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3课,它是一篇文包诗。文章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则要花一番功夫。
叶圣陶曾经说过:“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三年级是学习的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不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句,对课文进行品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相机点拨。根据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背诵。
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在这其中,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教学的难点是,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只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使教材切切实实的、不可磨灭地记在学生的心里。”生态课堂也指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自然、真切,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体会、去感悟、去品读,从而达到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的,教师是引导,而不是指导。
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体现“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着眼学生发展”的理念,立足于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发展。
第一部分:了解王维,激发探究的兴趣。
我先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同学读一读。随即指明这首诗的作者,是大诗人王维。请学生根据事先收集的资料讲述王维的生平。并提问:读了这首古诗,你觉得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肯定会回答:思念,从“倍思亲”看出来的,这样整堂课的主题一下就凸显出来了。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在九月九日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读课文,感悟文包诗的特点。
这一部分,我打算通过两个问题展开教学:
一、王维为什么在九月九日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
二、他思念亲人时,想到了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因为王维15岁就离开了家整整两年,独自在外,且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家家户户团聚,所以他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我相机点拨:你是从哪个词看出他是独自一人在外的?让学生体会“独”字蕴含的意思。再引导:“是呀,独自在外地,一个人,没有家的感觉,所以是‘异客’。”由此,他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让学生理解“倍”意思,从而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小结:“是呀,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从而提出文包诗的特点:诗文结合,这就是文包诗的特点,因此以后遇到此类文章时,即使老师不讲解,你也能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研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学生在理解了文包诗的特点后,很容易就能理解古诗第二句的意思。结合对第三自然段的诵读,我相机引导,山东并不是指现在的山东,而是指长安和王维的家乡之间隔了一座华山,兄弟们在华山的东面,而王维在华山的西面。如果兄弟们也在重阳节这天写诗思念王维的话,可以取什么诗题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请学生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给在外地的亲人打电话。【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想了解学生是否对知识真正地掌握,让他们进行运用是最好的方法。】
第四部分:总结
在学生充分诵读体会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是我们在美好节日时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柏拉图说过:“强迫记忆的知识是不会留在心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他们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必定乐学、原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在外心绪不宁
倍思亲
触景生情提笔写诗
第二篇:《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
《每逢佳节备思亲》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七号,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说教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1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所特有的形式。就小学阶段而言,它是中年段的一篇“文包诗”;就年段而言,它前承低年段的《咏华山》、《英英学古诗》、《母亲的恩情》,后启高年段的《黄鹤楼送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本册教材而言,它是仅有的一篇“文包诗”;而就本单元而言,它与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相反,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
它呈现了王维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创作背景,整篇文包诗表现了作者思亲之情。
二、说学情 其实,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学习了三篇文包诗,他们对文包诗并不陌生。可以说,学生对在情境中学古诗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现在,十岁的孩子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对本诗所表达的思亲之情,学生难以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结合“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情。
三、说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凸显字源识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利用字源学会“幼”“采”,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浓厚的识字兴趣。
2.贯穿诵读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古诗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并背诵古诗。
3.倡导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句,诗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体悟文本特点:初步了解“文包诗”的文本形式,大体知道“文”是“诗”的写作背景及缘由补充,为理解古诗作铺垫。
5.丰富诗歌积累:结合本文作品的情感,积累思乡诗句,熟读成诵。
这些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四、说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段特征,我确定了如下重难点:
1.诵读古诗,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并背诵古诗。2.诗文对照,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亲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下面我来谈谈本课的教法学法,根据文本特点和课标要求,本课采用 “诗文对照解诗意” “朗读感悟重体验”
“自主合作体诗情”的教法和学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想谈谈我的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我将分五个步骤进行。
(一)激活 导学 聚集
课堂伊始,学生吟诵已经学过的古诗,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再说一说已知的思乡诗句,以此导入,聚焦本课所学古诗。(贴课题)
(二)质疑 初读 品字
在读诗之后,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在学生质疑时,我将引导他们从以下三个方向质疑:1.对诗题的质疑。2.对诗人的质疑。3.对词句、诗意的质疑。根据质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寻求答案,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将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出示以下字词。因为学生容易把幼的YAO字旁与绞丝旁混淆,采与容易与三撇的彩混淆,所以我利用字源法突出“幼”和“采”的音、形、义的教学,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提笔练字。
(三)之后进入第三环节 回归 提炼 概括
识字之后回归文本,汇报交流刚刚质疑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解决浅显的问题,提炼“深度”问题,作为第二课时的支撑点,留待第二课时解决。并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以上教学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下面我将着重说说以下两个环节,也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四)释诗 悟情 吟诵
这是第二课时最关键的步骤,“文包诗”这类课文,应该遵循学诗为主、以文解诗、借文悟诗的原则,我将依据诗文对照的教法和学法把这一步骤分三个环节。1.参照阅读 理解诗意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诗意。加红的字在文本中难以找到它的解释,我们预设它们可能是学生质疑的关键。当然,这只是我的预设,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依学情而定。利用小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诗文对照,以文解诗。2.比照阅读 体悟诗情
新课标指出,中年段孩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我重捶敲打“倍”字的理解感悟。(板书:加点“倍”)在学生理解“倍”为“加倍”之意的基础上,加大火候,从旁点拨“倍思亲”的原因,(在课题旁打问号)力促学生思维爬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当学生找到第一自然时,我给学生补充王维背井离乡的相关资料,抓住“离开家乡”“已经两年”,体会他身在他乡,心在故乡的思乡之情,这时,我(板书:异乡 异客)。
当学生找到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两个词语,想象当时热闹的情景,比较诗人与人们的心情,这时,我(板书:触景生情),并诗文对照,指导一、二句诗的诵读。
当学生找到第三自然段时,我(板书:只少一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以前”、“如今”这两个词语进行说话训练,同时,请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当作王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去写王维在想什么?会做什么?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而且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课文,也走出课文,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时,再指导朗读三四两句,也就水到渠成了。
整个教学环节在读、悟、读中,引领学生领悟大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
3.对照诗文 忘我吟诵
最后,我深情总结:王维想自己,想家人,思如今,忆过去,想了很多很多,这就是文中的一个词——思绪万千,于是,他提起笔来,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边总结,边将课题中的问号擦去。配乐吟诵整首古诗,首先个别读、接着老师范读、再同桌互读、,这时我们会看到摇头晃脑的孩子在吟诵整首诗。
(五)走进第五个环节 穿越 拓展 升华
以思念家乡为主题,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在古今中外各种诗体的欣赏、吟诵中进一步升华主题。通过朗读让感情得到蓄积,膨胀、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如指掌。我的板书言简意丰,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异客
触景生情
只少一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顾敏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复杂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在二年级时曾学过一首思乡诗,还记得吗?一齐背一背。
学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
2、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家乡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叫人时时刻刻思念的地方,尤其是在万家团圆的节日,于是两千多年前,同样唐朝的一位大诗人王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3、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之前大家已经作了预习了,这些词你能读好吗?
出示词语,指名三位领读。
2、写字指导
本课的生字难不难呀?(不难)生字是不难,但有几个看似容易的词语却特别容易写错,一个是“佳”字,注意右边是两个“土”字,不能一竖到底。还有两个点要注意。“幼”字的一点不能丢,“念”字的一点不能添。
3、学生描红一遍
三、检查读课文
1、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四个人读,即时纠正。
2、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课题中有3个生字,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怎么办?(查字典)
3、勤查字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今天,顾老师再教你们一个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那就是读课文。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或者对应词语的意思,画下来,读一读。
生自读课文,画出词句。
4、好,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快速掌握了这个方法。(1)每逢佳节就是说——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2)真棒,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课文里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是哪一天?(九月九日。)
(3)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有什么习俗?(插茱萸、登高。)(4)是,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
人们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长寿,同时重阳节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5)倍思亲是什么意思?(6)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叫——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初读古诗,走近文本。
1、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来理解诗题和其他诗句的意思,好不好?
2、友情提醒: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放慢速度,好好地查一查,读一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合作,把你们的发现用笔在书上做个记号。
3、自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4、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1)诗题的意思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这里的山东不是指的我们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的华山以东的蒲州。(2)“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意思呢?(15岁那年,他就一个人离开家乡,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怎么理解呢?
(4)是呀,王维15岁就一个人离开了家乡,来到了长安求学,这就叫——(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看到人们都去登高游玩,想到了现在兄弟们一定也是头插茱萸登高望远,但是唯独少了我一个人,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所以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写下了这首诗,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对,这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带着对诗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6)诗是讲究韵味的,诗也是有节奏的,老师给大家标出来,我们再来试试——
五、诗文对照,走进诗人。
1、要真正把诗读好,还应该走进诗人的内心。诗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平常不思念亲人吗?(思念。)
2、为什么每逢佳节就倍思亲呢?下面我们再次拿起书,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默读课文。
3、交流。
(1)独自一个人。15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出示第一自然段)*15岁,还是一个孩子,就背井离乡,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他现在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求学。王维的家乡在华山以东,而王维现在独自一人在华山以西的长安求学,中间隔着一座高大的华山,离家那么远,孤独的王维肯定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师画草图)所以他说自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离开家多久?(两年了。)一年有几天?两年呢?
*你有亲朋好友不在身边吗?你想他吗?想他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
*而王维离开家已经两年了,他也还是一个孩子,700多个日日夜夜,是怎样的孤独和寂寞呀!所以,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
(2)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出示第二自然段)
*家家户户是如何欢度节日的呢?什么是“扶老携幼”?
积累表示人们心情十分高兴的成语: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喜出望外、眉开眼笑„„
*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齐读。
*别人热闹,他孤单一人;别人欢乐,他孤单一人;别人团聚,他只有孤单一人。所以,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
(3)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的时候,王维想到了„„(出示第三自然段)
*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把王维想到的内容划出来。*回想以前,王维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手挽手,兄弟感情很好。)那时王维的心情如何?
*如今呢?
*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这省略号好似一声长叹,除了叹今日重阳佳节不能和兄弟们相会,从省略号里你还读出了什么?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说话)
*瞧,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人。是谁呀?——王维。你觉得王维的兄弟们遥望长安,心情会怎样?他们也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诉说——他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呢?是呀,他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这种团聚时的高兴,分离时的惆怅。齐读。
4、在重阳节这样一个美好团圆的日子,王维想到了和兄弟登高远眺的快乐,也想到了独自一人的孤独,想了很多很多,这就叫——思绪万千
于是,在这个节日里,王维写下了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六、再读融情,升华主题。
1、一个“忆”字,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庭院里,沐浴着轻柔的晨风,你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女生)
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山坡上,眺望着遥远的家乡,你无限深情地吟诵着。(男生)
此时此刻,你们就是王维,站在窗户前,仰望着皎洁的圆月,你们心潮澎湃地吟诵着。(全体)
2、多么深切地思念,多么美好地情感,千言万语汇成了这句诗——齐读课题。
3、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
课件出示:
看,思念,在李白笔下,就是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念,在张籍的眼中,又是那: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思念,在王安石的笔下,又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念,在苏轼的笔下,又是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齐读诗句。
4、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无论亲人离得有多远,思念的情丝就会有多长。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七、作业
1、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完成补充习题。
第四篇:《每逢佳节倍思亲》
【词语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试试?
重阳 佳节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异乡 异客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1)从这一行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个读)
(2)从第二行词语你又体会到什么?(你真会读书)谁想来带上你的体会读好这一行词语? 评价:读出了你对词语的理解!读出了你的体会!让老师见识到了你们班的朗读水平!2.看来课前预习做得非常到位,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首诗,你还会读吗?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是怎么学习文包诗的?
文包诗的特点就是:课文中就藏着这首诗的意思,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来理解诗意。
4.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四行诗句的意思呢?找到以后,请同学们在相应的段落旁标一标序号,第一行诗句就标1,第二行就标2,,第三行诗句就标3,(交流)
5.读诗:老师相信,通过刚才的交流,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可定有不一样的感受,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读好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读出这首诗的意思来。
6.其实,学习古诗不光是理解诗的意思,更要透过诗,体会诗人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一品。那么,透过这篇课文、这首诗,你最能感受到王维怎样的情感?(板书:思亲)
6.那么,我们就走进课文,从语言文字当中感受王维的思亲之情。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诗人的的思亲之情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1—3自然段,圈画出关键字词。
【第二自然段】“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更加思念,场景
1.再读读课文,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王维的思亲之情呢?说说你的理由。
2.是的,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亲人了。原来,这里直接告诉我们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这里用了一个“更加”,这就是诗句中的哪一个字的意思?(板书:倍)看来他思念的程度可不是一般的深啊,谁来读好“倍思亲”。
评价:真是情深意切啊!
3.既然我们已经来到了这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再来仔细地读读看,这一自然段的字里行间,哪些地方还能让我们感受到王维的思亲?
4.“看着家家户户„„”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1)谁能来说说看“扶老携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是啊,爸爸妈妈搀扶着爷爷奶奶,领着孩子,(原来这里的“幼”指的是孩子呀)一家老小尽享天伦之乐,真是幸福呀,谁来读好它?
(2)“兴高采烈”:“兴”是一个多音字,解释为。的时候读。,那么同学们你们来找找我们这个词”兴高采烈“这个词的兴解释为——,难怪它读“兴”,所以,同学们,我们要读准多音字,一定要理解多音字的意思来确定它的正确读音。
(3)“登高游玩”:重阳节能和家人一起登上高高的山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用文中的词语表达就是——,谁来读好这个词?
(3)一个词就是一幅画,这么多词语连起来那可就是一个场景,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人们过节的氛围怎么样?
(4)那我们就把这高兴、快乐之情融入文字。谁想来通过朗读把大家都带到那热闹的大街上去吗?(指名读句子)
评:多么和睦的一家啊!多么欢乐的重阳节啊!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热闹的大街上了。
(5)读完这一段后,你们知道诗句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6)这些是王维在这样一个欢快的重阳节看到的,别人家欢度节日的场景。看到这样的场景让王维——触景生情,难怪他诗句中说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谁能来读好这句诗,读出王维当时,看到欢快场景后触景生情的体会。
(7)老师不明白了,既然王维那么思念亲人,为什么要写别人那么欢快的过节呢? 是呀,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只会让他更加思念,这就是——触景生情。
(读2段)让我们将诗句化为文字,再来读出这种思念的味道吧?
评价:你的语气舒缓而婉转,把王维那淡淡的寂寞抒发得淋漓尽致!你与王维感同身受!注意此时诗人心情较为低落,语调自然要放低些。
【第三自然段】
1.再读读课文,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王维的思亲之情呢?说说你的理由。预设(1)你是怎么理解“天各一方”?
(1)这里老师要说一下:当时王维只身一人来到京城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在华山的西面,而他的家乡在华山的东面。所以诗的题目中说“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华山的东面。王维与家乡亲人隔着一座华山,相距一千多里,对交通工具发达的现代社会而言,1000多里并不算什么,可是在古代,交通极为落后,这100多里就阻隔着他们的相见。所以文中就用——天各一方来说明王维与家乡的距离十分遥远。谁能读好这个词?(读词:距离真遥远啊!日子真难熬呀!)
(2)这个“天各一方”对应到诗句中,王维就用哪个字代表——一个“遥”字来凸显自己和家乡的距离十分远。(板书:“遥”)
2.距离谁分遥远,交通又极为不便,诗人不能和兄弟们相会,多么遗憾啊,诗人心里百感交集,他可能会想?谁来当一当王维?
PPT:哎,重阳佳节到了,可是我却不能和兄弟们相会,不能„„不能„„也不能„„(1)他内心的这么多想法都藏在哪一个标点符号里?(„„)
(2)你看,标点具有丰富的含义,同学们读书不能忽略标点,如果能把标点符号的含义用朗读表达出来,老师相信,你们的朗读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6、想象说话:今年的重阳佳节,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是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王维。他们也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说,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设想2)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王维的思亲?
是的。如果说课文第二自然段是王维看到长安城的百姓欢度重阳佳节,那么第三自然段就是王维回想以前在家乡她的亲朋好友是如何过重阳节的。以前在家乡,他是怎么过重阳节的?
2.下面我来采访采访王维:王维,以前在家乡,你是怎么过重阳节的呢?(1)“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
(2)我再来采访下王维,你以前过重阳节手挽着手(点红)去登高远眺,比赛爬山,心情怎样呢?为什么这么高兴?
3、(指名读齐读)是呀,因为大家欢聚在一起,谁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你的喜悦心情?
4、过去时光是多么开心快乐呀!谁来填一填(PPT出)、7.引出诗句: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家乡的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聚会),现在呢?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好兄弟,那就是---(王维)(板书:少)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于是他不禁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谁能来读好这句诗?(评:老师没有听出王维和家乡的就很远,大家都在插茱萸嘛,没那么思念嘛!谁再来试试)
10.那么同学们,老师又不明白了。为什么这里要写王维回“想”以前过节的场景呢? 11.真会读书!回想以前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场景,让王维此时此刻的思亲之情越来越浓了!谁能读好这段话,读出诗人回忆中快乐的过去,而此时此刻孤独思亲的感受!
评价:老师从你们这两种不同的感受中,强烈的对比中,感受到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想念啊!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思亲、想念?
【第一自然段】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思亲、想念?
1.“两年”。说说你的理解?(评价:真会读书!)
是呀,一年有365天,他已离乡700多个日日夜夜了,时间真久呀!难怪他会这么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啊。在遥远的唐代,没有电话,想家了,不像今天可以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给亲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可能在他——
PPT:生病时,();悲伤时,(),高兴时,()
2.还有吗?“15岁”,说说你的理解?年龄小。
评价:是呀,孩子们你们现在几岁?9岁、10岁,王维就比我们大个5、6岁,他也还是个孩子。3.年仅15岁,就一个人离开家乡,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独”字(板书:独)对于王维来说,京城长安就是异乡,他就是异乡的客人——异客(点红)。
4.假如你是年仅15岁的王维,孤身一人离开家乡,离开亲人长达两年之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难以排解的孤独和寂寞使他情不自禁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5.(指名读)谁想来当一当这少小离家的王维,读好这句诗,读出王维心中无尽的孤独与思念之情。(1段)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字词?
(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的心中所想!
【第四自然段】思绪万千,吟诗抒情
1.重阳佳节,孤独寂寞的王维思绪万千。这里“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想到了什么?谁来读好它?
评价:真是千头万绪啊!真是思乡情切!你读懂了王维!你感受到了他的内心!
2.(个读)王维将这万千思绪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思亲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谁能带上我们刚才的理解与感受,读出王维的思亲之情?
评价:你已经走进了王维的内心!我们要读出他的思念,应该关注哪些字词?
3.配乐齐读古诗:学着他的样子,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走进王维的内心,再次感受王维思亲之情吧。评价:多么深切的思念,多么美好的情感,千言万语汇成了这句诗,指题齐读。
【总结】
1.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这里的“佳节”在诗句中指的仅仅是重阳节,后来,我们把它作为思亲的佳句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佳节”就变成美好的节日,那么,在中国,还有哪些节日也是很欢乐的,大家一起度过的?你能根据你的理解填一填吗?
2.“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其实,表达思亲思乡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还读过哪些表达思乡、思亲的古诗?《静夜思》
(设想1)希望同学们下课找一找这样的古诗,我们下节课来交流、学习。
(设想2)老师这有几首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积累下来。(课件出示:)
《除夜作》《京师得家书》 读一读 或是说说你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
3.总结语: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人离得有多远,思念的情丝就会有多长,让我们再次充满深情地朗诵这首思亲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五篇: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爷爷,在怎么中要的日子里,您知道我有多么的思念您吗?我来到广东已经有俩年了,在这俩年里我又是多么的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多么的思念着爷爷。我还记得每年的中秋节我都和爷爷共渡,可如今已经有俩个中秋节没有和爷爷共渡了,也没有在见您一面。没有了爷爷在我的身边一点也不习惯,没有了爷爷在的中秋节一点也不开心。爷爷在,他会哄我开心,他会逗我笑,虽然有时候和唠叨,但是这中唠叨却让我知道了我的爷爷是爱我的,疼我的。爷爷现在我好想回到以前呀!
没有爷爷在的中秋节我感觉那天好象少了点什么?好象缺了那点什么就会让我今年的中秋节遗憾万分。对,是爷爷,没错,是爷爷,没有爷爷与我看明月过中秋,让我在中秋节的夜晚留下一丝遗憾,此时此刻我好怀念我的爷爷。今年的中秋节,好想有爷爷在我的身边,我好想在一次,听爷爷讲那关于那月亮的故事,再一次,把我逗得开怀大笑。
年年中秋与也过,唯有今去少了他。月儿圆了人未圆,好想人月俩团圆。我不禁感叹到!爷爷,明年的中秋节我一定要和您一起过,不会让此种遗憾再次重演。
“今秋度良辰,留意月下丝丝白云,许是我问候万千,倍相思,只祝你佳节如意.花好月圆”。爷爷,您听到我为你写的问候语了吗?它包含了我对您的无限思念无限情
今天晚上的月儿格外明,明月是否将我的问候用快递传到您的手中呢?中秋节您过得开心吗?孙女在吃月饼赏明月的时候您是不是和我一样做着同一件事呢?
好多好多的话想对您讲,好多好多的事想对您说。可惜的是:我与您相距千里只能在不同的地方看着同一轮明月。
“每逢佳节倍思亲”爷爷,在怎么中要的日子里,您知道我有多么的思念您吗?我来到广东已经有俩年了,在这俩年里我又是多么的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多么的思念着爷爷。我还记得每年的中秋节我都和爷爷共渡,可如今已经有俩个中秋节没有和爷爷共渡了,也没有在见您一面。没有了爷爷在我的身边一点也不习惯,没有了爷爷在的中秋节一点也不开心。爷爷在,他会哄我开心,他会逗我笑,虽然有时候和唠叨,但是这中唠叨却让我知道了我的爷爷是爱我的,疼我的。爷爷现在我好想回到以前呀!
没有爷爷在的中秋节我感觉那天好象少了点什么?好象缺了那点什么就会让我今年的中秋节遗憾万分。对,是爷爷,没错,是爷爷,没有爷爷与我看明月过中秋,让我在中秋节的夜晚留下一丝遗憾,此时此刻我好怀念我的爷爷。今年的中秋节,好想有爷爷在我的身边,我好想在一次,听爷爷讲那关于那月亮的故事,再一次,把我逗得开怀大笑。
年年中秋与也过,唯有今去少了他。月儿圆了人未圆,好想人月俩团圆。我不禁感叹到!爷爷,明年的中秋节我一定要和您一起过,不会让此种遗憾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