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月寻你而来诗歌
梦停驻在一片柳芽,还未醒来
春天就撂下诗歌
从我的世界出走,了无消息
窗外,跳出两只黄鹂
窃窃私语
三月的桃色被时光一点一点抽离
曾经的红雪,在一首诗的背后
瘦得薄如蝉翼
一些落花,沉寂于水面
说不出的伤感,流散而去
我所能作到的收缩诗意
目光移到四月的纯绿
褪出青涩的初恋
将一场春情,掩埋在那片湿地
落了花的杏枝夹在诗里
收起好这季雨帘
带上阳光、回忆和诗歌
还有一枚不会结果的种子回家
趁着逐渐加深的暮色
从三月踏屐而来
寻你,一路向南
那夜走过悠长的小巷
没有哀怨,只把思绪向你靠拢
一枚阳光穿透泛白的晨曦
照亮我的脚下
熟悉的家乡,还和从前一样寂静
四月的风轻吹
在你等待的树下,翻阅为你写过的诗笺
湿漉漉的晨曦里走出的女子
赤脚系着五彩铃铛,爱情在风中轻颤
半遮半掩的丰腴
投放在我深情的眼眸里
我没有吻你
我让爱情缄封在此刻的沉默
我的眼神循着你衣角的余香伸展
占据一片水域
瞳孔里含着的泪水,折射成光束
一池青莲,云水氤氲
朵朵如你
环起手臂,迎接阳光的投射
第二篇:今夜你如约而来诗歌
今夜你如约而来
脚踏着宇宙的音节
手捻着太阳的光纤
你博大的胸膛里
蓄满深深的爱恋
还有无意匹敌的思念
从远古至当代
从塞北到江南
到处是你牵挂的人儿
到处是你潆洄的顾眷
//
你摇曳着优柔的星辉
荡起满载爱的航船
在无垠的宇宙稳健地冲浪
把思念撒向山峦
把光阴布满沟壑
把最美好的寄寓
托付给虔诚的心儿
让整个寰球
都能感受到你的慈祥
都能体认到你的温婉
//
是怎样的妙手调谐着你的性情
让你的思念如此明媚
明媚得像春日的清辉
抑或是一泓秋水
俨然秋水的清幽
让你的爱恋如此宁静
宁静得像冬日的碧雪
一如碧雪的无怨无尤
抑或是优质的翡翠
解构出善意的眼眸
//
那看见你就心生怜爱的人有福了
因你的清辉流泻的是至高无上的美德
悠远而深刻;磊落而和谐
那在你面前驻足的人儿有福了
你的思念于他们有份
那在你的肚腹里窥出爱恋的人有福了
你会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爱他们
那歌唱你的诗人有福了
因你源源不绝的诗意
是天堂邀约凡俗最经典的圣宴
//
我实在不知道
该以怎样的情怀
感恩你布下的德泽
就让我以贯通古今的思念
来思念你一年一度催生的波光潋滟
//
我实在不知道
该以怎样的心态
来感恩你凭着一腔不竭的爱恋
缔造出生生不息的圆满
让亘古不衰的心志高玄在秋之云天
//
也许,只有神佛并作
才能解开人间的凡锁
让心灵在你至简的大道里洞悉天国
因我清清楚楚地记得
一年一度,是夜如约,你是为救赎而来……
第三篇:春天因你而来爱情诗歌
叶子刚开始颤抖,
风就已经离去。
细雨一路追赶,雪还是悄然化无。
炉台一腔炽热,却把自己的心烧成灰烬。
我握紧犁铧只顾耕耘,伤痕却划满心田。
就是那颗星,一直在我眼睛里闪烁,但始终远离我世界之外。
大雨倾泻湖面,再多的伤心,离开的人也看不见。
爱就像我的影子,有时出现有时不见,就是难抱进怀里面。
我用心酸的手指,把尘世的峭壁,照成一面镜子。
也许魔法听懂了哀求,在绝望的血液里,升起黎明的曙光。
春日里,让两个人依偎,在绿意盎然的世界,放飞爱,幸福和青草,一起蓬勃生长。
爱情!
寻觅那多年,终于找到,你才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为这一刻,我已等了太多太多年。
只有在你温柔的眼睛里,才能映出我久违的笑脸。
有你,三月才是春天。
第四篇:四月诗歌
四月
一阵风
一首透明的赞歌
抚摸阳光的温柔
醉了四月的风景
独走城外
向春天深处漫游
握沿途嫩绿
于四月诗意中行走
甜蜜的回忆
泛起在心头
痛饮一杯绿色
我便微笑在枝头
真想永远驻留
一遍又一遍诵读温馨
直到潮
湿四月的眸
第五篇: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歌赏析
1、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建筑学家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作家林徽因
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民国文化想象”中的林徽因
她经常见诸在各种诗歌、小说、影视等作品中,代表的有黄磊、周迅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总之,林徽因,这个传奇女性,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徽因学习她的代表作——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2、初读全诗,感知文本
好的诗是要读的,正如苏东坡云:“三分诗七分读”。带着问题读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自由朗诵,创造性诵读
(1)、通过这首诗歌,你头脑中产生出哪些画面(2)、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4、合作探究(1)、文本分析
诗歌共分五节,声音可以点亮周围的风,而轻灵是由声音的脆质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面相,这一组文字中,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的变是写场景,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开端
接着换了一个场面,其实是一个黄昏,但是不是凄冷的黄昏,而是温暖微醺的黄昏,“风吹”、“星闪”和“雨洒”是一种湿润的感觉,是早春的感觉。
下面两节转入春天和人的双重赞美,这实际上是诗的主题的呈现,即歌颂心目中的你。把“你的喜悦”和春天的“轻”、“娉婷”、“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揉在一起,那春的特质便是你的面貌,于是你获得了“鲜妍”、“天真,庄严”、“柔嫩喜悦”的赞美,最关键的两组意象在这里出现“你是夜夜的月圆”和“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第五节的声音很清晰’很明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会注意到,在这一节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一树一树的花开”、“你”还有“四月天”,他们统一在“爱”、“暖”、和“希望”这三个词中。
四月是温暖的季节,诗歌中,出现了十一处“你”字,只出现了开始的一处“我”字。但是,“我”和“你”才是主题,这一主题在最后一节落在爱与暖上,这是这首诗的一层秘密。在表面的“鲜艳”、“轻灵”和温醺的四月天里,说“爱”与“暖”的是“我”和“你”。(2)、色彩感分析
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这种色彩的温醺的鹅黄与柔软洁净的白莲要与诗人的声音共鸣,组成呢喃与笑声,才更加美好。
(3)、诗歌“三美”分析
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A、绘画美
在音乐美的流动中,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B、建筑美
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
C、音乐美
在整齐的诗形中又富含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诗歌的韵式变化和句式变化而带来诗节内在形式的多样化。如诗歌的第一节就是押2_2韵,这就造成整首诗歌错落有致,朗朗上口,具有内在的流动力量。但这种押韵,又随着诗人的感情起伏和内容的变化而自然形成。这样,语言的节奏也与诗人的思想感情作品内容相协调,音乐美也就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梁从诫谈到林徽因诗的韵律时说:“她的诗歌不满足于单一的表达形式,力求创新和变化。”例如,诗歌的第三节。句式发生变化,由“你是„„”变成了“„„你是”,这就避免了表达上的单一和呆板,富有跳跃感和音乐性,充满了四月天的生命律动。这样诗歌流动的内在情感也就跃然于纸上。诗人的内在情绪巧妙地融入富有音乐质感的诗歌中,使得全诗充满了音乐之美。
4、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徐志摩《偶然》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徐志摩遇难后,林徽因写了《悼志摩》,寄托对他的突然去世的震惊与哀思。徐志摩去世四年之后,1935年,林徽因写了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还有一首诗《别丢掉》,散文表达的是同志式的怀念和伤感。
作者在“偶然”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这首诗歌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