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次》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5:1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次》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次》教学反思》。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次》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阅读课文第一节时,结合教学生字词“侵略”,我就问学生:读到“侵略”这个词,你有一种什么感觉?学生的回答虽然还不能把对这个词语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但是他们也隐约感受到受侵略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学生读到“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时,我就问:从“英勇”这个词,你能看出布鲁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都能清晰地体会到:“英勇”就是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读到课文第二小节“唉声叹气”这个词的时候,教室里“唉声四起”。我没有批评他们,这种情不自禁的表演,不是不守纪律,而是学习投入的表现。我顺势提问:布鲁斯王子不断地“唉声叹气”,他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很踊跃。教学课文第三节“蜘蛛结网”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蜘蛛结网的艰难和在失败面前锲而不舍的精神。然后抓住第四节中“感动极了”一词引导学生想象布鲁斯看到“蜘蛛结网”的情景时的内心感受。课文结尾部分则抓住“四处奔走”、“招集”、“动员”等词语体会布鲁斯重整旗鼓的雄心壮志。课堂上还引导学生把看见“蜘蛛结网”前后的布鲁斯进行对照,“屡战屡败”后的布鲁斯的表现是“没精打采”、“垂头丧气”,而“屡败屡战”时的布鲁斯是“信心十足”、“精神百倍”。

显然,培养学生的语感的主要方法就是咬文嚼字、朗读品味、想象入境等,培养语感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质和语言实践能力。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次教学实录 苏教版

《第八次》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本学期我上了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八次》,在教学中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我觉得处理得比较好。

教学实录:

师: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讨论。

生: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蜘蛛在结网?。

师:布鲁斯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生:布鲁斯被感动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结网非常艰辛?又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结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到?

出示三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生:朗读一体会。

师: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布鲁斯,你躺在那儿看蜘蛛结网,你会看到第几次?

在小组中演一演,讨论后再交流。

生:我只会看蜘蛛结第三次网。

生:我会看到第五次。

生:我会看到第八次。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一般来说我们是不大会看到第八次的,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就不会像布鲁斯一样躺在那儿看蜘蛛结网到第八次。你们说呢?

学习小组讨论。

生:是啊,布鲁斯王子当时屡战屡败,几乎失去了信心,心情特别沮丧,他才会在那儿看蜘蛛结了八次网。

生:我们没有耐心。

师:对呀。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吗?

生:失败了不能失去信心,有志者事竟成!

朗读体会,男生读。女生读。比赛读。

第三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次》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次》说课稿 首先说教材

这是一个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外国历史故事。讲的是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失去了信心。他无意中目睹了蜘蛛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故事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启示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篇课文和后面出现的《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组合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个故事专题。旨在引领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启发教育。这是本次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组故事,在内容上与上一组《三袋麦子》《哪吒闹海》等课文相呼应,题材上又不尽相同,上一组是童话、神话故事,这一组是历史故事、科学故事。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于课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特别喜欢读故事,特别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不过,《第八次》是一个我国历史故事,学生对故事

背景普遍比较陌生。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会认9个生字,会9个生字。掌握“侵略打仗受伤”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布鲁斯最终获胜的原因。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内容,感受形象,受到启发教育。难点是:理解蜘蛛结网与布鲁斯取胜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读中感悟、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步法预习

课文。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理解课文内容)四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重点是读熟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猜谜激趣,导入新课——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第一步,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会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注意听: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他是谁,一起说出他的名字——蜘蛛。(板书)可不要小看平日里躲在角落里的这个小家伙,他竟然影响到了一场战争的结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与蜘蛛有关的外国历史故事——《第八次》

第二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

读期待。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

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重点指导“几乎 磨坊 结网 重新 奔走”等由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在交流中梳理故事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布鲁斯七战七败——再讲蜘蛛身上受到启发——最后讲赢得胜利)课标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列标题把握内容的方法。)

第三步 突出重点、精读感悟

有的学者曾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的确,语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这一环节,要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语段,引导学生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板块一:抓住 “躺”字,感受缺乏信心的布鲁斯

出示布鲁斯身处困境的语句:“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

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唉声叹气什么样子,自己体会一下。

指名读,思考,布鲁斯身在何处?这里的动词是什么?(躺)“躺”在磨坊里说明了什么?(身体受了伤)有道理,这只是一个方面,战争的创伤不仅仅在身体上,更在心灵上。此时此刻,布鲁斯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伤心,不断地哀声叹气。)

言为心声,唉声叹气正是心情沮丧的外在表现。还有信心吗?(引导学生理解“几乎失去了信心”)板书缺乏信心。(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环节,从躺字入手,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也就是从动作—心情—信心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了“躺”“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了信心”等词语准确细腻的用法及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板块二:比较对照,感受布鲁斯的巨大反差

布鲁斯还能振作起来吗? 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这时候屏幕出现了两段形成强对比的话,一段是刚才读过的布罗斯身陷困境的语句,一段是刚刚加入的表现布鲁斯充满信心的语句。)

我会这样进行引读,布鲁斯刚才还——躺在磨坊里,现在是——猛地跳起来。跟躺对应的是跳。刚才是——唉声叹气,现在是——喊。刚才是——几乎失去了信心,现在是——我也要干第八次。(通过引读,两段话中表现动作、心情、心态的词句一一对应,更加大了反差,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布鲁斯信心百倍、信心十足)真会读书,读懂了布鲁斯。(板书:信心百倍)

这段该怎样读?指名读。首先抓住“喊”字引导学生体会语气,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喊出来的!再读,会大有起色。

然后我会创设3层朗读语境,引导学生在复沓中入境悟情,与人物展开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假如,你就是信心百倍的布鲁斯,你激动地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这是布鲁斯坚强不屈的声音,你对侵略者愤怒地喊道:—— 王子的呐喊,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我们异口同声地喊道:“——

板块三:体会蜘蛛结网成功的原因。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蜘蛛结网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听老师来读这段话,故意读成网破了,丝断了。细心的学生会敏锐的指出来。改成“网破了,丝断了”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按照顺序写出来的句子才合理,读起来才通顺。(阅读教学既要关注思想内容,也要关注语言形式。这里向学生渗透了按顺序表达的思想。)

现在正是深秋时节,请同学们欣赏一幅风景画。这几句话被秋风吹散了顺序,你能帮他们排好队吗?学生会比较顺利的排列出来(秋风吹,天气凉,落叶飞,遍地黄。)(语文教学讲究学以致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环节,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中锻炼了语文

实践能力。)

回到课文,蜘蛛结网的时候,仅仅遇到了一次困难吗?一连吹破了七次(屡结屡破)。有没有必要把每一次失败的经历都写出来?(没有)那该怎么办?书上具体写了几次,(2次)其余的是怎么写的?(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结成。)这叫概括。再通过男女生接读的方式,在读中感受具体和概括的不同。(这里又一次关注了语言形式。)

在失败面前,蜘蛛是怎样做的?齐读文中的句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思考:蜘蛛的优点是什么?学生会谈到:不灰心,坚持不懈等,不要求完全一致,只要明白到了即可。

正是蜘蛛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着布鲁斯重新振作了起来,最终获得了成功。让我们和布鲁斯一起,迎接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齐读最后一段。

第四步 总结积累

1、文章是照亮灵魂的一面镜子,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下来。(按照读写结合、以读带写的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实现情感和能力迁移。)

2、搜集以坚持不懈为主题的名言,下节课交流。(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无非是个窗口。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信心十足

布鲁斯

蜘蛛(不灰心)

成功

缺乏信心

第四篇: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次

《第八次》(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教学重点:

结合语言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布鲁斯七战七败及看到蜘蛛结网后的内心变化,明白布鲁斯成功的原因。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内容。

1、板书课题。

2、出示词语:

布鲁斯

带领

打仗

磨坊

躺在 抵抗

唉声叹气

侵略

遭到

猛烈

出示原文: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

侵略:指侵犯别国的1领土、主权,掠夺财富并奴役别国的人民。

3、用“侵略”说一句话。

我们坚决反对强国对弱国的侵略。

外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血泪史。

二、感悟,体会失败之痛。

1、当年,欧洲的苏格兰也遭受了别国的侵略,王子布鲁斯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说说布鲁斯遇到了什么困难。

2、交流。

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

七战七败,自己还受了伤,当时的局面非常糟糕,布鲁斯的情绪也降到了最低谷。

3、出示图片和句子: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

看,受伤的布鲁斯王子躺在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此时,他的心情怎样呢? 这样的心情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

磨坊:布鲁斯失败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躲到磨坊里,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不断地唉声叹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唉声叹气?唉声叹气:因烦恼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可见,他几乎承受不了了。

对于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他将要准备放弃抵抗侵略军的斗争了)(4)想象:此时的王子,他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师引导他是一个无比英勇的王子,可结果却七战七败,他会叹什么?

——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王子,看着自己的国土被敌人占领,他又会叹什么? ——他是一个关心战士的王子,看着战士们伤的伤,死的死,他还会叹什么?

三、想象,寻找振作原因。

1、过渡:抵抗运动连连失败,侵略军步步紧逼,布鲁斯王子的战斗意志正在一点点地消退,就在布鲁斯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一只蜘蛛出现了,王子亲眼看到了一幕感人的情景。他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交流。

3、出示: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⑴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⑵ 交流。

⑶ 出示比较: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就这样断了结,结了断,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断”这个失败的结果和“结”这个行为的先后顺序。

前者重点强调蜘蛛不灰心、不放弃的“结”,写出了蜘蛛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从而恰当地将蜘蛛结网的艰辛、执着与布鲁斯王子的英勇抗战、七战七败,最后第八次抵抗的共同之处联系了起来,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

⑷ 出示课件,引导想象。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它是怎么做呢? 出示: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细丝又被风吹断了。

——又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就连小蜘蛛自己也被风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小蜘蛛又是怎样做呢?

出示: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狂风袭来,电闪雷鸣,那张快要完工的网又被风雨无情的打破了,小蜘蛛是怎么做呢? 出示: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在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引读:一次、两次,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4、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蜘蛛?你想把哪些词送给它?

相机板贴补充:坚持不懈

百折不挠

永不放弃

5、用你们的朗读为这只执着的蜘蛛来喝彩吧!(生齐读)

6、顽强的蜘蛛,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布鲁斯王子,此时的布鲁斯王子怎样?——(引读: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他为什么会说:“我也要干第八次!”

他被蜘蛛感动了,蜘蛛都能在七次失败之后毫不灰心,坚持不懈地结下去,何况是人呢。只要有决心,定能成功。

四、想象,完成作战动员。

1、布鲁斯王子终于振作起来,他——(引读:)他会怎样动员那些屡战屡败,几乎失去信心的人民振作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呢?好好想一想,四人小组中一人扮演布鲁斯王子,三人扮演人民群众,我们一起配合来演一演。

(出示:群众:尊贵的布鲁斯王子,我们已经被打败了七次,您也受伤了,我们还是投降吧!布鲁斯王子:勇敢的将士们,亲爱的同胞们:。)

2、布鲁斯的话感动了每一个苏格兰人,他们重拾了信心。引读最后一节: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

五、拓展,升华文章主题。

1、读着蜘蛛和布鲁斯王子第八次的故事,假如以后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2、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当我们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我们要记得:失败是暂时的,挫折是难免的。只要我们心中留存着那份信心,鼓起奋进的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拨开云雾,看到光明,看到成功!

3、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 有志者,事竟成。

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六、作业,完成王子动员稿。

可以当场开始写,没完成的课后完成布鲁斯王子的动员稿。

附板书:

第八次

坚持不懈

百折不挠

永不放弃

失败————————————————成功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突出。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2.《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

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3.《爬天都峰》教后反思

今天上课分别在两个班讲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两班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接着以爬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三班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到第二节在一班讲课时,学生在找时说一到五是爬山前,六七是爬山过程,并也说了理由,我觉得也算对,也赞许了,当时心里很矛盾:两个班讲的不一样,但两种答案我也不知到底哪个最准,觉得似乎都有理,就两种都同意了吧,反正也不影响学生体会文意。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作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

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一班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4.《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

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5.《灰雀》教后反思

开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

6.《小摄影师》教后反思

小摄影师》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 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由于本课的对话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体意思。因此,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通过小组赛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梳理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交流答案。再次,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最后,续写《小摄影师》。

因为有了课堂上对课文对话和心理的分析和理解,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续写就不那么难了。有几个同学写得还很精彩,下面是几位同学的习作。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

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8.《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并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王祥光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赞同了他的意见,我舒了口气随即赞同了王祥光的意见,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

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学生就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自学成功。

10.《风筝》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上得成功在于: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在上课前一节课先和学生讲清楚,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我对学生提出几个‚允许‛: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老师的差点,允许随时质疑老师的讲述。在把新课改的理念渗透给学生的基础上开始上新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

上完本课,我空出时间让学生质疑,有位学生提出: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倒不如躲到隶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真的,我认为把贾平凹写的《风筝》安排在第一课,未免太难了。因为贾平凹先生的文章语言比较隐晦,作为老师,有时都一下子都转不过弯来,何况是刚进初中的学生?这位同学提出本课触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话。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请同学来回答:‚这句话强调地指出:当时封建社会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十分猖獗,必须坚持战斗,不能退缩!‛另一位同学接着回答:‚这句话和第二段中的‘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相照应。我去查有关的资料,作者写这篇的文章是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统治下,所以,这句话是当时自然气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对政治气候的感受。‛除此之外,同学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都让他们通过讨论自行解决。同学预习课文时,碰到问题能去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通过几节课和同学一起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对一节课成功了,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找准症结所在,以便于弥补不足。教学第四自然段‚风筝事件‛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上台表演整个事件的过程,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几分钟后,全班没有一位同学举手,我只好点名两位同学上台表演,结果效果相当差。

两位同学用非常生硬的动作、语言,断断续续地说完整个过程,引得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我也觉得十分尴尬。课后我自我反思:学生表演时没有道具,凭空想象,加上也没有对话描写,只能通过动作、表情等来表达,因此,学生做起来困难。并不是所有课文都能通过表演来增加学生的空间,要因文而异,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1.《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解读文本还是不够深入,比如在仿说练习时,完全可以将课文中另外几个句子进行类似的仿说训练,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课文中为什么没用同一种句式去描写秋天的景物。在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读时,学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因而,学生还不能创造性的将课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

12.《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所有学生体验了做诗人的感觉。同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基本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进去,合作意识不够,另外,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也跟不上,导致了‚我口难表我思,我手难写我想‛,10

这些都是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日后语文教学努力探索并积极改进的方向。

13.《花钟》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本课的不足之处有很多,如施教过程中,曾有学生说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他把蔷薇说得很美,美在把蔷薇比作了笑脸。在学生的理解水平说把蔷薇比作了笑脸未尝不可,但是从老师的经验来说这就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拟人句,那这就要想是不是需要把这个修辞手法告诉学生呢?如果不告诉那万一考试时碰到又怎么应对呢?告诉吧,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能接受吗?犹豫不决,课堂时间可是有限的,只有含糊其辞课后再说。

不足之二:每次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之时,学生们就睁大眼睛看着我,其时我心里也急呀,于是乎急着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急着想看到学生举手,话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于是乎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他们只是围着我的思路在转,思维空间也少了许多,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单一了许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而且是非常要不得的,以后即使冷场也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14.《蜜蜂》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因此在在教学《蜜蜂》这课时,我在直接引入课题后,就设置了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蜜蜂》这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有几只小手马上举起了。一个学生问: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我一听,真感到了一份惊喜,好极了,正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来问的。我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极了,你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呢?‛由此我带领孩子们进入了第一段的学习,抓住‚听说‛这一词语,让学生理解了因为法布尔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因此要做这一个试验,并告诉孩子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像这位生物学家法布尔一样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学完了第一段,我很希望有学生能够提出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在做这个试验前,法布尔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可是孩子的问题并没有按照我预期的目的提出来,一个孩子问的是‚老师,我发现课文中说,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那么还有三只哪去了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打乱了我的设计,而且还没有说到蜜蜂被带到多远,怎么带去的,放飞蜜蜂时的天气情况,一下子提出这个问题孩子们能解答吗?因此我这样回答了她‚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姑娘,善于发现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老师不帮你解答,你下课后,可自己想想或与同学交流,看这三只蜜蜂哪里去了?‛说完后,我自己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法布尔他为了这个试验做

了哪些准备呢?‛并引导孩子们进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面孩子们的提问确实是一个一个地按照课文编排顺序提问的,因此我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

我从课堂上走下来,突然一种烦躁情绪困绕了我:那个孩子提的问题提得多好呀,我当时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当时不答,在引导学生读到第五段‚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完好无损、准确无误回到蜂窝‛时,我也应该重提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探讨呀。为什么我要说下课后自己去找答案或与同学讨论呢?我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呢?我在课堂上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那个问题会困绕那个孩子一节课,让她耽误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呢。课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15.《玩出了名堂》

新课程标准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读书的训练,力求读透、读精,即要通过阅读培植学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的积累。《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为实现这个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课文时,进行一个说话训练:你们玩时爸爸妈妈会怎么样说你?说时加上爸妈说话时的动作或表情,然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

堂?学生都能够答出来,可都说是做出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为了区别发明和发现,我顺势引导,我让学生补充板书, 显微镜,填上一个用‚发‛字组成的词。突破了词语关。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简单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难点,我递进式的提出几个问题:怎样玩放大镜?有什么新发现,后来又有什么新玩法?结果发现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资料袋,了解微生物。总结课文时,让学生体会他为什么会玩出名堂?带着赞叹的语气读文后的泡泡,最后对学生温馨提示:玩可要节制哟,否则的话就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哦。在教学中,既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词语的理解,又进行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前的说话训练教给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表情以表现人物,实质上这是一个写作方法的培养,总结时,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读泡泡,充分运用教材,提升了学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温馨小提示,根据学生特点说明玩的两面性,又提醒学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来更能易于接受。遗憾的是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有点脱离学生,没能融于课堂。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6.《找骆驼》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词的训练退居其次。尽管如此,我仍然对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了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找骆驼的现场,充分融入文本,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启发

学生,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与内化要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断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这一课就是要让学生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读。在读中就会体会课文中所用的语气词,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17.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

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真是两难!

18.《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一、新颖的开课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识字写字与读文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读中品,读中悟。

三、自主、互动、情趣盎然的课堂环节

19.《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乐学的学堂,是我设计这节课的想法。

24.《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

1、创情激趣,促进学生朗读

2、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宽知识面 这堂课教学环节清晰,课件制作优美,但还有很多的不足。有遗憾,有缺陷的课才是真实的课。只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并用心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去改变,我相信,明天的课堂教学将更加丰满、精彩!

下载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次》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一、教材简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花钟》,最终上完了,心里的大石头最终能够放下了,最终能够忙其他的事情了,手上的事情很多、很多,再加上心境烦躁,所以前阵子根本没有什么心思认真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童诗的创作也不例外。对为儿童......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感悟为主”。在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都应该以读为凭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彭高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凸显。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一)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带学生进入到西沙群岛优美风......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古诗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诗情画意,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在诗境中分享美,理解美,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