能更加轻松和愉悦了。课堂组织能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以上几方面的能力的训练,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五)、除以上四点之外,我们可以和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从他们身上学习或者老师之间听课、评课,参加一些教师技能的培训,也有助于提高课堂组织能力。
五、总结
总之,教学组织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及其灵活,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重视课堂组织,但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组织上。
事实上,教师课堂组织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之前就注定了。而不仅仅靠课堂现场的操作,因为教师的备课与课堂组织密切相关。教师课前的策划、安排活动,已广泛存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能否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学内容关系较为密切,所以教师应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重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就应预先组织好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从强调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情感衣着等一些影响课堂的因素预先进行组织,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达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组织要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同时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组织,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在投入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苏霍姆林斯基:【M】给教师的建议,2001年、教育科学出版 范寅虎:【M】教育心理学,2013年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第四篇:语言组织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分为两个层面: 1,脑力思考分层; 这个层面是内在层面,指在接受到讯息的时候,会非常有组织性的将问题拆分成为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的 N 多个的关键性组织问题(关键性组织问题:组成某个问题的 条件)。因此,形成一条很清晰的枝干,把问题分解成各个因素,也就加快了思维的方式,同时,促进了分析问题的正确性。2,语言组织表达层; 这是个外在层面,即将脑力思考分层部分的总结和表述。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思想是非常 重要的事。准确性、适合性、延续性都是这部分的重点。准确性,大家都知道,就是要准确 的表达自己的思想。适合性,就是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下的正确表述方式。延 续性,就是表述不能是 100%的完全表述,而是需要很多的潜在因素以及潜台词,这样可以 让对方进行提问和补充,起到互动的方式,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和了解到对方的思维方式和需 求,那么,我们才能很快的进行话题的转换和过渡。如何去培养这两个层面? 1,阅览论文及散文书籍和文章,多写日记,多写论文及散文 论文能强化人的思维组织能力,散文能训练人的感悟和观察能力 2,倾听 倾听不代表漫无目的的听人说话,而是训练自己在听人说话时能自觉地找出关键词,关键语 句,关键思想,可以训练自己有效的倾听。3,沟通,谈话 当上述 2 点能够做好后,就该进行实际的沟通和谈话,你会发现,在上述 2 点的铺垫上,你 的用词和观察领悟力会提高很多,很多语句会自然的使用上去。沟通谈话的目的在于锻炼自 己的临场发挥,以及应变能力。
第五篇:组织能力提升
一、组织能力的概述和内容
对于企业来说,组织能力是指公司在与竞争对手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具有以更高的生产效率或更高质量,将其各种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它不是简单的个人能力,而是一个团队所发挥的整体战斗能力,是团队竞争力的核心,是团队能在某些方面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组织能力的独特性在于深植于组织内部,不依赖于个人,具有可持续性。精心培养的组织能力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
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角度来看组织发展,认识组织能力,笔者以为组织能力应由三方面因素组成:员工的能力、员工的思维定式及员工治理结构。有效的组织能力是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平衡的结果,三项因素共同形成了组织能力的三个支撑—“三足”。因此要保证企业组织能力,则不可忽视“三足”中的任何一方面。下面就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从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定式和员工治理结构这三个方面简单阐述如何系统地打造组织能力。/398
二、员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员工能力是企业为了其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竞争优势的形成以及战略的实施,其各层面的员工所必需的核心能力,是支撑组织能力的第一个支柱,也组织团队中员工必须具备能够实施企业战略、打造所需组织能力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对于员工能力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在经营环境的改变,企业的战略和与之匹配的组织能力需要调整,企业所要求的员工能力也随之变化,如此这般,才能持续支撑企业的发展。如果员工能力不强,企业难以有效实施战略并和竞争对手抗衡;如果员工能力与组织能力不匹配,就如同南辕北辙,越走离目的地越远。那么企业应该怎样系统地建立和强化与组织能力匹配的员工能力呢?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以增强和提升员工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员工能力的获得,主要两种途径:招聘与选拔以及培训与发展。因此,作好员工的招聘、选拔与培训是获得有效员工能力的保证。
/387
1、招聘与选拔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
建立员工能力的第一步是要选对的人才。找对人,企业和人才皆大欢喜。人才如鱼得水,施展所长;企业可以确保战略实施。而找错人,不但事倍功半,还延误商机,甚至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害。员工招聘与选拔是企业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且有兴趣到本组织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招聘质量事关重大,新补充人员的素质如同制造产品的原料,严重影响今后的培训及使用效果。与此同时新补充人员的素质不仅决定其本人今后的成绩,也会影响组织气氛。/228(1)建立各岗位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不同岗位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特别是核心岗位,它可以从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方面对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确认改岗位的岗位胜任力的特点,根据该岗位胜任力模型明确不同岗位应该具备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人员选拔以及人才招聘提供了有力依据。/192(2)制定符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招聘战略。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才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采取积极的创新措施,以制定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招聘策略。招聘活动也应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招聘的目标是要“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企业的人才招聘渠道主要有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其中内部招聘渠道主要有内部晋升、内部调用、工作轮换、亲属关系介绍等,外部招聘渠道主要有校园招聘、人才交流会、公共服务机构、猎头公司、网络招聘等。
/231(3)招聘需求及时掌握并与人力资源规划相结合。企业的招聘需求来自于企业自身的要求和人员变动情况,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力资源部应该及时做好对企业招聘新员工的预测和需求分析工作,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拟定好招聘计划;收集系统内各单位、各部门的招聘需求信息;汇总企业招聘需求,并且根据变化情况下不断修订计划。
/155(4)招聘过程中有效运用评价中心技术。结合企业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合理科学地运用人才评价方法,从个体的内心深处去挖掘人才的潜能,甄别人才的内在素质。通过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和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对人的能力、个人特点和行为进行系统、客观的测量和评估的科学手段,为招聘、选拔、配置和评价人才提供科学依据。评价中心技术的运用可把握现代招人和用人之道,使人力资源管理真正达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的优化组合,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日趋规范,人才队伍的日趋稳定。
/228
2、培训和开发确保员工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员工培训与发展是实现组织能力提高的核心工作。组织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员工能力的提升来得以实现,这就是为什么员工培训与发展成为近年来企业管理中越来越被重视的领域,成为企业内部投资的重要部分的真正原因。企业发展的初期,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当然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建立一支可以实现创始人目标的员工职业队伍;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仍然需要更大程度的培育管理者梯队,提升员工整体执行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准备当期和后期力量;当企业发展到更大的规模水平,员工思维和企业使命愿景保持一致、提升激发员工的创造激情、如何通过员工治理水平的提升让企业组织运作更流畅、效率更高。如何让更多的员工伴随企业的发展成长起来,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都需要用到员工学习与发展、员工培训等基本有效的管理方式得以实现。因此,当企业竞争成为企业组织能力的竞争的时候,员工学习与发展的系统规划、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成为企业共同关心的内容。/435(1)提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走出培训与开发的误区
培训发展或许是大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薄弱的领域。许多企业并没有基于员工潜力和将来需求,所作的系统的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在许多企业里,给员工的在职培训只是完成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或是一些改进计划,主要是集中在如何完成指标,或是维持为了完成指标所需的工程技术。即使是对经理人员的培训也只是如何更好地管理人。简单地说,培训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而不是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另一方面,派谁去培训的决定通常受关系的影响,而不是看其业绩或企业实际工作的需求。培训被看作是对个人的一种利益。有些培训可能会要求培训以提高其学位或是拿个证书,而与提高其技术技能和生产效率没有任何关系。近年来,我们发现随着越来越多国企人员从国企流向了外企。流动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在外企获得在国企不能获得的培训。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培训也是能留住能人的手段之一。成功招聘来的合格人员还应的相应的、配套的培训与发展计划跟进。至今仍有许多企业并未完全认识到对员工的培训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链中的重要一环,是企业成功经营关键因素。实际上,培训和开发是满足员工个人的需求的重要因素,这会带来员工的稳定并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535(2)培训与发展计划的制定要跟企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
培训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的,只有立运于企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素质,促进企业的发展。不仅如此,为了适应生产经营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尽最大可能符合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要求,这也应该成为从事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人员时刻需要牢记的原则。企业应在预算中,制定好培训计划,并保证计划的实施。首先,培训计划应以企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需求为基础。当今世界发展瞬息万变,对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培训与发展应培养员工喜欢和接受新知识的光趣和主动性。其次,培训不光是技术方面,还有管理方面培训(所谓的双轨发展计划),如团队精神或领导艺术等。培训与发展从战略上要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如员工岗位设置、业绩评估及激励措施等联系在一起,以吸引并留住人才。再者,还应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以检查培训发展计划本身的效果,使之能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培训发展作为在职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显其重要。/460(3)结合岗位胜任力模型,制定符合岗位特点的员工培训计划。
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明确了不同岗位应该具备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开发符合企业现状的培训体系,根据“木桶原理”帮助不同岗位的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找到构成自己的木桶的众多木板中的“短木板”,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培训的模式应该多样化,对不同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如视频培训、网络培训、课堂培训、拓展培训、现场培训、小组研讨培训,对不同的人员、不同的课程要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要尽量互动,以此提高培训的效果。
/236(4)建立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储备计划。
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是员工队伍建设的核心力量,企业要谋求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在培养和开发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上制定有中长期的发展计划,让人才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成长、成熟和成功。因此,我们应当将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通过人才盘点建立接班人培养体系和人才储备计划。在对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员工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员工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制定适合员工发展的多通道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通过导师制、培训课程、网络学习、行动学习和观摩学习等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341
三、培养员工积极的思维定式 员工会做并不代表想做,因此打造组织能力的第二个支撑是打造员工的思维模式,让大家每天在工作中所关心、重视的事情和公司所需的组织能力匹配,公司要考虑的具体问题包括:什么是主管/员工需具备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如何建立和落实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员工思维定式的确定主要是过沟通与交流、员工评估、报酬政策与激励措施等,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及企业文化。员工思维模式需要不断塑造和强化。/197
1、有效的沟通和评估是建立员工思维模式的基础
员工思维定式首先是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让员工清楚企业的宗旨(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战略(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目标(短期具体的、可衡量的指标)、企业策略(企业准备如何达到目标)、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商业或经营环境等。可以通过培训、座谈会等形式,让员工在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参与企业发展的热情,形成一种积极的沟通文化,拓展沟通的渠道,减少了不必要的担忧和内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上下沟通,进行定期的维护改善,以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有效落实。同时也要及时公正的对员工进行评估,合理的评估不但是对员工过去成绩的肯定、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方向,同时也是进行有效的沟通方式。评估不应走形式,或只由上司单方面给出的评语,而应是具体的、全方位的信息反馈(上司,同事,下属,即360的信息反馈)。这种互动式的沟通更能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并针对员工不同的需求设计出有效的激励措施。/431
2、以有效的激励去引导员工的思维模式
激励的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所谓激励,就是设法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也就有不同的激励措施。激励必须与人的需求一致,这样才能产生激励力。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来对员工进行激励,绩效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为算工资或为考核而考核,其主要功能是引导员工行为,帮助员工改善工作效率,让员工向更有益于实现公司的目标去努力,促使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并且引导员工朝着符合企业价值观的思维模式发展。结合科学的绩效考核工具如平衡计分卡、KPI设定及下达等方式来塑造员工的思维模式。
/295
3、完善薪酬与福利体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的薪酬制度设计应符合三个原则:外部竞争性、内部公正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外部的竞争性强调的是薪酬支付与外部组织的薪酬之间的关系,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保持组织薪酬水平的竞争力,内部公正性是指薪酬结构与组织设计和工作之间的关系,薪酬结构要支持工作程序,要对所有员工公正,要有利于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在保证薪酬外部竞争性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着重于内部公正性,员工通常会通过薪酬的对比来感知薪酬的公正性,包括员工在本组织中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如果员工通过比较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则会强烈地感到不公正,从而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分配结果的公正性直接影响员工对薪酬公正的知觉,分配公正又影响个体的薪酬满意度及个体对组织的信任度,当薪酬满意度及对组织的信任度不高时,激励将失去效力。不仅如此,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制定适合员工自己的福利套餐,以此提高薪酬和福利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进一步提升薪酬福利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443
4、塑造思维模式的方法和措施
(1)由上而下引导。依靠高管通过个人言行、决策、制度等多方面方法,改变员工思维模式。通过领导层的以身作则、建立危机意识、绩效管理、降职或开除、制度、流程和沟通、提供培训等方式来完成。
(2)由外而内引导。依靠外部客户和竞争对手,改变员工思维模式。通过倾听顾客的声音、与竞争对手或标杆企业对比等方式
(3)由下而上沟通。依靠基层员工的参与和推动,改变员工思维模式。如提案奖励、群策群力等方式。/203
四、有效的员工治理
员工具备了所需的能力和思维模式之后,公司还必须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和资源才能容许这些人才充分施展所长,执行公司战略。企业可以通过组织重组、流程再造、六西格玛、客户管理系统、ERP、知识管理等方法进行有效的员工治理,特别是组织结构职能体制的设计对员工的治理起到关键作用。职能体制是为了达成企业经营目标而设立的提供工程、人事、采购、制造、销售等作业及决策支持、业务控制等职能机构,以及为正常履行职能而制定的管理制度的总称。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决策支持、决策实施、业务控制等。组织结构与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规模、企业环境、企业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企业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环境,因此,要求组织应具有应变能力,能充分发挥形成最佳综合效果。在组织结构设计上,应考虑呈扁平状,尽量减少等级制度,即纵向界面,减少集权,提高决策速度;同时,应加强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管理好部门间的边界,以增加组织的灵活性。结构设计还要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时、适当的整合与重组。/435
综上怕述,企业只要解决好“三足”--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定式、员工治理结构三方面的问题,其组织能力就有了保证。这也正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