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分1
《认识分数》说课稿
常熟市白茆中心小学
严志强
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是利用课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二)在感受几分之一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书本第99页第三题,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书本上是没有的,加入这一内容第一为比较分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为估计1/3做铺垫)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
2、1/
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100页第5题,通过涂出指定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练习:①想想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第二篇:认识分数说课最终稿
《认识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部分第一课时内容。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编排上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说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按照新课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具体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因为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把认识几分之一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他们对直观事物较容易理解,而对分数表示的意义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学策略
1、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南,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
把学生动手折的表示几分之一的纸片进行展示,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更深、更细致的体会。
(2)以疑生思
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还想认识像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吗?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以问题情境促发学生发现问题
利用农远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从中自发地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
2、说学法
(1)观察法
(2)动手操作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较容易接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对理解分数的意义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农村小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我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利用课件、实物、图片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尤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并结合折一折、涂一
涂、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在参与学习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把知识化难为易,在我校专职电教人员的帮助下,我查阅了大量农远资源库中的素材制作了生动新颖的课件。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吸收和提高动手的能力,还让学生准备了水彩笔、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
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宗旨。因此,本节课,我精心预设了如下四大板块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农远”资源库提供的资源制作了新颖的课件,播放了一幅学生郊游时分食品的画面,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进而揭示课题:认识分数。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再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写法。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对1/2的理解。
(二)探索分数,动手实践
1、操作1/2
紧接着组织学生探讨1/2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并利用长方形纸,在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中,加深认识1/2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时,我又结合学生的作品,展示三种不同的折法,并问:“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都是那个图形的1/2呢?”学生在交流后得出结论: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虽然只是简单的实际操作,却让学生在动手中发挥出创造性,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进一步认识了1/2,丰富1/2的表象,再次感受“平均分”是关键,感受结果的多样性,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判断1/
2在这一环节,我从农远资源库受到启发,利用了其中的一些素材,结合教材编制了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图形能用1/2表示?并说出理由。在动口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表示的意义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认识几分之一
这一环节,我也是从“农远”教学片中受到启发。结合1/2,像1/2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一定还有很多?此时,我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动手进行操作,用折一折、涂色的方式表示出自己心目中想要认识的几分之一。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主动拓宽了知识,还认识了新的分数。
然后,把学生的作品在班级进行展示和交流:你表示的是图形的几分之一,你是怎样表示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说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接着,我有意地展示长方形纸的1/4,正方形纸的1/4和圆形纸的1/4,让学生辨析:为什么选择的图形不同,涂色部分都是那个图形的1/4呢?
通过辨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虽然图形不同,但只要将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P99想想做做的第二题,让学生判断下面第几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再练习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
判断时,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提高他们的认识,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时,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因此,这个环节我从“农远”资源库中,剪裁了以下内容用在教学中:多媒体出示邮票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能取出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学什么?在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中,使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开启下一节课的所学,让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走出课堂。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发展思维。
认识分数
1„„„分子学生........分数线 作品
2„„„分母
展示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
本课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远程教育资源中媒体的展示和动画的提供,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耗费时间,不容易理解平均分。
第三篇:认识分数说课
《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说课稿
渊泉第二小学 高晓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分数<分一分>(一)》,它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的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因此本课教材一开始就创设了分一分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产生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半的疑问后,通过讨论得出用1/2来表示一半。然后再安排“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进一步体验分数的基本意义。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第一次接触过分数,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年段的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圆形的纸 学具准备:正方形的纸 水彩笔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一半要用什么数字表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各种不同的折法折出1/4,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五为主”即以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为主线、以认识分数为主载。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让学生用拍手游戏的形式回答老师的问题。答案是几,就拍几下。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应出“半个”让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图形,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游戏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1/2 在上面的情境图中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大饼要怎样分才公平?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半?同桌之间商量后再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会故意拿一张圆形的纸代替大饼任意撕成两半并说:“这样也可以用1/2来表示。”从而引导学生反驳我的理解并说出“平均分”。在交流之后,我会播放动画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再让学生结合刚才分饼的的例子说说1/2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中得出用1/2表示一半,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1/2得到的过程,对于认识新知识建立了感性基础。教师撕圆形的纸能引起学生对“平均分”的足够重视,强调了关键词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2.领会1/2的含义
在已经认识1/2之后,引导学生用折一折、“涂一涂”1/2。师有选择的投影出学生的作品。接着由学生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从而达到引出每样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进一步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同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突破重难点。
3.认识1/4 每个人先用自己喜欢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纸的1/4,再与小组内各成员交流不同的折法并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表示这张纸的1/4。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1/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折法会是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给予肯定。学生可以在小组交流中分享收获的喜悦。
4.认识其他的四分之几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折出1/4的基础上,引导每个小组在已经折出1/4的几张纸上,小组合作折出自己想要的分数,任意涂上其中的几份,再用分数表示出来。分别画出2/
4、3/
4、4/4。然后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同时板书1/
4、2/
4、3/
4、4/4。
5.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出:像1/
4、2/
4、3/
4、4/4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接着以3/4为例分析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然后以自学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意义。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组内交流,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练习。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P55练一练的1、2题。
2、综合练习:下面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的1/4,在()里面“∨”并说明其他三图为什么不能用1/4来表示。(题目在课件上)
3、拓展练习: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题目在课件上)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多层次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自我总结,分享收获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能用分数表示的例子,同桌之间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真体会生活中是数学与学习数学的价值。
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微型教案”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所以我精心设计如下板书:
分一分
(一)大饼平均分 1/2 像1/
2、2/
4、3/
4、4/4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
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子,最后写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第四篇:调查研究1 分
关于涉执信访案件的成因与对策
蒲城县人民法院 宋彦文
近几年,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执行难问题;二是涉执信访问题。执行难是引发涉执信访的重要因素之一,执行信访工作已成为法院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做好执行信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基层人民法院涉执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涉执信访的特点
现阶段涉执信访案件总的特点是涉执信访案件数量多,属于深层次疑难、棘手案件,且多半是历年来重复访,解决难度大、紧迫性强、社会影响面广,矛盾尖锐。
二、涉执信访的成因
外部因素:1.社会原因。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并错综复杂,而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又处在矛盾的风口浪尖,这就决定了涉执信访不同于一般涉诉信访,要求更高,处理难度更大。二制度落实上的缺失。信访条例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群众的救济渠道。但各级部门对信访的重视和关注,使少数信访人产生了“进京访、实惠就有”的错误认识,存在“唯上唯古”心理,错误认为“大闹有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其目的是给法院施加压力,制造
影响,让上级领导和法院重视过问,求得问题得到解决。大量的无理访、缠访层出不穷,而针对无理缠诉者,由于信访工作无统一的法律规范,对无理缠诉者的处理无法可依。
3、上访人对有关法律、政策不理解或片面理解引发上访,理由如办案拖拉,地方保护,偏袒一方等。
4、执行威慑机制的落实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个别义务协助单位在工作中还存在不主动配合,不及时通报被执行人财产变动的情况,甚至向被执行人通风报信或消极对抗等问题,还时有发生。义务协助单位从内部未足够重视,尚未建立威慑的长效的制度等,协助工作会因人事变化而出现断层或链接不上。
5、宣传报道的影响。一方面宣传报道不客观,在事实上未调查清楚,就抓住个别信访事件中的小环节作宣传,无形中助长了个别人信访的热情。另一个方面执行宣传力度不够。在当前社会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当事人往往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不理解,特别是有些申请执行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把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法院和执行人员。而这些都需要加大执行宣传力度,争取申请人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内部环境因素:
1、执行不能。执行人员由于主观原因或受他人的非法干扰,针对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不依法采取执行措施,消极、拖延执行,致使案件长期得不到执结,引发申请执行人不满,发生信访。客观执行是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当事人对法律的理解,只认为案件判了就要执行,并不管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或履行能力,把人民法院当做“保险公司”。
2、是被执行人长期下落不明,又无财产可供执行,人民法院查找不到下落,申请人亦不能提供相关线索,致使案件长期不能执行,申请人又不理解等。
三、涉执行信访存在问题
1、执行信访易造成群众误解,错误认识法院执行工作中存在消级、拖延行为使案件不能执行,导致当事人上访。而极个别执行人员言行不端或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亦是引发当事人上访的的另一因素。
2、浪费司法资源。更多的信访,使原本繁重的执行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长期以来涉执信访工作的处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的执行干警就感慨到“涉执信访、而动全身”。
3、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情绪激动易发生信访的当事人,有的执行人员不能正确处理案件执结或不会维护社会稳定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被执行人不敢采取强制措施,一味压制申请人要求让步和解,不但影响到本院的整体工作业绩,执行员个人也会因此产生厌倦情绪。受这种思想的束缚,执行员采取执行措施的主动性、及时性就会受到干扰,从而影响
执行效率。
四、解决涉执信访问题的对策
1、转变传统方式思维,加大涉执信访的处理能力,一是要树立信心,顶住压力,要改变涉执信访的畏难思想,要有解决涉执信访问题的决心和勇气,要通过转变当事人的“一访满心愿”的错误认识,从源头上控制涉执信访案件的发生。二是要确定信访责任,明确划分涉执信访种类。针对每起涉执信访案件,在查清信访原因的基础上,对执行案件本身定性,主要看是否存在不执行、乱执行等情况,确认不是执行环节问题的案件,再进一步倒查,是审判环节的问题,坚持有错必究,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再审,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因势利导,及时化解矛盾。针对信访案件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诉求合理而依法难以解决的案件,要采取“依法执行为主、调解协商为辅,解决民生为主、理顺情绪为先”的办法息诉罢访;对不合理的要求,要寻求合理可行、缓和矛盾的“拐弯处理”办法,不能搞硬碰硬,使对方情绪升级;对无理缠诉的信访人,各级法院要统一备案登记,该依法打击的也要依靠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处理。
2、建立健全预防涉执信访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要建立和完善“三调”对接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村、镇、市”三级信访调解网络,加大对乡、村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力度,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的培训,充分发挥乡、村调解组织前沿阵地作用,做到“村排查、镇化解、市终结”的纠纷化解模式,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中。二是强化立审执联动机制的运行效果。立案是龙头,诉讼是关键,执行是落实;三位紧密相连。首先要坚持诉讼中风险释明当即履行原则。在立案和审判环节,对有发生信访可能或被告已无实际履行能力的案件,审判人员要及时向原告释明,能够当即履行的,要向原告释明利害关系,全面减少诉讼对抗;防止案件进入执行后,申请执行人期望值过高,未能实现,而引发信访。其次是要做好诉前诉中的财产保全工作,确保原告打赢官司的同时,有财产可供执行。对于因判决存在瑕疵,致使案件不能执结的,执行局要及时反馈给审判庭室,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三是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要加强与义务协助单位的沟通,运用好威慑机制等各项措施,要强化对被执行人日常监督,有效限制被执行人的高消费活动和出境。执行员采取措施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防止因执行不规范而让当事人大做文章,引发信访。四是建立涉执案件救助基金。因案实施,区别对待。对于确有生活困难,无生活来源的申请执行人通过社会救济的方式,先行缓解其生活困难,待案件执行时,优先扣除此笔费用,确保救助基金在一定时期的总量不变。六是强化执行工作的宣传效果。一方面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通过媒体公布事实
真相,另一方面要通过对法院执行知识的宣传和典型案例的报道,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升法院执行工作的社会认同度,理解和支持法院执行工作,营造良好的执行工作氛围。
第五篇:1、认识1
1、认识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数字1,知道它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培养学生安静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活动准备:
教具:磁性教具:一只兔子。图片:一根萝卜。数字卡片1。学具:铅笔、本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只小动物来做客,(出示小兔)它是谁?有几只小兔?
2、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图片,一根萝卜。)请问有几根萝卜?(引导学生正确并快速感知数量)教师小结:一只小兔子拿了一根萝卜。
二、出示卡片数字1,引导学生感知数字1 的概念。
1、引出数字1。师:我们知道一只小兔子和一根萝卜都可以用一个圆点来表示。那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了,一只小兔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字1)那一根萝卜呢?(数字1)教师小结:数字1可以表示所有数量为1的物体。
第二课时
一、出示卡片数字1,引导学生用数字1来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所有数量为1的物体。比如说:数字1可以表示一只小兔子,数字1可以表示一根萝卜。那数字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可以看看我们的房间里,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呢?你要用完整的语言来说哦,数字1可以表示什么呀?(请学生有秩序的描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讲完房间里的东西之后,可以让学生说说家里、外面的事物,尽量让学生说出更多数量为1的物体能和数字1联系在一起)
二、让学生熟记数字的样子。师:数字1可以表示那么多的东西,本领真大!那数字1的样子你知道吗?你觉得数字1像什么呢?(铅笔、木棍。。)(引导大胆想象,让学生更加能够熟记数字1的样子)
4、引导学生用右手在空中用手指写出数字1。师小结:数字1像一条有点斜的竖线。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正确书写数字1。
1、教师正确示范书写数字1。在田字格中示范“1”的写法。1要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里,要一笔写成,带领学生照着“1”字书空五遍(边写边读)。
2、让学生临摹练习写1。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2、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图,然后问学生:图里画了几只动物?学生回答以后,再让学生在图下面的括号里写1。
3、指导学生写一写。
先按虚线描1,再独立写。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1,你学会了吗?以后我们可利用1来表示数量,如:1只狗、1只猫等。
五、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并在本子上书写数字1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