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 江西教师网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鹰潭六小 杨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现实具体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教学重难点
知道1时=60分,并能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教具准备
课件、教具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几点上学的?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钟知道的)
3、你真能干!学会看钟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钟表,他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课件各种各样的钟表)学会了看钟表,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认识时、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根据你们平时的观察,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
(数字:1~12,针:时针、分针、秒针,„„)师根据学生说板书。
2、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份?(12份)
3、通常我们把这12份叫作12大格,想一想,除了大格还分了什么?(小格),小格是怎样的呢?
(观察钟面,分析小格)4、12和1之间是一大格还是一小格?一大个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
5、你知道这一圈有几个小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数一数)
6、恩,数是个好办法!怎么数?(5个5个数)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7、现在你知道了吗?钟面一圈有几个小格?(60个小格)
8、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钟面上的12个数把钟面的一圈分成了12大格,一大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钟面的一圈也就有几小格?
(二)认识时、分
师:钟面上数也好,格点也好都是不动的,那钟面上什么在动啊?(针)师:三根针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呢?(最短的是时针,最长的是秒针,中间的是分针。)
师:刚才这个小朋友是根据长短来区分的,你还有其它办法吗?(走的最快的是秒针,最慢的是时针。„„)师:那它们是怎样计时的呢?
1、认识1时
(1)先来看看时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2)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
(3)想一想,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都是1小时。
2、认识几时
(1如果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为什么?从2走到4?从12走到7呢?(2)时针走一圈需要多少小时?(12小时)
3、认识1分
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知道了时针的计时方法,再来观察一下分针。课件演示: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4、认识几分
(1)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走2小格呢?走5小格呢?
(2)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小格,也就是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就是走了5分。
(3)如果分针从12走到2呢?走了几分钟?走到4呢?你是怎么想的?(4)分针走一圈需要几分钟呢?
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圈就是60分钟,因为一圈又60个小格。)师小结:钟面上有60个小格,对于分针来说,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走两小格就是两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
(5)那如果分针从12开始,我想它一共走20分钟,分针应该指向几?
5、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小朋友们观察钟面,了解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追我赶,滴答滴答向前进,那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
师:先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都指向12)(课件演示:时针、分针走一小时的路线。)师:你发现了什么?刚才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时针从1走到了2,走了1小时,分针走了一圈刚好60分)
师:你怎么知道是60分的?(因为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走一圈就是60分)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分针和时针是同时走的,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时=60分
6、读读写写钟面上的时刻
刚才我们学习了钟面上的知识,老师要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呢?
(1)试一试
(课件出示第一个钟面:9时)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钟面上的的时间的吗?(指针指着9,分针指着12,所以是9时)
师将钟盘分成两个,一个是时针盘,一个是分针盘。教学生先看时针盘再看分针盘,然后整合出时刻。
师:说的真好!两个小圆点前的数字表示几时,后面的就表示几分,整时刻就写两个零表示。
(出示第二个钟面:9时08分)
同样分成两个钟盘,一个是时针盘,一个是分针盘。教学生先看时针盘再看分针盘,然后整合出时刻。
指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本子上。
(2)我们赢了
出示“我们赢了”一图,问:大家看,这一刻大家怎么啦?你能告诉大家北京申奥成功的具体时间吗?(201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北京申奥成功!)
师: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写在本子上!(3)读一读
出示:9:50和10:50,请学生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读一读
(1)学生独立看图,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几时几分?
(2)同桌相互说一说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你在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2、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3、一节课是几分钟?
4、下课休息分钟?
5、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了?
第二篇:《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2.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1小时=60分。3.结合具体事例,体验1分有多长,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时和分的时间观念,知道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难点:知道1时=60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和任务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亮亮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请同学们看到数学书80页。
2.课件出示亮亮“起床图”、“睡觉图”等六幅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事?
3.将六件事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亮亮的一天”。
师:看,亮亮这一天安排的多合理。如果我们能像他这样认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我们也能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接下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时、分”。板书:时、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知道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1时=60分。2.结合具体事例,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自学新知。1.自学。
(课件出示)任务一:自学、讨论。
要求:(1)自学81页,并填空;(2)小组讨论自学结果。1.钟面上共有()个大格,一个大格分为()个小格。钟面上共有()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小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
3.时针从()走到(),经过的时间是1小时。
4.()针走得慢,()针走得快,时针走1大格(即1小时),分针正好走()圈,是()分。所以,1小时=()分。2.讨论。3.汇报。
(三)深入学习。1.观察钟面
(1)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钟面的大格和小格。(2)数一数,钟表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
师:钟面上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相等的大格。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和多少个小格?
师:数小格,怎样数的比较快呢?
生可能答: 5个5个地数,用5的乘法口诀数。(3)明确: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认识1时、1分
介绍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师: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路看大格,走1大格的时间就是1小时,也就是1时。
师:分针走路看小格,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也就是1分。教师边说边板书:
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在多媒体演示和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小格,走过的时间是60分。3.探究时与分的关系(探索1时=60分)。(1)课件出示:(任务二)提任务,明要求。
师: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拨一拨探索一下。
(2)连续做三次实验。学生记录,仔细观察结果,并把发现的结论填在表中。
2(3)大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1时=60分
(4)师生通过课件进行验证1时=60分。
三、巩固应用
(一)体验1分钟,多方面体验和感受1分钟的长短和价值。1.感受1分钟音乐有多长。2.体验1分钟的价值。
3.课件展示生活中1分钟的价值。
四、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检测 抢答: 判断: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1时=60分
第三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 1 时 =60 分。
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说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才得又快又好?听好了:
“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答案:钟表
二、自主探究学习、引出课题:
交流: a.同学们真聪明,那么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知道时间)
b.原来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你们想不想认识它!、钟面结构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闹钟,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生汇报。生1:有时针、分针、秒针
生2:有1到12这12个数字 生3:有12个大格
生4: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课件介绍: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有 5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60 个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那么分针走5小格呢?走4大格?、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钟面,看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课件展示)生1:分针走 了1 圈 生2:时针走 了1 大格
生3:分针走了1圈,时针正好走了1大格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你知道分针走1大圈是多长时间吗?60分 师: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1小时
师:那你知道他们的关系吗?得出: 1 时 =60 分(可借助闹钟让学生拨)、体验 1 分钟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那么你知道 1 分钟有多长吗?
播放 1 分钟,学生感受。
师:试想一下一分钟你能做些什么?学生思考汇报。
师: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选择你喜欢的事情来做(可以写字,算题、画画、背古诗等)开始 分钟后,学生汇报:从活动的内容、完成情况、感受等方面汇报。
师: 1 分钟虽然很短,但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生:珍惜时间。5、认读时刻
师:我们认识钟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时间,现在老师出示几个钟面时刻,敢不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复习整时:出示1时、4时、7时的钟面。学生回顾: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钟面由7时转到7时15分,学生从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得出显示时间。再转到7时30分,学生合作总结认读时刻的方法
小结:看几时几分的方法——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仔细看分针,分针从 12 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7时55分、8时5分
师:你还见过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三、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关于时间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
四、课外阅读
让学生欣赏关于钟表的一些课外知识。
第四篇: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
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时、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时的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以及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教材在编排本节课内容上有一些特点:
1、由易到难,先学习认识整时,过渡到时针和分针的认识,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接着探索时、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3、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平时积累了一些有关时间的生活经验,比如,几时起床、几时上学、几时放学、几时睡觉等。在一年级时学习了5个5个的数数,对认识钟面有帮助。虽然本课内容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多式多样的活动会使学生更容易获取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拨钟表模型,初步体验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初步的时间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和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时和1分得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1时与1分得长短,建立时间观念。教具学具:联动型钟表模型,钟表 教学设计:
一、趣味导入
谜语导入:小小军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嗒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谜底:闹钟)
预测答案:钟表、闹钟
师生共同分析闹钟和钟表的区别,看看哪个答案更合适。设计意图:这个谜语有趣又接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有利于引出教材上的小红上学的情境。
师:每天叫醒你们的是闹铃吗?
生:
第五篇:《信客》教学设计 - 江西教师网
《信客》教学设计
石埠洋湖学校
金火军
一、教材分析
《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所写的一篇散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述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关爱和敬重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本文叙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而失信于人,他自感“名誉糟蹋”而寻求年轻人;年轻人因最终不好回绝而当了第二代信客。他铭记老人的话,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最终受到了人们的敬重。作者为他们立传,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文章将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语言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畅达,很有特色。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以及整体把握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同时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而现实社会中的众多的人缺乏诚信,功利思想比较严重,这对中学生的影响较大,致使许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不讲诚信,忽视诚信思想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对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关注也不够。因此,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爱心教育不容忽视,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
三、教学理念
努力践行“巧用情境,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和实践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以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的设置为主线,借助“图片”“语言”情境和多媒体课件,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在读写实践中培养和提升思维与表达能力,在作业练习中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表达训练,在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中接受诚信教育和爱心教育,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积累重点词语;
3、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在实践中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2、懂得关爱和敬重平凡而伟大的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平凡而伟大的人。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思考:由这个图片,大家想到了什么?
2、问题:“20世纪初的城市与乡村是怎样联系的?”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口头介绍作品的背景,引出本文的学习。(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在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专人担当,这就产生了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信客沉重的脚步成为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信客》,去解读信客的人生。
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行者无疆 》,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4、检查预习,给汉字正音。要求一学生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集体正音,然后出示课件,学生集体朗读巩固 考考你:你会读吗?
嫉妒 jí dù 噩耗 è 猝然 cù 昏厥 jué 伎俩 jì liǎng
文绉绉 zhōu 颠沛 pèi 吊唁 yàn 焦灼 zhuó
诘问 jié 时髦 máo 接济 jì 人头济济jǐ 长途跋涉 bá shè 穷愁潦倒liáo 感叹唏嘘 xīxū 号啕大哭 háo 连声诺诺 nuò
(二)整体感知,初识信客:
课件出示问题,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体会文章思路。
何谓“信客”?这个职业,是应社会的哪种需求产生的呢?
20世纪初,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于是有了“信客”这种职业。
问题研讨:谈谈你的观点
课件出示问题,将学生自然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一个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然后班级交流。
问题研讨:谈谈你的观点
1,、文中写了几个信客?
2、重点写了哪个信客?
3、年轻信客开始的时候是否愿意做信客?
4、为什么后来又答应了?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进一步吃透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写法和思想内涵,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重点研读,走进信客
年轻信客当信客有没有坚守一生呢?他为什么没能坚守一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圈点勾画。而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四)品味赏析,触摸信客
信客在工作劳苦、生活困苦、身体疾苦、心灵饱受痛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了几十年,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勾画出能够表现“信客”性格的句子,而后班上交流。
(五)深情感悟,回望信客
这么一个平凡的人物,有没有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从哪里可以看出?
信客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
七、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问题:“请你任选一位信客,结合他的生平事迹,给他写一个墓志铭。”同时进行必要的提示。让学生明白墓志铭的写作要求。
2、课件出示有关名人的墓志铭示例,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墓志铭的写法。
3、学生3分钟写作练笔。
4、学生进行交流,老师展示示例。
墓志铭示例:
(1)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墓志铭: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青的缪斯(诗神),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2)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 活过,爱过,写过。
在这里,沉睡着一个伟大的灵魂。不容于尘世,也不要求理解;但我们爱他,并非为了那未尽的事业。尽管路途艰难,他仍坚持;倒下的瞬间,时光就在那一刹停滞。失去了他的高傲他就丧生……
(3)马克〃吐温的墓志铭:“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4)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以读促写,读写相辅相成,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懂得关爱和敬重平凡而伟大的人。)
八、课堂小结:
信客虽然终年奔波,收入却很微薄,生活也较贫穷,胃病和风湿病成了他们的职业病,而蒙受怀疑、欺凌和憎恨又让信客感到极其痛苦。
但信客任劳任怨,待人宽容,诚信无私,以自己的品行和无私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九、作业布置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十、板书设计
做信客的缘起 怎样做信客 为何不做信客 师和校长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做信客很“苦” 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能造就人特殊的品格:诚信无私、恪尽职守、洁身自好、任劳任怨、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做信客很“好”
能提升人的素质: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