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

时间:2019-05-15 02:2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1》。

第一篇:认识1

认识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数字1,能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的个数,会说1的儿歌。

2、通过实物图片和动手操作,学会认读数字1。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初步的数量概念 分层目标:

A组: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B组:在教师指导下跟着说一说。C组:跟着老师指一指。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的个数,了解“1”的含义。

教学难点: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的个数。教 具:实物图片、“1”的数字卡片、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教学。二. 新课。1.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内容。

2. 指导学生数画上桌子上的东西,得出它们的数量都是1。3. 板书:“1”。并教给学生“1”的读音,从音、形、意三方面让学生对“1”有初步的认识。

儿歌:1像铅笔学写字

4.黑板上贴出数量是1的各种图片

(指导学生数,A组学生先数,然后再让 B、C组学生数)5.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是1的物体。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一根,让学生数出“1”。2.教师说出“1”让学生在抽出1根小棒。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认识1

1支铅笔

1像铅笔学写字

1个笔盒 1本书 1个书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读数字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的个数。

2、通过实物图片和动手操作,认读数字1,并能用1来表示看到的东西数量。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初步的数量概念 分层目标:

A组:能认读数字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的个数。B组:在教师指导下能认读数字1,能数出数量是1的物的个数。C组:跟着老师认读数字1。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的物的个数。教学难点:能用数字1表示看到的东西数量。教学准备:图片,数字卡片、数量为1的实物

一、导入

1、复习数字1的儿歌:1像铅笔学写字。

2、复习数字1 教师出示数字1的卡片,学生读出数字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字1.。

二、新授

1、观察图片,说一说分别有几样什么东西?(课件展示)(1)、教师出示图片,一张一张引导学生观察。①、图上是什么水果? ②、有几个苹果?有几个雪梨?

2、练一练:教科书P5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并个别指导。

三、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的是哪个数字朋友呢?

四、板书设计:

认识1 1个苹果

1像铅笔来写字 1个雪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数字儿歌,能够完成图片数字配对和手口一致点数

2、通过实物图片和动手操作,巩固数字1的认读和概念理解。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初步的数量概念。分层目标:

A组:能够完成图片数字配对和手口一致点数。

B组: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完成图片数字配对和手口一致点数。C组:跟着老师指一指。

教学重点:能够完成图片数字配对和手口一致点数。教学难点:能够完成图片数字配对和手口一致点数。教学准备:图片,磁性教具、数量为1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想一想,我们新认识了哪个数字宝宝?

2、说一说1的儿歌(学生说一说)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认数1。板书——认数1

二、新授

1、伸出小手指:

①、教师伸出一个手指头。

②、跟老师一起做

2、手口一致地点数下列物品。(教师课件展示书本第26页图片)(1)

问:图上是什么?有几个呢?

(学生观察,教师老师先示范说明,再引导学生数一数,学生轮流上来模仿点数,注意学生是否手口一致)

教育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早晚要刷牙。(2)

问:图上是什么?有几根呢?

(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注意学生是否手口一致)

三、做一做

(教师出示图片,与学生一起完成。A类生先数,B类生再做,C类生有老师指导着做)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认识1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数字儿歌和手口一致点数,学习书写1

2、通过实物图片和动手操作,巩固数字1的认读和概念理解,初步掌握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初步的数量概念。分层目标:

A组:能认读数字1,初步掌握数字1的书写方法,会写数字1。B组:在教师指导下能认读数字1,会写数1。C组:在教师指导下能认读数字1。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字1的书写方法,会写数字1。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数字1的书写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磁性田字格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数字1的卡片,问:(1)、想一想,这是几?(2)、说一说1的儿歌

2、(出示数量是1的实物)数一数,有多少物品,说说可以用几来表示

3、今天我们来学习写1 板书课题:书写1

二、新授

1、说说1像什么?

请小朋友跟着图片数字念1的儿歌

2、教学1的书写。

(1)、播放视频《蓝猫学数字》,了解1 的书写方法。(2)、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书写。

说明:“1”的写法:1就像一根斜线,从日字格上线一大半位置起笔,直直的画一道斜线落在底线一小半位置。

(3)、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3、写一写 教科书P4页:

要求:A组学生描写这个数字。要求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这个数字,C组在辅助下读数。

(5)、比一比,谁写的好,教师用投影仪展示。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书写1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数字1的认读和概念理解,继续学习1的书写。

2、通过实物图片和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1 的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初步的数量概念。分层目标:

A组:进一步掌握数字1的书写方法,会写数字1。B组:在教师指导下会写数1。C组:在教师指导下能认读数字1。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数字1的书写方法,会写数字1。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数字1的书写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磁性田字格若干。

一、复习。

1、教师出示数字1的卡片,问:(1)、想一想,这是几?

(2)、你会书写数字1吗?请你在桌面上用手指书写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写1 板书课题:书写1

二、新授 教学1的书写:

(1)、播放视频,了解“1” 的书写方法。(2)、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书写1:

(3)、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4)、请小朋友在临摹本上描一描

三、练习

1、临摹数字1 学生临摹,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导B、C组学生。

2、数一数、写一写:教科书P5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书写1

第六课时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字1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2、通过实物图片和动手操作,能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层目标:

A组:能独立完成题目。B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C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教学重点:能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教学难点:能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教学准备:投影仪。

一、练习设计

1、读一读

(教师出示数字卡,引导学生大声读一读)

2、出示图片:教科书P6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特别关注B、C类生)

3、完成教科书P6:照样子把数字1与物品数量是1的图片连起来。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P6图片,引导学生一起看题连一连。

4、指一指、写一写:教科书P7

教师出示图片,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数量是1的物体,并指出来,最后引导学生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二篇:1、认识1

1、认识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数字1,知道它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培养学生安静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活动准备:

教具:磁性教具:一只兔子。图片:一根萝卜。数字卡片1。学具:铅笔、本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只小动物来做客,(出示小兔)它是谁?有几只小兔?

2、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图片,一根萝卜。)请问有几根萝卜?(引导学生正确并快速感知数量)教师小结:一只小兔子拿了一根萝卜。

二、出示卡片数字1,引导学生感知数字1 的概念。

1、引出数字1。师:我们知道一只小兔子和一根萝卜都可以用一个圆点来表示。那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了,一只小兔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字1)那一根萝卜呢?(数字1)教师小结:数字1可以表示所有数量为1的物体。

第二课时

一、出示卡片数字1,引导学生用数字1来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所有数量为1的物体。比如说:数字1可以表示一只小兔子,数字1可以表示一根萝卜。那数字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可以看看我们的房间里,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呢?你要用完整的语言来说哦,数字1可以表示什么呀?(请学生有秩序的描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讲完房间里的东西之后,可以让学生说说家里、外面的事物,尽量让学生说出更多数量为1的物体能和数字1联系在一起)

二、让学生熟记数字的样子。师:数字1可以表示那么多的东西,本领真大!那数字1的样子你知道吗?你觉得数字1像什么呢?(铅笔、木棍。。)(引导大胆想象,让学生更加能够熟记数字1的样子)

4、引导学生用右手在空中用手指写出数字1。师小结:数字1像一条有点斜的竖线。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正确书写数字1。

1、教师正确示范书写数字1。在田字格中示范“1”的写法。1要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里,要一笔写成,带领学生照着“1”字书空五遍(边写边读)。

2、让学生临摹练习写1。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2、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图,然后问学生:图里画了几只动物?学生回答以后,再让学生在图下面的括号里写1。

3、指导学生写一写。

先按虚线描1,再独立写。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1,你学会了吗?以后我们可利用1来表示数量,如:1只狗、1只猫等。

五、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并在本子上书写数字1六行。

第三篇:认识平1

“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七册P39—4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使学生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和操作、画图的活动过程,深切感受直线的平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操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教学难点:

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教学准备:

课件、信纸、方格纸、彩色纸、小棒、直尺、钉子板和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行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第11届全国运动会在哪里举行吗?对了,山东省是继北京、上海、广东和我们江苏之后,第五个主办全运会的省份,而且我们江苏代表队位居金牌榜首位,你们高不高兴。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下全运动场馆好吗?(展示图片体育中心、游泳馆、体育大厅、垒球场、田径场)

2. 这些图片漂亮吗,我们今天的数学问题也即将产生了(显示下一张课件)

师:在游泳池的面上用两条直线表示泳道,在球门侧面用两条直线代表球门的底柱和支杆,在垒球场上用两条直线表示两根柱子,在大厅的玻璃门窗上用两条直线表示横梁。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每幅照片都有几条直线?这几条直线在什么面上。

总结:我们就说这样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

3. 出示两个盒(上面盒上有兰色的线,下面盒上有黄色的线)

(1)师:上面的盒子有一条黄色的线,与那兰色的线在同一平面吗?生回答。

(2)师:你来摸一摸

(3)移动一个盒子,再问,现在两条直线还在同一平面吗?我们就在同一平面来研究两条直线。

4. 出示四组直线,研究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观察仔细,你能根据位置关系,给他们分一分类吗?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说

小结:同学们真棒!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根据他们的位置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互相平行。(学生读)

二、观察思考,寻找平行

1. 在生活中,其实是有很多的平行的,你们能不能找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同桌互相说一下。

2. 在几何图形中寻找平行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呢?出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六边形)

师:同学们仔细找一找,你发现了几组平行线,就举几?

3.集体汇总,小结

三、动手操作,创造平行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如果我不给你图形,也不让你说生活中的例子,只给你一些材料,你能造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2. 提供纸,小组合作

3. 全班交流

4. 拓宽:你还能凭借其他材料作出平行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

四、观察感悟,画出平行

1. 师:刚才同学们开动了脑筋,想出了很多方法制造平行出了平行线,你们真了不起!杨老师也带来了一种画平行线的方法和大家一起交流,好吗?

2. 演示

3. 看清楚了吗?你们知道老师画平行线用了几步吗?生回答

你想不想试一试?拿出你的尺,画一画(巡视)

4. 同桌互相交流

5. 展示一个学生的,生介绍画法。

五、归纳整理,收获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了解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眼睛,在大家回家的路上找一找,老师还希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平行线,这些平行线有什么作用。

第四篇:认识分1

《认识分数》说课稿

常熟市白茆中心小学

严志强

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是利用课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二)在感受几分之一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书本第99页第三题,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书本上是没有的,加入这一内容第一为比较分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为估计1/3做铺垫)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

2、1/

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100页第5题,通过涂出指定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练习:①想想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第五篇:认识实习1

2009.5.4

1.入口——入口广场

2.水面与路边交接处——驳岸,驳岸有水位高低之分

3.园路——鹅卵石

4.植物要素——草坪,树木

5.平桥碎花铺路

6.隐蔽工程——水管,路灯

7.植物搭配——种类,颜色

8.地形设计——利用地形高差来排水

9.路两边的树木——行道树,有利于遮避

10.【东方园林】——自然风貌

【西方园林】——规划式为主,人战胜自然的思维

11.当前我国园林的一些情况:

A.风景园林行业中大多数对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还不全面,也不够深入。国外这方面发展很快,而在我国,目前没有一个真正的研究机构。城规院,城建院已改为企业。

B.技术人员中原从事规划、设计的人很多,从事施工、养护、种苗生产的少。施工、养护的技术水平下降,种苗事业落后,花种子依赖国外。

C.从事规划、设计的企业和专业混乱,有些滥竽充数,质量低下,乱搞市场。风景名胜还被破坏,对植物不熟悉。

D不了解中国传统精华,盲目抄袭国外形式,追求高造价从中获利。学建筑的规划风景名胜区,从事城市规划的人不懂风景园林,而市场有庞大。

12.学习方式方法——更新目标,合理定位,随时积累,收集材料

13.园林发展历史:

人类在渔猎时代居无定所,当掌握了农业技术后,开始定居,于是产生了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最早的园林植物主要是经济植物。

当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生活中有了消闲时间,要求有游憩空间。阶级产生后,富余的时间差异极大,掌握的价值积累也差异极大,部分人富起来,用于园林的投入当然极大的不同,人的审美要求是与生俱来的。随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艺术。在生活中艺术再现自然中美的食物,或创造他认为美的事物,于是创造了园林。(园林是小产业)

下载认识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认识求职信

    认识求职信 在邮箱发送或者信件投递简历的时候,我们通常需要附一封简短的求职信。一些应届毕业生对于求职信的作用不是很了解,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敬礼写求职信,因为根本没有多......

    认识自我1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一、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走向成熟的过度阶段,个体经历了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巨变,也经受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随着其抽象逻辑思维的......

    认识自我1

    认识自我——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1 【训练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 2.反思自己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 3.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

    认识鼠标1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编排,设计了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小......

    1~5的认识

    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

    1 认识无理数教案

    第二章 实数 1 认识无理数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必要性. 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认识米》教案1

    认识米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

    认识公顷说课稿1

    «认识公顷»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