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5:1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第一篇: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难点

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设计理念

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2、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3、反思解题过程

(1)引导交流:提供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以前学过的列表的方法能把信息整理清楚吗?这样一个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将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

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如果画个图就可以将题意表达的更清楚了。

(2)自主尝试画图

要求画出的图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组织交流: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结合示意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画的好?哪些需要改进?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a。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b。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根据刚才的讨论,修正自己画的图。

看示意图分析: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

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

明确:

理解题意画示意图整理信息

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尝试画图、交流汇报

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交流反馈解题的情况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

提问:要求现在鱼池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鱼池的长?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鱼池的宽?你能解决吗?

2、想想做做第1题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画图,同桌检查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列式子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让学生从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中指出增加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或所列的表格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实际问题一般常用哪种解题策略?你还有什么收获?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业设计

校园里原有一块面积是210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坪,如果草坪的宽增加6米,面积就增加到300平方米,原来草坪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六、教后反思

第二篇:四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

教学内容:P99 例1(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部分练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看大屏幕回答问题。复习乘法

出示三个方阵图?提问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这个方阵有几行,每行有几人,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每天早晨,同学们都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操场上做早操。这里面也有数学问题。

2、接着出示P99例1幻灯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

过渡语:要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刚才收集到得这些信息,也就是这些数量。想一想: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算式写在你的课堂本上。

2、学生分组合作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师巡视指导:能想出一种方法的太棒了,如果能想出两种三种就更厉害了!)。

3、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交流:学生上台交流 每一种方法出示后让学生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方法一:10×8=80(人)表示什么?(表示1个方阵有多少人?)80×3=24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综合算式:10×8×3=240(人)

方法二:10×3=3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横排有多少人?)30×8=24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综合算式:10×3×8=240(人)

方法三: 8×3=24(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共有多少行?)24×10=24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综合算式:8×3×10=240(人)

4、小结:看来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今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索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三、练习应用,深化理解:

1、我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家刚才学得真棒!现在李阿姨请大家帮忙,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鸡蛋,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试着做一做。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反馈:

方法一:6×5=30(个)(表示一盘有多少个鸡蛋?)30×8=240(个)(表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综合算式:6×5×8=240(个)

方法二:8×5=40(个)(表示8盘一横排共有多少个?)40×6=240(个)(表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综合算式:8×5×6=240(个)

方法三:8×6=48(个)(表示8盘一竖排共有多少个?)48×5=240(个)(表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综合算式:8×6×5=240(个)

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

2、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1.37×12=444(千克)2.37×3×12=1332(千克)3.37×3=111(千克)

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大家都选的2啊,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吗,应该是1才对啊。生:„„

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总算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们有许许多多个李阿姨像这样的家庭,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么吗?

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

3完成P101 第1题:小红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两圈,跑道每圈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⑴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与同桌小声交流一下。⑵汇报交流

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完成作业:今天大家都很了不起,会用不同的方法帮解决了很多的数学问题,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同学都越来越聪明、能干。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方法一:10×8=80(人)表示什么?(表示1个方阵有多少人?)80×3=24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10×8×3=240(人)

二: 10×3=3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横排有多少人?)30×8=24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综合算式:10×3×8=240(人)

三: 8×3=24(行)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有多少行?)24×10=24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综合算式:8×3×10=240(人)

分布列式 综合算式想:先算()再算()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感知策略

1、谈话: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聪明的少年,曹冲就是其中的一位,《曹冲称象》的故事熟悉吗?一起来听听。(播放动画《曹冲称象》)

(1)CAI故事:《曹冲称象》

(2)提问: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1)小结:曹冲称象时采用了“替换”的策略,用等重的石头替换大象,称出重量。把本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替换,变成了容易解决的问题(板书:替换)

(2)揭题:其实替换在数学上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教学例1

1、铺垫引入。

(1)出示图片:一瓶450毫升的果汁、杯子 师:小明把450毫升果汁倒入9只同样的杯子里,正好倒满,每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

(2)师:如果小明把果汁这样倒的话,课件出示:把45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你会列式吗?为什么?

师:为什么不能直接用450除以7呢?

师:现在这些果汁既分给了小杯,又分给了大杯,也就是说出现了两种未知量,所以不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那么,你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什么条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2、探究例1

(1)师: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指名学生回答)

(2)、师: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信封里的学具,摆一摆,再互相说一说。

3、学生相互交流后,展示方法。方法一:把大杯替换成小杯。

师:这样替换的依据是什么?(生: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师:为什么要去替换?

师:我明白了,你是想通过这样一种策略,把原本大小不一样的杯子替换成完全相同的小杯,这样就转化成了一个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师: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检验。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方法二:小杯替换成大杯。

师:说说是怎样替换的?为什么要这样替换?怎样检验?

4、小结。师: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把大杯换成小杯来计算,把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那你觉得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指出:解这题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通过替换变成一种杯子,也就是说这两种方法都是把两个较复杂的量转化成比较简单的同一种量来考虑。(板书)

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1、师:如果把“这两种杯子容量之间的关系”改为:“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呢?

2、出示:小明把45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0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师:这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倍数(分数)关系,一个是相差关系。

(2)师:现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用替换的策略。)师:这题为什么也可以用替换这个策略去解决?(生:因为这题也是两种未知量,只有先去替换才能平均分? 师:该如何替换,自己在纸上画一画,再解答。(3)学生交流。方法一:把1个大杯替换成1个小杯

师:这里的替换与例题的替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例题替换时总量是不变的,而现在总量出现了变化。

师:看来究竟如何替换呢,依据是什么?

生: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生说师演示、板书、验算。方法二:把6个大杯替换成6个小杯

指名学生说理,师板书。

3、小结:这题与例题在解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都采用了“替换”的策略来解题。

不同点:例题替换的两个量间是倍数关系,练习题替换的两个量间是相差多少;例题替换后总量没有发生变化,练习题替换后总量发生变化。

师:所以,我们在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数量间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学以致用,应用策略 练一练:学校买来10个皮球和5个篮球,共500元。

(1)每个篮球的价格是皮球的3倍。每个皮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 填空:5个篮球替换成几个皮球?怎样求两种球的单价?

(2)每个的皮球价格比篮球便宜60元。每个皮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

填空:5个篮球替换成几个皮球?替换后总价是多少?

五、总结全课,优化策略

1、总结:组织学生回顾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师: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用替换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1)CAI:达能饼干的广告

如果用数学的眼光看这则广告,你们捕捉到什么信息?

(2)CAI: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

(3)CAI: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杯牛奶呢?

学生完成作业纸,教师巡视。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解法。

3、思考题:

四~六年级同学参加劳动实践一共去了210人。六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五年级去的人数比四年级多10人。四、五、六年级参加劳动实践各去了多少人?

4、延伸:师:学习本节课后,你能不能也编一道需用替换策略解决的问题或帮助某企业、超市设计营销或促销方案。

第四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胡大刚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教学过程:

一、引入策略

1.感受长方形的变化过程。

长方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呈现图形变化过程,让学生说)(1)长增加,宽不变,还是长方形。(2)宽增加,长不变,还是长方形。(3)宽减少,长不变,还是长方形。(4)长和宽都增加,还是长方形。

2.有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小军将长方形的长增加2厘米,小红将长方形的宽增加2厘米,谁增加的面积大些?

他们的这个问题,你们认为怎么比较方便些?会像刚才那样用画图形表示出长方形的变化情况,再比较吗?试试看。

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关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感觉画图是不是比看题目清晰多了?解决问题也轻松多了?那你们认为解决这类似的问题,画图是不是一个好办法呢?其实,画图就是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策略,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二、探讨策略

(一)教学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2.指名读题。

3.交流:这个长方形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怎么样能清晰的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变化过程)

4.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变化过程。(师巡视学生画)5.指名上黑板说是怎样画的(画好图后,标出数据及问题)。6.现在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7.根据问题,你觉得我们必须要先求出什么? 8.让学生指出原来长方形的宽,你准备怎么解决?

9.明确增加部分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通过画图不仅可以清晰看 2 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还能看出题目中隐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谁再重复一遍这个重要信息。

10.计算。18÷3=6(米)8×6=48(平方米)11.说每一步的算理。

12.小结: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要画图?

(二)教学“试一试”。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2.同桌说说这道题给了我们哪些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3.题目下面给出了一幅图,谁来说说看这幅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4.在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写上减少的面积)。5.现在观察,从图上能看出一个什么条件? 6.指名说怎么来解决“现在鱼池的面积”这个问题。7.计算(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8.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师板书。

9.小结:刚才我们从图中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信息?发现了一个怎么样的信息?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

刚才我们用画图的策略轻松的解决了两个问题,下面我们继续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更复杂的题目,有没有的信心?

三、运用策略

(一)教学“想想做做” 第1题。1.课件出示题目,并指名读题。

2.理解“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的意思。

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如果长增加6米,宽不变,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二是如果宽增加4米,长不变,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

3.画图:每一组两名同学画第一种情况,另两名同学画第二种情况,组长把两种情况画在一个图中。

4.指名各组说这样画能求出什么? 5.计算(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指导)

(二)教学“想想做做” 第2题。1.读题。

2.指名说这个长方形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并画出图形变化过程。3.师引导画出图,并与上题的图区分。

4.提出问题:我们前几题中要求的都是长方形的面积,这题中求增加部分的面积,增加部分不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有什么办法来求? 5.学生交流算法:(1)先求大长方形的面积,再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2)切分成两个长方形(有两种切分方法)。

6.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计算增加部分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7.指名说算法,师板书。

四、结合题目,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一个什么策略?画图有什么好处?

第五篇: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4 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主题图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这幅主题图将告诉我们什么数学知识呢?我们具体来看。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木偶戏的情景图。

(1)说一说,图上给我们提供了那些信息?(文字信息: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图中信息:走了6人)(2)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2、小组交流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试着用文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

(原来的人数+又来的人数=总人数 总人数—走了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原来的人数—走了的人数=还剩下的人数 还剩下的人数+又来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方法

三、13-6=7(人)7+22=29(人)

(又来的人数—走了的人数=多来的人数 多来的人数+原来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5、比较以上方法的异同。明确这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让学生体会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6、你能把每种计算方法的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3)13-6+22 再次交流:你是怎么想的?(1)学生尝试自己说。(2)小组内互相说。

(3)全班交流说,老师适时纠正说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掉中间量,把分步计算变成综合算式。

三、指导学生脱式计算。

22+13-6 22-6+13 13-6+22 =35-6(先算加)=16+13(先算减)=7+22(先算减)

=29(再算减)=29(再算加)=29(再算加)

比较计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给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连线.

分析:须一算、二想、三连.即先将每个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再根据得数想哪两个算式可以连线;然后再动笔.

2、p6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3、p7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会的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吗?

下载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感受情境,唤醒记忆 1.以“宝贝向前冲”为情境。 (1)把7个苹果分成2堆,有哪几种分法? (2)有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画线段图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数学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解决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第89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画图或......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必修课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时安排:总计51课时 设计者:五年级数学教研组 设计时间:2015年1月21日一、课程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页例1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学设计 一年二班:张福东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之间”的意思,并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的个数的问题。 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及第90练一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臧岭小学:王艳萍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94-95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重复、不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