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图解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三、教法建议
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可以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
2、在本节的内容中,要想说清种子萌发的条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明白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如果其中的某些条件达不到种子萌发的要求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仅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是不够的,所以可以在课上或课下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种子萌发的实验,以加深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
在种子萌发的三个外界条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这两项的原因,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至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原因,则比较抽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由于呼吸作用的概念要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才能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不易把这个概念讲的过于透彻,可以结合种子萌发的实验,分析一下在室温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时间一长,种子还会腐烂。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有机物的转变和运输,胚细胞对有机物的吸收、利用以及长成幼苗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氧,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才能保证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水中缺乏氧,种子就不能进行呼吸,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种子也就不会萌发,甚至死亡。并且可以利用上课前2~3天,在培养皿里培养一批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课前把这些种子和干小麦种子冲洗干净,以便上课时供学生咀嚼并领略萌发种子的甜味,让学生对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转变具有感性的认识。
3、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通过实物观察了解到,但教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出萌发条件(外界)促使种子内部有机物(内因)的转化并被细胞吸收,确保胚根、胚轴、胚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最后使胚发育成幼苗,帮助学生树立起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4、关于种子寿命的知识,要尽量联系实际,如当地农民在贮藏种子时的经验。如果课时允许,还可以布置学生做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组做发芽率的实验,并加以比较、分析。从实验中可以看出,陈旧的种子发芽率低。通过实验还可以看出种子是有一定寿命的。农业生产上为了保证出苗整齐,必须要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根据发芽率可以计算出每公顷应该播种的数量,做到节约播种。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重点和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条件 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出问题并确定问题。1.问题的提出 种子才能萌发?
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何检验假设。因素(如肥料等。)
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
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巡视指导导,参与小组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简便易行的方案。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 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提出注意事项,督促、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检查,随时抽查,适时
给予评价,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验探究
5.得出结论: 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和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度、一定的水分、充
察,并进行描述。足的空气。
6.表达和交流: 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交流探究的过程,分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析结果。
因,鼓励重做。
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7.本探究实验成
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功的关键
度 要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指导看书,强调正确取条件: 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样的方法,分发实验装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记录。置。
芽率
2.探究的结果:
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法。
3.种子萌发自身 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条件的分析: 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完整的、活的胚储藏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丰富的营养,渡过休
眠期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 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课件展示,提出观察的胚根→根 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环胚轴→一连接根和茎
环相扣的观察和探究。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
第三篇: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江忠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讲授新课]
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我们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生物园中种植过菜豆,请问谁能把种植菜豆种子的过程描述一下?
学生: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请同学们读课本91页的资料,并结合我们种植菜豆时的经验,做出假设。
学生: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教师: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学生: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学生: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学生:我不同意上述看法,我认为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和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教师:那么到底我们的假设哪一种情况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 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请大家按照我们课前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时依据我们教材中所给出的方案,也可以设计自己的方案。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小组分工(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做好分工);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的结果,准备组间交流);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负责;实验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然后制定计划。
教师:请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谈一谈本组制定的计划。在教师的引导下,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计划,并总结:
①准备植物的种子,如小麦种子。四个玻璃瓶子分别编号。一个小勺、吸水纸。
②将每个瓶子分别放十粒种子。A号瓶倒入较多的水。③将A、B、D号瓶放在室内,C号瓶放到冰箱内。
教师:计划制定好以后要作进一步的完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完善我们的计划,请大家思考:
(1)在探究中应当选用什么样的种子?
(2)怎样才能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小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 ?(4)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
(5)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研究的条件外,其它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每组实验是否应同时观察。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1)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2)设置对照实验,应将种子分成四组。(3)10~20粒,一粒种子不行,因为,可能其中有偶然因素,使种子不能萌发。
(4)温暖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条件。(5)应该相同,方能保证只有一个变量。
(6)每天观察一次,每组实验应同时观察,方能保证萌发时间相同。学生:老师我想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探究一下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该怎样设计呢? 教师:谁能帮助他?
学生:可以用黑布包裹对照组,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经过大家的讨论和交流对我们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如果认为合理和完善的就可按照方案来实施,并做好观察记录笔记,以备下节课使用。[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植物一生所要经历的阶段,并制定了验证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计划。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在课后一定要注意观察。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教材所给的资料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了假设和验证。同学们都实施了自己的计划,那最终观察的结果如何呢?
学生回答:只有2号瓶中的种子长成了幼苗。(对有不同结果的小组要与其他小组共同分析原因。)[讲授新课]
教师:这个实验结果能告诉我们什么呢?1号瓶说明没有水种子不能萌发。3号瓶和4号瓶呢?
学生:3号瓶温度太低,4号瓶水太多,种子缺少空气。教师:同学的思维非常清晰。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教师:那种子在萌发时,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就一定能萌发吗?
学生:不一定。种子萌发不仅要有外部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有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当一粒种子被昆虫咬坏或储存时间过长已经死亡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此外,种子成熟后,大都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正在休眠时期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一粒种子要想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或长成一株农作物都必须具备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农民为了让他们的产量不降低,在播种前都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一般发芽率要在90%以上才适于播种,否则就会带来经济损失。下面我们还是来探究一下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怎样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在测定之前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不能,应怎么办?
(2)有人说为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发芽率就行了。你认为可行吗?
(3)又有人说测发芽率应当尽量挑选个大、饱满的种子。这个想法对吗?(4)测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怎样提供这些条件?
(5)怎样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各组测出的数据有所不同,请分析原因。测发芽率还要重复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学生讨论,总结:
(1)不能。太浪费,采用抽样检测。
(2)不行,因数量太少不能反映总体真实情况,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带有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3)不对,应随机选取种子,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4)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当的温度。可按照课本93页右图装置取一个直径10cm的培养皿,铺2—3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然后均匀地摆上100粒种子,把整个装置放到温暖的环境中或恒温箱中。(5)按书上的公式计算,发芽率是指萌发种子占全部待测种子的百分率。
教师:现在我们明白了抽样检测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具体实验需要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完成。种子有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后,就可萌发成为幼苗,那么幼苗又是如何发育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动画,观看完毕后我找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学生观看后描述: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同时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给胚根、胚芽和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出种皮,形成根,从而固定植物体,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随着胚轴的伸长露出地面。[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测定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对种子的萌发条件及其过程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更多的有关资料和信息。八.板书设计
(随实验进行,由学生归纳得出)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 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 成熟的胚完整、有活力、度过休眠期
二、测定并计算种子发芽率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突破种皮的顺序:先胚根后胚芽
九、巩固练习
1.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冰冻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 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①低温 ②高温 ③干燥 ④潮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萌发的主要好处是()A.增加水分 B.增加空气 C.提高温度 D.防止鸟吃种子
4.大豆和玉米萌发过程中将营养供给胚的结构分别是()A.子叶和胚乳 B.胚乳和子叶 C.子叶和子叶 D.胚乳和胚乳 5.发育成茎和叶的分别是种子的()A.胚轴和子叶 B.胚芽和胚芽 C.胚芽和子叶 D.胚根和胚轴 6.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 6.种子萌发取决于两方面条件,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玉米和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8.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中,据下列处理分析回答: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处理方法 10粒种子,拧紧瓶盖 10粒种子加适量水,拧紧瓶盖 10粒种子加较多水,拧紧瓶盖 10粒种子加适量水,拧紧瓶盖
室温 室温 室温 低温(1)表中有_________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号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事先就知道2号瓶里具备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那么,还有没有必要设置2号瓶?
答案:
1.A 2.C 3.C 4.A 5.B 6.C 6.自身条件 外部条件 种子必须都是活的、胚是完整的且度过休眠期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量的空气
7.前者是从胚乳中吸收养料供给胚的发育,后者直接为胚的发育提供养料
8.(1)3 2和1,2和3,2和4(2)对照作用 具备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3)有。
第四篇:《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5.种子的萌发
【教材分析】
《萌发的种子》这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期第二单元第六课时。“萌发的种子”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过程,也是生命单元唯一的一个长期研究活动,活动中教师要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研究的准备,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长期观察的素养。它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适当的根据需要把某些研究延伸到了课外。
【学生分析】
观察发芽的蚕豆这部分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驿细小事物的观察能力。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这部分是在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植物的一生里面已经研究过的,所以在这儿我只强调镊子解剖种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其它的都放手交给学生去操作。学生很容易得出蚕豆种子可以分成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以前在三年级研究的时候还提到胚轴,这儿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胚轴就没有提出来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活动毕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让学生先自学P33页介绍的一个对比实验的研究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科学地研究问题。而且要求学生下课后继续研究并在第33页作好记录以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和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难点: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我的教学设计力求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一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推理验证”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交流等,指导学生对种子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小黑袋蚕豆、黄豆、油菜籽,蚕豆幼苗一盆,干、浸泡2天、浸泡更长时间的蚕豆种子各一大盆,浸泡实验装置,课件。
每小组准备:
(1)每小组一包种子,内含蚕豆、油菜籽、黄豆若干。(课前放在课桌上。)
(2)放大镜2个,浸泡2天的蚕豆、黄豆、油菜籽种子各2粒,记录纸一张,放在解剖盘中。(放在讲台桌旁。)
(3)浸泡2天的蚕豆各2粒。(课结束前下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小黑袋,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点出它们都是植物的种子。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外形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学习新课:浸泡种子
1.(出示一杯蚕豆苗)提问:它是什么发育而成的? 2.(出示干的一盆蚕豆)提问:这样的蚕豆干放着会发芽吗?需要什么条件?(水、温度、氧气等)
3.种子萌发需要水分,为了测量种子萌发到底需要吸收多少水分?不同的种子吸收水分的多少是不是一样?课前,老师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出示准备好的浸泡实验装置)我事先都装了200毫升的水,然后各取了10粒不同的种子,把他们浸泡在水中。
为什么我要装一样多的水?为什么都各选了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呢? 刚刚做的这个实验,现在马上能看到结果吗?
那我们就把它放在实验室里,让我们等待两天再来测一下,看还会剩下多少水?。
(三)学习新课:种子的内部构造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浸了水的蚕豆已经发芽了,那你知道蚕豆里面是怎样的吗?想不想看一看?
1.教师提示:
(1)小心地将种皮剥下,尽量保持完整。
(2)小心地将“豆瓣”分开,观察连接处是怎样的?(3)仔细观察、认真完成记录表。2.教师做解剖演示。
3.请材料员用刚才的材料来交换新的材料,拿到材料后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4.请学生上台展示观察记录。(重点交流:我在“豆瓣”的连接处发现了什么?)
5.(投影出示蚕豆结构图)教师点出:像蚕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外面的被我们剥下来的是“种皮”,里面的“豆瓣”我们称它为种子的“胚”。胚还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等。
6.让学生在记录纸上画的蚕豆图,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7.那么其他的种子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构造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浸泡过的其他种子。(师出示装好袋的黄豆、油菜种子)
8.让学生再像刚才那样来剥一剥其他种子,与蚕豆种子比较一下。
9.投影出示这几种种子的解剖实物照片,交流这些种子的构造有哪些共同点?
(四)学习新课:发芽的蚕豆
1.我们已经知道种子的内部结构,还知道它们会发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关种子发育成幼苗的视频片段吧!学生观看种子萌发的视频。2.刚才我们观看了一颗种子可以长成一株新的植物,那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变成了植物的什么呢?
3.学生交流各自的猜测。
4.大家的猜测很丰富!但要想知道结果,有什么好方法?
5.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法。(在一个小盒子里,只要垫上一些棉花,保持棉花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6.教师下发材料,学生操作实验。
这个实验的操作是很简单的,但接下来的观察记录可不轻松。有没有发现盒子上面的记录表? 7.师投影出示记录表与学生讨论观察的内容和方法。问:我们可以几天观察一次。
(五)总结拓展
谈话:老师发给大家的种子已经是浸泡过的了,今天正好是第两天,我们就以两天为间隔,可以吗? 问:那重点应该观察些什么内容呢?今天“它各个部分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先把它们记录下来吧!
1.学生观察并做好第一次记录。
2.投影展示典型小组的记录纸,明确科学简洁的记录方法课后由小组长负责一起去完成这个实验记录,好吗?
【板书设计】
5.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
茎和叶
养分
第五篇: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能够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3、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过程。具体活动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请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哪些过程呢?请同学们看完视频后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讲授新课]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播种季节。思考后回答1.为什么在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2.农民播种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生:因为春天很温暖,雨水充足,所以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生:松土、浇水。
师:(播放松土、浇水、种子萌发的照片)一段时间后种子就萌发了。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首先:复习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提出问题:种子在哪种环境下才能萌发呢?
生:作出假设:讨论后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师:假设是否成立呢?这需要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来证明。假如给你绿豆种子(若干)、培养皿(4个)、滤纸(若干)、水„„讨论回回答,你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师:假如2号培养皿提供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适宜的条件,1号探究的变量是水。你是怎么做的?
生:1号和2号培养皿是一组对照实验,往1号和2好培养皿中各放入2张滤纸,各放入10颗绿豆种子,往2号培养皿中滴加水,1号培养皿不加水。将1、2号培养皿都放到橱柜中。师: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样的?
生:1号培养皿不发芽,2号培养皿发芽了。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师:若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你是怎么做的?
生:往3号培养皿中放入2张滤纸,放10颗绿豆,加入一定水分,使滤纸刚好湿润,把3号培养皿放到冰箱。师:你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3号培养皿不发芽。生:老师:我的3号发芽了?
师:低温使种子发芽过程变得很缓慢,不利于种子萌发。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师:若想知道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你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生:我往4号培养皿中加入2张滤纸,放入10颗绿豆,加过量的水,淹没种子,把4号培养皿放入橱柜。
师:你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4号培养皿不发芽。
师: 4号培养皿是因为水太多种子不能发芽吗?从4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对照中培得出什么结论?
生:不是。是因为水太多,导致种子萌发没有空气。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师:从这个探究实验中我们得出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师:只要给定以上条件种子就都能萌发吗?
生:不一定。种子萌发不仅要有外部的环境条件,而且还有有种子的自身条件。
当一粒种子被昆虫咬坏或储存时间过长,已经死亡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师:种子种子成熟后,大都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正在休眠时期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师:种子要想萌发必须具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三、测定种子发芽率
师:(引入报纸)2004年,云南省元谋县发生了一场“红叶三号”劣质洋葱种子的事故。种子发芽率仅10%,406户农民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达44万余元。如果你是农民,在购买种子前会做些什么? 生: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师:你会怎么测?
生:取100粒种子,给定2号实验的条件,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连续观察几天,看种子的发芽情况。
师:假如98粒种子发芽,发芽率怎么计算?
生:发芽率=98/100*100%
公式: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种子数*100% 师:别忘记要做重复实验。
四、种子萌发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完后思考回答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播放视频)生;种子吸水,种皮胀破—萌发出根---萌发出茎和叶
师:回顾种子的结构,根、茎、叶都是由种子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成?
生:看书,讨论后回答。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连接茎和叶。师:学生讲种子萌发过程时,教师逐一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照片。
五、小结
师:同学们,这结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二)自身条件:种子度过休眠期,胚是完整有活力的。
二、萌发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种皮胀破-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
六、巩固练习
1、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1号瓶和3号瓶各检验一种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是一种对照实验吗? 答:不是一组对照实验.1号和3号瓶中水和温度都不相同,研究的因素不止一个,所以不是一组对照实验。
2、春播时有许多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在华北,大麦和豌豆的播种时间比棉早;有些作物的种子在播种前要浸种;土壤需要耕和耙,变得松软。你能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答:在华北,大麦和豌豆的播种时间比棉早,因为:不同种子萌发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播种前要浸种:满足对水分的要求;土壤耕和耙:使土壤有充足的空气.3、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通常称为“地膜覆盖”),这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好处?
答:提高地表层的土壤温度,减少北方干旱的早春土壤水分的散失,促使种子提早萌发。
4、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 答:已度过休眠期,储存时间短,饱满,破损率低的种子。
[教后反思]:
这次课堂,让我得到很大的收获,发现这次课许多上的好的地方,也发现许多不足。较好的地方:使用多媒体,使这个课的信息量很丰富。提早布置实验,学生十分配合,都有在家完成,使学生能很好互动。
不足之处: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前面太紧,后面时间剩较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考讨论不够。以后上课中,可以可以多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