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5:5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

引导语:《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意境。下文是这首诗的优秀的设计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

4、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画意、哲理、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段春江,一处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从容,懂得感激。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

二、课件展示 初步感知

听配乐配图诗歌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三、作者介绍 背景提示

(一)学生眼中的作者

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相关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课前预习中的疑问。

(二)老师眼中的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课件展示,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四、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体会意境。

2、教师正音。

五、合作探究 深化理解

1、齐读: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提问:意象是融合了人类情感的物象,而这首诗又是怎样整合这些意象来展现怎样的诗的优美意境的呢?

明确: 诗人以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为意象,构成一幅恬静优

美的水墨彩图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板书:月下之景 春江花月 画意)

2、师读,生思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提问:这部分借助意象,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所有的这一切都孕育了一个自然之理,江天一色,皎皎孤月,怎能不引起诗人情不自禁地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也就自然会有“人生无尽,江月永恒”之慨叹!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相对于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小小的“个体人生”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其中蕴涵了多么高深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

(板书:月下之思 宇宙人生 哲理)

3、男女学生交叉朗读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明确:“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

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小 结: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题,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惆怅。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变得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

(板书:月下之情 思妇游子 诗情)

六、拓展延伸 体会神韵

明确: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我们也体会了诗歌所带给我们的美感,我们能否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

教师示范,配乐朗诵。

学生的表演形式可以多样,朗诵、演唱、书法展示等都行。(通过这一环节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又可以充分展示个人风采,活跃课堂气氛)

七、作业布置

背诵全诗,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附】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月下之景 春江花月 画意

月下之思 宇宙人生 哲理

月下之情 思妇游子 诗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

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的时候,心中总是会产生无限遐想,也自然会想到一些与月相关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诗人们总是对月亮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就是一种“月亮情结”。

1、思乡怀亲之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师: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板书课题、作者

二、诗歌美读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学生齐读

三、以“月”为线索,具体研读课文

﹙一﹚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 “月之景”。

1、全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意象?明确:月。

2、全诗哪几句是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

明确: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

指名读

3、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来描绘月下春江美景。

配乐营造气氛,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的作品。

示例:看,那春江潮涨,潮水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浩茫茫一片仿佛与大海相连。霎时,一轮明月在浩瀚无垠江面上,随着洪波翻涌冉冉升起。顿时,万顷江波之上笼罩了一层空灵、迷蒙的月色,水光粼粼,月光莹莹。江水宛然前行,环绕着一处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郊野流淌。溶溶月色弥漫在这开满鲜花的树林里,柔柔的月光在花瓣上浮动,像是撒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朵在月光的照映下仿佛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一般晶莹剔透,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时,天空中飘洒、飞舞的流霜,沙滩上洁白、柔软的细沙都与月色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4、教师小结:诗人用月光统摄群象,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最后将笔墨凝聚在了一轮明月之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图。

﹙二﹚领悟“月之理”

1、望着高悬于空中的那轮皎洁而孤独的明月,诗人想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乐,请一名学生朗诵本节。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以下诗句包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教师总结:

他们都感慨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全诗的基调 “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三)鉴赏“月之情”

教师导:光照千古的明月之所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长明不衰,好像是因为它在等待什么人。“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子、思妇?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这轮明月也表现得极为多情。

1、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月亮的多情?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及“落月摇情满江树”。

2、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1)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2)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3、赏析“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

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

4、教师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的。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赋予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

5、朗读最后20句。

四、再读全诗。

五、课堂结束语:

诗人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意境。在时间线索上,诗人也以月为纽带,整幅画卷按照月亮初生、高悬、西斜、落下的顺序徐徐展开。月亮落下有再升起来的时候,诗人通过月落、月升的循环往复给我们传达一个“永恒”的讯息,让读者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中景、理、情的永恒之美,并促使我们在纯净、空灵、迷朦的月色中不断地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愿同学们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一片皎洁的月光。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第二篇: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了解诗歌常见题型 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2′)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家作品(3′)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三、整体感知(10′)

1、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2、评点提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提问: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学生讨论,自主回答)

(一)(1-16)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二)(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讲解:整首诗的思路可以用我们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来概括,即触景生情。下面我们分别从“景”和“情”两方面来研究这首诗。

四、分节赏析诗歌(30′)

(一)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1、教师范读

2、提问: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

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自主回答,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答案。)

明确: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手法:景中含情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 明确:初升。板书:月升

3、自读,小组派代表读,2-3名

4、齐读。

5、背诵前八句。(齐背和个背结合)

课后习题

一、基础反馈(25分)

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ān)霰(sàn)B.河畔(pàn)扁舟(biǎn)徘徊(huái)汀(tīnɡ)C.化妆(zhuānɡ)潭(tán)碣石(jié)拂(fú)D.砧(zhān)潇湘(xiāo)鸿雁(hónɡ)悬挂(xuán)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逐渐

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

C.青枫浦上不胜愁

胜:承受

D.应照离人妆镜台

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3.《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A.江

B.月

C.花

D.夜

4.“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写的景象是() A.月初升时

B.月高悬时

C.月西斜时

D.月落时 5.选出下面各项中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恢宏。

B.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虚实相间,把梦境与实境交织在一起,从而把梦境的难以实现,对远方人的思念烘托得缠绵悱恻。

C.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句是想象,是说亲人随着滟滟江波不知飘零何处。“何处”句则使我们联想到游子面对海上明月,也会备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D.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色洁白,飞霜不见,白沙难辨,洁净宁谧的景色衬出了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这江月美景也衬托了下文的离人哀愁的情怀。

6.对下列诗句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两句是写一片白云随风悠悠飘走,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B.“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尽致,情浓欲滴。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上。

D.“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两句写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月光的温柔可爱。7.填空。(7分)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作者是_______,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他在诗风上厌恶_______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_______,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春江花月夜》为

诗。作者吸取了_______(朝代)民歌的内容形式,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奠定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此诗的外在线索是

,同时又以

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二、课内阅读理解(8分)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8.在横线处填上相应诗句。

9.这八句属于_______描写,由_____到_____,由_____及_____,笔墨逐渐凝聚在_______ 上了。10.描述加点字“生”的好处

三、课外诗歌鉴赏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1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

12.诗的题目是“宿洞霄宫”,诗中是怎样点明“宿”的?(4分)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3.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尤其是“海上生明月”之“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字妙在何处?诗中的“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之处?(6分)

1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答案C(A“霰”读“xiàn”;B“扁”读“piān”;D“砧”读“zhēn”)

2、答案A 逐:追随。

3.答案B(全诗几乎句句不离月。由满月到斜月,写了一个时间变化过程) 4.答案A(上文“海上明月共潮生”是说明月初升,后面从“皎皎空中孤月轮”起是写“月高悬时”的景象)

5、答案C(C项中“滟滟”句应是写“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里”)

6、答案D(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7.答案:张若虚 六朝 自由豪放 乐府南朝 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 月亮

9.景物 大 小 远近一轮孤月

10.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

11.本题考查对写景方法的赏析。从色彩、动静、视角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①运用色彩对比,明亮绚烂。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林是青色,却映白云,强烈的对比映衬,突现了山林的绚丽。②动静结合,生机盎然。涧水奔流是动,青林白云是静,一动一静,突出了山林的活泼与生机。③俯仰结合,相互映衬。“碧涧”是俯视,“青林”是仰视,一俯一仰极具情味。

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全诗前六句实写山中秋景,后两句想象写夜间芭蕉雨,自然点题。

尾联点出了“宿”,通过想象虚写了今夜宿在这里的情景:天阴快要下雨了,夜听雨打芭蕉,定会很有趣味,只是谁人与我共闻呢?从而点题,突出了“宿”字。

13.本诗“生”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春江花月夜》中“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两个“生”字有异曲同工之妙。14.这首诗通过写两地情人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表达了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悠悠不尽的相思之情。

第三篇: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境、把握情感。

能力目标: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浩瀚的文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从而写下了无数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读到了那些关于月的诗句,能举出来吗?

学生说诗句

教师小结:是啊,月在诗中似乎成了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明月照松间”的宁静恬淡;感受到了“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感受到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还有“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神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家、作品: 1,古今评价:《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3、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三、整体感知: 配乐朗读(播放flash),学生整体感知。学生齐声朗读,整体感知。

四、赏析诗歌

(一),赏析诗歌的景物美

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手的。2,出示诗歌前八句(幻灯字幕),学生齐读。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问:这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那些意象?请展开联想与想象,用你的语言描绘这幅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潮高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

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象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物,有情不自禁的引出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4、问:本段引发出怎样的人生哲理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苍天不老,然生命短暂,作者似乎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触,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当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自慰。

5、拓展: 问:同学们之前学过不少感叹人生苦短的诗句,大家能否取出几个例子呢?(并做简要评述)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

(三),鉴赏诗的情感美

1,导:如此良宵,如此美景,人生能的几回逢?然而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游子思妇,却因离别而将它虚掷?宇宙无穷,人生苦短,本该珍惜,然普天之下又不知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人情难圆的两的悲愁啊!诗人的下半篇写的是人间男女的离愁别绪。

2,展示半篇的幻灯字幕,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问:这节可分几层?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思妇怀人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

第二层:写游子想家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

4、重点赏析“思妇怀远”片段。

明确: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课堂小结

小结: 本诗融情景理为一体:先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

再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

最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课后习题

1,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的诗句有哪些?试找出一些来。

2,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板书

春江花月(景)

完 美 融 合 宇宙人生(理)

思妇游子(情)

第四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诗欣赏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沙滩。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穷已:穷尽。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

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

月华:月光。

文:同“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

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潇湘:湘江与潇水。

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诗欣赏

第五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5)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6)纤尘:微细的灰尘。(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8)穷已:穷尽。(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10)但见:只见、仅见。(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16)离人:此处指思妇。(17)妆镜台:梳妆台。(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19)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20)相闻:互通音信。(21)逐:追随。(22)月华:月光。(23)文:同“纹”。(24)闲潭:幽静的水潭。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鉴赏:

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

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诗歌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诗歌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为了与缠绵的感情相适应,语言采用了一些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一唱三叹,情味无穷。对偶句的使用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讲求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变换与律诗相同,使诗歌语言既抑扬顿挫,又清新流畅。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杨广此首借题生义,一扫艳媚。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动”是水波不兴。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总而言之,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游子对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而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下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若虚诗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全文5篇]

    张若虚诗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

    在中国诗词歌赋中有那些可以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较高下?

    在中国诗词歌赋中,有那些可以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较高下?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那个文化鼎盛诗歌正源人才辈出的大唐社会里,好诗实在是太多,猛人也实在是太多了。......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高一选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情画意的能力。 (3)理解并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 1、赏......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生成课堂”案例) 执教者:李仁甫 (课文出自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纠正: 1.给加点字注音:滟滟 芳甸 似霰......

    《春江花月夜》教案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 重点难点: 1......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单县五中王晓光 一、课堂导入: 月亮是美的化身,月亮更是情的寄存,月亮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月亮是文人墨客最亲密的朋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的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