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3 00:5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平均分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平均分教案》。

第一篇:认识平均分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认识平均分

(一)教学内容

课本的第42、43页的例1和例2,有关“平均分”的认识以及课后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

1、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2、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平均分。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在树上发现了6个桃子,他想把桃子摘下和一个好朋友一起分享,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讲授】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表示桃子的6个棋子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学生操作摆桃子。

(根据学生分的办法,依次用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分法,有1和5;2和4;3和3;)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那么,你们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情况,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指出:像这样,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追问: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想想做做1。出示图。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结果,并说明理由。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课件出示第二幅猴子摘桃子的图片。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到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分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

要求学生在书上图中分一分,再填一填。

教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5、回顾: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

6、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问:12根果冻条,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记录。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练习】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明确题意,先圈一圈,再填空。10块饼干,每2块一份,可以分成()份。15块巧克力,每5块一份,可以分成()份。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

2、第3题

学生看图,读懂题意,填空。

14个汽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活动】

四、课堂总结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学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内涵。

2、使学生联系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形成具体的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小棒、盘子若干、课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教学难点:理解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平均分

师:老师收集了3位小朋友玩发牌游戏的过程,一起来看看,她们每人发到了几张? 师:每人都发到4张,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原来发牌游戏中也藏着平均分的知识呢!今天,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二)板书课题。.【讲授】探究新知,认识平均分(一)尝试探究 师:果园里的桃子成熟了!猴爸爸采了多少个桃?15个桃他想怎样分呢?一起读题。出示问题(猴爸爸要把15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呢?)板书 理解题意: 师:你知道猴爸爸要分多少个桃?(15个)师:这15桃要怎么分呢? 师:要把这15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也就说要把15分成几份?(3份)分完以后,每份的个数应该怎么样?(同样多)师:这样的平均分倒是让老师想到刚才的发牌游戏了,如果把这些桃当作要分的牌,我们能不能用发牌游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用小棒代替桃子,同桌合作试试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汇报结果。

师:谁把自己分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呢? 学生上黑板用教具演示。分得略慢,让学生看清分得过程。

小结:数一数,你们分得结果每份都是5个吗?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师: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刚才平均分的过程。

投影演示一个一个平均分的过程,学生跟着过程一起说一说。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的小朋友第一轮拿出了3个桃子,请问他为什么要拿出3个呢?(因为要平均分成3份。)(第一轮,拿出3个1,每只小猴分一个,分掉了3个1,分完了吗?;第二轮,拿出3个1,每只小猴分一个,分掉了3个2,分完了吗? 第三轮,拿出3个1,分掉了3个3,分完了吗? 第四轮,拿出3个1,分掉了3个4,分完了吗? 第五轮,拿出3个1,分掉了3个5,分完了吗? 正好分完。回答板书填写完整。

15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5)个。就是说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师:发牌游戏的方法真有用,让我们成功地解决了猴爸爸分桃的问题。现在我们懂得了,要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轮都要拿出3个1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分下去,直到分完!(二)明晰分法

师:如果有12个桃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呢?(齐读)师: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也就是说要把12平均分成几份?那每轮应该拿出几个1来平均分? 2个1.师:请你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教师屏幕演示)分别把12个桃平均分成3份、4份。对比交流: 师:都是12个桃来平均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把12个桃平均分成两份,我们每轮都拿出了2个1;平均分成3份,我们每轮都拿出了3个一,平均分成4份,我们每轮都拿出了4个1,如果要平均分成6份呢?(每轮要拿出6个一);也就是说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我们每次都要拿出几个一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平均分,直到分完。(出示屏幕,对照结果说一说)师:观察所分的结果,我们看到

12里面有2个(6);所以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12里面有3个(4);所以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12里面有4个(3)。所以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师:我们发现,不管分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都是6个、都是4个、都是3个,它们都是平均分。【练习】

三、练习巩固、深化平均分

1、练习1:分一分、连一连 师:现在,你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了吗?那一起来看看苹果与白菜的问题吧!这两个问题,如果你能直接在脑子里分一分的就直接分,并小声说一说你分的过程;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可以像这样用线连一连来表示你分的过程。交流汇报。

师:咱们就用连线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吧!对比两种分法的结果。

师:观察刚才所分的结果,我们发现:6里面有2个(3),所以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

9里面有3个(3),所以把9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

2、练习2:猜一猜、想成因(1)解决小兔子的问题

师:你们太厉害了,老师要奖给小朋友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一起来看看吧!读题:20个胡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 师:(出示4个盘子)猜一猜,每只小免能分到几个呢? 师:都认为能分到5个。这个答案正确吗?我们一起来分一分验证一下。师:先拿出几个一来?(4个一)好,每盘分一个。分完了吗? 师:再拿出4个一来,分完了吗? 师:为什么还没分完?(因为只分掉了4个2,)师:再拿出(4)个一来,分完了吗? 师:再拿出(4)个一来,分完了吗? 师:再拿出(4)个一来,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你怎么知道分完了呢?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2)解决小松鼠的问题。

师:出示小松鼠的问题,你能在头脑中想一想平均分的过程,直接写出答案吗? 学生想象平均分,直接写出答案。汇报。

师:你是怎么想的?(因为10里面有5个2,所以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师:(小结)今天我们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不管我们是动手操作还是大脑里想象分,要把这些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一轮我们都拿出几个一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往下分,直到分完。

3、综合应用:分圆片

师:如果有18个圆片,能正好平均分成几份呢? 师:小组讨论一下。

汇报。师:你是怎样想的

【作业】全课总结,深化平均分 平均分

(三):两种分法的对比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为几份,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异,但分的结果每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教学难点

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体会通过乘法的思想进行平均分。教学过程 【导入】平均分 一。复习引入。

1。指名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2。操作练习。

(1)把6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几份?(2)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根据问题小结两种不同角度的平均分法并板书)二。探索新知

1。教学课本第46页例题。(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课本第46页教学情境图。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2)教师引导

提出要求,把12支铅笔按每3支一份的分,可以分几份?学生操作,说出结果,若按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又该怎么说。教师最后总结两种不同形式平均分的完整说法。(3)自主探索。

进一步提出问题,还可以怎么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想法,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典型的思考方法。

检查学生不同的分法,并指名回答是怎么分的,要求完整的说。(4)全班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分法和想法。2。小结。

让学生观察分法,议一议: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要正确的进行平均分,首先要把总数全部分完,分完后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中,哪两个数相乘得12,我们会发现这些乘数就是能分成的份数和每份分得的个数。

提问:把20根小棒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学生先根据算说出分法,再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检验,进一步体会通过计算分法的正确性。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6-47页“想想做做”第1~6题。

1、“想想做做”第1题。指导学生边操作边完成。

2、“想想做做”第2、3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怎么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共同完成,再提问,若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呢?

4、“想想做做”第5题。

指导完成怎么数,怎么分,并再次完整说出两种不同形式的分法。

5、“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想想兔子和鸡是怎样分的,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反思过程,全课总结。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从简单的平均分问题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因此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过程 【导入】情境导入

师: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班蒲公英假日小队积极组织了“追寻红色记忆,走访革命老区”的主题活动,其中第一个活动就是坐缆车看老区风景。【讲授】新知探索

1、教学例5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呢?生自由回答。师:对,说的真好!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车坐2人,要坐几辆车呢?(PPT展示: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车坐2人,要坐()辆车)生:3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吗?生自由操作。师:谁愿意上台展示?指名一生展示(用圆片)。

师:你能把你的分法说给小朋友们听一听吗?6个圆片代表什么呢?生回答。师指名用不同的学具和不同角落的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在数学上用一道算式就可以表示你们的想法和分法。板书:6÷2=3 边板书边说:6个小朋友,写6,每车坐2人,写除号和2,要坐3辆车。师:这个算式中有新朋友吗?是谁?生:除号。板书:除号 师:对,我们一起去听听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吧。(播放录音)师:会写除号了吗?拿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竖空。边写边说。师:除号在除法算式中读作“除以”,板书:除以

那么算式6÷2读作什么呢?补充完整:6除以2。齐读一遍。

师:结合情境图,你能说说6÷2=3表示什么意思吗?(指名3名小朋友说一说)师:同学们表述的真准确。像这样把6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地分,求可以分成几组,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除法

2、教学例题“试一试”

师:熊妈妈听说你们掌握了新知识,她想请你们帮她分一分苹果给熊宝宝们。请看,谁来读一读她的要求: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只小熊。(PPT出示,生读题)师:请把数学书轻轻地翻到48页试一试,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写得算式?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学例6 师:我们蒲公英小队6个队员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植树,看(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自由说。还有谁想说?(3名同学说)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呢?(PPT: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生回答2人。

师:你能把你的想法用学具分一分吗? 生自由分。师指名一生上黑板展示。(用小棒)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说一说。还有谁想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师:像你们刚才说的那样,“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边说边板书:6÷3=2。读读看。指名学生读,师:6表示什么?3呢?2呢? 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算式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轻轻把书打开到49页,自学中间红字部分。开始。

师:谁来说一说,6称作?3称作?2称作?(师板书:被除数、除数、商)师:这是谁?(指除号)它前面的数叫?后面的数叫?算式的结果称为? 师:谁能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2名同学说。

4、教学例题“试一试”

师:活动结束后,徐老师买了8支铅笔,奖励给表现最棒的2位小朋友,你们觉得徐老师怎样分才公平呢?(出示分铅笔图)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吗?请在数学书49页完成。师:谁来说?你能把这道算式的意思说一说吗?

5、比较

师:从刚才的两次小队活动中,我们初步认识了除法。(板书初步认识),PPT出示两个情境图和文字,仔细观察两次活动,他们的分法和算式表示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都是平均分;都是用除法计算;一个是把6个小朋友每2个一组地分,求可以分成几组,另一个是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对啊,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无论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多少分,还是平均分成了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练习】练习巩固

学习了新知识,老师这有些问题想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指名一生说说题意,全班独立完成。汇报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这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几?

2、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各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题目要求我们根据一幅图回答几个问题?独立填写。汇报交流时,要让学生联系图意说说每道算式的实际含义。

师:同学们的表述非常准确、完整,看来学的很用心!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活动】全课小结

到目前为止,你收获了哪些新知识呢?又认识了数学王国里的哪些新朋友呢? 【活动】板书设计 除法初步认识 6÷2=3 6÷3=2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

6÷2读作:6除以2 1~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除法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2、把下列口诀填完整。

二()得八

四()二十

三()得九

()四十二()五二十五

六()三十六()五一十()六二十四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3= 5×5= 3×2= 4×6= 4×2= 6×3= 4.填空。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2×()=4

3×()=6

4×()=8()×3=12()×4 = 20

5×()=15 【讲授】例题探究

(1)学校正举行运动会,同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2)想一想:把8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8÷2=)提问: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2呢?(3)小组讨论:8÷2等于几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办法多?(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 小结:在计算8÷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二几得八,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活动】试一试(1)出示12÷3、10÷5 请学生们读一读。

(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4)学生们填写课本。

(5)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练习】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2)学生默算。(3)学生开火车比赛。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测试】课后评测 填一填。

8÷4=()

想:()四得八,商是(10÷2=()

想:二()一十,商是()。)。练习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正确地口算相应除法的商;能根据口诀或乘法算式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商,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结合口算除法解释求商的方法,通过比较和列式体会乘、除法间的内在联系,逐步提高表内除法口算能力;能联系乘、除法含义说明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等初步思维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会用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乘、除法。本节课进一步使学生熟悉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联系乘、除法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讲授】乘法口诀求商练习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数学课,我们进行乘法口诀求商练习。(板书课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来比一比谁积极回答问题,谁口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二、巩固方法

1、背口诀

指名背4的乘法口诀。集体背2的乘法口诀。男生背5的乘法口诀。女生背3的乘法口诀。开火车背6的乘法口诀。

2、(板书)5×6= 3×6= 30÷5= 18÷3= 30÷6= 18÷6= 学生口算,说口诀

我们用乘法口诀口算乘法时,只要看乘数,直接想几几得多少;用乘法口诀口算除法时,要看除数是几,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从而用相应的乘法口诀求商。

3、口答

16÷4= 36÷6= 30÷5= 30÷6= 10÷2= 25÷5= 18÷6= 8÷4= 18÷3= 5÷5= 15÷3= 12÷3= 6÷1= 24÷6=

4、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出示:4×5=20 6×3=18 5×5=25 写除法算式时把哪个数做被除数?哪个数做除数和商?哪一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看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时,把乘法里的积做被除数,除以一个乘数就等于另一个乘数。

5、练习口算方法。

看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出示: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四六二十四

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乘法口诀和算式,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和商是口诀里的哪两个数?被除数呢? 在比较中可以看出,除数和商是口诀里的两个乘数,被除数是口诀里的积,所以算除法要看除数,想它和几相乘得被除数,想出对应的口诀算出商几。

6、想口诀填算式,想想能填出几道。6÷□=□ 12÷□=□ □÷□=6

7、算算比比(练习九第11题)出示:3÷1= 4×2= 6×2= 5×5= 3×1= 4÷2= 6÷2= 5÷5=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要求一组一组地算,并想想每组两道算式各用的哪句口诀。每组算式里的数都相同,得数为什么不同? 计算时要看清是乘法还是除法,不能看错运算符号,要不就会算错。每组两题用的乘法口诀都相同吗?哪几组用的口诀不同?同桌互相说说各用的是哪句口诀? 算乘法怎样想口诀?算除法呢? 算乘法只要看乘数直接想几几得多少,算除法要看除数,想它乘几得被除数,想出对应的口诀计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都很棒,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除法,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练习九第5题 出示:第一幅图

从图里知道了什么?(有2棵树,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一共有6只小鸟)看图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出示:第二幅图

从图上知道了什么?你会看图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同桌互相说说。

这样的一幅图,可以看成“几个几”是多少,写出乘法算式;也可以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份数平均分”写出两道除法算式,这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现在大家一起读一读每组的三道算式。

2、练习九第6题

看图,说说图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把算式写着书上。这两小题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 第一小题求分给多少只兔,就是把20根萝卜每5根一份地分,看分成几份;第二小题求每只兔分的多少根,就是把20根胡萝卜按4份平均分,看每份多少根。所以,都要用除法算。

3、练习九第13题

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请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算式、得数。

先根据什么球的一共多少盆,再根据什么求得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用除法? 请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路。

四、练习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九第7-10题

第二篇: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平均分的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括,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

(二)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熟背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有关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全,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虽然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对平均分物品的认识及实践,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物品”存在困惑。鉴于对以上教材、学情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操作,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初步认识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和谦让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动手操作是关键。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后,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教法

(一)教法学法

学生通过学习乘法对“几个几”的已具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平均分-每几个一份的分平均分成几份按不同要

求分”的探索过程,是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出发做准备。同时,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主要是7-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动、爱玩,同时相应的求知欲也比较强,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喜欢空间感强的物体和颜色艳丽的图案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演示法

积极创设情境,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情景是解决传统计算教学比较枯燥的好办法。

2、实践操作法

加强实践活动,结合教学情境,在本课中安排多次实践操作活动,如动手分水果、分小棒,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发现“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讨论法

引导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中,分物品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是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平均分的概念。

3、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二)教学手段

在本节课中,除了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也需用到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片、投影。积极创设物理情境,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通过使用多媒体,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幸福指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即平均分的概念及方法,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认识平均分

(一)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

○○○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钟)

2、(1)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解决问题(15分钟)

(2)小组交流探索新知(8分钟)

(3)归纳总结平均分的含义(3分钟)

3、(1)、运用摆实物进行练习(5分钟)

(2)、做课后习题(5分钟)

4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2分钟)教学反思:

创设“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了“趣中学”的快乐学习模式。学生能够自发地从实践操作中得出“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是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深刻,从而达到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习近平均数的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二、说学生

我班90%的学生能看懂统计图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简单计算。80%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平均数对于学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课件等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

三、说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说教法

由于“平均数”的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将根据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恰当的运用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情景:“四年级学生进行套圈比赛”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通过有层次的设计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注重练习的新颖性,让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简单的重复练习中,而是通过判断、说理、解释、推测等思维活动,让学生对平均数加深理解,丰富内涵,从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概括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再用多媒体继续演示,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移”的过程并交流。学生的认识刚刚获得平衡,我又用多媒体巧妙设置冲突,让学生觉得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太麻烦了,该怎么办呢?迫使他们自觉突破思维定势,换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先合并再平分”,并要求列式计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为操作后得到的结果“7”起个名字,从而引出“平均数”及其含义。(目标1在此完成)

(三)巩固训练,拓展应用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后,我又联系学生熟悉的“移铅笔”引出平均数的话题,让学生,随意抽取几支作比较。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我抓住时机设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准确地算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总结出最佳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出示一系列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四)当堂检测,达成目标

1、练习八第1、2、3、4题

2、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通过情境的辨析,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课末,我让学生当评委给这节课打分,当学生为最后得分争论不休时,及时设疑:“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呢?什么分数是最公正的?”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给教师打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既强化了本课的新知,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使我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同时还为随后的课堂小结作了巧妙的预设。

最后,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打算如何运用。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课堂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第三篇: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

课题:认识平均分 课型:新授 执教者:苏丽 执教班级:201班

执教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第42~43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通过分一分、圈一圈、辩一辩等经历,感受并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爱数学的情趣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分

教学难点:认识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每几个一份地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同学们,今天苏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小组活动,认识平均分。

①问题:小猴子在树上摘了6个桃子,如果把六个桃子分成2堆,可 以怎样分?

②布置小组活动的任务:下面进行小组活动,每人选择一种学具,拿 出六个代替六个桃子,讲分的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比赛哪个小组能最安静的完 成任务,就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③自主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有利于进行教学的信息。

④宣布活动结束,奖励表现好的小组。

⑤汇报结果,并填入教师的总表格内。

⑥观察发现,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揭示课题:认识平均分)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除了可以这样平均分,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⑦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辩一辩)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2)为什么它不是平均分?

(3)怎样才能使它平均分呢?

(4)为什么它是平均分?(再次强调平均分的含义)

(5)同学们表现的可真棒,那现在有没有信心继续进行下一轮的探 索呢?

2、实践操作,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①这个调皮的小猴子,又来到了这个桃园,看现在摘了几个桃子?(8个),小猴子现在要分给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小朋友呢? 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猴,你会分吗?现在请小朋友在书上分一分。然后把你的结果在你的小组和大家交流一下哦!看哪一位同学能进行平均分,表现好的同学就可以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赢得一颗智慧星。

②交流,反馈。

③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人。

④ 总结指出:8个桃子“每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的方法也是“平均分”(引导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

⑤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圈一圈)

3、每几个一份地分

出示“试一试”,提出问题:可以分成几份?

①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说一说!强调:每2个一份地分。

刚刚同学们分的都很棒,那么

②每三根分可以分成几份呢?

③ 每四根可以分成几份呢

④想想做做第3题。(想一想)

三、游戏“乐乐乐”

游戏规则:击鼓传花,传到谁时,就请她上来,在盒子里面抽一张纸上,打开,并照上面的内容进行游戏。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

板书设计:

1、认识平均分

第一课时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每几个一份地分。

第四篇:平均分的认识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1、例2平均分的认识

使用范围: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14页 作 者:宋万红 单 位:临海市临海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

(一)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感知平均分的特点。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圆片,小棒,一张长方形纸等。 设计意图: 1.重视实践操作。

平均分的本质内涵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的开始,从学生所熟悉的小动物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多种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蘑菇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再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然后又让学生利用圆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合作交流的能力。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个橘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学习习近平均分、理解平均分、拓展平均分。为除法的渗透和理解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平均分” 1.谈话引入:

小朋友,老师讲一个故事,你们喜欢听吗?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到草地采蘑菇,走着走着来到草地上,看见一片又大又肥蘑菇,小白兔们蜂拥而上,想去采。兔妈妈说:“别急!别急!要采蘑菇,先要学会分蘑菇。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蘑菇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兔妈妈的话,小白兔急得蹦蹦跳跳,想不出办法了。同学们,我们来帮小白兔的忙,好吗? 2.动手操作:

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蘑菇,自己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分圆片,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

成两份的分法上。3.交流汇报。

根据交流列举出所有的分法。(实物投影展示)

提问:仔细观察和比较一下同学们分的情况,你能把这些方法分分类吗?(两类。)(课件展示)4.揭示平均分的含义。

从同学们分得情况来看,把6个蘑菇分成几堆,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每一份的个数一样多,一种是每一份的个数不一样多。如果让你把这6个蘑菇分给小兔,你认为是怎样分比较合理呢?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每只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我们把这种分法起个名称,让学生说说,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5.观察图片,再次感知平均分。(出示教科书12页图片。)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图片中找到与数学相关的信息。

小朋友们,今天二(1)班的同学们准备去春游了,玲玲小队的5位同学买了很多好吃的,有水、面包、橘子、糖,你觉得他们怎样分配这些食物合理?

(学生发现要每人分得一样,也就是平均分。)(2)说说每样东西该怎么分?学生尝试分饮料和面包。再次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出示分糖和橘子的图。糖果和橘子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从对比中再次感受平均分必须每份都相等。6.尝试平均分。

教学例1刚才我们说了橘子的份数不是同样多,是吧?那我们现在帮助他们把橘子也平均分一下好吗?

怎样分呢?那我们想个什么好办法来分?(实物投影展示分法:移动橘子图片。)

7.再次操作:(p13做一做,学生拿学具圆片代表面包分。)

分一分: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

说一说: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个。

二、操作中,丰富对“平均分”认识 1.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分法。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了,聪聪真为大家感到高兴。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课件出示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①各小组讨论分配方案。

②各小组同学用圆片代替橘子分一分。

③小组汇报方法(课件展示)。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分法: 组1:我们小组是三个三个分的,每份3个。组2:我们小组是一个一个分的,每份3个。

组3:我们小组先是两个两个分的,再一个一个分,每份也是3个。组4:我们小组用乘法口诀来分的。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橘子,是平均分的。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说说理由。2.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完成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出自己的分法。师:除了平均分成3份外,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学生用摆一摆或者画圈的方法分,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汇报分的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圈一圈的方法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三、应用中,理解 “平均分” 1.完成练习三第1题。(课件展示)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再让学生说出为什么?(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2.练习三的第2题。

师:聪聪还有8颗水果糖,他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表现好的小朋友,应选择哪种分配方案呢?(出示课件)让学生用手势选择,并说明理由。师:那么你能把第1种分法变成平均分吗?

师:图⑶每份都是4块糖,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择它呢?

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平均分物体时应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平均分成几份。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圆片代梨)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拓展中,提升对“平均分”应用 1.折一折。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要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可以怎么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不同的折法。

小结:不管怎么折,都要将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大小应该一样。2.出示:有12个桃子,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个桃子?

设疑:如果增加一个盘子,这几个桃子还能平均分吗?每盘几个?

摆摆:(同桌互查互说。)

通过两次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看、想、摆、议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分得越多。

3.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均分。

五、归纳总结

1.请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知道了什么?

2.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课后反思:

1.重视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体验。

通过情境的创设,选取富有情趣的素材,使学生有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思考怎样分比较合理,科学;通过多次具体操作,感受“同样多”,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老师让学生给这种分法起名称,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2.注重学生的操作,丰富对“平均分”认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尊重学生的思维,体现方法多样性。

在“探究平均分的方法”这一环节中,通过“怎样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这一问题,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分橘子(可一个一个的分、两个两个的分、三个三个的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学生对于平均分的认识,充分展示了分的不同方法的过程,也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和灵活性。 资源引用:

1.人民教育出版社:www.xiexiebang.com。2.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

《认识平均分》心得体会

陈然

听了田老师的认识平均分一课的学习体会。总体上:田老师上课语言精炼,温柔可亲。对于课上每一位学生回答周老师都能给予肯定或表扬,鼓励的语言让学生不再胆怯,课堂气氛活跃。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她在本节课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把5个竹笋分给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比较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再看另外的分法,明确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

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来看,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几个几个地分),另一种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一个一个地分)。本课教学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物体,让学生都参与分的过程,直观看到分的结果。整节课从例2到试一试到想做做第2、3题,都是让学生操作学具,在交流过程中要突出:分什么,怎样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熟练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载认识平均分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平均分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均分教案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平均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平均分。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合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

    平均分 教案范文合集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

    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

    平均分教案范文大全

    平均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探究知识......

    《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教学设计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张 艳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分......

    平均分教案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

    平均分教案

    分一分 设计者:康莉 教学内容: 6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习什么是平均分。 2.学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3.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了解平均分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