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全文及译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5: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泉高致全文及译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泉高致全文及译文》。

第一篇:林泉高致全文及译文

《林泉高致》是郭煕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林泉高致全文及译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林泉高致

宋·郭熙

一原文

(一)《林泉高致》郭思序

《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谓礼、乐、射、御、书、数。书,画之流也。《易》之《山坟》、《气坟》、《形坟》,出于三气。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皆画之椎轮。黄帝制衣裳有章数或绘,皆画之本也。故舜十二章,山、龙、华虫,曰:“观古人象。”《尔雅》曰:“画,象也。”言象之所以为画尔。《易》卦说观象系辞谓此。《语》:“绘事后素。”《周礼》:“绘画之事后素功。”画之本甚大且远。自古说伏羲画八卦,读为今汝画之画。画文训为止,不知画八卦为何等义。故画当为画,但今画出于后世,其实止用画字尔。又今之古文篆籀禽鱼,皆有象形之体,即象形画之法也。思丱角时,侍先子游泉石,每落笔,必曰:“画山水有法,岂得草草?”思闻一说,旋即笔记。今收拾纂集,殆数十百条,不敢失坠,用贻同好。噫!先子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然于潜德懿行,孝友仁施为深。则游焉息焉。此志子孙当晓之也。

(二)山水训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颍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

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见,一览便尽。此皆画之法也。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画亦有相法,李成子孙昌盛,其山脚地面皆浑厚阔大,上秀而下丰,合有后之相也,非特谓相兼,理当如此故也。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於大人达士,不局於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己之学,犹为蹈袭,况齐鲁关陕,辐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而不肯听者,不可罪不听之人,迨由陈迹。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於一家者,此也。

柳子厚善论为文,余以为不止于文,万事有诀,尽当如是,况于画乎!何以言之?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则景不完。故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积昏气而汩之者,其状黯猥而不爽,此神不与俱成之弊也。以轻心挑之者,其形脱略而不圆,此不严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其体疏率而不齐,此不恪勤之弊也。故不决则失分解法,不爽则失潇洒法,不圆则失体裁法,不齐则失紧慢法,此最作者之大病也,然可与明者道。思平昔见先子作一二图,有一时委下不顾,动经一二十日不向,再三体之,是意不欲。意不欲者,岂非所谓惰气者乎?又每乘兴得意而作,则万事俱忘。及事汩志挠,外物有一,则亦委而不顾。委而不顾者,岂非所谓昏气者乎?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岂非所谓不敢以轻心挑之者乎?已营之,又彻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复之。每一图必重复终始,如戒严敌然后毕,此岂非所谓不敢以慢心忽之者乎?所谓天下之事,不论大小,例须如此,而后有成。先子向思每丁宁委曲论及于此,岂非教思终身奉之以为进修之道耶? 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疎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粧,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错纵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山之人物以标道路,山之楼观以标胜概,山之林木映蔽以分远近,山之溪谷断续以分浅深,水之津渡桥梁以足人事,水之渔艇钓竿以足人意。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蹇背却之势也。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萝草木,为振挈依附之师也,其势若君子轩然得时,而众小人为之役使,无凭陵愁挫之态也。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睛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东南之山多奇秀,天地非为东南私也。东南之地极下,水潦之所归,以漱濯开露之所出,故其地薄,其水浅,其山多奇峰峭壁而斗出霄汉之外,瀑布千丈飞落于霞云之表。如华山垂溜,非不千丈也,如华山者鲜尔,纵有浑厚者,亦多出地上而非出地中也。西北之山多浑厚,天地非为西北偏也。西北之地极高,水源之所出,以冈陇拥肿之所埋,故其地厚,其水深,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如嵩山、少室非不拔也,如嵩、少类者鲜尔。纵有峭拔者,亦多出地中而非地上也。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庐、霍、雁荡、岷、峨、巫峡、天坛、王屋、林庐、武当,皆天下名山巨镇,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可穷其要妙,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此怀素夜闻嘉陵江水声而草圣益佳,张颠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笔势益俊者也。今执笔者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淳熟,所经之不众多,所取之不精粹,而得纸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哉!后生妄语,其病可数。何谓所养欲扩充?近者画手有《仁者乐山图》,作一叟支颐于峰畔。《智者乐水图》作一叟侧耳于岩前,此不扩充之病也。盖仁者乐山,宜如白乐天《草堂图》,山居之意裕足也。智者乐水,宜如王摩诘《辋川图》,水中之乐饶给也。仁智所乐,岂只一夫之形状可见之哉?何谓所览欲淳熟?近世画工,画山则峰不过三五峰,画水则波不过三五波,此不淳熟之病也。盖画山:高者、下者、大者、小者,盎碎向背,颠顶朝揖,其体浑然相应,则山之美意足矣。画水:齐者、泪者、卷而飞激者、引而舒长者,其状宛然自足,则水态富赡也。何谓所经之不众多?近世画手,生于吴越者,写东南之耸瘦;居咸秦者,貌关陇之壮阔;浪学范宽者乏营丘之秀媚,师王维者缺关仝之风骨。凡此之类,咎在于所经之不众多也。何谓所取之不精粹?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泰山占齐鲁而胜绝者龙岩,一概画之,版图何异?凡此之类,咎在于所取之不精粹也。故专于坡陀失之粗,专于幽闲失之薄,专于人物失之俗,专于楼观失之冗,专于石则骨露,专于土则肉多。笔迹不混成谓之疎,疏则无真意;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水不潺湲则谓之死水,云不自在则谓之冻云,山无明晦则谓之无日影,山无隐见则谓之无烟霭。今山:日到处明,日不到处晦,山因日影之常形也。明晦不分焉,故曰无日影。今山:烟霭到意隐,烟霭不到处见,山因烟霭之常态也。隐见不分焉,故曰无烟霭。山大物也,其形欲耸拨,欲偃蹇,欲轩豁,欲箕踞,欲盘礴,欲浑厚,欲雄豪,欲精神,欲严重,欲顾盼,欲朝揖,欲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上瞰而若临观,欲下游而若指麾。此山之大体也。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山有高有下,高者血脉在下,其肩股开张,基脚壮厚,峦岫冈势,培拥相勾连,映带不绝,此高山也。故如是高山,谓之不孤,谓之不什。下者血脉在上,其颠半落,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故如是浅山,谓之不薄,谓之不泄。高山而孤,体干有什之理,浅山而薄,神气有泄之理。此山水之体裁也。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山有三大:山大于木,木大于人。山不数十重如木之大,则山不大。木不数十百如人之大,则木不大。林之所以比夫人者,先自其叶。而人之所以比夫木者,先自其头。木叶若干,可以敌人之头,人之头如若干叶而成之,则人之大小,木之大小,山之大小,自此而皆中程度。此三大也。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盖山尽出,不惟无秀拨之高,兼何异画碓嘴?水尽出,不唯无盘折之远,何异画蚯蚓? 正面溪山林木,盘折委曲,铺设其景而来,不厌其详,所以足人目之近寻也。旁边平远,峤巅重叠钩连缥缈而去,不厌其远,所以极人目之旷望也。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非无也,如无耳。

(三)画意

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说画史“解衣盘礴”,此真得画家之法。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晋人顾恺(骏)之必构层楼以为画所,此真古之达士。不然,则志意已抑郁沈滞,局在一曲,如何得写貌物情,摅发人思哉?假如工人斫琴,得峄阳孤桐,巧手妙意,洞然于中,则朴材在地,枝叶未披,而雷氏成琴晓然已在于目。其意烦悖体,拙鲁闷嘿之人,见銛凿利刀,不知下手之处,焉得焦尾五声,扬音于清风流水哉?更如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装出目前之景,然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画之主意,亦岂易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原。世人将就,率意触情,草草便得。思因记先子尝所诵道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并思亦尝旁搜广引,先子谓为可用者,咸录之于下:

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怅回车下野桥。──羊士谔《望女几山》

独访山家歇还涉,茅屋斜连隔松叶。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长孙左辅《寻山家》

南游兄弟几时还,知在三湘五岭间。独立衡门秋水阔,寒鸦飞去日沈山。──窦巩

钓罢孤舟系苇梢,酒开新瓮鮓开庖。自从江浙为渔父,二十余年手不扠。──无名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老杜

渡水蹇驴双耳直,避风羸仆一肩高。──卢雪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摩诘

六月杖藜来石路,午阴多处听潺湲。──王介甫

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魏野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老杜

犬眠花影地,牛牧雨声陂。──李后村

密竹滴残雨,高峰留夕阳。──夏侯叔简

天遥来雁小,江阔去帆孤。──姚合雪意未成云著地,秋声不断雁连天。──钱惟演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相看临远水,独自坐孤舟。──郑谷

(四)画诀

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见世之初学,遽把笔下去,率尔立意触情,涂抹满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赏于潇洒,见情于高大哉?

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

林石先理会一大松,名为宗老。宗老已定,方作以次杂窠、小卉、女萝、碎石,以其一山表之于此,故曰宗老。如君子小人也。

山有戴土,山有戴石。土山戴石,林木瘦耸;石山戴土,林木肥茂。木有在山,木有在水。在山者土厚之处,有千尺之松;在水者土薄之处,有数尺之蘖。水有流水,石有盘石。水有瀑布,石有怪石。瀑布练飞于林木表,怪石虎蹲于路隅。

雨有欲雨,雪有欲雪;雨有大雨,雪有大雪。雨有雨霁,雪有雪霁。风有急风,云有归云。风有大风,云有轻云。大风有吹沙走石之势,轻云有薄罗引素之容。

店舍依溪不依水冲,依溪以近水,不依水冲以为害;或有依水冲者,水虽冲之,必无水害处也。村落依陆不依山,依陆以便耕,不依山以为耕远;或有依山者,山之间必有可耕处也。

大松大石必画于大岸大波之上,不可作于浅滩平渚之边。

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此亦非难,近取诸书法,正与此类也。故说者谓王右军喜鹅,意在取其转项,如人之执笔转腕以结字,此正与论画用笔同。故世之人多谓善书者往往善画,盖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或曰“墨之用何如?”答曰:“用焦墨,用宿墨,用退墨,用埃墨,不一而足,不一而得。”

砚用石,用瓦,用盆,用瓮片。墨用精墨而已,不必用东川与西山。笔用尖者、圆者、粗者、细者、如针者、如刷者。运墨有时而用淡墨,有时而用浓墨,有时而用焦墨,有时而用宿墨,有时而用退墨,有时而用厨中埃墨,有时而取青黛杂墨水而用之。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燥。用浓墨、焦墨欲特然取其限界,非浓与焦则松棱石角不了然故尔,了然然后用青墨水重叠过之,即墨色分明,常如雾露中出也。淡墨重叠旋旋而取之谓之斡淡,以锐笔横卧惹惹而取之谓之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谓之渲,以水墨滚同而泽之谓之刷,以笔头直往而指之谓之捽,以笔头特下而指之谓之擢。以笔端而注之谓之点,点施于人物亦施于木叶,以笔引而去之谓之画,画施于楼屋亦施于松针。雪色用淡浓墨作浓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烟色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见笔墨迹。风色用黄土或埃墨而得之。土色用淡墨埃墨而得之。石色用青黛和墨而浅深取之。瀑布用缣素本色,但焦墨作其旁以得之。

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画之处所,须冬燠夏凉,宏堂邃宇。画之志思,须百虑不干,神盘意豁。老杜诗所谓“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逼,王宰始肯留真迹。”斯言得之矣。

二译文

(一)《林泉高致》郭思序

《论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之“艺”说的是礼节、乐舞、射箭、驾车、书字、数学,书字导源于绘画。古《易经》的《山坟》、《气坟》、《形坟》,出自于太初、太始、太素三气(一说为天、地、人或太阴、太阳、中和三气),《山坟》象山,《气坟》象气,《形坟》象形,都是绘画的滥觞。黄帝创立礼服等级制度时所用的图案或绘画,均为绘画的起源。而舜有十二种图案,如山、龙、鸡等,说:“观察古人图象。”《尔雅》说:“画即形象。”说的是形象之所以为绘画。《易经·卦辞》所说观察形象做出解释就是这个意思。《论语》说:“绘画需要开始就有良好的质地(或五彩的形象要绘在素白的底子上)。”《周礼》说:“绘画只有开始具备了良好质地才会取得成功(或绚丽须以朴素为基础,引申为人之美应以仁爱等美德为根基)。”绘画的本源很大又很远。自古以来都说伏羲“画”八卦,读为“今汝画”(语出《论语·雍也》)之“画”,将“画”之义释为“止”(意为画地为牢、止步不前),这是不知道“画”八卦究竟是何种涵义。所以“画”当为“绘画”,然而今天所谓“画”乃后起,其实只用到了“画”这一个字的单一意思而已(按:《易经·系词》谓伏羲画八卦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意蕴深厚广博,非仅后世所说“绘画”义)。又今天的古文、篆文、籀文中的“禽鱼”等字,它们的形体都象自然之形,即象自然之形是绘画的方法。我童年时,侍奉父亲游览山林泉石,每一下笔,父亲都要叮嘱:“画山水须遵循法度,哪里能草草了事?”我一听到教诲,随即用笔记下来。今天攒集到一起,大约有数十上百条,不敢散弃,用来贻赠有相同兴趣爱好者。哎!父亲从小遵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游于世俗之外,我家世代没有精通画学者,父亲的绘画才华大概是天生的,于是饱游画艺并以此成名。然而(父亲)对于不为人知的美德与善行,孝敬、友爱、仁慈、施舍,身体力行极深,闲暇与休息时也不忘怀,这种志向后世子孙应当知晓。

(二)山水训

君子之所以喜爱山水的旨趣在哪里呢?丘墟、园圃涵养质素(即质朴天性),愿常居处;山林泉石、放旷自在,感到快乐;打渔砍柴、隐居放逸,觉得悦适;猿腾鹤鸣,想去亲近;烦扰、喧嚣、束缚、拘谨,时觉厌倦;烟霞胜景、仙踪圣迹,想见而见不到。只因太平盛世时,忠君、孝亲心意均隆盛深厚,如果洁身自好,出仕、隐退都心系节操义行,难道胸怀仁德之人超尘脱俗,就非得做与许由、商山四皓齐名的隐士吗?《诗经·小雅·白驹》诗、《紫芝》歌(传为商山四皓作)这些隐逸避世诗歌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作的(因时势环境所迫,天生渴慕隐居者毕竟罕见)。然而,林泉志向,烟霞伴侣,连做梦时都在那里,只不过(做梦时)耳目被隔绝了而已。今天的绘画高手以浓厚兴致画出(泉石胜景),不用走出厅堂,坐着就能穷究林泉幽壑,猿啼鸟鸣,依稀隐约在耳;山光水色,滉动耀眼,这难道不愉悦人意,吸引我心吗?这就是世俗珍惜山水画的本意。不以此(即珍惜)为主而以轻慢之心对待它(山水画),难道不是芜杂神态,浑浊清风吗?

画山水有体制,铺陈舒展为大山长水而无多余,减少收缩为小景山水而不欠缺。观赏山水画亦有规则,以林泉之心观赏之则价值高昂,以娇侈之目观赏之则价值低贱。

山水是大物象,观赏山水画必须退远看,才能看到一幅山川的走势与气象。而仕女人物画,属小笔墨小情趣,拿在手中,放在几上,展开就可以看,一览无余。这些都是观画的法则。世上有一种精到的论点,认为自然山水有可以行走的,有可以观望的,有可以游玩的,有可以居处的。如果在画中能表现出这些,(画)即成妙品。然而可以行走、可以观望的不如可以居处、可以游玩的境界高。为什么?观察今天的山川,虽占地数百平方里,但可以游玩、可以居处的地方,十处中找不出三、四处,而又必须采撷可以居处、可以游玩的上品处。君子之所以渴望爱慕山林泉石,正是因为这些地方是上品佳地。因而画家当以(上述)这种意涵造境,而鉴赏者又当用这种意涵沿流讨源。这就叫做不失山水本意。绘画也有相法,李成传派之所以昌盛,是因为他山水画的山脚地面均浑厚阔大,上部秀润而下部丰满,与传派昌盛的相法契合,(我)不是要特别强调它们之间相互契合,而是因为在道理上应当如此。人们学习绘画,与学习书法无异,今天取钟繇、王羲之、虞世南、柳公权来临习,久而久之必然与这些大家书法的面貌差不多。至于那些德行高尚、志趣高远、见识高超、异于流俗之人,不局限于学习一家,必然兼收并蓄,广泛讨论,深博考察,以使自己别成一家,然后才算有所得。今天山东的画家一味摹学李成,陕西的画家一味临习范宽。一个人的学问,尚且会出现因循惯性,何况山东、陕西幅员数千里,州州县县,所有人都学一个人呢?单纯学习一家的做法,自古以来就遭人诟病,正是因为千篇一律,而不肯听从劝告而改者,不应怪罪不听劝的人,大概是因为陈陈相因的惯性使然。人的耳目,喜新厌旧,是普天下人之本能。所以我认为德行高尚、志趣高远、见识高超、异于流俗之人之所以不囿于一家正是因为此(即深刻了解人之视听的喜新厌旧本能)。

柳宗元善于议论作文之法,我以为不只是文章,万事万物均有诀窍,全都应该如此,何况绘画?为什么这样说呢?凡一景之画,不管大小多少,必须倾注精力专一对待,不倾注精力就会心神不专一,必须心神与绘画契合无间,心神不与绘画契合就会精力不清明;必须庄重、严谨、肃穆对待,不庄严就会思虑不深;必须恭敬、谨慎、周密对待,不恭谨就会景象不完备。因而懒惰之气积累而勉强为之(即作画)的,笔迹软塌、懦弱而不果决,这是不倾注精力的毛病;混浊之气积累而扰乱为之的,状态黯淡、烦琐而不爽朗,这是心神不与绘画契合的弊端。以轻视、傲慢之心疏忽为之的,体制疏略、草率而不整饬,这是不恭谨的弊病。所以不果决就会丧失剖析之法,不爽朗就会丧失潇洒之法,不整饬就会丧失快慢之法,这些都是画家最大的毛病,然而(这些道理)只可以跟明白人讲。我(郭思)以前看到父亲作一二幅图,有时候搁笔不画,动辄一二十天不管,再三体会,(才知道)是创作欲望不强,创作欲望不强,难道不是所谓懒惰之气吗?(父亲作画)又每每兴致高昂,立意构思极佳,画起来就啥事都不管不顾,画完为止。到事情烦乱、志意扰攘,外物牵绊心神时,也停笔不画,这难道不是所谓浑浊之气吗?凡执笔作画之日,必须窗明几净,左右焚香,好笔佳墨,洗手涤砚,庄重恭谨,如见尊贵客人,必须神情闲适,心意淡定,然后作画,这难道不是所谓不以浮薄之心轻佻作画吗?已经经营了,又彻察之;已经增添了,又润色之;一遍就可以了,又再画一遍,再画一遍就可以了,又重新画一遍。每幅画必须从头至尾反复画,如临大敌,然后完工,这难道不是不敢以傲慢之心疏忽作画吗?所谓天下所有事,不管大小,均必须这样,然后才能有所成功。父亲对我每每叮嘱绘画过程与底细达到这种程度,难道不是教我要终身信奉以作为进德修业的大道吗? 学习画花卉的,将一株花放进深坑中,从上往下俯瞰它,则花卉的四个面向都能看清楚。学习画竹子的,取来一杆竹,借助月光投射竹枝影像在白色墙壁上,竹枝的真实形象便映现出来。学习画山水的与此同理,大体上说就是要亲身到自然山川中去观察体会,山水画的意境与风格才会显现出来。自然山水中的川流涧谷,通过远望去摄取它的走势,通过近看去摄取它的形质。自然山水的云彩烟气,四季不同:春天融洽和乐,夏天茂盛浓郁,秋天疏远淡薄,冬天阴沉昏暗。画时如果能抓住它的气象,而不斤斤计较于雕琢刻画形状,云彩烟气的形态状貌就会活起来。自然山水的烟雾岚气,四季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时如果能抓住它的整体意趣,而不执着于刻画形迹,烟雾岚气的景象就会正而不偏。自然山水中的风雨,在远处观望可以把握,如果从近处把玩就不能探究它错综复杂、起始止息的形势。自然山水的阴晴,远望可以穷尽,而从拘狭切近处就不能看见它明媚晦暗、隐藏显露的迹象。山中人物用来标示道路,山中楼观用来标示胜地美景,山中林木映现、隐蔽用来区分远近,山中溪流涧谷时断时续用来区分浅显、深邃,水中渡口桥梁用来补足人力能及之事,水中渔舟钓竿用来补充人的意趣。中央大山堂堂正正为周围众山的主心骨,然后依照一定次序在周围分布山丘、林木与涧壑,(大山)是远近大小丘壑的宗主,它的气象犹如天子显赫盛大地坐北朝南,君临天下,百官自四方奔趋前来朝见,但它(大山)又不能有骄横傲慢、盛气凌人、不理不睬的气焰。修长大松亭亭而立作为众多林木的表率,然后依照一定次序在周围分布藤萝、草木,(长松)是一呼百应的军中将帅,它的气象有若得遇施展才华良机的君子般高调轩昂,众多小人为他驱使,但它(长松)又不能有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的姿态。山近看是这样的,退远数里看又是那样的,退远数十里看又不一样,退远的距离不一样,所看到的也不相同,这就是所谓的“山形步步移”。山正面看是这样的,侧面看又是那样的,背面看又不一样,观看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形象就相异,这就是所谓的“山形面面看”。如此,一山实际上兼有数百山的形状,必须完全弄清楚。山春天夏天看是这样的,秋天冬天看又是那样的,这就是所谓的“四时之景不同”。山早晨看是这样的,傍晚看又是那样的,阴天晴天看又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朝暮之变态不同”。如此,一山就兼有数十上百山的意态,必须穷究之。春天的山烟霭云气连绵,人也欣欣向荣;夏天的山佳木繁密荫浓,人也坦荡舒展;秋天的山明爽洁净、落叶缤纷,人也恭敬肃穆;冬天的山昏暗蔽塞,人也落寞寂寥。观赏这样的山水画令人生出如此意趣,有如身处自然山水中,这就是山水画景象之外的意趣。看到青烟白路而想远行,看到平川落日而想(登高)远望,看到岩扉林泉而想远游,观赏这样的画令人兴起如此的想法,仿佛真的亲身到了那里。这就是山水画意境之外的妙趣。

东南的山多奇异秀丽,不是天地偏爱东南,而是东南地势极低,水流汇归一处,冲刷裸露地表,因而地薄水浅,山多奇峰峭壁,陡然伸出霄汉之外,瀑布垂挂千丈,飞泻于烟霞云气之外,如华山瀑布。世上不是没有千丈瀑布,而是像华山那样浑厚有气势的不多,即便有浑厚的,也多是出自地上而不是地中。西北的山多浑厚,不是天地偏安西北,而是西北地势极高,是水源之所从出,浑厚冈峦陇阪的埋藏之地,因而地厚水深,山多磅礴小丘,连绵千里之外不断绝。有顶大山曲折、连绵、耸拔于四通八达的旷野,如嵩山、少室山等。世上不是缺乏耸拔之山,而是像嵩山、少室山那样耸拔的不多见,即便有耸拔的,也多是出自地中而不是地上。

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别致有趣的山峰(洞),常山多错落有致的山峰(洞),泰山主峰特别美。天台山、武夷山、庐山、霍山、雁荡山、岷山、峨眉山、巫峡、天坛峰、王屋山、林庐山、武当山,都是天下名山巨镇,天地宝藏之所从出,仙窟圣宅隐藏之所,奇特挺拔、神异秀美,不能穷尽它的奥妙,要想画出它的自然、真实神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喜好,莫过于精勤,莫过于饱游沃看,自然山水真相清清楚楚地罗列于胸中,眼虽见绢素而忘绢素,手虽执笔墨而忘笔墨,清楚明白,幽暗深远,无非我画。这与怀素夜里听见嘉陵江水声受到启发而草书更神妙,张旭看见公孙大娘舞剑而笔法气势更卓绝同理。今天执笔画山水的涵养不扩大充实,所观览的不醇厚熟练,所经历的不众多,所采撷的不精粹,拿起纸糊在墙壁上,就水墨齐下,哪里知道在烟霞之外去选取景象,到溪山之巅去激发兴致啊!后辈说话虚妄不实,弊病处历历可数。什么叫修养应扩大充实?近来画家中有作《仁者乐山图》的,画一老者在山峰旁以手托着面颊;《智者乐水图》画一老者在山岩前侧着耳朵,这是修养不扩大充实的弊端。大致说来,仁者乐山,应该像白居易《草堂图》那样,山居(按:白居易《山居》诗云:“山斋方独往,尘事莫相仍。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朝餐唯药菜,夜伴只纱灯。除却青衫在,其余便是僧。”)意趣丰裕充实。智者乐水,应如王摩诘《辋川图》那样,水中乐趣丰饶富足。仁者、智者所乐,哪里是仅从一个人的某个动作便可见出的呢?什么叫所观览的要醇厚熟练呢?近世画工,画山则峰峦不会超过三五峰,画水则波浪不会超过三五波,这是不纯熟的弊病。大致上说画山,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睟面盎背、头顶朝(向)揖(让),均应相互照应,浑然一体,山的美妙意趣才会充足;画水,整齐的,流动的,翻卷飞激的,绵延久长的,状貌真切自足,则水的姿态富足充裕。什么叫所经历的不众多?近世画家,生于江浙的,专画东南的耸拔瘦俏;住在陕西的,只画关中甘肃一带的壮丽旷阔;泛泛而学范宽的缺乏李成的秀丽润媚;粗略师法王维的缺少关仝的风骨气概,凡是这些,过错均在于所经历的不众多。什么叫所采撷的不精粹呢?方圆千里范围内的山,不能穷尽它的奇妙;方圆万里范围内的水,不能穷究它的秀丽,太行山枕卧华夏而以林虑山为面目(盖因最有魅力),泰山占据山东而以龙岩山最为绝胜,把这些全部画下来,与地图有何区别?凡是这些,过错皆在于所采撷的不精粹。因而,专长画陂陀的失之粗略,专长画幽静闲淡的失之浅薄,专长画人物的失之陋俗,专长画楼阁的失之繁琐,专长画山石的容易露骨,专长画土坡的容易多肉。笔迹不浑然一体的叫做粗疏,粗疏了就会没有自然意趣;墨色不滋润的叫做枯瘦,枯瘦了就会没有生机;水不流动的叫做死水;烟云不自在的叫做冻云;山无明朗与晦暗区别的叫做无阳光;山没有隐藏与显露区别的叫做无烟霭;今天的山:阳光照到的地方明亮,阳光找不到的地方暗晦,山因为阳光阴影而呈现出常见形象,明亮、暗晦不分明,所以叫做无日影;今天的山:有烟霭的地方隐晦,没有烟霭的地方显露,山因为有烟霭才呈现出常见状态,对隐晦、显露不加区分,所以叫做无烟霭。

山是大物象,形态千变万化,应表现出耸拔、高峻、轩昂开阔、箕踞(随意席地而坐)、磅礴(广大)、浑厚、精神(活力充沛之意)、庄重肃穆、顾盼生姿、朝向揖让、顶部有遮掩、下部有支撑、前面有凭依、后面有倚靠、俯瞰有若临近观览、远眺游目有若指挥,这是山的大体。水是活物象,形态各不相同,应表现出深静、柔滑、汪洋、回环、肥腻、喷薄、激射、多泉、远流、瀑布插天、飞溅入地、渔钓怡怡,草木欣欣,怀抱烟云而秀媚,照耀溪谷而光辉,这是水的活体。水是山的血脉,草木是山的毛发,烟云是山的神彩,因而山有水就活,有草木就华丽,有烟云就秀媚。山是水的颜面,亭榭是水的眉目,渔钓是水的精神,因而水有山就妩媚,有亭榭就明快,有渔钓就旷落,这是山水的布局。山有高有低,高的血脉在下面,它的肩膀、双腿开张,基脚壮阔厚实,峦岫冈阜形势相互拥抱勾连,映带不绝,这是高山,因而这样的高山,叫做不孤露,也叫做不颠仆。低的血脉在上面,山头半落,与颈领部相攀附,根基庞大,小丘粗大笨重,向下深插,不能测量浅深,这是浅山,因而这样的浅山,叫做不浮薄,也叫做不泄露。高山而孤露,形体躯干有颠仆之理;浅山而浮薄,神情气韵有泄露之理。这是山水的体裁。石是天地的骨头,骨头贵在坚深而不浅露。水是天地的血脉,血脉贵在周遍流动而不凝固停滞。

山没有烟云就像春天没有花草。山没有云彩就不会秀丽,没有水就不会润媚,没有道路就无活力,没有林木就无生机,无深远就浅薄,无平远就切近,无高远就低下。山有“三远”:从山下仰望山顶叫做“高远”;从山前窥视山后叫做“深远”;从近山眺望远山叫做“平远”。“高远”色泽清明,“深远”色泽重晦,“平远”色泽有明有晦。“高远”气势突兀,“深远”意境重叠,“平远”意趣冲和、恬适而缥缈。就人物而言“三远”:“高远”明了,“深远”细碎,“平远”冲和淡泊。明了的不短,细碎的不长,冲淡的不大。这是“三远”。山有“三大”:山大于木(树),木大于人。山不大于木数十倍,则山不大。木不大于人数十百,则木不大。(树)林相对于人的比例大小标准,先看树叶。而人相对于木的比例大小标准,先看人头。若干片树叶的大小可与人头的大小相当,人头的大小由若干片树叶的大小和合而成,那么人的大小,木的大小,山的大小,由此就有了一定的程式法度。这就是“三大”。

要表现山的高大,全部画出则不会显得高,烟霞萦绕山腰才会显得高。要表现水的渺远,全部画出则不会显得渺远,通过遮掩映衬截断它的脉络才会显得渺远。大致说来,山如果巨细无遗地画出不仅没有秀拨高大感,又跟画舂(米)杵有何区别呢?水如果尽数画出波纹不仅不会有盘曲折落渺远感,又跟画蚯蚓有何区别呢?

(画)正面溪山林木盘绕、曲折、逶迤,铺设景致而来,尽可能详尽,是为了满足人目靠近探索细节的欲望。两旁平远山岭重叠、勾连、缥缈而去,尽可能旷远,是为了满足人眼极目远眺的欲望。远山不施皴擦,远水不勾波纹,远处的人不画眼睛,不是真的没有,而是看起来没有。

(三)画意 世人只知道我执笔作画,却不知道绘画不是件容易的事。《庄子》记载宫廷画家“解衣盘礴”,这是真懂绘画奥妙。人必须涵养得胸中宽敞快乐,心意神思愉悦舒适,就像《乐记》说的“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平易)、直(坦直)、子(慈爱)、谅(诚信)之心生,则人的笑哭情状,物的尖斜仰侧,自然布置罗列在心中,不知不觉中出现在笔下。东晋顾骏之必须构筑高楼作为画室,这真是古代的通达之士啊!不然则意志抑郁、消沉而滞碍,局限在孤陋寡闻中,如何能写照与描绘万物的情态,抒发人的神思呢?譬如工人削木制琴,得到上佳的峄山南坡生长之特殊梧桐(琴材),精巧手法、奇妙立意,清楚明了于心,即便琴材(孤桐)还在地上,枝叶尚未分开,但成品雷氏名琴已经明白清楚地呈现在眼前了。心意烦乱、身体不安,拙笨、粗鲁、沉闷的人,看见利凿快刀,不知从何处下手,哪里能使五弦焦尾琴(名琴)在清风流水中飞扬妙音呢?更像前人所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睿哲之人多谈论这句话,我们应当师法。我在闲暇时间里,阅览晋唐古今诗篇,其中佳句有的说尽人心中之事,有的装点出目前之景,然而如果不是静居安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般思虑消歇沉寂,那么佳句美意也看不出,幽情美趣也想不到,绘画的主旨,哪里容易企及呢?境界已经纯熟,心手已经相应,才能纵横中度,左右逢源。世人多应付了事,率意触动情思,草草便得。我(郭思)因而记下父亲所记诵的古人清雅篇章、秀丽佳句,有出于上佳构思而可以入画的,我也曾旁搜广引,父亲说过可以用的,全部记录在下面:

(下为古人诗句,翻译从略)

(四)画诀

凡是布局下笔,必须合乎天地,什么叫天地?是说在一尺半幅绢素之上,先在上部留出天的位置,下部留出地的位置后,中间部位才用来立意安排景物。看到今天那些初学者,匆忙执笔直下,草率立意与触发情思,涂抹满幅,观之填塞眼目,令人不快,哪里能取得超逸绝俗者的赞赏,与表现自然山水的高大气象呢?

画山水先处理大山,名为主峰。主峰确定以后,才依次画近的、远的、小的、大的,因全境以它(大山)为主,所以叫主峰,与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同理。

画林石先处理一株大松树,名为宗老。宗老确定以后,才依次画杂窠、小花、松萝、碎石,因它(大松)是全山的表率,所以叫宗老,与君子小人之间的关系同理。

山上有土,山上有石。土山上有石,则林木细瘦耸拔;石山上有土,则林木肥壮茂盛。林木有长在山上的,林木有长在水中的。在山上的如果土地肥厚,应有千尺高的松树;在水中的如果土地瘠薄,应有数尺长的枝条。水有流动的,石有稳固不动的。水有有瀑布的,石有怪异的。瀑布如练飞越于林木上空,怪石如虎蹲踞于道路边上。

雨有将下未下的,雪有将下未下的;雨有下大雨的,雪有下大雪的;雨有雨停的,雪有雪停的。风有急风的,云有行云的。风有大风的,云有轻云的。大风有吹沙走石的气势,轻云有薄罗引素的姿容。

旅店房舍靠近溪流,不靠近水流冲击的地方,靠近溪流因为近水,不靠近水冲击的地方是因为避害;或许有靠近水冲击的地方的,水虽冲击必然没有危害。村庄靠近陆地不靠近山岩,靠近陆地以便耕种,不靠近山岩因为远离耕地;或许有靠近山岩的,但山岩之间必须有可耕种的地方。

大松大石必须画在大岸大坡上,不能作于浅滩平渚边。

(作画)用笔不可反被笔用,用墨不可反被墨用。笔墨对画家而言是浅显易懂之事,这两件事尚且不知道如何操作,又哪里能作出绝妙之画呢?这也不难,最切近的办法就是学习书法,书画属同类,方法一致。因而有人说王羲之喜欢鹅,意在取法鹅颈的转动,就像人执笔转腕写字一样,这正好与绘画运笔相同。所以世人多说善于书法的往往善于绘画,大概是因为转腕运笔的流畅吧。有人问道:“如何用墨?”回答说:“用焦墨,用宿墨,用退墨,用埃墨,不胜枚举,灵活运用才能有所得。”

砚台有用石的,有用瓦的,有用盆的,有用瓮的。片墨只要是好墨即可,不必用著名的东川与西山墨。笔有用尖的、有用圆的、有用粗的、有用细的、有用如针的、有用如刷的。运墨有时用淡墨,有时用浓墨,有时用焦墨,有时用宿墨,有时用退墨,有时用厨中埃墨,有时取青黛色与墨水调和在一起用。用淡墨叠加六七遍就成深墨,这种墨色滋润而不枯燥。在画物象界限轮廓等情况下用浓墨、焦墨,因为不用浓墨与焦墨松棱石角就不能清楚地表现出来,清楚表现了以后再用青墨水重画几遍,既墨色分明,又常常如从雾气露水中出来的一样。用淡墨重叠旋转而描绘叫做“斡淡”,用尖笔横卧轻盈描绘叫做“皴擦”,用水墨再三浸渍叫做“渲”,用水墨混同润泽横扫叫做“刷”,用笔头快下缓提叫做“捽”,用笔头缓下快提叫做“擢”。集中力量于笔尖下注叫做“点”,点用于画人物也用于画树叶。用笔牵引而行叫做“画”,“画”用于作楼屋也用于作松针。雪色用淡墨、浓墨染出浓、淡效果,但墨色不能一次染就。烟色将就白绢本色用淡水来回轻拂而留下水痕,不能见出笔痕墨迹。风色用黄土色或埃墨来画。土色用淡墨、埃墨来画。石色用青黛色调和墨分浅深(淡浓)来画。瀑布用白绢本色,但须用焦墨画瀑布旁边的物象以衬托它。

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耀、夏碧蓝、秋明净、冬黯淡。作画的地方,必须冬暖夏凉,宽敞深邃,作画的情志神思必须千思百虑不枯竭,精神专注,思想开阔。杜甫诗所谓“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逼,王宰始肯留真迹。”这话说得很对。

三解读

《林泉高致》(一名《林泉高致集》)为郭熙、郭思父子合著。

郭熙,约生于北宋景祐年间(1034-1037),卒于元符年间(1098-1100),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少从道家之学,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喜泉石,爱游历。家世无画学,不学而小笔精绝,盖天性得之。为朋旧求讨,遂浸有名。约于宋仁宗庆历(1041—1048)、皇祐(1049—1053)间,为苏舜元家摹写李成《骤雨图》六幅,深受启发,画艺大进。后“不局于一家”,兼收并揽,渐成自家风貌。曾于温县宣圣殿画《早春晓烟》、《风雨水石》、《古木平林》等三幅壁画。仁宗嘉祐(1056-1063)、英宗治平(1064-1067)、神宗元丰(1078-1085)以来,郭熙山水颇得“天下崇公钜卿诗歌赞记”,“公卿交召,日不暇给,(画名)迄达神宗天听”,治平四年(1067)二月九日,“富相(即富弼)判河阳,奉中旨津遣(郭熙)上京”,入翰林图画院。熙宁初,郭熙“与艾宣、崔白、葛守昌同作紫宸殿屏”,“艾宣画鹤四只,崔白画竹数茎,葛守昌画海棠”,熙则“奉旨于屏画石一块”,艾、崔、葛三氏“累命催督,经月方了”,惟熙画怪石,“移时而就”;熙宁四年(1071)后苑瑶津亭落成后,神宗云:“此亭之屏,不可不令郭熙画。”熙遂画之;熙宁八年(1075)睿思殿修成,神宗云:“非郭熙画不足以称。”遂画之;元丰二年(1079)神宗为太皇太后特置大安辇制成,神宗云:“亦须郭熙画屏风,仍设少色。”遂画;御书院御毡帐造成时,神宗云:“郭熙可令画此帐屏。”熙遂于其上画“朔风飘雪”,深得宋神宗赞赏,“以为神妙如动”、“特奇”,“即于内帑取宝花金带”赏赐,并云:“为卿画特奇,故有是锡,他人无此例。”后“即有旨特授(熙)本院艺学”。“郭熙画鉴极精”,神宗曾将“秘阁所有汉晋以来名画,尽令郭熙详定品目。”熙因此“遍阅天府所藏”,皆有所品第。神宗“每使之(熙)考校天下画生,皆有议论。”郭熙亦曾云:“中间吾为试官,出‘尧民击壤’题。”神宗对郭熙画艺十分倚重,倍加恩赏,熙伎术职任由入画院时之普通画工跳过“学生”、“祗侯”直接进位为“艺学”,再升为“待诏”。正如郭思《画记》所载,熙宁、元丰年间,神宗对郭熙“加奖恩锡,事至稠叠,如锡带、如升官、如奉使颁衣、如常常及赐,皆不可胜纪。”

郭熙的好运止于神宗朝,神宗时宫里甚至出现“一殿专背熙作”盛况,哲宗即位后,“易以古图,退入库中。”甚至沦为抹布,随意赏赐众臣。暮年郭熙虽不再为画院、宫廷所喜,但他的艺术创作生命力仍很旺盛,如元祐二年(1087),黄庭坚赞云:“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苏辙赞云:“皆言古人不复见,不知北门待诏白发垂冠缨。”

郭熙现存画作中署款并有明确纪年的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皆作于熙宁五年[107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窠石平远图》(作于元丰元年[1078],故宫博物院藏)三幅,均为晚年成熟之作。另现存传为郭熙所作山水画尚有《树色平远图》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幽谷图》轴(上海博物馆藏)、《溪山访友图》(云南省博物馆藏)等。

郭熙是将李成一系士人山水画风承转入国家画院,把山水画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与赋予强烈感情色彩,成就最大的院体山水画家,对后世院体山水画衍化具有奠基作用。他善长表现自然山水中“迥溪断岸,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崦霭之间”等种种意态,沈括《图画歌》咏道:“克明已往道宁逝,郭熙遂得新来名。”后世将之与李成并称,称“李郭”,奉为楷模。郭熙还十分擅长山水画理论综合与思考,在承继与发扬前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山水画创作经验著《林泉高致》传于世,创见迭出,创建甚伟,代表着中国水墨山水画创作理论的最高成就。

郭思,熙之子,字得之,约生于皇祐四年(1052)左右,童年时侍父作画,与父论画,每闻一说,旋即笔录。久之,亦善杂画,尤工画马,得唐代曹霸、韩干遗法。后随父入朝,父命以儒学仕进。如《宣和画谱》谓郭熙“虽以画自业,然能教其子思以儒学起家。”思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曾奉诏作《山海经图》;政和七年(1117)提举成都府等路茶事;宣和元年(1119)兼提举陕西等路买马监牧,六年(1124)为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提举嵩山崇福宫,卒。郭思除倾心画学外,为官时热心普及医药验方,曾集《千金宝要》六卷,亦曾有诗话《瑶池集》传世(已佚)。

《林泉高致》由郭思裒辑,成书于政和七年(1117)。之后,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

十四、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等书著录,现存完整版本据传有元至正八年(1348)豫章欧阳必学重刊本,易见者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钞本、明詹景凤《<王氏书画苑>补遗》本、《四库全书》本、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本、于安澜辑《画论丛刊》本、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本、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本等。含《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正文,前有郭思序,后有许光凝跋。正文前四篇乃郭熙所作,间有郭思注补,后两篇为郭思作。《画格拾遗》著录郭熙部分画迹,《画记》记载郭熙供奉神宗朝画院、宫廷,得神宗宠遇之故实、画迹。

《林泉高致》的理论亮点主要集中在《山水训》、《画意》、《画诀》三篇正文与郭思序中,现择其要者略述于下:

其一,郭熙、郭思父子首次热情而深入地探讨了水墨山水画的本源问题,明确归宗于儒学。如《林泉高致·画意》云:“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云云,语出儒家经典《乐记》,原文为“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不难发现,《林泉高致》中的很多观点均是本于《乐记》此段文字的,如“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必严重以肃之……必恪勤以周之……以轻心挑之者,其形脱略而不圆,此不严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其体疏率而不齐,此不恪勤之弊也”等;又如《林泉高致》郭思序不但动辄引儒家经典《论语》、《易经》、《尔雅》、《周礼》为证论画之本源,而且谓郭熙“于潜德懿行,孝友仁施为深。则游焉息焉。此志子孙当晓之也。”虽然,不可否认的是,郭熙由于自小服膺道家之学,《林泉高致》中也杂有不少道家思想。

其二,郭熙认为山水画家只有涵养扩充、观览淳熟、经历众多、采撷精粹才能“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实则是对画家综合素质的具体、高标准要求,不见于此前画论,之后,董其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盖可溯源至此。

其三,郭熙提出的画山水时“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观不仅是对南朝姚最《续画品》“心师造化”,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相似观念的创造性发挥,而且强调了画山水时亲身深入自然山水中作仔细、认真、全面、深切体察,把握自然山水意度以资绘画的极端重要性,内涵极为丰富深刻:不但要远望,而且要近看,“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烟岚”皆“四时不同”;“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玩不能究其错纵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看不能得其明晦隐见之迹;“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四时之景不同”、“朝暮之变态不同”;“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引文皆见《山水训》);如此等等,均须穷究。郭熙之前,从未有将山水画“师造化”讲得如此深刻细腻者;郭熙之后,虽不断有人强调“师造化”,如明代王履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清初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然与郭熙相比,均不免有概念化倾向。

进一步地,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观念的提出是离不开北宋画苑崇尚师法自然的大环境的,如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评对郭熙山水画影响甚大的李成说:“成之命笔,惟意所到,宗师造化,自创景物,皆合其妙”;范宽始学李成,又师荆浩,雪景法王维,既悟,乃叹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著名花鸟画家赵昌自号“写生赵昌”;易元吉初以工花鸟专门,及见赵昌画,乃曰:“世未乏人,要须摆脱旧习,超轶古人之所未到,则可以谓名家。”于是遂游于荆湖间,搜奇访古,毎遇名山大川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几与猿狖鹿豕同游,“故心传目击之妙,一写于毫端间,则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也”;如此等等。

其四,郭熙首次提出画山水时应有大局、整体观念,从中央、大处、近处着手,间及边角、小处、远处,不为细节束缚。如《山水训》说:“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画诀》说:“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林石先理会一大松,名为宗老。宗老已定,方作以次杂窠、小卉、女萝、碎石,以其一山表之于此,故曰宗老。如君子小人也”等等。此前画论中如谢赫“六法”中有“经营位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但均只言片语、点到为止,往往让人不易得其要领。

其五,郭熙十分强调画山水时讲求画理的重要性。如《画诀》说:“店舍依溪不依水冲,依溪以近水,不依水冲以为害;或有依水冲者,水虽冲之,必无水害处也。村落依陆不依山,依陆以便耕,不依山以为耕远;或有依山者,山之间必有可耕处也”、“大松大石必画于大岸大波之上,不可作于浅滩平渚之边”等。

其六,郭熙十分强调画山水时采撷经典景致的重要性。自然山水中虽景致众多,却不是任何景致均可入画,要善于取舍。如《山水训》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等。

其七,郭熙十分强调画山水时应注意体察与表现真山水的地域性、独特性与多样性。如“东南之山多奇秀”、“西北之山多浑厚”、“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画山“其形欲耸拨,欲偃蹇,欲轩豁,欲箕踞,欲盘礴,欲浑厚,欲雄豪,欲精神,欲严重,欲顾盼,欲朝揖,欲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上瞰而若临观,欲下游而若指麾”、画水“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等等。

其八,郭熙于画论史中首次提出“平远”、“高远”、“深远”“三远”法,并一一作出简明释义。不但涉及山水画主(画家)、客体(自然山水)之间的视点、视角、视域转换问题,也关系到绘画作品的立意、构思、布局、透视等方面,既深刻独到、明白清晰,又颇具概括性、包容性、模糊性与可延展性,对后世山水画衍化中的取景、构图等核心问题具有规范性意义。郭熙之后,“三远”法迅速成为山水画坛共识,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即便稍后韩拙《山水纯全集》以“三远”为基础拓展为六远(外加阔远、迷远、幽远),也影响不大。

其九,郭熙提出的“三大”(即“山大于木,木大于人”)是对前此山水画论表现自然山水真实的技术性手段中比例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与规范,以前比例问题只涉及山水树石等自然物象,郭熙首次将人与山、林、木的比例关系纳入动态系统中,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程式与法度,意义重大。

其十,在前贤基础上对水墨山水技法的发展与明晰准确定义是郭熙对画论史的又一重大贡献。如唐代符载(生年不详,元和[806-820]中卒)《江陵陆侍御宅燕集,观张员外(璪)画松石序》描述张璪作画过程云:“员外居中,箕坐鼓气,神机始发。……摧挫斡掣,撝霍瞥列。毫飞墨喷,捽掌如裂,……观乎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其中“摧挫斡掣……捽掌如裂”显然是有关水墨山水画技巧的动作,系首次出现在画论史中,但由于符载未作任何界定,只能作意象性理解。郭熙注意到了这一技法理论问题,首次于《画诀》中明确定义,如“淡墨重叠旋旋而取之谓之‘斡淡’”、“以笔头直往而指之谓之‘捽’”等,这些技法由此得到了规范。之后,理论家续有阐发,如明唐志契《绘事微言·用墨》云:“用墨之法,……盖斡者,以淡墨重叠六七次,加而成深厚也。……捽用卧笔,仿佛乎皴而带水”等。

其十一,郭熙于画论史上首次提出作画“使笔不可反为笔使”、“用墨不可反为墨用”观点,强调了画家对绘画工具的主体性、主宰性,影响深远。如清初石涛《画语录·絪缊章第七》所云:“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即当脱胎于郭熙之论。

其十二,郭熙首次对灵和运用水墨法作了详细理论探讨,涉及墨之分类(如焦墨、宿墨、退墨、埃墨等)、淡墨层叠加深(如“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墨色搭配表现特定物象(如“烟色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见笔墨迹。风色用黄土或埃墨而得之。土色用淡墨埃墨而得之。石色用青黛和墨而浅深取之”)等。

其十三,郭熙首次深入讨论了山水画学中的视知觉心理问题,如强调“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强调画幅正中景象应“不厌其详”地描绘以满足人眼靠近探索细节的视知觉本能需要,而画幅两边应以“平远”法作“不厌其远”的描绘,以满足人眼极目远眺的视知觉本能需要;进一步对前贤“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口诀的深层视知觉心理机制作出恰当解释:“非无也,如无耳”;而“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则似表明人的视知觉本能积淀于自然景致日积月累的影响,因为自然山、水中很少没有烟云萦绕、林木掩映的。

其十四,郭熙深入探讨了继承与创新的辨正关系问题,认为学习者不应为一家一派所囿,“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己之学,犹为蹈袭,况齐、鲁、关、陕,辐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并且认为兼收并蓄、自成一家之所以合理是有“人之耳目,喜新厌故”的视知觉心理机制支撑的。

其十五,盖由于郭熙深爱自然山水,与之须臾难分,真山水在郭熙心眼里完全是一个拟人化了的知己,形影相吊,不离不弃,仿佛山水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他的心扉,因而在作水墨山水画理论表达时,处处透露出“逍遥”“齐物”之思,常采取拟人方式说理,生动形象、亲切细腻,令人味之无穷。最著名者莫过于“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粧,冬山惨淡而如睡”、“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了;另如“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蹇背却之势也。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萝草木,为振挈依附之师帅也。其势若君子轩然得时,而众小人为之役使,无凭陵愁挫之态也”等,不胜枚举。这深刻反映了作为画院画家之郭熙的“知类通达”能力,在院画史上可谓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郭氏《林泉高致》讲述水墨山水画理论极为丰富深刻,此不一一。

第二篇:林泉镇中小学

林泉镇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

实施方案(试行)

为规范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断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根据黔人劳字(2009)12号、黔县教字(2009)135号、黔县教党字(2012)2号和各级有关文件精神,总结我镇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现对《林泉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细则》作如下修订。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努力推进全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不平均发放原则。实行“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奖勤罚懒、优质优酬”的分配方式。向一线教师、班主任、毕业班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教育教学人员倾斜,与岗位、任务、业绩紧密结合,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职工进行综合考核。绩效工资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没有岗位绩效考核结果,就不能参与绩效工资分配发放。

2.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全过程公开,切实做到公平、公正。

3.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全镇各中小学校绩效考核工资分配方案要力求科学合理,绩效工资适当拉开距离,但差距不宜过大。

4.实行动态管理原则。绩效工资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以月为单位进行考核,岗位工作量等有变动时,应按照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方式进行调整,业绩考核可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进行考核,兑现绩效工资。

三、实施范围、对象

全镇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中小学、幼儿园正式在职教职工。

四、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督

(一)校长津贴

1.校长津贴的资金来源:教育局拨发的校长津贴总额和上级返还的校长津贴余额的20%部分。

2.考核办法:根据《黔西县林泉镇中小学、幼儿园校长考核评分细则》(见附表1),对中小学校长进行考核,发放校长津贴。

3.计算方式:校长绩效工资=(全镇校长绩效工资总额+上级返还校长绩效工资余额的20%部分)÷校长绩效考核得分总和×(校长个人绩效考核得分+学校类别分)。考核结果第一名的当年考核评为优秀等次,且作为来年评优的先决条件。

(二)教育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

1.教育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和上级返还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余额的40%部分。

2.考核办法:管理中心根据《黔西县林泉镇教育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考核评分细则》(见附表),按照教育局对相关人员的要求,结合管理中心的工作实际,对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月考核,半年或者全年综合评定。

3.计算方式为:教育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教育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上级返还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余额的40%部分)÷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考核得分总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个人绩效考核得分。当年绩效考核分第一名的考核评为优秀等次,且作为来年评优选先的先决条件。

(三)学校中层领导奖励性绩效工资

1.中层干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学校中层干部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和校长津贴返还余额部分40%部分。

2.考核办法: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层干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方案(细则),对中层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月考核,半年或者全年综合评定。

3.计算方式:中层干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全校中层干部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校长津贴返还余额的40%部分)÷全校中层干部奖励性绩效考核得分总和×(中层干部个人绩效考核得分+学校类别分)。所负责的工作获得县级以上奖励的,作为当年考核和来年评优、晋级、岗位聘任的先决条件。

(四)教研组及学校各群团组织负责人的奖励性职务补助津贴

的方式进行考核计分,将考核得分与奖励性津贴挂勾。计算方式是: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镇小学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全镇小学组教师绩效考核得分总和×(教职工个人绩效考核得分+类别分)。【综合成绩的计算方式:综合分=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差分率,所有考试科目折合成100分计算。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分,优分率=优分人数÷应考人数;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及格率=及格人数÷应考人数;30分以下(含30分)为差分,差分率=差分人数÷应考人数;平均分=参考学生成绩总和÷应考人数。】

(1)小学低年级组任统考科目的以25分为基准分,同级同科综合得分高于全乡平均成绩的,每高1分加0.2分,累计加分。每降1分扣0.2分,扣完为止。

(2)小学高年级组任统考科目的以25分为基准分,同级同科综合得分高于全乡平均成绩的,每高1分加0.3分,可累计加分。每降1分扣0.3分,扣完为止。

(3)任多科统考科目的,综合得分以1个26分为基准分,按其他科目的提高或降低累计计算;既任统考科目又任非统考科目的,以统考科目计算;未任统考科目的教师,教学业绩以所任班级其他统考科目的综合得分均分的65%计算。

(4)在学校搞后勤工作、没有任课的教师,全部奖励津贴由学校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发放。

(5)中学组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每学期与全校各类人员签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责任书,奖励性绩效工作按目标的达成情况自行进行考核和发放。

4.关于小学英语学科,从2013-2014学开始,在完全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将起始年级英语纳入全镇评比,其他年级参照考查科目执行。5.中小学各学科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类,初中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其余学科为考查科目,由学校自行组织考查;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完小),其余学科为考查科目,根据《林泉镇中小学考查学科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由教管中心组织考查。

考核为“不合格”,考核为“不合格”等次。

3.凡违反有关纪律和规定的,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组织程序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七、绩效工资发放注意事项

1.新招录(聘)教职工从批准使用单位编制的当月起执行绩效工资。在职教职工工作单位变动的,从批准使用新单位编制的下月起列入新单位的绩效工资管理考核。

2.达到退休年龄的教职工,从办理退休的下月起不再列入执行绩效工资管理,提前退休、辞退、终止或解除聘约合同的教职工等从办理有关手续的下月起不再列入执行绩效工资管理范围。

3.镇内校际交流、支教的教师,绩效工资由现任教学校考核发放。镇外校际交流、支教的教师,绩效工资由支教学校提供考核依据,由原学校确定考核发放(或按当年教育局要求在规定的学校执行考核发放)。4.未承担任何工作的教职工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5.聘民办学校任教的人员绩效工资由民办学校执行。

6.癌症、麻风、精神病、因工伤残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

7.长病人员连续病假两个月以内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连续病假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基础性绩效工资按80%发放,连续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基础性绩效工资按50%发放。

8.全年连续旷工超过10天或累计旷工超过15天,全年病假累计超过6个月、事假累计超过3个月或病事假累计超过5个月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

9.与县教育局签订合同正在脱产进修人员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无合同的脱产进修人员不享受绩效工资;私自在外兼课、补课、办班,并收取费用的人员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

10.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学校校长和相关责任人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

11.原代课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严格按照其与学校签订的聘用合同执行。

12.农教专干,按学校的中层干部考核。

13.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剩余金额按方案划回各学校,学校制定可行

第三篇:啸傲林泉成语

【成语】:啸傲林泉

【拼音】:xiào ào lín quán

【简拼】:xalq

【解释】:林泉:山林泉石,指退隐之地。形容自由自在,放旷不受拘束的隐居生活。

【出处】:晋·陶潜《饮酒》:“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北史·韦夐传》:“所居之宅,枕带林泉。”

【示例】:他~与世隔绝,他抱虎枕蛟与人无争。李存葆《我为捕虎者说》三

【近义词】:啸傲湖山、啸傲风月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隐士生活等

啸傲林泉 成语接龙

【顺接】:泉下之客 泉布先生 泉石之乐 泉石膏盲 泉石膏肓

【顺接】:抱恨黄泉 碧落黄泉 不饮盗泉 绠短绝泉 归老林泉 含恨九泉 含笑九泉 加膝坠泉

【逆接】:龙吟虎啸 龙腾虎啸 龙骧虎啸 鸮啼鬼啸 山呼海啸 山崩海啸 鸮啼鬼啸 仰天长啸

【逆接】:啸侣命俦 啸傲期山 啸傲林泉 啸傲湖山 啸傲风月 啸吒风云 啸咤风云 啸聚山林

第四篇:诗词及译文

[键入文字]

古 诗 赏 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2.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踯躅。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鲙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渝。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辛延年《羽林郎》

【译文】:当年呀,有个霍将军的门人冯子都,曾经依仗将军的势力,调笑当垆卖酒的胡姬。这位胡姬,当年只十五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独自在门前卖酒。胡姬什么样子呢?那容貌自不必说,那服饰也别具匠心——她系着长长的丝绦,穿着大袖合欢衫;头上戴着蓝田美玉的饰物,耳上戴着大秦宝珠做的耳环;那发髻更是戴着无数珠宝,世上罕有,一只发髻上戴的珠宝就值五百万钱,两个发髻就价值千万多钱。没料到胡姬的美丽招来了冯子都这个花花公子,他娉娉婷婷地来到了胡姬的酒坊,看那白马银鞍多么气派光华,那车盖簪缨多么华丽眩目。他先是要酒喝,胡姬提着玉壶送上了清酒;他再要佳肴,胡姬用金盘捧出鲤鱼鲙来待客。没想到这小子本意不在喝酒吃饭,却拿出面青铜宝镜赠给胡姬,还不顾“男女授受不亲”的嫌疑给她系在红罗带上。胡姬翻了脸,当场扯断红罗带,将铜镜还回,正言道:“男人总是心爱新妇,而女子却永远最看重前夫;人生就是

[键入文字]

这样,相遇得有早有晚,人有新有故;我对我的故人不会因为富贵还是贫贱而负他——多谢您的好意,但是,你爱我也是白爱了!”

3.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4.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键入文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6.与诸子登岘山⑴

人事有代谢⑵,往来成古今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⑷。水落鱼梁浅⑸,天寒梦泽深⑹。羊公碑字在⑺,读罢泪沾襟⑻。[1]

【译文】: 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键入文字]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7.观 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

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

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

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

7.蜀道难

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mãn)参(shēn)历井仰胁(xiã)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tuān)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â)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ã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chái)。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huán)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键入文字]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有声长叹。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键入文字]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8.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赏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赏析】:

诗用游仙体,前十句遐想登华山,遇仙女,翔太空,遗世独立,飘飘欲仙,后以“俯视”为转捩点,对叛军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表示愤慨和悼念。这种反跌手法,更强烈地表达了隐居中的诗人的内心矛盾,显示了他貌虽放旷,而根本上与人民是呼吸与共的。【译文】:

西边的山岳莲花山,远远望见华山仙女。芊芊玉手拿着芙蓉,凌空而行奔向天空。以云霓为衣裳拖曳着银河,飘摇着向天空升去。邀请我攀登华山东北的高峰,高高地向卫叔卿作揖。恍惚之间随着仙女去了,驾着大鸟高出紫色的天空之上。向下看着洛阳河川,茫茫无际的走着叛乱的军队。

鲜血流出把路边的野草都染红,叛乱和从逆的人都成为了官员。

[键入文字]

9.永王东巡歌十一首(1)

作者:唐·李白

【其一】

永王正月东出师(2),天子遥分龙虎旗(3)。

楼船一举**静(4),江汉翻为燕鹜池(5)。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6),四海南奔似永嘉(7)。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8)。

【其三】

雷鼓嘈嘈喧武昌(9),云旗猎猎过寻阳(10)。

秋毫不犯三吴悦(11),春日遥看五色光(12)。

【其四】

龙盘虎踞帝王州(13),帝子金陵访故丘(14)。

春风试暖昭阳殿(15),明月还过鳷鹊楼(16)。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17),五陵松柏使人哀(18)。

诸侯不救河南地(19),更喜贤王远道来(20)。

【其六】

丹阳北固是吴关(21),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其七】

王出三江按五湖(22),楼船跨海次扬都(23)。

战舰森森罗虎士(24),征帆一一引龙驹(25)。

【其八】

长风挂席势难回(26),海动山倾古月摧(27)。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28)。【其九】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其十】

帝宠贤王入楚关(29),扫清江汉始应还。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30)。

[键入文字]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31),指挥戎虏坐琼筵(32)。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33)。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正月。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即浔阳)。

据《新唐书·永王璘传》,永王璘,少失母,肃宗自养视之。长,聪敏好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封永王后,兼任荆州大都督。安禄山反,玄宗至扶风,诏璘即日赴荆州镇所。俄又兼任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以少府监窦昭为副。璘至江陵,募士得数万,补署郎官、御史。玄宗委永王如此重任,其初衷是让他巩固后方。璘生宫中,不通事务。时江淮租赋巨亿万,堆积如山。璘遂起占领江左之意。以薛鏐(liú)、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麟、蔡駉(jiōng)为谋主。肃宗闻之,诏璘赴蜀觐见上皇,璘不从。璘子襄城王李偒(dàng)刚烈少谋,劝璘取金陵。于是引舟东下,甲士五千趋广陵(扬州)。然未敢明言。据《新唐书·李白传》,时白在庐山,被璘召为僚佐。李璘的思想动向及皇族内部的政治斗争,李白当然不清楚。于是他从爱国热情出发,写下了这组热情洋溢地赞颂永王李璘“功绩”、抒发自己“远大抱负”的七言绝句。

首章发端。言永王奉天子命,建节东巡,义师到处,呈现和平景象。二章诗人自谓在国家大难当头时,希望像谢安一样从容镇静地破敌除患。三章写军容威武,声势浩大。军纪严明,有战胜征兆。从武昌至九江,再至三吴,一路东进,势如破竹。

四章想象、或者说希望永王璘进兵金陵,给金陵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首句言金陵形胜,自古为帝王之地。次句叙事,言永王兵到金陵。三四句,以昭阳殿、鳷鹊楼借指金陵,以春风象征温暖,以明月象征光明。

五章言社稷临危,君臣束手,唯有永王挥师东来。诗人在这里判断有误。既然二帝离朝,诸侯莫救,“贤王”就应率军开赴河南、河北,勤王抗敌。叛军势力未越过江淮,“贤王”率军取金陵与勤王抗敌何干?

六章言丹阳地形险要,风景如画。永王军队驻屯长江两岸,一直延伸至海边。这些都是想象或鼓励之辞,实际上李璘的军事势力最东只到丹阳。

七章写永王麾下的威武的水师。上二句言水师广布,下二句言勇士威武。九章把永王比成唐太宗,而且超过了秦皇、汉武,比拟得不伦不类,和其

八章写永王水师以长风破浪之势,动海倾山,如同晋代王濬楼船东下破吴。

[键入文字]

他十首也不协调,可能是永王幕府中人所增益,为永王提供了一个有意争夺帝位的罪状。因此前人认为是伪作。

十章写永王奉天子之命,保卫疆土,涉及地域之广。入楚关,扫清江汉,从云梦到金陵。这是夸张之辞。实际李璘的军事势力未到金陵。

末章写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自己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彻底肃清叛乱,然后向朝廷作出一个完美的交代。

诗人在组诗中表现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对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观的,以他的身份和阅历,对此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组诗第二首及最后一首表现出他想作谢安、诸葛亮那样的儒将,运筹帷幄,从容应敌,决胜千里,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这种思想在他的很多诗篇里都有表现。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鲁仲连那样功成不取,意轻千金。这些抱负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成就了他豪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撼山动地、脍炙人口的诗篇。组诗中某些地方的夸张和想象不符合史实,一则是属于鼓励性质,一则是属于夸张手法,是符合文学创作原则的。[2]

10.贫交行① 画像:管仲和鲍叔牙在一起

翻手作云覆手雨②,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③,此道今人弃如土④。[1] 【译文】: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间,一会儿像云的趋合,一会儿像雨的纷散,变化多端,这种贿赂之交、势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让人轻蔑愤慨、不屑一顾!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

11.《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③。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⑤。

[键入文字]

全文翻译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12.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赏析】: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有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12.岁暮阴阳催短景[yǐng],⑴

天涯霜雪霁寒宵。⑵ 五更鼓角声悲壮,⑶ 三峡星河影动摇。⑷

野哭千家闻战伐,⑸(亦有: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⑹ 卧龙跃马终黄土,⑺ 人事音书漫寂寥。⑻[1

[键入文字]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13.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1)半入江风半入云。(2)此曲只应天上有,(3)人间能得几回闻。(4)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3]

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④,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⑤。【译文】:

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键入文字]

14.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缘,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随着夜晚在吼叫,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如斗一般大。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日夜未曾脱下,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译文】你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一川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吹得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匈奴纵马犯边,金山西面烟腾尘飞。朝迁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出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颤,我一定在车师城西门外伫立等待大军捷报。

15.碛(qì)中作

走②马西来欲到天,辞③家见月两回圆④。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⑤万里绝⑥人烟。

【译文】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离开家乡将近两月。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在哪里住宿呢?

[键入文字]

16.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17.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译文】

(一)新春时节是诗人描写美景的最佳时刻,柳枝刚刚吐出淡黄的嫩芽,颜色还有一半未曾匀净。

倘若在仲春时节,皇上御花园里繁花似锦时,出门一看,都是踏青游春的赏花人。

(二)诗家喜爱的清丽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柳刚刚萌发出嫩黄的新芽,清新可人。

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争艳的时候,出门的可就都是赏花游玩的人了。

(三)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如果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

1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 字音: 重:chóng 朽:xiǔ 汝:rǔ 瘴:zhàng

[键入文字]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19.竹枝词九首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20.卖炭翁

白居易(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炭的价钱被降低,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一千多斤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键入文字]

21.白 云 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22.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⑵,夜闻马嘶晓无迹⑶。画栏桂树悬秋香⑷,三十六宫土花碧⑸。

魏官舝车指千里⑹,东关酸风射眸子⑺。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⑻。

衰兰送客咸阳道⑼,天若有情天亦老⑽。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⑾。[1] 【译文】

已经死去多年的刘彻,经常骑马出入汉宫,夜来夜去,早上就不见踪迹。汉宫已经荒凉颓败,秋天虽也有桂花飘香,但无人赏玩,三十六宫之中到处都是青苔。魏国官员拉着车直向千里之外的洛阳,长安东门的风非常硬,直射铜人的眸子。铜人和明月相伴出了汉宫,这时铜人潸然流下铅泪。只有凋残的兰花在长安道上。如果天有感情,它也会衰老的。荒凉的月色中铜人携盘独出,长安渐渐地远了,渭水的波声也越来越小。

23.致酒行(1)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3)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4)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5)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6)【译文】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当年主父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哎,我听

[键入文字]

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1]

24.咸阳城西楼远眺(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译文】

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25.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

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老朋友你在何处,教别人吹箫?

26.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⑴,鬓云欲度香腮雪⑵。懒起画蛾眉⑶,弄妆梳洗迟⑷。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⑸,双双金鹧鸪⑹。[2]

草书《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局部)

[键入文字]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褥,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27.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译文】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28.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29.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1] 【译文】

[键入文字]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30.酒泉子 钱塘江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1] 【译文】

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技艺高超)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31.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⑴,一番洗清秋⑵。渐霜风凄紧⑶,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⑷,苒苒物华休⑸。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⑹,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⑺。想佳人,妆楼颙望⑻,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⑼。争知我⑽,倚阑干处,正恁凝愁⑾![1]

【译文】

[键入文字]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32.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 【译文】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33.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评析]

本词写闺怨,表现思妇刻骨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上片首句写景,点明离别的时地。时间是绿杨依依的春天。地点是长亭。次句叙事,写男子对离别的轻率态度。反托出女子的多情。后二句用互文见义之法描写情人离去后的相思之苦。夜里失眠,刚入梦境又被“五更钟”惊破,连个好梦都做不成。白昼观花,又飘洒着蒙蒙细雨。以钟声惊梦况其神经衰弱,状其相思之深,以“三月雨”烘托心情之暗淡,离愁之深广,情境俱观。下片两用反语,前二句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埋怨对方的无情,反衬自己的多情。“一寸”句暗用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句意而尤精炼凝重。“千万

[键入文字]

缕”说愁之多而无绪。后两句则是用具体比喻来证明愁之无有终结。两个比喻,一说愁多,一说愁长,化抽象为具象,意蕴丰富而生动形象。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以极其深切的情感抒发相思的无限与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可谓天长地久终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34.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译文】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也可译为:

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35.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1]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译文】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键入文字]

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我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别上楼去倚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36.玉楼春

尊前①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评析]

[1]这是欧阳修离开洛阳时所写的惜别词。上片落笔即写离别的凄怆情怀。“尊前”二句:在酒宴前,本为告别,却先谈归期,正要对朋友们说出他的心中所想,但话还没说,本来舒展的面容,立刻愁云笼罩,声音哽咽。作者把酒宴的欢乐与离别的痛苦,离别与归来,春容与惨咽,几种事物对举,多次进行了感情的转换。在这种转变和对比中,使读者感受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把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彼此的依恋等复杂丰富的情感全部包容进去。作者没有按作词时一般写景抒情的格局,而是侧重抒写离别时的内心活动。“人生”二句:是从人生哲理的高度来观照这种惜别的感情。离别之所以如此痛苦,并非留恋风月繁华,而是感情的执著、真诚和美好。即将到来的“失去”,使他陷入痛苦,这种痛苦不是春花秋月这种外物所能给人带来的感情变化,而是心灵的默契,是痴情的写照。下片“离歌”二句,劝止那些唱离歌的人不要再换新的曲子了,仅只一曲离歌,就使人肝肠寸断。“且莫”二字,叮咛得如此恳切,目的是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至此,作者对离别无常之悲哀感慨、低徊宛转已至极限。惜别之情,俱已说完。结尾“直须”二句,笔锋一转,抛开一切悲哀伤感,要去“看尽洛阳花”,然后再同洛阳告别,表现出一种豪宕的意兴,当然豪宕之中也隐含着沉重的悲慨。

[2]这首词开端的“尊(同“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尊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尊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尊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键入文字]

“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我辈”。所以况周颐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所谓“翻新阕”者,殆如白居易《杨柳枝》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豪宕之中又实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人

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37.春夜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1] 【译文】

[键入文字]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38.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1] [评析] 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

[键入文字]

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3]

39.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⑴。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⑵。记得小苹初见⑶,两重心字罗衣⑷。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⑸。[1] 【译文】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当初曾经照着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

40.於潜①僧②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③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④?[1]

①於潜:县名,在今浙江省,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②僧:名孜,字惠觉,出家于於潜县的丰国乡寂照寺。

③此君:晋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即是竹子。

④扬州鹤:据传说,有四人谈论平生最快意之事,一人希望多财,一人说宁愿骑鹤作神仙,另一人希望作扬州太守。最后一人说:“腰缠十万贯,骑

[键入文字]

鹤上扬州。”意思是三者得兼。东坡此句意思也是说:若对着竹子还大嚼猪肉,岂不是太狂妄了?世间那有扬州太守与骑鹤化仙两者得兼之事?既作风流太守就不可能成仙。同样的,赏竹雅士岂能对竹大嚼!后人就以“扬州鹤”来代表十全十美的,完全合乎理想的事物,也等于是奢望的代名词。[2]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yóu)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1]

苏轼还有有一首诗,同样也提到了明日黄花。

①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在黄州作。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②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此词翻用其事。

③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④尊:同“樽”,酒杯。

⑤明日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蜂蝶均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2]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

[键入文字]

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5]

第五篇:林泉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林泉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这两年,根据我校德育工作计划,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两周一次,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抓好班主任队伍管理

每月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

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每学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与表彰会,学年评选优秀班主任。一学期举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

3、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促进社会、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体化。校报每两周出版一期,及时传达学校中心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二、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文明从自己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

2、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对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重新制定评分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较合理、较规范的评比版面。对卫生、眼保健操、课间操、文明习惯、违纪情况采取天天检查的方式,对佩戴情况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班级班报、班级布置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

3、继续对各班行为规范进行检查、评比,每周评出流

动红旗,起到表扬一批、激励一批的作用。评比总分与班主任期末的量化考核直接挂钩,有力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习惯等。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形成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的行为规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活动 这两年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1我校结合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不但在口头上能熟背于心,而且能落实到实处,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开启了“美化校园大家来,我们一起做起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和老师一起来到操场上,用自己的双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为花坛除杂草,2014年10月,结合国庆日和中秋节,我们训练了一支有活力的鼓号队,让学生们感受节日的快乐和音乐带来的美感。并且组织学生进行盛大的升旗仪式;十一月份,我校开展了秋季远东会,让学生们在阳光下奔跑,在汗水中收获胜利的喜悦;2015年3月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生活教育组织学生去烈士园扫墓,四月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老师带队让学生去农田里亲身体验农民的辛苦和种植的方法,4月,为响应全县“保护母亲河”的号召,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道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打扫,并且让学生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开办了绘画比赛和黑板

报评比。

四、其他工作

1、家校工作

在学期初和期末,每位班主任认真准备、精心策划,通过家长会和网络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

2、环境卫生教育

这两年,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学生们更加喜爱我们的学校,学生们很少有人折花枝、树枝,不随地乱人垃圾的现象。5月份学校进行了“保护环境,就是对我们最大的爱”主题活动,通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绘画,演讲,板报等等,让学生更加懂得了爱护我们的校园,更加爱惜校园里的环境卫生,同时也能够关心自己身边环境的卫生。

3、安全教育

这两年,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学生能够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学校利用每周的安全知识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校车安全是所以人最为关心的事情,学校为了强化安全,每天早晨和下午有专门的人员为乘坐校车的学生进行护导和安全教育,所以本学期从未发生一件校车安全事故。

总之,这两年学校德育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有待解决。学生日

常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如课间上下楼梯不按秩序走、走廊和操场奔跑等问题;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因为乡村小学大多是留守儿童,学生对自身卫生及食品安全的认知不高,这也是造成学生经常生病、卫生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来期学校将对这方面进行加强管理,加强监督,争取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当中多留心注意观察他们,通过有效的引导,相信他们在今后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我校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也会再接再厉,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载林泉高致全文及译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泉高致全文及译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羲之《书论》及译文

    王羲之《书论》及译文 王羲之《书论》载于朱长文《墨池编》等书。其论既承卫铄,又继蔡邕,重要的是“字居心后”,“意在笔前”之“心”、“意”之说。 “心”、“意”指的是......

    野望原文及译文

    野望 王绩·唐 体裁:五言律诗 题材:抒情诗 东皋(ɡ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huī)。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原文】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

    白雪公主原文及译文

    Act 1 A Beautiful Princess Snow White: I am a princess. My skin is as white as snow. So I am called Snow White. (sadly) My mother is dead. So my stepmother is t......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和是天下的基础 (第一章) 【原文】天命之谓(1),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顷刻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惧怕乎......

    唐诗100首及译文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qiáo2、风 (唐)李峤......

    《咏雪》原文及译文

    《咏雪》原文及译文 篇一:咏雪原文及翻译 小编寄语: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让我......

    孟子经典语录及译文

    孟子经典语录及译文(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