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

时间:2019-05-13 00:5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

第一篇: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

课题:认识平均分 课型:新授 执教者:苏丽 执教班级:201班

执教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第42~43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通过分一分、圈一圈、辩一辩等经历,感受并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爱数学的情趣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分

教学难点:认识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每几个一份地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同学们,今天苏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小组活动,认识平均分。

①问题:小猴子在树上摘了6个桃子,如果把六个桃子分成2堆,可 以怎样分?

②布置小组活动的任务:下面进行小组活动,每人选择一种学具,拿 出六个代替六个桃子,讲分的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比赛哪个小组能最安静的完 成任务,就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③自主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有利于进行教学的信息。

④宣布活动结束,奖励表现好的小组。

⑤汇报结果,并填入教师的总表格内。

⑥观察发现,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揭示课题:认识平均分)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除了可以这样平均分,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⑦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辩一辩)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2)为什么它不是平均分?

(3)怎样才能使它平均分呢?

(4)为什么它是平均分?(再次强调平均分的含义)

(5)同学们表现的可真棒,那现在有没有信心继续进行下一轮的探 索呢?

2、实践操作,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①这个调皮的小猴子,又来到了这个桃园,看现在摘了几个桃子?(8个),小猴子现在要分给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小朋友呢? 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猴,你会分吗?现在请小朋友在书上分一分。然后把你的结果在你的小组和大家交流一下哦!看哪一位同学能进行平均分,表现好的同学就可以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赢得一颗智慧星。

②交流,反馈。

③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人。

④ 总结指出:8个桃子“每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的方法也是“平均分”(引导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

⑤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圈一圈)

3、每几个一份地分

出示“试一试”,提出问题:可以分成几份?

①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说一说!强调:每2个一份地分。

刚刚同学们分的都很棒,那么

②每三根分可以分成几份呢?

③ 每四根可以分成几份呢

④想想做做第3题。(想一想)

三、游戏“乐乐乐”

游戏规则:击鼓传花,传到谁时,就请她上来,在盒子里面抽一张纸上,打开,并照上面的内容进行游戏。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

板书设计:

1、认识平均分

第一课时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每几个一份地分。

第二篇:平均分公开课教案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

1、例

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 生:看过

师:那你们最喜欢里面的谁呀? 生:孙悟空

师:话说有一天,在取经的途中猪八戒感到又累又饿,于是猪八戒就悄悄和孙悟空商量,说:“你去摘桃子,回来咱两分。”不一会儿,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摘来了,(出示6个桃子)这时,猪八戒立刻抢到,说:“我来分,我来分”,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猪八戒会怎么分呢?

谁来猜猜,猪八戒是怎么分的? 生1:猪八戒5个,孙悟空1个 生2:猪八戒4个,孙悟空2个 生3:猪八戒3个,孙悟空3个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猪八戒是怎么分的

孙悟空看到这样分,很生气,看看孙悟空是怎么分的?

2、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师:你们觉得孙悟空和猪八戒谁分的公平? 生:孙悟空

师:为什么呀?为什么孙悟空这样分是公平的呢? 生:因为他分的一样多

师:同学们说因为他们分的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每个人同样多,也就是每份(板书:每份分得),那同学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吗?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那刚才猪八戒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生:不是

师:为什么他的不叫平均分? 生1:因为他贪吃

生2:因为他们分得不同样多

师:因为他们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能叫平均分

(出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领读)

认识了平均分,接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的眼睛和孙悟空一样火眼晶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左边的是萝卜,右边的大家都认识吧?是草莓?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生;草莓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他们同样多。生2:因为他们都是3个。

师:都是3个。来我们看一下,这是一份3个,这也是一份3个,这还有一份也是3个。哦!这三份,每份同样多,那这幅图是不是平均分?

生:是

师:那左面的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生:因为有的是4个,有的是5个 师:他说这不是平均分,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小朋友们看看是不是平均分了 生:是

3.动手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平均分,那敢不敢接受新的挑战。生:敢

师:(出示)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分之前,想一想怎么分? 生:平均分 师: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它都分成一样的

师:哦就是把它分成一样多。好接下来把你的小棒拿出来。拿8根小棒代替8个桃子,开始在下面分,分好之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师:分好了吗? 生;分好了

师:那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

师:你是怎么分的? 生:把8个桃子分成2个4(教师板书)师:有没有和他分的不一样的? 生:每份分2个,分成4份(板书)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一个一个地分,一人分一个 分成了几份?8份(板书)

师:刚才同学们把8个桃子分成了3种方法。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不一样,为什么都叫平均分?分的不一样,为什么都叫平均分?

生: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每一份分得同样多,所以这三种方法都叫平均分。

师:认识了平均分,孙悟空也听说同学们认识了平均分,他就给咱们小朋友一个任务。让咱们去花果山帮帮小猴子们,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出示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几个桃? 生:8个

师:送猴的小将给咱们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生:每只小猴分2个桃子,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师:每只小猴分2个桃子,是什么意思? 生:每只小猴都给他2个桃子

师:同学们还用刚才的8根小棒来分,每只小猴分2个,看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学生动手操作)请学生展示 他是怎么分的? 生:2个2个地分

师:分成了1份,2份,3份,4份,也就是可以分给4只小猴 谁和他分的一样?(学生举手示意)

8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桃子,可以分给()只小猴。生:4只

二、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师:有一天,在路上,猪八戒和孙悟空又相遇了,孙悟空就问猪八戒:“你去又去哪里呀?”猪八戒说:“嗯,嗯┈┈。”孙悟空又说:“真笨”。猪八戒非常生气,孙悟空就又说:“我这里有几道题,你答对了就说你不笨。”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助猪不戒呀?

生:愿意

师:(出示)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现在把12根小棒拿出来,按要求分一分

请学生展示。第1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分成6份。接着看第2个问题: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用小棒摆一摆,你怎么分的? 生:3个3个地分,分成4份

师: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份。(学生快速摆)你是怎么分的? 生:4个4个地分

师:这12根小棒除了刚才这几种分法,你还可以怎么分?我们刚才是2个2个地分,3个3个地分,4个4个地分,还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生:分成2份 师:还有吗? 生:可以分成12份。

师:我们刚刚2个2个地分,3个3个地分,4个4个地分,6个6个地分,1个1个地分,都是平均分。我们帮猪八戒也完成了任务。像这样每几个一份的分,(板书)是我们平均分里一种常用的办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师:同学们帮猪八戒赢了孙悟空以后啊,猪八戒为了感谢,特意给咱们小朋友带来一些礼物。看!是什么? 生:月饼,糖果,巧克力

师:但是在吃之前我们要先分一分,看看月饼是怎么分的?(师演示)怎么分的? 生:2个2个

师:那就是2个2个地分。同学们,一起来读读题。先圈一圈,再填空。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3页,完成做一做第2题。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第三篇: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平均分的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括,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

(二)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熟背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有关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全,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虽然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对平均分物品的认识及实践,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物品”存在困惑。鉴于对以上教材、学情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操作,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初步认识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和谦让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动手操作是关键。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后,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教法

(一)教法学法

学生通过学习乘法对“几个几”的已具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平均分-每几个一份的分平均分成几份按不同要

求分”的探索过程,是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出发做准备。同时,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主要是7-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动、爱玩,同时相应的求知欲也比较强,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喜欢空间感强的物体和颜色艳丽的图案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演示法

积极创设情境,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情景是解决传统计算教学比较枯燥的好办法。

2、实践操作法

加强实践活动,结合教学情境,在本课中安排多次实践操作活动,如动手分水果、分小棒,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发现“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讨论法

引导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中,分物品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是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平均分的概念。

3、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二)教学手段

在本节课中,除了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也需用到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片、投影。积极创设物理情境,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通过使用多媒体,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幸福指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即平均分的概念及方法,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认识平均分

(一)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

○○○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钟)

2、(1)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解决问题(15分钟)

(2)小组交流探索新知(8分钟)

(3)归纳总结平均分的含义(3分钟)

3、(1)、运用摆实物进行练习(5分钟)

(2)、做课后习题(5分钟)

4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2分钟)教学反思:

创设“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了“趣中学”的快乐学习模式。学生能够自发地从实践操作中得出“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是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深刻,从而达到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习近平均数的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二、说学生

我班90%的学生能看懂统计图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简单计算。80%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平均数对于学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课件等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

三、说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说教法

由于“平均数”的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将根据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恰当的运用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情景:“四年级学生进行套圈比赛”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通过有层次的设计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注重练习的新颖性,让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简单的重复练习中,而是通过判断、说理、解释、推测等思维活动,让学生对平均数加深理解,丰富内涵,从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概括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再用多媒体继续演示,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移”的过程并交流。学生的认识刚刚获得平衡,我又用多媒体巧妙设置冲突,让学生觉得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太麻烦了,该怎么办呢?迫使他们自觉突破思维定势,换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先合并再平分”,并要求列式计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为操作后得到的结果“7”起个名字,从而引出“平均数”及其含义。(目标1在此完成)

(三)巩固训练,拓展应用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后,我又联系学生熟悉的“移铅笔”引出平均数的话题,让学生,随意抽取几支作比较。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我抓住时机设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准确地算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总结出最佳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出示一系列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四)当堂检测,达成目标

1、练习八第1、2、3、4题

2、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通过情境的辨析,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课末,我让学生当评委给这节课打分,当学生为最后得分争论不休时,及时设疑:“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呢?什么分数是最公正的?”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给教师打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既强化了本课的新知,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使我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同时还为随后的课堂小结作了巧妙的预设。

最后,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打算如何运用。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课堂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第四篇:公开课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3教案

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上的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圆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温故知新,初步感知。

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投影出示操作要求。(1)每3个一份,分成几份?(2)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学生用圆片动手分一分,指名学生演示两种分法。教师:想一想这两种分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平均分,因为都是分得每份同样多。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平均分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4。

(1)投影出示题目“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去思考呢?请同学们围绕以下3个问题进行思考。

A、先确定每份分几支,还是平均分成几份? B、如果先确定每份分几支,你打算几支一份来分?

C、如果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你打算把12支铅笔平均分几份?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指名说一说,预设:有先确定每份几支的分;有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分。

(2)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分别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3)组织交流,集体分享。(4)对比小结。

教师:我们现在回头来看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学生对比后,小组交流想法。

指名说一说,预设:分的过程和想法不一样,但最后分的结果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2、归纳方法,提升认知。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平均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谁来说一说,将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我们可以怎样去有序的思考?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

小结: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既可以 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分的结果每份都一样,都是平均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题。

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填空,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集体订正。

2、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完成填空,指名说一说。

3、第3、4题。

引导学生看图,用三句话说一说图意。独立完成填空,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4、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教师: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算式? 指名说一说,明确:求5个4,用5×4=20(2)完成第(2)(3)题

组织比较,教师:这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预设:第(1)题是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后两题是有关平均分问题。

5、第6题。

谁来说一说,图中兔子有几个几只,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是怎么分的?小鸡呢?

学生思考后,指名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完整有条理地进行表达。预设1:兔有12只,每4只一份,分成了3份;

兔有12只,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4只。预设2:鸡有6只,每2只一份,分成了3份;

兔有6只,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2只。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认识平均分3 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平均分成几份

第五篇:平均分的认识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1、例2平均分的认识

使用范围: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14页 作 者:宋万红 单 位:临海市临海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

(一)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感知平均分的特点。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圆片,小棒,一张长方形纸等。 设计意图: 1.重视实践操作。

平均分的本质内涵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的开始,从学生所熟悉的小动物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多种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蘑菇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再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然后又让学生利用圆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合作交流的能力。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个橘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学习习近平均分、理解平均分、拓展平均分。为除法的渗透和理解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平均分” 1.谈话引入:

小朋友,老师讲一个故事,你们喜欢听吗?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到草地采蘑菇,走着走着来到草地上,看见一片又大又肥蘑菇,小白兔们蜂拥而上,想去采。兔妈妈说:“别急!别急!要采蘑菇,先要学会分蘑菇。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蘑菇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兔妈妈的话,小白兔急得蹦蹦跳跳,想不出办法了。同学们,我们来帮小白兔的忙,好吗? 2.动手操作:

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蘑菇,自己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分圆片,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

成两份的分法上。3.交流汇报。

根据交流列举出所有的分法。(实物投影展示)

提问:仔细观察和比较一下同学们分的情况,你能把这些方法分分类吗?(两类。)(课件展示)4.揭示平均分的含义。

从同学们分得情况来看,把6个蘑菇分成几堆,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每一份的个数一样多,一种是每一份的个数不一样多。如果让你把这6个蘑菇分给小兔,你认为是怎样分比较合理呢?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每只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我们把这种分法起个名称,让学生说说,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5.观察图片,再次感知平均分。(出示教科书12页图片。)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图片中找到与数学相关的信息。

小朋友们,今天二(1)班的同学们准备去春游了,玲玲小队的5位同学买了很多好吃的,有水、面包、橘子、糖,你觉得他们怎样分配这些食物合理?

(学生发现要每人分得一样,也就是平均分。)(2)说说每样东西该怎么分?学生尝试分饮料和面包。再次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出示分糖和橘子的图。糖果和橘子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从对比中再次感受平均分必须每份都相等。6.尝试平均分。

教学例1刚才我们说了橘子的份数不是同样多,是吧?那我们现在帮助他们把橘子也平均分一下好吗?

怎样分呢?那我们想个什么好办法来分?(实物投影展示分法:移动橘子图片。)

7.再次操作:(p13做一做,学生拿学具圆片代表面包分。)

分一分: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

说一说: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个。

二、操作中,丰富对“平均分”认识 1.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分法。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了,聪聪真为大家感到高兴。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课件出示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①各小组讨论分配方案。

②各小组同学用圆片代替橘子分一分。

③小组汇报方法(课件展示)。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分法: 组1:我们小组是三个三个分的,每份3个。组2:我们小组是一个一个分的,每份3个。

组3:我们小组先是两个两个分的,再一个一个分,每份也是3个。组4:我们小组用乘法口诀来分的。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橘子,是平均分的。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说说理由。2.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完成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出自己的分法。师:除了平均分成3份外,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学生用摆一摆或者画圈的方法分,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汇报分的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圈一圈的方法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三、应用中,理解 “平均分” 1.完成练习三第1题。(课件展示)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再让学生说出为什么?(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2.练习三的第2题。

师:聪聪还有8颗水果糖,他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表现好的小朋友,应选择哪种分配方案呢?(出示课件)让学生用手势选择,并说明理由。师:那么你能把第1种分法变成平均分吗?

师:图⑶每份都是4块糖,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择它呢?

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平均分物体时应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平均分成几份。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圆片代梨)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拓展中,提升对“平均分”应用 1.折一折。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要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可以怎么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不同的折法。

小结:不管怎么折,都要将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大小应该一样。2.出示:有12个桃子,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个桃子?

设疑:如果增加一个盘子,这几个桃子还能平均分吗?每盘几个?

摆摆:(同桌互查互说。)

通过两次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看、想、摆、议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分得越多。

3.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均分。

五、归纳总结

1.请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知道了什么?

2.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课后反思:

1.重视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体验。

通过情境的创设,选取富有情趣的素材,使学生有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思考怎样分比较合理,科学;通过多次具体操作,感受“同样多”,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老师让学生给这种分法起名称,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2.注重学生的操作,丰富对“平均分”认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尊重学生的思维,体现方法多样性。

在“探究平均分的方法”这一环节中,通过“怎样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这一问题,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分橘子(可一个一个的分、两个两个的分、三个三个的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学生对于平均分的认识,充分展示了分的不同方法的过程,也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和灵活性。 资源引用:

1.人民教育出版社:www.xiexiebang.com。2.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下载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

    《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 陈然 听了田老师的认识平均分一课的学习体会。总体上:田老师上课语言精炼,温柔可亲。对于课上每一位学生回答周老师都能给予肯定或表扬,鼓励的语言让学......

    平均分教案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平均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平均分。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合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

    平均分 教案范文合集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

    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

    平均分教案范文大全

    平均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探究知识......

    《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教学设计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张 艳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分......

    平均分教案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