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均分教案
教学过程:
1、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1)、课件出示3份糖果,每份3颗,(2)、4个圈,每个圈内2个机器猫
(3)天线宝宝1个、4个、7个
是不是平均分?有什么办法可以变成平均分?
生1:将7个里拿3个到1个中去。
2、观察课本主题图,用平均分的定义说一说图中的分法。
汇报:
生1:把10瓶矿泉水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瓶
生2:
生3: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是3个
师纠正,生重说。
生4:把30颗糖平均分成5份,每份6颗糖。
3、实践活动:分学习用品
师说要求,将已经准备好的18个铅笔、橡皮、尺子等东西平均分成3份。
小组合作开始分。
展示分法,指名现场演示。
指名4个学生上台,其中1人演示分尺子。1根1根地分。
再指名3个学生上台分铅笔,6只6只地分。
2只2只地分。
师小结:分的东西不同、方法不一样,但3名小朋友分到的东西都是6份。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4、练习
(1)、圈一圈,连一连,填一填
(2)、3人获优胜奖,奖品为9块橡皮,3人获一、二、三名,奖品为9只钢笔。奖品怎么分?
小组讨论,汇报,全班交流。
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有时要平均分,有时不需要平均分。
5、总结。
说说有什么收获。
6、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开放题)
16盒花摆在一个四边形的边上,怎样摆同样多?
展示3种不同的摆法。
7、下课。
第二篇:《平均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平均分。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合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平均分”
师:老师想问下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师:说说看,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自由回答)
师:好了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小动物们要在森林里面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咱们一起瞧瞧去吧!(出示课件)师: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
师:还真有咱们小朋友们喜欢的小动物呢!桌子上呢摆了好多好吃的食物,这些食物分别都是为哪些小动物准备的呀?(桃子给猴子准备的,竹笋给小熊猫准备的,松果给松鼠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师:哎呀,你对小动物的了解还真不少!
师: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啊,小动物们都馋坏了!
师:你们注意看,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它们心里面现在最想干什么呢?(吃)师:可是它们现在碰到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熊猫说:怎样分竹笋呢?)师:谁来读?
师:10个竹笋要分给2只熊猫,(贴熊猫)这是熊猫哥哥,这是熊猫弟弟。怎么分呢?咱们小朋友就利用手中这10个小方块,帮帮哥哥和弟弟。按你的想法来分一分好吗?(学生操作)
2、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下,你给这两只熊猫是怎么分的竹笋呢?分得时候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1:哥哥分5个,弟弟也分5个。10可以分成5和5。在熊猫下板书:5 5)师:这样分很公平,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2:哥哥分6个,弟弟分4个。因为大熊猫吃得多,小熊猫吃得少。我想10可以分成6和4。板书)
(生3:哥哥分1个,弟弟分9个。因为哥哥得让着弟弟。我想10可以分成9和1)„„
3、归纳整理:
师:同学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分法,有一种分法的结果有点特别,看出来了吗?
师:这种方法为什么特别呀? 生:因为只有第一种分法哥哥和弟弟分的竹笋的个数同样多,其它几种分法分得不一样多。
师: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吗? 师:你们来看,不是这份多,就是另一份多。只有这种分法的结果,每份同样多。师:像这样把10个竹笋分给两只熊猫,每只熊猫都分5个,也就是两只熊猫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我们数学上就叫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小朋友们读一下。师: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都同样多,你明白了吗?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吧?师:下面,我们把刚才10个竹笋都改成平均分成2只熊猫好吗? 师:分好了吗?现在谁来说说每只熊猫都分到了几个?还有谁想说?
师:哦,每只熊猫分到了5个,也就是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怎么分?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师:好了同学们,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分到了同样多的竹笋啊,它们高兴极了。旁边的小猴子着急了。你看,有一只小猴子馋的都怎样啦?它们想吃什么呀?这里有多少个桃子?(20个)这20个桃子要分给几只猴子呢?(5只)这一次小猴子有要求了,咱们一块来看,小猴子要求要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谁能根据这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每只小猴分几个)
师:哦,他提的问题就是小猴要解决的问题(板书),咱们一起来帮帮小猴子好不好?
师:小猴子要分20个桃子,可是我们手里面只有10个小方块,怎么办? 师:这个方法好不好啊?同桌两个合起来正好是20个。好,同桌的小朋友把小方块合起来,先商量商量怎么分,好,开始吧!(学生动手分)
2、汇报交流:
师:都分好了吗?哪个小组能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呀?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她们是怎么分的啊?(一个一个分)你们看她们俩合作的多么默契呀!
师:同学们,你们看清楚了吗?刚才这两个小同学是一个一个的分,也就是第一只小猴子给了一个,后面的小猴子也跟着给了一个。谁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要同样多)分完了一轮为什么还接着分呢?(因为有20个)对,有20个,还没有分完呢,所以接着分。分完以后,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满意呀? 师:那谁的分法和他们不一样?说说看!师: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满意?他们一下子想出了4个4个一分,这可是很有难度的,真不错!
(学生说其他的分法,老师摆)
师:刚才,同学们的分法看起来不太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果呢?每只小猴都得到了几个桃?所以我们小朋友用的都是什么方法呢?小猴子满意极了。
3、归纳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帮帮小动物们都分到了它们最爱吃的食物,虽然分得方法不一样,有的是一个一个的分了,有的是两个两个地分了,还有的是几个几个地分了,但我们用的都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动物们都分到了爱吃的食物,现在我们也用平均分来分一分。(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不但学习了平均分,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感受到了快乐。
第三篇:平均分教案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等。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3、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5、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教学反思:
第四篇:平均分教案
分一分
设计者:康莉
教学内容:
66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习什么是平均分。
2.学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3.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了解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
学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铺垫,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探索什么是平均分(例1)
1.例1:有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替6个五角星,把它分成2堆,把你们能想到的分法,都分一分来看。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学生交流展示分法:(1个和5个 2个和4个 3个和3个)5.引导学生观察这3种分法,有一种分法很特别,和其它两种不同。6.引出分成3个和3个的这种分法与前面两种分法不同。像这种特别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7.孩子们,数学书第66页,小明他们在分五角星的时候,也发现了平均分,并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平均分,找一找这句话,并读一读。
(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8.孩子们,带着这个知识,来当一当小法官。
出示(课件):请学生说是不是平均分,并说说理由。
9.小法官当的不错,下面我们来完成这个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把8根小棒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1)学生自由分。
(2)请学生展示,找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二)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例2)
1.小明和小芳在平均分铅笔时,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例2主题图: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每份有()支铅笔。
2.拿出12根棒来代替铅笔,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根小棒。
3.学生动手操作。
分好了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你分得结果每份分了()根小棒,4.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分的结果。
生:1次每盒分1支,每份分了(4)根小棒。生:1次每盒分2支,每份分了(4)根小棒。……
5.得出: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平均每份有(4)支铅笔。6.小结平均分的方法。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68页1题、2题,交流汇报。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说一说:这节课我学习了什么?
第五篇:《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教学设计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张 艳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分一分、比较、分类的过程,认识平均分。2.通过动手操作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棋子、练习纸。课前谈话:
师:现在张老师想知道,你聪明吗?(学生高高的举手,个别学生想举不敢举。)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举手呢,不太自信是吗?大家看(课件点聪明的“聪”),认识吗? 师:怎么读?
“聪”的边是什么?(耳)用耳朵认真听,能做到吗? 右边呢?(总)
用眼睛仔细观察,能做到吗? 用口大胆发言,能做到吗? 你会用心思考吗?
现在,告诉大家,谁是聪明的孩子?
我就知道咱们班同学全都是聪明的孩子!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信,上课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哎,这里在干什么啊?哦!原来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丰收庆祝会呢。请你仔细观察,你在20个桃子10个竹笋12个萝卜15个松果 1
这里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20个桃子,12个萝卜。
师:哦,你一下子说了两个信息!你的眼睛真明亮!生2:15个松果,10个竹笋。生3:有2只大熊猫,5只小猴„„
师: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啊!现在我们想一想,每种小动物最爱吃的是什么呢? 生:小猴爱吃桃子,松鼠爱吃松果,小兔爱吃萝卜,熊猫爱吃竹笋。师:你知道的真多啊!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1)引出问题。
师:快看大熊猫,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它在想什么呢? 生1:新鲜的竹笋,一定很好吃。生2:有这么多竹笋,该怎样分呢? 师:它果然就是这么想的。出示课件:
师:是啊,这么多的竹笋,该怎么分哪?能帮帮它吗?
生:能!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用10个棋子代替10个竹笋,帮两只熊猫把竹笋分一分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2)汇报结果。
师:分好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呀?
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①生1:我分给大熊猫6个,小熊猫4个。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大熊猫吃的多,所以多给它几个;小熊猫吃的少,就给它少一点。师: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呀。②生2:分给大熊猫3个,小熊猫7个。师: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大熊猫应该让着小熊猫,小的应该多吃,它需要营养。师:哦,也行。
20个桃子10个竹笋12个萝卜15个松果怎样分竹笋呢?
③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我认为每只熊猫分5个。师:为什么呢?
生3:因为我觉得每只同样多,比较公平。④生:我觉得给大熊猫7个,给小的熊猫3个。„„
(3)对比分析。
师:同学们,帮两只熊猫分竹笋,有好多种分法。一起看,在刚才这几位同学所说的分法中,这一种(指上面一类)主张给大熊猫多一些,认为大熊猫的饭量大;而这一种(指下面一类)呢,觉得应给小熊猫多一些关照;仔细观察,在这些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比较特殊,是怎么分的呢?
生:分得一样多。
师:每只熊猫都分到了几个竹笋呢? 生:5个。
(4)感受“同样多”。师:一起看!一共有几个竹笋? 出示课件:
生:10个。
师:分给了几只大熊猫? 生:2只。
师:它们分得了几个竹笋? 出示课件:
生:每只分得5个竹笋。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一共有10个竹笋,分给了2只大熊猫,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5)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啊? 生1:一样多。生2:很公平。
师:公平,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 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使用平均分。
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
(1)师:小猴子看见我们帮熊猫分了竹笋,它们也等不及了。请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生:有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师:你能把这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吗? 生:能!
师:那就请你用棋子代替桃子,帮这5只小猴来平均分一分吧。自己分完之后,还要和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师:都分好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生1展示分法。)师:你是怎么分的?
生:我是先三个三个地分,再一个一个一个地分。师: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啊? 生:4个。
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2:我是两个两个分地。师: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生:4个。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3:我是4个4个分地。每只小猴都分得4个桃子。师:还有不同的分发。生4:我是一个一个分地。师:每只小猴分几个? 生:4个。
师:原来大家有这么多方法啊!(2)课件演示不同的分法。
(3)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给小猴分桃子,但是不管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个桃子。它们得到的桃子数是——
生:一样多的。
师:既然它们得到的同样多,这都是—— 生:平均分。
(4)规范语言表达,叙述平均分的过程。师:谁能把平均分的过程再来说一说呢? 生1: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师: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生1: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
生2: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师板书: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3.分萝卜。(感受第二种分法)
(1)师:熊猫吃上了鲜嫩的竹笋,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接下来我们听一听可爱的小兔是怎么想的呢?出示课件:
(录音: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想吃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呢?)师:谁再来说一说小兔的想法?
生:12个萝卜,每只小兔想吃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呢? 师:我们再用棋子来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展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展示自己的分法。师:为什么一次拿4个呢? 生1: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师: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生1:3只。(3)规范语言。
师:你能试着说一说刚才分的过程吗?
生1: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3只小兔。(板书: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3只小兔。)(4)小结。
师:同学们,每只小兔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啊? 生:一样多。
师:对,每只小兔分得同样多,这样分也是平均分。4.分松果。(第二种分法的应用)
(1)师:在庆祝会上谁还没有吃到好吃的呀?
生:松鼠。
师:小松鼠悄悄地对我说了,它说了什么呢?告诉你们吧,15个松果,我们每人想吃5个,可以„„出示课件:
师:谁听到小松鼠的悄悄话了? 生: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啊?
师:你真会思考、表达!如果我们不用棋子了,你能想办法表示出这些松果分给了几只松鼠吗?
生:能!师:那就开始吧!
师:咱们来欣赏这位同学的作品,说一说,你怎么想的?
生1:15个松果,每只松鼠想吃5个,我就圈起来5个,圈了3次,可以分给3只松鼠。师:说的真清晰!他这样圈一圈,就帮小松鼠们解决了问题。生2:画分界线。
师:再来看这位同学的。他这样画一画,也帮小松鼠们解决了问题。
(2)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分法也叫 师生(一齐):平均分。
三、巩固提升,学以致用
师:刚才同学们帮宴会上的小动物解决了问题,它们可高兴了。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快乐的。你快乐吗?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到森林的其它地方看看吧。
1.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师:前面又有几只小动物,它们怎么了?愿意继续帮助它们吗?(录音: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呢?)
出示课件:
生:小猫分鱼是平均分,小猪分西瓜不是平均分。师:为什么?你有办法把小猪分西瓜变成平均分呢?
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生1:把第三个西瓜切开,一人一半。生2:再拿一个西瓜给第一只小猪。生3:把右边的一个西瓜拿走。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小猪兄弟俩分到了同样多的西瓜一定会感谢你的!2.帮助熊妈妈分糖果。
师:继续前进。哦,熊妈妈遇到什么难题了?出示课件:
师:(同桌两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1:把18块糖果平均分给3只熊宝宝,每只分到6块。
生2:18块糖果每只熊宝宝分2块,可以分给9只。
四、全课小结,渗透延伸
师:同学们,快乐的森林之旅就要结束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相信你在收获知识体验乐趣时,会对自己说:“数学让我变得更——聪明!”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