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聚首,只愿真情永驻杂文随笔
当我怀着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退出自己建的那个群后,我写下了那篇令我自己看过后都有些许伤感的《又将独行》。我以为从此后我会和这些人相忘于江湖,虽然会保留彼此的名字,但不会再有知心的交集。微信里再也没有了那个与卿同行的群,有一种全所未有的失落感盘踞在心灵深处,我其实感觉有点不适应,毕竟我还做不到那么洒脱,说声再见,就能把和自己朝夕相处了一个月的文友忘得干干净净。
一下午的时间,就在淡淡的伤感中悄然流逝。我静静地看书,也在静静的思索书中古人的金玉良言的深刻含义。
傍晚时分,快递送来我在网上订购的《红楼梦》一书。拆开包装,细细看过字体和纸质,感觉挺满意。看到这本散发着墨香的的书,我也想到了许多……
我想起了最初建议我看这本古典名著的一位群友,她是个温婉贤淑的知性女性,虽然在群里言语不多,但她发的每条文字信息,都能让人感受得到身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她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真诚随和的个性。她劝勉我要多读经典书籍,告诫我不可妄自菲薄,不可封闭自己止步不前。她的话我记得,也在心里对她有了深刻印象,尽管我和她相隔万水千山,但这不妨碍我把她视为良师益友。
我也想起了另外几个文友,他们耐心回复我的消息,帮我推荐,告诉我在哪个网站买哪一种版本的《红楼梦》,这才使得我能够买到如此好品质的书籍,不至于在胡乱中买了错别字连篇的山寨版书籍。
我想起了那个淳朴直率的陕西文友,他对我意欲退群深感遗憾,一再挽留我,并私下留言,要我在有啥困惑时告诉他,他愿意帮我指点迷津。
我想起了那个说话直白,个性爽朗的湖南老乡文友,她虽然因为忙于生意和琐事,很少在群里说话,但从我们私聊互动中,我还是可以感受得到她身上有着我们湖南人共有的火辣辣的性格的,热情而又直接。
还有一个陕西妹子,她从和我在文字里结缘起,一直以来就叫我姐姐,叫得我心里头暖暖的,常常让我感觉自己身边真的有这么一个妹妹伴随左右。
其实我很清楚,一旦不在一个群里,那文友之间的交流必定没那么便捷,想到这些人和我的关系即将因为我的退出而渐渐变得疏淡,一丝惆怅萦绕在心头。我得知有几个文友因为我退出后也选择了退出,那个我自己建立的群已经名存实亡。我感觉我的退出辜负了那些曾经信任我的人。我不能在一时心血来潮就把她们聚到一起,然后又不负责任的当逃兵,以种种借口掩饰自己的懦弱和自私。我应该直面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本着不逢迎不谄媚的心态善待每个人,不必再以自己浅薄无知为借口逃避他人,我若不卑不亢,对人无欲无求,又何需计较别人和我之间存在学历上的悬殊,知识水平的差距?或许,人与人之间相处在一起,并不需要成天讨论一些高深的学术性的话题,都是普通人,有的只是普通人共有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一起交流思想,谈谈感受,未必需要高大上的群。如果他们当初嫌弃我肤浅,那早就退群了,如果我以我的肤浅不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收获为由,拒绝和他们相处在一起,那只说我是我自己放弃了修行。我可以做到更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然后让自己得到提升,当我的思想日益丰满深刻,我就能给人带来好的能量。虽然我一贯坚持不取悦他人的原则,但不取悦不代表了漠视真心人的感受。如果把取悦和真诚混淆,那我就是在玩弄文字把戏。取悦别人,这是贬义词,是指谄媚,讨好,巴结,但我确实不需要巴结谁,因为我不必攀缘富贵,不必追名逐利,所以对那些比我有才比我优秀的人,我也用不着费力讨好;真诚是指对某些人不伪装,不设防,对善待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想着要好好维系这份缘分。如果我非要说我不想取悦谁,我不必和谁有交集,那这不是有个性,而是自私和冷漠,不愿付出,还对自己的虚伪振振有词。
梳理好思绪后,我决定重新建群,把那些人再次聚到一起。我逐个发消息征询意见,得到回复后,我重新建了这个八个人组成的群:新与卿同行。
群成员还是原来的几个人,但我之所以要在群名称前面加一个新字,是想提醒我自己,我应该有新的改变,以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群友面前。我继续奉行待人以诚的理念善待每一个人,并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大家提供一处可供交流思想,释放压力的微平台。
再聚首,只愿真情永驻!
第二篇:今生只愿爱相随杂文随笔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江城子·忆梦》——柳如是
我是无意中读到这首词的,立刻就被一种婉约凝重的氛围所吸引。词中幽怨的语调,宛如一位娇柔的女子在嗟叹人生的无奈,也如同一位独守闺房的少妇在叹息夫君的离去。“芙蓉泪,樱桃语”,泪似芙蓉,语如樱桃,那该是多么柔肠寸断。“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虽然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儿,却饱含了多少忧伤和无奈。整首词以“梦”为题,可是却又分明写得不是梦。声声愁苦,句句哀怨,恰似无限的心事如同一江春水,缓缓奔流。俗话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我不由得有了一种想要走进这位名叫柳如是的女子内心世界的想法,愿意去聆听她的声音,用心来感受她的笑,也感受她的哭。
这个柳如是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当我翻开记录那段时光的资料史册,就如同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帷幔,我看见一位清秀娇柔的女子正向我款款走来,并和我手拉着手,坐在一起。从这一刻起,我就觉得我们已经成了无话不说的姐妹一样。当我问起她的身世,她不由得“欲语泪先流”,然后便倾心诉说起一段哀怨的故事……
柳如是,本姓杨,后来改姓柳,名隐,幼年身世不幸,年纪很小时就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我想这位徐佛应该是一位颇有学识之人,家中藏书很多。柳如是受到她的熏陶和教养,博古通今,也擅长诗词文赋。她也许无意间读到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被其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句所吸引,于是将自己改名为“柳如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柳如是本身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也是一个敢作敢当之人。
柳家有女初长成,养在秦淮已倾城。柳如是长大后,虽然才华横溢,却不幸流落于青楼。在松江,极富性格的柳如是,凭借绝世的容貌和旷世的才情,经常穿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由于她渐渐名声鹊起,因此后来被人与当时的江南名妓董小宛、陈圆圆等人并称为“秦淮八艳”。别看柳如是身为烟花女子,可是对于自己的爱情却是非常执着,这一点与普通的风尘女子不同。她为了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主动与明末的江南才子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人都有过交往,而这些才子也都倾心于她。经过几番选择,柳如是相中了已有妻室的陈子龙,情愿嫁与他做妾。这就是柳如是的一段暂短姻缘。
柳如是为什么会选择陈子龙呢?当时恐怕并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从后来陈子龙的结局来看,我却不得不佩服她的眼光。明朝灭亡后,就是这个陈子龙,与他的学生夏完淳一起,在江南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抗清起义,他本人也成为了江南一带著名的抗清领袖。陈子龙一身傲骨,最后宁可兵败身死,也绝不投降清军。夏完淳更是少年英雄,在不幸被清军俘虏后,面对洪承畴威武不屈,誓死不降,他的事迹更是名垂青史。柳如是之所以选择了陈子龙,就如同当初红拂女识李靖一样,都是颇具慧眼的,也是她的性格决定的,因为柳如是本身就非常仰慕辛弃疾,不光是他的诗词,更仰慕他是南宋的抗金英雄,具有深厚的民族气节。这一点,恐怕也早就深深植入柳如是的心田了。陈子龙也和辛弃疾一样,是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这一点或许从柳如是和他的交谈中就已经让她感觉出来了,也是她心甘情愿嫁与陈子龙的深层原因。
只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正当柳如是憧憬着辅佐陈子龙一起实现他们的抱负时,不幸却降临了。陈子龙的元配夫人张氏可能是出于对于柳如是才华的嫉妒,也可能是出于对柳如是的烟花女子身份的轻蔑,更可能是不满陈子龙与柳如是的情投意合,于是经常上门大闹和羞辱她。柳如是的性格是刚烈的,她不甘受辱,于是悲切而毅然地休夫离去。这段姻缘就此完结。而陈子龙也只能忍痛看着柳如是飘然而去,却无可奈何。虽然如此,但是陈子龙对于柳如是还是不死心,不但时常念及旧情,还仍然牵挂着她。
离开了陈子龙后,柳如是消沉了一段时光,直到后来,她结识了原朝廷礼部侍郎、28岁即得探花的大才子钱谦益,才又在心中燃起了爱的火花。钱谦益的年龄大柳如是三十岁,在江南一带名声非常显赫,文名颇著,还是最著名的东林人士。柳如是为什么要选择当时已经年过半白的钱谦益呢?我想也许是因为敬仰钱谦益的才华,也许是出于对于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带来的伤痕,而温文尔雅、满腹经纶的钱谦益却是能弥补柳如是的伤痕,但是最主要的却是东林党的政治纲领吸引了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顾宪成所撰的最著名的对联,体现出东林人士的“读书不忘救国”的雄心壮志。钱谦益是当时的东林领袖,在对待国家大事上更是以身作则。正是这点深深吸引了柳如是,才使得她毅然嫁给了钱谦益。事实证明,钱谦益对待柳如是非常好,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居室,并且经常和她读书论诗,议论国事,相交甚欢。这段日子,是柳如是最为开心的时光。钱谦益也很尊重柳如是,常称呼她“柳儒士”。而柳如是也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
美好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短短几年后,华夏大地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李自成进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缢,紧接着吴三桂降清,并引导清军入关占领了北京。在南方,弘光帝在南京建成了南明小朝廷。此时的钱谦益在思想上应该是主张抗清的,并在柳如是的支持下出任南明的礼部尚书,与南明著名的抗清名将史可法同朝为官。柳如是也许不认识史可法,但她一定听说过这个人。而当时钱谦益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是她最为欣赏的。我想,柳如是在心中一定会为自己的丈夫自豪,也真心的希望钱谦益能和史可法一起,并肩支撑起南明反抗清军的重任。在她心目中,似乎认为自己的丈夫已经是一个像辛弃疾那样的民族英雄了。
可是,现实的残酷和美好的愿望总是背道而驰。不久,清军南下了,史可法战死扬州。南京也已经被清军步步逼近,弘光政权也面临着覆灭。在这种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柳如是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气概,她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她不愿当亡国奴,她要像屈原那样做个顶天立地的人。钱谦益当时答应了她,也陪同她来到了湖边。当钱谦益先跳时,令柳如是极度失望的一幕发生了。这个曾经让她无比自豪的男人竟然刚触到了水就缩了回来。“水太冷,不能下”,这句出自钱谦益口中的话,顿时让柳如是肝肠寸断。她这才发现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他的言语行为让她不齿,他的虚伪懦弱让她心寒。性格刚烈的柳如是,一定大骂钱谦益,之后,心灰意冷的她也不愿在苟活于世了,于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可是却被钱谦益死死给拽了回来。我不知道钱谦益究竟是怎样劝说柳如是的,也许不顾了文人的清高,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也许忘记了男人的脸面,声泪俱下地反复劝说,甚至还会以昔日的绵绵情意来打动柳如是。柳如是毕竟是女人,也有柔弱的一面。当她看到头发胡须都已经斑白的钱谦益如此卑躬屈膝地哀求,还是心软了,最终放弃了寻死。
我想,柳如是放弃了寻死,最终还是因为她的心里毕竟深爱着钱谦益,尽管这个男人是那么懦弱和没有气节。钱谦益曾经对她是那么温柔和体贴,也曾经抚平了她心里的所有创伤,也给她带来了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真情。我深知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一个今生今世都真爱她的男人。柳如是虽然出身青楼,可却是一个感情执着的女子。她敢爱敢恨,也痴情专一。钱谦益是她的所爱,这是她不可否认的。钱谦益在感情上并没有负她,这也是她不可否认的。我曾经读过《红楼梦》,深知曹雪芹笔下的尤三姐也是一位为了追求婚姻幸福的刚烈女子,可是柳湘莲却不相信她,更别说爱她了,于是尤三姐只好用死来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对柳湘莲的一片深情。但是钱谦益却与柳湘莲不同,他不但相信她、呵护她,而且感情也一直都在柳如是的身上,从来都没移情别恋。正因为如此,我想钱谦益是深爱柳如是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苦苦哀求她不要寻死。同样,柳如是也是深爱钱谦益的,否则她也绝不可能会为了钱谦益而放弃以身殉国的念头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柳如是是钱谦益的红颜知己,而钱谦益又何尝不是柳如是的人生知己呢。为了自己与钱谦益的这份情和爱,即便是性格刚烈的柳如是也最终甘愿被世人唾骂为“软骨头”而活了下来,并且选择委曲求全地继续陪着钱谦益。
钱谦益终于跟随他的南明君臣一起腼颜投降了,随后去北京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钱谦益的名声在历史上也就臭了。他忘记了曾经和他一起共事的史可法壮烈殉国,也忘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丧,甚至也忘记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给江南人民带来的血腥和灾难。从此,钱谦益和吴三桂、洪承畴等人一样,成为了当时汉人所不齿的民族罪人。柳如是没有跟随钱谦益去北京,而是留在了南京。我想柳如是肯定也因为钱谦益的缘故,背负了骂名,正因为要洗刷钱谦益投降的缘故,使得她决心要替自己的丈夫洗刷诟病。她不但并尽全力资助和慰劳江南一带抗清义军,还多次劝说钱谦益不要再做清朝的官。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受到柳如是的感化,钱谦益半年后便称病,辞归乡里,再不出仕。柳如是一直陪伴着钱谦益,后又为他生了一个女儿。钱谦益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去世。
钱谦益死后,柳如是独守钱家的家业,可是那时却是墙倒众人推。钱氏的一帮族人趁机欺凌她们孤儿寡母,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竟采用“缕帛结项自尽”这种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吓走那帮恶人。结果钱家的家产虽然保住了,一代才女却香飘云散,享年四十六岁。柳如是死后,葬于虞山脚下钱谦益墓西,继续陪伴着钱谦益。
柳如是生活的时代是男权至上的封建年代,男人们三妻四妾是被认为合理的事情,他们抛妻弃子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女人们没有社会地位,往往沦为男人们的玩物,是最不幸的角色。在古代,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事情简直是凤毛麟角。但是,就在那个时代,柳如是又是幸福的,因为她选择的两个男人都非常深爱着她。陈子龙没有辜负她,甚至为了民族大义而甘愿赴死时还一直牵挂着她。钱谦益虽然投降了清朝,可是在感情上也一直都没有辜负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烟花女子,能得到两个男人真正的爱,是多么不容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经借贾宝玉之口说过:“女人是水做的”,的确,女人的心是如水般柔弱,特别是对待爱情,更是痴心一片。在古代,能得到男子真心的爱,往往是女人最梦寐以求的事情。钱谦益给了柳如是一个家庭,也给了柳如是一片爱的天空,让柳如是感到了幸福的温暖和爱的甜蜜,这不正是一个女子所期盼的吗?因此,柳如是才能宁愿和钱谦益一起背负骂名,也要陪伴他走过一生一世。柳如是做到了一个女人应该为自己的男人所做的事情,那就是生与钱谦益在一起,死也和钱谦益在一起,即使在阴间,也继续陪伴他经历岁月蹉跎,经历风风雨雨。
今生只愿爱相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柳如是和钱谦益做到了,他们是知足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柳如是和钱谦益也做到了,他们更是幸福的。做为一个女人,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第三篇:微20年后再聚首之序语杂文随笔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作为那时的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通过考取师范的途径完成了转公阶段的任务。但这华丽的转身后,面临的是撇开家庭,重新回到读书的班级做起了循规蹈矩的“大”学生。
那时一般的学员已有十多年的教龄,年纪从二十大几岁到四十一二岁不等。这群人在家中大都有儿女了,极个别人还没有组织家庭。此间,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家中大部分人还有耕种的庄稼地,大家离开温馨的家园,来到师范参加班集体生活,每个人的处境都不尽相同,家庭状况各有所异。我们的老师年岁还有的比同学们小得多。我们在刚过而立之年的班主任张老师带领下,战胜了种种学习上的困难,从课堂文化知识,到音体美的学习,还有许多社交场合的锻炼,我们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书法、简笔画、朗诵、讲故事、弹琴、演唱、歌咏比赛,一场场大型的彩排演出,运动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影,队形队列操比赛,长跑、篮球、排球、乒乓球,选拔赛,都是大家用汗水和坚韧的意志实现的,绘画室,琴房,经常开会和演出的小礼堂,早操跑步,庄重的升旗仪式,大周末的场场校园班级交谊舞会,同学们无论长幼,都凝聚在我们充满温馨和谐的班集体里。班主任张老师家的小客厅里,男生们聚在一起高声谈论呐喊,那曾经醉人的小酒,给大家一种精神的慰藉和鼓励。女生人数很多,她们为班级贡献的也最多。六个班级,26班在各种比赛中总是名列前茅。金灿灿的十几张奖状,见证了那时的班级辉煌。老班长在篮球场上拼搏冲杀,重重地摔倒后带伤坚持,女体委也是在篮球场上顽强争夺,夺回了损失的分数,保持了女子队全校第一。这十几个贴在墙上的金灿灿奖状,都是大家用智慧和汗水获得的收获。每次大型比赛获胜后或者失利时,汗水总是和泪水一齐流淌。
曾经的一切,都已成梦境。现今,2017年春节后的某日,由蠡县籍同学暮年花(学区领导现退居二线)作为群主,进行了安师26班建群的活动,这是大家都满心欢迎的好事。因为一些年岁大的同学早已经退休在家,一线的同学也开始逐渐办理退休手续,这些功成名就的教育者,为自己心爱的教育工作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所有的年轻时代。老年后回忆自己师范读书的日子,找寻那时的印记,原以为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清,因为我们那时的同学比较分散,来自七个县籍。有了现今的网络微信平台,大家还能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回忆以往,畅谈现今,大家迎来了今天的好日子,为社会贡献后也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人心喜悦!可是我们对传来的噩耗,容城籍孙兄的去世感到悲伤,在共同为他默哀中怀念班级亲人,还有的同学身体欠佳,大家感到心焦。
加群后的这段初期的短暂时间内,亲同手足这班弟兄姊妹,大家的思想、话语、乃至今后的行动,特别需要用文字保留下来,不用刻意塑造,却都是非常浪漫的故事,是温馨感人的话语。所以,我在情不自禁中,开始了敲击键盘的日子……
第四篇:再随想杂文随笔
人们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好像有人专门论述过。我不是学者或领袖是不敢奢谈的。
但是,我还是觉的正确的认识是智慧的儿子,是理想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不同时代,不同情况的具体体现,是爱心,不私心,不偏颇,公正,客观,全面,辩证的大融合。它需要闪光的思想,豁达的胸怀,坦荡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
认识,无非认识人,认识宇宙万物万事,认识问题充其量还可以分成普通百姓的认识与领袖从政者的认识。我们普通百姓的认识,是人与人相互间的认识,是对政府政策法规的认识,是对自身能力与条件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大度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头论足,也要大度,客观,辩证,不带私心,不偏颇,充满爱心地认识别人。人人各有其优点,各有其缺点。以其优掩其劣,或以其劣盖其优,都会是有所偏颇的。人学习其优而摈弃其劣,就会有所益处,就会提高自己。人只有这样,才会相互理解,相互容人,相互帮助,相互服务,相互合作,相互互动,相互补充。在国家大政策法规下,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条件选定自己的职业,在相互服务中,贡献社会,生存生活自己,融洽人际关系。
至于领袖与从政者的认识就更具风格,智慧,远见,更具抽象性。他们的认识旨在全局,兼顾局部,心怀理想,面对实际,奋斗现实,面对未来,体现群众愿望,不专个人意志。他们总结综合着人民的认识,他们疏导着人民的认识,他们引领着人民的认识,他们发挥着人民的认识,他们利用着人民的认识。他们把人民的认识提炼成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而上升为理论,凝结成精神支柱,创造成指导思想方针,又通过实际操作与斗争,把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拧成一股民族大团结的力量,朝着政治设想努力奋斗和前进。近代的领袖们认识到了这些,并致力于发动,团结,利用,统一群众行动,统一着人民的认识,统一着人民的思想意识形态,同时升华着自己的认识,领导着人民进行艰难的实践,于是其效益,其速度,其功劳,超过了五千年历代帝王将相及各资本主义社会的领袖。
其实,人没什么,只要不带极端的私欲,知人知己,不偏颇,不私心,有爱心,不片面,不以一概全,有诚心,客观,辩证,哲理,放的下,拿的起,有哲学思想头脑,善于吸取人的优点,善于利用人的优点,善于避免别人的缺点,你就会产生正确的认识,就会升华自己的认识,你就会事业有成,你就会在别人对你认识的评头论足中释然,从而在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社会中去认识事物,通达事物的道理,在正确对待处理人际关系中超然起来,成就事业。这是任何人成长,成熟,处世,做事,成功的必经路子。
第五篇:小学同学再聚首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
还记得我么的小学时光吗?时光如流水,岁月如梭,但时空的跨越并没有使我们的情谊消退,我么事那么强烈地期盼着老同学再聚首!一起回忆那段不平凡的岁月,畅谈现在和将来。让我们的友谊更上一层楼,共创美好的明天!
相遇时一种缘分,相逢更是一种机会……来吧,亲爱的同学,带上你的思念,带着我的追逐,让我们再次相逢,让我们都来珍惜这次机会,再次重温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
现在,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加中心小学届同学聚会,去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相信你除了欣喜和激动,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想:这样难得的欢聚,会因你的缺席而黯然失色,更令我们黯然神伤!盼望您早作安排,如期赴约。
签到时间:年月日上午前
签到地点:市商务酒店
祝您及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并祝同学聚会圆满成功!
老师
老师
敬上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