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时、分》说课稿
《认识时、分》说课稿1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先认识时、分,再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本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时、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上学前看钟的画面,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钟表,又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继而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是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认识“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在“想想做做”环节,通过学生活动后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丰富对时、分的感性认识。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习,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习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 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 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 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 古诗。
(2)谈话: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看好时间,体会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课件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习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四、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认识时、分》说课稿2一、立足实际说学情:
首先,生活中,学生虽然有了认读时间的经验,但是在读接近整时时还是容易出错。
其次,虽然一年级已经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但是在拨表时还是容易出现分针走,时间不走的现象。
最后,是对一时一分缺少感知。
二、两种版本说教材: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重新审视了教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后还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编写过程编写的,这样的编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在看本册教材,教材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编写的。
首先,呈现的情境图是:让时针走一大格,仔细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这样把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继而出现的情境图是,让分针转一大圈,仔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是让学生在逆向性思维中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编写,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该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最后在动态中得出:1时=60分。
再看,北师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活动,我认为这个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时间这个概念,所以本节课我借鉴了这一活动。
分析了学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时间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一样都属于量与计量的范畴,但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时间单位却不那么容易表现,它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来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
让学生体验1时、1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基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能正确认出接近整时的时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确定的流程为:
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练习巩固。
时间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但是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样,所以时间是个比较抽象的单位,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设计的情境力求让学生体会钟表是度量时间的工具,时分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让同学们体会度量的作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首先,呈现的是小青蛙跳格子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快看!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学生数了数说:三个格子。
小青蛙又跳了一次,这次你们知道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吗?
由于有了尺子的经验,学生会说:老师青蛙跳了12格子。
同学们,你们再认真数一数到底是几个格子?
学生看了看会说:不是12个格子,明明是14个格子嘛!
青蛙哥哥跳完了,青蛙弟弟也想跳,你们看它跳到是12了吗?‘
学生会说:没到12,还差一点点。
努力再来一次吧,这次青蛙弟弟跳到12了吗?
这次它跳过了12.通过这几个练习,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快到而没到,还有过了一点点的生活现象。
第二环节:建构模型
1、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
跳完了格子,让我们仔细观察这把尺子吧,老师说:
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你能用它来测量时间吗?
学生说:不能.。那么现在呢?
学生可能会发现:老师它像一块钟表。那么老师就根据学生学过的经验把这块表补充完整,首先补充上的是时针、分针,然后补充上小格子,这样一块钟表就诞生了。
有了钟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时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块表,时针从几走到了几?同学们会说:时针从9走到了10.老师接着说:那是多长时间呢?
同学们会说:是1小时。
老师接着问:如果时针从1走到2呢?(1小时)从7走到8呢?(也是1小时)
大家认识了1小时,那么1小时到达有多长呢?我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体会1小时,有这样一个情景:
一节课和两个课间就是一小时;秋游开车行驶路程的时间;我校游泳课1小时;看三集动画片的时间需要一小时 ;
看三集动画片是一小时,那看一集《喜羊羊》大约多长时间呢?让学生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还有比时小的时间单位那就是分。
有了分,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块表,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啊?
学生会说:老师是5分钟。
我会接着反问他们;分针从12走到1怎么会是5分钟呢?引导学生思考分钟每走一小格就代表一分钟。
那好了,我们知道了一小格代表一分钟,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这次,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一分钟:
首先,是让学生静静感受1分钟,学生感觉,哦,1分钟还是挺长的嘛!
接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思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
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首先体会到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体会了时间的长短;同时让学生知道1分钟虽然短,但可以做好多事情,知道了时间的价值;最后,在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帮助学生理解1分钟这样的的时间单位。
2、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的确定还有些困难,我认为可能是学生对时和分的关系理解还不够,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首先,出示的这样一块表,请同学们观察分针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在观察后可能会说:分针走了五分钟。
那么时针呢?学生看了看会说:时针没有动。
老师接着追问:如果分针再走五分钟呢?这时就有争议了,有的同学会说:时针没有动;有的会说:时针一定会动的。那么时针和分针到底怎么动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表,我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看,看完后,我就引导学生来讨论:通过你们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我发现,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有的会说:我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还有的会说:1时=60分。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引导学生思考:1时=60分。
同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有关时间的数学史:
时间的进率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古巴比伦人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伟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们,就规定
1时=60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了,就是本课的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首先呈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样四块表让学生尝试去认表,在尝试认表的过程中我想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方法,在确定几分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老师我是从头数的;有的可能会说:老师我是根据半时是30分,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计算的;还有的更巧妙的就是根据乘法口诀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的做法,教师要注意引导,最终和学生总结如何认识几时几分: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分针过了几个小格就代表几分钟。
3、认识几时几分
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我们要突破难点了:
出示一块钟表后让学生认识是几时几分?学生一定会产生争议:有的会说是7时55分,有的会说是8时55分,那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来引导的:请大家看,分针动了,它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有。现在呢?到了。现在是几时?是8时。那请你仔细回忆一下第一块表的分针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到》没到12那是几时几分呢?同学们恍然大悟:哦,是7时55分,不是8时55分。
在引导学生看接近整时的时候,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突破了难点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首小儿歌: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通过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的方法。
最后突破了难点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了,给他么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在静态中认识时间,在动态中体验时间。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
练习巩固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首先,设计的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让他们用电子表的形式写出表上的时间。在写的过程中,4时5分的写法是个难点,教师要强调:当几分不满时的时候,一定要用0来占位。
第二个练习,是个巧妙性的练习。由于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跑的太快了,所以分针掉了,你能根据时针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时间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巩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
最后就是一个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体验性的问题了,这道题不仅帮助同学们认识了几时几分,而且让同学你们体验了经过时间,为下一节打下基础。
回顾整节课,认识几时几分属于量预计量的范畴,本节课我通过大量的活动,解决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时分是度量的单位。度量的观念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建立的,今后,我还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是我们的另一只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就是“教师的讲基于学生的想”。
【《认识时、分》说课稿】相关文章:
1.认识时、分的评课稿
2.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3.认识百分数说课稿
4.《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模版
5.《认识比》说课稿
6.《认识整时》课件
7.《认识压强》说课稿
8.《认识平行》说课稿
9.认识圆说课稿
第二篇:《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2.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1小时=60分。3.结合具体事例,体验1分有多长,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时和分的时间观念,知道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难点:知道1时=60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和任务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亮亮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请同学们看到数学书80页。
2.课件出示亮亮“起床图”、“睡觉图”等六幅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事?
3.将六件事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亮亮的一天”。
师:看,亮亮这一天安排的多合理。如果我们能像他这样认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我们也能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接下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时、分”。板书:时、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知道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1时=60分。2.结合具体事例,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自学新知。1.自学。
(课件出示)任务一:自学、讨论。
要求:(1)自学81页,并填空;(2)小组讨论自学结果。1.钟面上共有()个大格,一个大格分为()个小格。钟面上共有()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小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
3.时针从()走到(),经过的时间是1小时。
4.()针走得慢,()针走得快,时针走1大格(即1小时),分针正好走()圈,是()分。所以,1小时=()分。2.讨论。3.汇报。
(三)深入学习。1.观察钟面
(1)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钟面的大格和小格。(2)数一数,钟表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
师:钟面上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相等的大格。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和多少个小格?
师:数小格,怎样数的比较快呢?
生可能答: 5个5个地数,用5的乘法口诀数。(3)明确: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认识1时、1分
介绍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师: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路看大格,走1大格的时间就是1小时,也就是1时。
师:分针走路看小格,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也就是1分。教师边说边板书:
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在多媒体演示和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小格,走过的时间是60分。3.探究时与分的关系(探索1时=60分)。(1)课件出示:(任务二)提任务,明要求。
师: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拨一拨探索一下。
(2)连续做三次实验。学生记录,仔细观察结果,并把发现的结论填在表中。
2(3)大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1时=60分
(4)师生通过课件进行验证1时=60分。
三、巩固应用
(一)体验1分钟,多方面体验和感受1分钟的长短和价值。1.感受1分钟音乐有多长。2.体验1分钟的价值。
3.课件展示生活中1分钟的价值。
四、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检测 抢答: 判断: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1时=60分
第三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 1 时 =60 分。
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说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才得又快又好?听好了:
“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答案:钟表
二、自主探究学习、引出课题:
交流: a.同学们真聪明,那么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知道时间)
b.原来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你们想不想认识它!、钟面结构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闹钟,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生汇报。生1:有时针、分针、秒针
生2:有1到12这12个数字 生3:有12个大格
生4: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课件介绍: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有 5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60 个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那么分针走5小格呢?走4大格?、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钟面,看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课件展示)生1:分针走 了1 圈 生2:时针走 了1 大格
生3:分针走了1圈,时针正好走了1大格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你知道分针走1大圈是多长时间吗?60分 师: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1小时
师:那你知道他们的关系吗?得出: 1 时 =60 分(可借助闹钟让学生拨)、体验 1 分钟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那么你知道 1 分钟有多长吗?
播放 1 分钟,学生感受。
师:试想一下一分钟你能做些什么?学生思考汇报。
师: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选择你喜欢的事情来做(可以写字,算题、画画、背古诗等)开始 分钟后,学生汇报:从活动的内容、完成情况、感受等方面汇报。
师: 1 分钟虽然很短,但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生:珍惜时间。5、认读时刻
师:我们认识钟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时间,现在老师出示几个钟面时刻,敢不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复习整时:出示1时、4时、7时的钟面。学生回顾: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钟面由7时转到7时15分,学生从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得出显示时间。再转到7时30分,学生合作总结认读时刻的方法
小结:看几时几分的方法——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仔细看分针,分针从 12 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7时55分、8时5分
师:你还见过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三、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关于时间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
四、课外阅读
让学生欣赏关于钟表的一些课外知识。
第四篇: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页至6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点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教具准备:
钟表课件、主题图、实物钟表。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
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
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60页的情境图。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明和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表?(电子表、手表、钟表和秒表。)
2.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3.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用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的动作。请同学仔细观察。4.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
6.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7.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四、课堂作业: 1.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 1分钟写()个字。2.填空:
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
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五、请同学们在课外查找有关时间的名言。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第五篇: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
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时、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时的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以及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教材在编排本节课内容上有一些特点:
1、由易到难,先学习认识整时,过渡到时针和分针的认识,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接着探索时、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3、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平时积累了一些有关时间的生活经验,比如,几时起床、几时上学、几时放学、几时睡觉等。在一年级时学习了5个5个的数数,对认识钟面有帮助。虽然本课内容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多式多样的活动会使学生更容易获取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拨钟表模型,初步体验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初步的时间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和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时和1分得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1时与1分得长短,建立时间观念。教具学具:联动型钟表模型,钟表 教学设计:
一、趣味导入
谜语导入:小小军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嗒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谜底:闹钟)
预测答案:钟表、闹钟
师生共同分析闹钟和钟表的区别,看看哪个答案更合适。设计意图:这个谜语有趣又接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有利于引出教材上的小红上学的情境。
师:每天叫醒你们的是闹铃吗?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