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造房子比高矮教案
设计意图:
中班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常常会涉及“比较高矮”的内容。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设计游戏情境,分三个部分开展比较高矮的活动。
第一部分是人与人的比较。中班幼儿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关于高矮的相对概念,并且积累了一些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他们也喜欢在日常活动中互相比谁更高。因此,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们让幼儿在和同伴的反复比较中巩固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加深对高矮相对性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人与物的比较。我们借助幼儿喜欢的“搭积木造房子”的游戏,引导他们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理解高矮。我们对幼儿造房子提出了要求--比班里最高的幼儿要矮,这使得幼儿不仅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造房子的任务,更要使自己建造的房子符合一定的要求。于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用目测的方式进行估计,或者请班里最高的幼儿前来作实际比较,人与物的高矮比较自然而然地进行着。
第三部分是物与物的比较。我们让幼儿通过为房子挂门牌号码来对自己所造的这几幢房子的高矮进行比较和排序。对中班幼儿来说,要完成对6幢房子的排序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这些房子高矮差不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此,我们先是帮助幼儿快速确定最高和最矮的房子(通过目测就可以直接比较出来),这样一来参与排序的房子的数量也就减少了两幢。我们还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工具一直尺、纸板。在必要时提供测量工具和方法,能使比较更为准确,也有助于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测量与比较的方法和概念,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最后想说明的是,我们经过多次尝试,选择大积木、奶粉罐、纸盒之类的物品作为活动材料,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些东西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对于它们的特性比较熟悉;二是这些东西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比较稳固,幼儿能够较快地造好房子,不易倒塌。
目标:
1.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乐意和同伴一起用多种材料造房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房子从矮到高排列。
2.愿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与合作,大胆地表达。
准备:
1.让幼儿收集各种造房子的材料,如纸盒、大积木、奶粉罐等。
2.1~6的数字卡片,直尺,纸板。
3.活动宜分组进行。
过程:
一、好朋友比高矮
1.师:我们这些孩子中,谁最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师: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自己比谁高,比谁矮?(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3.师:怎样比高矮?(请两个幼儿示范。)
4.师(小结):比的时候,人要站直,背靠背,脚并拢,人头放正,眼睛看前方。这样比出来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可以用手来比一比,或者请朋友来做裁判。
5.请大家一致认为比较高的幼儿和其他幼儿逐一比较,看看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最后看看这名幼儿是不是最高的。(在这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幼儿有关高矮的概念,巩固比较高矮的方法。)
6.师(小结):原来我们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谁最高。
二、造房子
1.引出游戏: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我准备了几种材料(逐一介绍材料),等会儿你们可以两人一组选择相同的材料一个一个叠起来造房子。(强调用相同的材料建造房子,为幼儿后续的建造和比较提供便利。)
2.提出造房子的要求:造的房子要比班里最高的幼儿矮;将房子造在场地后方,和其他幼儿造的房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房子要造得牢固,不容易倒。
3.让幼儿自由分组,选择材料造房子。(在幼儿造房子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以及每一组使用哪种材料、房子是否造在规定的地方,并引导幼儿请班里最高的幼儿与自己的“房子”比一比,看看“房子”是不是比他矮。教师在指导幼儿造房子时,最好使几幢“房子”的高矮差异明显些,以方便之后的比较。)
4.请班里最高的那名幼儿逐一与6幢“房子”比较,检验所造的“房子”是否符合标准。(在比较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造的房子比×××(最高的幼儿名字)矮”巩固幼儿对高矮相对性的认识。如果发现造的“房子”不符合要求,就引导幼儿及时调整。)
三、房子比高矮
1.师:这些房子一样高吗?我们一起将这6幢房子从矮到高排排队,先看一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第一个,哪幢房子可能排在最后一个。(幼儿通过目测作出判断,并用建造房子的材料为房子命名,如盒子房子等。)
2.师:接下去几幢“房子”该怎样排?(幼儿通过目测进行比较,判断出比第一幢“房子”高一点点的“房子”,并请造房子的幼儿将“房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师:真的是这幢吗?请你来比一比,看看这幢“房子”是不是比××房子高一点。
4.师(小结):比较不同高矮的房子时,用眼睛看可能会出错,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5.和幼儿共同为前3幢“房子”排序,引导幼儿了解排序的方法。
6.师:那么接下来的3幢“房子”该怎么排呢?请造这3幢房子的孩子上来把这3幢房子按照顺序排下去。(在幼儿移动“房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防止“房子”倾斜倒塌。当发现有“房子”高度相近,不容易通过目测进行比较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直尺或者纸板等进行比较。)
7.引导幼儿给6幢“房子”装上1~6的数字门牌号码,规则是最小的门牌号码给最矮的“房子”,即最矮的“房子”是1号,以此类推。数字必须是连续的。(幼儿为自己造的“房子”放上相应的数字。)
8.币幼共同检验6幢“房子”的门牌号码是否是从1~6连续排列的。
延伸活动:
教师为其中一幢“房子”加盖屋顶,并提问:这幢“房子”盖上屋顶之后,如果6幢“房子”仍然是从矮到高排,还是这样排吗?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教案比高矮
比高矮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件的高矮,初步体验物体高矮不变性和相对性。能用词汇“高”、“矮”表示比较结果。
2.引导幼儿思考、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比较人和物体的高矮,对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2.椅子一张。活动过程
1.比较高矮。(两人之间的比较)(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师站立。“小朋友们,你们说“我是高还是矮?”“ 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
②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
结论:(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③小朋友之间比高矮。请两三对小朋友上来作比较。④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2)两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比较
让被请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现在再比比看,我们俩谁高谁矮?为什么?”
幼儿:XX小朋友高,因为他站到椅子上了。老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因为XX站在椅子上,所以才比老师高。那么实际上,到底是老师高,还是XX高呢? 幼儿:老师高,老师:恩,大家都知道,实际上还是老师高。只是现在他站在了椅子上。所以我们比高矮的时候,能不能一个站得高高的,一个在地面上站得低低的啊? 幼儿:不能。
老师:所以呀,比较人们个子高矮时,两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样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现在小朋友明显高,是因为他在椅子上老师站在地面上。实际上它还是比老师矮。”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让幼儿体验到谁高谁矮要看他和谁比)。(1)观察比较。
①请一小朋友甲和教师比高矮。
②再请第二位小朋友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老师:“怎么一会儿甲小朋友矮,一会又说他高,到底甲是矮还是高?”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看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甲小朋友和教师比时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间比较。另请三位幼儿(高矮依次递增)进行比较,可重复两三次。
(3)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比高矮.老师:我们自己一个人,能不能比出高矮来啊? 幼儿:不能
老师:对!人们比较身高的高矮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进行比较。
老师:那么,在比较高矮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一个站得高一个站得低呢? 幼儿:不能,老师:你们真聪明。我们在比较高矮时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做出比较奥!老师:最后啊,比较谁高谁矮,还要看看你到底是和谁比。XX小朋友和老师比是矮的,可是他和XX比可就是高的哦。
好啦,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长得比其他小朋友高啊?都想对不对?那我们可要不挑食,多吃饭,这样就能长高啦。待会吃饭的时候,老师要看看谁能把饭吃得干干净净。
第三篇:中班教案比高矮
中班计算活动课教案 《比较高矮》(科学领域)
授课人:乌什县第二幼儿园教师 古扎努.吾买尔
中班计算教案:
《 比较高矮》
授课人:乌什县第二幼儿园
古扎努.吾买尔 活动目标:
1.认识高矮,知道比高矮的标准。2.有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平面上。
难点:知道与不同对象比有不同的结果,感知高矮相 对性。
材料与环境的创设:幼儿律动操音乐;星星音乐和若干个手工纸质星星;多媒体课件,高矮标杆。活动过程:
一、律动:播放音乐《健康歌》,师幼共同完成。
1.激发兴趣: 游戏《长高了变矮了》,幼儿站成半圆,老师说“长高了”,幼儿两臂上举。老师说:“变矮了”,幼儿蹲下。老师说:“我看谁长得最高”,幼儿双脚原地向上跳。
二、新授: 1.体验理解: 1、播放音乐:《闪烁的小星星》
2、然后出示粘有星星的黑板,请几名身高相同的(相对较矮的幼儿)上黑板摘星星。(观察游戏过后出现了什么问题?“高的星星摘不到”)a.为什么小朋友摘到了下面的星星,而上面的却摘不到呢?
b.谁能帮老师把剩下的几颗星星摘下来? c.请几名个头偏高的幼儿上前摘星星。
师问:现在有什么变化了?他们为什么能摘到呢?
3、.学习比较高矮:播放幻灯片“
2、3”.
a.师,小朋友看看他们是怎样比高矮的?如果是你,你会比出高矮吗? 师:请幼儿起立,学习投影机互相比高矮。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会了吗?谁来告诉老师,谁高?谁矮? 师:我们一起把高的和矮的幼儿挑出来好吗?
(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区分开高矮幼儿,并分成两组站。)
三、活动延伸:
1.播放幻灯片4、5、6。
2.观看幻灯片6,(请老师配合)请幼儿模仿影片把
老师分成高矮两组。
3.第一组:高组;幼儿把比自己高的三名老师选到自
己的组里,比出最高的一个人,让他代表本组去摘最高的那 一 颗星星。
第二组:矮组;幼儿也选三名老师到自己的组里,比出最高的一个人,让他代表本组去摘星星)
师:请幼儿谢谢老师:让高矮两组排好整齐得对伍,举起牌子唱着数字歌走出教室。
乌什县第二幼儿园教师 古扎努.无麦尔 2011年12月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 折纸:造房子
折纸:造房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折出房顶,并贴到大小对应房子上去。
2.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以及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各色正方形蜡光纸若干(有大有小),浆糊,棉签
2.兔妈妈与兔宝宝的家(一张有房顶,一张没房顶),双面兔妈妈、兔宝宝(一面哭,一面笑)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动物朋友,我把它们编到了一个谜语里,看看谁先把它才出来!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菜,走起路来跳呀跳,是谁?(小兔子)
二、集体跳兔子舞。
教师:(出示笑脸兔妈妈兔宝宝)原来是兔妈妈带着兔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了,小朋友快跟它们打招呼。看到小朋友这么有礼貌,它们还想请我们跳一支兔子舞呢,想不想参加?(跳舞,放音乐伴奏)
三、设置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啊!不知不觉天黑了,兔妈妈兔宝宝也该回家了,跟它们说再见吧!月亮升起来了,兔妈妈兔宝宝到家了,看(出示有屋顶的房子),它们的房子漂亮吗?漂亮在哪里?
教师:玩了一天,它们也累了,该休息了!你们也趴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吧!(放摇篮曲及暴风雨声)
教师:刚才什么声音?(大风,大雨,打雷)
教师:天亮了,雨停了,咦,谁在哭呀?(出示哭泣的兔妈妈兔宝宝),他们怎么了?为什么哭呀?
教师: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出示没屋顶房子),原来是他们的屋顶被大风吹走了,怎么办?快想个办法帮帮它们!
教师: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纸折个屋顶吧!(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张正方形纸)这两张纸是什么形状的?一样大吗?大屋顶送给谁?小屋顶送给谁?
四、操作活动。
教师:小朋友,兔妈妈它们还有好多邻居家的屋顶也被大风吹走了,你们想不想去帮它们造新房子啊?别忘了送上一个太阳公公噢!(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点评,结束活动。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造房子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房子图里按数字的排列顺序单脚跳和双脚跳。
2、提高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双脚的跳跃能力。
活动重点:在房子图里单双脚跳
难点:按照数字的排列顺序进行跳跃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布置好场地:画好房子图(标好数字)若干。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随音乐跳一跳,活动身体。(随音乐《小乌龟上山坡》做做身体动作。)
2、基本部分
(1)、观看房子图
这是什么?房子图上有什么?
今天我们会玩什么游戏呢?你来猜一猜。
(2)、交代游戏名称和玩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造房子》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房子是从最下面开始造的,你们一起看看我是怎么造房子的。
教师从标有数字1的格子开始跳,一直跳到数字10,中途可以单脚跳也可以双脚跳。
(另一玩法:由格1跳到格10,也可以是按双数跳或按单数跳。)
(3)、幼儿分组玩游戏
3、结束部分
房子造好了,我们也该休息一下了。
(幼儿随音乐做放松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