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1 23:4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

第一篇:《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

《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

陈然

听了田老师的认识平均分一课的学习体会。总体上:田老师上课语言精炼,温柔可亲。对于课上每一位学生回答周老师都能给予肯定或表扬,鼓励的语言让学生不再胆怯,课堂气氛活跃。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她在本节课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把5个竹笋分给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比较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再看另外的分法,明确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

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来看,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几个几个地分),另一种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一个一个地分)。本课教学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物体,让学生都参与分的过程,直观看到分的结果。整节课从例2到试一试到想做做第2、3题,都是让学生操作学具,在交流过程中要突出:分什么,怎样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熟练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表内除法平均分说课稿

表内除法平均分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表内除法平均分说课稿(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表内除法平均分说课稿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

课件出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表内除法平均分说课稿2

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平均分说课稿3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

表内除法平均分说课稿4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

表内除法平均分说课稿5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

(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学生用学具按照提示分一分。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用除法表示)。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4=5

被除数除数商

让生说一说,由谁来分别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平均分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结合操作完整的说出20÷4=5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概括梳标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做一做”对例5的内容进行巩固。第1题通过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第2题巩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强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灯座装几个灯泡,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装几个灯座?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析后再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学习气氛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深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五、互惠提升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表内除法平均分说课稿6

教学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4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3.通过主题图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

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乘法口诀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教师出示乘法口算卡片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口算卡片,男生读题,女生说得数,再女生读题,男生说得数,轮流交换.

2.有15块点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点心?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电脑课件显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欢乐节日”.

同学们,你们看,“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有序地准备着装扮节日的彩旗、五角星和彩球呢!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数据.

你们收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从图上看,他们有三个小组,做彩旗的小组说:我们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问“每行挂几面彩旗”?做五角星的小组说:我们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问“每个小组分几颗”?做彩球的小组说;我们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问“可以摆几行”?]

(3)小组汇报,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像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呢?(除法计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教学例1.

(1)电脑课件显示例1的画面,引出问题.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

(2)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会吗?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很简单,我是这样想的:要把56面小旗挂成8行,求平均每行几面,就用56÷8,56÷8我用8的乘法口诀可以求出商.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面)]

(4)小组汇报,相互交流,教师板书: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变换条件,引出除数是7的除法.

有56面彩旗,要是挂成7行,每行挂几面?

第三篇:认识分1

《认识分数》说课稿

常熟市白茆中心小学

严志强

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是利用课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二)在感受几分之一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书本第99页第三题,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书本上是没有的,加入这一内容第一为比较分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为估计1/3做铺垫)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

2、1/

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100页第5题,通过涂出指定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练习:①想想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第四篇:认识分数说课最终稿

《认识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部分第一课时内容。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编排上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说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按照新课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具体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因为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把认识几分之一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他们对直观事物较容易理解,而对分数表示的意义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学策略

1、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南,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

把学生动手折的表示几分之一的纸片进行展示,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更深、更细致的体会。

(2)以疑生思

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还想认识像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吗?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以问题情境促发学生发现问题

利用农远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从中自发地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

2、说学法

(1)观察法

(2)动手操作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较容易接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对理解分数的意义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农村小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我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利用课件、实物、图片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尤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并结合折一折、涂一

涂、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在参与学习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把知识化难为易,在我校专职电教人员的帮助下,我查阅了大量农远资源库中的素材制作了生动新颖的课件。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吸收和提高动手的能力,还让学生准备了水彩笔、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

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宗旨。因此,本节课,我精心预设了如下四大板块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农远”资源库提供的资源制作了新颖的课件,播放了一幅学生郊游时分食品的画面,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进而揭示课题:认识分数。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再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写法。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对1/2的理解。

(二)探索分数,动手实践

1、操作1/2

紧接着组织学生探讨1/2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并利用长方形纸,在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中,加深认识1/2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时,我又结合学生的作品,展示三种不同的折法,并问:“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都是那个图形的1/2呢?”学生在交流后得出结论: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虽然只是简单的实际操作,却让学生在动手中发挥出创造性,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进一步认识了1/2,丰富1/2的表象,再次感受“平均分”是关键,感受结果的多样性,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判断1/

2在这一环节,我从农远资源库受到启发,利用了其中的一些素材,结合教材编制了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图形能用1/2表示?并说出理由。在动口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表示的意义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认识几分之一

这一环节,我也是从“农远”教学片中受到启发。结合1/2,像1/2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一定还有很多?此时,我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动手进行操作,用折一折、涂色的方式表示出自己心目中想要认识的几分之一。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主动拓宽了知识,还认识了新的分数。

然后,把学生的作品在班级进行展示和交流:你表示的是图形的几分之一,你是怎样表示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说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接着,我有意地展示长方形纸的1/4,正方形纸的1/4和圆形纸的1/4,让学生辨析:为什么选择的图形不同,涂色部分都是那个图形的1/4呢?

通过辨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虽然图形不同,但只要将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P99想想做做的第二题,让学生判断下面第几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再练习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

判断时,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提高他们的认识,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时,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因此,这个环节我从“农远”资源库中,剪裁了以下内容用在教学中:多媒体出示邮票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能取出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学什么?在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中,使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开启下一节课的所学,让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走出课堂。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发展思维。

认识分数

1„„„分子学生........分数线 作品

2„„„分母

展示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

本课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远程教育资源中媒体的展示和动画的提供,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耗费时间,不容易理解平均分。

第五篇:认识分数说课

《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说课稿

渊泉第二小学 高晓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分数<分一分>(一)》,它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的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因此本课教材一开始就创设了分一分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产生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半的疑问后,通过讨论得出用1/2来表示一半。然后再安排“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进一步体验分数的基本意义。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第一次接触过分数,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年段的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圆形的纸 学具准备:正方形的纸 水彩笔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一半要用什么数字表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各种不同的折法折出1/4,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五为主”即以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为主线、以认识分数为主载。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让学生用拍手游戏的形式回答老师的问题。答案是几,就拍几下。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应出“半个”让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图形,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游戏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1/2 在上面的情境图中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大饼要怎样分才公平?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半?同桌之间商量后再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会故意拿一张圆形的纸代替大饼任意撕成两半并说:“这样也可以用1/2来表示。”从而引导学生反驳我的理解并说出“平均分”。在交流之后,我会播放动画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再让学生结合刚才分饼的的例子说说1/2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中得出用1/2表示一半,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1/2得到的过程,对于认识新知识建立了感性基础。教师撕圆形的纸能引起学生对“平均分”的足够重视,强调了关键词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2.领会1/2的含义

在已经认识1/2之后,引导学生用折一折、“涂一涂”1/2。师有选择的投影出学生的作品。接着由学生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从而达到引出每样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进一步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同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突破重难点。

3.认识1/4 每个人先用自己喜欢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纸的1/4,再与小组内各成员交流不同的折法并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表示这张纸的1/4。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1/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折法会是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给予肯定。学生可以在小组交流中分享收获的喜悦。

4.认识其他的四分之几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折出1/4的基础上,引导每个小组在已经折出1/4的几张纸上,小组合作折出自己想要的分数,任意涂上其中的几份,再用分数表示出来。分别画出2/

4、3/

4、4/4。然后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同时板书1/

4、2/

4、3/

4、4/4。

5.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出:像1/

4、2/

4、3/

4、4/4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接着以3/4为例分析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然后以自学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意义。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组内交流,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练习。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P55练一练的1、2题。

2、综合练习:下面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的1/4,在()里面“∨”并说明其他三图为什么不能用1/4来表示。(题目在课件上)

3、拓展练习: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题目在课件上)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多层次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自我总结,分享收获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能用分数表示的例子,同桌之间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真体会生活中是数学与学习数学的价值。

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微型教案”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所以我精心设计如下板书:

分一分

(一)大饼平均分 1/2 像1/

2、2/

4、3/

4、4/4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

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子,最后写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下载《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均教案

    第2课时平均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2页例2及“做一做”第2题和第94页练习二十二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 2.初步学会简单......

    《认识时、分》说课稿[推荐阅读]

    《认识时、分》说课稿1一、说课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

    《认识分数》分一分说课稿

    认识分数 ——分一分(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根据《课标》精神,我在熟透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到: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课标》把“认识分数”分成两个学段进行,本册学习的内容是初步......

    元角分的认识

    买文具――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的十进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认识元角分教案

    认识元角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

    分读后心得体会

    现代文阅读教学心得高三语文组 李丽高考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辛勤备考,学生的成绩还是难以提高,病因就在于当前的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仍存在着误区......

    平均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课型:组内研讨 使用班级:三(12)班 时间2014.4.1 授课人: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平均数”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